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历史高考
202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真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真题历史卷第Ⅰ卷选择题(48分)注意:下列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请将正确答案选涂在答题卡上。
24.汉否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有老者“击壤”而戏,围戏者称须帝尧。
老者敢云:“再日出而作,日落人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故!”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B)A.孔子B.老子C.韩车D.墨子25.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室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C)A.削弱了落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部了宗法制度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人的商品以香料,降角,象牙,페期,珍珠等为大宗。
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颜丰,这表明,在宋朝(D)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调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27.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湾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
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案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繁,编成《康熙字典》。
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A.承续华复传统B.仍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28.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D)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求》《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期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B0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沸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卒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2023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学科一、选择题1.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 公共墓地出现B. 农业的产生C. 贫富分化加剧D. 文字的使用【答案】C【详解】A、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B、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B错误;C、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D、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D错误。
故选C。
2.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 “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答案】A【详解】A、据本题材料“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出自荀子的《性恶》,意为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
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
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
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思想,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要求统治者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以此达到天下有序、社会稳定的目的,所以A选项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A正确;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孟子·离娄上》,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B错误;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设问不符,C错误;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意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D错误。
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历史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
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
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
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
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
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28.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
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
”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29.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
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大纲卷)解析版含答案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西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到“假两千石”以及“倡乐”“奢侈”等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收到现实的挑战,故本题选择D项。
A说法错误,封建社会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BC与材料信息不符。
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古代文学(唐诗)【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魏晋时期,由于国家分裂、局势动荡不安,很多诗人不满于现状,追求自然式生活方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典范,唐朝诗人王维以山水诗歌为典型,故本题选择C项;A属于送别诗;B属于边塞诗;D属于浪漫主义诗歌代表。
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明朝内阁制【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内阁不是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所以不能独立处理政事,不能任免官员以及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只能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这一点与唐朝宰相相同,故本题选择B项。
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古代商业发展(区域分工发展)【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精校版)2020年全国卷Ⅰ文综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图4 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新课标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封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学.科.网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学科.网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25.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 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 30902359316 528551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 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 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 212284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
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
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解析 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参考答案: (1)背景: 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东西方之间尤其是欧洲与中国的贸易不断扩大;西学东渐的影响 ;英国海上实力逐渐强大,并创办了东印度公司,加强了与东方的联系;世界海权意识的兴起;航海 技术的进步;航海地图对发展海上贸易有重要作用。 (2)依据: 风格上,采用了中国古代风景画的手法;使用了汉字标注;采用了上北下南的方位。内容上,关于明 朝的信息最为丰富;明朝末年实行隆庆开关,中国对外贸易繁荣;明朝末年西学东渐传播了西方的科 学技术,中国人的绘图技法受到西方影响。 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重要史料,丰富了对中国古代地图的认识;是明朝末年中国海外贸 易发展的重要见证;对研究16—17世纪中外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有利于研究当时中国 人的海洋意识、传统观念的转变,以及中国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 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 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 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 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 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 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 .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践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高考文科综合必考知识点
高考文科综合必考知识点高考是所有中国学生的重要考试,对于文科生而言,文科综合是其中一门必考科目。
文科综合涉及面广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整理文科综合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
一、历史知识点历史是文科综合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察的内容包括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
1. 古代史:夏商周的历史演进过程,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秦汉文化的兴盛与儒释道三教的发展。
2.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开埠通商、鸦片战争及其后的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3. 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二、地理知识点地理是文科综合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考察地球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1. 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质时代的划分,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及板块构造学说。
2. 自然地理:地球的气候与气候区划,地球的水文与水文地理特点,地表地貌的形成与分布等。
3. 人文地理:人口与人口分布,城市化的发展与特点,经济地理的概念与实践,交通运输与通信等。
三、哲学知识点哲学是文科综合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人类思维和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1. 形而上学:存在与本质的问题,理论之地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2. 伦理学:道德的概念与人的行为准则,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伦理决策等。
3. 知识论:知识的来源与创造,真理与谬误的辨别,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等。
四、法律知识点法律是文科综合中必考的一门科目,主要考察法律基本知识与法律法规。
1.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概念与特征,法律的分类与体系,法律原理与规则等。
2. 法律法规: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刑法与民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与劳动法的基本规定等。
3. 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概念与特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与发展方向。
以上是高考文科综合必考的知识点,同学们可以通过系统的复习来巩固这些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答题技巧。
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 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 Word版含解析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
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精选]2020年历史高考全国III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图5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广西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
广西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广西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是指针对广西地区2024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所进行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科目试卷。
该试卷将测试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素养以及历史分析能力等,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选拔优秀人才。
下面以下是广西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题目: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废止于唐朝B. 科举制度废止于明朝,被八股取士所取代C. 科举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选拔官员,而不是培养人才D.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个人的才学和德行2.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C.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D.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3. 下列关于世界古代史上某一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中国的战国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小国B.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也宣告结束C. 公元14世纪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D. 公元16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兴起,强调科学和理性主义4. 下列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即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B. 欧洲共同体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组成C. 北约和华约是战后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成立的政治军事集团D. 二战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全球化进程5. 下列关于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二战后美国实行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B. 二战后欧洲经济实力逐渐上升,美国逐渐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C. 二战后日本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 二战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最新高考文综是哪几科
高考文综是哪几科高考文综是哪几科1、文综指的是政治、历史、地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简称“文科综合”或“文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由文科政治、历史与文科地理三大学科组合而成的试卷,即“3+X(综合)”。
考试中的“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X”是指由政治、历史、地理组成的文综。
2、文科综合的命题指导思想是能力立意,以社会实际材料为素材。
而这些材料,主要是指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
3、文综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
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
文综政治历史地理哪科最难首先我觉得政治并不难,因为政治课的主要考点都在书上,而且较为系统,更重要的是答题有一定的框架模式,以我个人的答题经验就是将相关的知识点套入模式中。
因此每次政治考试我虽然写了一大堆看不大出重点的答案却也能得到不低的分数。
说句不好听的政治主要考背,只要有看书,没有de什么政治错误的。
其次,地理。
地理怎么说,有点偏向理科性质的学科。
理解才是重点,很多时候我们把该记的知识点记住但还要会应用,不然地理学科也是很难拿到高分,因此地理还是主要靠理解。
那么历史,历史我觉得就不同了,不仅要背大量零散的知识点还需要加以理解。
这就为考试的难度提升了一个台阶。
因而我的确在高中文综考试中历史是吊车尾。
而且历史答卷很多时候抓不住重点,拿选择题来说,有时候题干的意思很难理解,而且答案还是模棱两可,很难下手。
再说主观题,一大堆的文献资料,阅读都费劲还要提取主干,因而这是历史考试的一个大的失分点。
因而我觉得政史地三科,还是属历史最难学。
但只要用心学习,多练习,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拓展阅读:高考文综答题技巧政治1、选择题要做到“三看一排除”1.看设问归纳近些年的高考及模拟试题,我们发现设问的限定主要类型有:限定主体:如政府、企业、人大代表、政协等;限定知识范围:如“从经济学角度”,“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等;限定因果联系: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原因有” 等;限定正误:如“关于金属纪念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
202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乙卷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文科综合历史1.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2.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
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3.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4.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
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5.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
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6.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
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
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及解题方法
层信 息 , 而且 要 重 视 其 考 试 范 围 中 知 识 点 的变 化 。
考 试 内容 简 表
\
要 求
I
目 \ 标
整 合 解读
获取和解 获取试题提 供的信 提炼信息 的有效 组织和应用相 关 息 .理解 试题要 求 内容 和价 值 , 学科 的信 息 , 并 无 读信 息 以及考查意图 对其进行分析 与 综合性的信 总 成 调动和运 将所 学知识 与斌题 准确地运用相 关 现 学 科 渗透 体
和 审 题 的 能力 , 而 知 识 输 出 就 是 通 过 对 历 史 事 实 的 分
析 对 比从 而 提 炼 出其 背 景 、 容 和 意 义 的 能 力 。通 过 考 内
的 理 论 , 种方 式 看 上 去 很 不 文 雅 , 却 揭 示 了历 史 这 但 的 内在规 律 。
试 内 容 的 目标 我 们 可 以 清 晰 地 看 到 考 查 我 们 的 各 种 知 识 点 和题 型 ,获 取 和 解 读 信 息 要 求 我 们 准 确 提 炼 和 概
律 性 的知 识 背 景 和影 响 , 么 面对 众 多 的考 纲 和 教材 那
从 上 表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考 查 的 是 我 们 知 识 输 入 与 知
识 输 出 的 能 力 ,所 谓 知 识 输 入 是 指 学 习 吸 收 课 本 知 识
内 容 , 们 如 何 摸 清 其 内 在 规 律 呢— — 把 握 “ ” 史 ) 我 屎 (
括 “ 什 么 ” 内 容 ; 动 和 运 用 知 识 的 目标 的 实 质 是 是 的 调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新课标卷解析 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 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 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 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 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 。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 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 了更好生活。”
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 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 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答案】D 【解析】题干时间处于清末新政时期。题干中湖南谘议局的做法冲击了清廷权威, 排除A项;“架空了”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总督仍然是地方最高长官,排除B项; 题干中湖广总督瑞澂的做法体现了他仍然听命于中央,排除C项;在清末预备立宪 背景下,地方各省纷纷成立谘议局,接受新思想熏陶的士绅多加入其中。题干中 湖南士绅阶层的做法体现了士绅阶层积极参政,民主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
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 ,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 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 这表明 ( )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高考历史真题解析
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引言高考作为中国学生教育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科目作为高考文科综合的一部分,不仅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检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趋势、掌握解题技巧,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知识框架首先,考生需要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
这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基本线索、重要事件、关键人物及其影响等。
例如,对于中国史而言,从古代的封建王朝到近现代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世界史则需关注不同文明的发展脉络,以及重大战争、革命和改革的历史意义。
解题技巧1. 时间线索法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时序性强。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建立起清晰的时间线索。
在解答题目时,通过定位事件的时间背景,可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提高答题准确率。
2. 因果关系法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因果关系。
考生在解题时,应深入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产生的结果,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分析题和论述题。
3.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要求考生能够将不同的历史事件或时期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这种方法有助于考生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同时能够提升解决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能力。
真题示例分析以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为例,其中一道材料分析题提供了关于晚清自强运动的材料。
题目要求考生分析自强运动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应包含以下几点:- 内部因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缺乏有效的改革措施和决心。
- 外部因素:列强的侵略压力,使改革环境恶劣。
- 社会因素:保守势力的反对,改革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通过这样的分析,考生不仅能够准确回答问题,还能展现出对历史事件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结论总之,高考历史科目的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总结。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解析,考生可以把握考试趋势,熟悉题型和解题技巧,从而在高考中更加从容不迫,发挥出最佳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影响类试题。
材料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从所给四个选项看)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
C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
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
这样就可以养活更多的“有闲人”,从而促进手工业、商业及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正是由于生产力提高,“私田”出现并在后来合法化,所以后世出现“土地兼并”。
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从材料中直接提炼信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由于“母族妻族受到重用”——至于“外戚受重用的原因”则各不相同(以幼主继位为多)!——题目问的不是外戚受重用的原因,而是外戚干政的背景!——思考到此为止,不要“过度引申”!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解题关键词,“宋代,东南沿海,民间崇拜,官方认可”。
民间(社会)影响朝廷(政府)。
大妈的广场舞都引起中央重视哦,“国标广场舞”知道唔知道?材料的核心是民间风俗影响到官方并得到其认可,与A、B无关(宋代女性地位受理学影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比前朝有所降低)。
D项以“个例”推广成“共性”,属于概括不当!某一棵树或某一树种死了,不代表所有的树都死了。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实质类试题,但需要用“原因类”技巧解答。
河南(中原)状元人数呈下降趋势,而江苏呈上升趋势。
这显然与经济重心南移有关。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应覆盖河南江苏(二程均为河南洛阳人且门生很多),排除A。
C项“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表述不当(若是五湖入主中原时期似乎还行)。
明清政治中心均在“北京”,排除D。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解析】本质类试题。
“中国土布的质量问题”与“英国棉布价格优势”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能仅靠“头脑中预设的知识”取代“材料本身”,排除A、B。
“在此之前,包装材料主要是中国土布”,显然包装变化与中国土布的质量优劣关系不大。
C项固然与材料内涵一致,但本题问的是“包装布的变化”,不是“生丝销量问题”,排除C。
本题的意思是说:一位在华英国人(经观察得知),英国商人(从中国)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无用的”加引号表示“否定”(参考引号的若干种用法),“上等棉布”肯定不是质量不好,而是在中国找不到卖家,不好卖啊。
至于英国货物滞销的原因,是另外一个问题,从略!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史实类。
掌握史实直接选。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实质类试题。
向本题命题人致敬!天煞的张学良!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图5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解析】图表+史识类试题。
注意题干及图标显示的是“增长速度”而不是“总量”,“加速度”与“速度”不是一回事儿。
由1上升到2,叫增长200%;由100增长到120叫增长20%。
“小明童鞋是我班进步空间最大哦”——其实老师的意思是?C项用来形容1958,不用来形容“一五计划”(1953—1957)。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正义女神蒙着双眼,只服从真相、法律、公理、正义,而不论人是谁。
这与老师改卷要“密封”有点类似,只认“答案优劣”不看“脸”!全国课标二卷的第40题的材料与本题类似。
全国二卷材料赏析:学生问孟子关于法律问题:“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把他爹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啊。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实质类试题。
解题关键词:18世纪中叶,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说明“国王有一定权利”;不过“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说明国王不敢轻易使用权力,某些权力仅是“名义上”的。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B【解析】史识类试题。
没啥说的,直接看《四合一教程》。
人教版必修2P85“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没说解决“老人”与“失业者”问题是否出自同一法案。
——吃亏了,有木有!岳麓版必修2P71“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
”比人教版进步,使用该版本的考生适当沾点便宜!但依然没有《四合一教程》与本题正选项重合度高!【本题缺陷】死记硬背型试题,有种时光倒流,穿越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赶脚,与当下高考命题水准不相符!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答案】A【解析】原因类试题。
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作用及战后民族国家独立状况。
D项的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不是同一性质的机构。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解析】材料仅提供了一个知识背景导入,几乎处于无用状态,本题解题技巧需要依靠自身“知识储备”。
【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完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答案】(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答案】(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