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AHAASA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十推荐》
2024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4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全文)摘要: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及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症状性CICAO患者有较高的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CICAO慢性缺血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CICAO尚缺乏统一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该专家共识对CICAO相关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对CICAO患者的评估、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国内神经病学医师对CICAO患者的诊治水平。颈内动脉闭塞所引起的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占颅内缺血事件总数的10%~15%[1],是造成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通常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资料将病程持续超过4周的颈内动脉闭塞称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CICAO)[2],该类患者的自然病史和临床症状与颅内动脉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密切相关。对于部分症状性CICAO患者,即使通过内科的系统治疗仍有较高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3]。此外,CICAO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诊疗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4]。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及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CICAO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但是国内外对于CICAO的评估和治疗尚缺乏统一的方案。近年来,随着最新研究结果的报道、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介入理念的更新,CICAO患者的临床诊疗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笔者通过复习近年来最新的文献资料,结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对CICAO患者的评估、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国内神经病学医师对CICAO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1 方法1.1 共识范围适用人群和目标用户本共识的适用人群为临床上怀疑或确诊为CICAO的患者,目标用户为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者。1.2 共识工作组共识工作组成员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缺血性脑血管病学组。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发热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较为常见,治疗发热是需要 更好管理的临床问题
23
体温管理
Company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中发热与 不良预后相关
24
共识建议(体温管理)
Company Logo
1.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如果患者发热,需及时寻找病因和治疗感染。对 SaSAH急性期患者,使用温度调节系统,将体温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是合 理的(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
二级:降颅压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应用甘露醇0.5~1.0g/kg、呋噻米、白 蛋白。若以上药物无效,可使用高渗盐水。
三级:轻度~中度的短时程过度换气,过度换气的目标值为PCO28~32mmHg; 亚低温疗法(核心温度:32~35℃),去骨瓣减压手术。
33
七、总 结
Company Logo
SaSAH 是一种严重的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启动,既 造成脑组织原发性损伤、脑组织缺血、ICP增高、系 统性并发症等,又可导致继发性病理改变的疾病,危 重期长,病程迁延。SaSAH 作为一个整体,其病情的 异质性相当高,Ⅴ级与Ⅲ级患者的预后可有显著不同, 即使采用最现代的治疗措施,仍然可能产生不良预后 (包括死亡和重度残疾)
2.在发生CVS和迟发性脑缺血的高危期,应采用药物和(或)体表降温的方 法,严格控制体温。治疗强度可依据发生脑缺血的危险程度调整(中等质量 证据,强推荐)。
3.亚低温治疗目标温度选择和降温治疗的时程,均应根据ICP变化、CVS 的 监测等予以调整。一般目标温度为核心温度32~35℃,降温时程为3~7d(低 质量证据,弱推荐)。
31
ICP 的控制目标
Company Logo
ICP监 测目的
防止ICP 增高后颅内压力梯度差造成脑疝 防止ICP 增高导致的继发性CPP 下降,发生脑缺血损害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科学性报告
四、快速缓解
• 快速临床改善存在可代谢的病生机制。最常见部分改善至仍有残疾时达到平 台期。部分再通后再闭塞或持续闭塞也可以表现为症状改善后再出现恶化,甚 至可恶化到基线程度。桥脑的腔隙性梗塞常症状波动,可导致之后进展性症状 恶化。
• 曾有个共识“急性溶栓适应症再查”,以保证每个中重度卒中未能改善时需 静脉溶栓治疗,除非存在其他禁忌症。这个共识更强调不应由于症状改善而延 误治疗时机,尽早准备静注阿替普酶。
• 易出血倾向的病因包括肝硬化、末期肾病(ESRD)、血液系统 肿瘤、维生素K缺乏、败血症、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及遗传性疾病。 • 在已知血液疾病的卒中患者中运用静脉阿替普酶是否有效尚依 据不足。在一些病例中,出血风险及潜在获益可个体化考虑。 • 急性卒中患者静脉阿替普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既往有出血倾 向或凝血障碍的患者中尚不明确。静脉阿替普酶可个体化考虑。 (Iib类推荐,C级证据)
• 阿替普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儿童(新生儿、儿童及年龄小于18岁的青少年 中)不推荐。(IIb类推荐,B级证据)
三、卒中严重程度及NIHSS评分
• 原来两个NINDS阿替普酶研究认为由于虽然重症卒中的获益可能性低于整体 人群,但重症卒中仍较未使用阿替普酶的患者更有可能获得良好预后,因 此认为重症卒中患者亦适用。
• 最后正常时间至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时间估计应小于3小时为合适的溶栓患者。 (I类推荐,A级证据) • 若患者年龄小于80岁,无糖尿病及既往卒中史,NIHSS<25分且不服用任何口服 抗凝药物,头颅影像未发现缺血损伤面积小于1/3的大脑中动脉区域的,也适用 3-4.5小时的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时间窗。(I类推荐,B级证据) • 在时间窗内,应尽早治疗,预后越好(I类推荐,A级证据) • 0-4.5小时时间窗内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症的患者,不应该体现肺部检查等延 误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III类推荐,C级证据)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发展史和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发展史和新进展曹向宇;王君;杜志华;刘新峰;梁永平;苏慧【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endovascular therapy has become the ma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70-year develop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endovascular therapy mainly includes 3 stages:firstly,the electric coagulation induced thromb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the period of 1940-1960;secondly,balloon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during 1970-1990;thirdly,coil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the present.In recent years,the widespread use of flow diverter devices and intrasaccular flow disruptor have opened up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业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经70余年,主要包括3个阶段:第1阶段,1940-1960年的电凝致颅内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时期;第2阶段,1970-1990年的球囊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期;第3阶段,1990年至今的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期.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和动脉瘤腔内血流阻断装置的广泛应用也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拓新的方向.【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17)011【总页数】4页(P781-784)【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球囊和椭圆囊;支架;医学史;综述【作者】曹向宇;王君;杜志华;刘新峰;梁永平;苏慧【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最为危重的脑血管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指南指出,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死率为8%~60%[1]。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在我国35~75岁成人中的患病率约7%。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UIA检出率增加。
大多数UIA是偶然发现的,通常无症状,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
尽管UIA的年破裂风险低,但一旦发生破裂,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高。
本临床管理指南基于循证证据,围绕UIA的人群筛查、临床影像诊断、生长破裂风险评估、治疗策略及选择、术后随访和特殊人群UIA管理建议等方面,共形成44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实用的临床指导建议。
颅内动脉瘤,一种动脉壁异常膨出所形成的突起,普遍存在于全球成年人群中。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3%。
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全球发病率约6.1/100 000人年,不同地区差异显著,特别是在日本和芬兰,该病症尤为常见。
尽管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大多数患者仍遗留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UIA的检出率逐渐提高。
在中国,35~75岁成人中的UIA患病率约7%。
大多数UIA是偶然发现的,这些动脉瘤通常无症状,绝大多数不会发生破裂出血。
由于外科夹闭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均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于偶然发现的UIA,选择积极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
尽管UIA的年破裂率低,但一旦发生破裂,可能导致致命的SAH,不仅病死率高,还会在幸存者中留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关于UIA的筛查、破裂风险评估及其处理策略是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卒中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针对UIA和动脉瘤性SAH 陆续发布了临床管理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分别制订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2019版)和《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最新动脉瘤指南解读
影像检查CTA、MRA、TOF-MRA、DSA
Hot Tip
2014年韩国发布的《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指 南》
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指南(韩国)
aSAH的诊断基本一致
CT、MRI、腰穿、CTA、DSA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
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术前需充分评估
Hot Tip
2012年Stroke发表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治疗指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美国)
发病率、危险因素 预防、诊断 自然病史转归 手术和介入治疗 术中麻醉 术后并发症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美国) 动脉瘤危险因素及预防
小动脉瘤常常是导致SAH常见的原因,评估出 血风险需进一步考虑其他因素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多学科共识2014 已确定的主要因素
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 合并的相关慢性疾病(糖尿病、冠心病) 危险因素(家族aSAH史、遗传病史、使用尼古丁) 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不规则、分叶) 动脉瘤的生长速度、变化(非线性生长,可能是插 曲式生长,比如突然增大,继而稳定) 合并临床症状(神经症状、占位症状等) 手术风险相关因素
Hot Tip
2014年Stroke发表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 多学科共识》
Hot Tip
2012年Stroke发表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治疗指南》
Hot Tip
2012年欧洲卒中组织发表的《颅内动脉瘤和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指南》
2013年长海医院发布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 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非重建性治疗
载瘤动脉原位闭塞和近端载瘤动脉闭塞术 前交通、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BOT)4%-15%缺血 难治性动脉瘤如末梢、假性、夹层动脉瘤等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
重症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卒中疾病负担的关键任务。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制订了《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该指南针对重症脑梗死、重症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重症监护与管理、神经专科管理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我国现有卒中患者超过1 700万例,高居全球首位。
重症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负担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于2015年组织编写并发布了我国首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也发布了相关专家共识。
此版更新拟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由于篇幅所限,本次更新主要以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SAH)为代表,未涵盖脑静脉血栓形成等脑血管病,相关内容可参考相应指南。
本版指南基于不同类型卒中重症管理共性,提出重症卒中全程管理的理念,关注重症管理与卒中专科诊治相结合,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为患者提供合理诊治,转重症为轻症,防止发展为危重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我们通过系统文献检索进行证据更新和评价,由神经内科医师和神经重症医师执笔撰写,经过神经内科、神经重症、神经外科和护理等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为参与重症卒中诊疗的医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指导。
本指南已注册(PREPARE⁃2023CN092)。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由全国范围内的神经外科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共同编写而成。
这些指南涵盖了神经外科领域的各个疾病和治疗方案,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这些指南共识进行一览,以期为广大医务人员和病患提供参考。
1. 颅脑外伤诊疗指南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其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脑外伤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急性期处理、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
2. 颅内动脉瘤诊疗指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建议。
3. 脑动脉瘤诊疗指南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脑动脉瘤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系统的诊疗指南。
4. 颅内动静脉畸形诊疗指南颅内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少见但危重的疾病,对于其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
5. 脑积水诊疗指南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脑积水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建议。
6. 颅内感染诊疗指南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对于其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内感染的病原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抗感染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系统的诊疗指南。
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及治疗策略制定的应用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第17卷第6期663 DOI:10.3969/j.issn.1672-7770.2020.06.013•论著.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及治疗策略制定的应用王中,王紫兰,陈周青,顾枫,马超,尤万春,王建,孙晓欧,朱旳【摘要】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诊疗系统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破裂风险评估,以及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9个动脉瘤)采用颅内动脉瘤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进行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用相应治疗策略。
在患者出院及术后3个月时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判预后。
结果本组患者29个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为低、中、高、极高的分别为6、10、12、1个;其中采用动脉瘤夹闭治疗4个、血管内介入治疗5个、血管搭桥术1个、保守治疗19个。
所有患者出院时mRS评分均W3分沐后30d随访时,23例患者(8&5%)mRS评分W3分。
结论人工智能诊疗系统评估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可辅助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关键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人工智能;破裂风险;个体化治疗疗【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770(2020)06466347JCN神外视界Q谈术论道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ssessment of rupture risk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d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strategies WANG Zhong,WANG Zi-lan,CHEN Zhou-qing,et al.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in risk assessment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and to formulat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Methods26patients (29aneurysms)with UI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risk of aneurysm rupture was assessed by intelligent auxili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an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strategy was adopte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and3month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Among the29unruptured aneurysms,6,10,12and1were low,medium,high and extremely high risk assessment among them,4aneurysms were clipped,5were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1by vascular bypass and19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Mrs scores of all patients were less than or equal to3at discharge,and23patients(88.5%)had Mrs W 3points at30days follow-up.Conclusion The AI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can help clinicians choose reasonable treatment pla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artificial intelligence;rupture risk;individualized treatment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基金项目:苏州市第五批姑苏卫生人才培养项目(GSWS2019002);苏州市2020年度第二十九批科技发展计划(民生科技)项目(SS2O2O57)作者单位:215006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王中,王紫兰,陈周青,顾枫,马超,尤万春,孙晓欧,朱旳);太仓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王建)aneurysm,UIA)指在颅内尚未发生破裂出血的动脉瘤,主要包括无症状偶发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症状性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颅内多发动脉瘤)⑴。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许英,曾梁楠,张洪霞,明霞,唐容,李倩茜,杨昌美S u m m a r y o f t h e b e s t e v i d e n c e f o r 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u n d e r g o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p e r a t i o nX UY i n g,Z E N G L i a n g n a n,Z H A N G H o n g x i a,M I N G X i a,T A N G R o n g,L I Q i a n q i a n,Y A N G C h a n g m e i(S c h o o l o f N u r s i n g,S o u t h w e s t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i c h u a n646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s e a r c h,e v a l u a t ea n ds u mm a r i z et h er e l e v a n te v i d e n c eo f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o f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p a t i e n t s,a n d p r o v i d ee v i d e n c ef o rc l i n i c a lf o r m u l a t i o n o f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i n t e r v e n t i o n p r o g r a m s f o r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p a t i e n t s.M e t h o d s:T h er e l e v a n t g u i d e l i n e s,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c l i n i c a ld e c i s i o na n d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o n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o f i n t r a c r a n i a la n e u r y s m p a t i e n t s w e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s e a r c h e df r o m 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 g u i d e l i n ew e b s i t e s,p r o f e s s i o n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w e b s i t e s,P u b M e d,C N K I a n do t h e rd a t a b a s e s,a n dt h es e a r c ht i m e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u n t i l J a n u a r y25,2023.R e s u l t s:A t o t a lo f13a r t i c l e s w e r ei n c l u d e d,i n c l u d i n g5g u i d e l i n e s,1b e s t p r a c t i c e,5e x p e r tc o n s e n s u sa n d2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s.26b e s t e v i d e n c e sw e r e s u mm a r i z e d f r o m7a s p e c t s:i n f o r m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m a n a g e m e n t,s y m p t o m a n dd i s e a s em a n a g e m e n t,d a i l y l i f em a n a g e m e n t,e m o t i o n a lm a n a g e m e n t,s o c i a l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f o l l o w-u p m a n a g e m e n t.C o n c l u s i o n s: T h e s u mm a r y o f t h eb e s t e v i d e n c e f o r 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 o f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p a t i e n t s i s s c i e n t i f i ca n dn o r m a t i v e, a n dm e d i c a l s t a f f c a n p r o v i d e p e r s o n a l i z e d 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 g u i d a n c e f o r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p a t i e n t s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w i t hc l i n i c a l s i t u a t i o n s.K e y w o r d s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i n t r a v a s c u l a r t h e r a p y;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s u mm a r y o f e v i d e n c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系统检索㊁评价和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自我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制订基于证据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㊂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㊁专业学会网站及P u b M e d㊁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自我管理的相关指南㊁专家共识㊁临床决策㊁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25日㊂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最佳实践1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2篇㊂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信息管理㊁围术期管理㊁症状与疾病管理㊁日常生活管理㊁情绪管理㊁社会管理㊁随访管理7个方面总结出26条最佳证据㊂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医护人员可结合临床情境,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提供个性化的自我管理指导㊂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自我管理;证据总结;循证护理d o i:10.12104/j.i s s n.1674-4748.2024.04.001颅内动脉瘤(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I A)是指颅内动脉先天发育异常㊁后天损伤等原因导致局部血管壁损伤,并在血流动力学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造成血管病理性扩张,其成人发病率为3%~5%,女性发病率高基金项目西南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编号:2022Q N083㊂作者简介许英,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646000,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曾梁楠单位:611130,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张洪霞㊁明霞㊁唐容单位:646000,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李倩茜㊁杨昌美(通讯作者)单位: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㊂引用信息许英,曾梁楠,张洪霞,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全科护理,2024,22(4):595-600.于男性,以40~60岁较常见[1-2]㊂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动脉瘤破裂出血对病人生命造成的威胁[3],但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病人预后㊂研究报道,动脉瘤介入术后的残留率㊁复发率和再治疗率达到27.0%㊁11.2%和9.4%[4]㊂自我管理(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S M)强调病人主动参与到症状管理和治疗过程中,以减少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其内容包括生理㊁心理㊁社会等方面[5]㊂有效的自我管理是优化治疗结果的关键因素,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局[6]㊂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及医疗背景下,住院时间的缩短更需要病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而国内㊃595㊃全科护理2024年2月第22卷第4期外关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病人的干预性研究较少,缺乏基于循证的自我管理干预指导㊂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形成最佳证据汇总,为临床制订科学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构建循证问题按照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P I P O S T模式提出循证问题㊂P(p o p u l a t i o n)为证据应用的目标人群,即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㊂I(i n t e r v e n t i o n)为干预方法,包括症状管理㊁用药㊁饮食㊁运动㊁日常生活㊁情绪管理㊁随访等㊂P(p r o f e s s i o n a l)为应用证据的专业人员,即神经外科护士㊂O(o u t c o m e)为结局指标,即病人预后㊁依从性㊁生活质量及临床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完善等㊂S(s e t t i n g)为证据应用的场所,即具备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条件的医院以及社区㊁家庭㊂T(t y p eo f e v i d e n c e)为证据类型,包括指南㊁专家共识㊁临床决策㊁系统评价㊁证据总结㊁推荐实践㊁最佳实践㊂1.2检索策略根据6S证据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逐层检索可用资源[7]㊂以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c e r e b r a l a n e u r y s m/u n r u p t u r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U I A/a n e u r y s m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e r a p y/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t h e r a p y 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h e a l t h g u i d a n c e/l i f e s t y l e/e m o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e x e r c i s e/s e l f-c a r e/s e l f-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g u i d e l i n e/e v i d e n c e s u m m a r y/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r e v i e w/m e t a 为英文检索词,以 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 I A 介入治疗/血管内治疗/介入栓塞术 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管理/日常生活/情绪管理/运动/自我护理 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 e t e分析 为中文检索词,检索相关数据库,包括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 I C E)网站㊁美国国家指南库(N G C)㊁国际指南网(G I N)㊁中国神经科学学会(C N S)㊁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 H A/A S A)㊁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 B I)㊁B M JB e s tP r a c t i c e㊁U p T o D a t e㊁t h e 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㊁P u b M e d㊁E m b a s e㊁W e bo f S c i e n c e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㊁中国知网等㊂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25日㊂1.3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术病人;2)研究主题涉及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的症状㊁饮食㊁运动㊁用药㊁情绪㊁日常生活㊁随访等自我管理干预;3)文献类型为指南㊁专家共识㊁临床决策㊁系统评价㊁证据总结㊁推荐实践㊁最佳实践;4)语言为中文或英文;5)对于已修订或更新的文献,纳入最新版本㊂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文献;2)信息不全或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3)质量评价未通过的文献㊂1.4文献质量评价1)指南: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 p p r a i s a l o f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R e s e a r c ha n dE v a l u a t i o nⅡ,A G R E EⅡ)[8-9]进行指南质量评价㊂2)系统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 B 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价[10-11]㊂3)最佳实践㊁专家共识:采用J B I标准进行质量评价[10]㊂1.5文献质量评价过程由2名经过循证医学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评价,当2名研究者遇到分歧时,则由研究小组或第3位研究者进行判断得出结论㊂1.6证据汇总与分级本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 B I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12]对所纳入的证据进行分级㊂证据等级划分为1~5级,通过对证据的可行性㊁适宜性㊁临床意义㊁有效性分析进行评价,将推荐等级划分为A 级推荐(强推荐)和B级推荐(弱推荐)㊂2结果2.1文献筛选和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本研究经初步检索共获得文献1422篇,去除重复文献后剩余1179篇,经阅读文章标题和摘要后获得72篇,经阅读全文及质量评价后最终纳入文献13篇㊂其中包括指南5篇[13-17],最佳实践1篇[18],专家共识5篇[19-23],系统评价2篇[24-25],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见表1㊂2.2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2.2.1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5篇指南[13-17],各领域标准化百分比(%)中 范围和目的 在80.56%~97.22%, 参与人员 在61.11%~83.33%, 严谨性 在27.08%~72.92%, 清晰性 在88.89%~97.22%, 适用性 在41.70%~ 83.33%, 独立性 在37.50%~95.83%㊂其中1篇指南为A级推荐,4篇指南为B级推荐㊂2.2.2最佳实践㊁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篇最佳实践[18],5篇专家共识[19-23],除条目6 所提出的观点与以往文献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 评价为 否 ,以及1篇最佳实践[18]条目2 观点是否来源于该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 评价为 不清楚 外,其余条目均评价为 是 ,经文献质量评价,准予纳入㊂2.2.3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㊃695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2N o.4本研究纳入了2篇系统评价[24-25],除I gn a c i o 等[25]研究的条目3 采用的检索策略是否恰当 评价结果为 不清楚 外,研究评价结果的其他条目均为 是 ㊂整体质量较高,准予纳入㊂表1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纳入文献发表年份文献类型文献来源 文献主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等[13]2021年指南 中国知网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E t m i n a n 等[14]2022年指南 E m b a s e 欧洲卒中组织(E S O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管理指南S t e i n e r 等[15]2013年指南 P u b M e d 欧洲卒中组织颅内动脉瘤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管理指南T h o m ps o n 等[16]2015年指南A HA /A S A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管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等[17]2019年指南 医脉通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V a l d e z[18]2022年最佳实践J B I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盘绕术后):影像学检查和随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19]2013年专家共识中国知网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20]2021年专家共识万方数据库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N i m a 等[21]2014年专家共识A H A /A S A 关于评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多学科共识:国际研究小组的提议T a w k 等[22]2021年专家共识P u b M e d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诊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神经外科麻醉学组[23]2016年专家共识万方数据库中国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专家共识P o n t e s 等[24]2021年系统评价C o c h r a n e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I gn a c i o 等[25]2022年系统评价P u b M e d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焦虑和抑郁患病率:揭示关键治疗差距注:J B I 为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A HA /A S A 为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㊂2.3 证据汇总和描述本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整理,最终形成7个方面,共26条最佳证据,见表2㊂表2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方面 证据内容证据级别(级)推荐级别(级)信息管理1 入院24h 内,医护人员评估病人情况,使用纸质或电子版健康宣教手册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帮助病人了解颅内动脉瘤的相关疾病知识[17]2B 2 建议病人与病友㊁同伴和家人交流沟通,如自我及家属如何照护,或通过书籍㊁网络主动学习疾病管理知识[14-15]2B 3 主动告知病人可询问治疗过程中不懂的地方以及治疗方案㊁费用㊁注意事项等[14]5A 围术期管理4 术前指导支架辅助栓塞介入治疗的病人按时按量持续口服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一般为阿司匹林(100m g /d )和氯吡格雷(75m g/d )3~14d [13,19-20,22]2B 5 术前指导病人积极控制包括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如监测血压㊁血糖等,对于术前高血压病人,建议控制收缩压<160mmH g[23]2B 6 术前建议病人卧床休息,通过转移注意力㊁听音乐㊁同伴交流等方式避免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13,19,25]3A 7 术后床旁指导病人去枕平卧6h ,术侧肢体制动至动脉鞘管拔除后6~8h ,24h 后早期适度活动,如肢体按摩㊁床上操㊁全身活动等[13,15,22]3A㊃795㊃全科护理2024年2月第22卷第4期(续表) 方面证据内容证据级别(级)推荐级别(级)8 术后遵医嘱依照个体情况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㊂①一般前6周至6个月连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 g /d )和氯吡格雷(75m g /d ),之后若无相关症状,可遵医嘱改为持续口服单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2个月以上㊂②对于经检测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病人,可遵医嘱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等[13,19-20,22]2B9 术后指导动脉瘤介入术病人保持穿刺点清洁,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感染㊁渗液以及周围皮肤是否存在皮下血肿或皮下瘀斑等[13,22,24]2A 10 术后指导病人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㊂若发生便秘,建议病人通过增加摄入蔬菜㊁水果以及适度活动㊁按摩腹部等方式促进大便排出,必要时遵医嘱用药[14,16]4A 症状与疾病管理11 对于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病人,若出现皮下出血㊁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用药;对于伴有头痛㊁头晕等症状的病人,对症治疗,如症状好转适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13,20,22]2A12 颅内动脉瘤病人应定期自我监测和积极控制包括高血压㊁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基础疾病,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㊂①建议伴有普通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应<140/90mmH g ;②合并糖尿病㊁蛋白尿肾病㊁高血压病人血压应<130/80mmH g;③伴有糖尿病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0%[13-17,22,24]1A日常生活管理13 颅内动脉瘤病人应戒烟或避免被动吸烟[14-17,21-22,24]1A 14 建议饮酒病人减少酒精的摄入或戒酒[15-17,19,21-22]2A 15 建议颅内动脉瘤病人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每日睡眠时长不少于6h ㊂对于伴有睡眠障碍的病人进行指导,如实施心理疏导㊁分散注意力和用药等[13-14]3B 16 建议病人注意合理膳食,补充适量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减少摄入油腻㊁刺激性食物[13,15]5B 17 建议病人保持居住环境安静㊁光线柔和及冬季注意头部保暖等,减少环境因素的刺激导致头痛㊁血压不稳定等[14-15]5A 18 建议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术前避免剧烈活动[13,22]2B 19 不建议经常观看恐怖电影㊁打麻将等会升高血压的活动[14-15]5B 情绪管理20 指导动脉瘤病人控制不良情绪,积极调节负面情绪㊂①可通过与病人一对一的沟通,了解疾病对病人情绪的影响程度;②鼓励病人表达自身感受,倾听并提取其中的关键因素[13,19,25]3A21 病人应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尽可能保持心境平和,降低因血压波动对脑血管的影响[14-15,25]4A 社会管理22 鼓励动脉瘤病人积极与家人㊁同伴交流,改变过度依赖家属的想法[13-14]5B 23 鼓励病人与医务人员交流沟通,寻求帮助㊁解决疑惑[13]5A 24 出院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社区活动㊁健康讲座等,积极融入社会,并进行健康管理[13-14]5B 随访管理25 建议颅内动脉瘤术后病人遵循规范化㊁个体化终身随访㊂一般在首次治疗后1~6个月进行随访,做脑血管造影,之后为术后1㊁2㊁3㊁5年进行影像学随访,此后每3~5年进行影像学随访[13-14,16,18-19]2B26 建议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出院后,若出现出血㊁剧烈头痛㊁眼睑下垂㊁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13-14]5A3 讨论3.1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需对疾病进行健康信息管理证据1~3强调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可通过自我学习进行健康信息管理㊂研究显示,医护人员评估后指导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通过线上㊁线下进行自我学习疾病健康知识,将改善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焦虑情绪[26-27]㊂因此,针对不同人群,通过不同的传递信息方式促使病人学会自我健康信息管理,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强化病人自我管理的知识和信念㊂3.2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需进行围术期㊁症状与疾㊃895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F e b r u a r y 2024V o l .22N o .4病管理证据4~12围绕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的围术期㊁症状与疾病管理进行阐述㊂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的病人尚无标准的抗血小板方案,尽管证据4和证据8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但病人还需根据自身疾病以及药物抵抗情况遵医嘱用药[20,28-29]㊂研究发现,术后肢体制动㊁病人卧床配合度等将影响穿刺点的护理,鼓励病人术后适度活动㊁合理饮食有利于预防便秘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自我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及肢体皮肤温度㊁肿胀大小等情况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30-31]㊂而头痛㊁头晕等是颅内动脉瘤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13],病人可遵医嘱及时调整用药以缓解不适症状㊂此外,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高血压是导致病人介入术后再复发的重要因素,需指导病人自我监测和管理高血压㊁糖尿病及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以降低再发病和再入院风险[14,32-34]㊂因此,医护人员应告知病人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指导病人积极地进行自我观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管理,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㊂3.3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需进行日常生活管理证据13~19总结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的日常生活管理㊂为降低病人的再复发风险以及预防相关并发症,需指导病人通过戒烟㊁适度运动㊁调整饮食和作息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避免环境因素的刺激㊂研究发现,每周至少进行1次体育锻炼及每日睡眠时间不低于6h是介入术后病人健康生活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35],对改善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36]㊂因此,医护人员需对病人及其生活习惯进行了解,并提供个性化的日常生活教育指导,引导其进行日常生活管理㊂3.4有效的情绪管理有助于病人心理健康和提高自我管理积极性证据20㊁21强调了病人对不良情绪的管理㊂研究显示,血管内介入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焦虑及抑郁患病率为17.0%和15.5%[37],心理因素是影响病人自我管理的重要因素[25]㊂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指导病人通过改变行为或环境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调整心理状态㊂3.5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需进行社会管理证据22~24总结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通过加强社会管理的相关证据㊂研究表明,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信心和治疗配合度,减少病人恐惧和焦虑情绪[38];而低水平的社会支持则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病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39]㊂因此,指导病人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参与社会活动和融入社会生活是促进治疗和改善不良情绪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㊂3.6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应进行定期随访证据25~26总结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病人的随访时间及随访要求㊂研究表明,根据病人介入术后动脉瘤的闭塞程度,合理安排脑血管造影及影像学随访复查,可帮助病人及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13,40]㊂因此,医护人员需告知病人定期随访的重要性,通过电话㊁微信等方式增强病人的随访意愿,提高病人术后随访的积极性㊂4结论本研究共汇总了7个方面㊁26条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最佳证据㊂由于证据文献多来源于国外,建议在现有临床情境的基础上,推进证据使用的个性化㊁本土化发展㊂此外,因时间限制仅纳入了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今后若出现高质量文献还需纳入为新的证据㊂未来研究者可在此证据总结的基础上推进病人自我管理的临床运用,促进临床工作质量不断改进㊂参考文献:[1]贾璐琼,刘鹏,吕明.血管内治疗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2,38(2):206-209.[2] C H A L O UH IN,H O H B L,H A S A N D.R e v i e w o f c e r e b r a la n e u r y s mf o r m a t i o n,g r o w t h,a n dr u p t u r e[J].S t r o k e,2013,44(12):3613-3622.[3]曹向宇,王君,杜志华,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发展史和新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11):781-784. [4] F R O E L I C HJ J,C H E U N G N,D E L A N G EJA,e ta l.R e s i d u a l s,r e c u r r e n c e s a n d r e-t r e a t m e n t a f t e r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r e p a i r o f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a r i s o n[J].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N e u r o r a d i o l o g y,2020,26(1):45-54. [5]汤婷,顾则娟,解卫平,等.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6):2101-2105.[6] P A P A D A K O S JK,H A S A N S M,B A R N S L E Y J,e ta l.H e a l t hl i t e r a c y a n dc a n c e r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b e h a v i o r s:as c o p i n g r e v i e w[J].C a n c e r,2018,124(21):4202-4210.[7]邢唯杰,胡雁,周英凤,等.推动证据向临床转化(六)证据总结的制作与撰写[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2):1129-1132. [8] B R O UW E R S M C,K HO M E,B R OWMA N G P,e ta l.A G R E EⅡ:a d v a n c i n gg u i d e l i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p o r t i n g a n de v a l u a t i o ni nh e a l t h c a r e[J].J o u r n a lo fC l i n i c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2010,63(12):1308-1311.[9] B U R G E R SJ S,F E R V E R S B,H A U G H M,e ta l.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s s e s s m e n t o f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 i n o n c o l o g yu s i n g t h e a p p r a i s a lo f g u i d e l i n e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i n s t r u m e n t[J].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O n c o l o g y,2004,22(10):2000-2007.㊃995㊃全科护理2024年2月第22卷第4期[10]朱政,胡雁,周英凤,等.推动证据向临床转化(五)证据临床转化研究中的文献质量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1):996-1000.[11]顾莺,张慧文,周英凤,等.J B 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关于不同类型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 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8):701-703.[12]王春青,胡雁.J B 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964-967.[13]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9):634-664.[14] E TM I N A N N,D E S O U S A D A,T I S E O C,e t a l.E u r o p e a nS t r o k e O r g a n i s a t i o n(E S O)g u i d e l i n e s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o fu n r u p t u r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J].E u r o p e a nS t r o k e J o u r n a l, 2022,7(3):V.[15]S T E I N E R T,J U V E L A S,U N T E R B E R G A,e t a l.E u r o p e a ns t r o k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i n t r a c r a n i a la n e u r y s m sa n ds ub a r ac h n o id h ae m o r r h a g e[J].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D i s e a s e s,2013,35(2):93-112.[16] T H OM P S O NBG,B R OWN R DJ r,AM I N-H A N J A N IS,e t a l.G u i d e l i n e sf o r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u n r u p t u r e d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a g u i d e l i n ef o r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S t r o k eA s s o c i a t i o n[J].S t r o k e,2015,46(8):2368-2400.[1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52(9):684-709.[18] V A L D E Z FC.I n t r a c r a n i a la n e u r y s m s(p o s t-e n d o v a s c u l a rc o i l i n g):i m a g i n g a n df o l l o w u p[E B/O L].(2022-02-09)[2022-03-08].h t t p://o v i d s p.o v i d.c o m/o v i d w e b.c g i?T=J S&C S C=Y&N E W S=N&P A G E=f u l l t e x t&D j b i&A n=J B I15227e. [19]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11):606-616.[20]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 646-653.[21] N I M AE,K E R I M B,B A R R O W D A N I E LL,e ta l.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c o n s e n s u s o na s s e s s m e n to fu n r u p t u r e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e u r y s m s:p r o p o s a l o f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 g r o u p[J].S t r o k e,2014,45(5):1523-1530.[22] T AWK R G,H A S A N T F,D'S O U Z A CE,e ta l.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u n r u p t u r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a n da n e u r y s m a l s u b a r a c h n o i dh e m o r r h a g e[J].M a y oC l i n i cP r o c e e d i n g s,2021,96(7):1970-2000.[23]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神经外科麻醉学组.中国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6):1241-1246.[24] P O N T E SFGB,D A S I L V A E M,B A P T I S T A-S I L V A JC,e ta l.T r e a t m e n t s f o ru n r u p t u r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J].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 o f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s,2021,5(5):C D013312.[25]I G N A C I O K H D,P A S C U A LJS G,F A C T O R SJV,e ta l.Am e t a-a n a l y s i so n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o fa n x i e t y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 u n r u p t u r e di n t r a c r a n i a la n e u r y s m s:e x p o s i n g c r i t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g a p s[J].N e u r o s u r g i c a lR e v i e w,2022,45(3):2077-2085.[26]S H L O B I N N A,C L A R K J R,HO F F MA N S C,e ta l.P a t i e n te d u c a t i o n i n n e u r o s u r g e r y:p a r t2o f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W o r l dN e u r o s u r g e r y,2021,147:190-201.e1.[27] A G A RWA LN,F U N A H A S H I R,T A Y L O R T,e ta l.P a t i e n te d u c a t i o na n d e n g a g e m e n tt h r o u g h m u l t i m e d i a:a p r o s p e c t i v ep i l o t s t u d y o nh e a l t h l i t e r a c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e r e b r a l a n e u r y s m s[J].W o r l dN e u r o s u r g e r y,2020,138:e819-e826.[28] C H O WS,L E EJ,H AEJ,e t a l.L o w-d o s e p r a s u g r e l v s c l o p i d o g r e l-b a s e d t a i l o r e d p r e m e d ic a t i o nf o re nd o v a s c u l a rt re a t m e n to fc e r e b r a la n e u r y s m s[J].N e u r o s u r g e r y,2019,85(1):E52-E59.[29] P O D L A S E K A,A LS U L T A N A A,A S S I SZ,e ta l.O u t c o m eo fi n t r a c r a n i a l f l o w d i v e r s i o n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a n t i p l a t e l e t r e g i m e nu s e d: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o u r n a l o fN 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2020,12(2):148-155. [30]潘文龙,赵浩,周染云,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0):942-944.[31]周甜甜,马海萍,张超,等.快速康复外科在颅内动脉瘤经弹簧圈栓塞术围术期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9,48(10):1770-1773.[32]张彤宇,刘鹏,向思诗,等.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8):546-574.[33]黄正威,龙霄翱,黄海飞,等.影响颅内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血流动力学和高血压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5):356-360.[34] F U J I MU R AS,T A K A O H,S U Z U K IT,e ta l.A n e wc o m b i n e dp a r a m e t e r p r e d i c t sr e-t r e a t m e n t f o rc o i l-e m b o l i z e da n e u r y s m s:a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f l u i dd y n a m i c s m u l t i v a r i a b l ea n a l y s i s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N 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2018,10(8):791-796.[35] Z H A IXD,MA YJ,Y UJX,e t a l.H e a l t h-r e l a t e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o u t c o m e sa n d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u n r u p t u r e d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 a f t e r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J].Q u a l i t yo fL i f eR e s e a r c h,2021,30(10):2843-2852.[36]翟晓东,马永杰,王淳秀,等.无症状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 16(12):621-627.[37] Z H A IXD,Y UJX,MA YJ,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f o r a n x i e t y a n dd e p r e s s i o ni n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u n r u p t u r e d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 t r e a t e db y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J].B M CP s y c h i a t r y,2020,20(1):430.[38]张格格.治疗性沟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评价[D].郑州:郑州大学,2021.[39]热依拉㊃艾力,许姗姗,王敏囡,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2,22(2):100-105.[40] C HU N GCY,P E T E R S O N RB,H OWA R DB M,e t a l.I m a g i n g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 i nt h ee n d o v a s c u l a re r a:s u r v e i l l a n c ea n dp o s t t r e a t m e n t f o l l o w-u p[J].R a d i o g r a p h i c s,2022,42(3):789-805.(收稿日期:2023-07-16;修回日期:2024-02-07)(本文编辑李进鹏)㊃006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2N o.4。
《ah指南解读》幻灯片
作用。 1个临床试验:盐皮质激素有助于纠正负钠平衡。
另一报告:盐皮质激素能减少水需求、改善钠水 平。
其他并发症
控制发热能改善预后。 有效控制血糖能明显降低预后不良风险。 较高的血红蛋白值与预后改善相关。
Diagnosis〕 6.术前预防再出血〔Medical Measures to Prevent
Rebleeding〕 7.手术和血管内治疗〔Surgical and Endovascular
Methods〕 8.医院/医疗系统〔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nd
1.引言
7. 病症性脑血管痉挛可行脑血管成形术和/或选择性 动脉扩管,特别是对升压治疗无迅速反响者。 〔 IIa B 〕 Revised
9.3 aSAH并脑积水治疗
aSAH急性脑积水发生率15%-87%。 脑积水分流占aSAH8.9%-48%。 急性脑积水常采用脑室外引流。 腰穿引流也有用于aSAH并脑积水者。 11个非随机研究1973例meta分析〔975例终板开
5.临床表现及诊断
2/3 aSAH首诊为急救医疗效劳〔EMS〕。EMS人员应 承受连续培训掌握可能aSAH病症与体征以及快速神经 功能评定。
急诊科评估并记录适宜的神经功能评估量表〔Hunt & Hess,Fisher量表、GCS〕。
80%患者主诉“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 “前驱〞头痛20%。 可有恶心/呕吐、颈强、意识丧失或局灶性症征。 CT的诊断敏感性并非100%,CT〔—〕需做诊断性腰
球囊血管成形术似乎对大的近端脑血管痉挛有效,但 不能改善最终预后。
各种扩管剂也在使用。与扩容治疗一样,无RCT证据, 但有大量病例报告血管造影和临床改善。
2015年AHAASA发布新版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推荐下载
一、动脉瘤进展、增长和破裂的危险因素
1、吸烟可能增加 UIA 形成风险,因此 UIA 患者应使 UIA 患者知晓关于戒烟的重要性。(I 类推荐,B 级证据)
2、在颅内动脉瘤(IA)的生长和破裂方面,高血压可能起到了作用,因此,UIA 患者应监测 血压并进行高血压治疗。(I 类推荐,B 级证据)
3、动脉瘤的增长可能增加破裂风险,因此,应定期对接受保守治疗的 UIA 患者进行影像 学检查和随访。(I 类推荐,B 级证据)
二、临床表现
1、应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同时存在的 UIA 进行仔细的评估。(I 类推荐, B 级证据)
2、早期治疗通常适用于出现 UIA 引起脑神经麻痹的患者。(I 类推荐,C 级证据)
3、常规治疗 UIA 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尚不确定(IIb 类推荐,C 级证据)
三、诊断/影像学检查
5、对盘绕迂曲的动脉瘤(尤其是那些宽颈或圆顶直径或残留填充物的动脉瘤)患者,应进行 随访评估(I 类推荐,B 级证据);随访时间和持续时间尚不确定,对这方面还需进行进一步探 讨。
6、缺乏复发高危特征的 UIA 血管内治疗后进行监督性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尚不清楚,但 监督性影像学检查很可能需要做。(IIa 类推荐,C 级证据)
2015 年 AHA/ASA 发布新版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 理指南
卒中的院前识别及处理
病史采集
①症状开始时间, 若于睡眠中起病, 应以最后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②近期患病史、既往病史③近期用药史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MRI
实验室检查
①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②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③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④PT、INR、APTT⑤血氧饱和度等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
相对禁忌症1. 轻型非致残性卒中2. 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3. 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此次卒中发生相关)4. 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5. 近2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颅)6.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7. 孕产妇8. 痴呆9. 既往疾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残疾10. 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 mm)11. 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12. 使用违禁药物13. 类卒中以下适用于3~4.5 h14. 使用抗凝药物,INR≤1.7,PT≤15s15.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最重要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2015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中年人群占近50% ,而在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中年人群占比 高达60%多。脑卒中已对我国中年人特别是劳动力 人群形成了严重威胁。
最重要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我国现存卒中患者750万,每年新增250万,是导致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残 和致死疾病的病因。
血栓性路中風:血栓堵塞了腦動底,使血流無法 通過,造成腦缺血、缺氧,造成 偏瘫,及肢體、語言障礙 ·
出血性路中屈:酸生于腦血管破裂時(見腦血管上 側破裂状) ,血液渗入腦室,造成 面内高壓,危及生命,瘾後很差 ·
腦中風的雨種成因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非常敏感·脑血流中断30秒即发生脑代谢改变,1分钟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超过5分钟即可造成脑组织梗死人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在妄静状 态下仅占体重2%的脑,大约需要全 身供血总量的20%左右,所以脑组 织对血液供应的依赖性很强,对缺氧 十分敏感。脑血管的特点:动脉壁较 薄;静脉壁缺乏平滑肌、无辨膜,静 脉不与动脉伴行,形成独特的硬脑膜 案,血液与神经元间有血脑屏障,此 屏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的脑功能依赖于通过致密的血 管网不断的运输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脑、脸和头皮的血液主要由二组血管 来供应:即双侧的颈动脉系统和椎动 脉系统:脑组织由四条大动脉供血, 即左右两条颈内动脉构成的颈内动 脉系统和左右两条椎动脉构成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脑部血液供应量约 80%-90%来自颈内动脉系统,10-20% 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
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引言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的概述。
这些指南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意见,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准确、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建议。
诊断1. 临床表现:颅内动脉瘤患者常常出现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颅脑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分类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解剖位置,颅内动脉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桑迪母癣型(Saccular):最常见的动脉瘤类型,呈梗阻状。
3. 动脉瘘型(Arteriovenous):由异常动脉和静脉通道组成。
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瘤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以下治疗方法:1. 外科手术:- 血管内手术(Endovascular surgery):通过导丝和导管进入动脉瘤,使用线圈或支架进行栓塞或修复。
- 外科开颅手术(Open surgical clipping):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颈部,阻止其血流。
2.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动脉瘤破裂。
- 降压治疗:控制血压,减少血管壁的压力。
3. 影像学监测:- 定期进行颅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观察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变化。
随访与预后患者在治疗后应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的类型、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结论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根据动脉瘤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外科手术、药物治疗或影像学监测等治疗方法。
定期随访和评估预后有助于治疗效果的监测和并发症的预防。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在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3% 情况下,对经过慎重选择无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造影显示狭窄≥60%,有效多普勒超 声显示狭窄≥70%)实施预防性CEA 是有用(Ⅱa 级推荐;A 级证 据)。(指南为I级推荐,A级证据)应该指出是,伴随药品治疗进 展,随机试验结果显示手术获益可能低于预期,3%手术并发症发生 率阈值可能订得有些偏高。
对手术风险较高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能够考虑行CAS 替换CEA治疗,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尚不确定(Ⅱb级推 荐, C级证据)。 (指南为Ⅱb级推荐,B级证据)
不推荐在人群中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进行筛查(III级推 荐, B 级证据)。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第16页
镰状细胞病
患镰状细胞病儿童,应该从2 岁起接收经颅多普勒(TCD)筛查 (Ⅰ级推荐;B 级证据)。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第4页
不可干预危险原因
年版指南推荐意见: 对有罕见遗传病因卒中患者能够考虑遗
传咨询(Ⅱb级推荐;C级证据)。 尚无充分资料推荐遗传筛查用于初发卒
中预防。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第5页
版指南对不可干预危险原因推荐意见
问询家族史可有利于识别卒中高风险者(Ⅱa级推荐; A级证据)。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第10页
糖尿病
如 JNC 7 指南所述,在1 型或2 型糖尿病患者中,应把控制血压作 为强化预防心脑血管病风险办法。降低血压目标值是<130/80 mmHg (Ⅰ级推荐;A 级证据)。
在患有糖尿病成年人中,用血管担心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 管担心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高血压是有用(Ⅰ级推荐;A 级 证据)。(指南未明确给予推荐和证据等级)
【指南与共识】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诊疗指南
【指南与共识】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诊疗指南◀1.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定义、流行病学特点;证据推荐等级▶1.1 UIA定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风险。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合理的治疗和管理UIA是预防SAH的重要手段。
1.2 UIA流行病学1.2.1 患病率UIA患病率较高。
一项纳入了21个国家、83个研究人群、94912例患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显示,在平均年龄50岁、无合并症的成年人群中,UIA的综合患病率约为3.2% (95%CI:1.9~5.2%)。
随着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广泛应用后,得出的UIA患病率还在进一步增高。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别作为UIA诊断方式进行比较时,UI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别。
单纯应用MRI而非MRA筛查动脉瘤其检出率较低,一项纳入16项研究、19559例受试者的Meta分析发现,通过MRI检出UIA的阳性率仅为0.35%(95% CI:0.13~0.67%)。
一项荷兰的研究结果中,普通人群接受头部MRA检查时,偶然发现UIA的概率为1.8%。
在挪威的大样本HUNT队列研究中,50~65岁人群接受MRA检查后,检出UIA的患病率为1.9%。
目前尚无准确的中国全人群的UIA患病率数据。
一项基于上海社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表明,在35~75岁人群中,MRA检出的UIA患病率高达7%(336/4813,95% CI:6.3~7.7%)。
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5% (95% CI:4.6~6.4%),女性患病率为8.4% (95% CI:7.3~9.5%)。
患病率在55~64岁时达到峰值。
UIA多位于颈内动脉(81%),最大直径<5 mm的占90.2%。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美国)
2014 AHA/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图表解
医脉通综合2014-12-30
2014年10月2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发布。
医脉通小编将推荐内容进行了编译整理,与大家共享。
指南更新的目的是为以前没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个体预防卒中提供全面和及时的循证推荐。
循证推荐包括控制危险因素,介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抗血栓疗法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
为其他各种具体情况预防卒中提供进一步的推荐,包括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点击进入下载页面>>>2014 AHA/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体系
二、入住NICU的患者标准
(三)接受特殊治疗 脑血管病患者在接受专科治疗后可能出现病情变 化,常需要密切监护观察,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血管内取栓或血管介入治疗、去骨瓣减压 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或抽吸术。 推荐意见: 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改变及监测指标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 估判断,识别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重症脑血 管病管理模式(I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现状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结合我 国的国情经过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并非针对 单一脑血管病的重症管理进行论述,而是包含了重症 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静脉血 栓形成(CVST)等常见脑血管病,旨在尝试从不同 重症脑血管病的共性出发,以较为全面的角度来阐述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原则,以期提高重症脑血管病的 管理水平。 推荐意见: 应进一步开展具有我国特点的重症脑血管病研究(I级 推荐,C级证据)。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体系
一、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
由于重症脑血管病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病情危重 ,需要基础生命支持,如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管 理等,通常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不过 从改善预后尤其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角度, 建立NICU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组织化管理住院卒中 患者的医疗模式。Cochrane系统评价已证实与普 通病房相比,卒中单元明显降低了脑卒中(包括缺 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残疾率。国 内外的脑卒中指南中也推荐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 尽早将患者收入卒中单元或神经专科病房,以改善 患者的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AHA/ASA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十推荐》
尽管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低的疾病,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发现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有增高的趋势。
虽然仅有一小部分UIA 患者可能会出现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但有关UIA 患者的管理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包括采用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治疗方式和时机的选择等等。
为此,美国AHA/ASA 近日联合发表了一项有关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对UIA 患者的自然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筛查、诊断、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及随访等十大方面给出了推荐。
具体内容如下:
动脉瘤发生、进展和破裂的危险因素
1. 吸烟可能增加UIA 形成风险,因此应告知UIA 患者戒烟的重要性(I 类推荐,
B 级证据);
2. 高血压在颅内动脉瘤(IA)进展和破裂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UIA 患者应监测血压并进行高血压治疗(I 类推荐,B 级证据);
3. 动脉瘤生长可增加其破裂风险,接受保守治疗的UIA 患者应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I 类推荐,B 级证据)。
临床表现
1. 所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均应仔细评估以明确是否同时存在UIA(I 类推荐,B 级证据);
2. 早期治疗一般适用于因UIA 导致颅神经麻痹的患者(I 类推荐,C 级证据);
3. 常规治疗UIA 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性尚不明确(IIb 类推荐,C 级证据)。
诊断/影像学检查
1. 如果考虑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治疗,与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相比,DSA 检查更有助于识别和评估颅内动脉瘤(IIa 类推荐,B 级证据);
2. 对已治疗的动脉瘤患者进行随访的话,DSA 是合理且是最敏感的检查手段(IIa 类推荐,C 级证据);
3.CTA 和MRA 有助于UIA 的检测和随访(I 类推荐,B 级证据);
4. 对已治疗的动脉瘤患者进行随访,MRA 也可作为合理的选择之一;当决定进行治疗时,必须行DSA 检查(IIa 类推荐,C 级证据);
5. 对于螺旋形动脉瘤(尤其是宽颈、圆顶直径或残留填充物的动脉瘤)患者,应进行随访评估(I 类推荐,B 级证据);随访时机和持续时间尚不明确,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6. 缺乏复发高危特征的UIA 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后进行监测性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尚不明确,但很可能需行监测性影像学检查(IIa 类推荐,C 级证据)。
筛查
1.≥ 2 位家庭成员患有IA 或SAH 的患者,应行CTA 或MRA 检查以筛查动脉瘤。
在这种家庭中,预测极高危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吸烟和女性(I 类推荐,B 级证据);
2. 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史的患者,尤其是有IA 家族史时,应行CTA 或MRA 筛查(I 类推荐,B 级证据);对合并主动脉缩窄的患者和小头畸形骨发育不全先天侏儒症的患者行CTA 或MRA 检查是合理的(IIa 类推荐,B 级证据)。
病史
1.aSAH 病史可能是导致不均一型小的未破裂动脉瘤远期出血风险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IIb 类推荐,B 级证据);
2. 若患者在随访期间观察到动脉瘤增大,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应进行治疗(I 类推荐,B 级证据);
3. 对伴有颅内动脉瘤家族史的UIA 患者应给予治疗,即使患者病灶小于自发性破裂颅内动脉瘤(IIa 类推荐,B 级证据)。
外科夹闭
1. 在考虑选择外科夹闭治疗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及位置(I 类推荐,B 级证据);
2. 考虑到动脉瘤闭合与不完全闭合存在不同的出血风险及病灶扩大风险,推荐外科干预后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动脉瘤闭合情况(I 类推荐,B 级证据);
3. 考虑到术后动脉瘤复发及新生动脉瘤的风险,推荐外科夹闭术后长期随访,这对于首次治疗后动脉瘤未完全闭合的患者尤为重要(IIb 类推荐,B 级证据);
4. 推荐在手术量较大的医疗中心(每年>20 例)行UIA 外科治疗(I 类推荐,B 级证据);
5. 在UIA 手术过程中,可考虑使用专业术中设备或技术,以避免血管受损或残余动脉瘤(IIb 类推荐,C 级证据)。
血管内治疗
1. 腔内血流导向治疗代表了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可考虑在特定患者中实施(IIb 类推荐,B 级证据)。
治疗未破裂脑动脉瘤的其他新技术包括液体栓塞剂,亦可考虑在特定患者中实施(IIb 类推荐,B 级证据)。
但这些新方法的长期疗效尚不清楚。
因此,在其他研究证实新方法的安全性及疗效优于已有技术之前,推荐严格按照FDA 规定的适应证使用(IIa 类推荐,C 级证据);
2. 涂层线圈治疗并不优于裸线圈治疗(III 类推荐,A 级证据);
3. 推荐在手术量较多的医疗中心进行UIA 血管内治疗(I 类推荐,B 级证据);
4. 在血管内治疗知情同意的过程中应明确告知辐射暴露的操作风险(I 类推荐,C 级证据)。
外科夹闭与线圈栓塞的疗效对比
1. 考虑接受治疗的UIA 患者,外科夹闭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I 类推荐,B 级证据);
2. 考虑接受治疗的特定UIA 患者,线圈栓塞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IIa 类推荐,
B 级证据);
3.UIA 患者在考虑接受治疗时,应详尽告知患者血管内治疗及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风险与获益(I 类推荐,B 级证据);
4. 在特定患者中,线圈栓塞的手术死亡率及致残率均低于外科夹闭手术,但总体复发风险较高(IIb 类推荐,B 级证据)。
随访
1. 接受无创性治疗的UIA 患者(未接受外科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推荐规律采用MRA 或CTA 进行影像学随访。
尚不明确最佳的随访间期和持续时间(I 类推荐,
B 级证据);
2. 接受无创性治疗的UIA 患者(未接受外科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考虑于首次发病后6-12 个月进行首次随访,后续可每年或每隔一年随访一次(IIa 类推荐,C 级证据);
3. 接受无创性治疗且不存在MRI 禁忌证的UIA 患者,在长期重复随访中,考虑使用TOF MRA 检查,而不是CTA 检查(IIb 类推荐,C 级证据)。
小结
1. 制定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最佳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大小、位置及其他形态学特征;通过连续影像学检查记录病灶进展情况;患者年龄;既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史;颅内动脉瘤家族史;是否存在多发性动脉瘤;是否存在合并的病理学改变,如动静脉畸形、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升高的脑血管病或遗传性疾病等(I 类推荐,C 级证据);
2. 当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考虑接受治疗时,应详尽告知UIA 患者血管内手术及显微手术治疗风险与获益,并预防出血(I 类推荐,B 级证据);
3. 在手术量较少的医疗中心进行UIA 治疗的效果欠佳,推荐在手术量较多的医疗中心进行UIA 治疗(I 类推荐,B 级证据);
4. 多国及国际性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证实,显微外科夹闭结扎可更长久地控制动脉瘤再生,但在手术致残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方面,线圈栓塞优于显微外科夹闭结扎。
因此对于特定UIA 患者,可考虑选择血管内手术替代外科夹闭治疗,特别适用于存在基底动脉尖病变或老年高危患者(IIb 类推荐,B 级证据);
5. 与UIA 治疗风险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内科合并症、动脉瘤大小及位置。
因此,对于老年患者(>65 岁)或伴有内科合并症的小型无症状动脉瘤患者,以及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病变大小、位置、形态学特征、家族史及其他因素均可影响出血风险),可酌情观察病情进展情况(IIa 类推荐,B 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