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本章重点包括:❖⑴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⑵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⑶通货膨胀率的计算❖⑷失业率的计算❖❖一、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含义❖GN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注意:❖1、GNP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的总和.❖2、GNP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3、GN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免重复.❖4、GNP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5、GNP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即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支出法(基本方法)❖支出法又叫产品支出法或产品流动法、最终产品法。

该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用于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C+I+G+EX-IM=GNP❖收入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收入法,要素支付法和要素所得法,它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部门法❖部门法又称为生产法,是按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用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净值 NNP❖国民收入 NI❖个人收入 PI❖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GNP-折旧=NNP❖NNP-间接税=N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某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某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100%❖❖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以人口为统计标准.❖GDP指一年内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某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某年国民生产总值/某年人口数❖第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说明实际GDP和物价水平的决定。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

1.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②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③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④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⑤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4.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5.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6.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8.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9.货币需求动机:①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③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0.流动偏好陷阱,即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宏观部分)

第十章⏹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答:(1)、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物价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经济以下各目标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1)实现充分就业。

⏹(2)保持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答:(1)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但物价不稳定。

(2)保持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缓慢、就业不充分。

(3)经济增长:有利于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也有影响。

十一章1,理解概念:●最终产品: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再加工和转售,最后直接供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需要再加工和转售才能供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领土上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亦称国民净产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当年消耗掉的资本(折旧)后的价值余额。

NNP=GNP-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NDP):NDP=GDP-折旧。

2,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个国家领土上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联系: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国居民在国内的产值+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外国居民在国内的产值。

区别:GDP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

GN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

WORD格式十二章1936年,凯恩斯,《就业。

利息。

货币通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真实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支出法计算的GDP组成:Y=GDP=C+I+G+NX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消费C:家庭购买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值.投资I:资本项目的支出(投资于生产要素)。

为了将来使用的商品购买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存款投资)政府支出(G)包括所有政府用于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消费者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物价指数指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1):GDP是一个市场活动的价值。

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2):GDP是一个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包括物品和劳务。

3):GDP是一个生产概念。

7):GDP是一个价值增值的概念。

4):GDP是一定时期的概念。

使用GDP(或GN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1)GDP(或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

2)即使GDP(或GNP)反映了所有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GDP(或GNP)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4)GDP(或GNP)难于比较两国的物质生产水平5)GDP(或GNP)难于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国民收入循环图十三章宏观均衡: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即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大一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总结

大一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总结

大一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总结在大一接触西方经济学宏观课程时,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运行的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一西方经济学宏观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1. GDP与国民收入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它衡量了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居民在一定时间内创造、分配和享受的全部收入。

GDP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密切,GDP可以通过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法来计算。

2. 效率与效益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经常讨论经济的效率和效益。

经济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生产效果的能力。

经济效益则是指综合考虑成本和效果后所达到的最优结果。

经济的效率和效益有助于评估和优化各种经济政策和决策。

3.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而失业则是指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叫做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即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

4.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它是国家经济强大和繁荣的基础。

而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包括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经济增长与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生产力、资源配置、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

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预算、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波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6.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

全球化则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现象。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内容概括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内容概括

政府协调经济问题 1.经济增长 2.失业 3.国际收支平衡 4.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考试重点:国内生产总值,GDP 计算(收入 支出法)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最重要的指标)GDP (国内生产总值)定义: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际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包括现在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并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国土原则)存量:一定时点上的量,如国民财富,人口总数;流量:一定时期内的量,如某年的GDP ,某年出生人口。

GDP 与国家财富无关GNP (国民 生产总值):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国民原则)A:有中国国籍,又在中国 B 海外华人 C 外籍人士 GNP=GDP+B-C B-C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名义GDP 是指按照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以先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如2009年苹果一斤5块,有20万斤,则2009名义GDP=5*20万=100万 2015年苹果10块钱一斤,有30万斤,名义GDP=10*30=300万实际GDP=5*30=150万 (以一个年份为基准年,用基准年的价格乘现有的产量)GDP 缩减指数(反映经济社会各类型商品总体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名义GDP/实际GDP)*100某两年的通货膨胀率=(2014年缩减指数-2013年缩减指数)/2013年缩减指数 某年的经济增长率=(该年的实际GDP-上年的实际GDP )/上年的实际GDP*100%第二节 核算GDP 的方法(生产,支出,收入法)支出法1消费C 2.投资I (固定资产如住房,机器设备),存货投资(原材料,半成品) BGNP CGDPA3.政府购买G(政府转移支付不包括在内)4.净出口NX(出口额-进口额)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买卖,政府转移支付,二手的不能计入GDPGDP=C+I+G+NX收入法1.工资2.净利息(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但购买国债的利息不包括)3.个人租金收入4.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5.资本折旧6.非公司企业主的收入7.税前的公司利润第三节其他国民收入核算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GNP(GDP-资本折旧)2.国民收入NI仅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3.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第四节 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指标的局限性1.没有充分反映所有的经济活动如非公开市场交易走私贩毒等2.不能充分反映国民的福利享受状况如工作时间长短,人均寿命3.没有充分反映产品结构与质量4.没有充分反映为实现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社会成本5.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与效益意义1.判断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2.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3.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②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 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③结构性因素。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 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 的变动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 发展趋势不 同,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不同,但由于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落后部门、 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开放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 闭部门却又要求在工资、价格等方面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和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 价格水平上涨。 通货膨胀的影响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 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 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 国家必然会采取各 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 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 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 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
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 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 比率,也就是增加的 1 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 乘数理论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 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投资乘数 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 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3,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 =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8,流动偏好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宏观经济学框架一.国民收入的核算:产出法,支出法,收入法由总支出=总收入,得出,I=S(投资——储蓄恒等式)二.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总支出)1.均衡产出或收入,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2.简单国民收入理论:只涉及产品市场,二部门经济,在短期时间内(需求增加而资源的价格不变)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由均衡产出等于总需求可以得出,i=s,(达到均衡产出的条件)3.i=s指意愿投资等于意愿储蓄,即非计划投资等于零,人们想要的需求和人们想要的产出或收入相等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I=S是根据核算的定义推出的,所以二者必然相等,非计划投资不一定为零。

4.要提高国民收入,只需要提高总需求三.均衡产出的计算方法(投资i设为外生变量)1.根据消费函数,二部门经济中,y=c+i,c=a+by,可得Y2.根据储蓄函数,均衡产出的条件,i=s,s=y-c(y),可得Y一个市场中可以有多个部门参与,以上分析仅限于二部门,三部门时,i+g=s+t,其中t指政府净收入,全部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四部门中,i+g+nx=s+t+kr,nx指(X-M)为净出口,kr指本国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如救济性捐款等,都来自要素收入。

4.乘数论。

五个乘数目标:在充分就业且保持均衡收入或产出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下面将一一分析,各市场达到均衡时的情况。

一.IS-LM模型(产品-货币市场)在简单国民收入理论中加入货币市场,投资i由利率r决定(一)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1.推导投资的决定:投资由利率决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2.移动。

财政政策:扩张,右移;紧缩,左移。

(基于三部门经济)(二).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1.推导利率的决定:货币供给量与需求,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利率即决定。

利率的供给为m=M /P,价格指数=P,实际货币量=m,实际货币供给量=M;货币的需求L=L1(Y)+L2(r)。

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名词解释(网上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名词解释(网上总结)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
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5、货币创造:在现代的货币体系中,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但是商业银行负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后,可以将剩余资金贷给企业部门。企业得到贷款后又会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这家商业银行或者其它商业银行。接着,商业银行可以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取出。如此反复,最终社会中形成的购买力将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若干倍。这个过程,称之为货币创造。
41菲利普斯曲线:由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首先提出的,是用来描述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替代关系的曲线,后被新古典综合派用来说明价格总水平、失业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42资本积累的黄金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特征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技术进步。
23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4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减少的效果。
25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2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但通常只劳动之一要素的充分就业。(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他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3)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知识

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知识

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知识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很重要)本章有很多的重要名词解释,在考试中经常出现。

(1)重要概念充分就业摩檫性失业,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01年,04年,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GDP每增加3%,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从奥肯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

即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不变,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 自然失业率(03年,00年,重要,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一般在4%-6%之间)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以财政预算能否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为目标,而不论预算是否盈余或赤字的积极财政政策。

) 周期平衡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盈余(97年,首先答定义,第二: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二者的差别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第三,意义: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是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

)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道义劝告(央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99年,重要,指排出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而实行“自由汇率”又可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使经济稳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2)其他知识点:货币政策的工具(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金率,02年政经)货币主义为什么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01年西经,主要是货币政策时滞,先分析引起时滞的各种情况,然后弗里德曼认为,如果任其自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会出现波动的现象,但这种波动的幅度是轻微的,正确的经济政策虽然有可能起着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然而,由于政策的时间滞后,也会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宏观经济不稳定,权衡得失,他不赞成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微调,即反对执行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因为这种政策弊大于利。

西方经济学 考点总结 宏观

西方经济学 考点总结 宏观

经济政策含义和目标:含义: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他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平衡国际收支: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财政政策的定义,构成,工具定义: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构成:政府收入和支出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指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收入:税收,公债。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主要增值税)。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调节指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主动调节指政府有意识的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重点 宏观

西方经济学重点 宏观
55、论述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第一种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即由于成本上升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主要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由于工资的刚性上涨导致的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二是某些垄断性行业的生产者为追求超额利润,抬高物价,称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第二种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引起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当消费者、企业主、政府的总支出超过可得到的总供给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能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有两个方面:①实际因素;②货币因素。第三种是混合型的通货膨胀,由过度需求、通货膨胀预期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第四种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情况下由个别关键性商品供不应求拉动的物价全面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在不存在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的情况下,即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若某一部门的物价上涨,就会通过各部门相互看齐的过程,起到连锁反应,带动其他部门价格上涨,以致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29、增加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膨胀性财政政策都使IS右上方移;增加储蓄s、税收t,紧缩性财政都使IS左移。
30、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31、LM曲线: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曲线上的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即货币市场均衡。向右上倾斜。m=L=L1(y)+L2(m)=ky-hr,当m一定时,L1增加则L2减少,才能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L1 是货币的交易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L2是货币的投机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LM表达式r=(ky-m)/h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讲义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讲义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主要研究: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决定整个经济中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在只有家庭和厂商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厂商生产的产出等于所有的各种要素的收入,而家庭和厂商用收入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又使得厂商获得收入。

在包含家庭、厂商以及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除了厂商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之外,家庭及厂商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是家庭和厂商向政府提供生产要素或产品而获得收入,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政府补贴,同时还需要向政府纳税。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需要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包含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借助于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加以核算。

掌握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核算GDP的基本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熟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1 、支出法支出法又称最终商品或产品流量法。

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的支出加总。

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和净出口(X-M)。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家庭对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

它又可细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三种支出。

劳务中包括房租的租金。

私人国内总投资是用于购买新生产的资本货物(固定投资)和用于变动存货的总支出。

家庭用于购买新的房屋被视为投资,包括在私人国内总投资之中,而它所提供的居住服务则估算其租金计入个人消费支出之中。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对政府雇员薪金的支出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之中。

圣才考研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名词解释大全

圣才考研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名词解释大全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基本的核算指标。

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购物力下降的速度。

通货膨胀率越高,说明货币的购物力下降得越快,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会不断减少。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芳龄人口中没有工作而且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占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

四、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与居民的购物力有直接关系,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

五、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情况。

贸易顺差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更多的外汇储备,但也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国际关系紧张。

六、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但也会增加国家的债务压力。

七、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八、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和投资交易的场所。

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九、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阶段、高位阶段、下降阶段和低位阶段之间的循环变化。

十、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资金、商品、服务和信息之间的流动程度日益增大的现象。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十一、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就业形势和人民生活水平。

十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一个国家经济结构中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方向有着重要影响。

西方经济学宏观 复习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 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公式:NI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PI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 =N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

从长期看:DPI = GDP -Z -T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5.综合GDP -固定资产折旧=N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公式:y = c + i = E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A.、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2023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要简答题

2023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要简答题

1. 最终产品:最终一种购置人购置所消费或一国在一年内所新发明旳价格和。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一定期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旳所有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3. 存量:一定期点上存在旳变量。

流量:一定期期内发生旳变量。

4.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所拥有旳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期期内所生产旳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5. 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后所得到旳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期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酬劳,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旳总和。

6. 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旳简称,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旳那部分价值旳一种赔偿方式。

这种按固定资产损耗程度进行赔偿旳措施称为折旧。

重置投资:用于赔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旳资本设备旳投资,亦即折旧。

7. 名义(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旳当年价格计算旳所有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8.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旳价格计算出来旳所有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9.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旳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旳收入恰好等于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旳支出。

10. 投资乘数:收入旳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旳投资支出旳变化旳比率。

11.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步以相等数量增长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旳比率,它旳值为1。

12. 资本边际效率(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或折扣率,这种贴现率或折扣率恰好使一项资本品在有效期限内各预期收益旳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旳供应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3. IS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互相关系旳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旳利率和收入旳组合,在这样旳组合下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 = s, 从而市场是均衡旳。

向右下倾斜14. 流动性偏好:人们处在对现金流动性最强旳偏好以牺牲利息为代价而手中持有一定数量旳货币。

15. 凯恩斯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乐意持在手中旳状况。

16. LM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互相关系旳曲线,曲线上旳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旳组合,在这样旳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应相等,即货币市场均衡。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T-G)+(M-X+Kr)*T=政府净收入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知识总结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A.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名词解释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X=出口M=进口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GDP。

2.国民收入:NI 广义: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

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公式:NI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PI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 =N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

从长期看:DPI = GDP -Z -T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5.综合GDP -固定资产折旧=N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公式:y = c + i = E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A.、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a.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公式: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βy (1 >β>0)a-常数,b..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c.边际消费倾向MPC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1 > MPC > 0边际消费倾向定义——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APC也有递减趋势。

APC > MPC线性中,APC > MPC APC=c/y= a + βy /y= a/y+ β随收入增加APC 趋于MPCB、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a.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

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储蓄函数公式s-储蓄,y-收入:s = s(y)(满足ds / dy >0)线性储蓄函数 c = a + βy,代入s = y - cs = y -(a + βy),整理:s = - a + (1- β) y (1>β>0)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线形储蓄函数s= -a +(1- β)yb.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APS = s / y边际储蓄倾向:MPS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Δs/Δy边际储蓄倾向MPS当Δs与Δy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dy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β)。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 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C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1. a.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假设为c =α+βy (α> 0,1 > β> 0 )c、y 分别为当期消费和收入,β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Y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着收入的增加有递减趋势。

注意:凯恩斯理论的局限只考虑当期收入影响没有考虑家庭拥有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a.定义: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的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地。

b.示范效应: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入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c.重点:棘轮效应:家庭消费既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

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理论核心: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上去容易下来难.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3、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了解人的一生在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特点)假说:生命由两期构成:年轻期和年老期收入由两部分构成:财富收入和劳动收入,期初不拥有财富,期末不保留财富。

在给定现在和将来收入的情况下,决定现在和将来的消费,从而使自己的跨时效用达到最大。

一个人的储蓄状态取决于他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

尽管收入在一生中的变化很大,但消费始终相当平稳。

假说:(1)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

(2)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结论: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

反之会增加。

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遗产税很高会降低储蓄。

想及时行乐,储蓄减少。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

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减少。

提出生命周期假说的意义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一国的中壮年人口大于青年和老年人口时,国民储蓄率有可能上升。

储蓄率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与否有关,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降低储蓄率。

重点:货币幻觉:物价与货币收入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物价上升,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平均消费倾向提高。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假设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

联立y = c + i , c = a + βy.,得均衡收入:y = (a+i) /(1- β)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储蓄函数:s = y – c = -a + (1- β)y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知道储蓄函数和投资,也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四:几个重要乘数A. 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 –β); 政府购买乘数(三部门的):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B. 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例。

公式——K=–β/(1 –β)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公式——K= β/(1 –β);D.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此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

此时:政府平衡预算乘数kb=1。

五.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1.三部门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两部门+政府部门,考虑进税收和政府支出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财政政策工具。

2.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公式:.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假设消费函数为c =α+βyd,yd 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T ,投资为i ,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方法1(总需求---总供给法)解:因为yd= y –T,根据均衡方程式,有:y = c + i + g = α + β yd + i + g = α +β ( y –T ) + i + g得到:y = (α+ i + g –βT) / (1–β)方法2(投资--- 储蓄法)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数:s = yd – c = –α +(1–β ) yd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S= sp + sg = –α + (1–β ) yd + (T– g)= –α –g +β T + (1–β ) y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i = S = –α–g +βT+ (1 –β) y 解得:y = (α + i + g –β T ) / (1 –β )六..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公式:y= 1/1 –β+γ( a+ i+g- βt+βtr+x-m0)Y=c+i+g+x-mc = a + β yYd=y-t+trt,i,g, tr,x都假定是外生变量,和收入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