研究报告缓解压力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解压力的方法
压力的强弱其实并非是引发疾病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一个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为自己减压,他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相反有些人哪怕只坐在家兼职也会感到压力沉重,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减压法。
⑴拥抱大树。
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
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
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
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
⑵看恐怖片。
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
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
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⑶运用语言和想象放松。
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茵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⑷一读解千愁。
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
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⑸嗅嗅香油。
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
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为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的香油所醉倒。
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和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⑹吃零食。
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咀嚼和进行吞咽运动的时候,可以使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得到转移,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的兴奋灶,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到放松。
食用健康食品,B族维生素可以全面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保护神经细胞功能,多吃绿叶蔬菜、鱼类、豆制品。
⑺穿上称心的衣服。
当人们穿上自己认为非常"顺眼"的衣服,自我感觉良好时,就会重新鼓起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
⑻适当的运动、娱乐和幽默。
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运动或娱乐活动减压,长跑、旅游、摆弄花草、看小品、幽默故事、听古典音乐、唱歌等都是有效的减压法。
在紧张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一项让自己愉快的活动中去,可以使身心彻底摆脱压力。
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不会伤及任何人。
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
”萧伯纳谦和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
⑼调息放松。
调息放松法,也称深呼吸放松法。
此法的关键是将胸呼吸(由于紧张,使吸入的新鲜空气最多只到达胸部便被呼出)变成腹式慢呼吸(尽量向内更多地吸入空气,再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
此法可促使血液循环正常,让紧张心理得以缓解,也可以放松肌肉,回复情绪,并改善大脑供氧,降低个体对焦虑的易感度。
也可以学习一些其它肌肉放松技巧,如瑜珈。
保持有节律的生活与睡眠,每天让体能得到及时恢复,避免劳累的积累。
⑽采用分解法。
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化整为零。
⑾增加社会接触。
多花时间与朋友、家人相处是压力的重要缓冲剂。
多参与社会活动,遇到挫折时主动向朋友倾诉,排解压力,不要孤立自己。
⑿学会转移注意力,专注于一项工作会使大脑某一区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应适时转移注意力,将不同性质的工作交替进行。
找到事业以外的支点,身心耗竭者总是无法在工作以外找到生存的意义,对他们来说,放松一下、关上电脑休息5分钟之类的建议完全不起作用。
想要克服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要学会在其他事情中获得成就感,学习如何仅仅因为快乐而去从事某项活动。
⒀审视性格。
那些令你在事业上飞黄腾达的个性,不一定是好东西,也许恰恰是你要摆脱的东西。
很多身心耗竭患者的个性使他们无法跨越挫折,在挫折面前自信心被敲得支离破碎。
正确的认识自己,是他们必须迈出的一步。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应及早树立这样的观念——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职位的晋升。
只有拥有健康人生,才能在职场中走得更远。
时间管理
现在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所以很多人都认识到时间管理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能否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秘诀就在于搞好时间管理。
管好自己的时间就是最高的管理。
在国外,早就出现了时间管理学。
美国托马斯.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时间”。
时间是一种重要和特殊的资源,它有四项独特性:(1)供给毫无弹性。
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每天都是24小时,所以我们无法开源。
(2)无法蓄积。
时间不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储藏。
时间是持续兑现的支票,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所以我们无法节流,只能有效的利用。
(3)无法取代。
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
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4)无法失而复得。
时间无法像失物一样失而复得。
它一旦丧失,则会永远丧失。
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倘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杜拉克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有效的管理者不是从他们的任务开始,而是从他们的时间开始。
如何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呢?
第一,做时间记录和时间计划,增强管理时间的意识。
可以把每天的工作时间按小时分开,每个小时工作结束时填写表格,连做5天的时间记录。
然后对自己所花费的时间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
分析时间是做好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意大利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80/20定律”,即在日常生活中,20%的事情就足以决定80%的成就,所以应该先辨别什么是最可能见效的20%的事情。
这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应当享有优先权。
因此要区分出20%的有价值的事情,然后根据价值大小,分配时间。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做对的事情,是有效果事情,做对仅仅是有效率。
我们应首先考虑效果,然后才考虑效率。
一旦辨别清楚了,用80%的时间做好这些最重要的事情,再用剩下的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虽然每个人在每段人生的情况不同,人们不必机械地套用这
些百分比,但把这个定律的精神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就可以识别并做好最重要的大事。
加强时间的计划性。
头一天晚上或每天早晨,花10分钟计划每天要做的事情。
计划完成后,要在每条计划后面备注,A级重要,A1重要,A2……An重要的事,每次工作都要按计划执行,从重到轻的进行,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比较容易把握好时间的分配。
偶发延误是最浪费时间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唯一的办法是预先安排工作。
事前有准备,利用好偶发的延误,把本来会失去的时间化为有用的时间。
第二,分清轻、重、缓、急,控制好工作的时间和内容。
我们可以运用管理学常用的矩阵分析法,联系工作生活实际将所做的事情依据重要性和紧急性分为四类:重要而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以此构成我们处理事务的合理顺序,亦即所谓的“凡事有轻、重、缓、急,应酌情处之”的道理。
轻重缓急矩阵
一般人每天习惯于应付一些紧急且重要的事,但接下来往往会去做一些第二类看来紧急,但不太重要的事,整天穷忙而收获不大。
与第二类相比,生活中其实更要紧的是去做第三类事,即重要,但是看起来不甚紧急的事。
这样的事情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尽管有时候看起来并不太紧急的事情,其实在人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把它们放在重要地位优先去做。
分清楚轻重缓急,并不是说只做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完全忽略其他所有的事,而是要分辨出哪些是属于当时最重要的一件或两件事,并坚决把它们做好,其他的事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及兴趣去做一些。
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
”时间是一种价值体现,人们总是去做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所以时间是一种选择,时间是一种安排,该放弃的就要坚决放弃,不要企图把一切事情都做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
一定要排出优先级,而且不宜经常更改或随便更改,这就是时间管理的精髓,也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
第三,做好协调,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在处理重要而耗时的事务中感到厌倦时,改而处理其他杂务,既可节省时间,又能转换心情;不浪费零碎时间,可利用零碎时间处理杂务,比如,延后用餐时间以免花费时间排队拥挤等。
适度用脑,避免过度疲劳;合理用脑,避免过分单调;科学用脑,善于抓住自己大脑高效工作的最佳时间。
采取比较简单的生活方式,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张老师还应留出一些时间给自己消遣,张弛有道,适度放松自己,可能反而会提高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