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复习资料【明代诗文清代戏剧】)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明代诗文-清代戏剧】)

一、填空

明初

1、浙东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作品《送东阳马生序》《王冕传》

刘基:字伯温,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杂文《卖柑者言》

2、吴中高启:字季迪,号槎轩,自号青丘子七言歌行《青丘子歌》

吴中四子: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3、闽高棅:编选《唐诗品汇》

4、袁凯: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

明中叶

1、台阁体主要代表诗人:杨士奇、杨荣、杨溥

2、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人,经历“土木堡”惨败,《石灰吟》

3、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怀麓堂诗话》怀麓堂茶陵诗派领袖

4、前七子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

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

5、后七子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

6、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升庵诗话》

7、唐宋派归有光: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著有《震川集》

茅坤:字顺甫,号鹿门,编选出《唐宋八大家文钞》

8、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杂剧《四声猿》

9、李贽:号卓吾,温陵居士

10、三袁袁宗道:字伯修,号石浦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

袁中道:字小修,号凫隐居士

明末

1、明后期诗人:陈子龙(明末诗坛盟主),夏完淳

2、张岱:号陶庵,明末小品文最后一位大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代表作《西

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清初

1、明入清:

殉节诗人:陈子龙,夏完淳

仕清诗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字牧斋,号绛云老人绛云楼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梅村体《圆圆曲》

龚鼎孳

遗民诗人:黄宗羲: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总结明代学术思想概貌)顾炎武:字忠清、宁人,称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船山先生,《楚辞通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吴嘉纪:反映苏北地区盐民生活《海潮叹》

屈大均:以屈原后裔自居

2、清朝:国朝六大家:南施北宋:施润章,宋琬

南朱北王: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

王士禛,号阮亭,渔洋山人

南查北赵:查慎行,赵执信

清中叶

1、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2、赵翼:字云崧,号瓯北,《瓯北诗话》

清末

1、前:龚自珍:号定庵,《己亥杂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标志着古典文学时代的终结和近代文学纪元开端的人物,热烈呼唤“风雷”,开一代诗风

2、后:黄遵宪:字公度,《人境庐诗草》

清散文

1、侯方域:字朝宗,《桃花扇》主人公

2、姚鼐:字姬传,号惜抱,《惜抱轩文集》,选编《古文辞类纂》

近代

1、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2、苏曼殊:身着袈裟而情缘不断

拟话本:“三言”: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二拍”: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

戏剧

1、《玉茗堂四梦》:又《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2、李玉:“一人永占”,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郁离子

刘基寓言体散文的代表,内容深奥复杂,风格以讥刺讽喻为主。《郁离子》吸收先秦诸子寓言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格,吸收柳宗元寓言锋利简洁的特点,既短小精悍、活泼犀利,又古朴深刻,余味曲包,在虚实相间里,寓丰富的哲理于形象的描绘之中。

2、前七子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他们贬斥溺于理学、丧失真趣的诗学风气,力图扭转当时台阁体、茶陵派的萎弱文学。提出文学应当重视真情表现,提高民间创作地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复古形式强调文学自身价值,恢复意象神韵兼具的古典审美理想。但由于过分重视法度格调,有时也陷入刻意仿古、缺少美感的泥沼中。

3、后七子

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后七子继起,在复古主张上承接前七子,强化对法度格调的讲究。其诗歌理论有谢榛首发,李攀龙、王世贞将复古理论推向极端,使之具体化、系统化。与前七子相较,虽多有自省,但仍有模仿重复之弊。

4、唐宋派

嘉靖间,出现的以反拨前七子为主要目标的散文流派。成员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反对前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所造成的文学与道统的疏隔及其模拟之弊。

5、童心说

明李贽的文学主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工具,把代表人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这种进步文学观打破了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禁锢,是制约晚明文学

革新的重要杠杆。

6、公安派

晚明反拟古主义思潮中声势最浩大的公安派,领袖及最主要成员为“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三人为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他们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反对理学在文学领域的束缚,提倡表达真情实感,但同时也使文字过于直率浅俗。

7、竟陵派

晚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诗派,因二人为湖北竟陵派人得名。他们在理论上接受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主张“有真情,方有真诗”。在复古问题上,提倡要学古人之精神,积蓄文学底蕴。创作上追求“幽深孤峭”的诗境。但他们诗中用怪子、押险韵,把不同的句式凑在一起,破坏语言自然之美,将创作引向奇僻险怪之路,作品显得佶屈聱牙,显示了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越精神的衰落。

8、梅村体

吴伟业的歌行体叙事诗采用长篇叙事的体例,注重使典用事的技巧和平仄协调的声律,语言华美佚丽,结构布局波澜起伏。这是他在继承中唐元白长庆体体式的基础上吸收初唐四杰的用典之法和晚唐温、李诗的词藻风韵,并且融入明代传奇的戏剧性而自创的一格,后人取吴伟业之号称之为“梅村体”。梅村体叙事诗约百余首,《圆圆曲》为其代表。

9、格调说

乾隆时期,沈德潜继承了明代七子“格高调逸”的理论,轮诗主格调。所谓“格调”指诗歌的格律、声调,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10、肌理说

清诗人翁方纲既不满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加以匡正。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

11、性灵说

乾隆时期,袁枚提出“性灵说”与沈德潜“格调说”相抗衡。他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认为写实要抒写人的真性情;诗艺上要有创造,并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在审美上主张风趣。袁枚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独抒性灵”又加以发展,表现力反传统、反理学、求创新的特点,在当时诗坛反响很大。赵翼、蒋士铨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前者成为性灵派副将,后者成为性灵派同盟军。

12、阳羡词派

以陈维崧为领袖的词派。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这一词派称为阳羡派。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