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点
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点为了防止资产流失,一个公司可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很多,下面所列的是在大多数公司里最常采用的一些措施。
在资产流失机率比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其他的相关措施,反之亦然。
这些控制措施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现金通常现金交易被认为是最需要进行控制的环节。
因此,有关现金控制在有些企业甚至显得有些过度。
尽管下面介绍了许多的现金控制措施,但我们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将多种措施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将登记入账的支票号码与实际的支票号码核对。
电脑打印出的支票清单应与实际使用的支票完全一致。
如果不一致,就说明可能有人私自娜用支票。
在采用激光打印支票的情况下,这种违法行为更容易发生。
因为采用激光打印,发票是分别存放的,这比使用连续编号的支票簿更容易被偷盗。
◎对小额现金进行现场盘点。
使用各种收据或借条来抵库,是小额现金常见的舞弊方式。
因此,不定期进行审计,盘点现金余额,就可能发现这些舞弊行为。
◎支票簿的控制。
支票簿不应和纸笔一起放在柜子里,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从支票簿里偷走一张支票,使用伪造的签章就可以将公司的资金支走。
因此,支票簿应该放在保险柜里,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接近动用。
公章的控制。
如果任何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公章,那么不仅公司的支票可能被冒支,偷盗者还有可能利用公章以公司的名义签订各种合同。
因此,公司的公章也应保存在公司的保险柜里。
◎公司邮政收发部门应建立一套收发记录清单。
如果收到客户的支票后,在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之前,会计部门成员有可能会接触到这些支票。
邮政收发部门单独建立一套收发日记账,以备日后和会计部门的存款日记账相核对。
◎支票应每天送存银行。
如果将支票放在手边而不送存银行,就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
有人可能将支票兑现存人自己的个人账户。
因此,支票应该于当天送存银行。
◎将现金收入转到保险拒里。
如果客户支付的现金或支票不直接到达公司,那么也就不存在滥用现金的问题,相关的控制措施也就不需要了。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防范各类风险和不法行为,优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各项制度、规范和措施。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良好地运作,取决于其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以及通过案例解析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点之一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面临的与财务活动和财务决策相关的风险,包括资金管理、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等方面。
关键控制点包括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审计制度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
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设立了严格的预算和审批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财务报告与审计制度方面,该公司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此外,该公司还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完整。
另一个主要风险点是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企业面临的与市场竞争和市场变化相关的风险,包括供需关系、市场份额、品牌形象等方面。
关键控制点包括市场调研与分析、市场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管理等。
以某电子产品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此外,该企业注重品牌形象管理,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第三个主要风险点是生产运营风险。
生产运营风险是指企业面临的与生产运营活动相关的风险,包括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
关键控制点包括生产计划与调度、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制定了完善的生产计划与调度制度,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该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该企业还实施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产品检验、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六个关键控制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六个关键控制点作者:刘莹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23期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方面的需求和标准,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但依照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普遍都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就会导致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自身认识不具备统一性的特点,不仅会对整体工作的效率造成影响,还会对控制工作的水平造成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并对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关键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保障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个坚实的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特点1.无偿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各个方面的资金支出来说,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造成影响,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满足社会服务工作中的需求和标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都能够无偿占有和规划资金的支持,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国家相关部门不会关注资金的使用状况,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影响。
2非盈利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开展相关业务的过程中,不是为了单一获取经济效益.而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关服务活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必须要保证能够对财政资金科学合理的运用,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从而保证能够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的效果。
3资金收支受预算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具备非营利性的特点,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开展相关业务的过程中,经常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但对于这些消耗来说,不能够通过盈利对其进行补偿,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必须要保证其自身的预算工作具备法律性的特点,保证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方面的内容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保证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包括什么
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包括什么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包括什么一是审批控制点。
把收支审批点作为关键点,是为了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审批权限的合理划分是资金营运活动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审批活动关键点包括:制定资金的限制接近措施,经办人员进行业务活动时应该得到授权审批,任务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办理资金收支业务;使用资金的部门应提出用款申请,记载用途、金额、时间等事项;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签章;经办部门负责人、主管总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并签章。
二是复核控制点。
复核控制点是减少错误和舞弊的重要措施。
根据企业内部层级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纵向复核和横向复核这两种类型。
前者是指上级主管对下级活动的复核;后者是指平级或无上下级关系人员的相互核对,如财务系统内部的核对。
复核关键点包括:资金营运活动会计主管审查原始凭证反映的收支业务是否真实合法,经审核通过并签字盖章后才能填制原始凭证;凭证上的主管、审核、出纳和制单等印章是否齐全。
三是收付控制点。
资金的收付导致资金流入流出,反映着资金的来龙去脉。
该控制点包括:出纳人员按照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收付款,并对已完成收付的凭证加盖戳记,并登记日记账;主管会计人员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账簿中,定期与出纳人员的日记账核对。
四是记账控制点。
资金的凭证和账簿是反映企业资金流入流出的信息源,如果记账环节出现管理漏洞,很容易导致整个会计信息处理结果失真。
记账控制点包括:出纳人员根据资金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主管会计登记总分类账。
五是对账控制点。
对账是账簿记录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报表生成前一个环节,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重要作用。
对账控制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
六是银行账户管理控制点。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银行账户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包括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消是否有授权,下属企业或单位是否有账外账。
资金营运活动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资金营运活动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资金营运活动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资金营运活动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关乎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财务安全。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控制点出发,介绍资金营运活动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现金管理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合理控制现金流是资金营运活动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
关键控制点包括:1. 现金收付的明确记录和限制:建立健全的现金收付记录制度,严格规定现金管理责任人,确保每一笔现金收付都有明确记录,并限制现金收付的权限。
2. 现金交接的验证和核实:建立现金交接流程,确保现金收款和付款环节的验证和核实,防止现金流失和挪用。
3. 现金库存的安全控制:加强对现金库存的安全管理,设置多级审批制度,确保现金安全,并规定现金库存的定期盘点和审计。
二、银行账户管理银行账户是企业资金流转的主要渠道,合理管理银行账户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运作的效率。
关键控制点包括:1. 账户权限的分配和限制:根据职责,合理分配银行账户的权限,并限制对账户资金的调配和支配权限。
2. 账户余额和交易的监控和审计:通过对账户余额的监控和交易的审计,及时发现账户异常情况,防范风险和挪用。
3. 账户信息的保密和授权:建立严格的账户信息保密制度,规定只有经过授权才能访问账户信息,防止账户信息泄露和盗用。
三、财务报告与审计财务报告与审计是对企业资金营运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关键控制点包括:1. 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的财务数据记录和报告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
2. 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明确财务审计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并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 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定期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和问题。
四、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合作和参与。
关键控制点包括:1. 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培养,宣传内控政策和措施,增强员工的内控意识和责任感。
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点
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内部控制是管理层为了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相关法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包括一系列关键控制点,以确保企业运作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系统的几个关键控制点。
1. 领导层的承诺和支持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并承诺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来建立和维护这一系统。
领导层的承诺和支持可以促使其他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的执行中,确保整个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2. 操作控制操作控制是指针对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的措施。
例如,确保资金流程的清晰、规范和安全,防止财务数据的篡改和误操作。
操作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业务流程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 信息和沟通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建立起快速、准确的信息和沟通渠道。
这包括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以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
通过及时和准确的信息传递,可以帮助企业高效地监控和管理风险。
4. 风险评估和管理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对内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和流程等。
5. 监督和反馈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反馈。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等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6. 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员工需要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执行相关的控制措施。
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从而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
7. 合规监管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合规性。
合规性监管包括制定合规性政策和程序、进行合规性审查和测试等。
总结: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包括领导层的承诺和支持、操作控制、信息和沟通、风险评估和管理、监督和反馈、培训和教育,以及合规监管。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层面和各项循环关键控制点汇总
公司整体层面部控制控制目标控制措施1 行为规公司制定行为规,并使员工充分掌握和严格遵循1 公司制定并经董事会批准后下发"员工职业道德守则"。
2 人力资源部对员工培训,通过调查问卷,考试等形式确保员工充分了解职业道德守则的要求。
3 公司所有员工均签署年度"员工职业道德承诺函",确定已经知晓守则,并严格遵循;对于知晓的违规行为已经报告管理层;各级人事部门负责检查和汇总所有的员工声明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4 定期通过培训等方式向员工强调道德守则和诚信的重要性。
5 将"员工手册"公布于公司供外部人员查阅。
2 人力资源建立规的员工招聘、培训、晋升、考核机制。
1 公司建立健全有关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晋升、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
2 在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或晋升时应履行必要的背景调查等程序。
3 在员工招聘、培训和晋升时,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对所需人员的技能和学识等组织实施。
4 定期对公司员工进展工作业绩评价考核,并以此作为续聘、晋升等依据。
3 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明确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
1 有完整的组织构造图,清晰表述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责任。
2 管理层每年审阅公司现有的组织构造。
3 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
4 授权与审批建立和完善公司主要经济活动的授权与审批权限,并规执行。
1 明确重要经济业务活动〔如资本性支出、资金支付及投融资活动等〕管理与审批等权限的分配。
2 各级管理人员被授予的权限与其所处职位相匹配。
5 防舞弊建立舞弊风险防机制,明确检举举报渠道,防和发现舞弊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
1 制定并下发"反舞弊规定"和"公司举报受理、调查、处理方法"。
2 对员工进展"反舞弊规定"和"公司举报受理、调查、处理方法"的宣传、培训。
3 各部门对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每年定期进展了自我评估及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维护企业资产安全、防范风险和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性措施和管理活动的总和。
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帮助企业实现风险可控、运作高效和稳定可持续发展。
然而,企业内部控制也存在一些主要风险点,这些风险点如果不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营风险。
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点。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财务造假、资金管理不善、内部会计核算不准确等。
这些问题将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可靠,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状况的评估。
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财务规范和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解析:某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内部控制不严、内部审计不到位的问题,导致财务资金被挪用,财务报表被虚假填报,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巨额债务。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建立审计制度、加强财务数据的核实,公司成功控制住了财务风险,并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经营状况。
二、生产安全风险生产安全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另一个关键风险点。
生产安全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和安全隐患。
这些风险如果未能得到控制和管理,将对企业的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控制生产安全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岗位责任制,进行常态化的安全培训和演练,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案例解析:某家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导致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事故的教训,该企业进行全面整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并执行了严格的工艺和操作规范,有效控制了生产安全风险。
三、人员管理风险人员管理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一个常见的风险点。
内部控制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
内部控制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了达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和防止错误或欺诈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而控制测试是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测试目标明确在进行控制测试之前,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
每个控制测试的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测试计划时要明确测试的目的,以便正确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测试设计合理在进行控制测试之前,需要设计合理的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应该详细描述测试的步骤和方法,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测试的范围和限制。
测试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在控制测试中,关键控制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控制点是指对于组织实现其目标和减少风险最为关键的控制点。
在选择关键控制点时,需要考虑重要性、风险性和资源投入等因素,以便准确评估控制的有效性。
4.充分采集证据在进行控制测试时,需要充分采集相关的证据。
证据可以包括文件、记录、采访等方式获取。
充分的证据能够支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有助于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控制测试时,需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准确性包括测试结果的真实和完整性。
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复核测试结果、采用多种测试方法等。
6.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在进行控制测试后,需要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时,需要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如组织的目标、风险评估等,来全面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7.提出改进措施在进行控制测试后,如果发现一些控制不够有效,需要提出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修改流程、加强培训、增加审查等方式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8.定期进行控制测试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控制测试来确保其有效性。
根据组织的目标和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测试计划,并定期进行控制测试。
总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涉及测试目标明确、测试设计合理、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充分采集证据、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以及定期进行控制测试等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企业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营有序、规范、有效的重要手段。
然而,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内部控制风险,随着企业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扩大,风险也会逐渐变得复杂和危险。
因此,企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来保障企业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资金管理风险:资金管理是企业运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很容易遭受流动资金不足、虚假项目和虚拟账户等风险。
2. 监控风险: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制定有效的监控机制,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就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业务无法顺利开展。
3. 信息安全风险:数据泄露、计算机病毒等安全问题会导致重要业务信息泄露、业务中断、数据丢失等问题。
4. 人员风险:员工的能力和职业道德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企业管理层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员工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1. 控制环境:制定适当的机构、运营、管理层岗位职责等制度,并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和管理控制机构。
2. 业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
3. 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企业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障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4. 监控与审计:建立适当的监控和审计机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1. 莎普爱思公司:该公司因财务丑闻近年来多次被曝光。
主要原因是公司缺乏有效内部控制机制,导致会计数据错误。
2. 美国康卡斯特通信集团:该公司因为诸如错误计费、违反用户隐私、涉嫌反垄断等违规行为而被许多机构和消费者投诉。
公司的内部管理和监控机制不够完善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案例,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金融和业务管理的正常运作,并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和法律;在公司内部设定专门的监督人,加强对内部业务的监控,及时修正问题,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管理水平,保障企业能够稳健地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学年论文题目: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学生姓名朱颖任课教师戴维二级学院龙蟠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M09会计学1班学号 0921401013 上交日期成绩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它的出现到后来的广泛应用,都体现了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需要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时,形成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就需要一系列严密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对这种关系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使这种委托关系得以健康的发展,并使关系双方从中受益。
同时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需要一套科学的制度对组织的成员加以规范和约束,以达到组织目标.这样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与此同时,相应的内控理论也逐步得到完善.关键词:内部控制;关键;要素;控制点;(一)内控建设应注重四个关键点第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将内部控制规范转化为企业的领导理念和管理思想。
能否将内控规范和治理转换成企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但是这个重视不能把这个工作当成一场运动来抓,而是应该当作一项持之以恒的管理目标来落实。
我们强调领导重视,更强调领导重视和深思熟虑,强调领导把重视变成一个管理规则,变成常抓不懈的宣传手段,变成有效的组织措施,形成一个鲜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基调。
实践证明,有效的内控体系的形成,不是在于企业是否制定了多么详细、面面俱到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在于企业是否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而这种无处不在显现风险控制理念、观念环境的形成完全归结于企业治理和管理层在目标、战略、计划、措施、组织、宣教、动员等各种管理行为中所体现的管理领导理念和管理基调。
第二,内控规范的落实,应该是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传承和创新,而不是一种弃旧从新的革命。
一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形成是历史沿革和实践检验的具体体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是标新立异,弃旧从新,而是在总结和传承原有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引进和吸收各种关键要素,突出风险导向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理念.企业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是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基础上得到的。
内部控制要素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探析
2019.10下46理论探索内部控制要素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探析◎文/高红艳摘 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降低运营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控制有效性明显不足,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内部控制关键点不够明确。
鉴于此,从分析企业明确其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积极意义出发,总结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确定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探讨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控制点,旨在为企业改善其内部控制水平,合理控制运营管理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关键点;原则1 内部控制关键点概述静态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财务相关信息的真实准确性、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效率效果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等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管控策略和流程的统称[1]。
内部控制关键点就是这些管控策略和流程中能够发挥关键性控制作用的因素、步骤和环节的总称。
2 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积极意义分析对于企业来说,明确其内部控制关键点主要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1)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改善其内部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即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可以采取更为精准、更具靶向作用的控制对策和措施,客观上提升了内部控制的管控有效性;(2)能够合理降低企业的运营管理风险,即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只有明确了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够实现风险防控的预期目标;(3)能够促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有序合规进行,即明确了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均处于内部控制的管控之下,从而确保其有序和合规开展。
3 对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确定原则虽然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对于企业在控制有效性提升、风险防控以及经济活动的有序合规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实务中由于内部控制机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所以其控制的流程、环节等内容十分庞杂。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及其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企业资产安全、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一、关键点1.风险管理:企业应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识别和评估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四个阶段。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明确风险责任人,完善风险管理流程,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2.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经营效率和成果的实现。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环境,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
3.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管理层的道德品质、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等。
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需要从企业文化建设、人员培训、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建立一种“重内控、守自律、追诚信”的企业价值观。
4.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活动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措施。
内部控制活动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和通讯、监督和反馈。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活动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实施。
二、控制1.财务内控:财务内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企业的财务报告、财务决策、资金管理等方面。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财务内控的具体内容包括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内部审计等。
2.业务流程控制:业务流程控制是指企业在业务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确保业务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业务流程控制方案。
业务流程控制的重点包括采购控制、销售控制、生产控制等。
3.信息技术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及其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安全、有效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的整体。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公正、诚信地持续发展的基石,具有重大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对于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一、关键点1、内部控制文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是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内部控制文化是组织内部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念,影响着员工在工作中如何看待和运用控制手段。
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文化,需要培养员工尊重规则、尊重程序、诚信守法、守业正道的意识。
2、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
企业必须要能够识别风险、评估影响和可能性、制定控制措施、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效果,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它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控需要而系统化地构建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其中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信息流程、控制点和程序规范等多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是制定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行为激励:行为激励是落实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通过行为激励,能够使员工更好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塑造企业诚信的形象。
行为激励包括惩罚和奖励。
通过惩罚能够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制约,奖励则是推动员工按照规定行事的积极手段。
二、控制1、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要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管理者必须给出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同时制定明确的授权制度,防止权利滥用。
2、信息流程控制:信息流程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信息共享,但信息共享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信息流程控制制度,确保信息传递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包括什么
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包括什么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包括什么一是审批控制点。
把收支审批点作为关键点,是为了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审批权限的合理划分是资金营运活动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审批活动关键点包括:制定资金的限制接近措施,经办人员进行业务活动时应该得到授权审批,任务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办理资金收支业务;使用资金的部门应提出用款申请,记载用途、金额、时间等事项;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签章;经办部门负责人、主管总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并签章。
二是复核控制点。
复核控制点是减少错误和舞弊的重要措施。
根据企业内部层级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纵向复核和横向复核这两种类型。
前者是指上级主管对下级活动的复核;后者是指平级或无上下级关系人员的相互核对,如财务系统内部的核对。
复核关键点包括:资金营运活动会计主管审查原始凭证反映的收支业务是否真实合法,经审核通过并签字盖章后才能填制原始凭证;凭证上的主管、审核、出纳和制单等印章是否齐全。
三是收付控制点。
资金的收付导致资金流入流出,反映着资金的来龙去脉。
该控制点包括:出纳人员按照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收付款,并对已完成收付的凭证加盖戳记,并登记日记账;主管会计人员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账簿中,定期与出纳人员的日记账核对。
四是记账控制点。
资金的凭证和账簿是反映企业资金流入流出的信息源,如果记账环节出现管理漏洞,很容易导致整个会计信息处理结果失真。
记账控制点包括:出纳人员根据资金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主管会计登记总分类账。
五是对账控制点。
对账是账簿记录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报表生成前一个环节,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重要作用。
对账控制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
六是银行账户管理控制点。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银行账户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包括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消是否有授权,下属企业或单位是否有账外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成本内控的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
制订和批准生产计划(1)是否编制生产计划或进行预算控制,并经被授权的主管批准;
(2)生产通知单是否由被授权人根据被批准生产计划签发;
(3)生产通知单是否连续编号.
申领和发出物料(1)领料单是否以及经审批的生产通知单填制并经授权部门批准;
(2)物料存储部门发火是否依据经批准的领料单或加工单进行;
(3)物料发出是否填写出库单;
生产加工和成品入库(1)是否建立了目标成本管理制度,规定产品的材料、工时、和费用消耗定额,定期检查实际发生额
(2)生产车间、班组是否建立生产台帐并填制生产进度表;
(3)生产车间与装配车间、基本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之间是否有严格的
(4)半成品及产成品入库前是否由独立于生产部门的员工进行检验并填制验收单;
存储保管(1)是否设置独立的验收部门或岗位对所有存货进行入库前验收;
(2)是否设置独立的仓储部门或保管岗位对存货进行保管;
(3)存货入库前是否经保管人点验并填制入库单;
(4)是否定期或不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并与存货明细帐核对;
(5)所有重要存货是否有良好的仓储环境,如设置防火、防盗等防护措施;
(6)实地盘点时是否有独立于保管、使用、记帐职能的人员参加;
(7)存货帐存和实地盘点记录之间的差异是否进行调查、核准和审批后及时进行调整;
(8)企业是否在会计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并根据存货的损坏\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成本核算和会计入帐(1)存货是否采用永续盘存制,及时核算其收入、发出和结存;
(2)存货总帐、明细帐是否由不同的人管理并定期核对;
(3)存货计价方法是否经过批准并与上期一致;
(4)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是否经批准并加以适当的揭示;
(5)是否建立了费用归集的程序和分配的方法;
(6)制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摊标准和方法是否合理,是否与上年一致;
(7)费用支出是否实行归口分级管理;
(8)是否正确划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料\工\费)、本期成本与上期成本、完工产品成本与未完工产
(9)是否正确划清生产成本和资本性支出之间的界限;
(10)对于按计划成本或标准成本计价的材料,结转产品成本时是否及时据实调整材料成本差异;
(11)财会部门是否建立生产成本费用的定期分析制度.
费用消耗定额,定期检查实际发生额与定额的差异并采取措施;
道工序与下道工序之间是否有严格的交接手续;
检验并填制验收单;
与存货明细帐核对;
和审批后及时进行调整;
坏\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差异计体存货跌价准备.
准和方法是否合理,是否与上年一致;
上期成本、完工产品成本与未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
是否及时据实调整材料成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