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教学内容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1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3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4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5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得”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6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8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卢雪鹏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9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10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9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2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写出更好的佳作轮船在海面上航行并非都一帆风顺,随时有可能遭遇飓风;这时,舵手要做的就是找准航向,不让轮船迷失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之中;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并非都一马平川,随处会遇到岔路口;这时,我们该做的就是把握住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岔路口前做出明智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绚烂多彩;大江东去,浪花淘不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淘不尽他们的飒爽英姿;在人生的岔路口前,他们用泪与血谱写了一行行闪光的人生篇章,昭示着后人;江边,西天最后一抹余晖染红了司马迁的脸庞,回想起那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他紧紧地闭上了眼睛,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潸然落下;择生抑或择死两种想法交替在他的脑海中闪现;择生,意味着隐忍苟活,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卑贱地呼吸;择死,意味着以死可以明志,成为世俗人眼中的有节之臣;或许,死比生更容易些;但是,那成就一家之言的理想呢他不由得攥紧了拳头,“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于是,他选择了生,选择了在耻辱中苟活;于是,昏暗的灯光下多了一个发愤着书的身影;中国的文学史上,多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在人生的岔路口前,我们绝不能左顾右盼,举棋不定,不知该将人生的列车驶向何处;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方向盘,做出正确的抉择;否则,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而落得个与坦桑尼亚大草原上的鬣狗一样的悲惨下场;王治郅,一个曾经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第一个去美国NBA打篮球的中国人;集众多荣耀于一身的他却在篮球道路的岔路口前迷失过方向;2002年,他因拒绝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四届亚运会而被中国篮协除名,导致他在事业的低谷中徘徊了四年之久;2006年4月,当他再一次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时,他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船桨——向国人道歉,回国继续效力;从美国NBA回来的王治郅少了原来的那种稚嫩,多了几分稳重与成熟;后来,他带领中国八一篮球队拿下了阔别已久的CBA总冠军;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他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这一次,他终于把握住了自己人生的正确方向;雄鹰展翅腾飞的方向是蓝天,所以才有了它搏击长空的豪壮;河水奔流不息的方向是大海,所以才有了它勇往直前的气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握好正确的人生方向,让生命之花尽显美丽。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2.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6.《鱼我所欲也》中用“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加焉丧耳。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鱼我所欲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孟子以《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来表明态度。
14.《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明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
15.《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孟子在讲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发出的豪言壮语。
(二)曹刿论战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教案资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教案资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1.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从而论证了生于忧患;然后用(),()(,);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2.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是()。
3. 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4.作者列举舜等人的史实,得出了什么结论(本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5.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6.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
7.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8.指出了艰苦磨炼好处的句子是:(),()。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10.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13.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
14.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
15. 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16.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是(),( )。
17.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两句,表达了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
鱼我所欲也+诗歌理解性默写答案
第三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1.运用比喻说理的句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应当做到: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同的人生追求的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孟子认为人们不苟且偷生,而是舍生取义的原因是:“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
6.体现“性本善”思想(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鱼我所欲也》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正确对待功名利禄。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9.孟子认为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一文不值:“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并认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失其本心”。
诗歌理解性默写《渔家傲·秋思》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5.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汇编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汇编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鱼是我所想要的” 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的句子是“熊掌,亦我所欲也”。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善用比喻,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巧妙地比喻“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人们做出选择。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生命是我所想要的”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的句子是“义,亦我所欲也”。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生死义利之辨: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他们的追求都与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句表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8.《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2012年7月5日,贵州六盘水协警陈涛在抓捕行动中,面对危险与安全时,他毅然做出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选择,被刀刺中心脏依然牢牢抓住罪犯不放,为正义事业献身。
10.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的病情,与时间赛跑,坚守在抗疫一线,面对“生”与“义”,化用《鱼我所欲也》中的诗文,张定宇的选择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句,直接体现了当道义与生存发生冲突时,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12.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九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
四、《曹刿论战》
①“取信于民”的事: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②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进攻时机是
④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⑤为什么齐人三鼓而进军?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⑥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中,取得人民的拥护最为重要,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与孟子的看法是一致的。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王之敝矣的原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六、《诗经》两首
1、《蒹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溯洄
1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1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之句是:眉眼盈盈处
20、《别云间》中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21、《别云间》中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5、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4、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5、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 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8、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鱼我所欲也》1、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舍生而取义者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5、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6、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必先苦其心志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姓名:1、选自《·》,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阐明“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2、作者,时期鲁国人,家、家,是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3、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一层(1-2句)从举例,说明的存在。
第二层从举例,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一、生字:箪()蹴()羹()死亦我所恶()二、词语:1、通假字:例句:通含义: 例句:通含义:例句:通含义: 例句:通含义:2、古今异义:豆: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①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而: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④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4、重点词解释:⑴、本心:⑵、患:⑶、辟:⑷、箪:⑸、蹴:⑹、得:⑺、乡:⑻、何加⑼、恶:⑽、辩:⑾、义:⑿、勿丧:⒀、万钟:⒁、贤者:⒂、苟得:三、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四、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理解性默写
《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1.孟子例举6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主要阐述 了一个观点,那就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明朝宋廉的求学经历让他最终成就一位 大家,我们可以用本文中的句子来概括他 的人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 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0.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 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
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 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1.全的句子是(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 的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 持不懈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 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一、默写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从而论证了生于忧患;然后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4、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10、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2、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简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答: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②告诫人们只有在艰苦中磨练自己,才能有所作为;不可沉溺于安乐之中,否则会失败和灭亡。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
《》就是孟子的作品,选自《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背景资料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
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
反对“霸道”、“暴政”。
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
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
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2)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
1、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中说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我们应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明行人不接受嗟来之食。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正确对待功名利禄的原则的句子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鱼我所欲也》中“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
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7、《鱼我所欲也》中表明全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8、《鱼我所欲也》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中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善于设喻说理:“,,
,;,”形象地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4、《鱼我所欲也》中“?”表明了追求功名利禄而违背道义是因为丧失了本性。
5、《鱼我所欲也》中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
6、《鱼我所欲也》中“,”体现了孟子的“向善论”的思想。
7、《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应当做到:。
8、《鱼我所欲也》中用“,
”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鱼我所欲也》默写答案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7、舍生而取义者也。
8、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2)《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
”(《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
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指不义),所以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
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几句论证说:如果没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样不能用呢!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一耻了吗?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几句论证说:通过这样的手段(指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愿意采用;通过这样的办法(指不正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
《鱼我所欲也》就是孟子的作品,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马上就要学习这篇新课了,下面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一起来看看。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一、文言文理解性默写1.《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XXX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3.《鱼我所欲也》中,XXX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XXX;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XXX不待XXX疲惫就要出战,被XXX阻止了,XXX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曹刿论战》中,XXX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XXX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曹刿论战》中XXX突破拦阻,保持进见XXX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曹刿论战》中XXX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机遇的句子是: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曹刿论战》中XXX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曹刿论战》中XXX不让XXX追击XXX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XXX。
12.在《出师表》的开头,XXX 向后主指出,先帝XXX过早去世,天下形势危急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3.《出师表》中XXX劝XXX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劝谏XXX治理要“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是一致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十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十首古诗词默写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 一 ) 《从军行》日暮聊为梁父呤。
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客,今日又南冠 .情的句子(或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或表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2、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表达深沉的亡一书生。
日暮聊为梁甫呤。
国之痛的两句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五)《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3、写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 _已知泉路近,欲声。
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别故乡难 .3、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石乱走”。
4、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2、“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毅魄归来句子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日,灵旗空际看。
(二)《月下独酌》莽’的诗言词句。
”这里的“石大如斗” 出自本诗的“ 一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1、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平沙莽莽”出自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本诗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5、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4、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5、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 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8、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鱼我所欲也》
1、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舍生而取义者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5、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6、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必先苦其心志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人恒过然后能改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