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古代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是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东汉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2、建安风骨

3、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4、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5、太康体

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6、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7、永明体、新体诗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8、正始文学

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9、竹林七贤

10、骈体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11、《诗品》

作者钟嵘,成书于齐梁,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语言骈散相间,把自两汉至梁代的122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一位诗人以扼要品评,指出其诗体的

本源。提出了“自然英旨”、“直寻”的吟咏性情观。

12、《文心雕龙》

成书于南梁,作者刘勰,是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全书50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篇阐明文学的本源,指出文学创作应该取法的规则;下编主要是批评,涉及到作家作品及时代风气以及批评态度和方法。

三、简答题

1、“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答:形成“建安风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动乱的社会现实。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第二,儒学的传统地位发生动摇。汉末天下大乱,儒学也逐渐失去了其一统天下的地位,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在文学方面,诗歌也开始摆脱了作为经学附庸的地位,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创作完全是抒一己之情怀,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残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均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感情浓烈。第三,五言诗已完全成熟。在形式上,五言诗也完全成熟,作家自觉追求辞采的华丽,但又不假雕饰,情之所至,色彩缤纷。

四、论述题1、南北朝民歌的特点及异同。

答:(1)南北朝民歌的特点分别是:

1 南朝民歌的特点:A.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B.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如“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丝”和“思”是同音异字构成双关;C.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2 北朝民歌特点:A.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B.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C.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D、题材广泛,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辞》

(2)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上,南曲几乎清一色的是情歌,写男女之事;而北歌除写男女情爱之外,还写了大漠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北方风情地域等内容。

2 语言上,南曲婉约旖妮,缠绵哀怨;而北歌豪放粗犷,坦率爽朗。

3 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而北歌则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的灵活运用。

4 情感表现上,南歌委曲细腻,感情深沉一唱三叹;北歌爽朗刚劲,情感格外活跃而有力量,直抒胸臆。

5 艺术手法上,南曲多用双关、隐语、用典、象征、暗示等;而北歌多坦露直率。

6 民歌风格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

7 人物称呼上,南朝民歌中习用“欢”表示女子对其男友的称呼,如:“闻欢下扬州”(《那呵滩》)、“思欢不得来”(《读曲歌》),而北朝民歌无此种用法;南朝民歌第一人称有“侬”等说法,而北朝民歌一般直呼“我”。

8 自然景观上不同

9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上,南朝民歌的内容几乎都是谈情说爱的“艳曲”,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乃至于泛滥,在客观上有不可推卸的作用。北朝民歌由于题材广泛,不拘于男女情事,所以对宫体诗的形成影响不大。

(3)南北朝民歌的相同点主要有:

1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时期,南北朝民歌以其自然质朴,通俗易懂,不用奥字僻字,采用口语入诗,能反映民众日常生活而在文坛上光辉夺目。南北朝民歌都具有自然性、生活性的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