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文:舌尖上的家写作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家人有没有给你带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便 当? • 10、围绕吃(当然,应出自家人之手),你能 想到的任何故事••••••

这些问题,你或许不能全部答出, 但只要答出三五个问题,便肯定可以 包含写作的素材。因为家家的饭食细 节不同,我暂且只用我的经历来举例, 虽经历不同,但行文上必可有异曲同 工之处。我挑两个问题来示例。(以下
仿照例文一点评: 舌尖上的家

每个人都对“家”有独特的理解,也都有对家中食物 不同的感受,这些食物或甘甜、或酸爽、亦或辛辣,都能 维系这个家平凡的小幸福,成为家的象征、家的图腾、家 的味道…… “‘车轮滚滚’煮好了,快来盛一个吃!”奶奶的声 音响起来,亲切的乡音和高声呼唤带着我向厨房走去。水 汽氤氲,整个厨房都朦胧着,旧式的灶台上架着一口纹路 斑驳的黑锅,隐隐约约,走近了,看到锅中沸腾的米粥, 好似还有几条黄色调大鱼随着水的激荡浮上,沉下。“咕 嘟咕嘟”冒着水蒸气,热气化成白烟,在我的面颊上轻抚, 包围着我。奶奶拿出一只碗,递给我一只大勺。接过像锅 一样年迈的大勺,我开始“捕捞”。

奶奶最拿手的绝活就是拉面。在她灵巧的 双手下,那滞笨沉重的面团很快地就变成 了一根苗条的面条。只见奶奶将那面条对 折,拉长,再对折,拉长......等到面条到一 定细,一定长时,就将拉面下锅。接着她 用筷子在水中搅动,使面均匀地受热。最 后,在加了一次凉水又煮开后,就把面条 盛出,撒上早准备好的小料,浇上醋,再 用面条汤一冲,那一碗面条就大功告成了。 (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奶奶做拉面的 过程,如在眼前。)

后来长大了,学业重,回家看奶奶的机会也少了。 但我忘不了那碗拉面,忘不了舌尖上的家。每每 经过拉面馆,我都要小试一碗,可那拉面总没有 奶奶做得好吃,似乎少了什么味道。(围绕中心, 段段扣题,有了时间流逝,通过对比,侧面烘托, 仍怀念奶奶做的拉面。由此,更好的引出下文的 描写。)


今年回家时,奶奶迎我进门。我突然发觉奶奶老了。她 不再像以前一样忙东忙西,而是总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 她的背已不再直挺,眼中的那份光彩也暗去了。(同样是 写奶奶,几经岁月,写出了奶奶的变化,有点世事苍茫之 感。)我不禁百感交集,轻轻地问道:“奶奶,您能再给 做一碗拉面吗?”听了这句话,奶奶眼中闪过火花,背似 乎也挺直了一点。“好!”奶奶的回答坚定有力。随后缓 缓地走进厨房,我也一步跟了上去。(“闪过花花”, “似乎挺直”都是传神的细节描写,奶奶虽然年迈,但听 到孙子想吃自己最拿手的绝活,显然十分高兴,精神气十 足。一是:奶奶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二是:奶奶有了一 种被依恋的幸福。三是:体现了奶奶对孙儿的关爱;“缓 慢”,写出了奶奶确实步履蹒跚;一步跟了上去,写出了 我内心的期盼与急切。)
5、你家人最漂亮的拿手菜是什么? 6、在特殊的时刻(比如年夜饭或老人的寿辰), 家里会有什么固定的饭食吗?
• 7、家里有没有什么极有家庭特色的饮 食?(特别的食材、吃食、名字、味道,别忽 略了小东西)
• 8、家里饭桌上出现频率特别高的吃食是什 么?(或许不是最爱吃,但一定最耐吃;不是 美味,却是习惯)
• 当然,要写好这篇文章,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 1、一定挑选家人亲手所做的食物,而非超市或饭 店中的现成食品。 • 2、食物要精心选择,注意表达出的效果。简单说 来,就是写糯米糕似乎就比驴打滚听起来雅气。 • 3、描述食物有难度,措辞要精心。这是很多同学 不常触碰的素材,对食物的描写质量,还是挺考 验笔力的。 • 4、既然说“舌尖”,不能忽略味蕾的感受,要努 力把味道展现出来。(其制作过程应详细描写,然后再水到

先盛一碗金黄的小米稀粥,在“打捞”出专属于我的 “车轮滚滚”。这是一个车轮状的面饼,表面是土一般的 质朴的黄色,因为被水浸泡,又湿又滑,几次想逃脱,滑 进锅里。 我把这最小号的“车轮”放进它的“浴汤”中。金黄 色的稀米粥搭上湿滑的“车轮滚滚”,再咬上几口酸脆的 醋拌黄瓜,光是想想,就垂涎不已。

• 二、家里饭桌上出现频率特别高的吃食是什么? • 我家是土豆。凉拌土豆丝,炒土豆丝,炒土豆片, 地三鲜,土豆牛肉,烧土豆块,甚至把土豆扔进灶膛, 取出来便是原生态的烤土豆。爸爸也是个土豆专家, 我也喜欢吃土豆。围绕这些不同的菜色,也有不同的 故事。比如,小时我最喜欢吃烧土豆块,但爸爸不会 常做的,因为那菜特别费油--那时家里条件局促,父 母又从来是节俭的人,难得吃上,真是意犹未尽,我 心里想吃,但从不多言。(懂事对父母的理解)烤土豆,就 跟烤红薯差不多,当然味道没有红薯甜,但这种淡然 的香气,总让我难忘。其貌不扬的土豆,成了我家特 别的味道,体味这舌尖上的家,也仿佛体味到了生活 的真谛--平凡之中,自有万千韵味。(平淡的生活中蕴含着

和面,烧水,拉面,下锅,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熟悉。 在氤氲的水汽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那个小男孩,在 奶奶身旁蹦来蹦去......(同样的人,同样面,同样的做工, 却是不一样的描写。) • "吃吧。”一声慈祥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面已下 好了。(一个“打断”最后道出真正依恋的是对奶奶的依 恋,对家的依恋,而不仅仅是那一碗面。)我拿起筷子轻 咬了一口面条。是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我童年天天期 盼的味道,我魂牵梦绕的舌尖上的家的味道。我一口一口 地吃着。奶奶轻轻地问:“好吃吗?”我抬起头,看着奶 奶那充满着宠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好吃!”(这 里写的十分感人,同样是吃面,却是不一样的心情。“轻 咬了一口”,这是用心去品味。) •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奶奶拉面的秘诀------爱。奶奶的每一 碗面条都凝聚着她对我的爱。同样,我之所以牢记着这碗 面,也是因为爱,因为我对奶奶的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舌尖上的家
小时候的我爱幻想,总觉得奶奶是天上下凡的 食神,是我舌尖上的家。 ——题记 记忆中,奶奶是个勤劳能干的人。总穿着一件 大红的棉袄,头上的青丝中藏着几根银发。(大 红棉袄,几根银发,两句简单的描写,一个朴实 的略上年纪奶奶跃然纸上。)她的手像大多数老 人的手一样,布满了沟壑,青筋鼓起,交错纵横。 但就是这双平凡的手,却打造出绕梁三日香气不 散的美味。(对奶奶的的性格、外貌描写,由大 处的穿戴到细处描写,慢慢过渡到对奶奶手的描 写,再由此点到对美食的描写,快速入题。)
温馨幸福)

好了,其实,我在写上面这些事的时候, 脑子里还蹦出了一系列的食物或故事:爸 爸自制的“科学烙饼”;乍一住校后每次 回家妈妈必弄饺子;过年时充斥大鱼大肉 的饭桌上最抢手的是糖醋白菜芯;妈妈熬 的玉米面粥平凡中那么暖心;夏天凉凉的 • · • · 银耳百合粥· · · · · · • 这些都是我的故事,别人当然讲不出, 但同样的,我也讲不出别人的故事。但这 两个事例,应该可以给同学一些启示。要 写此文,一定观察最真的生活,再酌情艺 术加工,美味中包含的应当是家庭的温情 或关于家的启示。这些大方向,同学们应 该把握准确。
我迫不及待的把它端到院子中,老家小屋的院子还是那么凉爽,把碗放
在冰凉的石桌上,感受到夏风的微凉,赶走闷热,驱逐烦躁。在爷爷的摇椅 上坐下,木制的椅子“吱吱呀呀”的响起来,还夹杂着爷爷每晚准时收看的 新闻联播的开头曲。惬意的感觉使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翘。咬开玉米面制成 的饼皮,湿滑而又质朴,玉米的清香和濡糯的口感让我闭上双眼,享受家的 温暖,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再咬一口,饼中的红糖顺势流入口中,甜蜜, 温情,在舌尖上一荡,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就向全身漫延开来,唤醒刺激每一 个味蕾,这或许就是家的味道吧! 来到北京后,吃过的美食越来越多,却总也忘不了“车轮滚滚”的味道, 它质朴,清香,甘甜,糯滑,感动着我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它的结构正如
事例源于生活,亦有艺术加工)


一、家里有什么极富家庭特色的饮食?
我会写腊八醋。每年,父母都会在腊八那一天,剥出 几头好蒜,放进大玻璃瓶里,然后,把将近两瓶的陈醋一 股脑倒进去。他们一定要在腊八当天弄,不会早一天,也 不会晚一天,因为爸爸说“这才是正宗的腊八醋”--老人 家有时讲究就是这么可爱!用盖子一盖,就密封了起来, 自这天起,一直到年三十儿之前,是绝不打开盖子的。必 须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合家团圆吃饺子时,才会打开它。 彼此,蒜已变绿,形同碧玉,直接吃不再辣口,酸辣中带 着浓郁的异香。而那醋,酸中含着辣气,却不真正地辣人, 一入口真是妙不可言。一家人,举筷夹起羊肉馅的饺子, 蘸在美味的腊八醋中,幸福不仅是一幅画面,还可以只是 一种味道。这接下来,正月里用醋便全都用这腊八醋了, 这味道也便成了我家过年的味道,团圆的味道,爱的味道。 (最后深化主题)
渠成写出舌尖上味蕾的美感)
• 5、写好食物,但更要写好相关的人物,毕竟这才 是初中写作的永恒主题。 • 6、食物只是表面的主角,情感或体悟才是文章的 灵魂,精心构思,自然升发。
虽然我知道,这作文可能让同学们感到有一 定难度,但是,作为老师,我又情不自禁 要为这题目叫好。这文题,最大程度地避 免了死板的套作,但它又源于生活,而且 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故事。当然,能不 能发现它,讲出它,能不能讲好属于自己 的故事,这就要看每个学生真正的素质了。 突然想起,在一次作文专题课上,一位性情 聪敏的初二女孩借黄粑(bā)所写的祖孙 亲情,看得我真心感动。于这样有心的孩 子,若遇这题目不过顺其自然,以口讲心, 我手写我心,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到真实的 生活中罢了。



因为家家会有不同的菜谱和味道,无法一概而论,所 以,我先提出10个问题,大家认真思考,定有所得。

1、在家人做的食物中,你最爱吃什么东西?
2、你最爱吃的东西,由谁所做?是否能经常吃 到? 3、你是否有过哪一次吃东西的味觉感受极其美 好?回忆一下来龙去脉。
• •

• • •
4、家人最爱吃什么,你了解吗?
我可爱的小家,外表质朴,平凡,散发着淡雅纯洁的香,但内里却火热甜蜜,
每一个家中的成员都互相爱着对方,亲密无间。车轮滚滚,红红火火的滚向 未来。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
理“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修改出 来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 工序,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好文章更是源于不断的修改。请同学们针 对本次考试作文“舌尖上的家”认真揣摩 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热气腾腾的面,细看上去,没什么特别,色彩不够诱人, 有的只是雪白的面条和星星点点深色的小料。(对奶奶做 的面的一种真实的描写,没有极力的夸夸其谈、大赞其 好!)可面条送入口中的那一瞬,面的香味就溢满齿间, 醇厚浓郁,那面条可真是爽滑劲道。(欲扬先抑的写法) 面条已下肚,却还是齿颊留香(再一次写面的余香) 轻轻 抿一口汤,那汤也是美味,小料若多些,就太沉重,少些 就有些轻薄,就像深寺里悟道的禅师一样,不求豪华贵重, 只讲圆虚宁净,重心平稳。(由品面到品汤,再写到如此 的美味,离不开小料的添香,层层推进。)我不管三七二 十一,一碗面条火速下肚。奶奶在一旁见我吃得欢,笑吟 吟地说:“好吃吗?”“好吃。”我从嘴边挤出两个字来, 又投入到享受中。童年,似乎也在那弥漫的香气中化开了。 (挤出,用词传神,写出了我吃面时酣畅淋漓之态;本段 对面的描写,即有视觉描写,又调动了味觉、嗅觉等描写; 对人物的描写,即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神态描写 和语言描写,描绘出一幅沉醉于美味生活画面。即有舌尖 上味蕾的感受,又有对亲人的描写。)
一杯鲜果汁,一盘清蒸鱼,一碗白米饭,一 盆鸡蛋汤……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总能不 断地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品尝到家的 味道。 请以“舌尖上的家”为题目,写一篇文 章。
写作指导

此次“舌尖上的家”一题,每个人都应该有故事可讲。 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太熟悉的场景与事物,年复一年,日复 一日,在家里,饭桌大概是除了床、写字台之外跟同学们 最亲密的地方了。 有同学说每天学习写作业,哪有工夫看《舌尖上的中 国》?这完全是种误会。写好这篇作文,不必去看“中 国”,只要去看自己的生活就好。每一家的饭桌,都会有 独到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