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父子成兄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下册)

合集下载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6、
7、为病逝的妻子制作冥衣,做得十分精巧,可以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品种繁多,四季皆有。
8、教师解读:不难看出,制作冥衣时他有多虔诚有多用心。他对妻子那种经历了时间洗涤沉淀下来的最为质朴也最为动人的情感。他完全按着妻子生前的喜好来制作冥衣,不难看出他对妻子的宠爱、娇惯,那里面凝聚着他对妻子的深沉的爱恋、无尽的思念、细心的呵护和至真的疼惜。他希望妻子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仍然温暖、幸福和如意。
教师总结板书
教师点拨“划清界限”是略写,带“黑人”同学回家是详写。
小组推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浏览课文
准备竞答
采用句式回答:通过_____事,反映了我的父亲是______的人,所以让我感到多年父子成兄弟。
一三两组互相补充
学生充满了兴趣,积极发言
采用句式回答:通过____事,反映了我是____人,所以让我感到“多年父子成兄弟”。
1、作者的父亲是个画家,会制作图章,会摆弄各种乐器,会做冥衣,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孩子玩品——风筝、玩灯、镂空玻璃的能养小小昆虫的精致的小桥小亭八角水晶球、草扎的纺织娘、重瓣荷花灯、小西瓜做的烛灯等。
2、【明确】: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才华横溢
3、
4、他喜欢养花,也喜欢养小昆虫,也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
5、【明确】: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任务2: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让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不会的,学生自己解决。
参考:笙箫冥衣狐肷雕镂强求圭峰塔郡坞县忻县
——教师小结,学生任务达标情况
补充
提炼重点
小组竞答,补充
学生再找出不会的字词,其他小组或个人回答。
搜集资料,拓宽知识面,也培养了查阅资料的能力
掌握字词时,采取师生互动,不仅让学生整体掌握教师所列的内容,还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质疑答惑,体现了共同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念。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关系的特点和家庭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热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理解和宽容他人的态度,树立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关系的特点和家庭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刻内涵和寓意。

(2)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3)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父子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父子关系在课文中的表现。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关系的特点和家庭价值观。

5. 课内外阅读:(1)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讨论。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要内容。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如何?3. 学生对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受有何变化?4.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教案设计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多年父子成兄弟》,使学生了解并感受作者对亲情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视和热爱。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体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与家人建立和谐相处的关系。

3. 通过对小说中情节的把握,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亲情的尊重和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和谐相处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深层的亲情含义,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亲情体验。

2. 教育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小说中的亲情观念,解决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说中的亲情关系,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通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多年父子成兄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小说,理解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关系,把握小说的主旨。

3.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亲情在生活中的体现。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亲情体验,分享对家庭和谐相处的看法。

5.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小说中的亲情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观念,解决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亲情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小说《多年父子成兄弟》中的亲情观念,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观念。

七、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教案标题: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多年父子成兄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

3. 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小说的文学价值。

教学准备:1. 电子版或纸质版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封面和作者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个标题有什么想法?你们认为这个故事会讲述什么内容?阅读理解与讨论:1. 学生独立阅读《多年父子成兄弟》,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笔记,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以及小说中所揭示的主题。

3.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文学鉴赏与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人物形象或情节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3.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选人物形象或情节的分析,包括该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评价与总结: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篇关于《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书评,评价该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 学生互相交换书评,进行互评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书评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撰写书评。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多年父子成兄弟》电子版或纸质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资料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资料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资料《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一篇充满感人情感的故事,是父亲和儿子多年磨砺,从对抗到理解,从仇视到和解,从父子到兄弟的历程。

本文通过分析本文所展现的父子关系、家庭教育、人生追求等主题,设计了一节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感受情感桥梁的建设,提升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生活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主题、情节和人物。

掌握读懂整个故事的基础。

3.理解本文所展现的父子关系、家庭教育、人生追求等主题,提高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阅读能力。

4.了解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2.难点:培养学生情感教育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阅读和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教学资源:1.本文原文2.多媒体教室3.百度课堂、慕课学堂等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教师可通过音乐、视频等课前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化多元性,增强学生们对语文课的兴趣。

2.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身边有哪些让你感到亲情呢?大家都希望家庭和睦,那么为什么有些家庭感情破裂了呢?3.引入本课的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名叫《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文章,从中了解一下父子关系、家庭教育、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解释。

2. 学生们依次表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章中的父子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三步:情感认知与评价1.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及课堂讨论的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情感认知的思考。

回答一些对于文章的评价性问题,如文章主题的思考、真善美等方面。

2.教师将学生集体的答案沿学科目标、教学重点和思考方向进行汇总和总结,首先强调正确和全面的认识与思考,然后进行立意性评价。

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结构。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讨论研究。
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讨论研究。
学生自主探讨,各抒己见
学生讨论
总结概括
当堂交流
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氛围,创设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对父子关系的思索。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第一部分(1段)交代题目的由来,引领全文。
第二部分(2——4段):写“我”的父亲。
投影展示
四件事
1、学拼音给儿子回信
2、儿子不跟我划清界限
3、妥善处理儿子带同学回家一事
4、对儿子恋爱的态度,
投影小结:
作者把民主和谐的父子关系传承下来,运用到“我”和儿子的身上,营造了一种淳朴融洽,令人羡慕的家庭氛围。
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
作者提倡家庭充满人情味,人际间没大没小,父亲保持一点童心;反对父母叫人敬畏,用自己理性的模式塑造孩子。
教师导入: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人们的印象中,母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水,温柔无尽,父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山,棱角分明。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描述父子关系的,一起来看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点评。
通过问题的设计与回答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
教师在学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归纳。
问题导路:
文中写了几对“父子”?文中的“我”是什么身份?
投影文章结构脉络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4段。
第三部分:第5~7段。
第四部分:第8段。
问题导路:
1、“我”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文中的话概括)具体阐述
2、在常理看来,有些事是父子间不会分享的,比如恋爱,有些事是长辈不大容许或者鼓励孩子做的,比如抽烟喝酒,但在汪家居然都发生了,这样写是否有损父亲完美的形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教学目标:1.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内容;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4.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发生改变吗?”引导学生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阅读及讨论(30分钟)教师放映《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电影片段,学生观看后,小组讨论对片段的理解和感受。

3.理解与解读(2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电影片段中的情节和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故事的内涵。

4.个人阅读(10分钟)学生进行个人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个人读书笔记,包括对故事情节、角色性格、故事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和评价。

5.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观点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分享和交流,讨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题和故事的意义。

6.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观点,并进行总结性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四、教学要点:1.对《多年父子成兄弟》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2.对故事中角色的性格和变化的观察和解读;3.对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思考和评价;4.对故事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电影片段;2.教师准备的讲义和解读材料;3.学生个人读书笔记和小组讨论记录。

六、教学反思:《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思考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和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培养他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1939年秋,汪曾祺考入心仪已久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师。众所周知,该校师生的教与学,是自由的。汪曾祺就经常晚上看书,白天睡觉,或泡在茶馆里。但该校的制度是刚性的,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汪曾祺本应在1943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补学一年。对此,豁达的汪曾祺后来曾感慨地说:“我觉得不会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家最多只能算是半个作家。这对我说起来是一个惨痛的、无可挽回的教训。我已经72岁了,再从头学英文,来不及了。我诚恳地奉劝中青年作家,学好英文。”经过一年的学习,两门功课过关。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做英文翻译。他未报名,根据学校规定,只能算肄业。因之,他虽在该校学习了五年,并未获得毕业证书。以后,在填各种表格时,他只是写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汪曾祺虽未获得毕业证书,但在校期间,他读书之博之杂,让后人称道,加上受名师熏染,使其打下了丰厚的精神底子。他的大学生活,在其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汪曾祺(1920-1997),出生在江苏高邮一个亦农亦医的世家,从小就打下了深厚的旧学功底。汪曾祺的父亲是个乐天派,属于那个时代少有的玩家。不仅工于绘画,且热爱运动,善治印,会摆弄各种乐器,多才多艺,闲来还乐于做孩子王,领着一帮孩子疯玩作乐。《多年父子成兄弟》讲述的这段往事令许多人为之神往,开明的家庭气氛,宽松的生活环境对汪曾祺后来的创作、为人影响很深。
课题序号
1﹣2
授课班级
综合高中一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章节
名称
《多年父子成兄弟》
使用教具
教科书、粉笔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2.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的浓浓亲情,在记叙文写作中善于抓住典型事件塑造典型人物的特征。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出“父亲”的形象2.过程与方法:分析“父子”能成为“兄弟”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汪氏家风的演变内涵,揣摩民主平等风气对人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探讨父亲形象及父子成为兄弟的原因教学难点:两代父亲的形象及汪氏家风的传承关系。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

师从沈从文,散文风格平淡质朴,如话家常,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文如其人,尤其是散文,没有说教。

他对事物细致的描绘,瞬间的真情流露,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汪曾祺的散文,虽由一件一件描写生活的平常小事串连而成,但汪曾祺的散文世界却是很精妙的,他用平凡朴质的文字,搭构了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堡。

他的散文不仅渗透出一种自我把玩和品尝的闲适,还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虽淡泊宁静,但却对现世人生持肯定和执著的态度,为生命、生活而积极活动,并在活动中保持人和人的和谐,用自然宁静、淡泊之心执著追求生活。

导语: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内涵的异同。

(这两句话均强调了亲情重要,后者不仅如此,还包含着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这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的尊卑有序的关系的表达。

因此,在众多儿女的心目中,都渴望有一位“慈父”,有一位如兄弟般的父亲,更是我们的一种奢求。

读散文,不妨扣住标题,因为标题中暗含了许多至关重要的信息。

“父子”二字出现在标题当中,我们也可以想见,汪曾祺那样的父子关系是多么的令人羡慕。

所以,我们就从标题入手,探究“父子”二字背后的深意。

二、紧扣“父子”:文中写了哪几对父子?请分别概括父亲和儿子的形象。

三、紧扣“兄弟”:1.父亲对我的教育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外人羡慕?先找出原句,再加以概括:“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出“父亲”的形象2.过程与方法:分析“父子”能成为“兄弟”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汪氏家风的演变内涵,揣摩民主平等风气对人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探讨父亲形象及父子成为兄弟的原因教学难点:两代父亲的形象及汪氏家风的传承关系。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

师从沈从文,散文风格平淡质朴,如话家常,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文如其人,尤其是散文,没有说教。

他对事物细致的描绘,瞬间的真情流露,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汪曾祺的散文,虽由一件一件描写生活的平常小事串连而成,但汪曾祺的散文世界却是很精妙的,他用平凡朴质的文字,搭构了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堡。

他的散文不仅渗透出一种自我把玩和品尝的闲适,还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虽淡泊宁静,但却对现世人生持肯定和执著的态度,为生命、生活而积极活动,并在活动中保持人和人的和谐,用自然宁静、淡泊之心执著追求生活。

导语: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内涵的异同。

(这两句话均强调了亲情重要,后者不仅如此,还包含着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这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的尊卑有序的关系的表达。

因此,在众多儿女的心目中,都渴望有一位“慈父”,有一位如兄弟般的父亲,更是我们的一种奢求。

读散文,不妨扣住标题,因为标题中暗含了许多至关重要的信息。

“父子”二字出现在标题当中,我们也可以想见,汪曾祺那样的父子关系是多么的令人羡慕。

所以,我们就从标题入手,探究“父子”二字背后的深意。

二、紧扣“父子”:文中写了哪几对父子?请分别概括父亲和儿子的形象。

从课文中找出如下原句: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综合性学习教案)《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下册)

(综合性学习教案)《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下册)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下册)综合性学习教案☑一、导入新课:大多数人在儿时都经历了父母身边的生活,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父爱的主题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成了永恒。

的确,父爱是山,母爱是水,父母是海,而我们是海里的鱼儿。

当更多的传统的中国人都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是“慈母严父”时,我们能否想象,一个在家中和儿子成为“兄弟”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汪曾祺笔下的“父亲”。

同学们事先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它。

☑二、作者简介:(可印成学案)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

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

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作品集有《晚饭花集》、《蒲桥集》、《塔上随笔》、《寂寞和温暖》等。

本文选自《亲爱的爸爸妈妈》。

汪曾祺文如其人,尤其是散文,没有说教。

他对事物细致的描绘,瞬间的真情流露,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似鲁迅散文的悲怆,不像余秋雨的居高临下的启蒙,他的散文是一种感身边的事,用恬静之心、朴实之情,化伤痛为淡泊。

如果说鲁迅的散文像一杯咖啡,苦却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余秋雨的散文像一杯烈酒,呛且有时会伤身,那么汪曾祺的散文则是一杯国产的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之甘甜,清幽宁静,有一种儒生的雅致。

汪曾祺的散文,虽由一件一件描写生活的平常小事串连而成,但汪曾祺的散文世界却是很精妙的,他用平凡朴质的文字,搭构了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堡。

他的散文不仅渗透出一种自我把玩和品尝的闲适,还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虽淡泊宁静,但却对现世人生持肯定和执著的态度,为生命、生活而积极活动,并在活动中保持人和人的和谐,用自然宁静、淡泊之心执著追求生活。

三、初读文本,整体把握:1、文章写了几对“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板书:“我”父亲——“我”“我”——“我”儿子关系:父子——“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兄弟”2、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一三两组负责找“我”的父亲这对,二四两组负责找“我”做父亲这对,然后请同学来回答,文章分别讲了两位“父亲”的哪些事情?进而告诉我,你是如何理解“兄弟”的父子关系的?(提示:回归文本,从文中找出、划线阅读)3、梳理文章结构:全文共分三部分。

多年父子成兄弟优秀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优秀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初一语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所写的两代父子关系,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涵义。

2.学习细处落笔、小中见大的写法。

3.让学生学会建立现代化的、平等互爱的家庭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涵义,学习细处落笔的写法。

难点:理解文中细处落笔的写法。

三、主要教法和写法指导:主要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赏析法学法指导:学生自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补充的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同时通过教师的点拨补充,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并深化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有一则短视频——筷子兄弟演唱的《父亲》。

看完让学生由歌曲自然导入课文。

我的导入语是:同学们,这则短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中的父子关系——父亲如山,沉默却坚毅地为儿子扛起一切。

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父亲和兄弟可以画上等号吗?(生:不能)师:可是有人却说多年父子成兄弟,父子怎么会成兄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先生的家庭中去看一看!(板题)(二)整体感知:(读得通畅)1.师:请同学们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把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并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本文中你觉得读音或写法有难度的字词。

“我觉得第……段的……在读音/写法/含义有难度,我们可以……去记忆/我们应该注意……”生:自学字词并交流讨论。

2.老师用PPT展示重难点字词,学生齐读重难点字词。

(读得明白)3.快速浏览全文,然后思考以下3个问题:(1)文章写了几对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可以划分成几层?分别是什么?(3)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明确:(1)写了两对,“我”和父亲,“我”和儿子;兄弟关系。

(2)这篇课文可以分4层。

1段:题目由来;2-4段:“我”的父亲;5-7:“我”做父亲;8段: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

(3)文章主旨是“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4段末)(三)深入探究(读得明白)1.师:再次阅读全文,然后分小组探讨以下问题:(1)“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连续写了两对父子,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明确:(1)“我”的父亲:多才多艺、重情重义——“画家、会乐器、养蟋蟀、养花、做冥衣”随和、手巧——“和孩子玩、放风筝、做玻璃手工、做各种花灯”赏识、宽容、平等——“炫耀作文、不苛责学业、写情书出主意、与儿子抽烟喝酒等”(2)“我”是一个尊重、民主、平等的父亲。

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教案教案标题: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教学目标:1. 了解父子关系中的成长和变化2. 探讨父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3. 培养学生的家庭关系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父子关系的演变和成长2. 父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3. 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维护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父子关系的理解和认知2. 学生对于家庭关系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视频素材3. 互动讨论问题4. 家庭关系分析工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子关系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父子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介绍父子关系的演变和成长,从父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亲和儿子在不同阶段的互动和沟通方式。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父子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庭关系意识。

4. 情感表达: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活动,让他们通过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达对于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维护。

教学扩展:1. 家庭访谈:鼓励学生进行家庭访谈,了解不同家庭的父子关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2. 家庭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家庭活动,促进父子关系的互动和沟通。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达情况。

2. 作业表现:评价学生完成的情感表达作业,包括文字、绘画等形式。

3. 参与互动: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表现和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父子关系的成长和变化,培养了家庭关系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和睦具有积极意义。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3. 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3.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解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进行思考和感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五、教学内容1. 文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

2. 文章的观点和主张分析。

3. 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4. 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

5. 文章的总结和启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文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讲解解析: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5. 分享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促进全班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6.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7. 作品欣赏: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8. 总结启示: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主张,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七、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背景,阅读理解,小组讨论。

2. 第二课时:讲解解析,分享讨论,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作品欣赏,总结启示。

八、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测验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思考和感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设计

第十九课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教学目标】1、结合注解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音、形、义;2、结合补充资料,了解汪曾祺;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感受父子间的亲情;4、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把握“我的父亲”和“我”的特点;5、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捕捉生活典型事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1、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把握“我的父亲”和“我”的特点。

2、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捕捉生活典型事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时间】2课时【课时导入】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人们的印象中,母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水,温柔无尽,父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山,棱角分明。

表达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仍然能够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

当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不同的,究竟什么样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其实并无定论。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描述父子关系的,一起来看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知识技能】一、给画线的字注音笙sh ēn ɡ箫xi āo 愚y ú蠢ch ǔn 蟋x ī蟀shu ài 冥m ín ɡ衣y ī麦m ài 穗su ì狐h ú肷qi ǎn 逗d òu 拢l ǒn ɡ笃d ǔ瓜ɡu ā雕di āo 镂l òu 圭ɡu ī峰f ēn ɡ碑b ēi 瓜ɡu ā瓤r án ɡ泥n í淖n ào笙箫 愚蠢 蟋蟀 冥衣 麦穗 狐肷 逗拢 笃瓜 雕镂 圭峰碑 瓜瓤 泥淖二、给多音字注音粘zh ān 牢l áo 粘ni án 稠ch óu 给ɡěi 面mi àn 子z ǐ给j ǐ予y ǔ(1)粘:粘牢 粘稠 (2)给:给面子 给予三、识记字形笙sh ēn ɡ箫xi āo 严y án 肃s ù麦m ài 穗su ì惠hu ì顾ɡù蟪hu ì蛄ɡū(1)笙xi āo ( ) 严s ù( )(2)麦su ì( ) hu ì( )顾 hu ì( )蛄四、词语释义疾言厉色: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发怒时的神情。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第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教学目标:1、结合注解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音、形、义;2、结合补充资料,了解汪曾祺;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感受父子间的亲情;4、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把握“我的父亲”和“我”的特点;5、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捕捉生活典型事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把握“我的父亲”和“我”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捕捉生活典型事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下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大家思索后能够实话实说。

(1)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父亲在你心目中的印象,你会用哪一个词?(2)现实生活中,你们父子(父女)有着怎样的关系?(3)你理想中的父子(父女)关系又是怎样的?(4)你认同父子(父女)之间成为兄弟(兄妹)样的关系吗?请学生畅所欲言。

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人们的印象中,母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水,温柔无尽,父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山,棱角分明。

表达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仍然能够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

当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不同的,究竟什么样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其实并无定论。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描述父子关系的,一起来看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解决字词音、形、义请学生默读全文,留意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请学生齐读字词两遍。

重要成语,请学生回答意思。

请学生将以上成语的意思写在书上相应位置。

2、走近作者请学生勾画书P6页注解①重要内容,【板书】:江苏高邮人,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补充资料:汪曾祺(1920-1997),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

代表作品: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

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他的作品曾被看作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范文模板《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1、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之情。

2、学习通过日常小事、平实语言来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味并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感知性阅读1、创设情境,导入文本2、浏览全文,了解文本3、读准字音,疏通文本笙箫?冥衣?狐肷?雕镂?强求?圭峰塔?郡坞县忻县4、整体把握,感知文本课文中写了几对父子?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怎样?(1)两对(“我”与父亲、“我”与儿子)(2)亲密、友好、真挚二、理解性阅读1、“我”与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是什么?(1)父亲聪明绝顶(2)父亲很随和(3)父亲爱孩子(4)父亲关心我的学业请找出具体事例及相关词句说明。

2、“我”与儿子“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是什么?关系不错表现在四件事情上a、学拼音给儿子回信b、儿子不跟我划清界限c、妥善处理儿子带同学回家一事d、对儿子恋爱的态度表明父子间平等、理解、尊重、相信3、“我”写“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意图是什么?(1)提倡家庭充满人情味,人际间没大没小,父亲保持一点童心(2)反对父母叫人敬畏,用自己理性的模式塑造孩子三、探究性阅读1、你认为父亲的“聪明绝顶”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吗?不是直接原因,但他的聪明对孩子影响很大,同时为下文写“多年父子成兄弟”奠定基础。

2、你认为很多版本删去父亲“养蟋蟀”、“烧冥衣”一段合适吗?(1)合适的理由:父亲“养蟋蟀”、“烧冥衣”一段不能表明父亲的“聪明绝顶”(2)不合适的理由:不能把这一段看作只是写父亲的“聪明绝顶”,此外还写了父亲的爱好广泛、有爱心。

教案[我的母亲][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教案

教案[我的母亲][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教案

教案[我的母亲][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教案 xx 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程“两课”评比参评教案参评组别文化课参评科目语文报送日期 xx年5月目录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1教案设计一:《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方案 (7)教案设计二:《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方案 (15)附录一:导学案 ........................................................ .. 24附录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 (3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一、教学理念1、课程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实践为主线,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立足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语文教学应注重如下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必需的人文知识;较强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独立敏捷的思维能力;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2、教学设计理念(1)“生活化”理念——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式的。

以材料创设情境,作为知识的逻辑起点,让学生亲历思维过程得出结论。

(2)“情感化”理念——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以知识为载体,注重情感态度观念的培养,并把这些要求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3)建构主义理念——学生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师的意义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及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让学生在其中可以通过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以引导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教学案:多年父子成兄弟

教学案: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2、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的浓浓亲情,在记叙文写作中善于抓住典型事件塑造典型人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文章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及在事件叙写中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对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内涵的准确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学前尝试:一、了解作者作者汪曾祺,江苏人。

我国著名家、家、家,资深文化界名人。

代表作品:小说《》和《》。

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作品集有《晚饭花集》、《蒲桥集》、《塔上随笔》、《寂寞和温暖》等。

作品曾被看作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

本文选自《》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老弦.()粘.牢()栩栩.如生()笃.瓜()瓜瓤.( ) 雕镂.()圭.峰碑()忻.县()自顾不暇.(.).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疾言厉色....闻而不问....笔管条直....初宗.浙派后治.汉印教学过程:一、导入实话实说:1、父亲在你心目中的印象是什么?你们父子有着怎样的关系?你理想中的父子关系又是怎样?2、如果把你们父子说成“兄弟”你同意吗?传统的中国人都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是“慈母严父”时,我们能否想象,一个在家中和儿子成为“兄弟”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汪曾祺笔下的“父亲”。

二、初读文本,整体把握快速浏览课文,说说:1.文章写了几对“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文章分别讲了两位“父亲”的哪些事情?你是如何理解“兄弟”的父子关系的?【提示:回归文本,从文中找出、划线阅读。

】三、再读文本,深入感知竞答1、“我”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2.“我”做父亲的时候,“我”又是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文中的事例进行解读,教师适时点拨,比如:父亲对“我的学业”所持的态度;第四段有些内容似乎有损于“父亲”完美形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对儿子的婚姻大事“我”的态度是什么?两个“没大没小”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下册)一、导入新课:大多数人在儿时都经历了父母身边的生活,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父爱的主题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成了永恒。

的确,父爱是山,母爱是水,父母是海,而我们是海里的鱼儿。

当更多的传统的中国人都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是“慈母严父”时,我们能否想象,一个在家中和儿子成为“兄弟”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汪曾祺笔下的“父亲”。

同学们事先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它。

二、作者简介:(可印成学案)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

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

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作品集有《晚饭花集》、《蒲桥集》、《塔上随笔》、《寂寞和温暖》等。

本文选自《亲爱的爸爸妈妈》。

汪曾祺文如其人,尤其是散文,没有说教。

他对事物细致的描绘,瞬间的真情流露,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似鲁迅散文的悲怆,不像余秋雨的居高临下的启蒙,他的散文是一种感身边的事,用恬静之心、朴实之情,化伤痛为淡泊。

如果说鲁迅的散文像一杯咖啡,苦却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余秋雨的散文像一杯烈酒,呛且有时会伤身,那么汪曾祺的散文则是一杯国产的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之甘甜,清幽宁静,有一种儒生的雅致。

汪曾祺的散文,虽由一件一件描写生活的平常小事串连而成,但汪曾祺的散文世界却是很精妙的,他用平凡朴质的文字,搭构了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堡。

他的散文不仅渗透出一种自我把玩和品尝的闲适,还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虽淡泊宁静,但却对现世人生持肯定和执著的态度,为生命、生活而积极活动,并在活动中保持人和人的和谐,用自然宁静、淡泊之心执著追求生活。

三、初读文本,整体把握:1、文章写了几对“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板书:“我”父亲——“我”“我”——“我”儿子关系:父子——“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兄弟”2、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一三两组负责找“我”的父亲这对,二四两组负责找“我”做父亲这对,然后请同学来回答,文章分别讲了两位“父亲”的哪些事情?进而告诉我,你是如何理解“兄弟”的父子关系的?(提示:回归文本,从文中找出、划线阅读)3、梳理文章结构: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写“我”的父亲。

第1段:开篇点题。

第2段:写“我父亲”的性格。

通过放风筝、做工艺品、做灯三件小事表现父亲多才多艺、随和、爱孩子的性格特点。

第3段:写父亲对“我”的关心。

首先写父亲对“我”作文、数学、画画和写字等几个方面的关心,接着详写了“父子唱戏”的情景,然后列举了喝酒、抽烟、写情书几个生活情节,表现了父亲与“我”的亲密关系,很自然地推出了“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旨。

第二部分(4——6段):写“我”做父亲。

第4段用一个“也”字,承接上文。

先从写信和“顶嘴”两件小事上说明“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

然后又详写了一次家庭“分歧”,通过看似“不和谐”的生活音符,却谱写了更为和谐的父子情曲。

第5段:写作者对儿子婚姻的态度。

第6段:写作者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

第三部分(7段):写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

本文以叙述为主,说故事,拉家常,但在作者娓娓的叙说中,却无不蕴涵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大智慧。

主题思想的提出水到渠成,颇具匠心。

结尾处的议论简单有力,掷地有声。

全文朴直灵巧,浑然天成,细细品味,唇齿留香。

四、再读文本,深入感知:1、首先请一三两组的同学其一,告诉老师“我”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回答:1、作者的父亲是个画家,会制作图章,会摆弄各种乐器,会做冥衣,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孩子玩品——风筝、玩灯、镂空玻璃的能养小小昆虫的精致的小桥小亭八角水晶球、草扎的纺织娘、重瓣荷花灯、小西瓜做的烛灯等。

总结板书: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才华横溢2、他喜欢养花,也喜欢养小昆虫,也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

总结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3、为病逝的妻子制作冥衣,做得十分精巧,可以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品种繁多,四季皆有。

教师解读:不难看出,制作冥衣时他有多虔诚有多用心。

他对妻子那种经历了时间洗涤沉淀下来的最为质朴也最为动人的情感。

他完全按着妻子生前的喜好来制作冥衣,不难看出他对妻子的宠爱、娇惯,那里面凝聚着他对妻子的深沉的爱恋、无尽的思念、细心的呵护和至真的疼惜。

他希望妻子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仍然温暖、幸福和如意。

总结板书:至爱不渝、情深似海4、他永远开朗乐观地面对生活,拿出很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带着他们一起找寻生命的种种乐趣。

总结板书:心态平和,富有童心。

5、儿子作文好,他总是将孩子的作文到处拿给人看,引为自豪。

儿子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及格就行,并不苛求。

儿子十几岁学会了抽烟喝酒,他也不以为是沾染了恶习。

自己喝酒时,还总是给儿子倒上一杯,抽烟时,又总是先递给儿子一根,还先为儿子点火。

儿子十七岁开始了早恋,在家写情书,他做父亲的没有大惊小怪,相反,却在旁边为他瞎出主意。

教师解读:对于孩子们,他亲近、友善、理解、包容,让自己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的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

他总是用自己智慧灵巧的双手和热切呵护的爱心,为孩子们营造出神异快乐的童话世界,他给孩子们带来的永远是水晶一样灵动明净的琉璃世界。

总结板书:亲近友善,理解包容6、下面请二四两组的同学其一,告诉老师“我”做父亲的时候,“我”又是个怎样的人?回答:1、第五节中作者冒着危险让孩子的同学在家躲避。

(前面“划清界限”是略写,若有同学回答,也可总结:亲情至上,父子情深……然后“这一节还有吗?”)总结:尊重孩子,恪守道德。

7、第六节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无教养,不分辈分,第二处的意思是平等民主。

总结:平等民主。

板书:“我”做父亲:尊重孩子,恪守道德,平等民主。

8、文章的前几节,写的只是作者父亲的事情,并未涉及父与子两方面。

这是否与文题相悖,是否与其它内容没有关联?回答:(1)正因为父亲敬畏所有的生命,才不会苛求自己的孩子,才会平等的对待孩子,才会理解尊重包容孩子,才会顺应孩子的天性,给他们健康自由的发展以无限的空间,给他们铺开一条阳光之路,让他们从容走向健康,走向成熟。

(2)只有这样的父亲才会跟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才能被孩子认同和接受,才会为孩子们所喜欢。

(3)这样写实质上却很好的刻画了父亲的形象,揭示了父子如兄弟的感情基础,并为后文写父子情如兄弟的内容做好铺垫。

五、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问题:1、学生朗读。

2、最后一段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事实上在呼吁什么?回答:它的作用是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实、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

3、文章中处处选用典型事例围绕中心来阐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否给予我们作文中的写人文一些启发?大家发现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来阐述“多年父子成兄弟”?(1)题目是中心,开篇点题。

(2)通过第一个“父亲”的典型事例推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中心,然后通过第二个“父亲”的系列事例证明这一论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通过议论深化了中心,旗帜鲜明地批评了一些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板书: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六、理解性阅读:1、“我”与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是什么?——(1)父亲聪明绝顶(2)父亲很随和(3)父亲爱孩子(4)父亲关心我的学业请找出具体事例及相关词句说明。

2、“我”与儿子“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是什么?——关系不错表现在四件事情上:a、学拼音给儿子回信b、儿子不跟我划清界限c、妥善处理儿子带同学回家一事d、对儿子恋爱的态度——表明父子间平等、理解、尊重、相信3、“我”写“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意图是什么?(1)提倡家庭充满人情味,人际间没大没小,父亲保持一点童心(2)反对父母叫人敬畏,用自己理性的模式塑造孩子七、探究性阅读:1、你认为父亲的“聪明绝顶”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吗?不是直接原因,但他的聪明对孩子影响很大,同时为下文写“多年父子成兄弟”奠定基础。

2、你认为很多版本删去父亲“养蟋蟀”、“烧冥衣”一段合适吗?(1)合适的理由:父亲“养蟋蟀”、“烧冥衣”一段不能表明父亲的“聪明绝顶”(2)不合适的理由:不能把这一段看作只是写父亲的“聪明绝顶”,此外还写了父亲的爱好广泛、有爱心。

3、你认为“多年父子成兄弟”写了两对父子是否多余?写一对父子的表现固然可以,但从本文来看,写两对并不多余。

因为前一对父子的表现在下一对父子身上得到延续和发展,更能表现作者的愿望,更能深化主题。

八、拓展性阅读:按照下列例句的语意和句式续写。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只有这样,才能多年父子成兄弟;一个的校园,作为一个老师,应该。

只有这样,才能。

教师下水: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只有这样,才能多年父子成兄弟;一个新世纪、蕴含人文化的校园,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更多拥有一些爱心。

只有这样,才能多年师生成朋友。

结束语:家庭平等宽松,多年父子成兄弟;校园平等宽松,多年师生成朋友;社会平等宽松,多年路人成同志!九、课后思考:做父亲的能尽量保持一点童心,与儿女处成兄弟一般的关系,或许是父子人伦一种较高的境界。

那么,推而言之,多年夫妻能否成兄妹?多年母女能否成姐妹?倘如是,人间亲情将更温馨,更融洽,社会也将更和谐。

十、课后作业:1、练习册2、完成课后练习吴雪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