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服务经济学复习要点

服务经济学复习要点

服务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就业增加值弹性
3.生产性服务业
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二、简答题
1.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哪些显著特性
2. 服务部门增长的三个源泉是什么
3. 服务业降低制造业成本的机理何在
4. 服务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取决于什么因素
5. 服务业名义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 “GDP主义”如何影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2. “鲍莫尔成本病理论”的主要结论。

3. “鲍莫尔成本病理论”的主要局限。

4.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阐述服务经济的本质内涵。

服务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1、服务的概念《汉语大词典》解释:一是为社会利益或他人办事,如为人民服务,二是任职,如在公司服务。

状况:一、服务业的地位日益提高二、服务业就业能力日益提高三、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马克思的认识:服务象其他商品一样,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的。

商品差别体现在实物形式上,而服务差别体现在活动形式上。

巴师夏(1850):劳务是一种付出,必须含有转让的意思。

富克斯(1968):服务在生产的一刹那间就消失了,需要消费者的参与。

斯密;(1776)他们在其发挥职能的短时间内就会消失,这个非物质方面是她既不能储存也不能进一步交易。

很少留下什么痕迹和价值。

出自《国富论》。

简评: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看来服务无助于交易量的增加,服务在这个意义是非生产性的萨伊:(1803)无形产品是人类劳动的果实,同时又是资本的产物,因为大部分无形产品都是这种或那种技能的产物,获得一种技能,总要先做一番钻研,而从事钻研就必须先预付资本。

出自《政治经济学概论》简评:萨伊是最早定义无形产品的,他所讨论的无形产品就是服务。

穆勒:(1848)服务是指劳动产生的效应,并未固定和体现在任何物体中,即给予一种快乐,消除不变和痛苦,时间可长可短,但是人的性质不会得到永久性的改变。

在这里劳动是直接产生某种效用而不是提供某种别的东西来给予效用。

出自《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在哲学上的若干应用》简评:穆勒指出劳动生产的不是物品而是效用。

效用被分三种情况的。

希尔: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出处《论商品和服务》简评:从变化的观点入手,切近服务的本质,避免单纯描述服务的特征。

同时他的定义也遭到批评,比如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些服务是目的并非寻求变化二十避免变化,另外这样定义较为抽象。

瑞德尔:(1977)服务是提供时间地点和形态效用,所有物带来一种变化的经济活动,服务是靠下列方式提供的:生产者对接受者有所动,接受者提供一部分劳动,或生产者和接受者在互动中产生服务。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公共经济学复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延伸、深化、具体化了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资源最优配置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稳定原则。

效率原则的实现需要市场机制;公平原则需要社会价值判断;稳定原则需要经济的正常运行,如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帕累托效率___效率是指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

___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实现条件为MSB=MSC。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包括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以及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包括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以及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实现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以及非财政措施。

经济稳定职能的政策措施包括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控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以及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效应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需要通过解决方案来解决。

经济实务必考知识点归纳

经济实务必考知识点归纳

经济实务必考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和分配以达到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一些经济实务必考的知识点归纳:1. 经济学基础概念- 稀缺性:资源有限而人的需求无限。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放弃的东西。

-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递减。

2. 供需法则-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

- 市场均衡: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价格达到均衡状态。

3.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进入壁垒。

-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产品略有差异,存在进入壁垒。

- 寡头垄断:少数卖家,产品可能相同或不同,进入壁垒高。

- 完全垄断:单一卖家,产品独一无二,无进入壁垒。

4. 价格弹性- 需求弹性: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 供给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5. 生产理论- 生产函数:描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 规模报酬:企业规模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6. 成本理论-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 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 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7.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8.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影响经济。

-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经济。

9.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

- 通货膨胀:货币价值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

10.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善。

11. 国际贸易- 贸易平衡: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额。

经济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

经济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

经济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在稀缺资源下作出的选择与决策。

本文旨在通过整理与解析经济学概论的复习重点,帮助读者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经济现象的理解。

二、经济学的定义与分类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稀缺性现象的科学。

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互补和区别。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选择。

三、需求与供给1. 需求的概念与影响因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愿意购买各种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和个人偏好等。

2. 供给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提供各种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商品价格、生产成本、相关商品价格和技术进步等。

3. 市场均衡与调节机制市场均衡是指需求与供给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市场价格达到能够使买卖双方满意的水平。

市场均衡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

四、边际分析与效用理论1. 边际分析的基本原理边际分析是指在决策时考虑一单位变动所带来的效果和成本。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和边际成本递增原理是边际分析的基本原理。

2. 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会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和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效用理论的核心内容。

五、成本与生产1.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

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组成。

2. 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

六、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1. 市场结构的分类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方式存在差异。

2.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种类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供给侧失灵和需求侧失灵是市场失灵的两大种类。

服务贸易总复习资料(doc 8页)

服务贸易总复习资料(doc 8页)

服务贸易总复习资料(doc 8页)服务贸易总复习名词解释:1.服务:(希尔)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某经济单位的物在人或该经济单位实现与其他经济单位进行约定的情况下,因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引起的自身状况的变化。

(现代定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体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2.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3.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则不断增长。

4.服务经济:指以服务活动为主导经济活动类型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就是一国从以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生产为主转向以服务产品的生产为主,经济结构呈现服务化特征。

5.跨境交付:从一成员的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不构成人员、物质或资金的流动,而是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服务,如视听、金融信息等)。

6.境外消费:从一成员的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7.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建立商业实体的形式提供服务。

8.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自然人(服务提供者)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9.服务贸易总量:考察一国(或地区)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服务出口额、服务进口额、在世界的排位等,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历年的增长率、顺差逆差等。

10.一国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国出口额/世界出口总额11.服务贸易开放度(对外依存度指标)=(服务贸易出口额+服务贸易进口额)/GDP12.进出口行业结构:计算服务贸易内部各行业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重,以此判断各行业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13.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取值范围[-1,1]。

小于0时,说明不具有竞争优势。

大于0时,说明具有竞争优势,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反之则竞争力小。

现代服务运营管理复习重点

现代服务运营管理复习重点

现代服务运营管理复习重点第一章1.服务经济的含义:以知识、信息和智力要素的生产、扩散及应用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为其核心生产方式,以法治和市场经济为其制度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以服务产品的生产和配置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2.服务经济的特点:1)服务经济活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成为财富主要创造者;2)服务业持续推动社会就业、就业人数大幅增加;3)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急速上升;4)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融合日益紧密;5)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转型明显;3.旅游服务的概念:旅游服务人员通过各种设施、设备、方法、手段、途径和〃热情好客〃的种种表现形式,向旅游者提供的能够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

第二章1.服务的含义: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与顾客的接触中,服务提供者的活动和活动的结果。

2.服务产品的定义:是指不具有实体,而以各种劳务形式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

3.B服务的特征: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不可储存性、多变性4.旅游服务质量构成:1)技术性质量:是指旅游服务结果的质量,即服务过程的产出过程中,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设施设备、服务规范与质量标准、环境氛围等是否满足了顾客需求的程度。

(从纯技术角度)2)功能性质量:是指旅游服务过程的质量,即旅游服务推广的过程中,顾客所感受的服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带给顾客的利益和享受。

(从顾客感受角度)3)关系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性企业及其员工的信任感和满意程度。

(从顾客感受角度)5.旅游服务质量特性:整体性、波动性、阶段性、主观性、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复原性6. 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素:1)旅游服务质量标准;2)旅游服务质量传递过程;3)旅游服务质量结构;4)旅游服务质量结果7.旅游服务质量测定方法:第一步:测定顾客的预期服务质量;第二步:测定顾客的感知服务质量;第三步:确定服务质量,即服务质量=预期服务质量-感知服务质量第三章1.服务消费的属性:1)探索性属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就可以确定的属性,如产品的款式、颜色、价格、触觉等;体验性属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或消费过程中才能感受的属性,如度假、2)美容美发、儿童护理等;3)信誉属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之后仍然无法评估的属性,但可通过服务者的信誉加以参考,如电器维修、咨询服务等。

服务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第一章导论问题:为什么要学习服务经济学?●服务渗透在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如餐饮服务、交通服务等等。

我们自己的福利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福利都是建立在服务基础上的。

●制造和农业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消费的食物和产品总是有限的;然而,人们对体验性的服务的欲望是无限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经历着一场结构性的变革,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在1968年称之为“服务经济”。

●新的工作主要由服务业提供,其中包括许多由高技术企业提供的高新职位。

不仅如此,服务业还对大学生提供了创业机会。

●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务经济的兴起一、服务业的地位日益提高二、服务业就业能力日益提高工业化以来,英国和美国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并不完全一致。

但仍然能够看出,服务业吸收就业所占比重表现为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美国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三、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近30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流动逐步兴起,国际服务贸易开始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践界,都认为服务业和制造业有着显著的区别,两者存在泾渭分明的边界。

课程内容提要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服务经济学研究对象第三章服务业核算第四章服务的需求与定价第五章服务业增长第六章服务业结构第七章服务业竞争力第八章服务业规制第九章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外包服务第二章服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服务和服务产品一、服务的概念“服务”既可以作为一个社会用语,又可以作为一个经济范畴中的概念。

就服务作为社会用语来说,一般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为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办事,二是任职。

作为社会用语,日本经济学家前田勇把它归纳为存在型用法和评价型用法。

存在型用法把提供某些方便的活动本身叫做服务,如送货服务、复制服务等;评价型用法把提供的做法叫做服务,这种服务一定和评价结合在一起使用,如这家商店服务很好。

服务经济学服务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服务经济学

三、服务业
1、理论研究中的服务业分类
产业结构分类法
9 三次产业分类法 9 四次产业分类法 9 霍夫曼分类法 9 工业结构产业分类法 9 基于资源使用的产业分类法
服务业分类法
9 以生产为基础的针对全部产业的划分(Production-based classification) 9 以消费为基础的专门针对服务行业的服务业分类(Consumptionbased classification) 9 以经济功能为基础的专门针对服务行业的服务业分类(Functionbased classification)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服务经济学
Lectures on Service Economy
第二讲 服务经济学基本范畴
程大中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本讲主要内容
一、服务经济学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二、服务 三、服务业 四、国际服务贸易
一、服务经济学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见下图
制造工作 货物生产业 (第一、二产业) 有形产品:货物
跨境交付 境外消费 商业存在
国 际 服 务 贸 易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分类
自然人流动
国际收支平衡表(BOP)分类
经常项目服务进出口
国 际 服 务 贸 易 统 计
BOP统计: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服务交易
内向FAT统计 FAT统计 外向FAT统计
图 服务贸易模式与服务贸易统计
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部分)(万美元)
项 一.经常项目 A.货物和服务 a.货物 b.服务 1.运输 2.旅游 3.通讯服务 4.建筑服务 5.保险服务 6.金融服务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9.咨询 10.广告、宣传 11.电影、音像 12.其它商业服务 13.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B.收益 1.职工报酬 2.投资收益 C.经常转移 1.各级政府 2.其它部门 目 差 额 37183262 30747660 31538140 -790479 -1194692 744695 9289 246728 -976043 -32644 213668 -784943 72418 57535 16257 867679 -30426 2568849 434007 2134842 3866752 -16596 3883348 贷 方 146788200 134220596 121999963 12220633 3132382 3723300 117455 537710 90370 23049 434475 34263 1158055 191227 31629 2691485 55234 8303031 683313 7619718 4264573 3495 4261078 借 方 109604938 103472936 90461823 13011113 4327074 2978605 108167 290982 1066413 55692 220807 819207 1085637 133692 15372 1823806 85660 5734182 249306 5484876 397820 20091 377730

服务经济学复习资料

服务经济学复习资料

115服务经济学复习资料一服务经济兴起的特征1 服务业的地位日益提高2 服务业就业能力日益提高3 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4 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制造业与服务业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服务业,绝大多数制造业都将难以进行生产。

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营销服务、融资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物流服务等和生产过程的结合日益紧密,体现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进一步增强。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已经不再仅仅表现为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解体或回收。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

并且,服务在这个集合体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一现象又被称作“制造业的服务化”。

三服务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1 亚当斯密:服务生产的易消失性是个现实问题:“它们在其发挥职能的短时间内便消失”。

这个非物质方面使得它既不能贮存,也不能进一步交易。

服务在这个意义上是非生产性的。

2 萨伊:无形产品是人类劳动的果实,同时又是资本的产物。

所说的无形产品就是服务。

3 富克斯:服务就在生产的一刹那间消失,它是在消费者参与的情况下提供的,它不能运输、积累和贮存,它缺少实质性。

4 希尔:服务应定义为隶属于某一经济单位的个人或物品状况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事先经过该个人或该经济单位同意之后由其他经济单位实施的。

服务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这种变化是同一过程的变化。

四服务的特征1 服务一般是无形的2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时同时发生的3 服务是难以贮存的4 服务具有异质性五服务的分类1 布朗宁和辛格曼:从服务功能出发流通服务、生产者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2 格鲁伯和沃克: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服务和政府服务消费者服务是指消费者在私营市场购买的服务;政府服务主要是由政府为消费者使用而提供的服务;生产者服务是指生产者在私营市场购买的服务,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也称作中间服务。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下如何做出选择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经济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经济学基本概念-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市场均衡: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 边际效用:消费者从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度。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二、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三、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和服务之间做出选择。

- 生产者行为:研究生产者如何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 市场结构:市场的竞争程度,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 价格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四、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优势。

- 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贸易壁垒:政府设置的阻碍国际贸易的措施,如关税和配额。

- 国际收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易记录,包括贸易和资本流动。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量的增加。

- 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化。

- 人力资本:个人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 技术进步:新发明、创新和改进技术的过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卫生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

卫生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
意愿支付法(Willingness to pay method)用来评价对某种商品偏好程度或价值的工具。即采用调查方法,问患者在一定假设情境下获得某个项目的好处或避免某些健康问题的发生所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
简答
1卫生经济学评价:就是应用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对卫生规划的制定、实施过程或产生的结果,从卫生资源的投入(卫生服务成本)和产出(效果、效用或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为政府或卫生部门从决策到实施规划方案,以及规划方案目标的实现程度,提出评价和决策的依据,减少和避免资源浪费,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
2医生收入高为何还要提高劳务费用:
1、医务人员收入高但是劳务收入低,没有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2、医生收入高只是相对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高;3、医务人员收入高有高的理由,因为这个职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协作、高技术的"四高"职业;4、职称的含金量高,需要投入的时间、金钱等较多,决定了医生收入高
①医院成本过高的原因:(补充)
答:(1)卫生资源配置的必要性:A)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卫生资源少而且分布不均B)适应医学模式转变C)更好地服务于防病治病任务D)实现供需平衡E)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2)面临的主要问题:a)卫生资源布局不均衡b)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c)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d)卫生资源配置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依据e)资源存量规模不小,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1、药品、物资等资源流失;2、新的检查手段、新型医用材料和新的治疗方法的使用;3、水电气、试用剂等使用无度;4、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低下;5、药品、试剂等过期造成浪费;6、诊疗信息不共享,大量重复劳动;7、资金占用分散、调度困难收益低下
15区域卫生规划(regional health planning):以提高区域内人民健康为目的,以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为出发点,以社区服务和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为重点,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合理调整和配置资源的方式。

关于服务经济学

关于服务经济学

关于服务经济学服务经济学概述第三产业是农业、工业以外的包括文教卫生、政府机关、军队警察在内的各行各业的总称,内容十分庞杂。

服务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是服务业的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基石,服务经济学就是以这些关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产品是商品。

同一般商品一样,服务产品的二重由创造服务产品的服务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务劳动的具体形式创造使用价值,服务劳动作为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形成价值。

服务产品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一部分,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补充发展,也是服务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服务业从理论上讲,服务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外的其他所有行业。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区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达程度,也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高水平的服务业更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但就服务业分类而言,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

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将服务业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另一种是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斯·贝尔从社会演化的角度,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化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他认为,后工业社会在经济方面,是由产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

其中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是微笑曲线。

微笑曲线微笑曲线即是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

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微笑曲线可能存在的孕育因素:1全球化的竞争压力2产品生命周期的压力3企业生存的压力4附加价值的压力5产业发展的趋势6产业发展环境的需要正是由于以上因素,才导致了微笑曲线的诞生。

卫生经济学已知重点加答案

卫生经济学已知重点加答案

卫生经济学已知重点名词解释:1.卫生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它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

2.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即卫生保健总支出,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3.卫生筹资:卫生筹资是指为购买卫生服务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

4.卫生服务需求:人们根据医疗服务收费水平和自身经济负担能力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服务数量。

5.卫生服务需要: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消费者个体和医学专家认为一个人为了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应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4.外部性: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公共产品: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政府财政掌握提供的社会产品和服务。

6.诱导需求:医生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又是病人的顾问(代理人),当医生滥用这种双重角色的作用,创造出病人有充分信息时不会发生的需求,这称为医生的诱导需求,或称为供给者诱导的需求7.疾病经济负担: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以及过早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消耗的总和,即从经济学研究的视角,研究者关注疾病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损失和给人群带来的经济消耗。

8.灾难性卫生支出:对家庭生活构成灾难性影响的卫生支出。

9.健康贫困陷阱:因贫致病,因病致贫。

10.全球(民)健康覆盖:每个人都可获得质量良好的卫生服务,而不会面临因付费带来的经济困难风险。

11.技术效率(不晓得写错没,听清楚的同学纠正哈):生产的组织实现了以最小投入生产出了规定的产出。

12.配置效率:指用于生产的资源,若按下述方式配置,则称实现了配置有效,即每一种产出达到“最适”水平,并按消费者认定的“价值”来分配这些产品。

服务贸易总复习资

服务贸易总复习资

服务贸易总复习名词解释:1.服务:(希尔)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某经济单位的物在人或该经济单位实现与其他经济单位进行约定的情况下,因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引起的自身状况的变化。

(现代定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体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2.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3.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则不断增长。

4.服务经济:指以服务活动为主导经济活动类型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就是一国从以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生产为主转向以服务产品的生产为主,经济结构呈现服务化特征。

5.跨境交付:从一成员的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不构成人员、物质或资金的流动,而是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服务,如视听、金融信息等)。

6.境外消费:从一成员的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7.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建立商业实体的形式提供服务。

8.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自然人(服务提供者)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9.服务贸易总量:考察一国(或地区)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服务出口额、服务进口额、在世界的排位等,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历年的增长率、顺差逆差等。

10.一国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国出口额/世界出口总额11.服务贸易开放度(对外依存度指标)=(服务贸易出口额+服务贸易进口额)/GDP12.进出口行业结构:计算服务贸易内部各行业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重,以此判断各行业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13.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取值范围[-1,1]。

小于0时,说明不具有竞争优势。

大于0时,说明具有竞争优势,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反之则竞争力小。

等于-1意味着只有进口,等于1意味着只有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经济学复习重点(19周考试,明水1115)题型:名词解释、判断、填空、简答、论述第一章 1、服务经济兴起的表现:【1】服务业地位的日益提高【2】服务业就业能力日益提高【3】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4】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第二章 1、什么是服务?亚当.斯密的观点?:就服务作为社会用语来说,一般的解释为两种,一是为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办事,二是任职。

就服务作为经济范畴而言,亚当•斯密是第一个阐明服务的特殊性质的重要经济学家,斯密提出了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定义,前者因可生产价值,可称为生产性劳动,后者可称为非生产性劳动。

服务生产具有易消失性,在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看来,服务无助于交易量的增加。

服务在这个意义上是非生产性的。

2、服务定义为什么是不可能的?: 就服务作为经济范畴中的一个概念而言,对服务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由于涉及到复杂的人类行为,即使在今天,给服务下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定义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其结果是国内外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能被普遍接受的权威观点。

3、服务的特征:【1】服务一般是无形的【2】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时同时发生的【3】服务是难以贮存的【4】服务具有异质性4、世界范围内对服务的分类:【1】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从服务的功能出发:流通服务、生产者服务、社会服务、个人服务【2】格鲁伯和沃克将服务分为: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政府服务【3】katouzian根据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补充性服务、传统服务、新兴服务【4】从全球化角度对服务的分类:范德维克和查德威克按照全球化潜在的可能性以及全球化可能采取的方式将服务分为六大类【5】经济网络型、最终需求型、生产者服务、交易成本型服务第三章 1、服务核算的特点:产出分为:市场产出、自给性产出(生产者自己生产并留作自身最终使用的货物或服务)、非市场性产出2、服务业核算存在的问题:【1】资料来源问题【2】核算方法落后【3】服务业计价过低(为什么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过低):服务业统计上的缺陷部分来源于服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部分来源于中国长期的统计实践。

服务业本身包括众多非同质行业,规模小,家庭经营比重大,政府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参与程度高。

中国统计调查制度对服务业统计相对忽视。

部门统计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统计内容存在缺陷,统计资料时效性差,统计制度衔接性不强,统计部门协调力度弱。

3、2003年我国对三次产业进行重新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生产性服务业定义: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5、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已经不再仅仅表现为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辅助作用。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解体或回收。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

并且,服务在这个集合体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一现象又被称作“制造业的服务化”。

因为这种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服务业和某些制造业的界线日益模糊,经济活动从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6、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区别:生活服务业属于消费领域,其发展可以体现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内容的改善和充实;生活服务业包括家庭用品修理业、饮食业、美容及美发业、客运业、浴池业、殡葬业、医疗卫生业、旅游及饭店业、文体娱乐业、家庭服务业等等。

7、知识型密集型服务业:是指称那些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及知识密集为一体的、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我国:即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的现代知识服务产业,其产品价值体现在信息服务的输送和知识产权上,包括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加工服务、研究开发与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商务组织服务(管理咨询、员工招聘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等”。

第四章 1、懂均衡价格的变动:供给不变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不变情况下,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二者存在变动方向相同、变动方向不同,变动程度相同和不同等多种情况,而不同情况均可能对均衡价格产生不同影响。

2、服务定价的主要方法: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一体化定价。

3、服务业的定价技巧:个别定价法(维修业)、折扣定价法、偏向定价法、保证定价法、牺牲定价法4、服务定价的影响因素:【1】成本因素:是服务产品价值的基础部分,它决定着产品价格的最低界限【2】市场需求:影响顾客对产品价值的认识,决定着产品价格的上限【3】市场竞争:情况调节着价格在上限和下限之间不断波动的幅度,并最终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

【4】影响服务定价的特殊性因素:服务业的无形性特征、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服务的不可分性、服务的异质性第五章 1、增长理论。

配第克拉克:劳动力产业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的新发展,是工业社会和未来社会之间的过渡型新社会。

贝尔的分析方法是在分析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和文化结构,认为经济结构决定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现象。

为此,他首先详细分析了所谓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

他认为后工业社会有四个特点:第一,后工业社会是服务社会;第二,知识、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第三,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突出的重要性;第四,价值体系和社会控制方式的变化。

2、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上升的原因:统计技术的发展、服务业的真实价格问题(鲍莫尔提出“成本病”:服务业的成本大幅度上升,造成服务业在GDP中的份额大幅度上升)、体制因素及市场范围因素(使大量自我服务转换为市场交换型服务,eg:交换母亲)3、服务业增长是原因还是结果?(罗斯托和库兹涅茨之争?)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总量过程,在数学上体现为生产函数边界的往外推移,在经济上体现为生产规模的绝对扩大,结构变化只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标准结果。

而罗斯托则认为,经济增长首先是一个部门的过程,经济增长的具体表现就是各个部门交替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结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4、服务业增长的规律:【1】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收入水平国家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2】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收入瓶颈【3】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4】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重要5、服务业增长的原因:【1】需求因素(随着经济的增长,服务业的最终需求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趋势。

这种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趋势,极大地扩展了服务业的市场,提高了服务业的收入弹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2】供给因素: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导致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本与知识积累等部门的快速扩张【3】其他不确定因素:收入分配、城市化、6、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状况: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但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服务业吸纳劳动力作用增强,但其潜力仍没有发挥出来。

7、促进中国服务业增长的政策措施:实施服务业内部行业的差别政策问题、重视服务业的人力资本问题、服务业的发展要打破所有壁垒、深化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

第六章 1、服务业的结构定义?:是指构成服务业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服务业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服务业行业结构、服务业地区结构、服务业城乡结构、服务就业结构、服务投资结构、服务贸易结构等。

2、怎么理解服务业的结构是动态的?服务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推进而不断的演变与升级。

3、影响服务业结构的因素?【1】体制变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结构不断高级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被凸显出来,并有可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成为服务经济的主体。

【2】产业政策:是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出政策保障措施,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服务业发展还比较落后、服务业层次还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一定时期内运用产业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是非常必须的。

【3】技术进步:必须加快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渗透,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业结构的高级化。

【4】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需求基础,而需求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高附加值、专业化的新兴服务往往是和城市规模联系在一起的。

【5】收入水平:往往是通过最终需求水平和结构来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的。

【6】人力资源:一国人力资源状况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对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结构有重要影响。

4、服务业结构演进的规律?3个阶段6个时期的划分: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第一时期(传统社会):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第二时期(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农业结构向现代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

工业化阶段:第三时期(工业化中期):制造业由轻工业向重型工业迅速增长转变,非农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即重化工业阶段;第四时期(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由平稳转入持续高速增长。

发达经济阶段:第五时期(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普及;第六时期(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的消费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

5、目前中国服务业的结构(现状)?【1】从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之间的结构看,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2】从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之间的结构看,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