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台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机制

合集下载

电台直播应急预案模板范文

电台直播应急预案模板范文

一、预案概述为保障电台直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直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电台直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故障、设备损坏、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

二、组织机构1. 电台直播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2. 技术保障组:负责设备维护、故障排除、信号传输等工作。

3. 新闻报道组:负责收集、整理、发布相关信息。

4.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秩序维护等工作。

5. 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人员调配等工作。

三、应急响应1. 紧急响应(1)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小组迅速到位。

(2)技术保障组立即检查设备,排查故障原因,采取应急措施。

(3)新闻报道组收集相关信息,及时向公众发布。

(4)安全保卫组加强现场安全巡逻,确保直播安全。

2. 紧急处置(1)针对技术故障,技术保障组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①检查设备,排除故障;②调整信号传输路径,确保直播信号稳定;③必要时,启用备用设备。

(2)针对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①疏散现场人员,确保安全;②组织抢修,恢复直播;③密切关注灾情,及时发布信息。

(3)针对人为破坏,安全保卫组应立即采取措施:①制止破坏行为,保护现场;②及时报警,协助警方处理。

四、恢复与总结1. 恢复直播(1)故障排除后,技术保障组应尽快恢复直播。

(2)新闻报道组及时发布恢复直播信息。

2. 总结评估(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估。

(2)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预案修订1. 本预案由电台直播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如遇政策调整或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急指挥部有权对本预案进行修订。

3. 修订后的预案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广播电视应急突发事件预案

广播电视应急突发事件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传输网络、新媒体平台等广播电视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广播电视应急突发事件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信息收集、应急演练、物资储备等工作。

3. 各播出机构、传输网络、新媒体平台等设立应急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收集与报告(1)各播出机构、传输网络、新媒体平台应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及时掌握各类突发事件信息。

(2)发现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同时采取应急措施。

2. 应急响应(1)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应急小组按照指挥部指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1)根据突发事件类型,采取以下措施:①自然灾害:及时调整播出节目,确保安全播出;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抗灾自救。

②人为破坏:迅速切断受损设备电源,防止事态扩大;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③设备故障:尽快排除故障,恢复播出;如无法恢复,及时启动备用设备。

④网络安全事件: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必要时,暂停相关业务,保障系统安全。

4. 应急恢复(1)恢复正常播出秩序,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2)对突发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备用设备、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等。

2.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工作所需资金,保障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4. 技术保障:加强广播电视系统技术改造,提高抗风险能力。

六、预案管理与更新1. 本预案由广播电视应急突发事件指挥部负责解释。

2. 各播出机构、传输网络、新媒体平台应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单位应急实施方案。

广播电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广播电视行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三、组织体系1.成立广播电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信息报告(1)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应急处置(1)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安全,防止事件扩大。

(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进展情况。

4.善后处理(1)评估事件影响,制定善后处理方案。

(2)对突发事件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处置措施1.自然灾害(1)密切关注气象、地震等信息,及时预警。

(2)确保广播电视传输设备安全,防止因自然灾害导致传输中断。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2.事故灾难(1)迅速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救治受伤人员。

(3)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通报事故进展情况。

3.公共卫生事件(1)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广播电视行业人员健康。

(3)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通报疫情进展情况。

六、应急保障1.应急资金: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资金。

2.应急物资: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国家广播应急机制浅议

国家广播应急机制浅议
I| ; | _| , Ma a me t I t— ¨ n ge n I I t? |. ,, “
j s t: f
3构建广播应急机制的现状
应急广播机制的 确立正是为了 应对突
交换机制。
算机系统, 但是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或
() 1 国家体制的原因, 我国实行的四 省级电台 都应当建立与地震或气象局的 计
进 行 了讨 论 , 旨在促 使广播媒 体在 自身规律 的督促 和 完善 下建 立突发 事件 应急机 制。 关键 词 : 突发事件 应急广播 机制 应急广播机制作用和意义
1 突发性事件的概念
尤其是短波 依靠电 离层反射, 在数 可以 相关政令基础上的系统化和制度化 , 对于 波,
突发性事件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地方应急机制的全盘整合协调 , 接收端收音机 、 手 应把应急 干公里外接收到信号。
许 多学者认为, 在科技迅猛发展 的 足公众知情权不可或缺的角色。应急机制
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成为满 应急 预案》 20年1 起我国实施了《 2广播应急机制建立的作用和意义 的宣传机关, , 07 1 月 中
政府和媒体的关 的行政法规, 积极推动了应急体系建设以 今天, 广播已经被边缘化。 但是, 0 8 的建立应该处理好受众、 从2 0 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媒体的作用, 必须在 及整体规划工作。强化了政府职能, 但是 年雪灾和汶川地震中, 广播带给我们巨大 系,
害,( ) 3 公共卫生事件,( ) 4 社会安全事件。 中央结合, 地方与军队、 社会团体相结合的 深入, 突发事件中广播媒体 的作用体现了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 严重程度、 纵横交错的应对结构, 体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应该是自上而下同 广播自身的责任,

国家级广播媒体: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

国家级广播媒体: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

国家级广播媒体: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摘要】本文在回顾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国之声和国家应急电台等媒体的快速反应、报道特色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家级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担当问题,认为作为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国家级广播媒体应沉着应对,以人性化理念为报道之本,坚持办实事践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国家广播媒体;应急广播;雅安地震;突发自然灾害;生命线;角色担当一、国家级广播媒体快速反应概述1、第一时间发布地震相关信息灾情就是命令。

“4.20”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国之声新浪实名微博于8:24发布第一条雅安地震相关信息,公布了震源、震级等相关信息,随后随时更新地震相关的最新情况;4月20日8:28中国之声紧急插播地震消息。

随时汇总扫描微信、微博、网络的震区最新信息,在报道内容上横纵辐射。

此外,中国之声不断在微博平台实时发布地震相关信息,并开通寻亲热线。

另外,也可通过微信版“中国之声雅安紧急救援”发送语音消息来进行求助。

同时救援、求助等信息也会在直播节目中增设的“微博热议”板块播出。

2、快速启动应急广播报道程序中国之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报道程序,发挥了广播主力军的作用。

中国之声4月20日10:00开启《雅安紧急救援》特别直播节目;在特别直播中及微博平台以每30分钟两次的频率不断重复中国之声在四川雅安各地接收频率;每隔15分钟就有请此刻主播进行雅安地震此刻最新消息汇总。

每个节目板块基本都会邀请嘉宾做客直播间,传授专业的相关知识,引导灾区听众在黄金救援期内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中国之声长时间地爱心接力,在余震不断的夜晚为雅安彻夜守候。

即便特别直播节目结束后的《千里共良宵》,也是围绕地震而做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抚慰。

3、开拓性的国家应急广播汶川地震后,建立“紧急广播”国家系统的建议就已被提出,在此次雅安地震中被付诸实践,成为应急报道中的革命性举措。

4月22日,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地震震中芦山县的帐篷内开播,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这是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首次实践尝试,同时也标志着国家级广播电台在国家应急广播功能方面的全新拓展。

电台应急预案

电台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电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电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电台正常运营的影响,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电台内部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电台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实施和监督。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和日常工作。

3.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应急工作小组组长,负责本部门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四、应急响应流程1.信息报告(1)发生突发事件后,各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2.应急响应(1)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应急工作小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应急处置(1)根据突发事件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现场救援、物资调配、信息发布等。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应急结束(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影响消除后,领导小组决定结束应急响应。

(2)各应急工作小组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应急处置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五、应急保障措施1.物资保障(1)电台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物、水、药品、帐篷等。

(2)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2.技术保障(1)确保电台通信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应急信息传递畅通。

(2)定期对通信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提高抗灾能力。

3.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素质。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应急广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3. 《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4. 《应急广播系统网络安全技术要求》5. 《应急广播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应急广播系统在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处置和恢复工作。

四、组织体系及职责1. 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是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工作。

2. 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小组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应急响应、处置、恢复和总结等工作。

3. 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职责(1)制定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组织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2)负责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

(3)组织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保障。

(4)组织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的总结和评估。

4. 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小组职责(1)执行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的决策部署。

(2)负责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处置、恢复和总结等工作的具体实施。

(3)负责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保障。

(4)负责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的培训和演练。

五、应急响应流程1. 预警阶段(1)监测应急广播网络安全状况,及时发现网络安全事件。

(2)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事件等级。

(3)向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网络安全事件。

2. 应急响应阶段(1)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2)应急广播网络安全应急小组根据事件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3)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处置,包括隔离、修复、恢复等。

应急广播管理制度

应急广播管理制度

应急广播管理制度一、总则应急广播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通过广播媒体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进行紧急警示和指导。

应急广播管理制度是用于规范和管理应急广播工作的一套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国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为制定和完善应急广播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二、组织机构1.国家广电总局应急广播管理中心国家广电总局应急广播管理中心是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应急广播工作的专门机构。

其主要职责包括:统筹规划全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协调各级广播媒体开展应急广播工作,制定应急广播相关政策和标准,指导和监督应急广播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应急广播的培训和演练等。

2.地方广播电视局地方广播电视局是负责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广播工作的主管部门。

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地方应急广播规划和工作方案,协调管理本地区应急广播资源,组织开展应急广播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协助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指导。

3.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台是负责向公众发布应急广播信息的主体单位。

其主要职责包括:保障应急广播设备和技术的正常运行,组织制作和发布应急广播节目,加强应急广播人员的培训和演练,保障应急广播信号的覆盖和质量。

三、应急广播资源1.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是发布应急广播信息的主要平台之一,需要配备完备的应急广播设备和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技术培训,以保障应急广播信息的及时快速传递。

2.电视台电视台是发布应急广播信息的另一主要平台,需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应急广播信息的传递效率和质量。

3.互联网互联网是目前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可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发布应急广播信息,需要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应急广播预案1.应急广播预案的编制应急广播预案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保障及时快速发布应急广播信息的操作指导及工作流程。

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广播电视单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广播预案,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央视新闻直播应急预案

央视新闻直播应急预案

摘要: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确保央视新闻直播安全、稳定,央视新闻频道特制定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新闻直播工作的顺利进行。

正文:近日,央视新闻频道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全面启动应急预案,以确保新闻直播安全、稳定。

以下是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一、成立应急指挥部央视新闻频道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指挥。

应急指挥部下设新闻播报组、技术保障组、现场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专项小组,确保应急预案的全面实施。

二、制定应急预案1. 突发事件分类: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突发事件分为一般性事件、较大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四个等级。

2. 应急响应流程:针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及时、有序地应对。

3. 应急物资储备: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如备用电源、通信设备、防护用品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战效果。

三、加强新闻播报1. 确保新闻真实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核实新闻事实,确保新闻播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2. 快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新闻采访、报道和播报,确保新闻直播不受影响。

3. 信息发布: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突发事件,稳定社会情绪。

四、技术保障1. 保障直播设备安全:定期检查直播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直播中断。

2. 通信保障:确保通信线路畅通,确保新闻直播信号的稳定传输。

3. 应急备份:在关键设备出现故障时,迅速启动应急备份设备,确保新闻直播不受影响。

五、现场保障1. 人员安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2. 交通保障:确保新闻采访车辆、设备等安全抵达现场,确保新闻采访、报道和播报的顺利进行。

3. 食宿保障: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宿保障,确保其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新闻直播工作中。

应急广播管理制度条例

应急广播管理制度条例

应急广播管理制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强应急广播管理,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应急广播是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及时发布有关信息、警示、指导和解决方案的一种新闻宣传方式。

第三条应急广播管理制度是依法组织应急广播工作,确定相关机构、职责、制度和流程的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应急广播的目标是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传递信息,引导公众做好应急响应,随时随地获取应急情况发展和应对措施。

第五条应急广播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和重大事件的情况通报、应对措施、群众防护等。

第六条应急广播管理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则,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权威。

第七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急广播工作机构,明确领导责任、组织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应急广播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八条社会公众、媒体、相关行业单位等都应当积极参与应急广播管理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

第九条应急广播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工作,依法受到保护,保障其独立、公正、专业的工作环境和正常运转。

第十条应急广播管理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紧急性、权威性、及时性、公正性和便民性。

第二章应急广播管理机构第十一条各级政府应设立应急广播管理机构,具体实施应急广播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应急广播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应急广播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2. 组织应急广播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3. 组织开展应急广播培训和演练活动;4. 管理和监督应急广播信息的发布和传递;5. 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广播联动工作;6.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动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第十三条应急广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行政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内容,并及时进行评估和修订。

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确保应急广播系统在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地播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应急广播系统在发生以下情况时的安全播出工作:1. 突发公共事件: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爆炸等。

2. 自然灾害:旱灾、洪涝、地质灾害等。

3. 事故灾难:化工事故、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

4. 其他紧急情况:传染病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广播安全播出指挥部(1)指挥长: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2)副指挥长:由国务院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3)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工作。

2. 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小组(1)组长: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2)副组长:由国务院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3)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应急广播系统运营单位等相关人员组成。

四、应急响应流程1. 信息报告(1)应急广播系统运营单位发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2)当地人民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2. 应急响应(1)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成立应急广播安全播出指挥部。

(2)应急广播安全播出指挥部根据紧急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以下措施:a. 指导应急广播系统运营单位迅速恢复正常播出。

b. 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工作。

c. 向公众发布紧急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3. 应急结束(1)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工作完成后,应急广播安全播出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应急广播系统运营单位恢复正常播出。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小组人员到位,熟悉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

2. 设备保障:确保应急广播系统设备完好,备用设备充足。

某市广播电视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某市广播电视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某市广播电视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某某市广播电视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为提高某某市广播电视系统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和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一、事件分类(一)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广播电视系统网络和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自然灾害。

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

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

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一般分为三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

(1)Ⅰ级(重大)。

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本系统的控制能力,需要由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协调小组跨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Ⅱ级(较大)。

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但在本系统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Ⅲ级(一般)。

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是某某市广电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专项预案,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1.引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和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及时、准确地预警和响应这些事件,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有效的预警制度,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2.预警等级划分为了迅速传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程度和风险等级,我们将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速度,划分预警等级如下:一级:特别紧急,极高风险,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二级:紧急,高风险,需要迅速采取措施;三级:较紧急,中等风险,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四级:一般,较低风险,需要持续监测。

3.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信息,我们将建立多渠道的发布系统,确保广大公众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包括:政府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政府将发布最新的预警信息和相关防控措施;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定时播报最新的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短信和通过手机短信和电话推送最新预警信息;社交媒体: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平台快速传播预警信息。

4.责任分工与协调机制预警制度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以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应对措施的有序实施。

预警机构:负责监测和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等级,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政府部门:组织和协调应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医疗机构:提供相关卫生资源和技术支持,协助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媒体:负责广泛传播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认知和警觉性。

5.预警响应机制为了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需要明确响应机制,包括以下方面:突发事件评估: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确定事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决策制定:基于事件评估结果,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各部门需要按照预定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包括紧急调配资源、封锁区域、疏散人群等;信息发布: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提供公众所需的准确信息和指导。

6.预警制度评估与完善为了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的效果和适应性,我们将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数据分析:利用突发事件的数据和影响评估,评估预警制度的准确性和效果;专家评估:邀请相关专家对预警制度进行评估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反馈机制:建立公众反馈渠道,接收公众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预警制度。

国家应急广播

国家应急广播

国家应急广播国家应急广播是指在国家面临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情况时,通过广播传媒向公众发布紧急警报、指导和信息的一种重要通讯方式。

国家应急广播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家应急广播的意义国家应急广播是国家突发事件紧急处置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及时有效的广播警报可以迅速传达给广大民众,让他们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国家应急广播的意义在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信息,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2. 国家应急广播的组织管理国家应急广播的组织管理主要由公安部门、广播电视机构、通信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

各级政府机构应建立应急广播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广播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确保信息的及时发布和传达。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广播预案和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关系,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展开应对行动。

3. 国家应急广播的技术支持国家应急广播依托广播电视、无线电、互联网等多种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递。

广播电视是国家应急广播的主要传播途径,其覆盖面广,信息传递速度快,适合面向大众发布紧急警报和指导。

同时,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国家应急广播可以更加精准地向特定地区或人群发布信息,提高信息传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国家应急广播的社会参与国家应急广播需要广泛纳入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公众应当积极配合应急广播的工作,妥善保管和使用广播接收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接收到广播通知并采取相应措施。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与社会组织、媒体、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构建应急广播信息发布体系,提高信息发布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5. 国家应急广播的未来发展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高,国家应急广播将会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国家应急广播可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灾情、人群分布等信息的精准分析和预测,提升预警和处置能力。

广播电视台安全防范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台安全防范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台安全防范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广播电视台的安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广播电视台的安全防范工作,包括广播电视台的设备、人员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制作、传输等环节。

第三条广播电视台在制定和实施预案时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注重预防和维护广播电视台的安全。

第四条广播电视台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第五条广播电视台应定期组织安全防范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第二章安全防范措施第六条广播电视台应指定专门的安全防范人员,负责安全事务的管理和处理。

第七条广播电视台应建立全面的安全设施,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

第八条广播电视台应加强物品和设备的保管工作,对重要的设备和节目资料进行备份和存储,防止丢失和泄露。

第九条广播电视台应加强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广播电视台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设备和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章应急响应机制第十一条广播电视台应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及时获取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突发事件警报,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第十二条广播电视台在获取突发事件警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驻守岗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

第十三条广播电视台应建立有效的应急通信渠道,确保与国家有关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的联络畅通。

第十四条广播电视台应及时向公众发布突发事件的情况,并提供相关安全建议和应对措施。

第十五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广播电视台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编播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管理。

第四章演练和评估第十六条广播电视台应定期组织安全防范演练,包括应急疏散演练、火灾逃生演练等,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十七条广播电视台应定期对安全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使用管理办法一、总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向公众发布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并组织实施预警管理工作的系统。

本办法旨在规范预警系统的使用管理,确保预警信息准确发布、迅速传递,并保障公众安全。

二、预警系统的组成预警系统由广播电视台、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接收设备和社会公众组成。

1. 广播电视台负责预警信息的录制、传输和播出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术设备和操作能力,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负责收集、编制和发布预警信息,要有高效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3. 接收设备是指广播电视接收器和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公众可以通过这些设备接收预警信息,了解突发事件最新情况。

4. 社会公众作为预警信息的最终接收对象,应积极配合预警系统工作,接收并遵守预警指示。

三、预警信息的发布1. 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采集、编制和发布预警信息。

发布的预警信息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审核,确保真实准确。

2. 广播电视台应根据预警信息的等级和内容,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播发。

同时,要确保音频和图像的质量清晰,让公众能够准确理解预警指示。

3. 接收设备应具备接收预警信息的功能,并及时更新和升级软件,确保信息的及时收取和传递。

4. 社会公众应主动配合预警系统的使用,密切关注预警信息的发布,听从预警指示,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预警系统的使用管理1. 预警系统的使用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公序良俗,不得散播虚假信息或其他违法行为。

2. 预警系统的相关运维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能力,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预警系统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相关机构和个人不得私自关闭或干扰预警系统的正常使用,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协助处理。

广电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广电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1 编制目的为加强广电网络安全保障,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信息安全,保障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广电系统内的网络安全事件预防和应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系统:(1)与广播电视采集、制作、播出、传输、覆盖等生产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2)与新媒体(含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网络出版等)集成播控平台,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络出版平台(网站),移动客户端等相关的信息系统;(3)行业内政府网站、重要单位的机构网站以及各单位与公网连接的业务系统等。

1.4 事件分类分级根据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网络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一般事件:对广电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2)较大事件:对广电系统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导致重要业务中断的事件;(3)重大事件:对广电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重大业务中断或信息安全泄露的事件;(4)特别重大事件:对广电系统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可能导致广电系统全面瘫痪或信息安全严重泄露的事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组织机构成立广电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工作。

(1)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等工作;(2)应急小组: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调查、处置等工作;(3)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应急指挥部开展工作。

三、预防措施3.1 网络安全风险监测(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对广电系统内的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测;(2)定期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2 安全防护措施(1)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设备和技术;(2)定期更新安全补丁,修复系统漏洞;(3)加强对员工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应急预案央视

应急预案央视

摘要: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中央电视台始终坚守新闻报道一线,为全国观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为进一步完善新闻报道中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新闻报道的安全与时效,央视近日全面启动应急预案。

正文:一、预案概述为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新闻报道安全与时效,央视制定了全面的应急预案。

该预案旨在提高新闻报道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央视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二、应急预案内容1. 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新闻报道应急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 应急响应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等级,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

一级响应: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全台动员,全力以赴;二级响应:针对较大突发事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各部门、各频道密切配合;三级响应:针对一般突发事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部分频道、部门参与报道。

3. 报道内容与形式根据突发事件性质,确定报道重点和角度。

在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全面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报道形式,如现场直播、滚动字幕、文字报道等,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

4. 技术保障加强技术设备检查与维护,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报道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储备应急通讯设备,确保报道团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通讯畅通。

5.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新闻报道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演练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报道设备操作、通讯保障等。

6. 人员培训对新闻报道人员进行应急培训,使其掌握突发事件报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应急预案实施1. 加强日常应急管理,提高新闻报道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3. 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 强化报道团队的责任意识,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报道安全、有序、高效。

5. 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新闻报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广播电视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行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和危害,保障广播电视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2号)、《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

1.3适用范围本预案所指网络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对广播电视阕络和信息系统或者其中的数据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可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事件、灾害性事件和其他事件,具体内容详见附件lo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日服务柜关业务系统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

1.4事件分级网络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I级)、重大网络安全事件(II 级)、较大网络安全事件(HI级)一般网络安全事件(IV级)。

1.4.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Q级)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受特别严重影响,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丧失业务处理能力,并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②行业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批量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党和国家舆论宣传、社会秩序或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的;③造成特别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④其他对党和国家舆论宣传、社会秩序或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1.4.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II级)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受严重影响,造成系统整体中断30分钟,或主要功能故障2小时以上的②广播电视相关系统遭受严重影响,造成覆盖全国的节目中断1小时以上, 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的;③广播电视党政机关门户网站或网络视听相关网站、平台等被攻击篡改,导致反动言论或谣言等违法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的;以下情况之一,可认定为是〃大范围传播〃(a)在主页上出现并持续1小时以上,或在其他页面出现并持续10小时以上;(b)通过社交平台转发1万次以上;©浏览量超过10万人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电台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机制摘要本文所说的响应机制,是指用行动应对某一事件形成的工作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机制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媒体自身特点决定的,同时也受制于媒体的报道原则。

我们这里只研究中国广播网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机制。

中广网具有鲜明的广播特色,是中国最大的音频广播网站,拥有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和音频节目资源;中广网的新闻报道原则是“及时、准确、权威”。

本文仅以2008年中广网对“5·12”汶川大地震这一特大自然灾害的报道为例来说明。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数据分析,总结出在某些环节上取得成功的根源所在;找出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尝试给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广网;响应机制;及时;准确;差距;对策建议;提高中图分类号 g2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13-0230-040 引言文章开始需要明确两个定义:什么是突发事件?什么是响应机制?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本文所说的响应机制,是指用行动应对某一事件形成的工作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机制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媒体自身特点决定的,同时也受制于媒体的报道原则。

我们这里只研究中国广播网(以下简称中广网)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机制。

中广网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主办,具有鲜明的广播特色,是中国最大的音频广播网站,拥有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和音频节目资源;中广网的报道原则是“及时、准确、权威”。

具体来说,就是“信息的及时、准确和权威”,“观点的及时、准确和权威”以及“音频的及时、准确和权威”。

本文仅以2008年中广网对“5·12”汶川大地震这一特大自然灾害的报道为例来说明。

因为此次突发事件报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是迄今为止中广网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规模最大、投入最大的一次,也是效果最好的一次。

据统计,由于地震报道出色,中广网在“中国网站排名”上从原来的2 000位左右提升至300位,alexa 国际排名也有大幅提升。

总结整个中广网的地震报道和其间对某一个热点问题的报道(如“温总理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堰塞湖”等),尝试归纳出了此流程图。

该图以事件为单位,以时间为主线,按应对措施先后进行排序,大致经过“快速播报”、“整合资源”、“随机调整”和“扩大影响”四个阶段。

突发事件报道,关注度最高的就是事件发生最初、能够产生大量新闻的一段时间。

因此,文章给出的流程图中“发生”指的是“突发事件的发生”,“结束”指的是“媒体大规模报道的结束”,而不是“突发事件影响的结束”。

由于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果以流程图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和“结束”作为两个时间点,在此时间段内的某一个时间点上,围绕这一突发事件,会有各种新闻事件在不断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而我们对它们的报道进程也会处在流程图中的不同阶段。

或者换个角度说,对某一突发事件的报道,可能要执行“规模大小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多次循环流程。

但是,无论对整个突发事件的报道,还是对其中焦点问题的报道,大体上遵循的都是这种报道流程。

对响应机制流程图的四个阶段进行细化,可以大致梳理出多个具体的环节自始至终都需要认真把握和贯彻落实。

另外,根据中广网实际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和数据分析,找到重要环节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尝试给出地一些对策建议。

1 快速播报:重点把握时效突发事件发生,我们媒体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分夺秒地将这一消息准确地报道出去。

以文字为表达方式的快讯或者说是一句话新闻是最有效的报道手法。

很多媒体都为“抢首发”而慷慨解囊激励自己的员工。

比如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率先在新浪发布第一条消息的值班编辑(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报道“9·11事件”的媒体从业人员)苏雨农被记了一等功,奖励1万元人民币[1]。

1.1 发布权威信息秉承社会责任突发事件发生,在短时间内会有来自贴吧、msn、qq、博客、播客等各种渠道的消息。

中广网强调,“抢先”报道不可以牺牲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一家媒体的公信力,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公信力的媒体,是得不到受众信任的。

中广网作为国家电台网站,秉承媒体的社会责任,严格按照规定,突发事件只采用新华网发布的消息、国家相关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或本台记者经过权威机构核实发布的消息。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中广网于14时50在首页滚动新闻,发布了第一条快讯,“中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来源就是新华网。

1.2 第一时间发布中广原创信息中央台有强大的采编队伍,特别是在全国有39个记者站,对国内突发事件的报道有自己的原创信息优势,并且,记者们对网络传播快速、影响范围广、即来即发表达形式多样(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均可)等特点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

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央台驻站记者的反应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从14时51分,编辑部发布贵州站记者陈屹的消息《四川汶川县7.8级地震贵阳有强烈震感》之后,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先后有广西、宁夏等9个省的记者站发来消息,报道当地的最新情况。

15时55分,发布了陕西记者站康维佳、王朝宇和刘涛的消息《古城西安也有强烈震感》,还配发了图片“出来躲避的市民”。

这是中广网发布的与地震有关的首张图片。

出来躲避的市民对策建议:记者们在今后的报道中可以尝试更多的信息传递方式,“手机短信”、“msn”、“qq”、“电话”和“邮件”等多种方式都可以使用,目的是千方百计地提高新闻抢发的速度。

另外,中广网对突发事件报道中抢到首发者,可以考虑给予重奖。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中广网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时效有望再提升一个层次。

1.3 版主组织发动驱动论坛升温论坛、博客、跟帖等共同组成了网络的互动区,已经成为了重大宣传报道须臾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动“火不火”已经成为了衡量网站报道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截止到5月底,中广论坛的注册用户18万,最高在线1 100千多人/15分钟,与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网站相比,还处于初阶段。

因此,在重大报道中对互动交流的组织和发动工作就显很尤为重要。

地震发生后,中广网博客频道紧急约请博主撰写主题博文,抒发情感、寄托哀思,通过网友言论的形式,悼念地震遇难者、引导网友正确对待救灾中出现的问题。

据统计,中广博客共发表主题博文681篇,网友评论2, 000多条,有118万人点击浏览博客频道,页面浏览量达到620万次。

中广论坛一边发动百万网民智慧建设网上救灾实用信息中心;一边梳理网民情绪建设网上心理辅导中心,使中广互动专区成为中广网最为活跃的频道之一。

中广网在要闻和论坛中穿插发布诸如《50个小时的生命奇迹》、《废墟中埋藏着生存的顽强》、《大国父亲:一个关于温总理的感人视频》等励志性的图文,聚焦生命的顽强,用安慰、坚强、理智、励志、奋战等几大关键词帮助网民释放内心的悲痛,努力传播关爱的温暖,引导网民将悲情转化为抗灾的信心。

有网民通过中广论坛表示,看到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同时感到人类的伟大。

很多网民自称平时怯弱,通过中广网发布的各类贴文,内心不但充盈着悲痛,也充盈着力量。

2 整合资源:重点把握原创所谓整合资源,就是将各方面资源进行有效的加工和使用。

分析中广网的特点和目前的人力物力情况,整合中央台独家原创的音频资源信息,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发布出去,达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是网站能否办好的关键;其次,制作专题页面,体现独家视角,这是既抢发消息后,对网站来说需要立即进行的第二步工作;彰显独家观点,经过策划报道来体现媒体的实力和水平。

2.1 广播资源是传家宝充分整合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台于当天晚上19点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

在此之后,有关地震的很多新闻都是由中央台的广播独家播发出去的。

中广网第一时间速记编辑跟进,24小时整合播发中央台的独家新闻,以文字消息的形式发布,大量被国内外众多媒体在首页突出位置转载。

在网站的响应机制流程图中,出现了第二环节“整合新闻”向第一环节“快速播报”的逆向运动。

这说明,当前广播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时,“起跑”往往会落后于网络等媒体,但进入状态以后,中央台广播的新闻时效性优势还是不可小视的。

抗震救灾期间,中广网整合的广播报道成为新浪、搜狐、腾讯、cnn、美联社等251家海内外媒体的转载源。

第一时间发布《从德阳赶往都江堰,总理正在火车上》、《胡锦涛到达北川救援现场》、《救援部队全部到达所有受灾地区》、《温家宝:因灾死亡人员家属每人发放5千抚慰金》、《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救援通道开通》等独家新闻。

特别是5月17日晚上21时49分,中广网在首页要闻头条位置发布的独家新闻《温家宝:因灾死亡人员家属每人发放5千抚慰金》,经过百度搜索统计显示,被全球251家网站转载,谷歌搜索到约有42, 700项符合查询结果的相关新闻。

2.2 推出突发专题的速度要提高中广网对地震报道反应迅速:14时50分发布第一条快讯,16时(即地震发生后1.5小时)推出突发专题《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19时推出综合专题《携手抗灾,友爱同行——关注四川汶川大地震》。

从以上3个时间节点可以看出中广网目前应对突发事件的初期响应速度。

在地震发生后5分钟,腾讯网通过qq弹出窗口发出第一条地震消息,15分钟内,迅即推出第一个地震专题,并立即成立汶川地震网络报道指挥部,协调网站各部门资源和人力开始24小时不间断报道抗震救灾,于当晚完成对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专题改版[2]。

对比中广网与腾讯网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中广网与腾讯网在推出突发专题的速度上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技术平台的整体改进和提高,需要提高模板操作的便捷程度和普及程度,只是这样才能将目前突发专题的推出时间1.5小时尽可能地缩短、缩短、再缩短。

2.3 策划报道彰显自身实力水平与快讯、消息等突出时效性不同,策划报道是一种在注重时效性前提下的深度报道,更强调独家视角与独家观点。

中广网汶川地震报道,后方编辑部与前方记者注意随时沟通,加大策划力量,准确把握灾难报道的一般规律,对事态发展的预测准确,及时抓住热点,适时推出相应专题,到5月31号,一共推出19个特别策划。

从总体上看,策划呈现四大亮点:1)围绕大局,引导舆论,推出了《汶川救援雷霆万钧:总书记灾区行》、《感动汶川感动中国:93个小时温总理四川灾区行》两大策划,倍受网民好评;2)聚焦重点,追踪险情,及时推出《危情堰塞湖抢险集结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险情及抢险动态,集纳整合相关资讯,全面准确;3)以情动人,贴近网民,突出天灾无情人有情的理念,推出《生死线上的救援队》、《生命奇迹,创造中……》、《患难之中见真情》等真情系列专题,让广大网民深受感染;4、着眼长远,关注未来,中广网主动联系民政部、联合中国之声、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推出《理性收养、爱在身边——“做地震孤儿亲友团”》社会公益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