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l)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1)痰蒙清窍证:素体阳虚,突发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2)痰热内闭证:起病骤急,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背身热,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肢冷汗多,二便失禁,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4)风火上扰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5)风痰阻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蹇,甚则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脉浮数。

(6)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7)阴虚风动证:平素头晕耳鸣,腰酸,额红,潮热,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医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中风临床路径

中风临床路径

中风临床路径引言中风,也称脑卒中,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或脑血管破裂导致脑部血液循环中断的疾病。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中风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活质量,制定了中风临床路径。

中风临床路径的定义中风临床路径是指在中风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从就医到康复,制定了一套标准化且体系化的策略和程序,旨在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风险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风临床路径的目标中风临床路径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中风患者的早期识别和紧急救治,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2. 提供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操作指南,以确保各个环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3. 提高患者对中风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4. 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中风救治的质量和效果。

中风临床路径的内容1. 早期识别和紧急救治:- 通过评估中风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和家族史,提高中风的早期识别和筛查。

- 当中风症状出现时,立即进行脑部CT或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断类型。

- 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溶栓治疗或机械取栓,尽早恢复脑血流。

2. 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操作指南:- 对不同类型的中风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 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相关指标,降低再发风险。

-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和循环性脑梗塞。

3. 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为中风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 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帮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和预防复发。

- 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评估康复效果和再发风险,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干预。

4. 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供中风救治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

- 强化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确保中风救治的协同性和效率性。

-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结果反馈,优化中风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措施。

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临床路径中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中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中风(TCD编码:BNG080)。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进行。

(1)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主要表现为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进行诊断。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头颅CT或MRI明确出血或梗死病灶。

3.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医内科学》及《新针灸学》。

1.急性期(发病2周内)(1)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①内科综合支持治疗。

②抗脑水肿、降颅内压。

③血压调控。

④溶栓治疗⑤抗血小板制剂。

⑥抗凝治疗。

⑦神经保护剂⑧强化降脂制剂出血性中风(脑出血)①内科综合支持治疗。

②抗脑水肿、降颅内压。

③血压调控。

④神经保护剂。

⑤微创血肿清除术。

(2)中医治疗①朱琏针灸治疗方案。

②中药辩证施治。

③其它中医外治综合疗法。

(3)康复治疗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1)西医治疗脑梗死①内科综合支持治疗。

②血压调控。

③抗血小板制剂。

④抗凝治疗。

⑤降脂,稳定斑块。

⑥神经保护剂。

脑出血①内科综合支持治疗。

②血压调控。

③神经保护剂。

(2)中医治疗①朱琏针灸治疗方案。

中风临床路径

中风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梗塞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近来有年轻化趋势,说明: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

不具备以上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1.中脏腑(1)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2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脉微欲绝。

2.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VIP专享】中风病临床路径

【VIP专享】中风病临床路径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常3根蚓料 学本教活.见了 据身: 生,师的2的、解 问体巩鸟 总看活形线作 用蛔 题的固类 结雌动态形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动: 摸对 学状习人 节蛔生结、4物、收 一人 后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并蚯集 摸体 回颜步关 重的动、学、归蚓鸟 蚯的 答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纳在类 蚓危 问。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线平的害 题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形面生 体以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动玻存 表及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物璃现 ,预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 、巩蚯的上状 是防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学 怎固蚓主和, 干感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生 样练引要牛鸟 燥染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回 区习导特皮类 还的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答 分。学征纸减 是方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课 蚯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前 蚓回4运的 润;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问 的答蛔动原 的4,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题 前蚯虫的因 ?了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并 端蚓寄快及 触解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总 和的生利慢我 摸蚯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结 后生在用一国 蚯蚓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线 端活人问样的 蚓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 ?环体题吗十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并会让为珍 近习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引小学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出起结生么鸟 面和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蚯哪利明?类 处适构虫系察:的特的特蚓些用确等 ,于特适。蛔章形殊形征这疾板,资 是穴点于可虫我态结式。种病书生料 光居是寄的们结构,五典?小物,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型5结的以 还活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的如鸟结爱 是的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线何类构鸟 粗形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形预适特护 糙态之结的,肠相是系习动防于点鸟 ?、一构现你动适否统。物蛔飞都为结。和状认物应与的。虫行是主构课生却为和”其结病的与题、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三征境小理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引理适为方些2鸟,育同师.导知应单面鸟掌类结了;?生学识的位你握日构解2互.生。办特认线益特了通动观手征识形减点它过,察抄;吗动少是们理生蛔报5?物,与的解.参虫一了它和有寄主蛔与结份解们环些生要虫其构。蚯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

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 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

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编码: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10 编码:I63.9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编码:080)和脑梗塞(10 编码:I63。

902)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或等)、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 B 超或)、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 聚体、双下肢血管 B 超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标准4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入院检查项目
必需 检查 项目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凝血功能检查 血压、心电图 胸部X线透视或X线片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中医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
诊断 依据
治疗 方案 选择
进入 路径 标准
中医 证候 观察
标准住 院日为 ≤21天
入院 检查 项目
治疗 方法
出院 标准
变异 原因 分析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 中风病 TCD编码: BNG08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 脑梗死 ICD-10编码 I63
诊断依据
疾病分期
2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诊断依据
病类诊断
3
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诊断依据
证候诊断
4
中经络: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中脏腑: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主要症状:
偏瘫 神识昏蒙 言语謇涩或不 语 偏身感觉异常 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
头痛 眩晕 瞳神变化 饮水发呛 目偏不瞬 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 发病前多有 诱因 常有先兆 症状
发病年龄 多在40岁 以上
西医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 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 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中风病临床路径与表单

中风病临床路径与表单

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

一、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脑梗塞后遗症(ICD 编码为: I69.301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 2010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常见证型:1.风火上扰2.痰瘀阻络3.痰热腑实4.阴虚风动5.气虚血瘀(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XXXXXX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 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塞后遗症(TCD编码:BNG080、ICD 编码为: I69.301 )。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3)患者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

中风病(脑梗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临床路径

实用标准文案一、中风病(急性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印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脑血管学分会。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 证候诊断:参照诊疗方案(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诊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DR片、腹部B超。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心脏彩超检查、双下肢血管B超、血粘度检测、肿瘤三项检测等。

(七)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中风病人临床护理路径

中风病人临床护理路径

中风病人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是指通过确定一套标准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提供统一的护理流程和医疗服务,以提高病人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针对中风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急性期、康复期和护理出院期三个阶段的护理工作。

一、急性期:1.早期护理:在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行初步护理评估,包括病史了解、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等。

并迅速进行CT或MRI等检查,以明确中风部位和类型。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急救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中风病人,进行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

例如,对于缺血性中风病人,在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对于出血性中风病人,则需要迅速控制出血源并将患者送至手术室。

3.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及降血脂药物,并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4.并发症防护:监测和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咽喉反射、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进行规范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卧床位转换等。

5.病情观察与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饮食摄入、尿液排出、肢体活动情况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二、康复期:1.康复评估:对于急性期病人,通常在出院前或康复期初进行康复评估,包括功能状态评估、自理能力评估等,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2.物理治疗: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物理治疗计划,如康复体操、踏步训练、肢体被动运动等,以促进患者肌力和协调能力的恢复。

3.语言治疗:针对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专业语言治疗,包括疏导、启发性言语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

4.营养指导: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特殊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以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康复效果。

5.心理支持:中风病人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护理出院期:1.出院指导:详细说明患者出院后的饮食、生活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并提供相关的宣教资料,以确保患者在家中获得达到护理目标所需的照顾和支持,减少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

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ICD-10 编码:I63.9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塞(ICD-10编码:I63。

902)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 或 CTA 等)、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 B 超或TCD)、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 聚体、双下肢血管 B 超等。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一、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为脑出血的患者。

(ICD-10:I61)(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在起病10-30分钟为进行性加重。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1)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2) MRI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3.证候诊断:(1)急性期①风火上扰,肝阳暴亢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肺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黯脉微。

⑤痰瘀阻络,自溢脉外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2)慢性期①阳气虚衰,瘀血内阻辩证要点:面黄肢软,气短懒言,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涩。

②肝肾两亏,筋脉失养辩证要点:眩晕耳鸣,语声低微或不语,神疲心烦,肢软无力,舌红苔少脉细。

中风临床路径

中风临床路径

中风临床路径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临床路径是指对中风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指导性程序。

下面将介绍中风临床路径的一般步骤和关键内容。

步骤一:初步评估和诊断1. 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药物使用史等。

2.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3. 进行初步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等,以确定中风的类型和范围。

步骤二:治疗和护理1. 药物治疗:根据中风的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凝血药、降压药等。

2. 康复训练:中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3. 护理措施:提供全面的护理,包括卧位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效果。

步骤三:监测和随访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随访复查:定期随访患者,进行复查和评估,以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关键内容1. 快速识别中风症状:对中风症状的早期识别和迅速就诊非常重要,包括突发的面瘫、言语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

2. 紧急治疗窗口:诊断中风后,应尽早进行紧急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和康复机会。

3.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康复训练等方面。

4. 家庭支持和护理:中风患者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护理,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中风临床路径是为了规范中风患者的诊疗和护理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

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都应了解和遵循中风临床路径的指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风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中风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中风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中风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1.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中风的定义和分类2.1 中风的定义2.2 中风的分类2.3 中风的流行病学特征3.中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主要病因3.2 发病机制3.3 相关风险因素4.中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1 中风的典型症状和体征4.2 临床评估和诊断方法4.3 影像学检查在中风诊断中的应用5.中风的治疗原则和现有疗法5.1 急性期治疗5.1.1 静脉溶栓治疗5.1.2 血管内介入治疗5.1.3 其他药物治疗5.2 康复期治疗5.2.1 早期康复治疗5.2.2 长期康复治疗6.中风临床路径的分析6.1 现有临床路径的概述6.2 评估现有临床路径的优缺点6.3 需要改进的问题和挑战7.中风临床路径改进方案7.1 制定改进目标和指标7.2 提出改进策略和措施7.3 实施中风临床路径改进方案的步骤8.改进方案的评估和效果8.1 评估指标和方法8.2 数据分析和结果8.3 改进方案的效果分析和总结9.讨论和展望9.1 讨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9.2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附件:附件一:相关统计数据表格附件二:临床路径改进方案详细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临床路径:指在特定疾病或病种的治疗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序列,确定患者经过的重要诊疗过程、标准和基本操作等内容。

2.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或改善血管的通畅,在中风急性期可能用于恢复血液供应受限的脑部区域。

中风病临床路径及表单

中风病临床路径及表单

中风病临床路径及表单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

⼀、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对象中医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脑梗塞后遗症(ICD编码为:I69.301)。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管病学组急性缺⾎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6个⽉。

(3)后遗症期:发病6个⽉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1995年)。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常见证型:1.风⽕上扰2.痰瘀阻络3.痰热腑实4.阴虚风动5.⽓虚⾎瘀(三)治疗⽅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XXXXXX中医诊疗⽅案(试⾏)》。

1、诊断明确,第⼀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为≤15天。

(五)进⼊路径标准。

1、第⼀诊断必须符合脑梗塞后遗症(TCD 编码:BNG080、ICD 编码为:I69.301)。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本路径:(1)有明确⼿术指征者;(2)由脑肿瘤、脑外伤、⾎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3)患者有严重⼼脏病、⾼⾎压、肝肾等疾病患者;(4)体表⽪肤破损、溃烂或⽪肤病患者;有出⾎倾向的⾎液病患者。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脉特点。

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院检查项⽬1、必须的检查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 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ICD-10 编码: I63.902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
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2010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
肝阳暴亢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塞(ICD-10
编码: I63 。

902)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
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 或 CTA 等)、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 B 超或 TCD)、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D-2 聚体、双下肢血管 B 超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
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1)肝阳暴亢证: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2)风痰阻络证:熄风化痰,通经活络。

(3)痰热腑实证:泄热通腑,化痰通络。

(4)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2.针灸治疗
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
滴注。

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等。

6.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
法等。

7.康复训练: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4.进入路径的患者虽然经过急性期抢救已病情平稳,进入恢复期,但仍然存在意识障碍者,病情较重,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中风病(脑梗塞)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
患者姓名:性别: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
标准住院日≤11 天
时间
年月日
(第 1~2天)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估、认知功能评价和预后评估等□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主□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肝阳暴亢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疗□阴虚风动证
工□气虚血瘀证
作□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防治恢复期并发症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确定危险因素
长期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或普食
□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 肝阳暴亢证: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 风痰阻络证:熄风化痰,通经活络重□ 痰热腑实证:泄热通腑,化痰通络点□ 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医□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经活络嘱□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康复训练
□辨证静点中药注射液
□内科基础治疗
疾病分期为恢复期
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实际住院日:天
年月日年月日(第 3~10天)(第11天)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
项和随访方案,预约复诊日
期□完成出院总结□形成个
体化二级预防方案
长期医嘱出院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出院带药
□分级护理□门诊随诊□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
或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康复训练
□辨证静点中药注射液
□内科基础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
康复评治
疗方案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形
成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防
治恢复期并发症□健康宣教
□疗效、预后与出院评估
临时医嘱
□血常规 +血型
□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血脂、血糖
□凝血功能
□配合治疗
主要
□生活与心理护理
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康复和锻炼工作
□配合康复和健康宣教
病情□无□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康复和锻炼
□配合康复和健康宣教
□无□有,原因:
1.
2.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健康宣教
□无□有,原因: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