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陵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7—02—06;修回日期:2007—06—13
Abstrad:In view Of the change 0f design idea from traditionaI small size city park to large scale urban naturaI recreation site and that from supply sfvle c计y park to a park with recycling ecology system,this paper explores a method to create the landscape with respecting natural and ecology system and local landscape of Linpan for reference To combine the mausoleum heritages of the park,the paper employs the way of setting history fragment,Zhaoyu,and Yindao to protect the king tombs and tries to show a new city park with Iocalily including dynamic and historical culture.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Suburban Wild Park;Shiling;Ecology
成都十陵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hengdu Shiling Suburban Wild Park
江俊浩邱建姜辉东
JIANG Jun—hao,QIU Jian,JIANG Hui—dong
摘 要:针对由传统的小规模城市公园向大型自然式城市游憩地的拓展、由培育补给型城市公园向生态系统循环再生的生态型公
园之设计理念的拓展,着力于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的大地景观刨造和有着地域特色的林盘景观的探索,结合公园内的陵墓遗产,运用设
置历史碎片、兆域、引道的手法介入王陵保护,力图展现出动态舒展、文化历史气息浓厚的新型地域性城市公园。
关键词:风景园林:郊野公园;十陵:生态
文章编号:1 000—6664(2007)08—0071—05
①欧登博格,美国人,第一代的波普艺术家,常把日常用品——铲子、木衣架、军鼓、消防水龙头、汉堡包、打字机等——以小改大,由大改小,由硬改软,由软改硬,影咱了很多当 代艺术家。
②兆域.中国古代对墓域的称谓,墓地四周的疆界。
万方数据
图5公园内林盘景观现状 图6农业观光园鸟瞰图 图7亲水乐园鸟瞰效果图
wk.baidu.com4.2“蜀地林盘”——地域性景观的探索 林盘’是蜀地固有的一种生存居住模式,它作为承载
通过这些文物解读历史,同时为了增强保护区的场所感 和历史感,设计提出了“历史碎片”的概念。就是运用欧登 博格。由小放大的雕塑处理手法,将这些文物由小放大地 复制,并将其肢解后形成碎片,这些碎片被定义为“历史
在另一个入口,定王次妃陵前,设计一条以牌坊为开端, 柏树和“碎片”间隔布置两侧的次要“引道”,并利用自然 高差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使主引道和次引道形成一 个完整和可逆的空间序列,便于公园里来自不同方向游
塔楼形成门户界定“兆域”外,还依据湖心小岛加入了“引 道”空间作为整个陵区共同的神道。“引道”以青龙湖南岸
陵区中轴两端,对搬迁来的王陵进行定点布置(注:由于 地铁4号线的规划建设,不得不对两个王陵进行搬迁),
广场上的三开间牌坊为起点,在湖心岛上设碑亭,作为空 间的转换和扩充的节点,然后依次是外门和石像生,最后
机的一个有益尝试。 位于青龙湖的东岸半岛上,是以川西乡村田野风光
和林盘景观为基调的农业观光园区(桃园深处)。园区结 合地域花果之乡的特征,充分考虑现有田舍的布局构成、 地形变化和场地现状肌理,保留现有的塘堰、沟渠、梯田、 便道、林木和农舍;梳理林盘景观,改造农舍,形成服务接 待设施:对现状较差的田地进行整合和景观美化的四季 种植,以增强川西农业文化特征。游人可以在区内进行多 种参与式的游览活动。整个园区融于湖光山色之中,展现 出一派禾苗青青、竹拥水绕、鸟戏高林、花团锦簇的川西 坝子乡野风光。阡陌桑麻、渔舟唱晚的“桃源胜境”体现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生不息的依存关系(图6)。
1概况 成都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确立了城市向东、南发展的
战略,10kmz的成都十陵郊野公园是成都东部新区起步区 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条件和浓厚的 历史文化底蕴。公园内因埋有1 0座明蜀藩王家族墓葬群 而得名十陵,墓群始建于明宣德年问(1426_1436年),距 今已有560余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园作为城 市大型楔形绿地和开敞空间,对于提高成都市整体生态环 境质量,提升城市建设的品位和丰富其内涵有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扩展到城市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转 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聚集扩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 和环境的多元化需求,城市公园的发展也应相应地跟进。 作为城市大型的自然游憩地,它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闲 暇生活质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城市的人文关 怀。它可以与供人们日常休闲的小规模公园实现有机互 补,共同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空间,促进城 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二是发展类型 的拓展:由培育补给型城市公园向生态系统循环再生的 生态型公园的拓展。小规模公园由于面积小而难以形成 稳定的生态系统,要靠培育补给。而本公园用地规模巨 大,且毗邻广大的郊野自然生态环境,公园的景观环境通 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建设,可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建 成具有地域特色和生物多样性的大环境。
景林景观区和滨水疏林景观区:九区为十陵保护游览区、 农业观光园区、湖区、亲水乐园区、商业服务区、主体娱乐 区、康复度假区、体育运动区、会议中心区:一轴为沿东风
渠两岸滨水景观“蓝带”;一环(带)为主要公园路的风景 绿带;25个节点分为建筑节点、桥梁节点、滨水节点、环 境节点4类。其中重点规划的景区包括:
碎片”,并在湖南岸的游人集散广场和陵区大量散落。这 样就填充了王陵(点)一路网(线)的网络体系,使场所精 神更加饱满,也使游人可以在“面”的基础上全面解读历 史,增强了游人由“碎片”的残缺性带来的探知欲。
(2)“兆域”2。公园为典型的浅丘地带。地势高低相差 最大只有30余m。王陵保护区虽地处正觉山但仍未达到 应有的空间形态和视觉形象,对周围地区的控制力还有 待加强,辐射“域”还有待扩充。为了增强游人的场所感和
人的感受和体验。 昭王陵和僖王陵已经先期开发和修整,不在这次规
划设计的范围内。不过,这次的规划设计其实也是围绕它 们进行的。通过几个概念的引入和规划设计的展开,形成 了以昭王陵和僖王陵为中心,点线面相结合,地上建筑同 地下陵寝融为一体,首尾呼应,高低相合的具有完整序列 的王陵建筑群格局,展现了明蜀王陵“仰崇桥山”之意象 和“壮丽重威”之气势(图3、4)。
3总体设计构想 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对传统文化中生存理念的理解和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认识。《周易·大 象》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12]”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思想,为世人揭示
万方数据
图1设计总平面图 图2全景鸟瞰效果图
由象征自然与生命的一带清水相互交绕在一起。场地南 北微有起伏,向心围合,呈现隐隐的动势。顺应自然地势 的起伏变化,在合理布局和系统组织下,设计将公园的南 北区域构建成灵动与沉静,人文与自然,激情与理智,感 受与思索,生存与泯灭……共生互动、相互石氐砺的场所。 在以自然山水生态为基调的大环境中,让人们充分感受 和体味生命的快乐和生存的永恒,实现设计的空间意向 (图1、2)。
开放。历代明王(皇)陵格外重视表现“仰崇桥山”的意象 和“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气势,仅长陵就有棱恩门、棱恩
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项等一系列主体建筑物。明十三 陵除了顺应山形而形成皇陵气势外,还发展了从蓝琉璃 石牌坊、神道、大红门、碑亭、石像生至龙凤门的引导部
分,以加大空间纵深和秩序感嘲。形制“下天子一等”的
4.1“仰崇桥山”。—一王陵保护区的景观创造
位于公园东:IL'N青龙湖东岸,以僖王陵和昭王陵为
核心的王陵保护区是公园最为重要的功能区。区内陵园 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目前已发掘僖王陵、昭王陵和成王
次妃陵3处,其余仍埋地下。陵墓多数集中在公园东北区 域,有3处陵墓相对分散,分别位于公园的西面和南面。 已发掘的昭王陵、僖王陵地下石宫现已加以修整并对外
着千年蜀文化的载体,遍布于四J|I各地,并以成都平原的 聚落最为典型。它扎根于蜀中大地,合天时,应地利,适宜 于地域环境的要求,体现出明显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由 无数林盘构成的林盘景观在空间形态和自然人文景观方 面独具特色,是川西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61(图5)。在“千 城一面、万乡一貌”的今天,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急剧 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面临着严重的生态 危机和文化危机,而探索一条地域性景观道路是解决危
4景区规划 依照总体设计构想,公园大体分为动静两大区域:青
龙湖以北为相对静态的游憩区,以自然环境为主基调,包 括十陵保护游览区、农业观光园区和大量不可进入的生
态培育区:湖的南岸为相对动态的区域,主要功能区都集 中在南岸。整个公园景观系统可以概括为“三片九区、一 轴一环(带)、25个节点”。三片为密植林生态保育区、风
2设计目标和理念 设计着力于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的景观创造,以动态
舒展的大地景观为特点,充分利用地块中成都市域少有 的浅丘地形,突出山水。规划中强调依顺山水之形,合平 山水之势,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以 实现“气韵生动,和合之境”的设计目标。
两个拓展充分体现了设计理念,其一是功能的拓展: 由传统的小规模城市公园向大型自然式城市游憩地的拓 展,实现将风景园林由美化生活扩展到引导健康生活,由
并通过游道使主要的王陵串联成环网结构,将搬迁的太 监坟墓和“历史碎片”填充进结构中。
(1)“历史碎片”。开掘的两个王陵出土了许多文物,有 陶俑、瓦当、石椅、石凳等。人们只有在博物馆和陈列室才 能看到这些承载着历史的文物。为了使游人能随时随地
以中门作为引道的结尾。重檐五开问的享堂配以东西厢 房则是随后空间的高潮,享堂和厢房在功能上以博物馆 的形式存在,在建筑形式上也由穿斗架构和粉墙而折射 出地域特色。僖王陵前的小基台作为空间序列的延续和 联系其他王陵的节点,可一直延伸到僖王陵内门。同时,
明蜀王陵相对皇陵,“配制类似,只是尺度规模略小”131。而
了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对场地反复 踏勘、了解后,形成了对10km2区域发展的空间构想,公 园的场地与我们的立意隐似有暗合的内在联系,公园场 地成四边形,被东风渠斜分为南、北两部分,恰似阴阳鱼,
如前所述,陵园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且多数王陵仍埋地 下,这给恢复重现明蜀王陵的恢弘气势带来了一定的困 难。这就要求规划设计除了充分挖掘已发掘的地下陵寝 的内容外,还要充分向地上建筑物拓展,从而形成地上建
①桥山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寝所在,亦称子午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沮水穿山而过,山如桥形,故得名桥山。
万方数据
图3十陵保护区平面图 图4十陵保护区效果图
筑同地下陵寝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的格局。 本设计以时代要求和传承文脉为基准,从创造和再
现陵区风貌的几个概念入手进行规划布局,进而确立了 保护区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形态。首先是搬迁所有区内与 王陵保护无关的设施,在确定王陵用地范围的同时,在其
界定陵区的空间形态,规划在陵区面湖东西两侧高地上 各设置了一个塔楼,形成王陵保护区的东西两大“门户”, 界定了王陵保护区的“兆域”,同时也增强了湖对岸游人 的场所认知感和视觉直观感受。
(3)“引道”。为了再现明蜀王陵的恢弘气势,除了加建
外划出50m进深范围的陵墓保护用地;其次,规划布局 遵从视觉上左右平衡的原则,以僖王陵和定王次妃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