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服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骑帽:骑兵勇士 白纱帽:帝王 黑纱帽、卷荷帽:士庶
19
南朝帝王像(陈文帝),头上所戴为白纱高顶帽 20
魏晋男子的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外,盛行木屐。
《晋书·五行志》称:“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 子头方。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 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
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着屐, 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有教养。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1
一 概述
魏、蜀、吴(公元220-280)——西晋(公元265361)——东晋(公元317-420)和五胡十六国— —南朝北朝(公元420-581)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
2
影响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主要因素:
社会状况:社会动荡,战乱、政权更替频繁,各族人民四处 迁徙——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生产技术、文化习俗)—— 服饰的交汇融合
《抱朴子·讥惑篇》:“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 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 忽髙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其好事者, 朝夕仿效,所谓京辇贵大眉,远方皆半额也。”
刘伶;“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 裤中?”
4
唐 孙位《高逸图》
《高逸图》(又名《七贤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得杰出作 品,它虽然出自唐代画家孙位之手,但具有浓郁的魏晋风韵。据 近人研究,其所绘内容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第一个人物 是山涛,第二个手执如意作舞的人物王戎,第三个人物是捧杯纵 酒的刘伶,第四个人物是手执尾尘的阮籍,因是残本,尚缺嵇康、 向秀、阮咸等人物。反映了这些人孤高傲世,寄情田园,不随流 俗的哲学思想。
25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26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27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28
裹巾、披衫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

29
四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 衫、袄、襦、裙、深衣等。 帔:披在肩上的彩巾。 深衣 履 首饰:发展到此时,突出表现为竞尚富丽。其材料之 华贵,名目之繁多,是前所未有的。
意识形态:思想活跃,思辨哲学得以发展——出现道家思想 发展而来的玄学——出世、崇尚清淡、崇尚自然、放荡不羁、 超然物外——无为论、性情论、自然论——宽衣博带、无拘 无束
佛教的盛行:佛教与玄学的结合——影响当时的艺术风格— —影响服饰的发展
3
曹操《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 于野,千里无鸡鸣。”
44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45
裲裆:
所谓裲裆,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肩的意思,其意 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似,无领无袖,前 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再以皮带系扎。
裲裆形式也被运用于军服之中,制成裲裆铠,改为铁皮 甲叶,套在衬袍之外。这种服式一直沿用至今,南方称马甲, 北方称背心或坎肩。
陆探微等仰慕他们旷
达不羁的行径,作有 《竹林七贤图》,可
惜今以不存 。
6
八人均席地而
坐,但各以一种最 能体现自己个性的 姿态来表现,有的 抚琴啸歌,有的颌 首倾听,有的高谈 玄理,有的舞弄如 意,人人宽衣博带, 孤傲高雅;崇尚老 庄之情,追求个性 之心,溢于画面。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 清高的理想人格, 在画像砖上得到充 分地表现。
30
杂裾垂髾(shāo,古代妇女衣服上的装饰,形如燕尾)服展示图
31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32
宽袖对襟女 衫、长裙穿 着展示图
33
穿宽袖对 襟衫、长 裙的妇女
34
大袖衫 间色裙
35
女子大袖衫
36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37
妇女妆饰
38
北朝女子装扮
39
织文锦履
40
佩饰
金冠饰 南北朝 41
第四节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 裆
裤褶: 胡服的一种,上衣叫褶,下衣叫裤,是
一种衣裳分制的服装。服式为对襟或左衽, 不同于汉族习惯的右衽,腰间束革带,方便 利落,往往使着装者显露出粗犷剽悍之气。
42
裤褶图
裤褶是以缚 裤及褶衣两 个部分组成 的一套服饰。
43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南朝画像砖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
7
龙门石窟
公元493年北魏 孝文帝下令迁都洛 阳,笃信佛教的孝 文帝迁都的同时, 没有忘记把佛教得 发展中心也转移到 洛阳来,他组织修 建僧庙、寺院。在 此前后还在洛阳以 南得龙门伊水两岸, 一山开窟造像,由 此一个神奇大型石 窟群,龙门石窟开 始创建。
8
龙门石窟之万佛洞
5
南朝画像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林七贤与荣启期》 局部
南朝画像砖承袭东
汉的墓葬习俗,民间
依然在墓中刻制画像
砖。1961年在南京地
区的南朝墓室中出土
了《竹林七贤与荣启
期》画像砖。砖画中 的八个人物姿态各异
其趣,充分表现当时 文人的潇洒个性。图 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 代的名士,他与七贤 有共同之处,故被画 在一起。
后世画家顾恺之、
21
三 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
袪(qū,指袖口),而衫无祛,则为宽大敞袖。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褒衣博带 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 最为喜好。
22
大袖衫
漆纱笼冠
23
戴梁冠和漆纱笼冠、穿大袖衫的男子
24
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9
龙门石窟之奉先寺
10
刺绣边饰(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11
刺绣佛像(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12
方格兽纹锦(新疆吐鲁番 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夔(kuí)纹锦(新疆吐鲁 番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13
二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小冠:以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都可以穿戴。也称 “平上帻”。 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 (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 在魏晋时
期最为流行。 幞(fú)头:又名折上巾。 幅巾:更为普遍地流行于士庶之间。 纶巾:原为幅巾中的一种,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又叫“诸葛
巾”。
14
戴小冠、穿窄 袖襦裙的男子
15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16
戴幅巾的人物
17
戴纶巾的诸葛亮
18
帽:古时顶成圆状,内无骨架的首服。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