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方法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如何辨证论治的?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如何辨证论治的?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气滞血瘀证、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1、气滞血瘀证症状:症见近期有腰部外伤史,腰腿疼剧烈,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白薄或者黄薄。
治疗方法:应行气活血,祛瘀止疼。
药方:身痛逐淤汤。
秦艽、川芎、当归、炒桃仁、红花、菟丝子、补骨脂、独活、没药、五灵脂、香附、川牛膝、地鳖虫、地龙、杜仲、甘草。
注:淤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气滞重而痛甚者。
可加川芎、香附、郁金等,增强行气止痛的功效。
2、寒湿阻络证症状: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轻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疼痛加剧,得热则减轻,舌质胖淡,苔白腻。
治疗方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药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熟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土鳖虫、炙甘草、肉桂心。
加减:寒胜,加干姜、炮附子;风胜,加秦艽、羌活:湿重,加苍术、薏苡仁、木瓜、威灵仙;寒重,加桂枝、肉桂、附子等。
3、湿热阻络证症状:腰腿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遇热或雨天疼痛加重,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药方:大秦艽汤加减。
秦充、甘草、川莓、当归、白芍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独活。
加减:湿重,加车前子、茵陈:热重,加大黄、知母等。
4、肝肾亏虚证症状: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偏阴虚者,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口苦咽干。
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治疗方法:补益肝肾。
偏阳虚者,温肾壮阳为主;偏阴虚者,以养阴通络为主。
药方:偏阳虚者,右归丸加减;偏阴虚者,虎潜丸加减。
加减:腰痛明显,加续断、淫羊霍;关节痛甚,加独活、羌活;下肢无力,加丹参、鹿角霜。
中医如何治疗腰间盘突出?

中医如何治疗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中医治疗腰间盘突出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值得大家了解。
一、中医认为腰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一)肝肾亏损1. 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不足导致筋骨失养中医认为,肾主骨,储藏精髓,充足则骨强健;肝主筋,储藏血,充沛则筋肉强壮。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精和肝血逐渐减少,导致筋骨失去滋养。
肾精不足,无法濡养骨骼;肝血不足,无法滋养筋脉。
久之,骨质疏松,关节退变;筋脉衰弱,肌肉无力。
最后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等骨病和筋骨损伤。
2. 中老年肾精肝血减退,致筋骨无源中医认为,人从出生开始,肾中贮藏精髓,精髓可化为骨髓滋养骨骼;肝中贮藏血液,血液运行全身滋养筋肉。
到了中老年时期,由于先天禀赋减弱、精血亏耗、体液减少等原因,肾精和肝血逐渐减少,无法为筋骨提供充足营养。
肾精不足,骨髓乏源,骨质疏松;肝血不足,筋肉无养,肌力衰退。
久而久之,筋骨系统出现种种病变,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使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腰腿痛、活动受限等问题。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肾精肝血不足,筋骨失养”的真谛。
(二)外邪侵入所致1. 体质虚弱,外邪侵袭,影响气血运行中医认为,人的抵抗力强弱与正气的充沛与否直接相关。
正气充沛,则抵抗力强,病邪难以侵入;若正气虚弱,抵抗力减退,则容易被外邪侵袭。
有些人体质本虚,或久病后正气亏损,这时抵抗力明显下降。
如果遇到外邪如风、寒、湿、热等的侵袭,由于抵抗力差,外邪可以轻易进入体内,影响气血运行,淤积筋骨。
久而久之,筋骨系统出现病变。
2. 风寒湿邪入侵,阻碍经络气机中医认为,风、寒、湿是骨病的常见病因。
风邪性轻清,善行,易袭骨节;寒邪可伤骨道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湿邪性重浊,易淤积骨间。
当风、寒、湿三邪同时侵入体内,可使骨筋经络的气血运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骨痛、筋脉拘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如风寒湿邪侵袭腰椎部位,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退变等疾病。
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何妙方

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何妙方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在众多治疗方法中,中医整脊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那么,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究竟有何妙方呢?中医整脊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并非仅仅是椎间盘本身的问题,而是脊柱整体结构失衡、力学关系紊乱的结果。
人体的脊柱就像一座精巧的大厦,各个椎骨如同大厦的砖块,椎间盘则是连接砖块的水泥,而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则是大厦的钢筋。
当这座“大厦”受到外力损伤、长期姿势不良、劳累等因素影响时,就可能出现结构失衡,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妙方之一是理筋手法。
通过按、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腰部及下肢的肌肉、韧带等组织,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就像给紧绷的琴弦松弦一样,让肌肉恢复弹性和柔韧性,减轻对腰椎的牵拉和压迫。
其二是正骨手法。
这是中医整脊的核心技术之一。
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巧妙的手法调整腰椎的关节位置,纠正椎体的错位、旋转等异常,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力学平衡。
想象一下,把错位的砖块重新摆正,让大厦的结构重新稳固。
牵引疗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利用牵引装置对腰部进行牵拉,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回纳。
同时,牵引还可以拉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调整椎间孔的大小和形态,缓解神经根受压。
中药内服也是中医整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辩证论治,选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肝肾、强筋骨等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身痛逐瘀汤;对于肝肾亏虚型的患者,则可能会用到独活寄生汤。
中药外敷同样能发挥作用。
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敷在腰部,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直达病所,能够缓解疼痛、消除炎症。
在中医整脊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也不可或缺。
比如“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锻炼方法,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预防病情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配合合适的中药方剂,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湿等功效,缓解腰痛、神经痛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秦艽、羌活、蛇床子、海金沙等。
2.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灸疗等手段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舒缓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穴、腰俞穴、阳关穴等。
3.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可以缓解疼痛、舒缓肌肉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4. 牵引疗法:采用医疗器械或手法进行腰椎牵引,通过拉伸脊柱,缓解腰椎间盘压力,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椎间盘的状态。
5. 气功养生:通过气功的呼吸调节、精神调养、体位调整等方法,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强化腰部肌肉、韧带的支撑功能,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不同患者可能适合的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方案的
制定。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饮食调理。
中医如何调治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如何调治腰椎间盘突出传统中医古籍对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病)的记载腰痛一证,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说明腰痛与肾关系密切。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腰痛》载有独活寄生汤治疗腰痛。
《证治汇补.腰痛》指出:“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这种分清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病)的认识腰痛的发生主要因外邪侵袭、跌仆闪挫引起经脉受阻,气血不畅。
或年老体虚,肾气亏虛,腰府失养。
气血阻滞,瘀血留着,痹阻经脉,气血不通,亦可发为腰痛。
常见病因: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湿、热等六淫之邪乘虚侵人,导致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云:“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睢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2.年老体虚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事不节,以致肾之精气亏虚,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所言:“腰痛,精气虚而即客病也。
3.跌仆闪挫举重抬舁,屏气闪挫,暴力扭转,坠落跌打,或体位不正,用力不当,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血留着而发生疼痛。
如《景岳全书.腰痛》:“跌仁卜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法1.内服中药,辨证施治(1)寒湿腰痛证: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而痛不减,寒冷或阴雨天气发作或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宜散寒祛湿,温经通络。
以甘姜苓术汤加减。
(2)湿热腰痛证: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弛痛,痛处伴有热感,暑湿阴雨天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宜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以四妙丸加减。
(3).瘀血腰痛证: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昼轻夜重,轻者俯仰不利,重者转侧不能,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药疗法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属于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病情严重的病人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
其病因通常与肝肾亏损、气滞血瘀、风寒湿邪有关。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可缓解病人腰腿痛等症状,对疾病的发展起到控制作用,从而避免了疾病的反复发作。
故本文将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药疗法进行简要说明。
一、药物疗法(一)中药内治法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通过中药内治,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以及祛痰理气等功效。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炎症反应,减少发炎时间,避免病人形成结缔组织,恢复变性神经纤维,减少一定的胶质细胞与胶质纤维,防止周围神经组织受到瘢痕的压迫,从而缓解病人因疾病引起的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在中医辨证中分为了五型,并分型进行治疗,血瘀型病人通常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风寒型病人通常以舒筋活络、散寒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寒湿型病人通常以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湿邪型病人通常以温阳健脾、化湿利水的方法进行治疗;肾虚型病人通常以补肾壮阳、温经通脉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对于反复发作性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黑芝麻、续断、核桃仁、杜仲、木瓜、骨碎补、当归、香附、元胡以及菟丝子等药材制成的秘方核归丸,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地龙、土鳖、全蝎、穿山甲以及乌梢蛇这五种药材所制的五虎散为主辩证加味治疗,能起到活血散瘀以及消肿止痛的效果。
对于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能起到温补肝肾以及益气补血的作用,其治疗效果明显。
对于风寒型以及寒湿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熟地、白芥子、麻黄、肉桂、鹿角胶、炮姜炭、蜈蚣、酒大黄以及生甘草等药材制成的加味阳和汤进行治疗,能起到温阳通络、散寒祛痰以及宣通血脉的功效。
(二)中药外治法在中医辨证中,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为内治之药。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代社会中的常见病,与久坐、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有关。
每当身体发出疼痛的警告,不少人的内心都会涌上恐惧:我的背会不会一直这样痛?实际上不必过于恐惧,中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上有自身的优势,不仅能够缓解疾病,更有帮助患者重新找回健康的希望。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和病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其产生往往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腰椎间盘作为脊椎骨之间的“缓冲垫”,在承受持续或过度的压力时容易受损。
随着时间的推移,腰椎间盘中的凝胶状物质可能会泄露出来,对邻近的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引发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长期久坐、不良坐姿、重物搬运、外伤等。
此外,遗传、年龄、体重和某些活动也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理解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并不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存在,而是通常被纳入“腰痛”这一范畴进行理解和治疗。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因此腰的健康与肾的功能密切相关。
腰痛的产生往往与肝肾不足或气滞血瘀有关。
从中医角度看,腰椎间盘突出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劳累、情志不畅或外伤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使腰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与气血支持,产生疼痛。
同时,肾精亏损,导致骨髓不足,腰骨和腰椎间盘得不到充足的滋养,逐渐产生损伤或退化。
为此,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不仅仅局限于腰部,更注重调和全身,实现气血平衡,恢复身体的自然状态。
中医治疗方法介绍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采用了多种综合方法,均旨在调和气血,恢复身体的自然平衡。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的瑰宝,它源于对人体经络与穴位的深入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时,医师会选取与腰部相关的穴位,如腰阳关穴、委中穴和悬钟穴等,以调动局部及全身的气血循环。
当细针轻柔地插入这些穴位,患者可能会感到一种酸、麻、重、胀的传导感,这被称为“得气”。
这种“得气”感是经络畅通、气血流动的外在表现。
经过数次针灸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肌肉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髓核突出症,是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与劳动强度大小、外伤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受到旋转挤压等损伤,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或产生裂缝,此为椎间盘突出的内因;外伤、风寒、邪湿为其外因。
此病患者不能久坐、久行,活动受限,若阴雨等天气变化,甚至动弹不得,其痛苦人尽皆知!在我跟随周潜川先生期间,多与周老请教医治此病的良方。
周老以搜风祛湿、活血化瘀、辅以补肾为入手,并亲传我一处方:“鹿啣草、透骨草、防风、威灵仙、补骨脂各72克,土鳖虫、莱菔子各36克。
白花蛇5盘”。
共为细末为一月剂量,日二次吞服。
另方配浑元丹30个(即鸡蛋洗净放砂锅内,用水泡麻纸搭砂锅缝,放火上烧煮,待纸干后即成),每日服一粒,连蛋皮齐服”。
一般患者通常在服用上述方药一个月后症状大大减轻,若不遇天气影响,基本消除疼痛。
后遇一刘姓患者,医院拍片诊断为腰椎间盘突,病情出较为严重,几乎不能自理须由陪侍搀扶就医。
复以周老服用此方药以诊治。
一月之后复诊,确有疗效,但患者恢复较慢。
针对患者病情较重的状况,我几经钻研,在周老上述方药的基础上又加熟地72克用于补肾滋阴,亦为加强补骨脂功能;加当归72克、水蛭36克,加强补血及化瘀止痛之功。
此方优化后,患者服用一月有余,几乎可以完全自理,又连服两月病痛消除。
此后,临床实践中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均采用经我补充优化过的方药为基础方来处置,疗效甚佳。
作者介绍:张统文,自十二岁即拜师当地名中医牛瑞山先生名下当学徒,熟读本草四百味以及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基础知识。
1958年考入山西省中医学校正规上课系统学习,后被安排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学徒班,师从一代名中医周潜川先生,并得到李汉卿、韩玉辉、白青佐等多位名医的直接教课指导,成为建国以来山西省第一批科班中医士。
从医五十余年来,经自己理论联系实际深研细专,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显著增加,会引发腰痛并伴随下肢疼痛、麻木。
久坐以及长期伏案工作都会导致腰椎过早退变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早期的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药物、牵引等。
而在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对此,本文就目前中医诊治腰椎间盘突出展开探析,给广大读者作一个相关科普。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断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为“腰痛”。
中医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1血瘀证血瘀证的痛感主要表现为腰腿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按压疼痛部位疼痛会加剧,且疼痛日轻夜重。
血瘀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板坚硬,使患者俯仰旋转的功能受限,并且表现出舌苔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1.2湿证腰腿疼痛同时伴有发凉,转身或侧身困难,患者即使静卧疼痛依然不减,疼痛会随着受寒或阴雨天气加重,并伴随肢体发凉。
湿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舌质淡,舌苔发白,脉沉紧或脉沉缓。
1.3热证腰腿疼痛同时伴有发热,腿软无力,疼痛会随着受热或雨天而增强,活动后痛感减弱,外感表征为怕热口渴,小便热涩,舌苔发黄而粘腻,脉濡数或弦数。
1.4肾亏气虚证肾亏虚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起病较缓,腰部酸痛,膝盖乏力,劳累会加重疼痛,躺卧则疼痛减缓。
偏阳虚患者面色发白无血气,腰腿发凉,某些男性患者还会有阳痿、早泄现象,女性患者会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患者则面色潮红,时感乏力,常会心烦致失眠,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弦细数。
2.中医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病因病机合理应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及散寒除湿等中药材进行治疗。
2.1瘀证的治疗(1)治法原理: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方剂:桃红四物汤。
(3)方剂组成:桃仁、红花、熟地各10g、川芎;当归10g、赤芍。
2.2湿证的治疗(1)治法原理: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中医骨伤科如何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骨伤科如何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中医骨伤科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发作频率、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以及日常的工作、生活习惯等。
比如,是否长期弯腰劳作、久坐不动,或者有过腰部的外伤史。
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是否有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等。
触诊则是检查腰部肌肉的紧张程度、有无压痛,以及压痛的位置和范围。
中医还会运用特殊的手法进行检查。
比如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通过让患者平卧,抬高患肢,观察是否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
中医骨伤科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长期的弯腰负重、久坐久站,导致腰部肌肉、韧带劳损,脊柱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外伤也可能导致。
比如剧烈的运动损伤、腰部受到撞击等,直接损伤了椎间盘和周围的组织。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养。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就会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病变。
风寒湿邪的侵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邪气侵入人体,阻滞经络气血的运行,导致腰部疼痛。
在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气滞血瘀型,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剂,如身痛逐瘀汤;如果是寒湿凝滞型,常用散寒祛湿、温经通络的方子,比如独活寄生汤;肝肾亏虚型则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比如中药热敷,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加热后敷在腰部,通过皮肤渗透,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中药偏方治疗腰间盘突出

中药偏方治疗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疾病,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腰间盘突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偏方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希望能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第一篇:中药调理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腰背疼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
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所致的。
因此,中药的调理可以起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1. 当归鸡骨草汤材料:当归10克,鸡骨草30克,适量的姜和红枣。
做法:将当归、鸡骨草、姜和红枣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
服用方法: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
连续服用1个月。
作用机理: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缓解腰部疼痛。
鸡骨草有温肾壮阳的作用,可以加强肾脏的功能。
2. 桂附地黄丸材料:桂枝10克,附子10克,生地黄20克。
做法:将桂枝、附子、生地黄研成细粉,每次服用3克,每天3次。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服用3克。
连续服用1个月。
作用机理:桂枝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腰部寒气引起的疼痛。
附子有温阳的作用,可以加强肾脏功能。
生地黄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可以改善肾脏阴虚引起的疼痛。
这两种中药方剂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选择中药方剂时应该因人而异。
如果症状严重或病情复杂,建议就医后使用中药,以免延误病情。
第二篇:中药外敷治疗腰间盘突出除了内服中药,外敷中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
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气血不通、寒湿阻滞所致的。
因此,外敷中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祛寒驱湿的作用。
1. 川芎炙草甘草煎敷材料:川芎10克,炙草10克,甘草10克。
做法:将川芎、炙草、甘草煮沸,捣烂后敷在腰部。
敷用方法:每天敷一次,每次敷用10分钟。
连续敷用1个月。
作用机理:川芎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腰背疼痛。
炙草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腰部寒湿引起的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案1.腰间盘突出有什么治疗方法2.腰间盘突出有何中医治疗方法,什么方法3.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办法?4.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哪几种?5.腰椎间盘突出如何治疗好?6.腰间盘突出最好最快的治疗方法腰间盘突出有什么治疗方法椎间盘突出症。
再次手术疼痛消失后发生第三次椎间盘突出!四、这类患者发生第三次椎间盘突出后才来中医针灸医师求治而治愈,但如果手术前就来做推拿手法治疗,疗效更好,操作更容易。
五、推拿整脊疗法是首选,结合艾灸、足疗、拔火罐的综合疗效最佳。
六、推拿整脊疗法以及艾灸拔火罐的综合原理是改善颈椎、胸椎、腰椎、胸廓的气血循环和弹性,心肺功能改善,随后肝肾、脾胃功能也相应改善,五脏六腑形成良性循环,属于整体提升脏腑功能的全面疗法。
不容易复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多见,可以出现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后者一直放射到下肢甚至脚内侧,属于慢性疾病,容易急性发作。
二、该疾病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紧张、过劳、脊椎病和气血瘀滞。
三、此病的治疗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按照主流医学的要求去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此手术的优点是简单、安全、成熟、高效,一次即可解决问题,1周左右住院时间即可出院,借机可以休息、功能锻炼。
但手术的弊病是局部治疗,并非根本治疗,因此,手术后疼痛消失但腰部仍然僵硬,活动不灵活。
且有患者再次发生发,且整体活动灵活、不再僵硬、不再疼痛,感到年轻了十岁。
严重者1-2个疗程治愈,轻者1-2次治愈。
甚至不再腰椎部位治疗而是在胸椎胸廓部位治疗而手到病除,令人兴奋!七、这说明中医并没有失传,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确实值得感谢古代先贤传下来的中医推拿手法智慧,感谢坚守者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而避免了手术的弊病。
八、如果是车祸出现严重肾破裂特别是脾脏破裂,那么必须立即去医院做急诊手术是首选!必须认清中西医的优缺点、互补性和如何选择,而不是走极端诽谤中西医特别是中医。
九、善意提醒:标准医学术语叫做腰部或腰椎椎间盘、胸部或胸椎椎间盘和颈部或颈椎椎间盘,而不该省略“椎体”的“椎”字,因为是“椎间盘”而不是“键盘或间盘”。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奇效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奇效腰椎间盘突出,这个让人烦恼的病症,如今越来越常见。
很多患者深受其苦,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而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中医手法治疗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它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治疗手段,而是一系列手法的综合运用。
常见的中医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正骨等。
推拿手法是中医手法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师通过双手在患者的腰部、臀部及下肢等部位进行推、拿、揉、按等操作。
这种手法能够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想象一下,长期紧张的肌肉就像被拧紧的发条,而推拿就像是给它们松了松劲儿,让它们重新恢复弹性和活力。
按摩手法则更加注重对穴位的刺激。
中医认为,人体上分布着众多的穴位,每个穴位都与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功能相关。
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
比如腰部的肾俞穴、命门穴等,按摩这些穴位能够增强肾脏功能,补充腰部的元气,从而有助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正骨手法更是中医手法治疗中的“绝招”之一。
当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椎关节错位时,正骨手法就派上了用场。
正骨师凭借着精准的判断和熟练的手法,将错位的关节进行复位。
这就好比是把歪了的架子重新扶正,让腰椎重新回到正常的位置,恢复其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原理,主要在于调整人体的气血、经络和筋骨。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它能够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举个例子,有一位患者李先生,长期从事伏案工作,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
他腰部疼痛难忍,下肢还出现了麻木的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李先生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包括吃药、打针,但效果都不明显。
后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中医手法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拿、按摩和正骨治疗,李先生的症状逐渐减轻。
腰部的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的麻木感也逐渐消失。
最终,他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副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何方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何方法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拔罐、刮痧等。
以下是详细解释:1.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除寒湿、活血化瘀的功效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 比如可以选用活血止痛的药物,如红花、活络舒筋丸等。
- 调养肝肾的药物,如枸杞、蚕蛹、淫羊藿等,可以帮助恢复椎间盘和韧带的弹性。
- 调理脾胃功能的药物,如黄芪、参、茯苓等,可以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2. 针灸: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脏腑功能、舒缓肌肉疼痛的方法。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可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针刺:- 大椎穴:位于脊柱第7颈椎的棘突下方凹陷处,可以缓解颈椎和腰椎的疼痛。
- 膈俞穴:在脊柱的第8胸椎与第1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可以提高腰椎盘的供血和营养,缓解腰痛。
- 管灸:将针灸废针团捆扎在伸直的肘关节内侧,用火点燃,将热传导到皮肤和经络,以促进气血运行和疏通经络。
3. 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以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舒缓肌肉疼痛的方法。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可以选择在患者腰部背部的椎旁肌肉处进行拔罐,通过拔出椎旁肌肉的淤血、瘀血和湿气,减轻疼痛并促进椎间盘的恢复。
4. 刮痧:刮痧是一种通过刮擦皮肤来促进气血运行的方法。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可以在腰部背部的椎旁肌肉处进行刮痧,并结合特定的刮痧油或草药膏,以帮助驱散寒湿、消除湿气和疼痛。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还强调改善生活习惯,保持适度运动、保持腰部温暖和避免劳累,也可以通过保持正确的坐姿、睡姿和提醒自己适当休息来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综合应用中药治疗、针灸、拔罐、刮痧等手段,可以缓解腰痛、改善炎症、促进椎间盘的恢复。
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环节。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最好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
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
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
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
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
嘱病人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
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
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一、推拿疗法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
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
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7 .病人侧卧,医生以一侧手臂托住位于病人上侧之大腿,另一手扶住病员腰部,转动能关节2〜3圈后,将髅关节在外展30°位置下作向后过伸2次[即“扳腿”。
8 .病人仍侧卧,一人用两手掌推住病员上侧之上胸部,另一人用两手扶住病员上侧之骼骨翼部,两人同时作相反方向之动作,迅速而协调地将上胸部向后推,将臀上部向前推(即“斜扳”)。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常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常识腰椎指腰部椎骨,一共有五块。
椎间盘是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圆盘状纤维软骨,中间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四周是坚韧的软骨环。
人体共有23个,有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减轻冲击,并使脊椎骨活动等作用。
各部位厚度不同,胸部中段最薄,腰部最厚,因而腰部活动较为灵活。
女性腰椎间盘比男性厚一些,因此腰部更为柔软。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肾虚这四类型。
多根据患者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分类。
气滞血瘀型多是针刺痛为主,痛点明确,疼痛程度相对较高,舌色暗红色,或见瘀斑;寒湿痹阻者,主要是表现冷痛、重着,与天气冷热变化相关;湿热阻型是以热痛为主,局部表现为胀热痛,热痛加重;而肾虚型多是表现为腰寒痛、温痛减轻。
建议平时要避免久坐劳累,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弯腰做苦工。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后期患者的背部、腿部也会感到疼痛。
对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从整体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比较高,在部分城市,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发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很容易导致病情出现迁延不愈的情况,不仅会加剧腰部、腿部和背部的疼痛感,而且会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造成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与生活。
如果使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通常会用针灸疗法,为患者做推拿,让患者口服或者外敷一些中药,以此缓解腰椎病,避免患者出现严重腰痛和腰部损伤症状。
随着中医疗法的不断完善,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期间颇为常用,医生会用普通针刺、电针、TDP神灯、拔罐等,取夹脊、环跳、委中、腰俞、腰阳关、阳凌泉、昆仑等,刺激腰部的穴位,这样可以活血止痛,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通常,要得气留针20分钟,每天一次。
同时,医生会提醒患者注意自我保护,多加锻炼腰部肌肉,可以练习做操、跳舞、扭秧歌,不可久坐,这样有助于减少腰部损伤。
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判定标准大概分为四项:第一,痊愈:如果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部消失,能够正常活动,则说明痊愈;第二,显效:如果患者的腰部疼痛感明显有所减轻,患者能够正常活动,就说明显效;第三,有效:如果患者的腰部(包括背部和腿部)疼痛感有所减轻,活动依然受限,则说明有效;无效:如果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消除,活动依然受限,甚至病情加重,就说明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见,尤其是急性发作时,常令患者坐立不能,痛苦万分,这里介绍一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方,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相当明显,有些患者甚至仅需内服一剂就能获得明显疗效。
该方是一个内服方,其组成如下:全蝎30克,乌梅30克,红花6克,威灵仙15克,生乳香10克,党参15克,白芍30克,白术15克,木瓜30克,防风12克,细辛6克,白芷15克,炙甘草15克,大力草15克,1日1剂,分3次服用。
本方中乌梅属酸涩收敛药,多用于久咳、久泻、久痢者,骨科临床上很多医生并不使用,乌梅对于疼痛效果不错,再加细辛、白芷、防风祛风散寒止痛,红花少量以养血,乳香、大力草以散瘀,木瓜、白芍配甘草以缓急,再加党参、白术保胃,诸药并用,遂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