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2)幻灯片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2)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316d61fea300a6c30c229fe2.png)
第五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Neuromuscular monitoring
监测方法: ➢ 临床表现 ➢ 肌松监测仪
肌松监测仪的刺激类型
✓ 单次刺激(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 ✓ 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ation) ✓ 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 ✓ 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post
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时其作用是相互 拮抗的。
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临床上常见于: ✓ 全麻诱导过程中为了减轻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 ✓ 诱导时用琥珀胆碱,手术维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 诱导和术中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在接近手术结束时用
琥珀胆碱。
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tetanic count,PTC) ✓ 双短强直刺激 (double-burst
stimulation DBS)
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
frequencies of 0.1 to 1.0 Hz
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
✓ 常用的刺激频率为0.1Hz和1Hz ✓ 恢复指数:肌颤搐的幅度由25%恢复到75%的
✓ 氯筒箭毒碱组胺释放作用强,可引起BP下降和 心动过速。
✓ 氯二甲箭毒和阿曲库铵组胺释放较氯筒箭毒碱 弱,阿曲库铵的组胺释放为氯二甲箭毒和氯筒 箭毒碱的1/2~1/3。
组胺释放
✓ 临床剂量阿库氯铵、戈拉碘铵、scoline、 Atrocu、泮库铵、vecu等的组胺释放量极小, 极少引起不良反应。
代碱、低钾血症、高镁血症时,残余肌松也难 以为抗胆碱酯酶药所逆转。
低温
抗胆碱酯酶药应用注意事项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课件(PPT演示)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课件(PPT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427260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f.png)
新型肌松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特点
新型肌松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实现肌松作用, 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罗库溴铵等。
新型肌松药物的临床应用 前景
新型肌松药物在外科手术、重症监护等领域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为临床提供 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肌松药的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肌松药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根据不同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优点
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结果客 观。
缺点
对肌肉质量和收缩力量有一定要 求,可能受到外界干扰。
肌电图监测
原理
01
记录肌肉电活动,包括肌纤维动作电位和肌电总和电位等,反
映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
优点
02
灵敏度高、可定量评估肌松程度。
缺点
03
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解读。
其他监测技术
力学监测
通过测量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来评估肌松程度,如握力监测等。
心理支持策略与方法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生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困惑,给予及 时解答和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实施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生可采取心理 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治疗。
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支持
家属是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来源,医生应鼓励家属积极参 与患者的心理支持过程,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维库溴铵
维库溴铵也是一种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与阿曲库铵相似,但起效略 慢,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罗库溴铵
罗库溴铵是一种新型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且心 血管副作用较小,适用于老年患者和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患者。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ppt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5152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e.png)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ppt肌松药是一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用于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等领域。
本文将就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一、肌松药的定义肌松药是指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或神经纤维,使骨骼肌完全或部分麻痹的药物。
肌松药可分为去极化性和非去极化性两类。
1. 去极化性肌松药去极化性肌松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使其极化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肌肉电活动减少而发生麻痹。
2. 非去极化性肌松药非去极化性肌松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或阻止其与神经—肌肉接头结合,使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肌肉纤维上,从而产生肌肉松弛效果。
二、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肌松药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麻醉期间肌松在全麻或靶控输注麻醉中,肌松药可用于增强麻醉效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通过肌肉松弛,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使手术过程更加平稳。
2. 辅助机械通气在重症监护、手术室和急救场合,肌松药可用于辅助机械通气。
通过使患者的呼吸肌群松弛,有助于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 促进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术中,肌松药可用于促进气管插管的成功进行。
肌肉松弛可减少插管时呼吸肌群的反抗,使操作更加顺利,降低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率。
4. 促进手术操作在一些需要肌肉松弛的手术中,肌松药可用于帮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通过使患者的骨骼肌松弛,有助于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肌松药的不良反应肌松药虽然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
常见的肌松药不良反应包括肌肉无力、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因此,在应用肌松药时应慎重,遵医嘱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语肌松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工作。
在应用肌松药时,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肌松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会更加完善,为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带来更多的利益。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4d22deb90d6c85ed3ac649.png)
二、影响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1.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 低钙、低钾、高钠、高镁增强非去极化肌松 药作用。呼酸代硷抑制新斯的明的肌松拮抗作用。
2.低温 低温下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和代谢率均受影响从而延长去极 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
第13页/共36页
3.年龄新生儿体液量大,分布容积增加易蓄积;老人代谢缓慢,二者用药量应 减少。
第29页/共36页
• 非去极化阻滞 •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四个肌颤搐幅度
相等;部分非去极化阻滞时出现衰减 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肌 颤搐抑制75%;T1消失时,肌颤搐抑制 100% 。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消退时四 个成串刺激的肌颤搐从T1到T4先后恢复, T4出现时肌力恢复25% ,T4/T1 >0.75提示肌力完全恢复。
第26页/共36页
3.四个成串刺激(TOF)
是 一串由四个频率为2HZ,波 宽为0.2~0.3ms的矩形波组成的成 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四个 肌颤搐,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 10~12秒,分别为T1、T2、T3、 T4。
第27页/共36页
第28页/共36页
• 去极化阻滞 部分去极化阻滞时, 四个肌颤搐幅度均 降低,但 T4/T1>0.9或近 1.0;去极化阻滞 演变成II相阻滞时 T4/T1逐渐下降, T4/T1≤0.50时可 肯定已演变为II相 阻滞。
第11页/共36页
第三节 影响肌松作用的因素
一、影响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 1、 与蛋白的结合量 肝病时球蛋白增高,蛋白的结合量 增加,体内分布 容积增加,使麻醉需求量增加,造成蓄积。 2、体内分布容积 肌松药与蛋白的结合量或细胞外液增加均使体内分布容 积增加,延缓经肾排泄。 3、肝肾功能异常 4、胆硷酯酶缺乏 影响琥珀胆硷在体内代谢。
第9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
![第9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5f04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a.png)
一般在10分钟内肌张力可充分恢复.
TOF的临床应用
评定术后残余肌松的作用;
T4 / T1 = 0.6 , 抬头试验可达 3’’; T4 / T1 ≥ 0.75, 抬头试验可达 5’’,
临床提示:肌张力已充分恢复, 可以气管内拔管.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
吸入全麻药 : 在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时
即可产生肌松作用。
增强肌松药作用最强的___异氟醚 安氟醚 增强肌松药作用最弱的___笑气
局麻药: 增强肌松药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 增强肌松药的作用。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
抗生素 : 大多数都能增强肌松药的作用
减轻司可林所致的肌颤 : [ 预箭毒化法] 给药方法: 第一步: 小剂量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第二步: 5分钟后 注入插管剂量的司可林
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肌松的维持
气管插管: TOF只有T1, T2、T3、T4消失 一般外科手术:TOF保持T1、T2即可 保持绝对不动:TOF的 T1、T2、T3、T4全部消失,
目前认为: T4 / T1 > 0.9 ,咽肌的正常功能 仍未恢复,对缺氧的调节功能 还是不足。
强直刺激后单刺激的肌颤计数 (PTC)
➢定义:强直刺激(50Hz,持续5’’)后,间隔3’’
再给予1Hz单刺激。
非去极化肌松药完全抑制了肌颤, 可用PTC来进一步估计阻滞的程度。
➢ PTC=0, 完全抑制了膈肌的活动;
严重创伤的病人。 上或下运动神经损害的病人。 有恶性高热家族史的病人。 2 非去极化肌松药;
起效时间与强度呈反比。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课件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086a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8.png)
探索肌松药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多样的临床应用。了解肌松药的分类、 作用机理,以及它在麻醉、重症监护、神经肌肉疾病治疗、急救等领域的应 用。
什么是肌松药
介绍肌松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和如何通过药物达到肌肉 松弛的效果。
肌松药的分类
分析肌松药的不同分类和常用的药物代表,例如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探讨它们的特点、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总结肌松药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局限性。讨论肌松药在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 者痛苦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提及肌松药使用可能导致的问题和限制。
列举和解释肌松药使用的禁忌症,如存在特定疾病、药物过敏等情况时应避免使用肌松药。提供替代方案和相 应的注意事项。
肌松药与自主吸关系的控制
探讨肌松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包括压抑自主呼吸、支持人工通气等方面。 介绍如何控制自主呼吸的相关参数,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最佳支持。
肌松药使用中的临床价值和局 限性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深入研究肌松药的临床应用。探讨术中肌松药的常规使用方法、肌松药在麻醉、重症监护、神经肌肉疾病治疗 中的具体应用,以及肌松药在急救中的作用。
肌松药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详细讲解肌松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风险,以及对患者和医护人 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强调合理使用肌松药的重要性。
肌松药的禁忌症
肌松药的临床使用与监测PPT课件
![肌松药的临床使用与监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bff5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f.png)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合理使用肌松药可以降低呼吸机
相关性肺损伤的风险。
使用肌松药时需注意患者的通气 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出 现通气过度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其他临床应用场景
肌松药在临床中还有多种应用场 景,如神经肌肉疾病、破伤风、
痉挛等。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肌松药可以 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患者
03
联合用药策略
针对某些特殊病情,可能需要将肌松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
效或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联合用药策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评估和制定。
肌松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肌松药与其他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可能涉及药物的 代谢、排泄和药效等多个方面。
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总结词
肌松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冲动向肌肉传递,导 致肌肉松弛。
详细描述
肌松药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存在乙酰胆碱受体。当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时,突触后膜发 生去极化,导致动作电位产生,进而引发肌肉收缩。肌松药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止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神经冲动向肌肉传递,导致肌肉松弛。
些特性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临床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02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手术麻醉中的使用
手术麻醉中,肌松药主要用于 松弛肌肉,减少手术操作难度, 便于手术进行。
肌松药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手 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减少患 者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
肌松药在手术麻醉中需合理选 择,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 选择适当的肌松药和剂量。
长期或大量使用肌松药可能对神经肌肉产生损伤,导致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为预防神经肌肉损伤,应尽量减少肌松药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同时对患者进行密 切监测。
临床麻醉学课件: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临床麻醉学课件: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2f9375915f804d2a16c14e.png)
用法:1.0mg/kg,起效1.0min,T25%恢复—6~12min,T95%
恢复—12~15min
临床常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用于快速诱导
肌松药
ED95
药量
mg/kg mg/kg
顺阿曲库铵 0.05
0.2
起效 min
2.6-2.7
T25%恢 复时间 min
20-35
预给量
目的:缩短起效时间 预给量:插管剂量的1/5~1/10,4-5分钟后注入插管剂
量的肌松药可以缩短起效时间30~60秒。 缺点:可能诱发复视,咳嗽,抽搐,呕吐和喉痉挛,少数
严重的可出现吞咽困难,气道阻塞和呼吸无力等呼吸困难 症状,
术中肌松维持
目的:满足手术要求 一般外科手术要求肌颤搐抑制85%, 腹部手术要求肌颤搐抑制95%, 颅脑血管瘤等手术,要求100%。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药代动力学 影响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药物互相作用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药代动力学
凡影响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者均可影响肌松药作用 ➢ 增加肌松药与蛋白结合量:延缓 ➢ 肾功能损害:延缓 ➢ 肝功能损害或者肝脏疾病:初量大,消除延缓 min
83-91
阿曲库铵 0.2
0.4-0.5 3-5
20-30 60-70
维库溴铵 0.04
0.08-0.1 2-3
20-35 60-80
罗库溴铵 0.3
0.6
1-1.5
20-35 60-70
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时间与强度呈反比, 强度弱的肌松药起效快;
增大剂量可加快起效时间,以2倍ED95 为 宜
中时效肌松药(维库溴铵、阿曲库铵)最常用 术中追加量一般为首次剂量的1/5~1/3 复合吸入麻药、硬膜外阻滞或者蛛网膜下腔阻滞、
肌松药临床应用课件
![肌松药临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6cbd6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e.png)
抑制神经肌 肉接头处的 钠离子通道, 减少钠离子 内流,降低 肌肉兴奋性
01
02
03
04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麻醉中的应用
01
肌松药在麻醉中的作用: 减轻肌肉紧张,提高手 术舒适度
02
肌松药的种类:非去极 化肌松药和去极化肌松 药
03
肌松药的使用方法: 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04
肌松药的副作用:呼吸 抑制、血压下降、肌肉 松弛等
糖皮质激素等
预防呼吸抑制:使用呼 吸支持设备,如呼吸机、
气管插管等
预防低血压:使用升压 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
预防心律失常:使用抗 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
卡因、胺碘酮等
预防肾功能损害:使用 保肾药物,如呋塞米、
甘露醇等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剂量: 根据患者情况 调整剂量,避
免过量使用
监测肌松程度: 定期监测肌松 程度,及时调
肌松药临床应用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肌松药的基本概念 02.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03. 肌松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04. 肌松药的发展趋势
肌松药的基本概念
肌松药的定义
1 . 肌松药是一种能够松弛肌肉的药物, 主要用于手术麻醉和肌肉痉挛的治疗。
2. 肌松药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 经冲动传递,使肌肉松弛。
04
未来趋势:研发更加安全、有效和选择性的新型肌松药,提高临床应用效果
肌松药在临床应用的拓展
肌松药在麻醉领域的应 用:如肌肉松弛、镇痛
等
肌松药在心血管疾病领 域的应用:如心律失常、
高血压等
肌松药在神经肌肉疾病 领域的应用:如肌无力、
肌萎缩等
肌松药在呼吸系统疾病领 域的应用:如哮喘、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午12时51分
15
影响因素——药代动力学因素
凡影响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者均 可影响肌松药作用
增加肌松药与蛋白的结合量→时效↑ 增加细胞外液量→时效↑ 肝、肾功能损害→时效↑
上午12时51分
16
影响因素——药物相互作用
吸入麻醉药 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抗生素 抗惊厥药和精神病药 降压药
上午12时51分
上午12时51分
13
肌松药的适应证
气管插管 全麻期间肌松维持 机械通气中消除呼吸对抗 治疗痉挛性疾病
上午12时51分14 Nhomakorabea肌松药的初量与维持
快速诱导下气管插管:琥珀胆碱 非去极化肌松药
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非去极化肌松药的 起效时间与强度呈反比 预给量(Dosage for Priming) 肌松药的维持:追加量一般为初量的1/5~ 1/10 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评价肌松药作用程度,时效与阻滞性质
上午12时51分
22
神经刺激的种类
单次肌颤搐刺激(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简称 单刺激
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ation):f20Hz时,肌 颤搐融合成强直收缩
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Clinical Use of Neuromuscular Muscle Relaxants
长海医院麻醉科 李文献
上午12时51分
1
授课内容
临床常用的肌松药 肌松药的使用和拮抗方法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方法
上午12时51分
2
“一个不动的身躯静静地死去,而情 感和智力一直存在。牺牲者始终具有意识, 但他的器官却被封闭在躯体中一个个地死 去”
17
影响因素——药效动力学因素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低温 年龄 神经肌肉疾病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血钾高、低或正常) 假性胆碱酯酶量或质的改变
上午12时51分
18
不良反应
自主神经系统作用 组胺释放
上午12时51分
19
肌松药残余作用的拮抗
拮抗原理:增加乙酰胆碱浓度,延长乙酰 胆碱作用时间
拮抗药物: K通道阻滞药 抗胆碱酯酶药
上午12时51分
8
历史——哌库溴铵、杜十氯铵、米库氯铵、
罗库溴铵、莱库溴铵
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两个长效而副作用极小的肌 松药:哌库溴铵(Pipecuronium)和杜十氯铵 (Doxacurium)。一个由血浆胆碱酯酶水解的短效肌松 药米库氯铵(Mivacurium)和一个中效但起效迅速肌松 药罗库溴铵(Rocuonium)也进入了临床
1954年,Beecher和Todd的报告显示使用肌松
药的临床患者,其死亡率较未使用者高6倍
上午12时51分
4
历史——琥珀胆碱
1952年,Thesleff和Foldes首次报道了 琥珀酰胆碱(Succinylcholine)的临床 应用,大大方便了气管插管
上午12时51分
5
历史——加拉碘铵、氯二甲箭毒和阿库氯铵
强直刺激后单次刺激的肌颤搐计数(post tetanic count, PTC)在非去极化肌松药完全抑制了单刺激和 四个成串刺激引起的肌颤搐时,可进一步PTC来估计阻 滞深度
双短强直刺激:(Double—Burst stimulation,DBS)
上午12时51分
23
思考题
简述肌松药拮抗的原理、常用拮抗药、 影响拮抗的因素和注意事项 简述肌松监测中常用的神经刺激种类和 临床意义
1952~1953年,合成或半合成的非去极化 肌松药如加拉碘铵(Gallamine)、氯二甲 箭毒(Dimethyltubocurarine)和阿库 氯铵(Alcuronium)开始替代d-Tc , 但并未带来质的飞跃
上午12时51分
6
历史——泮库溴铵
1967年,Baird 和Reid首次报道了人工合成 的甾类肌松药泮库溴铵(Pancuronium)。 虽然其作用时间与d-Tc类似,但其对心血管 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有了改善。其化学 结构的改变也使肝脏通过脱乙酰基作用所导 致的降解有所增加。从此临床开始有了真正 意义上经过代谢途径消除的肌松药
伍用药物:抗胆碱药
上午12时51分
20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临床估测法
抬头试验(5 s) 握力试验 下肢抬高试验 睁眼反应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幅度 呛咳反射 通气量测定 撤离麻醉机试验
上午12时51分
21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神经刺激
神经刺激器(stimulator)
周围神经干
支配肌群的收缩
-----Bernard C(1857~1866)
上午12时51分
3
历史——氯筒箭毒碱
1942年,Griffith 和Jonson报道了氯筒箭毒碱 (d-Tubocurarine, d-Tc)可以在手术过程中 安全地应用以保证肌肉松弛
1943年,Cullen报道131例全麻患者使用d-Tc后 可产生较单独使用麻醉药物明显的骨骼肌松弛作 用
上午12时51分
10
上午12时51分
11
上午12时51分
12
肌松药的作用机理
竞争性阻滞(competitive block) 非竞争性阻滞(non-competitive block):包括离子通道阻滞和脱敏感阻滞 以及非去极化肌松药长时间作用后的Ⅱ相 阻滞 肌松药对接头外受体的作用 肌松药对接头前膜受体的作用
上午12时51分
7
历史——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
二十世纪80年代,两个中时效的肌松药阿曲库铵 (Atracurium)和维库溴铵(Vecuronium)同时在 临床应用,其革命性的变化在于:①肌松作用产 生的同时极少或不依赖于肾脏排泄;②起效快, 恢复迅速,残余作用可被迅速、完全地拮抗。从 此,气管插管过程中同样可以使用非去极化肌松 药,并能通过静注肌松药的方式方便地提供肌松 状态;③最为重要的是,它们使术后肌无力状态 的恢复时间大大缩短,因而大大地减少了由此带 来的术后恢复过程中的风险
最令人振奋的为即将进入临床的莱库溴铵 (Rapacuronium, ORG9487)。其起效之迅 速可与琥珀胆碱相比,作用持续介于短到中效之
间,可用于快速诱导插管,目前该药即将进入临 床
上午12时51分
9
理想的肌松药
起效快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没有组胺释放和心血管不良反应 肌松药易用拮抗药逆转 有稳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不 受肝、肾疾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