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
税收、赋税、租税、捐税的区别
![税收、赋税、租税、捐税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4747ade4028915f804dc26e.png)
47税海点滴S HUI HAI DIAN DI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民收入中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规范形式。
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
因而,它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积聚国家财政资金的一种行政手段,又是作用于国民经济的一个经济杠杆。
但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历史上,税收有过许多名称。
在古代,曾经把国家这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叫做贡、助、彻、租、赋、税、调、课等等。
在近代,使用范围较广的赋税、租税、捐税等。
无论用什么名称,归根结底都具有“税”的性质,都是一种特殊的分配。
但是,如果追溯“税”、“赋”、“租”、“捐”的本源,会发现它们是不同的概念,有着本义上的区别。
“税”字最早见于《春秋》所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初税亩”。
“税”由“禾”与“兑”组成。
“禾”为谷物,泛指土地出产;“兑”有“送达”的意思。
“税”的本义是社会成员以占有土地为基础把一部分农产品缴给国家(后人俗称“皇粮”)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赋”的本义是军赋,指君主或国王向臣属本身征发的军役和军用品。
春秋后期,各国对臣属征发的军赋常按田亩计征,使“税”与“赋”渐趋混合,形成“赋税”一词。
“租”的本义是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中国古代存在土地的王室所有制,国王既是社会的代表,又是土地的所有者,常将征“公”地的税称为“租”,如鲁国称“税亩”,秦国称“租禾”,使“租”与“税”融为一体,形成“租税”一词。
”“捐”的本义是自由献纳。
捐与不捐,捐多捐少,皆由应捐者自决。
清代后期,因财政拮据而大开捐例,使捐成为普遍的、经常的、强制的收入形式,以致“捐”与“税”难以分清,形成“捐税”一词。
“税收”一词出现则更晚。
1916年,贾士毅在《民国财政史》一书中首次使用“税收”一词,意为税的收入。
现在使用的“税收”一词,含意是广义的,它与“赋税”、“租税”、“捐税”同义。
第一章_税收概述
![第一章_税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1ccb5ff700abb68a982fbd7.png)
第一章税收概述第一节什么是税收知识要点:税收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非直接偿还性、强制性、规范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三个基本特征。
税收的两大职能是取得财政收入和对经济进行调节。
一、对税收的一些描述1.纳税与死亡一样不可避免。
①2.税收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3.税收与私有制有关。
4.有国家,才有税收。
5.最早的税收是实物税。
6.税收是对私有财产的侵犯。
7.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8.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
②9.政府征税是为了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
10.税收是纳税人享受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
11.税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12.征税是一种拨鹅毛的艺术,即拔最多的鹅毛,而鹅叫得最少。
③……二、“税收”一词的由来及含义在中国古代,既有“税”字,也有“收”字,但却未有“税收”一词。
“税”字由“禾”字和“兑”字组成。
“禾”指谷物,泛指农产品;“兑”字有送达的意思。
因此,“税”字的本义就是指社会成员向国家缴纳一部分农产品,或者说国家向社会成员取得一部分农产品。
“收”字的意思有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者是获得经济利益。
1916年,贾士毅在《民国财政史》一书中首次使用“税收”一词。
1985年《辞海》(试行本)首次将“税收”列为专有名词并加以解释。
此后,“税收”一词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人们所接受。
①语出:本杰明弗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原文为The only things certain in life are death and taxes.②语出: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
③语出: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Jean-Baptiste Colbert,1619-1683),原文为The art of taxation consists in so plucking the goose as to obtain the largest possible amount of feathers with the smallest possible amount of hissing.“税收”一词的最初含义是税的收入。
中国古代税收史
![中国古代税收史](https://img.taocdn.com/s3/m/fba46350a26925c52cc5bf4c.png)
中国古代税收史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税收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的一个分配范畴。
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
一、税收历史(一)、先秦夏朝采取法律形式确立国有赋税制度。
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的贡赋。
"贡"法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的赋税立法没有准确详实的直接史料。
《孟子•滕文公上》有"殷人七十而助"说。
孟子在此解释"助"就是"籍也",即耕种公有土地的平民为商王提供的力役地租。
其税率按孟子说法,应是十一税率。
周朝基本上是沿袭了夏商的赋税制度。
西周仍实行井田制,在此基础上推行"彻法"。
两周时期的赋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变。
公元前685年左右管仲相齐,实行"井田畴均,相地而衰征","以上壤之满补下壤之虚";同时,"划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岁饥驰而税",按土地质量等级和年景的好坏向土地占有者征收赋税;公元前645年晋国"作辕田","作州兵",据说就是把土地赏给实际占有者,按占有土地地多少负担军需兵器;公元前594年始,鲁国实行"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按私人占有土地面积计亩征收税、军赋、田赋等;公元前548年,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进行私有土地的登记,根据收入的多少和土地的等级来确定赋税;公元前538年,郑国"作封洫",承认土地占有的现实;"作丘赋",按私有土地收赋税;公元前408年,秦国"初租禾",按私人耕地的收获量征税。
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
“税收”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税收”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2d5f8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b.png)
“税收”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起源在中国文字史上,〝税〞字什么时候被制造出来没有明确的记载。
据史学家初步考证,殷墟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没有发觉税字。
它的最早运用,当推«春秋»所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的〝初税亩〞,嗣后是«左传·哀公二年»的〝初,周人与范氏田,公孙庞税焉〞。
二者均发生在春秋中期以后,彼此相隔一百年,一在鲁国,一在晋国。
税字的原始意义相当于〝脱〞,引申为〝舍〞、〝释〞、〝遗人〞之义,用在征敛上确实是疏送、给人一份财物。
后来与贡、赋混用,释为赋、敛、租等等。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展,税字的意义不断简化,在现代汉语中差不多上成为税收的简称。
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作为国家参与分配的要紧形式,大致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产生的。
这一时期的社会条件是:①生产力的进展使剩余产品成为普遍现象,绝大多数劳动力都能提供数量不等的剩余产品,使国家征税具有了经济基础;②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土地国有制,奴隶主的国家经济逐步演变为封建的地主经济,使国家行使职能的物质需要难以靠国有土地的产出来满足,只能采取税收形式参与私有经济或非国有经济的收入分配;③国家的社会职能与经济单位及个人的生产经营进一步分离并趋向稳固,相应地建起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使国家有力量组织较大规模的征税活动;④商品交换有了较大进展,使税收分配的形式比较规范。
随着这些条件的成熟,税收也逐步显现。
在中国,较为规范的税收形式始于春秋后期鲁宣公十五年实行的初税亩。
在欧洲,显现在罗马帝国奥古斯都执政时期〔公元前27~公元14〕。
在此之前,奴隶主国家的收入要紧来自国有土地,如中国古代的贡助彻,即所谓〝相地宜所有以贡〞。
当时的商品交换尚不发达,且官营占主导地位,因而〝市廛而不税,关讥不征〞。
在欧洲,征税往常也存在官产收入、特权收入等形式。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税收产生的条件差不多成熟。
第1章+税收原理(1)
![第1章+税收原理(1)](https://img.taocdn.com/s3/m/7f8ff281b0717fd5360cdc97.png)
第二节 税收的影响
二、替代效应 征税除了使纳税人减少了可支配的收入以外,还 可能产生另外一种经济上的影响。例如,一个喜 欢喝茶的人,在政府征收茶税后可能会减少喝茶 的次数,或者转而喝其他的替代饮品。也就是说, 政府征收茶税,不仅减少了纳税人可以支配的收 入,而且还改变了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使纳税人 用一种经济行为去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 由于这种经济行为的改变纯粹是由于征税而引起 的,因此税收理论把这种经济影响称为税收的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意思是 征税使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了变化。
2018/10/30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另一种表述是:“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民 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这个定义强调了以 下几层含义:第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 的一种形式,第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 现其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第三,税收 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 第四,税收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征收;第五, 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许建国、李大明、庞凤喜主编:《国家税收》 (修订本)第6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年。
第1章 税收原理
三个税收基本问题 (1)什么是税收? (2)税收会产生什么影响? (3)政府征税有什么正当目的?
2018/10/30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范畴。税收存在的 历史非常悠久。一般认为,税收是同国家 的出现相联系的。也就是说,税收是在国 家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在原始社会中,虽然 没有国家,但就已经存在税收了。
2018/10/30
税收大题
![税收大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3cd903b52acfc789ebc9fa.png)
1税收的根本性质即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一方主体的依法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国家运用税收形式取得财政收入,必然发生国家同纳税人之间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的特殊性在于其分配的依据,既不是财产所有权,也不是劳动者的劳动力的所有权,而是国家公共权力,并且表现出强制性、无偿性的特征,从而使税收的分配关系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2税收的社会属性:税收不仅是一个分配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税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它经历了从奴隶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税收、资本主义税收和社会主义税收等各种不同的形态。
一方面,税收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句有其共性;另一方面,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家中的税收又分别具有其个性,即税收所处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社会属性。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法律制度的不同,因而受所有制、国家性质和法律制约的税收的性质也不同。
3税收的根据:国家的存在和居民独立财产的存在是税收的根据。
国家的存在和居民独立财产的存在是税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居民独立财产的出现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内因,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外因。
只有当引起税收的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时,才能产生和存在税收现象4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税收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依据直接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对征纳税双方的税收行为加以约束的特性。
税收无偿性是指国家税收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需要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或代价。
税收固定性是指国家税收必须通过法律形式,确定课税对象及每一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数额,并保持相对稳定和连续多次适用的特征。
5税法的特征: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税法是以确认税收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税法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法;税法是实体内容和征管程序相统一的法6税法的调整对象对认识其法律地位的意义:税法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包括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关系。
我与税收的故事征文
![我与税收的故事征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947a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a.png)
我与税收的故事征文有关我与税收的故事征文(通用13篇)有关我与税收的故事征文(通用13篇)我在平时,去超市购物,付账以后,都会向营业员索正规发票。
以前和父母一起打的士,很少向司机索要发票。
自从我看过关于“税法”的故事以后,我每次乘坐的士都会向司机索要发票。
还有,上次爸爸住院,因为有了医疗保险,所以费用只交了一部分,其它的钱,正是我们的税款。
正是我们交了税,所以又用回到自己的身上。
这就是“用之于民’。
是啊…中国是我家,依法纳税靠大家!所以我呼吁大家要积极地交税,不能让经营者逃税和漏税,这样我们的生活条件才能越来越好!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光荣的纳税人。
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一份力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来看看近几年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吧:在世界屋脊上开通了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波涛汹涌的杭州湾上架起了跨海大桥;万里长江上,三峡大坝截断激流,“高峡出平湖”;美丽的上海滩矗立起了“东方明珠”……还有“神州”飞船成功往返天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简直让人数都数不过来!这些浩大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国家从国库里拨出来的。
国库的钱又是哪里来的呢?是我们勤劳的人民交纳的税金!是啊,国家如果没有税收,就无法改善我们的公共设施,也无法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更无法巩固我们的国防。
税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每个人都密不可分。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我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拿国家的工资,但还是每个月都要交税;妈妈虽然不直接交税,但通过她和其他员工的辛勤工作,为公司创造了大量财富,所以,他们公司上交给国家的税收当中,也有她的一份贡献;再说我吧,我现在还小,还不能为国家税收作什么贡献,却是一名税收的受益者,比如,国家花了大量资金用于我们的义务教育,这些钱当然也是从税收里来的。
同学们,看了上面这些,大家都应该懂得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了吧。
我们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守法的纳税人。
税务历史知识点总结
![税务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07a1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3.png)
税务历史知识点总结税务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最早的部落社会到今天的现代国家,税收一直是国家的支柱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税务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探索税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税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河谷文明中,可以找到最早的税收证据。
最早的税种是土地税,也就是人们需要把农田的一部分作为税收给统治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货币,税收也逐渐演变为货币税。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被用来维持军队、建设基础设施以及支付官员工资。
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兴起导致了一种新的税收制度。
封建领主或国王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这些税收形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到了近代,税收制度变得更加复杂。
在英国,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变得更加有序,并出现了现代税务体系的雏形。
在17世纪,英国国会掌握了税收权,推动了税收制度的规范化和正规化。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税法的草拟和颁布,为现代税收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18世纪的美国,税收也成为了国家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开始征收各种税收来维持军队和国家机构的运转。
随着美国独立后的国家建设,税收成为了国家财政的支柱之一。
在现代国家中,税收已经成为了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
各种税种的出现和完善,使得现代国家能够有效地征收税收来支持国家的各项活动。
在当今世界,税务制度变得越来越复杂,政府通过税收来维持军队、建设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和医疗,以及支持社会福利项目。
另外,税收也成为了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政府可以影响经济的运行,促进经济增长,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以及解决社会问题。
税收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税收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政府通过税收来支持科研、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税务基础一点通 第一章税法及原则
![税务基础一点通 第一章税法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682df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2.png)
税务基础一点通第一讲税法及原则税收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历史范畴。
税收的产生与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私有财产制度下对公共品的需求、以及国家的产生等诸多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氏族社会后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增多,私有制出现并发展起来。
贝是早期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
随葬的猪头、猪下颚骨都是远古时期财富的象征。
剩余产品的产生和增加以及私有财产制度,成为税收产生的物质基础。
在私有财产制度下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成为税收产生的社会基础,而国家的出现,又成为税收产生的政治基础。
“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司马迁《史记·夏本纪》①夏代税收统称为“贡”。
中国历史上第一起抗税案:大禹怒杀防风氏。
②公元前 594年出现“税”字。
③注意区分:税赋与税负。
一、税收与税法的概念与特点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是法学概念。
税收与税法——法是税收的存在形式,税收必须采用法的形式,是由税收和法的本质与特性决定的。
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通过法的形式实现。
从形式特征看——税收具有“三性”(有争议)( 1)强制性——征之有保( 2)无偿性——征之有用( 3)固定性——征之有度税收以法律为后盾,受法律约束。
从税收职能看,调节经济是其重要方面——法以权威性、公正性、规范性成为体现纳税规则的最佳方式。
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法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56条这部分学习要知晓以下几个问题:( 1)税收是经济学概念,侧重解决分配关系;税法是法学概念,侧重解决权利义务关系。
(2)制定税法的有权的国家机关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往往拥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获得授权的行政机关也是制定税法的主体的构成者。
《财政学》课后练习题
![《财政学》课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1600d2b0717fd5370cdc5e.png)
《财政学》习题第一章财政导论一、单项选择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A、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B、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C、消除收入分配不公D、促进经济的稳定的增长2、•财政分配的主体()。
A、国家B、家庭C、企业D、个人3、•从财政分配的实际情况来考查,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产品的全部B、剩余价值的全部C、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社会产品中的一部分4、•财政属于()范畴。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5、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动的支配地位。
A、企事业单位B、居民个人C、国家D、中央政府6、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因此财政分配具有()特点。
A、强制性和自愿性B、无偿性和有偿性C、有偿性D、强制性和无偿性7、混合产品的供给,()。
A、只能由政府来提供B、只能由社会成员来提供C、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D、只能由市场主体来提供8、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配置资源的主体。
A、市场B、政府C、企业D、个人10、同时具备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个特征的物品是()。
A、私人物品B、公共物品C、纯公共物品D、准共公物品11、财政调节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A、资源配置职能B、收入分配职能C、经济稳定职能D、维护国家职能12、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
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历史条件D、文化条件二、多项选择1、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主要区别是()。
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C、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行驶其职能的物质需要D、财政分配的集中性、强制性和无偿性2、财政分配对象,从价值形态看有()。
A、全部社会产品价值B、剩余产品价值M部分C、包含有折旧基金C部分D、职工劳动报酬的V部分3、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手段有()。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9874c6b8f67c1cfad6b8a7.png)
名词解释1、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损失。
2、税收超额负担:税收造成了价格的扭曲,使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低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这样,价格便不能真实反映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因此损害了价格作为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信号作用,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这称之为税收的额外负担。
3、税收弹性: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税制设计应当使税收具有较好的弹性,一般来说应使ET≥1。
4、税收乘数: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1-b)。
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税收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反方向,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5、税收转嫁: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6、弹性反比法则是指为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应实行高税率,弹性大的商品应实行低税率。
7、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采取一定的方式转嫁之后最终的归宿,即税负运动的终点。
8、税收效率:税收效率指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它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效率两个方面。
9、税收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税收手段,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给以强制性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市场机制运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及其准则。
10、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税收对经济所起的调节作用,税收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选择题习题一一、不定项选择题1. 税收能力预测,从总量上看是指()。
A.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预测B. 税收收入的计算和预测C. 国民收入的计算与预测D. 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的计算和预测2.()最早回答了什么是税收的问题。
税收是一个古老经济范畴-精品文档
![税收是一个古老经济范畴-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13adc44011ca300a6c39030.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3
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受税收实际
负担的人,即其经济意义上的负担 人。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时候,纳 税人就是负税人;而有的时候,纳
税收法制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依法纳税是纳税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14
税务违章处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而又十分严肃的工作, 税收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处罚措施,以利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 执行中有法可依,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国家税收法制的贯彻实施,确 保国家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以上是导论的全部内容,稍做休息,就让我们开始 的动感网络急速之旅吧!
0.1 0.1.1 0.1.2 0.1.3 0.2 0.2.1 0.2.2 0.2.3 0.2.4
纳税人 征税对象 税率 其他税收学基本术语 税目与计税依据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 税收优惠 违章处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三大税制要素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6
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率。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反映 着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政策的趋势,关系着国家财政收入与纳 税人负担水平。因此,税率常被称为税收它一般情况下是应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税收优惠是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鼓励和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第二节税收的起源
![第二节税收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3317ac3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49.png)
第二节税收的起源税收既是一个分配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一、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税收并不是有人类以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
它的产生取决于互相制约的两个条件。
一是社会条件(国家的产生);二是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和财产私有制的确立)。
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和财产私有制的确立。
即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才有可征税的物质基础。
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
而私有制的产生和存在,导致社会阵营的分裂,出现阶级。
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国家本身的属性决定它不能直接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有必要运用税收这种分配方式参与分配。
所以,当社会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以后,才有可能征税。
剩余产品的产生与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充分条件。
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只有出现国家,才有必要征税。
其次,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特定分配,只有产生了国家,才有了征税的主体和征税的依据,从而使税收产生成为可能。
没有国家的产生和存在就没有税收。
因此,国家的产生与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必要条件。
二、税收产生的历史过程在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
同时,部落之间战争的发生,需要由臣民提供劳务和贡献实物。
虽然在此期间提供的劳务和实物是无偿的,但它还不具备税收特征。
(一)税收的雏形阶段一般认为,我国税收的雏形阶段为夏、商至西周这一时期。
夏朝的“贡”、商朝的“助”、周朝的“彻”等是我国最原始的税收形式。
“贡”,是夏朝统治者凭借军事政治权力进行的强制课征,要求所属部落及臣民以当地的土特产纳贡。
“助”,是建立在商朝土地井田制基础上的赋税制度。
国家将统治范围内的耕地划分为若干“井”字形方块田,中央为公田,周围八块为私田,每个农户耕种一块私田,八家共同耕种中央一块公田,公田上的收获全部归王室所有,私田则不纳税。
税收的起源
![税收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8de5a8b7a45177232e60a2a8.png)
税收的起源税收,历史上又称租税、捐税或赋税,是国家的产物。
税收的形成历经一个漫长的过程,故曰“起源”。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税收是伴随国家的起源而起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终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税收和国家一样,是个历史的范畴,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
一、税收的起源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国家起源而起源。
夏王朝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夏代开始就有了税收的雏形。
有无早于“夏贡”的税收雏形!《史记》:“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可追溯至高辛氏时代。
高辛氏即帝喾,为‘五帝“之一,相传为黄帝曾孙,约在公元前26世纪至21世纪之间。
帝喾果有其人!据《中国历代食货典》卷一百一十赋役部记载上古时代赋役二则,其中之一就是“帝喾[帝喾(kù),姓姬,为上古五帝之一。
他是黄帝的曾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高辛氏正畛均赋”(畛同畎,即深圳的圳),将“均赋”列入“赋役部”,可见帝喾时代就有每种税收的雏形,距今已逾4000多年。
有人质疑,上古时代没有文字,有了文字记载税收的也少见。
孟子关于税收的论述也是后来追记。
孟子生活在公元前372年——289年间,是东周战国时代,距夏代1500多年,论述的依据和准确性如何!更何况三代历经1500多年,其税收负担“其实皆什一也”,百分之十的税率一直没有变化?可信呼!试从社会发展看,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原始社会晚期,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农业的发展,畜牧业、原始手工业的出现,产生了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开始有了剩余产品,从此有了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的私人占有,出现贫富差距,直至产生阶级。
为了把阶级利益冲突限制在一定“秩序”范围内,需要有执行这一社会职能的、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出现了管理公共事务的国家雏形。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矛盾激化,推动社会变革,原始社会晚期向奴隶社会发展。
第二章___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第二章___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fa78471852458fb770b56b7.png)
数据来源:
经合组织(OECD) :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CR) 美国国税局(IRS): 英国税务与海关署(HMRC):
加拿大收入署(CRA):www.cra-arc.gc.ca 澳大利亚税务局(ATO): .au 新西兰税务部(IRD): 日本财政部(MOF):www.mof.go.jp 新加坡国内收入管理局 .sg 韩国财经部//english .mofe.go.kr
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存在
税收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的 分配,这种分配只有对那些不属于国家所有 或者国家不能直接支配使用的社会产品才是 有意义的。当社会存在着私有制,国家动用 政治权力将一部分属于私人所拥有的社会产 品转变为国家所有的时候,税收这种分配形 式就产生了。因此,国家征税实际上是对私 有财产的占有。
贡、助、彻这三者都是王室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 地收获的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土地所有 制下,其基本特征为地租,从税收起源角度看, 由于王室又是国家代表,因此,贡,助,彻也具 有一些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是我国税收产生的 起源。
(二)工商税收的出现
关市之赋——是指为适应手工业发展,开 始对经过关卡和上市交易的物品的征收。 具有关税和商品交易税的性质。
思考题: (5-6号) 1.为什么说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 2.在税收的发展过程中,税制结构的变
税收的职能及其历史演变
![税收的职能及其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65e45c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3.png)
税收的职能及其历史演变中国社会主义税收究竟有几个职能,长期以来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㊂大体上有三种观点㊂第一种观点,主张有一种职能,即主张税收只有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第二种观点,主张有两种职能,即主张税收既有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又有调节经济的职能;第三种观点,主张有三种职能,即主张税收既有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㊁调节经济的职能,又有管理监督的职能㊂现在三种观点仍然相持不下,因此,很有进一步展开讨论的必要㊂在讨论中国税收究竟有几个职能之前,有一个有争论的前提问题应当首先讨论清楚㊂这个前提就是税收的职能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些同志认为,税收的职能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此,税收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它的职能就是固定不变的㊂在它产生以后的一切人类社会中,这些职能都是同时存在的㊂在这里 不存在某些职能有无的差别 ,只存在人们 对这些职能是否认识的差别 ㊂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㊂应当承认,税收的职能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随意决定的,它确实是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认识这一点是有积极意义的㊂因为认识它可以促使人们注意防止随意扩大或缩小税收的职能范围,从而产生损害税收工作的现象㊂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客观存在 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认为这种 客观存在 是由社会客观经济条件和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以国家为代表)职能所决定的㊂社会客观经济条件和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职能也是一种 客观存在 ㊂而且这后一种 客观存在 决定前一种 客观存在 ,这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㊂因此,社会客观经济条件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职能发生了变化,税收的职能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㊂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㊁发展㊁转化与消亡的过程㊂税收的职能也同样有这样一个过程㊂税收发展到今天,我们认为它具有两个职能,即财政职能与调节经济的职能㊂下面结合税收职能的历史发展过程,谈谈我们的观点㊂完备的税收形态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国家的产生同时产生的㊂因为国家要执行社会的职能,就必须具有执行这种职能所必需的经费,而税收正是筹集这种经费最有效的形式㊂所以,恩格斯说: 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 捐税㊂ ①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没有的㊂我国夏㊁商㊁周三代实行的 贡 助 彻 法,也同样是为国家的活动筹集经费的㊂所以,税收产生以后的第一个职能,就是为国家的活动提供物质保证㊂这一点,不论在外国还是在我国都是相同的㊂不过,应当指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家或宫廷费用,都是非生产性的,这种费用越多,对生产的发展越不利㊂人们历来把那些横征暴敛㊁诛求无已,以填欲壑的统治者称为 暴君 ,而把那些节减宫廷经费,减少征税额, 以宽恤民生 的统治者称为 仁君 ㊂ 政府经费,虽依时代而异其用途,但其理想则务在于节约政务费,减少征税额㊂此种理想,三代时严格实行,以至于后世,92税收的职能及其历史演变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7页㊂03第一篇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理论几奉为神圣之治世原则,而莫敢有悖;仁君与暴君,几皆以此为分野㊂ 故言治术者,不言缩小宫廷及政府经费与减轻赋税者鲜矣㊂ ①几千年来的税收,其最大的目的就是组织收入,以 足国用 ㊂因此,人们通常把这种职能叫作税收的财政职能(有的同志认为, 财政职能 一词不确切,不如改为 筹集财政资金的职能 更确切㊂我们认为可以不改㊂因为 财政职能 一词,已经是 约定俗成 的事),对税收应当具有财政职能这一点,大家都是同意的,没有争论的㊂但是,对于税收产生以后是否就具有 调节经济 的职能,人们的看法就不同了㊂有些同志认为,税收产生后就具有 调节经济 (有的同志把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说成是 经济职能 ,显然是不确切的)的职能,也就是说,从奴隶社会开始,税收就具有了 调节经济 的职能㊂即认为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和财政职能是 共生的 ,只是由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对这种职能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这种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㊂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㊂我们认为,税收产生以后以及在其产生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它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像我们今天所说的 调节经济 的职能,因为在那些岁月里,税收没有产生 调节经济 职能的经济条件㊂当然,我们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税收,不可能产生 调节经济 的职能,绝不是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些明智的统治者,即所谓 仁君 ,没有采取过一些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税收政策㊂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这种事例是屡见不鲜的㊂就拿近代史上的清朝来说,也是如此㊂①吴兆莘:‘中国税制史“(上册),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2页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国家直接掌握的聚财和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税收。
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凡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各行各业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有依法计算纳税的任务。
因此,计算纳税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工作任务。
由此,税收与会计的关系可见一斑。
税收是会计的环境因素之一。
而会计则是税收的实现条件;税收规定制约、影响着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披露的方法,而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的变更或改进又会促进税收的改革与完善。
一、税收对会计的影响1 、税收使会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都知道,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有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特点。
税收特征可概括为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
也正因为税收具有强制性。
而税收又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得以实现,可见,税收与会计之间的关系何等重要。
所得税可以说是整个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纳税人的不同特点。
可划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由于涉及民众,且所得税的强制性及其与会计的密切关系,使得会计倍受广大民众的重视,而不仅仅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财务人员。
随着税制的不断完善,税法结构也日趋复杂。
而相对于律师来说。
会计师对于税收利益的计算及其所掌握的会计知识都更具优势,因此,税务筹划的工作就主要由会计师所担任。
税务筹划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商业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企业价值服务。
因此,会计在如今变得越来越重要。
主要得归功于税收。
2 、税收拓宽了会计的研究领域税收推动了会计的发展,使一些被忽略的会计问题为人们所重视。
1 9 2 1 年收人法第一次规定了资本收益优先处理的方法。
确认通货膨胀会抵消所得收益的部分价值,明确了收入与资本的划分。
根据测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具体处理方法和法庭的判决。
人们萌发了收益实现应该发生在收益获得之前的想法,既然以销售时间作为衡量“实现”的标准是最客观的。
则这一时点也应该是收人确认的合理时间。
因此,新的收益计算方法就产生了,而以前年终盘存资产以年初与年末差额确定收入的方法也因而改变。
这些重要变化在 2 0世纪 3 O年代早期已经基本完成.结果导致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重心由资产计价转向收入计量。
同时也使得财务会计报告的重点由资产负债表逐渐转向损益表。
3 、税收使会计方法的应用更为广泛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预测和控制方法以及会计分析方法等。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最基本环节。
会计预测、控制和会计分析等都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的。
因此,由于会计核算与税法的刚性的密切关系。
被税法所承认的会计方法往往能够较为迅速地被广泛运用。
在美国,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矿产资源开发者对其矿产的损耗等等有关资产计价以及损耗的会计处理方法,就与 1 9世纪时矿业主与税务机关之间发生的争议有着莫大的关联。
1 9 0 9年美国试行的税法草案以及在以后的修正案中有关折1 日的规定.就是系统性折旧方法被广泛运用的原因契机。
4 、税收对会计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税法关注税基。
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动。
反对按实际情况调整会计数据,并重视会计主体的分离。
税法中有关利润、损失以及不准按物价水平调整会计数据的规定.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摆脱历史成本的束缚。
会计为使其原则规范化,努力设法减少会计实务中可供选择的方法。
但是。
税法往往无视会计理论要求,在税务处理中增加会计方法选择机会,这就在无形中使工作复杂化。
会计理论能够迅速、及时地对会计环境做出反应.而税收的处理却总是相对滞后,早期税法还使得会计年度的使用延误了 3 0多年时间。
在1 9 5 4年以前,美国税法对折旧的规定是极其严格的。
严格到几乎只允许会计处理采用直线法。
税制改革后,才又出现了两种折旧方法。
税法所规定的三种基本折旧方法是: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纳税人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进行处理。
同时,由于加速折旧可形成税收节余,使企业获得相当于政府资助性的无息贷款,在当时便成为了企业资金的一种主要来源。
但是,加速折旧会减少会计收益,这就为税务机构在调整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上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增加了工作负担。
1 9 5 4年,美国国内收人法典原本试图缩小企业财务成果和税务成果的差异.可是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扩大了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额,所得税费用跨期分配问题就变得愈加复杂。
而且。
某些因税法规定而被会计实务接受的方法,在会计利润方面也或许是经不起推敲的。
因此说,税收对于会计的发展其实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的发展。
二、会计对税收的影响1 、增值税、所得税是在会计发展到一定时期时产生的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是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而逐步形成的。
从增值税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是建立在企业会计发展到具有较高核算水准的基础上。
早在 1 9 7 9年,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在部分城市实行增值税的试点。
1 9 8 4年,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将机器机械、钢材钢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及其零配件等l 2类商品纳人增值税的范围,对其它商品则征收产品税。
当时对增值税实行“扣额法”和“扣税法”两种计税方法,税率从 6 %至 1 6 %共5个档次。
以后又对增值税进行了多次改革,征收范围已扩大到生产和进口环节的绝大部分产品。
1 9 9 4年的税制改革对增值税进行了较为彻底的重新构造:一是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扩大到工业、商业和进口环节产品,以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二是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为计税价格。
使成本、价格和利润均不含增值税因素,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三是实行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税款进行抵扣的制度,在计算本环节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应纳税款时,允许将购进货物和应税劳务的已纳税款予以扣除。
即所谓“发票扣税法”,从而较好地解决重复征税的矛盾;四是减少税率档次,简化计税方法,由改革前8 %至4 5 %共1 2个税率档次减为1 7 %的基本税率和 1 3 %的优惠税率两档,同时对不符合增值税计征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采取按固定比例的征收率,实行简易计税办法。
增值税要求企业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设置、记载上分别反映收入的形成和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以及转移价值中包括的已纳税金,这样才可以正确地核算出增值税额,从而正确计算企业应纳增值税的金额。
所得税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相对于流转税更为公平合理,在税收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作用不断增强。
所得税依据纳税人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还涉及对资本利得是否设计独立税种征税。
企业所得税是从 1 9 9 4年 1 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它是_ 在原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改革形成的。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是在总结《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践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于 1 9 9 1年7月1日开征的一个统一的涉外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 自然人) 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于 1 7 9 9年诞生于英国。
1 9 8 7年。
为了适应公民收入的变化进一步开征了仅适合中国公民的个人收人调节税。
2 0 0 5年 1 O月2 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又重新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不再区分个人的性质,凡取得收入的个人,无论是居民个人还是非居民个人。
都适用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法。
从现代所得税的产生来看,是基于文化的普及、工商企业的繁荣和大量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只有会计能够准确地记录、确认和计量涉税经济事项,同时才能正确地计算出所得税。
并且所得税的核心概念“所得”是由会计理论的概念“收益”发展来的。
会计分期为计算应税所得额提供了时间基础:会计收益确认与计量为所得税提供了计税基础。
会计账簿系统的完善为计征所得税提供了书面依据。
由此可见,会计对于所得税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
2 、现代所得税在现代会计理论的支持下越发趋于完善现代所得税是在借鉴会计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原则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
从历史上看, 1 8 6 1年,美国的会计刚起步不久,会计理论完全不成熟,又由于缺乏会计团体的参与。
司法解释都是由严重欠缺会计知识的法官做出,因而其第一联邦所得税的弊端就显得格外多,实施起来也甚为复杂。
再来看 1 9 0 9年,此时的会计理论已经较为成熟:同时由于“公司所得税”法案在国会的顺利通过,公认的会计原则( G A A P ) 在企业计算所得税时被广泛遵循。
所得税的框架就基本稳定了下来。
可见,现代所得税之前所经历的波折,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得到会计理论的支持。
随着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丰富,相信现代会计理论已经成为现代所得税的重要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1 郝春虹.多元目标约束下的中国税制优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0 0 5 .【 2 】房保安.税收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 Oo 6.【 3 】安福仁.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0 0 6 .[ 4 1 刘佐,靳东生.中国所得税【M】.武汉: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 05 .[ 5 】邓力平.税制改革:基于税收与会计关系的理解D 】.涉外税务, 2 0 0 4 ( 1 2 ) .[ 6 ] 林华.论税收与会计的相互影响Ⅱ】.铁道财会, 2 0 0 6 ( 1 2 ) .r 7 】范继红.略谈企业会计对税收的影响D 】.税收与会计2 0 o 6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