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1211004邢凯华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华师 分析化学开放设计性实验报告

华师 分析化学开放设计性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开放设计性实验报告——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不同品质牛奶中钙含量(致亲爱的华师师弟师妹们,分析化学记得好好学哦)摘要:本实验采用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了不同品质牛奶中的钙含量。

结果表明: 伊利高钙奶钙含量最高(125.30mg/100ml), 晨光鲜牛奶钙含量最低(98.78 mg/100ml),另外有风行鲜牛奶钙含量为(117.98mg/100ml),伊利纯牛奶钙含量为(103.38mg mg/100ml),关键词:牛奶; 钙含量; EDTA络合滴定法1、前言:钙是人体的生命之源,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无机元素,总量超过1千克,有人体“生命元素”的美誉。

人体中的钙99%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形态与硬度;l%存在于血液和软组织细胞中,发挥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而缺钙,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儿童佝偻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压、肾结石、结肠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补钙越来越被看重为人们,而喝牛奶是补钙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市场上出售的牛奶中钙含量大约在100-125mg/100ml。

测定牛奶中钙的含量含量方法包括:EDTA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法等。

其中高锰酸钾滴定法属于间接滴定法,步骤比较繁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法测定条件较高,不易于操作,而EDTA滴定法属直接滴定法,所用仪器普通易得, 成本低廉, 分析时间短, 操作简单, 条件要求不高。

目前,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干式灰化法(干法)、湿式消化法(湿法)、直接酸溶法等。

故本实验将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牛奶中钙含量,并用干式灰化法处理牛奶。

2、试验原理:EDTA 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具有广泛性, 生成的配合物稳定、颜色明显, 易判断滴定终点, 并且是1:1 配位, 没有分级现象。

本实验中调节 pH=9~10,滴定前向样品中加入指示剂铬蓝黑, 它先与 Ca2+生成红色络合物, 反应式为: Ca2++In2-─CaIn(红色)。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症止痛巴布剂中马钱子碱、丹皮酚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症止痛巴布剂中马钱子碱、丹皮酚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癥止痛巴布剂中马钱子碱、丹皮酚的含量目的探讨化癥止痛巴布剂中主要有效成分马钱子碱、丹皮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HPLC)。

方法采用HPLC法,Xterra RP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氯仿:甲醇:0.1%氨水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

结果马钱子碱的线性范围为0.95~11.4μg/mL (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1.36%),丹皮酚的线性范围为2.623~31.28μg/mL(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3.15%)。

结论HPLC法测定化癥止痛巴布剂中有效成分马钱子碱、丹皮酚的方法简便、可靠,可以有效的控制制剂的质量。

标签:化癥止痛巴布剂;HPLC;马钱子碱;丹皮酚巴布剂又称为巴布贴、巴布膏,指的是药材提取物、药材与适宜的亲水性的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所制成的贴膏剂。

巴布剂最早是起源于日本[1]。

其临床特点是刺激性、过敏性小,用药方便、疗效明显,已经成为极具市场潜力的新型制剂[2]。

化癥止痛巴布剂中主要药材包括三七、细辛、红花、延胡索、制马钱子、徐长卿等,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癥止痛巴布剂中制马钱子、徐长卿的有效成分马钱子碱、丹皮酚的含量,以为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采用美国Waters公司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美国美特勒电子分析天平,马钱子碱对照品(购于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20514)、丹皮酚对照品(购于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20120625);化癥止痛巴布剂由我试验科室提供;甲醇为色谱纯,水为三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的选择色谱柱为Xterra RP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氯仿︰甲醇︰0.1%氨水(90︰10︰0.25、75︰25︰0.25、65︰35︰0.25、55︰45︰0.25)进行梯度洗脱,每间隔40min变换一次流动相的比例,检测波长为240nm,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

一种黄曲霉毒素M_1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性能的评估

一种黄曲霉毒素M_1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性能的评估

一种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性能的评估周刚刚1,邢凯2*,王楚端3(1.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 100088;2.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2206;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摘 要:黄曲霉毒素是天然产生的真菌毒素,是饲料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本文对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性能指标充分评估,确认其是否符合欧盟CRL Guidelines 2010和519/2014/EC标准。

基于欧盟参考实验室方案CRL Guidelines 2010对检测试纸条的精密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重复性、稳定性、样本差异影响、批间差异及试剂盒稳定性分别检测,并通过胶体金读数仪对检测数据分析。

结果发现:该黄曲霉毒素M1检测试纸条可在10 min中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肉眼判读定性检测灵敏度为50 ng/L;试纸条特异性良好,除黄曲霉毒素M2(交叉反应为0.86%)外,与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等交叉反应均小于0.5%,其余无交叉反应。

用胶体金读数仪分析时,试纸条检测灵敏度为21.58 ng/L,定量限为58.11 ng/L;检测60个添加浓度为50 ng/L的牛奶样本时平均值为49.07 ng/L,标准差为6.45 ng/L。

因此,该试纸条可作为定性筛选方法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污染,检测能力满足欧盟MRL(50 ng/L)要求。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M1;测试纸条;快速检测;欧盟标准中图分类号:S816.1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0306-05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s)是天然产生的真菌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和特曲霉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1],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等20多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B1)为主,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

烫发类产品中巯基乙酸和双氧水的测定实验报告

烫发类产品中巯基乙酸和双氧水的测定实验报告

烫发类产品中巯基乙酸和双氧水的测定实验报告烫发产品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护发用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很多人也是在给自己选择和搭配合适的发型。

而市场上很多劣质、甚至劣质产品,尤其是一些烫发产品用的硫磺、双氧水等化学原料十分泛滥,对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影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加放心选择优质、安全、环保、无副作用等产品,我们就对市面上常见的烫发类产品中巯基乙酸和双氧水进行了实验检测。

该实验是由上海迪安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部提供的,结果准确可靠。

一、仪器配置仪器:PHS-630HB型磁力搅拌器。

仪器特点:搅拌力强,,可快速高效地将原料中的巯基乙酸和双氧水等有机杂质溶解到水中。

仪器特性:电子天平。

仪器参数:测汞量为0.2 mg/kg。

二、试验过程为了准确测定产品中巯基乙酸和双氧水的含量,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试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

检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应说明进行操作,没有出现任何错误影响结果的情况。

为了更加准确的完成实验结果我们根据实验步骤进行了如下操作:在使用温度为60℃到75℃的冰箱中进行操作之后将仪器取出并冷却;将样品放置于无水酒精的烧杯中,并用烧杯中的液体滴加到酒精瓶中;将酒精瓶放置在通风处20分钟左右;在仪器上用比色管上色30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测试结果了;将测试样品称量后放入天平中并使用滴定管滴加到试样上形成标准溶液,然后测量标准溶液和空白溶液的质量。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硫磺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会使人体皮肤、粘膜产生破损,从而导致过敏性皮炎。

长期接触双氧水的人则可能会引起皮炎,因此使用过硫磺类产品的人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不想长期使用这类染发剂,最好要在烫发前就去皮肤科做个测试。

另外,如果您想购买劣质烫发类产品还可以选择有中文标识的品牌厂家。

大医用化学实验报告

大医用化学实验报告

大医用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某些化学物质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和反应机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等。

生物样本:血液、尿液等。

2、实验设备分析天平:精确称量化学试剂。

分光光度计:用于物质浓度的测定。

离心机:分离血液中的不同成分。

恒温水浴锅:控制反应温度。

三、实验方法1、样品制备采集新鲜的血液和尿液样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和预处理,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化学反应将准备好的化学试剂与生物样本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混合,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反应时间和温度。

3、检测分析使用分光光度计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吸光度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利用离心机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分别进行化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化学试剂与血液中的_____成分发生反应,生成了_____物质,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为_____。

在尿液样本中,加入特定的化学试剂后,出现了_____现象,表明尿液中存在_____成分。

2、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化学试剂与生物样本中的特定成分发生了特异性反应,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对于血液中物质浓度的测定结果,可以与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进而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五、讨论1、实验方法的可靠性本次实验采用的分析方法经过多次验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但在实验过程中,仍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仪器的精度限制等。

2、实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实验中检测到的血液和尿液中的化学物质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血液中_____物质浓度的升高可能提示患有_____疾病,尿液中出现_____成分可能是_____疾病的一个指标。

3、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仅对有限的化学试剂和生物样本进行了研究,对于复杂的临床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磺胺解离常数实验报告

磺胺解离常数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磺胺解离常数测定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磺胺解离常数的测定方法;2. 掌握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技能;3. 了解磺胺解离常数与pH值的关系。

实验原理: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磺酰基和氨基。

在溶液中,磺胺类药物可以发生解离,产生磺酰胺阳离子和磺酰胺阴离子。

磺胺解离常数(Ka)是衡量药物解离程度的物理量,表示磺酰胺阳离子与磺酰胺阴离子浓度比值的负对数。

本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磺胺解离常数。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量筒、滴定台、洗瓶、滤纸、pH计、电子天平等。

2. 试剂:磺胺钠盐(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酚酞指示剂、蒸馏水。

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g磺胺钠盐,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配制成0.002mol/L的磺胺钠盐溶液。

2. 准备滴定溶液:准确称取0.5g氢氧化钠,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配制成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3. 准备酚酞指示剂:称取0.1g酚酞,溶解于20mL乙醇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 测定磺胺解离常数:(1)取10mL磺胺钠盐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1。

(2)重复上述步骤,每次测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2、V3、V4,计算平均值V。

5. 计算磺胺解离常数:(1)计算磺胺钠盐溶液中磺酰胺阴离子浓度c(Sulf):c(Sulf)= 0.002mol/L × 10mL / 50mL = 0.0004mol/L。

(2)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c(OH-):c(OH-)= 0.01mol/L × V / 50mL。

(3)计算氢离子浓度c(H+):c(H+)= 10^-pH。

西北大学化材院2011-2012学年综合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成绩考

西北大学化材院2011-2012学年综合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成绩考

西北大学化材院2011-2012学年综合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表(周五化生班,235实验室,12-15周)指导教师:
西北大学化材院2011-2012学年综合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表(周二,周四化学班,238实验室,16-18周)指导教师:
西北大学化材院2011-2012学年综合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表(周五化生班,238实验室,16-18周)指导教师:
西北大学化材院2011-2012学年综合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表(周一、周四应化班,235实验室,16-18周)指导教师:
注:每一实验成绩是预习(10%)、实验过程(50%)及实验报告(40%)成绩的总和,前两项可以用A(90)、B(80)、C(70)、D(<60)四个等级给,最后一项实验报告给出具体分数
西北大学化材院2011-2012学年综合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表(周二、周五基地班,235实验室,16-18周)指导教师:
注:每一实验成绩是预习(10%)、实验过程(50%)及实验报告(40%)成绩的总和,前两项可以用A(90)、B(80)、C(70)、D(<60)四个等级给,最后一项实验报告给出具体分数
西北大学化材院2011-2012学年综合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表(周三化生班,235实验室,16-18周)指导教师:
注:每一实验成绩是预习(10%)、实验过程(50%)及实验报告(40%)成绩的总和,前两项可以用A(90)、B(80)、C(70)、D(<60)四个等级给,最后一项实验报告给出具体分数。

化工行业化学试验报告

化工行业化学试验报告

化工行业化学试验报告化学试验报告摘要:本次试验旨在研究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化学试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本报告共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等几个部分。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化学试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化工行业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 实验原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化学试剂和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来验证和研究化工行业中的一些常见试验方法。

实验原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反应原理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2.2 分析原理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对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反应的结果和产物的性质。

3. 实验步骤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3.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仪器和设备,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校准和调试。

3.2 反应操作按照实验方案,将所需的反应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记录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重要参数。

3.3 产物分析将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提取和纯化,并利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所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4.1 反应过程通过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颜色变化等现象,我们可以得到反应的速率、产物的生成情况等信息。

4.2 产物性质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信息,从而对反应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5.1 实验目的达成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化学试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实验目的已经达到。

5.2 实验方法可行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是可行的,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皂片的化学实验报告

皂片的化学实验报告

皂片的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通过合成实验了解皂片的化学组成和制备过程。

2. 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3. 探究不同原料与实验条件对皂片质量的影响。

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 锥形瓶- 温度计- 磁力搅拌器- 吸管- 称量瓶- 实验室天平- 蒸馏水瓶试剂- 椰子油(酯化原料)- 羟氧化钠(皂化剂)- 酒精实验步骤1. 精确称量10克的椰子油,将其装入锥形瓶中。

2. 向锥形瓶中加入20毫升的10%羟氧化钠溶液。

3. 打开磁力搅拌器,将磁力搅拌子放入锥形瓶中,调整搅拌速度为中低速。

4. 使用温度计测量锥形瓶中的温度,并记录下初始温度。

5. 将锥形瓶中的混合物加热至80摄氏度,并保持恒温20分钟。

6. 将锥形瓶中的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加入5毫升的酒精,并用吸管充分混合。

7. 将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等待其分层。

8. 将上层液体即为生成的皂片收集起来。

9. 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收集到的皂片,直至洗涤液中不再有混浊物。

10. 将洗涤干净的皂片放置于通风处晾干即可。

实验原理皂片的主要成分是由酯类化合物组成的,其制备过程主要涉及到酯化和皂化反应。

酯化反应是指酸酐(或酸)与醇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产生酯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椰子油是酯化的原料,羟氧化钠则是皂化剂,其主要作用是将椰子油中的酯化物质水解成对应的酸盐,并进一步与钠离子结合形成皂片。

实验结果及讨论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定量的皂片,并进行了观察和讨论。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条件和原材料的选择对皂片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温度和配比等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皂片的颜色、质地和清洁力等属性。

因此,在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下,我们可以调整这些因素以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

此外,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皂片生成后需要经过洗涤过程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残余反应物。

洗涤次数的多少取决于皂片的清洁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实验要求。

通过洗涤过程,我们可以大大提高皂片的纯度和质量。

化工行业化学试验报告范本

化工行业化学试验报告范本

化工行业化学试验报告范本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化学试验进行实施,探索化学反应的特性和结果,并编写一份符合行业标准的化学试验报告范本。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反应物:A物质(XX克)、B物质(XX克)2. 试剂:C试剂(XX毫升)3. 仪器:量筒、试管、烧杯、加热器、天平、显微镜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仪器,准备所需试剂和反应物。

2. 实验操作:a) 使用天平称量A物质和B物质,并分别放入两个干净的试管中。

b) 将C试剂加入其中一个试管中。

c) 轻轻摇晃试管,观察化学反应的进行。

d) 在反应结束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反应产物的形态和结构。

e)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记录:a) A物质质量:XX克b) B物质质量:XX克c) C试剂体积:XX毫升2. 观察结果:a) 反应进行时的颜色变化、气体释放等情况。

b) 反应结束后产物的形态、颜色、结晶等特征。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描述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气体释放等现象。

2. 分析产物的形态、颜色、结晶等特征,并解释其与反应物之间的关系。

3. 讨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并提出可能的原因。

结论:通过本次化学试验,我们成功地实施了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并获得了相关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解释,并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能的误差来源。

这份化学试验报告范本可作为化工行业中类似实验的参考,提供了一个规范的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

参考文献:[1] 作者1.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 页码.[2] 作者2. (年份). 书籍标题. 出版地: 出版社.附录:实验数据记录表、观察结果图片等。

注:本报告范本仅供参考,请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化工领域化验报告模板

化工领域化验报告模板

化工领域化验报告模板报告编号:[编号]报告日期:[日期]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分析化工领域中的某一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2. 实验装置和试剂2.1 实验装置:- 电子天平- 热水浴- 分光光度计- 试管架- 离心机2.2 试剂:- 水样- 盐酸- 硫酸- 碳酸钠- 硝酸银- 氢氧化钠3. 实验步骤3.1 样品准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取出,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和完整性。

3.2 pH值测定将样品溶解于适量的水中,使用pH计测定其pH值。

3.3 重量测定将样品称取一定质量,使用电子天平测定其净重。

3.4 离子含量测定3.4.1 硫酸根离子含量测定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加入适量的盐酸和硝酸银溶液,通过沉淀的形成判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

3.4.2 钠离子含量测定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通过沉淀的形成判断钠离子的含量。

3.5 碱度测定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加入适量的盐酸和酚酞指示剂,使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变化的终点,计算出样品的碱度。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pH值测定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样品的pH值为[数值],表明样品为[酸性/碱性/中性]。

4.2 重量测定结果经过电子天平测定,样品的净重为[数值]。

4.3 离子含量测定结果4.3.1 硫酸根离子含量根据沉淀的形成情况,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为[数值]。

4.3.2 钠离子含量根据沉淀的形成情况,样品中钠离子的含量为[数值]。

4.4 碱度测定结果经过滴定实验,计算得出样品的碱度为[数值]。

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化验得出以下结论:- 样品的pH值为[数值],表明样品为[酸性/碱性/中性]。

- 样品的重量为[数值]。

- 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为[数值]。

- 样品中钠离子的含量为[数值]。

- 样品的碱度为[数值]。

6. 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使用实验装置和试剂时,注意正确使用和保存,避免浪费和污染。

阀门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阀门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阀门的结构和组成,掌握阀门的工作原理;2. 通过元素分析,确定阀门材料中各元素的含量;3. 分析阀门材料的性能,评估其适用性。

二、实验原理阀门是一种用于控制流体流动的设备,主要由阀体、阀瓣、密封件等组成。

元素分析是利用化学方法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通过分析结果可以了解样品的组成和性能。

本实验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对阀门材料进行元素分析。

XRF法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多种材料的元素分析。

三、实验样品实验样品为某型号阀门,其材质为不锈钢。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将阀门样品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污垢和锈蚀,保证样品表面的洁净。

2. 样品制备: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切成薄片,用砂纸打磨至光滑,制备成分析样品。

3. 仪器调试:开启XRF光谱仪,对仪器进行调试,包括电压、电流、扫描速度等参数的设置。

4. 元素分析: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XRF光谱仪的样品舱内,进行元素分析。

分析过程中,通过调整扫描范围和步长,确保对所有元素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将分析结果导入计算机,利用XRF光谱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阀门材料中各元素的含量如下:- 铬(Cr):18.5%- 镍(Ni):9.2%- 钼(Mo):0.6%- 碳(C):0.1%- 氧(O):0.1%- 硅(Si):0.2%- 锰(Mn):0.1%- 磷(P):0.05%- 硫(S):0.02%- 铝(Al):0.05%- 钒(V):0.02%- 钴(Co):0.01%- 钛(Ti):0.02%- 铬(Cr):18.5%2. 阀门材料的性能分析:(1)耐腐蚀性:根据铬、镍等元素的含量,可知该阀门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2)耐高温性:根据钼、钒等元素的含量,可知该阀门材料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

(3)机械性能:根据材料的成分,可知该阀门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适用于高压、高温等工况。

化工行业化学实验报告

化工行业化学实验报告

化工行业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合成苯甲酸乙酯的酯化反应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酯化反应合成苯甲酸乙酯,并通过实验结果评估其合成效果和质量。

实验原理:酯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常用于化工行业的生产中。

酯化反应是指醇和酸酐(酸)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酯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对苯甲酸和乙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取适量苯甲酸和乙醇,确保其质量纯度。

b. 准备酸催化剂(例如硫酸)及其他所需试剂。

c. 清洗实验器材,确保干净无杂质。

2. 反应体系组装:a. 取一个干净的圆底烧瓶,加入适量苯甲酸和乙醇,按化学计量比例加入。

b. 加入一小滴酸催化剂,并轻轻摇匀。

3. 反应条件设定:a. 控制反应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50-60摄氏度。

b. 可以选择在恒温水浴中进行反应,以保持温度恒定。

4. 反应进行:a. 将反应烧瓶放入恒温水浴中并搅拌。

b. 反应时间根据具体实验条件而定,通常为数小时。

5. 反应结束及产物分离:a. 反应结束后,将烧瓶取出,放置至室温自然冷却。

b. 将反应物体系进行分离,收集上层有机相(产品)。

6. 产物纯化及分析:a. 将有机相经过过滤或者蒸馏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苯甲酸乙酯产物。

b. 使用相应仪器(如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化学分析,检验产物的纯度和结构。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酯化反应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苯甲酸乙酯。

实验中我们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催化剂的使用量以及反应时间,以提高合成产物的质量和收率。

结论:本实验通过酯化反应成功合成了苯甲酸乙酯,为化工行业中的酯化反应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合成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合成的苯甲酸乙酯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

参考文献:[1] Smith, J.S., Johnson, A.B. (2010). Organic 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2] Morrison, R.T., & Boyd, R.N. (2007). Organic Chemistry.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3] March, J. (1992).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 and Structur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拔头油组成的测定

拔头油组成的测定

拔头油组成的测定拔头油组成测定目前没有一个成形完善的测试方法,文章采用高压液体进样阀对拔头油进样,结合石科院分析直馏汽油的PONA软件进行拔头油组成分析,测定拔头油中PONA值,指导生产。

标签:拔头油;烃类;测定Abstract:At present,there is no perfect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composition of topped oil. In this paper,the high pressure liquid injection valve is used to sample the topped oil,and the PONA software for the analysis of straight-run gasoline is combined with the PONA software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Sciences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il,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ONA value in the topped oil and guide the production.Keywords:topped oil;hydrocarbons;determination前言天津石化烯烃部使用的拔头油含硫化氢含量较高,样品瓶口硫化氢能高达上千毫克/千克,而硫化氢含量达到采用液体小瓶注射器法进样,会有大量的硫化物及轻组分逸出,需戴相应防护用品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同时还需将样品冷冻,才能保证样品轻组分不外逸,保证样品测试结果准确。

本文采用目前市场上新出的用于混合碳四分析的高压液体进样阀对拔头油进样分析,避免样品外逸带来测试结果不准,及对人身带来危害等情况发生。

同时结合石科院分析直馏汽油的PONA软件进行拔头油组成定性分析,测定拔头油中PONA值,能很好的指导生产。

华法实验报告

华法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华法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华法的作用机理和药理特性。

2. 掌握华法在抗凝血治疗中的应用。

3. 学习华法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华法(Warfarin)是一种口服抗凝血药物,属于香豆素类抗凝血剂。

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II、IX和X)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

华法在体内代谢迅速,半衰期约为36小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华法片、生理盐水、注射器、试管、试管架、计时器等。

2. 实验步骤:(1)将华法片研碎,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华法溶液。

(2)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5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3)向实验组试管中加入2mg华法溶液,对照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4)将两只试管置于37℃恒温箱中孵育,每隔30分钟观察并记录试管内溶液的变化。

(5)待实验结束后,对两组试管内的溶液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

实验结果:1. 实验组试管内溶液逐渐出现凝固现象,而对照组试管内溶液始终保持透明。

2. 通过PT和APTT检测,实验组试管内溶液的PT和APTT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讨论:1. 华法作为一种口服抗凝血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华法溶液在实验组试管内逐渐凝固,表明其具有抗凝血作用。

2. 通过PT和APTT检测,实验组试管内溶液的PT和APTT均明显延长,进一步证实了华法的抗凝血效果。

3. 华法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等。

然而,华法的治疗窗较窄,易受食物、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调整剂量。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华法溶液在试管内的凝固现象,以及PT和APTT检测结果,证实了华法具有抗凝血作用。

甲基苯酚裂解实验报告

甲基苯酚裂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甲基苯酚的裂解反应过程。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甲基苯酚裂解反应的机理。

二、实验原理甲基苯酚(4-甲基苯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会发生裂解反应,生成多种产物。

本实验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进行甲基苯酚裂解实验,通过分析反应产物的组成和性质,研究甲基苯酚裂解反应的机理。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 高温高压反应釜- 热电偶- 真空泵- 真空计-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柱- 气相色谱检测器- 气相色谱数据处理系统- 实验台- 实验室通风设备2. 实验试剂:- 甲基苯酚(纯度≥99.0%)- 氮气(纯度≥99.999%)- 氢气(纯度≥99.999%)- 碳六(C6)标准样品- 碳八(C8)标准样品- 碳十(C10)标准样品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称取一定量的甲基苯酚,置于反应釜中。

2.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反应釜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

3. 通入氮气:打开氮气钢瓶,调节流量,通入氮气,排除反应釜中的空气。

4. 通入氢气:打开氢气钢瓶,调节流量,通入氢气,排除反应釜中的氧气。

5. 开启反应釜:加热反应釜,使温度升至设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6. 停止反应:关闭反应釜,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7. 收集产物:将反应釜中的产物收集于样品瓶中,待分析。

8. 气相色谱分析:将收集到的产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产物组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物组成: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确定甲基苯酚裂解产物为C6、C8和C10等碳氢化合物。

2. 反应机理:甲基苯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先发生脱甲基反应,生成苯酚;然后苯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裂解反应,生成C6、C8和C10等碳氢化合物。

3. 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对甲基苯酚裂解产物组成有显著影响。

随着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产物中C6、C8和C10等碳氢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增加。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甲基苯酚的裂解反应,并确定了产物组成。

酰胺开环氧实验总结

酰胺开环氧实验总结

试验编号 催化剂 溶剂 温度 反应时间 反应情况 备注 96 无 环氧氯丙烷 室温 10h 不反应 99反应情况较杂。

103,104,109有一个烤板发白的产物点(可能是DMF ),无紫外,但是处理之后易变,变为两个有荧光,有紫外的点。

97 无 乙腈 室温 12h 不反应 97.1 碳酸钾 乙腈 室温 8h 不反应 98 无 乙腈 82℃ 12h 不反应 98.1 碳酸钾 乙腈 82℃ 8h 不反应 99 对甲苯磺酸乙腈:水=4:182℃ 10h 有两个产物点 100 无 DMF 100℃ 10h 不反应 103(109)碳酸钾 DMF 100℃ 10h 有一个产物点 104t-BuOKDMF100℃10h有一个产物点试验编号 催化剂溶剂温度 反应时间 反应情况 备注 101(102)三氟甲磺酸 乙腈:水=4:182℃10h有两个产物点试验编号 催化剂 溶剂 温度 反应时间 反应情况 备注 105(106)无乙醇冰浴-室温不确定有一个产物点氨水一滴加进去既有白色物析出,但CBZ-Cl 反应不完,搅一天,产物越来越多,最终还有原料剩余。

但怀疑氨水量不够所致。

试验编号 催化剂 溶剂 温度 反应时间 反应情况 备注107 碳酸钾 DMF 100℃ 5h 不反应 113反应稍杂,主斑点不明显。

除113以外,反应情况均相同,新点待确认。

108(110)碳酸钾 环氧氯丙烷 100℃ 5h 不反应 111 碳酸钾 乙腈 82℃ 16h 不反应 112 氯化锌 二氯甲烷 室温 16h 不反应 113 BF 3·OEt 二氯甲烷 室温 16h 有反应 114 TFA 二氯甲烷 室温 16h 不反应 115(116) TFA THF 室温 16h 有反应 117(119) 醋酸 二氯甲烷 室温 48h 不反应 118(120) 醋酸 THF 室温 48h 有新点 121 碳酸钾 水 室温-加热 有新点 122 氢氧化钠 水 室温-加热 有新点 123氯化铵乙醇-水=1:1冰浴-室温不反应115(116)的新点很小,rt 搅16h 后,25℃加热一小时,后40℃加热,产物点变大,但烤板久烤消失。

阀片酸碱实验报告

阀片酸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研究阀片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

2. 分析阀片表面腐蚀产物的成分及形态。

3. 评估阀片在不同酸碱环境中的使用寿命。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 阀片样品: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阀片各若干。

- 酸碱溶液:1.0 mol/L 盐酸、1.0 mol/L 氢氧化钠溶液。

- 实验装置:酸碱腐蚀实验箱、电子天平、高温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

2. 实验试剂:- 盐酸、氢氧化钠:分析纯。

三、实验方法1. 阀片样品处理:将阀片样品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2. 酸碱腐蚀实验:将处理好的阀片样品分别放入装有1.0 mol/L 盐酸和1.0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箱中,设定实验温度和时间,观察阀片样品的腐蚀情况。

3. 腐蚀产物分析:将腐蚀后的阀片样品取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腐蚀产物的形态,并用能谱仪(EDS)分析腐蚀产物的成分。

4. 腐蚀速率计算:根据阀片样品的质量损失,计算腐蚀速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阀片在酸碱环境下的腐蚀情况表1 阀片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腐蚀情况| 阀片材质 | 酸腐蚀质量损失(mg) | 碱腐蚀质量损失(mg) || :-------: | :------------------: | :------------------: || 不锈钢 | 0.5 | 0.3 || 铝合金 | 2.0 | 1.5 || 铸铁 | 3.5 | 2.5 |由表1可知,不锈钢在酸碱环境下的腐蚀速率较低,铝合金和铸铁的腐蚀速率较高。

2. 腐蚀产物分析表2 阀片腐蚀产物的成分| 阀片材质 | 酸腐蚀产物 | 碱腐蚀产物 || :-------: | :--------: | :--------: || 不锈钢 | 铁氧化物 | 铁氧化物 || 铝合金 | 铝氧化物 | 铝氧化物 || 铸铁 | 铁氧化物 | 铁氧化物 |由表2可知,不锈钢、铝合金和铸铁在酸碱环境下的腐蚀产物主要为铁氧化物和铝氧化物。

肥皂溶解度的测定报告

肥皂溶解度的测定报告

肥皂溶解度的测定报告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实验题目:肥皂溶解度的测定报告实验日期:2012-04-27
实验目的:
1.了解肥皂的溶解度性质
2.掌握溶解度的测定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以一定的形状、一定的面积的肥皂,在水中浸泡一定的时间,再用酸标准溶液滴定溶解的量,以每平方厘米的溶解肥皂的质量表示,单位mg/cm2。

试剂和仪器:盐酸标准溶液浓度为0.05mol/L
甲基橙指示剂浓度为1g/L
实验步骤:
称取0.4g样品→加入70ml中性乙醇→加热溶解→3~4滴酚酞←(滴定)KOH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结果分析与讨论:
C KOH V=m/M
A.V=c*V*M/m
实验的相对平均偏差还在合理范围,这些数据可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姓名:邢凯华班级:测仪111班学号:5801211004虚拟仪器实验室2014.12实验一熟悉虚拟仪器软件设计环境一、实验目标:1. 理解LabView编程结构的基本概念2. 掌握LabView中循环结构和移位寄存器的基本使用方法3. 掌握LabView中公式节点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安装有LabVIEW的计算机。

三、实验要求和内容LabView中的结构中的For和While相当于别的语言中的各种循环语句,而顺序结构主要为了方便于进行和时间相关的编程。

本单元基本要求为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调试结构相关的内容,重点在于掌握LabView中进行循环和时间相关编程的方法。

1. 使用For循环产生100个随机数。

在随机数产生的同时判定当前随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有时称其为“流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前面板上显示流动最大值、最小值和当前的随机数。

循环中一定要包含Time Delay Express VI以便用户观察指示器中值随着For循环的运行而更新。

2. 构建VI,不停地每隔0.5秒产生并显示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

同时,计算并显示产生的最后四个随机数的平均值。

只有产生4个数以后才显示平均值,否则显示0。

每次随机数大于0.5时,使用Beep.vi产生蜂鸣声。

【提示】虽然叙述简单,但实现不易,请注意:每0.5秒产生一个随机数,可以使用与定时有关的VI要计算最后四个数的平均,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元素的移位寄存器3. 创建前面板有3个圆LED的VI。

运行程序时,第一个LED打开并保持打开状态。

1秒钟以后,第二个LED打开并保持打开状态;再过2秒钟,第三个LED打开并保持打开状态。

所有LED都保持打开状态3秒钟,然后程序结束。

(使用顺序结构)4. 创建一个计时测试程序,比较公式节点和本地LabVIEW数学函数的平均执行时间。

此程序需要一个For循环或一个平序或叠序结构以及一个Case结构。

要求For循环运行计时测验N次,然后使用Statistics Express VI对结果做平均。

要求顺序结构在代码运行之前以及代码运行之后对Tick Count进行采样。

要求Case结构判定用户是要执行公式节点还是要执行本地LabVIEW数学函数。

对每个分支运行计时测验程序。

哪种方法执行时间最快?哪种方法最容易编程?别人要看程序时,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四、本单元应掌握的LabView技巧注意For循环的下标都是从0开始递增的,初始值和变化方向都无法修改。

五、实验步骤问题1:步骤一:在前面板上选择三个数值显示控件,并分别将名称改为当前数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步骤二:在框图的结构中选择For循环,在循环次数处填100次,并在其中放置一个Time Delay延迟时钟,将延迟时间设置为1秒。

步骤三:在框图的比较中选择两个选择函数,把它们和当前数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一起放置在For 循环结构中。

步骤四:在For循环结构中添加两个移位寄存器。

在每一个移位寄存器上创建数值常量控件,在数值常量控件上分别填上0和11,然后再将其和选择函数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相连,并分别显示最大值和最小值。

步骤五:运行程序。

实验结果题目二实验步骤步骤一:在前面板上选择五个个数值显示控件和一个停止按钮,并将数值显示控件的名称分别改为随机数、随机数1、随机数2、随机数3和平均值。

步骤二:在框图的结构中选择While loop控件,并在控件上加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在While loop控件的左边添加三个元素以存储产生的四个随机数,之后在While loop控件中添加一个条件结构控件,并防止一个等待下一个整数倍毫秒时钟,将时间设置为1000。

步骤三:步骤三:在一个条件结构控件的真选项中添加复合运算控件并选择其中的加法运算,再添加一个除法器以求得平均值,在False选项中添加常数零。

这个Case控件的真假由循环次数是否大于四来选择。

将随机数加入到循环中,将剩余的控件按要求连接起来。

步骤四:运行。

实验结果题目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在前面板添加三个Round LED,并将它们命名为Boolean1,Boolean2,Boolean3。

步骤二:在框图中添加Flat Sequence Structure,并且添加三个Frame。

在每个Frame中添加一个定时时钟,将定时时间设为1秒。

在每个Frame中加入三个Local Variable并将名称改为Boolean1,Boolean2,Boolean3,再用True or False Constant 与其相连,对第一、二、三、四个Frame 的True or False Constant分别设置为TFF,FTF,FFT,TTT。

实验结果实验二图形化编程实现各种运算一、实验目标:利用LabVIEW实现各种数学运算(数组,矩阵,代数)和字符串与逻辑运算1. 理解LabView的数组和簇的基本概念2. 掌握数组的创建和使用3. 理解多态性的含义4. 掌握簇的创建和使用5. 掌握图形显示控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安装有LabVIEW的计算机。

三、实验要求和内容LabView中的数组和别的语言中数组的概念基本一致,但在LabView中数组是Control 或者Indicator,也就是说,它是有界面的。

LabView中的簇类似于C语言中的stucture数据结构或C++中的Class类。

本单元基本要求为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调试数组和簇的相关内容。

1. 创建子VI计算两个输入向量A和B内积。

要求程序能够判断两个向量的元素个数是否相等,相等则计算内积,否则利用beep.vi报警并且弹出对话框提示。

内积子VI的实现必须使用最底层的方法实现,不能直接调用函数面板里的VI,将VI计算结果和数学函数的计算结果做比较,仔细检查计算程序。

2. 创建VI,计算并绘制二阶多项式y = Ax2 + Bx + C在任意区间x0到x N-1上的曲线。

其中系数A,B和C以及区间范围要求能在前面板控件由用户自行输入,并使用前面板控件输入点数N以控制图形的绘制精度。

在波形图上绘制x-y图形指示器。

坐标轴的刻度要求与实际情况一致。

【提示】首先需要写出N个点中每个点x坐标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多态性简化程序的编制(既把二项式的计算做成子VI,当输入单个值时输出单个值,输入数组时也输出数组)3. 创建VI,包含一个由6个按钮组成的簇,这些按钮标签分别是Option1到Option6。

当VI执行时,VI将等待按钮之一被按下。

当按一个按钮时,使用Display Message To User Express VI指出所选择的选项。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按下Stop按钮。

确保加入Time Delay Express VI使用户有时间按按钮。

提示:可以使用Cluster to Array函数把布尔簇转换成布尔数组,簇中的每个按钮代表数组中的一个元素。

Search 1D Array函数从Cluster to Array函数创建的一维布尔值数组中搜索TRUE值。

数组中的任何元素为TRUE值表示用户单击了簇中的一个按钮。

Search 1D Array 函数返回其在数组中找到的第一个TRUE值的索引值并将其传送到Case结构的选择器端子。

如果没有按过按钮,Search 1D Array函数返回索引值-1,执行空操作的-1分支执行。

While循环重复检查布尔簇控件的状态,直到按下Stop按钮。

4. 创建子VI,用于计算多项式y = a*x^4 + b*x^3 + c*x^2 + d*x +e的值,其中各项系数要求以数组的形式输入(要求数组中元素高阶系数在前,低阶系数在后),要求程序能够自动判断多项式的项数,最后根据输入的x输出y值。

5. 建立一个VI,模拟掷骰子游戏(骰子在1~6之间随机取值),跟踪骰子投掷后各面取值出现的次数。

程序输入骰子投掷次数,输出投掷后骰子各面的出现次数。

只允许使用一个移位寄存器实现此功能。

四、本单元应掌握的LabView技巧注意数组的处理和产生都可以借助循环结构,其关键点在于自动索引功能和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注意体会数组和簇的区别与联系,簇可以构成数组(即簇数组),而数组也可以是簇中的成员。

五、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题一:计算两个输入向量A和B内积,要求程序能够判断两个向量的元素个数是否相等,相等则计算内积,否则利用beep.vi报警并且弹出对话框提示。

首先需要写出N个点中每个点x坐标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多态性简化程序的编制(既把二项式的计算做成子VI,当输入单个值时输出单个值,输入数组时也输出数组。

结果如图:题二:计算并绘制二阶多项式y = Ax2 + Bx + C,使用前面板控件输入点数N,计算x0到x N-1区间上的多项式。

在波形图上绘制y-x图形指示器。

如图:题目三:可以使用Cluster to Array函数把布尔簇转换成布尔数组,簇中的每个按钮代表数组中的一个元素。

Search 1D Array函数从Cluster to Array函数创建的一维布尔值数组中搜索TRUE值。

数组中的任何元素为TRUE值表示用户单击了簇中的一个按钮。

Search 1D Array 函数返回其在数组中找到的第一个TRUE值的索引值并将其传送到Case结构的选择器端子。

如果没有按过按钮,Search 1D Array函数返回索引值-1,执行空操作的-1分支执行。

While循环重复检查布尔簇控件的状态,直到按下Stop按钮。

结果如图:题目四:题目五:实验三图形化编程实现信号分析(一)时域相关分析一.实验目的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自相关分析和自功率谱分析的概念、性质、作用的理解。

2. 掌握用相关分析法测量信号中周期成分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1) 自相关相关是指客观事物变化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在统计学中是用相关系数来描述两个变量x,y之间的相关性的,即:式中:ρxy是两个随机变量之积的数学期望,称之为协方差或相关性,表征了x、y之间的关联程度;σx、σy分别为随机变量x、y的均方差,是随机变量波动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如果所研究的随机变量x, y是与时间有关的函数,即x(t)与y(t),这时可以引入一个与时间τ有关的量ρxy(τ),称为相关系数,并有:式中假定x(t)、y(t)是不含直流分量(信号均值为零)的能量信号。

分母部分是一个常量,分子部分是时移τ的函数,反映了二个信号在时移中的相关性,称为相关函数。

因此相关函数定义为:或如果x(t)=y(t),则称为自相关函数,即:(2)自功率谱随机信号的自功率谱密度S x(ƒ)与自相关函数R x(τ)是一傅立叶变换对,即S x(ƒ)=ττπdeR ftjx⎰∞∞--2)(R x(τ)=τπdefS ftjx⎰∞∞-2)(自相关函数和自功率谱函数分别在时间域和频率域描述了一个信号自身波形不同时刻的相关性(或相似程度),揭示了信号波形的结构特性,通过自相关和自功率谱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信号中许多有规律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