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

合集下载

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式钻井平台等海洋油气开发装备规模化生产,汽车


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水下机器人等 海洋观测监测装备制造,以及船舶综合船桥系统、海 洋重力仪等船舶关键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
尽管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取得了 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受国际船舶市场持 续深度调整和国际原油价格影响,交船难、接单难、 融资难现象依然突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 建造周期较长,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较慢,企业运 营资金压力大。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形成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发展格局,打造 (')
造系统,研制生产一体化紧凑型高效装卸船设备、 海上作业高度稳定性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
个 船 舶 和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产 业 创 新 和 服 务 平 台 ,进 一步完善总装造船模式,推动数字化造船、智能化
纲 要》《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制 造 业 中 长 期 发 展 规 划 (!"$$%!"!" 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
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 际,制定本行动方案,期限为 !"&' 年%!(!) 年。
!"#$%
全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主要力量集中在
我国、韩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船市
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龙头企业,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等 / 家国家级专业海洋科研机构,以及中国船舶重
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天津大学海洋学院等 $) 余家涉海研究院所和高校。掌握了超大尺度重型
海洋装备制造、深海自主探测技术、海洋立体观测监
测、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拥 有 0)) 米水深以内油气田开发装备自主研发,自升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26•【文号】国发[2005]44号•【施行日期】2005.12.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2012我国船舶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2我国船舶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2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11年,中国船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但受世界经济复苏疲软,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新船成交大幅下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造船三大指标有升有降2011年,全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4991万载重吨,比2010年底手持订单下降23.5%。

按载重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52.2%、43.3%。

据进行了修正。

(二)工业总产值保持增长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53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775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下降3.0个百分点。

其中船舶制造业598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下降1.4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909亿元,同比增长30.7%,增幅提高5.2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81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下降17.3个百分点。

(三)船舶出口继续增长2011年,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62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新承接出口船订单276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5%;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3672万载重吨,比2010年底手持订单下降17.5%。

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76.4%和91.2%。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196亿元,同比增长13.4%。

其中,船舶制造业2741亿元,同比增长14.5%;船舶配套业100亿元,同比增长10.4%;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08亿元,同比增长6.2%。

2011年1~11月,船舶出口金额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8%。

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75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仍是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向亚洲出口199.3亿美元,占比50.1%,向欧洲出口88.1亿美元,占比22.1%。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一、综合类1.1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7月23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592号)1.2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国际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2011年8月3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令第11号)1.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5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675号)1.4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2011年9月8日发布商产发【2011】310号)1.5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29日发布财综【2011】115号)1.6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国家能源局2011年12月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1】395号)1.7外商投资产为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11年12月24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第12号)1.8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2012年2月发布)1.9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3月7日发布财关税【2012】14号)1.10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4日发布财建【2012】102号)1.11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4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21号)1.12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9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30号)1.13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4月27日发布财建【2012】167号)1.14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2年4月30日发布国发【2012】15号)1.15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5月7日发布)1.16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电力的实施意见(国家电监会2012年6月14日发布)1.17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国家能源局2012年6月18日发布国能规划【2012】179号)1.1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7月6日发布发改能源【2012】1207号)二、风电2.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36号)2.2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77号)2.3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1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82号)2.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00号)2.5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2011年7月6日发布)2.6 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2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26号)2.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25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85号)2.8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0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3号)2.9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4号)2.10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2号)2.11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2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47号)2.12 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日发布电监安全【2012】16号)2.13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82号)2.14 关于印发风电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7号)2.15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35号)2.1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5号)三、三.太阳能3.1 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1年12月16日发布财办建【2011】187号)3.2 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8日发布财建【2012】21号)3.3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2月24日发布)3.4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8号)3.5 关于公布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8日发布财建【2012】177号)3.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4号)3.7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9月1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98号)3.8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0月29日发布)3.9 关于组织申报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12年11月7日发布财办建【2012】148号)四、水电4.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概算调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3月16日发布)4.2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56号)4.3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3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42号)4.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63号)4.5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2011年10月18日发布发改新能【2011】2242号)4.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和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61号)4.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00号)五、核电5.1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和《核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09年10月12日发布国能科技【2009】274号)5.2 关于调整三代核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设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7月5日发布财关税【2011】45号)5.3 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2011年10月20日发布)5.4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2011年12月15日发布国发【2011】42号)5.5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1年12月2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2号)5.6 关于印发《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6月12日发布国核安发【2012】98号)5.7 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关于印发与核安全相关的能源行业核电标准管理和认可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7月2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226号)5.8 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环境保护部2012年10月10日发布)六、生物质6.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3月28日发布发改价格【2012】801号)七、部分地区7.1 安徽省“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3月9日发布建科函【2011】204号)7.2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11年9月23日发布鲁经信资字【2011】526号)7.3 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年12月5日发布沪府发【2011】90号)7.4 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12月6日发布津发改规划【2011】1490号)7.5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2月26日发布京发改【2011】2287号)7.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3月16日发布新政办发【2012】31号)。

作业级ROV结构介绍

作业级ROV结构介绍

典型作业级ROV结构介绍1.前言地球上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8%,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进入21世纪后,重视海洋、探索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以及保护海洋成为全球各国的重要课题。

我国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近日下发《关于印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的通知》,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国家“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也将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作为重点攻关方向。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具有人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功能,能够在海洋环境下代替人进行某种作业的自动控制装置。

通常是依靠电缆提供的动力或自身携带的能源驱动,载体上装有推进器在水下做三维空间运动,并可装设照明、摄像、声纳等观测设备,多种传感器及用来完成某些作业的机械手和作业工具。

水下机器人大致可分为三类: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自治水下机器人AUV、载人潜水器HOV,最近国外如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一款混合水下机器人HROV。

ROV根据用途不同又分为观察型、调查型、作业型,就不再展开讲,本文以下内容以作业型机器人为例展开介绍。

2.作业级ROV系统概述一套ROV由支持母船、配电系统、控制室、布放与回收系统、中继器(大型ROV)、脐带缆、无人潜水器、作业机械手等部分组成。

3.支持母船支持母船作为水面支撑系统,承担ROV的长途运输、布放及回收、动力支持、及水面控制等任务。

ROV的作业半径有限,必须有母船承载进行远程运输;为了将水下机器人ROV安全、迅速地下放和回收,在船体上需要有吊放系统,主要是由A型吊和绞车组成;一般ROV为了减轻重量、节省空间,以及长时间水下作业需要,不带动力装置,由母船提供;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面控制系统的大屏幕看到ROV所处环境,操作机械手进行相应作业。

另外支持母船必须具备动力定位能力,否则会因为母船移动拉扯ROV造成损坏。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引领制造业向高端方向发展。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战略为引领、以规划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配套保障的政策体系。

同时,着力创新政策工具,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相关主要政策进展(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政策现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要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五大产业,并制定了各领域的产业发展线路图,分别提出了到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重大行动及重大政策。

进一步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能力、产业组织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重点任务,部署了重大工程与区域发展重点,安排了金融财税政策支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质量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对外合作水平等保障措施。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编制说明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编制说明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20年 4 月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十一五”以来,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的范围发生了变化,2006年发布的国标《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

标准所依据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原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进行了对照,而2017年国家统计局对旧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新的标准需要在2017版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进行修订。

二、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4年2月14 日《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总体方案》发布,提出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了该项任务。

标准立项文号(20153536-T-418)。

2.主要工作过程(1)成立标准起草组自明确任务之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就成立了由中心领导、部门领导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的标准起草组,负责标准的研究与项目推进工作。

(2)标准初稿编制过程标准初稿主要包括确定标准框架、结构与内容,确定分类原则,对相关术语进行定义;研究海洋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确定各海洋产业分类依据;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代码表等。

(3)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是在初稿基础上,通过对标准定义、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后编制的。

标准征求意见稿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海洋相关术语界定研究、海洋产业分类方法研究、新增海洋产业分类范围研究、编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照附录。

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依据国标征求意见稿,编制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调查用标准,并于2014年 6 月-8 月间,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涉海部委、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局属单位等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其中回函的单位数是27 个。

2014年索具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索具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索具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5月目录一、索具行业的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索具行业的监管体制 (4)2、索具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1)主要法律法规 (5)(2)主要产业政策 (5)二、索具行业发展概况 (7)1、钢丝绳索具发展情况 (7)2、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发展情况 (8)三、索具行业供求状况及变化原因 (10)1、钢丝绳索具市场的供求状况 (10)(1)钢丝绳索具市场供求情况 (10)(2)影响钢丝绳索具市场供求变化的因素 (10)①下游市场的发展状况 (10)②索具生产向专业化趋势发展 (13)③纵向一体化促进产业协同效应的发挥 (14)2、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市场的供求状况 (15)(1)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市场供求情况 (15)(2)影响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市场供求变化的因素 (16)①国际下游市场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 (16)②国内市场的发展 (18)③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市场向中国产业转移带来的契机 (19)④国内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与新应用领域的扩展 (19)四、索具行业利润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20)五、索具行业竞争格局 (21)六、进入索具行业的主要壁垒 (21)1、市场准入壁垒 (21)2、品牌与品质壁垒 (22)3、技术与研发壁垒 (23)七、影响索具行业发展的因素 (23)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3)(1)相关行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及产业政策激励 (23)(2)产业转移的契机 (24)(3)下游潜在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24)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5)(1)缺乏竞争秩序 (25)(2)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25)八、索具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25)九、索具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26)十、索具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26)1、行业周期性 (26)2、行业区域性 (26)3、行业季节性 (27)十一、索具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 (27)1、上游行业情况 (27)2、下游行业情况 (28)十二、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8)1、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28)2、上海正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29)3、南京大华特种带织造有限公司 (29)4、上海台申织带有限公司 (29)5、Franklin Offshore Group (29)6、Gaylin Holdings Limited (29)7、KTL Global Limited (30)一、索具行业的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索具行业的监管体制钢丝绳索具、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产品属于索具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钢丝绳索具、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分属于制造业下的金属制品业和纺织业,具体情况如下:索具行业遵循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2011年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11年,中国船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但受世界经济复苏疲软、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新船成交量大幅下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运行指标(一)造船三大指标有升有降2011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接船舶订单量为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截止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991亿载重吨,比2010年年底下降23.5%。

按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52.2%、43.3%。

(二)工业总产值保持增长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有153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775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下降3个百分点。

其中,船舶制造业598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下降1.4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909亿元,同比增长30.7%,增幅提高5.2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81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下降17.3个百分点。

(三)船舶出口继续增长2011年,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62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新接出口船订单276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5%;年末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3672亿载重吨,比2010年年底下降17.5%。

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76.4%和91.2%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196亿元,同比增长13.4%。

其中,船舶制造业2741亿元,同比增长14.5%;船舶配套业100亿元,同比增长10.4%;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08亿元,同比增长6.2%。

2011年1-11月,船舶出口金额为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8%。

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75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仍是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向亚洲出口199.3亿美元,占比50.1%,向欧洲出口88.1亿美元,占比22.1%。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及产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及产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及产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和研发的发展日益壮大。

该行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我国海洋事业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本文将分析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以及产业投资前景。

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1. 总体发展现状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是指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维护和服务于海洋工程、装备及相关未来产业的一系列全过程的产业链。

该行业涉及多个领域,如深海水下机器人、水下工程、海上钻井平台、船舶、海洋能源资源装备等。

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下:(1)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能力增强,技术不断更新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在设计研发方面,我国已有海外直接购买装备的独立设计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制造方面,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相比国外厂商,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这得益于大量的相关供应链集聚,让原本需要进口的核心零部件得以国产化生产。

(2)海洋工程装备国内市场逐步扩大近年来,中国加强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大力推进海洋工程建设,为海洋工程装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政策的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2. 主要子行业现状(1)海洋器材与装备制造业该领域主要包括船舶、海洋结构物、水下工程器械制造等。

船舶制造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子行业之一。

近年来,中国船舶制造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制造技术、设计水平、产品质量和工商管理各方面均实现了显著提升。

船舶制造在国内的产业链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海上交通运输的基础,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海洋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国家安全。

近年来,中国船舶制造业也不断进行着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专业化、信息化等特征发展较快。

(2)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业主要指海上风能、海洋温差能、海洋动力能、海洋生物质能等四大海洋能源,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2011-2012年)

中国建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2011-2012年)

(2011-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行业外部环境分析✧行业发展周期分析✧行业财务数据分析✧各省市竞争力对比分析✧细分市场分析✧产业链上下游分析✧企业竞争格局分析✧重点企业分析✧行业贷款规模及结构分析✧行业融资需求及特征分析✧行业准入标准✧行业目标授信客户指引✧行业风险预警及风险评级内容摘要一、行业发展回顾及趋势展望建筑业是投资拉动下的周期性行业,美国、日本、中国历史数据表明,建筑业总产值与一国GD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通过1994年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走势图可以看出,两者周期性保持一致。

在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大幅回落,2009年受益于四万亿投资拉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回升,但国内生产总值在下半年才止跌回升。

2010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向好,但是投资动力减弱,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平稳。

2011年,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和交通建设投资回落的前提下,我们推测2011年建筑行业增加值增速将相应放缓,维持在12%左右的水平。

分析认为,建筑业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市场总的趋势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繁荣仍将继续。

2012年国家政策将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建设、建筑节能产业等细分领域。

二、行业总体授信原则及方案(一)行业总体授信原则“十二五”时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铁路、公路、水电、核电、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住宅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提出旺盛的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医疗卫生及教育文化设施建设;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推进将加快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为应对金融危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项目集中开工。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人才短缺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专 业人才,但目前国内相关领域的人 才储备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产业安全风险
外部依赖度高
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不足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对外依赖度较 高,关键设备和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对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产生威胁。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应对自然灾害方 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如台风、海啸等, 需要加强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能力建 设。
和产业链协同效应。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掌握 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提升产业自主发展 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高校、培训机构和人才引进计划等途 径,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海洋工程装备产 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06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案例研 究
案例一:深海油气开发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contents
目录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概述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发展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与法规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市场分析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挑战与对策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案例研究
0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所需的工程装备和设施的制造、运 营和服务等环节所构成的产业体系。
产业安全风险加大
随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不断发展, 产业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大,包括技术 泄密、知识产权侵权、关键设备损坏 等。
国际合作与竞争对策
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和技术机构合作,共 同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我国海洋工
程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国内资源和市场分布情况,优化海洋 工程装备产业的区域布局,形成产业集聚

219507236_深远海养殖风头劲,我国造船业迎重大利好

219507236_深远海养殖风头劲,我国造船业迎重大利好

广船国际所属文冲修造建造的“普盛海洋牧场1号”风正好扬帆,奋楫恰当时。

向海洋要食物,打造“蓝色粮仓”的战略构想在我国已经提升至重要位置。

随着近海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许多国家纷纷拓展深远海养殖,而我国为了发展生态智慧渔业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也正在大力推动海洋养殖走向深远海。

对比渔业发达国家,我国深远海养殖虽然起步晚,综合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但通过近年的实践和探索,不管是养殖装备技术,还是养殖模式等都有了明显突破,我国开展深远海养殖的条件日趋成熟,能力不断提升。

深远海养殖的兴起必然会催生巨大养殖装备市场,从而为造深远海养殖风头劲我国造船业迎重大利好船业创造难得机遇。

但是,重大利好的背后必然是激烈的竞争,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早筹划早探索必不可少。

深远海养殖并非新鲜事深远海养殖在国外已有50多年历史,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

传统海鱼养殖在近海岸处设立养殖场,不但占用近海资源,还容易污染近海,而深远海养殖则突破近岸海域限制,可带来一石三鸟的效果:更大发展海洋经济,更多利用海洋资源,更好保护海洋生态。

正是这样,欧美一些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展深远海本刊编辑 吕龙德 熊莹养殖技术探索和应用,进行深远海养殖网箱设计建造,打造深远海养殖场,并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这些国家还在深远海养殖海域规划、养殖品种选择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与应用,为提高深远海养殖技术水平提供了支撑。

在这些国家中,挪威无疑是出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其深远海养殖实现了惊人效率,在标准建立和规范管理上也是领先世界,先后发布了《海洋渔场——场址勘察、风险分析、设计、选型、生产、安装和运营》、《海洋渔场装置安装规范》和《锚泊定位》等技术标准。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试验、研究和风险投资等方式参与深远海养殖。

深远海养殖是未来海鱼养殖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海鱼养殖业的升级方向。

深远海养殖是海洋牧场的其中一种模式。

海洋牧场是传统海水养殖转型的高级阶段,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装备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大型网箱等措施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生产方式,分为传统型海洋牧场和装备型海洋牧场,其中后者由海洋养殖休闲平台、养殖工船和深水智能大型网箱组成。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深度解析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深度解析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深度解析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核心是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主要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辅助性装备。

目录1 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定义与分类1. 1.1 (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定义2. 1.2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主要产品分类2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3 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产业链4 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 五、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知名企业6 六、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领先企业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定义与分类(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定义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核心是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主要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辅助性装备。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主要产品分类国际上,通常将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浮体结构物。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目前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图表1:海工技术装备分类示意图资料来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研究小组整理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石油进口依存度高企危机能源安全,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海洋工程行业发展。

石油进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海洋工程的发展被提到了国家战略性高度,从2006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的政策。

(具体见下表)图表2:海洋工程行业国家政策情况表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产业链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的关联体现在船舶海工产业链,其主要包括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游艇、零部件、集装箱制造等行业。

图表3: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链之间的关系资料来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研究小组整理图表4:中国海工装备产业链示意图资料来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研究小组整理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在国内,目前海洋石油工程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唯一具有"整装"服务能力的代表企业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OOEC),由于特殊国情,造就了该公司在海洋工程领域特殊的垄断地位,国内80%以上的海洋工程都是该公司总承包建造的,另外上海外高桥船厂、大连船厂等大型船企的海洋工程事业部承担了大部分新建FPSO及半潜式钻井船的建造任务。

低谷期即机遇期 造船应适应市场所需

低谷期即机遇期  造船应适应市场所需

低谷期即机遇期造船应适应市场所需作者:丁文来源:《中国水运》2013年第06期5月15-17日,亚洲第二大船舶、海工展——2013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海洋工程与石油天然气技术装备展览会在南京开幕。

此次展会汇聚了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厂商,吸引了数千名专业人士前来参展,给企业在家门口寻觅到商机提供了一个盛大的平台。

走进这场展览,就像走进了一个“繁忙”的船舶市场,尽管近年来航运业陷入全面低迷,但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热情依旧,毕竟任何一个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有“巅峰”则必然有低谷。

?荩等待,这是无奈的选择台州理工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船舶技术设计及相关技术服务工作的公司,目前共开发设计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客船及甲板运输船、拖轮、自卸式运沙船等工程类船舶20多型,吨位从500吨到35000吨。

该公司董事长刘益清告诉记者:“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给世界船舶市场带来严重萎缩和国内船舶市场持续低位运行的不利形势,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根据当前美国、欧洲经济复苏的进展,今年底到明年初,船市行情会往上走一点。

近期企业的发展思路是“低速慢行”,保存实力,静待市场好转。

”即便是国企、央企,也逃不过这次低谷。

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的产品是为船舶做配套设备,也真切感觉到了市场的寒意。

“去年还在盈利,今年一季度已出现亏损,过去一个月能接单1个多亿,现在只能接到八九千万元。

”该公司人士透露。

他分析,就像多米诺骨牌,经济现象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房地产不行了,铁矿石、沙子等材料用得少了,散货船的需求量自然变少了;进出口需求少了,航运运力饱和,船东没生意,自然也不要那么多船。

“当前,有多少企业敢说自己接的单赚大钱?很多企业即使亏损,还在硬着头皮接单。

不接单,这么多工人、技术人员就没活干,人员会流失,等行情好起来,又将措手不及。

”在行业出现低谷时,各界提得最多的就是“转型”。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产权局公告2011年第10号)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产权局公告2011年第10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年第10号《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研究审议,现予以发布。

供各部门、各地方及有关单位开展高技术产业化工作时参考使用。

附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附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修订说明2007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 年度)》(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 年第6 号公告,以下简称《指南(2007 年度)》),对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开展高技术产业化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进一步发挥“指南”的指导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在充分分析国内外高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以下简称《指南(2011 年度)》)。

《指南(2011 年度)》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海洋、高技术服务十大产业中的137 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其中,信息15 项,生物17 项,航空航天6 项,新材料24 项,先进能源13 项,现代农业18 项,先进制造21 项,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9 项,海洋6项,高技术服务8 项。

重点内容体现了发展高技术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需求。

水动力试验技术在全回转三桨推进船上的应用

水动力试验技术在全回转三桨推进船上的应用

水动力试验技术在全回转三桨推进船上的应用陈伟民;蒋曙晖【摘要】随着海洋工程的不断发展,一大批新型具有动力定位功能的船舶应运而生,其中不乏采用全回转推进方式的船舶.在以往,由于试验条件不足,对于此类船型,特别是采用多桨推进以及全回转推进船型的水动力试验无法进行.不过随着试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具备对配置三桨全回转推进的船舶进行模型水动力试验的能力.通过对一艘三桨全回转推进船的模型试验研究,解决了此类船舶的快速性试验问题,其结果可为船厂和设计单位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年(卷),期】2014(037)001【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全回转推进;三桨推进;船模试验【作者】陈伟民;蒋曙晖【作者单位】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135;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4.30 引言为增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国家制定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

其中,对于量大面广、占市场总量80%以上的海洋工程装备(包括物探船、工程勘察船、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作业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半潜式支持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半潜运输船、起重铺管船、风车安装船、多用途工作船、平台供应船等)要重点突破自主开发设计的核心技术,以具备概念设计、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能力。

此类船舶的特点是设备、设施复杂繁多,具有动力定位的要求。

因此,尾部设计上一般采用纵流型设计思路,配置2套甚至多套推进系统,以满足多工况需求。

为满足造船市场对此类船舶性能研究的需求,研制开发了可配置三个全回转推进器船舶的模型水动力试验设施,可为此类船舶提供水动力试验研究,为船厂和设计院所提供船型开发和技术储备。

1 技术现状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船研所)从2005年开始与荷兰MARIN水池开展密切合作,至今已陆续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吊舱推进水动力性能的理论计算和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2011-202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增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战略。

战略实施期为2011-2020年。

一、战略意义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我国当前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纳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已成功设计和建造了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多种海洋工程船舶,在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基本形态,但在高端新型装备设计、建造、配套、工程总承包能力等方面尚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国内海洋开发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未来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充分利用我国船舶工业和石油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的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制造体系和配套供应体系,抓住全球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日益增长的装备需求契机,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力度,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完全有可能实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需求为导向,立足科技创新,完善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重点突破海洋深水勘探装备、钻井装备、生产装备、工程船舶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设计、专业化制造及设备配套能力,提高
核心竞争力,实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跨越发展。

(二)战略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初步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技术、部分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

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产业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三、总体部署
“十二五”期间,按照“市场为牵引、创新为驱动、总装为龙头、配套为骨干”的发展思路,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对主力装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总体设计技术和建造技术,启动一批主力装备、新型装备和关键配套设备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符合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要求的科研开发协作机制,推动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快速提高。

“十三五”期间,着力开展集成创新,注重培育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掌
握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开展前瞻性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集成方向发展。

四、战略重点
(一)主力海洋工程装备
指量大面广、占市场总量80%以上的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包括:物探船、工程勘察船、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升式修井作业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半潜式支持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半潜运输船、起重铺管船、风车安装船、多用途工作船、平台供应船等。

重点突破自主开发设计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概念设计、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能力。

(二)新型海洋工程装备
指近年来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我国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的、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深吃水立柱式平台(SPAR)、张力腿平台(TLP)、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FDPSO)、自升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深海水下应急作业装备及系统,以及其他新型装备。

重点突破总装建造技术,逐步提升集成设计能力,填补国内空白。

(三)前瞻性海洋工程装备
指代表当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新兴技术,可能改变当前
海洋资源开发模式的新装备,主要包括:多金属结核、天然气水合物等开采装备,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海水提锂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以及其他新型装备。

重点开展概念性技术研究,提高前瞻性技术开发能力,为未来装备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四)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
指海洋工程平台和作业船的配套系统和设备,以及水下采油、施工、检测、维修等设备,主要包括: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FPSO单点系泊系统、大型海洋平台电站、燃气动力模块、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海洋平台吊机、水下生产设备和系统、水下设备安装及维护系统、物探设备、测井/录井/固井系统及设备、铺管/铺缆设备、钻修井设备及系统、安全防护及监测检测系统,以及其他重大配套设备。

重点突破系统集成设计技术、系统成套试验和检测技术、关键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等。

(五)关键共性技术
指制约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主要包括:设计建造标准体系研究、海工工程管理技术、深海设施运动性能及载荷分析预报技术、深海设施动力响应及强度分析技术、深海锚索/立管等柔性构件的动力特性分析技术、深海海洋工程装备风险控制技术、深海设施长效防腐及防护技术、深水浮式结构物恶劣海况下安全性
评估技术、海上构筑物寿命评估及弃置技术等。

五、战略实施途径
(一)支持创新驱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将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突破核心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设计、专业化制造及关键配套技术水平,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开展集成创新,积极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整合现有资源,依托现有条件,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并大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以需求为牵引,形成产业联盟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应用和供给的融合,遵循海洋油气开发规律和程序要求,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

积极培育油气企业海上油气田规划、施工建设、设备制造、安装和维护能力,以及油气开采技术开发能力。

支持船舶工业企业提高装备设计、建造和总包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鼓励船用设备配套企业积极开展关键配套设备及系统研制。

支持设立由大型骨干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等参与的产业联盟,推进产、学、研、用
密切结合。

(三)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境外相关产业的合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国际资源,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积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创造条件吸引海外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专家、学者来国内工作。

依托创新平台的建设和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积极培养具有跨专业学科研发能力的领军人才。

(四)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结构
加强产业统筹规划和政策导向,对产能建设、行业协作、产业布局、创新发展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政府宏观引导和协调作用,统筹现有设施和新建能力,坚持设计、制造、总装和配套同步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以提高设计制造能力、加速产业发展为目标,针对战略发展重点,依托优势企业,统筹工程化技术开发、标准制定、关键装备及配套设备产业化和创新能力建设等环节,加大国家投入力度,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核心技术重大突破。

结合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特点,进一步落实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二)鼓励研究开发和创新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进行联合攻关。

鼓励企业加大对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投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落实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鼓励国内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与有实力的国际设计公司合资合作。

推动国际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转移,鼓励境外企业和研究开发、设计机构在我国设立合资、合作研发机构。

推动建立由项目业主、装备制造企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

(三)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
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效拓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灵活运用票据贴现、押汇贷款、保函等多种方式,支持信誉良好、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加快发展。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探索改进适合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特点的信贷担保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

积极开展海洋工程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四)做好组织和协调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组织实施海洋工程装备
创新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工程,推进关键设备和系统的示范应用,协调科技、金融、财税等各方关系,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力量,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