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丁胺

合集下载

三正丁胺安全管理规程

三正丁胺安全管理规程

三正丁胺安全管理规程
1.三正丁胺是剧毒品,严格执行《剧毒品安全管理规程》。

2.严格执行双人领用,双人使用、双人运送、双人双锁规定。

3.暂存室两把不同的钥匙必须由两人分别保管,两人同时到现场开、
上锁。

班班做好钥匙交接,并签字确认。

4.不准由同一人掌管两把不同钥匙或进行开、上锁。

5.开锁、上锁、运送三正丁胺桶装物料,当班班长必须全程监护。

6.对三正丁胺岗位存量、使用量进行班班交接,帐物相符,签字确
认。

7.使用正三丁胺原料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格的防毒面具、胶皮手
套等防护用品,用后洗消。

8.严禁在岗位吃零食、喝饮料。

9.再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报告。

10.现场保持告知卡、安全标志、货位卡齐全完好。

11.操作员工必须熟练掌握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演练。

12.发现异常、事故立即报告上级主管。

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中文名:三正丁胺英文名:Tri-n-butylamine分子式:C12H27N分子量:185.35CAS号:102-82-9RTECS号:YA0350000UN编号:2542危险货物编号:82510IMDG规则页码:8238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中间体、杀虫剂、乳化剂等。

熔点:-70沸点:216.5相对密度(水=1):0.78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0.32/5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燃烧热(kj/mol):无资料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燃烧性:可燃建规火险分级:丙闪点(℃):86自燃温度(℃):210爆炸下限(V%):1.4爆炸上限(V%):6.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包装类别:Ⅲ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废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溶于易燃溶剂或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LD50:540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LC50: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暴露于910mg/m3,6小时/次,19次,动物表现不安,动作不协调,震颤及鼻刺激症状。

全氟三丁胺311-89-7

全氟三丁胺311-89-7
15 法规信息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法规信息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12月4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https://
Powered by TCPDF ()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5/5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https:// 4/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5 环境危害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请根据化学品性质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及相应的运输储存条件。运输工具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材 料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如选择公路运输,请按规定路线行驶。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由于化学品安全评估未要求/未开展,因此 PBT/vPvB 评估不可用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 物质。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可致灼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40 mg/kg(大鼠经口);250 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三正丁胺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n-butylamine

三正丁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三正丁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三正丁胺标识中文名:三正丁胺英文名:Tri-n-butylamine分子式:C12H27N分子量:185.35CAS号:102-82-9RTECS号:YA0350000UN编号:2542危险货物编号:82510IMDG规则页码:8238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中间体、杀虫剂、乳化剂等。

熔点(℃):-70沸点:216.5饱和蒸汽压(kPa):0.32/55℃相对密度(水=1):0.78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燃烧热(kj/mol):无资料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可燃建规火险分级:丙闪点(℃):86爆炸下限(V%):1.4爆炸上限(V%):6.0自燃温度(℃):21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6包装类别:Ⅲ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废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溶于易燃溶剂或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LD50:540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

三正丁胺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三正丁胺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三正丁胺理化特性、危险特性表标识中文名:三正丁胺危险货物编号:82510 英文名:tri-n-butylamine UN编号:2542分子式:C12H27N 分子量:185.35 CAS号:102-82-9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熔点(℃)-70 相对密度(水=1) 0.78沸点(℃)216.5 饱和蒸气压(kPa)0.32(5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LD50:540 mg/kg(大鼠经口);250 mg/kg(兔经皮)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

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

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可致灼伤。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闪点(℃) 86 爆炸上限%(v%): 6.0引燃温度(℃)210 爆炸下限%(v%): 1.4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灭火方法采用干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砂土灭火。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磷酸二氢钾实验报告

磷酸二氢钾实验报告

磷酸二氢钾实验报告氯化钾与85%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实验报告2012.9.24技术研发部其完全溶于水且能使磷酸二氢钾溶解度锐减,从而结晶析出,过滤得产品磷酸二氢钾和滤液。

其反应式如下:R3N+HCl+KH2PO4→R3N·HCl+KH2PO4↓滤液中主要含有盐酸三正丁胺,其与氨发生反应:R3N·HCl+NH3→R3N+NH4Cl反应产物三正丁胺为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氯化铵完全溶解于水,故反应后溶液分层,从而实现萃取剂的回收。

通过实验原理分析可以确定实验进行的方向:提高P2O5及K2O收率,降低胺损耗。

1.3 实验过程概述1.3.1 实验器材烧杯(1000ml×4), 量筒(100ml×2、500ml×1), 称量天平(精度0.02g),分液漏斗(500ml×4),搅拌器(转速0~1400、桨叶半径30mm),抽滤机,离心机,玻璃棒。

1.3.2 实验原料磷酸(热法酸,P2O5质量分数57.4% 比重1.61);氯化钾(分析纯,质量分数:99.5%;工业级,质量分数:95%);三正丁胺TBA(分析纯,质量分数:99% 比重:0.772~0.778);氨水(分析纯,质量分数:25%-28% 比重0.9)。

无水乙醇(分析纯,质量分数:98%)1.3.3 实验步骤(方框图)热法磷酸原料液氯化钾MKP晶体搅拌三正丁胺络合HCl溶液三正丁胺搅拌上层氯化铵溶液下层洗涤过滤三正丁胺洗液氨水搅拌静置蒸馏氯化铵固体80℃烘干成品如采用工业级氯化钾必须增加过滤单元操作1.3.4 实验过程称取100g 高纯酸,加热至60℃,在搅拌条件下,向其中加入氯化钾固体65g 以及60℃的蒸馏水150mL 。

继续缓慢加热保持温度,直至固体氯化钾完全溶解,制成原料溶液。

向原料溶液中加入210mL 三正丁胺,搅拌反应1h 直至反应上层溶液澄清且中间层消失。

冷却至室温后过滤。

将所得磷酸二氢钾晶体醇洗两次后,在60℃条件下烘干,即得到磷酸二氢钾成品;向滤液中加入125mL 氨水,缓慢搅拌15min,静置分液,上层有机相为三正丁胺,下层则NH 4Cl 溶液。

三正丁胺市场分析报告

三正丁胺市场分析报告

三正丁胺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正丁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和橡胶等行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三正丁胺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发展态势。

本报告将对三正丁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全面的市场情报和发展建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报告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中,将介绍三正丁胺市场的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对市场进行总结。

在正文部分,将分析市场的规模,三正丁胺的主要用途以及生产和供应情况。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展望市场的趋势,分析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市场发展建议。

通过这些部分的内容,读者将对三正丁胺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3 总结通过对三正丁胺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三正丁胺市场在近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主要用途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次,三正丁胺的生产和供应情况相对稳定,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供应面临一定压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

最后,对于市场趋势的展望,我们可以看到三正丁胺市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和挑战,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应对,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三正丁胺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需要严密监管和精准调控,以确保市场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三正丁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市场规模、主要用途以及生产供应情况,以便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市场情报和发展建议。

通过对市场趋势、潜在风险与挑战的展望,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它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好地把握机遇,化解风险,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市场规模分析市场规模分析:三正丁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市场规模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三正丁胺市场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主要受益于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消费需求的增加。

三正丁胺

三正丁胺

1、物质的理化常数CA国标编号: 82510102-82-9S:中文名称: 三正丁胺英文名称: Tri-n-butylamine别名: 三丁胺分子分子式: C12H27N;CH3(CH2)3N(CH2CH2CH2CH3)2185.35量:熔点: -70℃ 沸点:216.5℃密度: 相对密度(水=1)0.78蒸汽压: 86℃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状:危险标记: 20(碱性腐蚀品)用途: 用作溶剂、中间体、杀虫剂、乳化剂等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

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

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可致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540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暴露于910mg/m3,6小时/次,19次,动物表现不安,动作不直辖市,震颤及鼻刺激症状。

体重未见增加,脏器组织学无异常。

220mg/m3仅有轻嗜睡状态。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5.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 220mg/m3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整理版]试验室常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目录

[整理版]试验室常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目录

实验室常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目录:1.苯类:苯、联苯、异丙苯、乙基苯、丁基苯、135三甲苯、碘代苯、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本、间二氯苯、对硝基氯代苯、2,4二硝基氯代苯、对硝基溴代苯、六氢代苯、邻溴氯苯、第二丁基苯、第三丁基苯、偶氮苯、聚氯羟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甲苯、二甲苯、对二甲苯、1,2,4,5四甲基苯、三氯甲苯、3,4二氯甲苯、间溴甲苯、间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一二硝基氟苯,二乙烯苯,过氧化羟异丙苯。

2.胺类:氨水、甲胺(水溶液)、二甲胺溶液、乙二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正丙胺、异丙胺、1,2-丙二胺、正丁胺、二正丁胺、三正丁胺、特丁胺、仲丁胺、二仲丁胺、异戊胺、环戊胺、环己胺、二环己胺、正庚胺、二正辛胺、三正辛胺、正葵胺、乙烯亚胺、硫化胺、苯胺、二苯胺、邻甲苯胺、对甲苯胺、4-甲苯磺酰胺、间甲苯胺、间苯二胺、邻联甲苯胺、邻甲苯联胺、苄胺(苯甲胺)、N-苄基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间溴苯胺、对硝基苯胺、间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邻硝基对甲苯胺、N-甲基苯胺、N-N-二已基苯胺、邻乙氧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酰乙酰苯胺、氰乙酰苯胺、N-N二乙基乙二胺、羟(基)乙基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NNNN、NNNN四甲基乙烯二胺、四丁基氢氧化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六甲基磷酰三胺、1,6已二胺。

3.醇类:甲醇、无水甲醇、苯甲醇、乙醇、无水乙醇、β-苯乙醇、β- 巯基乙醇、α-二甲胺基乙醇、二乙氨基乙醇、2-氨基-1丁醇、α-甲基3丁烯-乙醇、α-丁烯-乙醇、2-氯乙醇、α-溴乙醇、2,溴乙醇、硫代乙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正丙醇、异丙醇、3-氯丙醇1,3二氯2,丙醇,(1,2)丙二醇丙烯醇、丙炔醇、1,4-丁二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环戊醇、叔戊醇、正己醇、环己醇、4-甲基环己醇、1,6己二醇、正庚醇、正辛醇、正辛醇-2、异辛醇、糠醇、甲硫醇、乙二硫醇、正丁硫醇、1,3丙二硫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标记 20(碱性腐蚀品)
外观与 性状
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主要用 途
0.32kPa/55℃ 闪点:86℃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稳定 用作溶剂、中间体、杀虫剂、乳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 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 头痛、恶心和呕吐。可致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40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暴露于910mg/m3,6小时/次,19次,动物表现不安,动作不直辖市,震 颤及鼻刺激症状。体重未见增加,脏器组织学无异常。220mg/m3仅有轻嗜睡状态。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 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msds/wuzhi8/82510.htm(第 1/2 页)[2009-4-15 16:58:00]
化学品文档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 22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化学品文档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点 密度
82510 102-82-9 三正丁胺 Tri-n-butylamine 三丁胺 C12H27N;CH3(CH2)3N (CH2CH2CH2CH3)2
185.35 -70℃ 沸点:216.5℃ 相对密度(水=1)0.78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 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 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 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砂土、泡沫、干粉。
/msds/wuzhi8/82510.htm(第 2/2 页)[2009-4-15 16:58:00]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 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