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之起源篇——春秋战国
历史常识——春秋战国
![历史常识——春秋战国](https://img.taocdn.com/s3/m/b5826d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f.png)
历史常识——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历史涵盖了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共计约550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的全盛时期,各个封建国家之间相互争斗、纷争不断,同时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本文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军事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政治格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为众多的封建诸侯国。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主要以诸侯国为主,各个国家都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实力,封建诸侯在自身领土内行使统治权力。
而战国时期,国家力量逐渐集中,以秦国为首的强大中央政权逐渐形成,其他国家逐渐成为秦的附庸国。
这种政治格局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军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军事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春秋时期,战争以封建诸侯之间的小规模战斗为主,依托于贵族武士的军队。
战国时期则出现了大规模的阵地战和城市攻防战,军队逐渐转变为由平民武士组成的士兵,采用战法策略。
同时,出现了诸侯国雇佣军队的现象,以增加国家军事实力。
三、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学派和文化传统。
儒家学派的创立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重要的是道家学派的兴起,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养和顺应自然,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墨家、法家等学派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兴起。
四、社会风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丰富多样,众多国家之间的交往和竞争使得社会形态不断变化。
社会等级制度逐渐由贵族为中心转向以农民和平民为主,社会地位开始向上层和下层人群更好的流动。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
五、春秋战国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并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统一。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的思想和学说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篇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篇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a662ef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f.png)
第一篇: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不断加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出现了大量腐败和贪污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思想家开始提倡廉政思想,强调道德品质和官员的清廉自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和荀子。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提倡仁爱之道,并认为官员应该以身作则,以清廉和正义为准则管理国家。
荀子则提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修德才能治国安民,并强调“官之清,民以安”。
随着汉朝的兴起,廉政思想逐渐得以发扬光大。
在东汉时期,班固、扬雄等文学大师提倡“清官断狱”,并认为官员应该秉承忠诚、公正和廉洁等道德规范。
在唐代,韩愈、柳宗元等文化名流同样强调廉政思想,认为官员应该以“公而忘私,廉而不刿”为准则,力推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诞生和发展,表明了中国古代社会推崇正道和廉洁治政的优良传统。
第二篇: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实践与效果中国古代廉政思想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推崇正道鼓励官员清廉自律,保持皇家家族和恩荣体制的稳定平衡。
这种思想在实践中,不仅帮助国家保持政治稳定,还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在西汉时期,司马迁在《 史记》中曾记载有“忠信节义,犹钟鼓也”的名言,即忠诚、信任和廉洁是官员的最基本素质。
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忠诚于国家和国民,诚实地服务于民众,贯穿始终。
在唐代,宰相杨炎引入科举选拔制度,推动了士人充实朝堂,促进官员的素质提高,维护了国家稳定,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但是,官员清廉自律的好处不仅仅在政治层面,而且还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清廉自律的官员认真对待土地调查、赋税、法律执行等工作,保证了百姓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之,中国古代廉政思想不仅意味着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哲学和思想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哲学和思想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9bb2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6.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哲学和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哲学和思想体系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重要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后世的中国历史上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哲学和思想体系。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之前,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贵族和封建王国控制的。
这些王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亲戚关系和军事联盟组成的。
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制度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的政治合理性和权力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个时期之前,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封建王国统治下的领土和部落的联盟。
这些王国和部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血缘关系和联盟结构来实现的。
封建王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王国的权力主要是由君主和贵族控制的。
因此,这种政治结构主要是基于君主专制和贵族特权的。
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政治结构开始出现了问题。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国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春秋时期,各个封建王国之间的战争不断,而这些战争和动乱引发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变革。
这些变革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哲学和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哲学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哲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2.1、权力与道德在春秋战国时期,权力和道德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权力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认为,人们必须在道德的基础上掌握权力,才能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衡。
因此,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哲学家,他们主要专注于探讨权力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2.2、国家与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哲学家还开始探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国家和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建设社会的基础上,国家才能够真正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思想的演变
![中国思想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c3fc11ffad6195f312ba6c8.png)
中国思想的演变1、中国古代思想演变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朝:法家西汉初:道家——“黄老思想”、“无为而治”西汉汉武帝:儒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东汉时期,道教兴起;佛教与道教思辨的特点及其对宇宙起源、万物生成作出的解释对儒学产生很大影响。
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儒家思想为核心,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宋朝:儒学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朱熹把于理与人性有机统一,把儒学推向新高峰,形成理学。
儒、释、道三教合一。
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释治心。
2、中国近现代思想演变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3、三大“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儒家思想在宋朝以后的命运明清:专制统治工具,八股取士。
民主思想兴起:李贽反封建核心反儒学近代:康梁变法借助推动,新文化运动中遭到猛烈批判,民主科学兴起,启蒙思想传入当代:新儒学兴起,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积极影响:维护了封建统治,规范了人们思想言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负面影响:过分注重伦理道德,忽视对客观自然的关注,造成自然科学的停滞不前。
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都不无裨益。
2、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抵抗派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用陈独秀的话说,就是“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理论觉悟”;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
3、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
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日益传播。
简单说说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历史发展讲解学习
![简单说说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历史发展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39516c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7.png)
简单说说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历史发展讲解学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
下面就简单说说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方面的历史发展,帮您进行讲解学习。
一、政治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发展可以从分封制的形成、诸侯国的崛起以及中央与诸侯关系的变化等方面来讲解。
1. 分封制的形成:春秋时期,由于中央的实力削弱,诸侯国逐渐崛起。
为了维持封建秩序,中央开始采取分封制,将领土划分给诸侯国来管理。
这一制度在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
2. 诸侯国的崛起:春秋时期,原本的封建制度逐渐转变为以诸侯国为主的国家体系。
大量的小国崛起,各自为政,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格局。
3. 中央与诸侯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央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原本中央有一定的权威,但在战国时期,中央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持对诸侯的影响力。
二、经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变化。
1. 农业: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逐步向中原腹地发展,采用了更高效的耕作方式和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 手工业:手工业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相对较大的发展,铁器制作技术的进步、丝织业的兴起等都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3. 商业: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较为频繁,各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品经济。
三、思想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相继兴起,为中国传统思想奠定了基础。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提出了仁、礼、义等重要概念,儒家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2. 墨家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天下为公,提倡和平统一,墨家思想为后世的兼爱主义奠定了基础。
3. 道家思想:道家注重追求自然之道,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4. 法家思想:法家强调法制、法治,认为法律能够约束人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章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第三章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e94746f304a1b0717fd5ddbd.png)
战国错金银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及纹饰展开,成都市出 土。是连环画的和装饰画的肇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3、其作品包含本民族基本精神
印度《吠陀》、《佛经》 希伯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希腊《理想国》、《形而上学》 波斯《古圣书》等先哲典籍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革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 周。 前段因鲁史《春秋》记载而得名“春秋”( 前770——前481) 后段因列国争战而称“战国”(前481— —前221)
三晋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原逐鹿以谋取霸主地位的必争之
地。董说(yue,明代)《七国考》:“韩,天下之咽喉; 魏,天下之胸腹。”因此三晋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原逐鹿 的必争之地,纵横家应运而生,司马迁说:“三晋多权 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其中最 著名的有苏秦、公孙衍、张仪等人,他们当时“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 物。
卡尔· 西奥多· 雅斯贝尔斯(1883 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 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 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 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 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 ———“轴心时代”。
特征
1、出现专门的知识“圣贤”。
中国:孔子、老子、墨子等 印度:优波尼沙、佛陀等 波斯:琐罗亚士德等 巴勒斯坦: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第二赛亚等 希腊: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修昔底德等
2、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 “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
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 着在这种基础上”人类其后的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 只不过是向轴心时代核心精神的不断“复兴”。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与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与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d526b85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b.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与理念在中国哲学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繁荣的时代,各种不同的学派纷纷涌现。
其中,道家思想作为独树一帜的哲学流派,在这个时期展现出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特点以及其哲学核心。
###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代表人物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老庄思想,后经过庄子、列子等思想家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老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主张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提倡“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
庄子通过《庄子》等著作深化了这一思想,强调世界的相对性和人生的虚无缥缈,主张“道”是自由自在的存在。
###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
在《道德经》中,庄子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强调道是超越言语和概念的,是宇宙中的至高原则。
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放弃私欲,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们主张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应对世界,相信顺势而为、不逆自然是达到内心平和的关键。
### 道家思想与儒家、墨家的对比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等其他学派也在积极探讨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但与道家不尽相同。
儒家注重伦理道德、社会秩序,倡导仁义礼智信五常,主张通过教化来实现治理,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
墨家则着重强调爱与利,主张兼爱、非攻、节用三者并重,提倡消除战争和斗争,实现和平和谐。
### 道家思想的影响与传承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与儒家、佛家一起被誉为“三教并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和文化人的思想与行为,启发了许多人探讨生命、世界、人性等深刻问题。
### 结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观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哲学界,也对后世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思潮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思潮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83e1e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a.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思潮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那个时候的思潮和哲学思想又复杂又多样,造就了众多优秀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1、春秋时期的思想发展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起始阶段,分为东周时期和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各大诸侯国互相争霸、并缩小了周王室的影响力的阶段,各国争夺领土,废立国君,是一个统治真空的时期。
这段时期,国君们为了争夺利益,寻求保障,开展了政治理论、军事哲学、伦理学、修身养性等各种思想探索。
这些思想东施效颦、思想纷乱,却构成了春秋时期思想思潮的主体。
2、各家思想代表①儒家:孔子被认为是儒家的缔造者和思想领袖,他提出了“人性本善”、“仁爱有道”、“中庸之道”等经典思想,并提出了“为政以德”、“父子之道”、“政必严于事,仁必明于理”等政治思想。
孟子是后来儒家的代表人物,强调人性本善,天下一家的思想和君子的立身之道,被后来王安石改革推崇为宋代儒家的正统。
②道家: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胡马之动”,“黄帝之时”等思想,强调人们要破除对名利和规则的追求,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领悟到天地大道的第一要务。
③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鲁肃,他强调国家应该以法治国,注重形式治理和重罚轻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理性主义阳谋的源头。
④阴阳家:邹衍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发扬阴阳五行之术,将自然法则运用到人类的政治、社会,民俗中,提出了“大道无门,天地为炉”等理论。
⑤墨家: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兼爱”、“非攻”、“以义为治”的理念,反对战争和剥削,倡导公平、平等的社会。
3、春秋的几大流派①孔门: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创立的学派。
孔子的思想主张“民权政治”,他认为应征求民意,以民为本,反对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
②墨门:是墨子及其门徒所创立的学派。
他们反对魏忠贤、封建贵族和朝廷官员的剥削和奢侈生活,追求平等、和谐、兼爱、节俭、自由等社会理想。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0fa9d4a3852458fb760b566f.png)
整理课件
18
先秦诸子
诸子百家(新士人) 主要学习:
• 儒家:礼、仁、中庸
正名(君臣父子)
• 道家:道,自然无为
• 墨家:兼爱,非攻
• 法家:法治、术治、
势治
蕴含的智慧
• 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做人智慧)
•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处事智慧)
• 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
(平衡智慧)
• 做一个称雄天下的人
(领导智慧)
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
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
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
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
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
整理课件
6
儒家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一、张扬性善说(人都有恻隐、 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二、宣扬民本思想。 三、提倡仁政。
整理课件
7
儒家
荀子(前313~前230年),名况 字卿,称“荀卿”或“孙卿”,是先秦最 后一位儒学大师。
整理课件
11
家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韩 非子、李斯等。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 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法 治、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残酷 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 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7841c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d.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这个时期自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结束,历时五百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从封建制度向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化人物。
一、政治与社会1. 封建制度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逐渐独立并形成了完整的国家体系,封建制度开始解体。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的诸侯争霸,削弱了君主的权力,封建等级也开始松动。
2. 百家争鸣:诸侯之间的战争和政治变动,为各种思想学派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学派相继兴起,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社会结构的变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原本封建制度下的贵族阶层开始解体,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并出现了一些富商和职业农民。
二、文化与知识1. 儒家思想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由孔子及其弟子所创立,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礼法。
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2. 道家哲学的发展:道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创立的,强调隐逸和自然。
道家思想的发展对后来的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军事文化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对军事战略、兵器制造以及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文学与艺术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开端。
众多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相继出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三、国际关系与文化交流1.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与联盟: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外交斗争,产生了不少典型的政治联盟与对抗。
2. 文化交流与融合:由于战争和政治的交往,不同地区之间开始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结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而丰富多彩的时代,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fd0996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c.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想与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深入发展,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从它们的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思想的特点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种学派的兴起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诸子百家的兴起,这些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各自有着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学说体系。
其次是思想的开放和自由,虽然各种学派争锋相对,但都在自由探讨和学习他人思想的基础上进行。
再次是儒家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儒家思想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主流的学派,对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二、思想与文化的代表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代表人物。
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的几位代表人物:1. 孔子: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强调仁义道德,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来的社会发展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以无为而治,对后来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孟子》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和伦理观点。
孟子注重人性的善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的"性善论"对儒家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和反对奢华。
他提倡“兼爱”思想,强调爱的普遍性,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对后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成为后世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举制度、社会伦理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6549af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9.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国家建立的转型,不同的思想家纷纷涌现,他们的思想和文化影响至今。
一、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和封建体制的瓦解,社会出现了一些失控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儒家思想应运而生。
儒家主要强调天人合一,将德治作为治国的主要方式。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优秀领袖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能力,这样才能以身作则,领导民众。
在儒家思想中,人际关系也被重视,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按照仁、义、礼、智的原则去处理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也开始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道家强调天道自然,主张隐居治国,通常被认为与儒家思想对立。
道家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放下功利心和执着,寻找内心的宁静。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的著作《道德经》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三、墨家思想墨家的主要思想是爱与非攻,主张人们应该相互关心、愉快生活,而非互相攻击和争斗。
他们认为,高尚的品德应该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而非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也呼应了当时经济落后、战争频繁的社会现实。
尽管墨家的思想没有像儒家思想那样的影响力,但是他们提出的一些可贵的观点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主张强有力的政治制度和明确的法律。
他们认为,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可以保证各种利益得到公平的处理,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法家思想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秦始皇就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以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思想的简单介绍,实际上每个思想流派都有复杂的内部阐释和不同的派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思想在文化和哲学领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儒家强调的德治和人伦关系,还是道家强调的天道和自然之道,或是墨家强调的爱与非攻,以及法家强调法治和政治制度,都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思考、探究的精神和智慧。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30779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4.png)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最早的儒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及其学派。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并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的弟子们将其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二、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初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形成并开始传播。
除了孔子之外,还有其他儒家学派如孟子、荀子等,他们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儒家学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君主道德、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理念,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秦汉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在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了统治者的官方思想,并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教育体系。
儒学的经典著作《大学》、《中庸》等被列为国家经典,儒学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教育。
同时,儒学也与道家、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格局。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复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儒学逐渐衰落。
然而,在南北朝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次复兴。
南朝刘宋时期的儒学家邵康节提出了“心学”思想,强调个体内心的修养和道德自觉。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宋明清时期:儒学的全盛与变革在宋明清时期,儒学达到了全盛时期,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
宋代程朱理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实践和实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明代的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发展。
清代的朱熹思想则重视经典注释和学术研究,对儒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总结。
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影响:儒学强调君主道德和仁爱之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d050cf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1.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那时的中国社会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在军事方面,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高峰期。
本篇文章将从军事思想的起源、军队的组织与管理、战争的策略与战术以及装备的发展几个方面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起源于周朝的兵制。
周朝的兵制以骑兵为主,充分利用了骑马打仗的优势。
但是骑兵需要一定的技术和驯养时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骑兵。
因此,周朝还发展了步兵,使战斗力更加充实。
周朝的兵制中还有一种以家族为单位的制度,这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探索,兵制也因此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韩国就大力发展了战车兵,赵国发展了羽林军,魏国大力发展了骑兵。
这些改革与发展都为后来的兵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军队的组织与管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军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骑兵、步兵和战车兵。
其中,骑兵是最精锐的部队,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骑兵队。
步兵则主要是中坚力量,用于夹击和迂回,为骑兵提供支援。
战车兵则主要是用于前冲作战,破坏敌军的阵型。
在组织上,军队是以兵种为单位组织的。
每个兵种都有自己的队伍,统一由将领指挥。
春秋战国时期的将军有时期望处理政治决策和军队指挥两个任务,同时他也承担了军队组织和管理的任务,例如制定战斗计划、配置武器等。
三、战争的策略与战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诸侯国采用了各自不同的战略与战术,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战争形态。
一般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可以分为两大类:决战和攻防。
对于决战,不同的诸侯国 strategy各有不同的策略。
例如,楚国会选择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避免与对手拖延时间。
而韩国则更加注重组织和协调,采取阵地战争的策略。
针对攻防,诸侯国争取逐渐取得战略有利地位。
例如,发展骑兵用于出击并试图打破战士的阵型,攻方会尽最大力量攻击,以达成占领敌方阵营的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文化革命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文化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9e3c05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2.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文化革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思想创新的时期。
这段时期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和文化的革命。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文化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打破了旧有的礼教观念,而且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文化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逐渐走向了繁荣发展。
在国内方面,春秋时期的诸侯互相争霸,经过了久久的战争,终于形成了五霸七雄的局面;在经济方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工具逐渐发展,商品生产逐渐成形。
在文化方面,春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各种思想和文化观念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1.1、齐物论《齐物论》是战国墓主人墓出土的《太一章》和《明堂章》的组合,是西方哲学中的《一切皆数》的中文解读。
《齐物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兴起,它是一篇思想深邃、富有启示性的哲学文章。
文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太一和万物之间的哲学思考,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太一,作者发出了“齐物论”的思想旨趣:一切物质都是由同一根源发展而来,在本质上是等同的,没有任何稀缺性和评价。
1.2、大公无私公义和人情是春秋和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以《说苑》为代表的文献中描写了许多公义的故事,如楚庄王尝赐侍臣限时品尝菜肴的故事,是人们对于那个时代公义意识的体现,与之相应的是以儒家学者孟子为代表的“大公无私”思想。
孟子认为,一个好的政治领袖需要肯定人们的价值,不压迫、不剥削群众,让大众的幸福感觉得到提升和充实,凝聚大众的价值观念。
1.3、“阴阳”哲学“阴阳”哲学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体系。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从而启发出“阴阳”哲学。
这种哲学信仰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两种相互依存并且又相互转换的力量——阴和阳所组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哲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2c44c4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7.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人士,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一、文化春秋时期,中国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地方领主之间的战争和内部纷争十分激烈。
然而,这个时期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之间互相交换文化成果和技术,同时也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文化成果:1.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诗文集,它共收录了十七篇,作者有屈原、宋玉等。
楚辞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集之一,以歌颂爱情和历史事件为主题,以抒发情感和抨击时弊为特点。
通过楚辞,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2.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礼制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这本书主要是从仪式、礼节、音乐、舞蹈等方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礼记对后世的礼仪文化、社交礼仪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它主要讲述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等,并以史为鉴,以警示后人。
本书的作者是鲁国官员左丘明。
春秋左传具有鲜明的文化和哲学特点,它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强调知行合一和修身齐家。
二、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老子、荀子、墨子等。
本节中,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它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心和帮助,同时也应该有「君子」的行为规范,以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
孔子的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基础。
2.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围绕“道”而展开。
春秋时期的思想史与哲学思考
![春秋时期的思想史与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833afe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7.png)
春秋时期的思想史与哲学思考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的思想与哲学思考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史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 770 年到公元前 456 年。
这个时期是一个分裂混乱的时期,处于大陆分裂和战争不断的状态。
在这段时期,各国纷纷崛起,战争不断,人们开始思考生存和处事之道。
这时期涌现出一批思想家和儒家,如邹衍、司马穰苴、孔子、孟子、荀子等,他们的思想和哲学思考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思想包括尊崇礼仪、兼爱为本、君子之德等,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主要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修养对于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人心之不可以不养也”,认为人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发扬爱和仁的精神,才能达到人与天地的和谐。
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儒家提倡礼仪之道,认为“礼以行之,义以立之”,即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从而使人们的行为更加合理和有规律。
三、墨家思想墨家,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学派,提倡爱和平、反对战争。
墨家的代表人物为墨子。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认为“天下为公”,任何一个人对他人的爱和关心都应该是平等的,没有任何偏见和歧视。
墨子提出了“非攻”思想,即反对战争和暴力,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理性和平的方式,而不是依靠暴力。
四、道家思想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另一大学派,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道”来达到自然和人的和谐。
道家思想主张“道”,即宇宙间的法则和真理,只有通过“道”的领悟,才能达到个人内心和外在世界的和谐。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指出了人在宇宙中的微小和渺小,秉持着“无为而治”的态度,追求道的真理和和谐。
五、结语春秋时期的思想史、哲学思考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为后来的世界哲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思想
![先秦时期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1f7afbf7375a417876f8f56.png)
知识点一 先秦时期的思想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概念 春秋战国时众多学术流派(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
1.经济: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
社会原因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国纷争,分封制瓦解
(四点)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
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宫廷
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起源——春秋战国
特点:以四言为主;流派:现实主义;
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楚辞
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
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句式灵活;浪漫主义;
代表:屈原——《离骚》
1、 萌芽——“傩戏”:古人用“傩”这种带有巫
术色彩的仪式活动驱逐恶魔,祈求神佑。
起源——春秋战国
傩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2、 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
多的戏曲元素;
乱(一字多形)
绘画
1、 起源:新石器时代 壁画,地面画,陶器装
饰。特点: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 起源——春秋战国
漫。代表作:集体舞蹈图。
2、 战国:楚帛画(《人物龙凤图》)
文学 戏曲
Ziying.Zhang 高考历史
1、《诗经》
①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 500 多年的
诗歌。
②分风、雅、颂三部分
意义
2.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44ff7b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a.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意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也是中国国家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较量不断,国家意识逐渐形成并得到强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国家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国家利益的角度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意识。
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一个漫长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东周分裂而成的一系列小国相互争霸、互相对抗的时代。
诸侯争霸,战乱频繁,但同时也是思想文化和国家制度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种战乱的局面促使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和强化。
二、国家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世袭制与封建制渐渐形成。
各个诸侯国在这一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和国家制度,以适应这个动荡的社会环境。
这些诸侯国的政权和国家制度,不仅包括政治体制的组织,还包括法律和行政机构等各个方面。
这些国家制度的建立为国家意识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三、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诸子百家的思想蓬勃兴盛,孟子、荀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纷纷涌现。
他们的思想对于国家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思想家们关注国家的利益,探讨国家的发展和治理之道,影响着当时国家意识的形成。
四、国家利益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使国家利益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每个国家都致力于扩大自己的国土和影响力,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独立。
这种追求国家利益的竞争也加强了国家意识的形成。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各个国家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外交活动也为国家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五、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国家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历史背景、国家制度、思想文化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国家意识的形成。
这种国家意识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历史演进的重要线索。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意识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37486727d3240c8447ef40.png)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我们应该汲取这个古代先进思想的精神养料,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积极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生态意义中图分类号:B02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3-随着工业化社会步伐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断加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人们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到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应是人们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持人们可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需。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理念理解、把握,从古人那里汲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智慧,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丰收。
一、“天人合一”的科学内涵“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识,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思想命题是由北宋张载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的。
张载在其名篇《正蒙•乾称》里说:“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张载提出的这一重大而先进的哲学命题,体现了中国哲学重合轻分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表达了中国先辈“万物同源,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同时亦揭示了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包容宇宙、开拓进取的风貌特色与基本精神。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传统文化理念的优秀思想精髓。
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指明了人与自然应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人凌驾在自然之上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其次,体现了人类生生不息、前仆后继,与天地万物共同存在、发展、创造的完美主义理想和拼搏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这种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先进性和创造性。
中国哲人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命题的问题意识之一就是深刻认识到“天人一体”,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本是同根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思勉著 群言出版社
《先秦儒学史》陈战国著 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代思想家》王寿南著 九州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图》 洋洋兔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大秦帝国》孙皓辉著
中信出版集团
中国思想系列起源篇
春秋战国
想 一
想
起源篇
春秋
春秋的由来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 《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 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 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殷商尊神
夏道尊命
周人尊人
人 德
礼
斩衰 粗生麻布 布料断处外露不辑边 齐衰 粗生麻布 布料断处边辑整齐 大功 粗熟麻布 小功 稍粗麻布 缌麻 细麻布
文化自信
导语
中华文明渊源流长,国学经典一脉相承。 历朝历代的文学家,思想家犹如浩瀚星空 中的明星,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构成了 一道绚烂的中华文明思想史。
这是先哲留给我们的宝库,也是作为 中国人最大的瑰宝,我们不应在时代的进 步中数典忘祖,回望历史,展望未来,牢 记历史的钟声,才能谱写未来的辉煌。让 我们回到两千多年的春秋,重溯中国思想。
别内外 定亲疏 序长幼 明贵贱
阐明这个秩序的原理——伦理 体现伦理法则的情感——仁爱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摘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玉璧之战
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年),东西魏发生了一场大 战,东魏丞相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 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受到西魏名 将韦孝宽坚守,高欢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 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 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以振军心, 高欢听到歌声后“哀感流涕”。
礼
维持秩序
德
乐
保证和谐
周失去统治地位
# #
楚成王
楚穆王
楚庄王
春秋战争的特点:
02# l 战争目的是争霸,争夺话语权。
l 通常持续一天 l 逃生五十步不能追
战国战争的特点: l 兼并战,歼灭战
#01l 争夺土地资源 l 消灭有生力量 l 旷日持久
礼乐制度 的建立
百家争鸣
宗法制 嫡长制
士人崛起
礼崩乐坏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儒家篇——奔走的孔子 儒家篇——侠义的孟子 儒家篇——王阳明心学 墨家篇——救世的侠士 道家篇——无为的隐士 法家篇——流血的谋士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简史》胡适著 台湾出版社
《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