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毛遂自荐》教案 长春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毛遂的背景和事迹,理解他自荐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自荐、自信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毛遂的背景和事迹,理解他自荐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毛遂自荐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毛遂自荐》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毛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毛遂是谁。

(2)简要介绍毛遂的背景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与解读:(1)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毛遂自荐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毛遂自荐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并进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要求学生深入思考毛遂自荐的精神内涵,并写在作业中。

8.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课文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毛遂自荐》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朗读能力。

初二语文上册18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

初二语文上册18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

初二语文上册18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司马迁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全解目标聚焦信息驿站《毛遂自荐》是《史记》中一篇流传较广的文章,作者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对比衬托的手法把毛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毛遂,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

自荐,即自我举荐。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举荐自己,那么他怎么说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自己举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胆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作者语录1.西伯幽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作者小传司马迁(前145或前135~约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西汉闻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奇。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连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上《18.毛遂自荐》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上《18.毛遂自荐》word教案 (2).doc

毛遂自荐(第2课时)课题:毛遂自荐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第二课时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司马迁《史记》,掌握文中文言实词词义,理解文章内容,探究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构思行文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把握机遇,勇于毛遂自荐的精神。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一、导入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胆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探疑互动(三)课文内容研讨学生讨论总结按剑而前……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示之以力)1.试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示之以利)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示之以信)2.有人说毛遂自荐是出风头,你怎么看?教师总结:(1)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

(2)有胆。

勇纾国难,精神可嘉。

(3)有识。

知天下,有辩才,实现了定纵奇迹。

3.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用人的领导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总结:(1)人才自身:不妨自荐(自荐并不等于出风头,自荐是为了推销自己;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不必介意用什么方法)。

(2)领导: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解疑归类四、归纳总结毛遂的人物形象查疑落实学生归纳讨论人物的出场不同凡响。

《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

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毛遂自荐》教案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毛遂自荐》教案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毛遂自荐》毛遂自荐的精神、为国纾难的慷慨,在中国中庸、含蓄的历史长空中永恒。

本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毛遂自荐的精神实质,指导中职学生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自荐应聘,我依据叶圣陶先生“课文无非是些例子”的论断,把这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分两个课时推荐给同学们。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明白毛遂敢于自荐并最终说服楚王合众的原因,从中找出自荐应聘中可供借鉴之处。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2、能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理解写作特点;3、理解并熟记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及成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2、学习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3、在阅读中注意体会文字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毛遂的义勇和雄辩。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精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精读文本的习惯和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无法超越也难以企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这部史学著作就是《史记》。

今天,我们就来管中窥豹,通过学习课文《毛遂自荐》来感受一下《史记》的魅力。

二、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注意引导学生互相点评。

2、力图通过朗读再现故事情境,展现人物性格。

三、翻译课文1、以学生逐句翻译为主,翻译不对、不准、不会的地方也可由其他同学补充完成,要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具体实词的解释和通假字。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并当堂理解其含义。

四、布置作业1、学生整理文中出现的成语,并用这些成语造句。

2、以整理的成语为线索,复述故事,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一、作业反馈1、考查成语的写法及含义。

2、抽查学生重点词句的翻译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整体感知。

八年级语文上册 18 毛遂自荐教案 长春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18 毛遂自荐教案 长春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18 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18 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18 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的全部内容。

19.毛遂自荐一、教学目标1.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2.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3。

文言实词:赞、目、奉、恶、处。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的危险,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知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正音,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2。

学生自读,找出文中的生字难字,归纳总结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3。

教师点拨:(1)通假字合从于楚“从”,通“纵”其末立见“见”,通“现”使遂蚤得处囊中“蚤”,通“早”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奉”,通“捧"公等录录“录录",通“碌碌”(2)重点实词(3)古今异义①与十九人议论(两个词,今一个词)②今楚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4)特殊句式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

(定语后置)②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状语后置)(三)课文内容研讨1。

试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明确:按剑而前……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示之以力)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示之以利)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示之以信)2。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毛遂自荐(第1课时)教案 长春版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毛遂自荐(第1课时)教案 长春版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名词用如动词,用眼光示意)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看待)
X曾数目项王(递眼色)

王弗知恶焉(羞耻)
学恶乎始,恶乎终?(哪里)
B、古今异义
(1)与十九人论议(两个词,今一个词)
(2)今楚地方五千里 (土地方圆)
C、特殊句式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定语后置)
(2)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状语后置)
板 书
毛遂自荐
重点实词虚词
教学后记:
毛遂自荐(第1课时)
课题:毛遂自荐
讲课教师:
学科: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司马迁《史记》,掌握文中文言实词词义,理解文章内容,探究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速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构思行文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把握机遇,勇于毛遂自荐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归纳总结
A、通假字
合从于楚 “从”,通“纵”
其末立见“见”,通“现”
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奉”,通“捧”
公等录录“录录”,通“碌碌”
B,重点实词

前自赞于平原君曰
遍赞宾客
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在)

幽独处乎山中(居住)
养尊处优(处于,过着)
夫贤士之处世(处在世上)
(2)重点实词(3)古今异义
①与十九人议论 (两个词,今一个词)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 (土地方圆)
(4)特殊句式
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定语后置)

《毛遂自荐》教案

《毛遂自荐》教案

《毛遂自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翻译并理解文中的句子。

(3)能够分析毛遂自荐的原因和结果,从中得到启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毛遂自荐的成功因素。

(3)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自荐、勇于表现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能够翻译并理解文中的句子。

(3)分析毛遂自荐的原因和结果,从中得到启示。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遂其人及其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毛遂自荐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毛遂自荐的原因和结果。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分析毛遂自荐的成功因素,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5. 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翻译并背诵课文。

(2)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毛遂自荐的读后感。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毛遂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毛遂自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如字词理解、句子翻译等。

3. 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的智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上《毛遂自荐》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上《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第2课时)课题:毛遂自荐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第二课时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司马迁《史记》,掌握文中文言实词词义,理解文章内容,探究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构思行文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把握机遇,勇于毛遂自荐的精神。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一、导入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胆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探疑互动(三)课文内容研讨学生讨论总结按剑而前……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示之以力)1.试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示之以利)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示之以信)2.有人说毛遂自荐是出风头,你怎么看?教师总结:(1)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

(2)有胆。

勇纾国难,精神可嘉。

(3)有识。

知天下,有辩才,实现了定纵奇迹。

3.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用人的领导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总结:(1)人才自身:不妨自荐(自荐并不等于出风头,自荐是为了推销自己;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不必介意用什么方法)。

(2)领导: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解疑归类四、归纳总结毛遂的人物形象查疑落实学生归纳讨论人物的出场不同凡响。

《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

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毛遂自荐》。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了解《毛遂自荐》的背景知识,如作者、时代、主题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自荐、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毛遂自荐》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对《毛遂自荐》背景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毛遂自荐》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遂自荐》的作者、时代背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评价。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和内涵。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回答问题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毛遂自荐》。

(2)学生选择一篇与《毛遂自荐》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思考,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朗读和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毛遂自荐》的朗读和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阅读和思考相关的文章,以及写出的读后感。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句子的作用。

(3)了解《毛遂自荐》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鼓励学生敢于自荐,展示自我。

(2)理解毛遂自荐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教学难点:(1)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句子的作用。

(2)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遂自荐》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句子的作用。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毛遂自荐的精神,培养自信、勇敢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自荐例子,互相鼓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毛遂自荐》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 写一篇关于毛遂自荐精神的心得体会。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毛遂自荐》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毛遂自荐》学案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毛遂自荐》学案长春版

《自告备勇》教案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教课目的: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1.学习毛遂自告奋勇、勇纾国难的精神。

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2.成语:自告备勇、崭露头角、因人成事。

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今天出3.文言实词:赞、目、奉、恶、处。

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学习难点: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1.较难翻译的语句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因此叱遂者(),以()楚2.对毛遂的评论国之众也。

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课前预习: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一、整体感知课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1.教师范读、正音,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粗心。

其威。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句式:)。

2.学生自读,找出文中的生字难字,概括总结要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别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句式。

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祖先。

二、达成课文填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合从者为()楚,非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为赵也。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门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

”毛遂谓楚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可以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句式:),必得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毛遂自荐)教案长春版 教案

一八毛遂自荐教学目标1.能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熟记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3.在此基础上能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评价。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赏析情节的能力。

2.掌握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胆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介绍作者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父亲任太史令多年,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天文、历法、诸子等无所不通,司马迁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后来又向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向董仲舒学习《春秋》,受到良好的教育。

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寻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写《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担任太史令,4年之后开始撰写《史记》。

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宫刑。

他极度愤懑,但为了著史,忍辱生活。

出狱后曾任中书令(皇帝身边掌握机要的宦官),仍努力写史。

公元前92年左右,司马迁完成了约53万字,130篇的不朽巨著《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留下的著作,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等。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注意文章的节奏和人物的情感。

2.学生朗读,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字音和停顿。

四、翻译课文。

1.以教师翻译为主,注意具体实词的解释和通假字。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毛遂自荐》教学教案设计

《毛遂自荐》教学教案设计

《毛遂自荐》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理解《毛遂自荐》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毛遂其人及其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毛遂自荐》。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激发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勇于自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毛遂其人及其故事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古文词语和句式。

2. 深入解读文章内涵,体会毛遂自荐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毛遂自荐》的文本材料。

2.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遂其人及其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毛遂自荐的精神品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毛遂自荐》,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如词语、句式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毛遂自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难问题。

(2)重点讲解毛遂自荐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毛遂自荐精神的体会。

(2)激发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勇于自荐的品质。

6.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7.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毛遂自荐的精神价值。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自荐,发挥自己的优势。

8.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六、教学反馈与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毛遂自荐》的理解和兴趣。

《毛遂自荐》教案

《毛遂自荐》教案

《毛遂自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理解《毛遂自荐》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了解毛遂其人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自信,勇于自荐,发挥自己的潜能。

(2)学会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发扬集体精神。

(3)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毛遂自荐》。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

(2)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遂其人及其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成语。

(2)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解释课文中的成语,举例说明其用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检验学习效果。

(2)选取课文中的成语,让学生造句。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毛遂自荐》。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毛遂自荐》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情况。

4. 学生对团队合作和集体精神的展现。

5. 学生对爱国情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毛遂自荐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毛遂自荐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完成课后练习题
选做作业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
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小作文
制作一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手抄报
作业要求与说明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小组 讨论、课堂展示
作业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确保按时完成
作业要求: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应用能力
作业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 评相结合,注重过程与结果
汇报人:
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步骤:分组讨论、确定主题、收集资料、整理观点、汇报展示。
注意事项: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讨论主题和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及时给予反馈 和指导。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 用PPT、视频、音频 等多媒体手段,增强 学生的视听体验,提 高教学效果。
毛遂自荐的故事情节
毛遂自荐的意义和影响
毛遂自荐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
毛遂自荐的故事背景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解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重点词汇与句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点词汇:毛遂自荐、游说、 平原君、楚王
重点句型:毛遂自荐的故事、 游说的技巧、平原君的智慧、 楚王的决策
练习内容:可以包括对毛遂自荐故事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历史背景的了解等方面,以加深学生对课堂 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练习反馈: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理解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根据 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归纳小结环节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
总结毛遂自荐的故 事意义
作业完成率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上《毛遂自荐》PPT课件-(一)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上《毛遂自荐》PPT课件-(一)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 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 待毛遂为上宾。他感叹道:“毛 先生一到楚国,楚王就不敢小看 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
后用此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去做 某事。
词语解释
门客: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非利即害,非害即利:不是好就是坏,不是坏就是好。 心悦诚服:诚心诚意的佩服或服从。 上宾:尊贵的客人。
到了楚国,楚王与平原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18毛遂自荐学案长春版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18毛遂自荐学案长春版

【关键字】八年级19.毛遂自荐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掌握重点实虚词“赞、举、恶、于、而、已”等。

2.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3.分析毛遂和平原君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难点:分析毛遂君的人物形象。

一、助学卡片(1)背景介绍:公元前260年,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以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守卫重地长平,使得赵国40万大军被困长平,最后全部为秦将白起坑杀,精锐丧失殆尽。

次年,秦国乘胜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邯郸震动,赵王急召君商议退兵救国之策。

(2)君君(?-前251年):嬴姓,赵氏,名胜。

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君。

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

和齐君田文、魏君魏无忌、楚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司马迁著《史记》,将君与虞卿合立《君虞卿列传》,此外,《赵世家》、《魏公子列传》、《范睢蔡泽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等亦散记有其事迹。

二、书声琅琅(自由诵读)温馨提示:注意字音字形,注意断句三、跬步之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第一段:(一组)温馨提示:可以从文言知翻译、内容等方面解读。

文言知识包括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方面;翻译尽量做到信达、雅,内容概括尽量简洁第二段:(二组)你有什么补充吗?第三段:(三组)有疑问就大胆提出来!四、涵泳品味:1.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订立盟约的?(四组)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吧!2.有人说毛遂勇于自荐,是为了出风头,你怎么看?(集思广益)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大胆说出你的想法吧!3、如何客观公正的分析总结毛遂和平原君的人物形象(五组)五.学为我用:我们从毛遂自荐这则故事中学到了什么?结合文中人物,放飞你的思维相信自己!我能行!六、他山之石: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芸芸众生,无不知人才之贵,无不指望德才兼备之人谋政治道,苦不知如何求才。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毛遂自荐》。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毛遂的背景和事迹,认识他的勇敢、聪明和爱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言文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勇敢、聪明、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毛遂的背景和事迹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毛遂的勇敢、聪明和爱国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毛遂的背景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毛遂自荐》,感受课文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毛遂的勇敢、聪明和爱国精神。

(2)学生进行探究,回答问题。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毛遂自荐》背诵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3. 学生选择一篇与毛遂自荐类似的文言文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的体现。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十八毛遂自荐司马迁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全解目标聚焦信息驿站《毛遂自荐》是《史记》中一篇流传较广的文章,作者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对比衬托的手法把毛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毛遂,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

自荐,即自我推荐。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胆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作者语录1.西伯幽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作者小传司马迁(前145或前135~约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作品相关知识1.写作背景公元前262年,秦蚕食韩国,眼看上党地区(今山西东南地区)就要落入秦国之手。

上党守冯亭认为:与其白白送给秦国,不如将上党十七邑送给赵国。

秦为得地必然攻赵,赵被秦攻便会和韩国联合起来抗秦。

平阳君赵豹看出冯亭嫁祸于赵的企图,劝赵王不要接受韩国的馈赠,而平原君赵胜却认为这是个白捡的便宜。

最后赵王还是听信了平原君的主张,进驻上党。

两年后,秦军攻克上党,长平一战杀掉赵国四十五万人马,并于次年九月包围了邯郸(时间依《白起王翦列传》)。

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平原君一筹莫展。

当游侠鲁仲连问其方略时,他只说:“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邹阳列传》)只是鲁仲连大义凛然,唇枪舌剑,击败了新垣衍俯首称臣的帝秦说,才使平原君坚定了合纵抗秦的信心。

通过这一系列牵涉赵国命运的重大事件,可以看出平原君并无政治、军事谋略,绝非辅国之才,正如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所说:“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苏辙在《古史》中说:“赵胜倾身下士,以窃一时之声可耳,至于为国计虑,胜不知也。

及韩冯亭以上党嫁祸于赵,赵豹知其不可,而胜贪取之。

长平之祸成于胜之言,此皆贵公子不知务之祸也。

乃欲使之相危国、拒强秦,难矣哉!”苏辙之言,可谓中鹄。

2.作品简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

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下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题目解说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近义词:自告奋勇。

字词积累1.生字邯郸..( dān) 合从.(zòng) 歃.血(shà) 立见.(xiàn) 舍.人(shâ) 叱.曰(chì) 王.天下(wànɡ) 社稷.(jì) 相.士(xiànɡ)2.通假字其未立见.:(“见”通“现”,显露出来)合从.于楚(“从”通“纵”,纵约)使遂蚤.得处囊中(“蚤”通“早”)吾乃与而.君言(“而”通“尔”,你)毛遂奉.铜盘而跪进这楚王(“奉”通“捧”,双手托着)公等录录..(“录”通“碌”,平庸无能)3.古今异义先生不能..(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能够)从之利害..(古义:好处;今义:好处和害处)王之所以..叱遂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遂以为..上客(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今楚地方..五千里(古义:指土地方圆;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4.词语释义毛遂自荐:荐,推荐,荐举。

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

合从:本是战国时策士苏秦等提出的一种策略,指山东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联合抗秦。

这里用作动词,指赵国打算推楚为盟主,订合纵之约,联兵御秦。

从,通“纵”。

约与:约请,邀请。

食客门下:通称食客。

门下,指食客中派有差使的“门下”。

备具:全都具有。

无可取者:没有值得用的人。

贤士:有才德的人。

处世:这里指生活在社会上。

臂若;臂如,好像。

左右:侍从;身长边办事的人。

歃血为盟: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

泛指发誓定盟。

历阶而上:顺着台阶一级一级走上去。

利害:益处、害处,这里偏指合纵的益处。

两言:两句话,有三言两语的意思。

舍人:门下的客人。

因人成事:因,依靠。

依靠别人的力量去办成事情。

持戟:指武装的士兵。

脱颖而出:颖,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

锥芒连同锥子把儿上套的环一起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锥处囊中:囊,口袋。

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

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三寸之舌:借指辩才。

5.一词多义赵使平原君求救(派遣)使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出使)率数万之众(表示多)数珠可历历数也(计算)扶苏以数谏故(屡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希望)愿寡人愿安承教(愿意,情愿)是胜之舍人也(这,代毛遂)是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是)日出而言之(代词,合纵之事)之意吾欲之南海(动词,去)秦之围邯郸(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自赞于平原君曰(推荐)赞赞曰:黔娄之妻有言(历史传记中常常用“赞”来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评论)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在)处幽独处乎山中(居住)夫贤士之处世(处在世上)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名词用如动词,用眼光示意)目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看待)范增数目项王(递眼色)王弗知恶焉(羞耻)恶学恶乎始,恶乎终?(哪里)6.特殊句式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

(定语后置)②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状语后置)③客何为者也(宾语前置)④白起,小竖子耳(判断句)课堂互动·阅读知识精析圈点课文感受原文名家批注秦之围邯郸,①赵使平原君求救,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1开篇提出中心事件和有关的人物、地点及背景。

写背景,用一个“围”①秦之围邯郸:公元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大破赵军,公元258年,秦兵又进兵包围赵国都城邯郸。

合从①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1②平原君曰:“使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

平原君说:“假如文③能取胜,则善矣2。

文不能取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胜,则歃血④于华屋⑤之下,3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必得定从⑥而还4。

士⑦不外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

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5”得十九人,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

”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6。

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字,突出赵国处于困境,表明“合从于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平原君对随行人员的要求之高,反映出此项任务的艰巨性。

2说的是“合从于楚”的一种可能的方式。

下文表明,平原君的这一估计是不现实的。

3设想“合从于楚”可供选择的另一种方式。

4“必得”,概括上面两句,意思是不管用哪种方式,都一定要楚王答应合纵,这表明平原君完成使命的决心。

5“取于食客门下足矣”是“士不外索”的补充说明,表现了平原君对他的门下食客的才能的乐观估计。

6说明平原君原来的乐观估计不符合实际,为毛遂自荐创造条件。

7毛遂自荐。

“备员”二字反映毛遂此时的谦恭和善于辞令。

也表明毛遂充满自信,且似不容商量。

8平原君对毛遂的请求不置可否,却向他提出这么个问题,说明平原君要对毛遂有所了解之后再作决定。

9毛遂回答得简单、干脆,却引出了平原君的一番议论。

10用比喻的方式说明贤士(的额数)。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⑧于平原君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边去寻找。

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员⑨而行矣。

7”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几年于此矣?8”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9”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⑩锥之处囊中,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处世的特点,意即贤士与世人接触,他的才能很快就会显露出来。

子处在囊中,其末⑪见⑫。

10今先生处胜之门下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①合从(zònɡ):指殽(xiáo)山(在今河南西部)以东六国联合抗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