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对两个“北京郊野公园环”郊野公园建设实践及对其建成后效果进行跟踪,比较分析两个公园的方案及建成后情况,探讨具有北京特色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原则。
关键词:北京郊野公园环现状利用远期规划设计前瞻性公园角色转变
1、引言
“郊野公园”这个名称源自于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有大约250个郊野公园。香港在殖民地时期,亦跟随英国划分了多个郊野公园。1976年香港颁布了《郊野公园条例》,为建设、发展及管理郊野公园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香港郊野公园发展成为不同于国家公园的一种独立、成熟的公园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香港郊野公园规划成功模式的影响,我国部分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2007年初,伴随绿色奥运的建设脚步,北京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启动“郊野公园环”的建设,预期两年内沿北京市东北五环、西南四环每隔3公里建成一处郊野公园,将建成60处约4000公顷的郊野公园,实现郊野公园绕京城。在项目启动建设之初,本人参与了“郊野公园环”中朝阳区“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建设,并对公园建成后情况进行了跟踪。下面就以“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为案例,分析北京郊野公园的特点,探索具有北京特色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原则。
2、概况
与其它地区郊野公园不同,“北京郊野公园环”的公园建设以北京市第一道隔离绿化带为依托,是对现有的绿化隔离带绿地进行自然化、公园化改造。北京隔离绿化带有着实现城市规划“分散集团式”布局形成;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作用。这就使北京的郊野公园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郊野公园,其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先锋性。面对飞速发展的北京,其郊野公园的建设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状条件,以节约建园为前提,突出郊野气氛;另一方面,更要适应未来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与地块远期规划结合,为将来公园角色转变打好基础。
将府公园、朝来森林公园都同属于北京朝阳区隔离绿化带的一部分。将府公园位于朝阳区将台乡东部,东至东五环,南到亮马河,西靠京包铁路线,北至驼房营路,共分两期建设,总占地约58.43公顷;朝来森林公园位于朝阳区来广营乡,东至来广营北路,南临来新路,细至新北路(紧邻朝来农艺园),总占地面积53.28公顷。这两个公园的面积和现状情况非常相似,我们结合公园自身特点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对这两个公园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这两个公园建成后效果的比较,对于如何规划设计北京郊野公园这个问题可得出一些有效的手法和原则。
3、充分利用现状,营造公园郊野特色
由于北京郊野公园位于北京市第一道隔离绿化带,所以有良好的现状基础,现状林地已初步形成规模,且大部分生长状况良好,但园内植物品种单一,种
植手法单调,生态系统相对简单,并不能形成一个很大的绿色背景,支撑整个公园的景观,且公园服务对象不明确,林木绿地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何利用公园现状条件,营造郊野公园气氛,丰富公园生态系统,提高公园景观品质是我们首要探讨的问题。
3.1保留现状植物,调整公园种植,形成郊野公园大背景
在对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中,为解决园内植物品种单一等问题,我们首先在充分保留现状植被的前提下,对园内现有密林进行适度间苗移植,解决部分林木栽植过密等问题;调整、移植及增加常绿树以丰富林相及支撑冬季景观。其次,丰富树种,增加花灌及地被,丰富林缘景观及增加色彩层次,解决基地林缘缺少花灌木,色彩、层次过于单调的问题。经过这几项调整后公园的骨架已经形成,在大的绿色背景下郊野公园林木丰富的特点也显现了出来(图1、2)。
3.2利用现状水系,注重滨水植物配植,形成湿地景观,丰富公园生态体系
在两个公园内都存在现状水系,其中将府公园水系以自然草坡驳岸为主,朝来森林公园的水系则为混凝土堤岸,水系面积较将府公园水系大,虽然两个公园驳岸形式不同,但都存在水岸形态生硬单调,岸线缺少曲折变化,滨水植物单调,缺少层次等问题。为形成良好的水岸效果,并突出公园郊野特色,我们将两个公园的水系改造成为具有人工湿地特色的水系景观。由于两个公园的水系特点不同,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手法营造水系景观。首先在两个公园内都采用丰富水岸周边林冠线的方式形成错落有致的水岸大背景,其次,由于朝来森林公园现状混凝土堤岸已经形成,所以本着节约建园的原则保留现状堤岸,通过大量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的种植遮挡和柔化驳岸线条,形成柔和、大气的水岸景观(图3、4)。而对于将府公园的水系处理则是采用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多种类型植物合理配植的方式形成丰富细腻的水岸景观(图5、6)。对于北京这样缺水的城市将水系设计为湿地景观,多水期可欣赏大水面的开阔宁静,缺水期可观赏水岸植物的艳丽和苍茫,这样无论枯水期还是水量丰沛的时期都会有良好的景观可看,并且能更好的营造出郊野气氛。
3.3梳理交通系统,巧妙运用铺装材料,形成景观良好的林下游线
由于北京郊野公园的建设以现有绿地改造为主,所以两个公园内已经具有一定的交通系统,对于园内交通系统的梳理和改造也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在两个公园内现状一级环园主路都已形成,但路面状况较差;二级园路路网密度不够且破坏现象严重。现有铺装广场面积容量较小且没有采用透水材料。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两个公园的道路系统进行了改造,基本保留一级路,并满足车行的要求,形成宽阔平整的主要游园路线,二级园路以林下小路为主,在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中我们分别做了不同的材料尝试,在朝来森林公园中采用的是比较常用的透水砖,在将府公园中我们采用了碎石活铺的方法。从建园后的效果来看,碎石活铺的林下小路效果非常好,碎石路与两边的青草形成了非常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且丰富了人们行走时的节奏和感受,与透水砖相比碎石的成本要节约的多透水性也更好更环保,充分体现了郊野公园的造园要求(图7、8)。
4、适应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地块远期规划,突出公园设计前瞻性
北京建城以来,建设步伐非常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由旧城区向周边地区不断扩展,北京周边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实施以新城、重点镇为中心的城市化战略,与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等内容。因此,随着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现阶段规划的郊野公园周边居民将逐渐增多,公园的作用和性质也将逐步转变,由人流较少,以郊游为主要游园目的郊野公园,逐步转化成为供附近居民及学校等服务的社区或城市公园。因此,在进行公园规划设计之初,我们首先应着眼于对两个公园周边用地性质和远期规划的研究(图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