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

合集下载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创新与利用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创新与利用

主要完成人:邱丽娟,常汝镇,韩英鹏,郭泰,李英慧,付亚书,关荣霞,朱振东,孙宾成,刘章雄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名单位:农业农村部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来源,也是重要的动物饲料来源。

20世纪90年代,针对大豆生产上疫霉根腐病、灰斑病和干旱/盐碱等危害严重,大豆品种油分含量低,优异种质资源发掘滞后,高油、抗病新种质创制难度较大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丽娟联合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和绥化分院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主产区优势单位,按照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优异种质挖掘与育种利用紧密衔接的思路,历时20余年,在优异种质挖掘、抗逆、高油等重要性状QTL/基因发掘,抗病优质新种质创制,新品种培育和推广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牵头完成的“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创新与利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综合利用引进与收集的大豆资源,构建多样性丰富的核心种质和应用核心种质,解决资源选择难题。

构建抗病、优质等重要性状鉴定技术体系,鉴定抗病(灰斑病、花叶病毒病、疫霉根腐病等)、优质(高脂肪、高蛋白等)等优异资源949份,其中抗病230份,包括抗疫霉根腐病8个生理小种的广谱抗源鲁豆4号等。

具有两个以上优异性状的资源共149份,包括抗灰斑病和疫霉根腐病的Ohio、抗疫霉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的灰皮支黑豆等双抗优异资源9份,抗疫霉根腐病且高油的铁丰23、抗灰斑病且高蛋白的绿皮豆-2等抗病优质资源8份,为东北大豆抗病、优质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优异资源。

该项目首次构建大豆泛基因组,揭示了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开发多样性丰富的分子标记,为基因发掘和分子育种提供了信息和工具。

挖掘抗灰斑病、抗花叶病毒病、抗疫霉根腐病等抗性相关主效QTL/基因27个,高脂肪含量、高蛋白含量等优质相关主效QTL/基因20个,百粒重、单株荚数等产量相关主效QTL/基因25个。

波罗蜜优异种质资源栽培和开发利用

波罗蜜优异种质资源栽培和开发利用
果实 中可 溶性 固形 物含 量达 3 %, 2 高糖 品种 既 可鲜
食, 又可用来加工果酱 、 果汁 、 蜜饯 ; 平滑型 果皮皮 刺平或软 、 不刺手、 便于采摘 、 运输和食用。 另外 , 有 的其他种质类型在冬季 1月份左右还可开花 , 1 但花
脆 和湿脆两个类型 , 干脆型苞 肉干爽硬脆 ; 湿脆型
波罗蜜原产于印度南部高止 山脉 , 后传人马来 枝上 有雌花序 与雄花序 ; 序 自小枝 顶生或J 雄花 j 1
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爪哇 ,再经阿拉伯人引至阿拉 或与雌花序生于同一果枝上 ,雄花序多在雌花 伯、 留尼汪( ) 法 和毛里求斯 。l l世纪传人 巴西 下方 , 7 8 雄花序细长 , 光滑 ; 雌花序多 自粗壮的短 常35 雌花序粗 和加勒 比海诸 国。 已知种植 国有 中国、 阿拉伯 、 巴基 上抽生 , ~ 个长在 同一枝条上 ; 斯坦 、 不丹 、 菲律宾 、 埔寨 、 加拉 、 柬 孟 缅甸 、 泊尔 、 35 长在 同一枝 条上 , 尼 ~个 雌花序 粗大 , 柄粗 ; 花序 斯里兰卡 、 国、 泰 锡金 、 新加坡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越南 ; 澳大利亚 ; 美国 、 牙买加 ; 巴西 ; 毛里求斯 、 肯
四季开 花结果 的 ;聚花 果椭 圆形 、圆形或不 规 形。 成熟 聚花果 长2 ~0m、 0 5 c 果 皮有 5 6e 径2 —0m, 角形 之瘤 起 ( 包刺 )重4 2 k或更 大 , , ~0 g 因品种 、
重庆 、 云南 、 台湾和四川南部的热带 、 南亚热带地 区 均有 , 以海南最多 , 自东至北的乡村 、 城镇和农场都 广为栽培 , 是集食 、 药林木为一体 的热带名优特产
品种 的早期 鉴定 在生 产上具 有重 要 的意 义 。

优异种质资源万荣三白瓜性状表现及实用栽培技术

优异种质资源万荣三白瓜性状表现及实用栽培技术

优异种质资源万荣三白瓜性状表现及实用栽培技术作者:师范生景鹏飞贺春娟王永格来源:《中国瓜菜》2024年第05期摘要:万荣三白瓜既是地方特色优良品种又是优异种质资源。

介绍了万荣三白瓜的生长环境条件和品种特征特性,从播前管理、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贮藏管理等5个方面对万荣三白瓜传统种植技术进行了改进,通过机械覆膜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简化整枝等措施,总结了一套稳定成熟的实用栽培技术,经多年示范推广,该项技术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肥利用率和提升产量品质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三白瓜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三白瓜;种质资源;万荣;性状表现;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4)05-187-07Traits manifestation and practical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excellent germplasm resources of Wanrong Sanbai watermelonSHI Fansheng1, JING Pengfei1, HE Chunjuan2, WANG Yongge3(1.Shanxi Yuncheng Agricultural Seed Station, Yuncheng 044000, Shanxi, China; 2. Wanrong Coun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Wanrong 044200, Shanxi, China; 3. Wanrong County Sanbai Watermelon Industry Association,Wanrong 044200, Shanxi, China)Abstract: Wanrong Sanbai watermelon is both a local excellent variety and a superior germplasm resour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owth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variety characteristics of Wanrong Sanbai watermelon, improves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technologv of Wanrong Sanbai watermelon from five aspects: Pre-sowing management, field management,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harvesting and storage management, and summarizes a set of stable and mature practic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mechanical mulching and fertilization, water and fertil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simplified pruning measures. After years of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this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improve water an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e, and enhance yield and quality, achieving good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t briefly discusses the next development of Sanbai watermelon industry.Key words: Sanbai watermelon; Germplasm resources; Wanrong; Trait manifestati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三白瓜(Citrullus lanatus)是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因其白皮、白瓤、白籽而得名。

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

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

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指保存在自然界中各种植物体内的遗传信息,包括物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是植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集、鉴定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农业发展以及支持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讨论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的重要性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是保护和利用遗传资源的基础工作,也是推动农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通过收集植物种质资源,可以获取丰富的生物资源信息,为农业、药物、农业、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同时,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也能促进种质资源的广泛交流和有效利用,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与技术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实时监测和植物保护区建设等。

野外考察是指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和记录,可以获取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育习性、遗传特征等信息。

标本采集是指对具体植物个体进行样品收集和保存,以便后续的鉴定和分析研究。

实时监测是指对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连续观测,以获取其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数据。

植物保护区建设是指设立保护区域,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免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和威胁。

三、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是对所收集的植物材料进行分类和评估,以确定其系统分类地位和遗传特征。

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综合评估等。

形态学鉴定是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其属、种和变种等分类地位。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DNA序列进行分析,确定其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

综合评估是通过综合分析植物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对其分类地位和遗传特征进行综合评价。

四、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将所鉴定和评价的植物材料应用于农业生产、药物研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是一个重要的科研过程,旨在发掘和利用高产、优质、抗病、抗逆、适宜机械化种植、抗稻曲病的育种可利用优异种质,为加快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高效的材料基础。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和利用。

其中,精准鉴定是关键环节之一,需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遗传学方法,对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生理特性、生态学特性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以确定其育种价值和利用前景。

通过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可以发掘出具有优异性状和潜力的种质资源,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这些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还可以促进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强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是水稻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木材质量和器官性状的重要手段。

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其收集与利用对于林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林木育种中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1. 种质资源的定义与分类种质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植物资源。

根据来源,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和栽培种质资源。

野生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野生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

栽培种质资源则来源于人工栽培的植物,具有特定的性状和产量。

2. 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收集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获取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材料,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素材。

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采集和保存。

野外调查是收集种质资源的第一步,通过对自然分布区和栽培区域的调查,了解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和遗传多样性。

采集是对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种子或繁殖材料的收集。

保存则是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长期保存,以备后续利用。

3. 种质资源的利用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用于遗传改良,提高林木的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

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鉴定、评价和创制。

鉴定是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性状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评价是对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以确定其在育种中的价值。

创制是通过杂交、突变等方法,创造具有新性状的个体,为育种提供新材料。

4. 种质资源利用的实例以杨树为例,通过对野生杨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采集,获得具有抗病、抗旱、速生等性状的个体。

将这些个体进行保存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创制出具有新性状的杨树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林业生产中具有较高的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结语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重要基础,其收集与利用对于提高林木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和保存,获得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再通过鉴定、评价和创制,将优良性状个体应用于育种,可以创制出具有新性状的林木品种,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而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其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已成为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价值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在玉米品种改良和创新中,优异的种质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利用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粮食生产的总体效益。

二、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近年来,我国在玉米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对玉米遗传资源的深入调查和搜集,建立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库。

另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玉米种质资源进行高效分子标记和评价,加快了优异基因的挖掘和利用。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正逐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在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方面,我国也积极探索并不断取得成果。

通过对玉米各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培育出了一大批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的玉米新品种。

利用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我国也在玉米抗病虫害、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创新利用,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未来展望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国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利用玉米种质资源,培育更加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的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对于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不断完善种质资源的调查、鉴定和利用技术体系,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定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

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定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
Ab ta t W i ie h saa td t ah ra du fv rbee vrn nsu e aua ee t n I a e nwelrc)nzd a al g n a k ta sr c l rc a d pe owe te n na oa l n io me t nd rn trlslci thsb e l e g ie an t ̄ l o x s l e ebn h t
张顺堂 , 陈立云2 张桂莲2 (湖 农 大 东 科 学 ,南 沙41;湖 农 大 水 研 所湖 长 12 , 1 南 业 学 方 技 院湖 长 122 南 业 学 稻 究 ,南 沙41) . 08 . o8
摘 要 野 生稻 由于长期 处于野 生状 态, 经受 了各种 灾害和不 良环境 的 自然选择 , 保存 着 栽培 稻 不具 有 的或 已经 消 失 了的特 异基 因, 抗 逆性较 强 , 是天 然的基 因库。综述 了野 生稻种质 资源 中产量性状 、 抗病 虫性和抗 逆性优 异基 因定位及 其在 育种 、 物技 术利 用方 面的研 生 究进展 , 以便为作 物育种 开发和利 用野 生稻资 源提 供理 论依据 。 关键词 野生稻 ; 质资 源 ; 因定位 ; 用 种 基 利 中图分 类号 Q7 文献标识 码 A 8 文章 编号 0 1 — 6 1 0 80 — 03 — 3 57 6 1( o )3 0 93 0 2
O R 6 R 2 4附近 , S0和 M 2 图距 分 别 为 5 3和 2 . M。A a t . 7 7c m n e
栽培稻 ( sta L ) 0 ai . 和非洲 栽 培稻 ( gae ia L ) v 0 lbrm . , r 其余种均 为野生 稻 , 泛分布 于亚 、 、 和澳 洲 。我 国 的野 广 非 美

猪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鉴定与利用研究

猪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鉴定与利用研究

猪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鉴定与利用研究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和畜禽之一。

猪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其他生产所需的必要的营养,而且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动物,猪还能为农村提供经济支持,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因此,猪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鉴定与利用研究至关重要。

一、猪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猪的基因型、表型、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疫病等。

同时,猪的不同种类也会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因此,猪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需要通过对不同品种和品系的选择和鉴定,以及对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1.选择和鉴定:猪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需要根据繁殖性能、生长性能、疾病抗性等方面的特征来对各个品种和品系进行选择。

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对猪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学和生化研究,例如解析其DNA序列和代谢网络等,以更深入地了解其遗传信息和表型特征。

2.表现评估:猪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还需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表现评估。

例如,猪在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方案下的表现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观察和评估。

二、猪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在挖掘猪的优异种质资源时,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鉴定,以确定其是否真正具有独特的特性和优势。

猪种质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性状数据分析和遗传分析。

1.性状数据分析:通过评估猪种质资源的各项性状数据,可以判断猪的性状表现是否符合其预期特征,进而确定其是否真正具有优势。

这些性状数据包括体型、生长速度、繁殖参数、健康指标等。

2.遗传分析:通过分析猪种质资源的遗传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猪的优异性是否真正存在,并确定其具体的遗传效应和遗传背景。

这些遗传分析包括亲缘关系比较、遗传标记分析、基因组分析等。

三、猪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猪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和鉴定为进一步利用其优异性提供了重要基础。

猪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工选育、遗传改良、基因编辑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

1.人工选育:通过人工选育,可以利用猪的优异种质资源生成新品种和新品系,进而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花卉育种中的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研究

花卉育种中的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研究

花卉育种中的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研究作为植物的一种,花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花卉植物的种类繁多、花色斑斓、香气扑鼻,但在这些品种中,只有极少数的品种能够达到高品质的标准,这就需要花卉育种者尽可能地挖掘种质资源,加强鉴定与利用,从而改良花卉品质。

本文将从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两个方面探讨花卉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实践。

一、种质资源的鉴定首先,对于花卉育种者而言,鉴定种质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所说的种质资源,是指花卉的植株、花、果实等遗传资源,它们在形态、颜色、品种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多样性。

在实际育种生产中,花卉育种者需要借助现代的鉴定方法,对花卉种质资源的遗传构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选育出更高质量的花卉新品种。

鉴定种质资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遗传标记、基因工程、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等。

其中,遗传标记技术是鉴定花卉种质资源最为高效、准确的方法之一,不同的遗传标记技术能够在不同的遗传层面上进行鉴定。

例如,在微卫星技术鉴定中,可以通过分析指定微卫星位点的差异性,鉴定出花卉品种之间的差异。

而在形态、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中,则主要通过对形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来判断花卉品种之间的差异性。

不仅如此,鉴定种质资源时还需要考虑到花卉遗传稳定性、遗传性状的遗传复合度及环境关联性等因素,以确保鉴定效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只有在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方法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鉴定花卉种质资源。

二、种质资源的利用鉴定种质资源和利用种质资源在花卉育种中是密不可分的。

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指选择合适的品种杂交和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在花卉育种中,采用不同的杂交工具和方法,结合种质资源阔斑性的选择,可以产生各种形态、颜色和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

杂交是花卉育种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进行杂交前,花卉育种者需要准确知道种质资源的特点和遗传构成,结合育种目标,选取相匹配的品种进行杂交,以便实现所需的杂交效果。

通常情况下,鲜花价值提高得快、品质好的花卉新品种,都是运用遗传优良的杂交方法进行选育而成的。

日本优异种质资源藤系138的利用与评价

日本优异种质资源藤系138的利用与评价

验 , 步筛选 出配合 力高 、 初 遗传力 强 的优 良亲本 材 料藤 系 18 这 一 材 料 在 2 3, 0世 纪 9 0年 代 是 黑 龙 江省 生产 中的主栽 品种 。同时 以这份材 料为 直接 或 间接 亲本 , 育成 了黑龙 江省 主推品种绥 粳 3号 、 垦稻 8号 、 垦稻 1 、 2 龙粳 2 1和 龙粳 2 6等 , 这些 品

藤 系 1 8是 E本 以秋 光为母 本 、藤系 17为 3 t 1
I e i i a i n o i d n Bl c r m n r Va i t f d ntfc to f Gla i o k f o Do o re y o
HM W - + 1 n NI fLo g a 9 a u D1 Lo i GS 5 0 i Lso n m i1 tGl — c
J ANG a — u n ZHANG n— n ~, iln REN — a , I Hu n h a , Ya bi LIJ —i , Ziyu n
DI NG 。 ZHAO ibn , ONG n -i Qi。, 。 Ha— i 。 S Qi gje ( . f ce c n c n lg l g fHa bn No ma ie st , r i , i n ja g 1 Li S in ea d Te h o o y Col eo r i r l e e Unv riy Ha b n Hel g n o i 1 0 2 ; . o e dn n tt t fHeln ja g Ac d my o rc lu a S in e , r 5 0 5 2 Cr p Bre i g I siu eo i gin a e fAg iut r l ce c s Ha — o b n Heln j n 0 8 ) i , i g g 1 0 6 o i a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丧失风险加大、保护责任主体不清、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

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明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为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力争到2035年,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资源保存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资源深度鉴定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创新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开展系统收集保护,实现应保尽保。

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主要包括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加快查清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特别关注Topic18☆中国畜牧业收集力度,确保资源不丧失。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国际交流,推动与农业种质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合作,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便利通关机制,提高通关效率。

对引进的农业种质资源定期开展检疫性病虫害分类分级风险评估,加强种质资源安全管理。

完善农业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中长期安全保存,统筹布局种质资源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分类布局保种场、保护区、种质圃,分区布局综合性、专业性基因库,实行农业种质资源活体原位保护与异地集中保存。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数十亿人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农业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水稻的优异种质资源是实现高产高质的关键,而精准鉴定水稻的种质资源则是提高水稻品种选育效率和加速新品种推广的重要手段。

水稻的种质资源是指水稻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中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水稻植株,包括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类型、不同抗病性等特征的水稻。

种质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可以为水稻的品种改良和创新提供宝贵的遗传素材。

由于水稻的种质资源种类繁多,鉴定工作繁琐复杂,传统的人工鉴定方法效率低下,存在主观性、不准确性等问题,限制了水稻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了克服传统鉴定方法的局限性,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了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工作。

精准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通过对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信息和生物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实现了对种质资源的高效、准确鉴定。

精准鉴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稻种质资源鉴定的速度和准确度,还为水稻品种选育和改良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支持。

一是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水稻种质资源鉴定。

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特定DNA序列变异来区分不同基因型的技术,具有高效、准确、可重复的特点。

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水稻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植株,快速鉴定出优异种质资源。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地识别水稻种质资源中的重要遗传特征,还可以为水稻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

二是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水稻种质资源鉴定。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水稻的基因组图谱已经完全揭示,为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序水稻种质资源样品的基因组序列,比对水稻基因组图谱中的特定基因位点,分析水稻种质资源中的基因型和遗传特征,从而实现对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

具有优异性状的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具有优异性状的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3 8 7. 6% ~ 5 4.3 7% 。
粒重、 主茎分 枝数 与产量 正 相关性 较强 。因此 , 择叶 选 柄 较长 、 分枝数 多 、 株荚 重 大 、 单 单株 粒重 大的 品种对 木 豆子粒 产 量 的提 高有 较大 的作 用 。
参 考 文 献
[ 】aeaK B i hL u t M D 1 S x n ,Sn 。G pa .V r t nfr aua o t osn n g a ai trl uc sig i i o on r
维普资讯
研 论文 究
寸 闯舯业
具有优异性状的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袁 秀萍
( 肃 省 农 业 科 学 院粮 食 作 物 研 究 所 , 州 7 0 7 ) 甘 兰 30 0
20 05年 我 们 为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作 物 科学 研 究 所 国家 种质 库 承担春 小麦 繁种 更新 种质 资 源材料 4 8 2 份 任务 , 田间种植 观察 及室 内考 种 , 丰 产性 、 病性 、 经 从 抗 抗 虫性 等主 要农 艺性 状 的特征 特性进 行 鉴定 。这些 资 源 一部 分生 产上 直接 利用 ,对甘 肃 省小 麦产量 的提 高
院粮食作物 研究所农作物 品种资源研究 室提供 。
1 2 试 验 设计 . 采用 顺序 排列 , 植一 次, 种 3月 1 3日 播种 , 每个 材 料种植 6行 , 长 12 行距 0 2 田间 行 . m, . m, 鉴定 及室 内考 种按 照《 国家 库标 准》 。
2 结 果 与分 析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I・ ・ ・. ●・ ・ ・. _ ・._ ・ .● -・ ’. _ ・- - ● ・ . ・ - ● I . ・ ・ _ ●

保护种质资源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种质资源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种质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者:***来源:《农经》2020年第05期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常有这样一个情节:末日来临前,人类会把一些重要作物的种子冷藏保存,这些种子是延续地球文明的“火种”,待灾难过去,可以让地球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火种计划”却一直在进行。

这些“火种”有个科学的名字,叫“种质资源”,它们是携带作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将种质资源,尤其是那些濒临灭绝的种质资源保存下来,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

《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资源保存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资源深度鉴定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创新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世界最大规模种质资源库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

人类未来面临的食物、能源和环境危机的解决都有赖于作物种质资源,作物种质资源越丰富,基因开发潜力越大,生物产业的竞争力就越强。

“在我们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长期库里就保存着数十亿颗珍贵的作物种子,总共有43.5万份不同的品种,这些种子一般可以在-18℃的种质库里最少保存50年以上,这就是我们的‘火种计划’。

”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副主任方沩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在科技部、财政部的支持下,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指导下,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全国40多家优势单位,联合建立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专门从事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合、保存与共享服务。

该资源库面向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政府部门、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开展共享服务,为科技创新、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作物种质资源实物及信息。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该资源库开展实物共享24.6万份次、信息共享128.9万人次,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服务,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现代种业发展、科技原始创新,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护,各国都加强了相关政策与措施。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如何加强种质资源的管理与研究。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是确保种质资源在长期使用和繁育过程中不受损害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各国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各国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得以落实。

例如,制定制约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突变的条例,严格控制入境物种携带的病害等。

其次,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对农作物的遗传资源进行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估。

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对重要的种质资源进行有序保存,确保其不受人为因素损失。

再次,加强农作物遗传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对农作物遗传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构成,为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国际合作。

各国之间通过国际合作,共享农作物种质资源,共同保护和利用农作物遗传资源。

例如,成立国际种质资源组织,共同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合作项目,推动种质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将种质资源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和品质。

有效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农作物品种改良。

通过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析和筛选,选育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通过选育抗病虫害、耐逆性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其次,开展农作物基因改良。

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中的优异基因,通过基因技术手段进行基因改良,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耐逆性和品质。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农作物耐旱基因导入,增加其抗旱能力。

再次,推广优质种子和种苗。

将优质的农作物种子和种苗推广到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2023重点研发指南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2023重点研发指南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2023重点研发指南一、种质资源保护与鉴定1.1 开展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发现和收集各种农业生物种质资源,进行分类与鉴定。

1.2 完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

1.3 开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为后续的育种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2.1 开展种质资源深度鉴定,挖掘优异种质资源,为新品种培育提供材料。

2.2 创新种质资源利用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杂交育种等方式,培育抗逆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新品种。

2.3 构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利用,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

三、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3.1 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贡献,为保护和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3.2 探究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发展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3.3 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和生产模式,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示范。

四、分子育种技术研发4.1 研发高通量基因组选择技术,提高选择准确性,加速育种进程。

4.2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挖掘和利用优良基因,提高育种效率。

4.3 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实现基因资源的有效利用,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五、作物抗虫抗病性状挖掘5.1 深入开展作物抗虫抗病性状鉴定与研究,挖掘抗虫抗病优异种质资源。

5.2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虫抗病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5.3 研究作物抗虫抗病机制,解析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与作用机理。

六、作物高效精准栽培技术研发6.1 研究作物生长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6.2 开发智能化的农业装备和技术,提高作物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6.3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和种植模式,研发高效可持续的作物栽培技术体系。

七、农业生物安全与风险评估7.1 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应用。

7.2 研究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警技术,提高有害生物防控能力。

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

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

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对于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粮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种质资源是指水稻遗传资源中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形态和性状,包括大量农业和经济价值的特异株系、自交系、群体和野生近缘种等。

其包含的基因信息可用于水稻品种的改良和创新。

一、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是指对水稻基因型和表型进行评价、分析和描述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定水稻遗传资源的遗传变异情况、特性及遗传类型信息。

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鉴定、分子鉴定和细胞鉴定。

1. 形态鉴定形态鉴定是最基本的鉴定方法,通过对水稻生育期、品种特征和耐逆性的形态观察,对其遗传基础与遗传差异性进行评估。

形态鉴定包括株型、叶形、颜色、花型、结实性等方面,是区分水稻不同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分子鉴定分子鉴定不同于形态鉴定,是通过分析水稻dna序列获得水稻遗传特异性信息。

分子鉴定技术主要包括RAPD、SSR、SNP等多种方法,其中SSR技术鉴定效果较好,精确度高,适用于大规模遗传变异鉴定和品种鉴定等。

3. 细胞鉴定细胞鉴定是对水稻细胞结构、器官形态和功能进行鉴定。

其主要包含了幼苗、叶、根、花粉和胚胎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分析等内容。

通过细胞鉴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稻的生态适应性和管理方式等基础信息。

二、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通过开发结果性状或遗传特异性标记,进行种质导向育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品质和其他经济价值。

其利用条件分为品种创制和品种优化两种情况。

1. 品种创制品种创制是指开发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育种材料,通过杂交和选择,孵化出鲜明的水稻品种。

品种创制可分为两类:基础材料的开发和组配、育种材料的筛选和整合。

具体策略包括从自然环境中发掘新变异体,结合分子标记等技术选用与适应的亲本,在遗传特性和表型特征上建立基础材料;通过方案规划、交配组配、抗病抗性筛选等步骤,创造出高产、高糙米、高品质水稻等,与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利益相匹配的水稻品种。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建设现代种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建设现代种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建设现代种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作者:思雨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04期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印发。

《意見》提出,力争到2035年,要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资源保存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资源深度鉴定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创新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期,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围绕《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贯彻落实等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农业种质资源在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如何?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是遗传信息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种质资源极为丰富,这些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农业遗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种质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农业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农业科技持续进步,粮食单产屡创新高。

农业种质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作用。

我国粮食单产较1949年净增4.6倍,畜禽、水产品产量长期居世界首位,主要得益于品种的持续更新换代,而突破性品种的成功培育与推广无不来源于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

二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

纵观国内外农业史,每次绿色革命的突破都源于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

比如,我国梅山猪等地方品种为全球生猪繁殖性能的整体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文昌鸡、清远麻鸡等地方种的挖掘利用则孕育了我国独特的黄羽肉鸡产业。

目前,良种在我国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45%以上。

三是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载体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农耕文明的传承史。

中华民族发现、驯化、培育了大量的农业种质资源,这些有生命的、活态的、可延续的种质资源,在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瓯茶区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建瓯茶区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为提高种质资源共性认识和管护技 能 ,在保护区举
办专题技术培训班 , 对相关人员 10 0 余人进呈长方形 , 地势
平缓 ,茶园周边分布有树木 、 藤本植物和草类等 自
培训 ,使受训人员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管护技术要 领 。同时利用媒体 , 广泛宣传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
天 ,年降水量 1 1. m,年 日照时数 17 . 小时 ,相对 4 41 m 739 湿度 7 %, 5 漫射光偏弱。园内经 G S P 定位测点经纬度 、 高
程为:
A 北纬2o0 1”东经 18 8 4 点: 7 l 5 5 1 ̄2 4, ,高程 12 2m
C 点: 北纬2 o0 1 7 5 3 ”东经 l8 8 3 高程 19 1o 2 4 1m
产 品多 次被选送参赛频频获奖 ,投放市场一般每公斤售 价 30 元左右 ,最高的每公斤达 6 0 元 ,与此前 同比经 00 00
济 效 益 提 高 2 以 上 ,增 幅居 全 市 前列 。 倍
2 新建硬化道路 。 . 5
修建一条通往保护区长 30 0 m、宽 3 m的道路 ,路面 铺沙碎石硬化 , 同时在保护区主干道旁种阔叶行道树 , 并
投入力度 ,从而显现 出初步成效 。
关键词 :种质资源 ;保护利用 ;实践与成效
然植被覆盖度 8%左右 ;土壤为黄壤带沙质土 ,p 5 ~ 0 H. 5 1 历史背景
61;据建瓯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保护 区年平均气 .
温 1.℃,绝对最高气温 3 . ,最低月 ( 月 ) 9 2 91 ℃ 1 平均气 温 一 .℃,最高月 ( 月 ) 28 7 平均气温 2.℃,年无霜期 26 88 8
3 申报 地 理 标 志 。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农作物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核心要素,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命脉。

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创制重大新品种,对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专项按照“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品种、引领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以七大农作物为对象,重点部署五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

围绕种业科技创新链条系统设计并分解为50余个项目。

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21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拟启动19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5.1亿元。

其中重大品种选育方向18个项目、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方向1个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一、重大品种选育1. 华南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建立华南稻区感温早晚兼用型和弱感光迟熟型水稻育种技术体系;聚合高产、优质、多抗、低碳排放、重金属低吸收、营养高效利用等优良性状,创制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系;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于轻简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研究新品种的生产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培育适宜华南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报和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5项以上,制定新品种轻简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8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2. 西南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构建高光效水稻育种技术体系;开展西南稻区稻种资源多样性研究,创制新种质资源;培育高光效、优质、耐高(低)温、抗稻瘟病的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选育高产、优质、耐热、适应性广的粳稻和香型软米新品种;研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60份以上,培育适宜西南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新品种2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1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报和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0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6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3. 长江中下游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建立超高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聚合高产、优质、抗病、抗虫、节水抗旱、氮磷高效、耐高(低)温、重金属低积累等优良性状,创制育种新材料;选育抗病虫、耐热、氮磷高效、适于机械化栽培的单季杂交稻,选育生育期适宜、高产、优质、耐寒、抗病虫、重金属低积累、适应于农业转型发展需求的双季稻新品种;研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培育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籼稻新品种4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3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10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5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1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4. 长江中下游粳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建立长江中下游优质高产粳稻育种技术体系;聚合低直链淀粉、长粒、抗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等优良性状,创制育种新材料;培育优质、高产、抗条纹叶枯病、苗期耐寒耐淹、抗除草剂、耐密植、抗倒伏、综合性状优良、满足稻麦两熟、适于轻简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种植的粳稻新品种;研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培育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粳稻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8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0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8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5. 北方粳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利用籼粳亚种间和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建立北方粳稻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聚合优质、多抗、耐肥、适应性广、早熟、耐寒、抗病等优良性状,创制育种新材料;选育适宜北方稻区不同积温带全程机械化栽培的早熟、耐寒、抗病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新品种;建立与北方稻区种植制度相适应的新型应用技术体系,开展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育成适宜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粳稻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主要米质指标达国标二级以上标准,抗倒性强,适于机械化收获,新品种示范推广8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5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8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6. 黄淮冬麦区北片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聚合抗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抗病性状,抗倒、抗寒、耐高温干热风、抗穗发芽等抗逆性状,对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群体光合性能、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品质特性、养分高效利用及节水特性等进行遗传改良,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建立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研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60份以上,育成适宜冬麦区北片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抗倒性强,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3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7. 黄淮冬麦区南片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聚合抗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抗病性状,抗倒、抗寒、耐高温干热风、抗穗发芽等抗逆性状,创制抗性优异育种新材料;研究籽粒蛋白质特性、淀粉特性以及食品加工特性遗传改良技术,创制优质育种新材料;对小麦品种的氮、磷、钾吸收利用性能和节水特性进行遗传改良,显著提高小麦品种的水肥利用效率;建立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研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60份以上,育成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抗倒性强,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3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8.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聚合抗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抗病性状,抗倒、抗寒、耐高温干热风、抗穗发芽等抗逆性状,创制抗性优异育种新材料;研究籽粒蛋白质特性、淀粉特性以及食品加工特性遗传改良技术,创制优质专用弱筋育种新材料;建立小麦抗赤霉病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研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60份以上,育成小麦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赤霉病抗性达中抗水平,品质达优质中筋或弱筋小麦质量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8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4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9. 西南麦区优质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聚合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抗病性状,综合改良抗干旱、渍害、穗发芽等抗性,创制抗性优异育种新材料;研究籽粒蛋白质特性、淀粉特性以及食品加工特性遗传改良技术,创制优质育种新材料;建立小麦抗条锈病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研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40份以上,育成小麦新品种2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1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条锈病、叶锈病或白粉病;品质达国家优质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6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3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10. 北部麦区优质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聚合抗寒、耐高温干热风、抗倒、抗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抗穗发芽等性状,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开展小麦品种节水特性、肥料(氮、磷、钾)吸收利用性能和品质遗传改良,建立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研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研究小麦品种知识产权评价与服务机制,探索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结合紧密、运行高效的育种发展新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60份以上;育成优质、高产、抗病、节水冬小麦新品种20个以上、春小麦品种8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1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抗倒性强,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6项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