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完整word版)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1)非金属单质:(2)金属单质(3)常见的氧化物(4)常见的酸(5)常见的盐(6)常见的碱(7)常见的有机物(8)常见化肥(9)常见沉淀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 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1)金刚石、石墨:C(2)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4、常见物质的颜色(1)固体物质颜色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B 、黄色固体:硫粉(S)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D、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演讲人
01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08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09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10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1
02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01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02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03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04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05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06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07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09
加热器皿--酒精灯
加热器皿--酒精灯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答案:CA、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石墨、C60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有用信息的提取能力。
2、“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答案:C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B、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答案:D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九年级化学知识网络图
九年级化学知识网络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化学研究的领域:①制造新物质②合成新药物③开发新能源④防止环境污染。
物质变化性质化学一门实验基础科学化学验的本操作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氮气(N2)(78%)性质用途:作化工原料;作保护气;作冷冻剂;制造低温环境。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稀有气体(0.94%)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作保护气;作电光源;激光技术;冷冻剂;麻醉剂。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氧气(O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C + O2点燃 CO22C + O2点燃 2COS + O2点燃 SO24P + 5O2点燃2P2O53Fe + 2O2点燃Fe3O42Mg + O2点燃2MgO4Al + 3O2点燃2Al O(白光、放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白烟、放热、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耀眼的白光、放热、白色固体)(耀眼的白光、放热、白色固体)(淡蓝色或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壁有无水滴,沾石灰水的烧杯壁是否浑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制法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法原理2H 2O 2H 2O+O 2 ↑2KClO 32KCl + 3O 2发生装置: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或固体+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收集装置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注意事项: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等7点。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木条复燃。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口,木条复燃。
用途 供给呼吸:动植物呼吸、潜水、登山、医疗、宇航。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航。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1/5。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 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2、固体药品的取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化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呼吸3、用途:1、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定(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水进入瓶中大约占瓶体积的1/5化学方程式:4P + 5O 2 ===== 2P 2O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漏气 ③瓶未冷却就打开夹子2、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为淡蓝色液态氧,也可固化为淡蓝色的固态氧。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和考点,推荐文档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考点1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 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金属材料的发展史根据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金属材料的发展过程。
商朝,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战国时期开始炼钢;铜和铁一直是人类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
在100多年前,又开始了铝的使用,因铝具有密度小和抗腐蚀等许多优良性能,铝的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第二位。
考点3金属的物理性质1. 共性: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在室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
2. 一些金属的特性: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锇的密度最大,锂的密度最小,钨的熔点最高,汞的熔点最低,铬的硬度最大考点4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1.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合金1. 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 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 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回忆: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是,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是由和组成的;分子的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碎,而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路子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不会破碎,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3.组成物质的根本成分--- 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响,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求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采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优异产品。
5.认识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拥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平和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资料,其特点是拥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6.叫物理变化,叫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实质差异是注;化学变化常陪同放热、发光等现象发生,但有放热、发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用然是化学变化。
7.叫物理性质,叫化学性质。
8.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差异。
9.科学研究方法:〔 1〕猜想或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4〕获取凭据〔5〕得出结论10.活动与研究:〔注意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差异〕〔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11.化学实验的根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取用“三〞原那么:①“三不原那么〞:不能够用手拿药品;不能够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那么: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若是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2mL ,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lmL ~③办理原那么:实验节气余的药品不能够放回原瓶;不要随意扔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完整word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MicrosoftWord文档.(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有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吗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 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作为标准 ,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 , 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 ↑ 此反应 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硬度小4、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夜(特性),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物质。
5.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6.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7.变化与性质的语言区分:一般描述物质性质时有“可、易、能、会,可以,不能,不会,不易,难,不可”等字,而且性质表示结论,变化表示过程。
8.常考的物理变化:气液固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状态改变,灯泡发光,蒸汽锅炉的爆炸,石油分馏,车胎爆炸等化学变化:燃烧,食物变质,生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瓦斯爆炸,硬水软化等二.组成与结构1分子⑴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⑵分子与物质的关系: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⑶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⑷基本特征:1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4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2.原子⑴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⑵原子与物质的关系: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⑶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⑷基本特征:1原子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2原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4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6.2 碳的氧化物+课时1二氧化碳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堂要点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教材实验6-4)
现象 塑料瓶 变瘪
分析
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瓶身被大气压压 瘪
结论 CO2 能溶于水
课堂要点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无色无味 的气体,密 度比空气 大 , 能 溶于水。 注:固体二氧化碳叫 干冰 ,易升华吸热。
为二氧化碳有毒
课后作业
8. (2024·泸州)向一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片蓝 色石蕊试纸,注入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玻璃片,上下振 荡,再将其倒置(如图),把手移开,玻璃片没有掉下 来。蓝色石蕊试纸在注入蒸馏水并振荡后变红。依据现 象一定能得出的对应结论是( C )
(第8题)
课后作业
A. 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 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C. 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与水反应产生了酸 D. 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能与石蕊反应变红
课后作业
1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 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第12题)
课后作业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 制的变量是 水 。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 到的现象是 纸花由紫变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CO2+H2O H2CO3
作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2CO+O2
2CO2
。
(2)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
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
课后作业
(3)还原性:CO在高温条件下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网络图
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点梳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物︶反应︶磷:产生大量白烟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气体(CO2)制取方法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法原理2H2O2MnO22H2O + O2↑2KMnO4△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装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注意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用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1ɡ/cm3,101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电解氢气(负极)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氧气(正极)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净化方法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分布、储量分布: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梳理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2、化学的发展过程⑴古代——发现利用了火,发现矿石制造出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
我国古代对化学的贡献: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等。
(2)、近代——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①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探索微观世界;绿色化学。
纳米技术的运用使化学的研究进入微观阶段3、物质的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4、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5、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变化通常用“生成了、变成了”等词描述。
6、实验观察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物 生 成 物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①铁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1.2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腐蚀性)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5.蜡烛燃烧:1. 现象: △ 现 象 原因1.变化3.性质4.能量变化空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N 2—78% O 2—21% 稀有气体—0.94% CO 2—0.03% 其他—0.03%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分数测定原理: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P O 2 P 2O 5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1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3.洁净物、混合物洁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4.稀有气体氦(He ) 氖(Ne ) 氩(Ar ) 氪(Kr ) 氙(Xe ) 氡(Rn )5.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word版)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默写格式)
九年级化学一~六章必需知识1. 碳酸氢铵,俗名,化学式为,白色固体,稳定性差,受热易。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造纸、火药、瓷器、青铜器的制造、铁的冶炼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N2_________,O2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CO2_________,其他_________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用磷P,不用Mg〔因为________________〕、Fe〔因为__________ _〕、碳或蜡烛〔因为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面粉、蔗糖均可燃,因含碳元素,所以燃烧时有黑色物质〔炭黑〕生成金刚石、石墨均由_________构成,但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物理性质不同“铜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色固体,是铜生锈〔铜、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共同作用〕的产物,受热易分解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O2:密度_________空气〔故可用_________法收集〕;_________溶于水〔故可用-_________法收集〕;液态、固态均为_________探究蜡烛燃烧实验用的氧气要枯燥,必须用_________法收集;如假设要纯洁的氧气那么用-_________法收集1 0.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氧气瓶里要放_________,防止_________1 1.氧化反响:燃烧、缓慢氧化均为氧化反响,均能_________。
常见缓慢氧化:_________,-_________、有机肥的腐熟等12.氧气的检验:〔纯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纯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制氧气:_________法〔利用N2和O2的_________不同,_________先逸出,留下- _________〕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管口放棉花: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时,在_________放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满;用排水法收集时,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满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收集装置选择依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_________ 及_________催化剂:_________反响速率、_________和________不变;反响生成物种类、质量不变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产生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 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2、固体药品的取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化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呼吸3、用途:1、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定(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水进入瓶中大约占瓶体积的1/5化学方程式:4P + 5O 2 ===== 2P 2O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漏气 ③瓶未冷却就打开夹子2、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为淡蓝色液态氧,也可固化为淡蓝色的固态氧。
①可燃性:(C 、S 、P 、Fe 、Mg 在氧气、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②支持呼吸4、用途: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2H 2O 2 ====== 2H 2O + O 2↑2KClO 3 ====== 2KCl + 3O 2↑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发生装置及选择原因:收集装置及选择原因:步骤:连→检→装→固→加→收→移→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进瓶中,若复燃,则是O 2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中,若复燃,则满 注意事项:1、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2、化性:稳定(称为“惰性气体”)3、用途: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气体污染物:SO 2、NO 2、CO 固体污染物:有害烟尘2、防治措施化合反应:(“多变一”:A + B === AB )分解反应:(“一变多”:AB === A + B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氮气(N 2) (78%) 点燃 水进入瓶中少于1/5的原因 3、化性 MnO 2 MnO 2 △ △ 化学方程式 氧气(O 2)(21%) 稀有气体(0.94%)5、制取 1、污染物 空气 成分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空气化学反应类型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组成: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电解水实验:2H 2O ===== 2H 2↑+ O 2↑体积比: 2 ︰ 12、构成:H 、O 水分子 水物质的构成:原子 分子 原子 物质原子 离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性质 不断的运动之间有间隔(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元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一种元素对应一种原子) 分子、原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方法与效果: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过滤操作 仪器:玻璃棒的作用:引流概念: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区别:用肥皂水硬水的危害:硬水转化为软水:①煮沸 ②蒸馏节约用水污染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防治措施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混合物:如空气、自来水、所有溶液、合金等X 2:H 2、O 2、N 2、Cl 2 X : S 、P 、Fe 、C 、Mg氧化物:H 2O 、MnO 2、P 2O 5、H 2O 2、Fe 3O 4等 酸:HCl 、H 2SO 4 碱:NaOH 、Ca(OH)2盐:NaCl 、Na 2CO 3、CaCO 3、NaHCO 3通电 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1)分子 (3)元素与分子、原子的区别硬水与软水 3、净化 防止水体污染 4、爱护 (能举出具体2~3 个例子)水 (H 2O ) 单质 化合物 纯净物 5、物质的分类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质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结构示意图:(注:知道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四数相等: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地壳中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书写:“一大二小” ①表示该元素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周期表:(7个横行,7个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概念:带电荷的原子(如Na +、Cl —)形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同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8(He :2),不易得失,化学性质稳定 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X 2:O 2、N 2、H 2、Cl 2 X :S 、P 、C 、Fe 、Al 、Mg化合物(根据化合价书写) 意义:(四个)①计算相对原子质量②计算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③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④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⑤计算某元素的质量(或计算某物质的质量)书写:(如:Na 、 Cl )口诀: 书写化学式应用 推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推离子符号6、几个数字的意义(2O 、2O2、O2、O 2-、2O 2-、O ) 原子核 (+) 构成 1、原子 意义 表示——元素符号 2、元素 元素分类 3、离子 单质 书写 计算4、化学式 5、化合价+1 -1 —2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
2、适用范围:一切的化学反应 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3、化学反应符合的原因:“原子三不变” 数目不变 质量不变 ① A + B → C + D 6g 9g ? 5g ② S + O 2 ===== SO 26g 8g ?(2)推某物质中一定含的元素如:蜡烛 + O 2 → CO 2 + H 2O ,求蜡烛中一定含有 元素(3)推某一物质的化学式:如:①X + 3O 2 ===== 2CO 2 + 2H 2O②2C 2H 5SH + 9O 2 ===== 4CO 2 + 2X + 6H 2O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写化学式:(利用化合价)2、正确书写 配平(最小公倍数法和观察法)标条件与箭头①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3、意义 ②质量关系 (以C +O 2 ===== CO 2为例)③粒子关系4、计算 ①解设②化学方程式③列相关量④列比例式⑤解答点燃 (1)求质量 点燃 点燃 4、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点燃 格式 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物性:用途: 物性: 用途:C 602、金刚石与石墨物性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①常温下稳定(制成墨水) O 2充足:C + O 2 ====== CO 2 O 2不足:2C + O 2 ====== 2CO还原性(还原CuO 、Fe 2O 3等) 冶金 C + 2CuO ===== 2Cu + CO 2↑ 3C + 2Fe 2O 3 ===== 4Fe + 3CO 2↑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理: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发生装置(及选择原因) 收集装置(及选择原因)验满:(燃着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满)检验:(石灰水)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①“三不”: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呼吸②与水反应:CO 2 + H 2O === H 2CO 3 ③与石灰水反应:CO 2 + Ca(OH)2 === CaCO 3↓ + H 2O①光合作用原料②灭火(利用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③CO 2固体(干冰):人工降雨剂、舞台烟雾剂 ④化工产品原料 4、影响及防治措施 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①可燃性:2CO + O 2 ===== 2CO 2②毒性:③还原性:(还原CuO 、Fe 2O 3等) CO + CuO ==== Cu + CO 2 3CO + Fe 2O 3 ==== 2Fe + 3CO 2燃料 冶金 CO 2与CO 物化学性质差异大的原因:分子的构成不同金刚石 石墨 1、三种单质 点燃 点燃 可燃性 作燃料 高温 高温 ②高温下 3、化性 碳的单质 1、制取 化性 2、性质 3、用途 CO 2 化性 点燃 1、性质 △ △ 2、用途 CO 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可燃物空气 / O 2温度达到着火点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 / O 2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煤(主要含C 元素)石油(主要含C 、H 元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 4)]CH 4 + 2O 2 ===== CO 2 + 2H 2O2、作用:提供能量①造成酸雨(1)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 ②燃烧不充分产生CO ③产生固体污染物(2)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4、防治措施(1)乙醇(俗名:酒精,C 2H 5OH )(“绿色燃料”)C 2H 5OH + 3O 2 ===== 2CO 2 + 3H 2O(2)H 2:(最清洁的能源)优点:①没污染;②放热多;③制取来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