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案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1.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求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一)宪法。

1.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2.识记: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运用1.举例说明: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宪政原则。

教学内容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2)规定和保障墓本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二)行政法1.行政机关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机关(1)行政与行政法(2)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行政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1.民法的墓本原则(1)民法的涵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民事主体(1)自然人自然人的涵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2)法人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法人的分类。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权利(1)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物权及其种类。

债权及其种类;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

知识产权及其种类。

人身权及其种类。

4.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种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法律基础知识案例_教案(3篇)

法律基础知识案例_教案(3篇)

第1篇课程名称:法律基础知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法律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法律关系3. 法律责任教学难点:1. 法律关系的认定2. 法律责任的承担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法律案例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工具。

二、讲授新课1.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 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2.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定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 法律关系的种类: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

3.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定义: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义务。

- 法律责任的种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公司因拖欠工资被劳动者告上法庭。

- 分析:此案例涉及民事法律关系,劳动者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公司未按时支付工资,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结论:公司应承担民事责任,支付劳动者工资。

2. 案例二:某行政机关违法征收土地,被农民告上法庭。

- 分析:此案例涉及行政法律关系,农民与行政机关之间存在土地征收关系,行政机关违法征收土地,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 结论:行政机关应承担行政责任,退还农民土地。

3. 案例三:某人在公共场所故意伤害他人,被警方逮捕。

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案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案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案汇总教案名称: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社会学科的教材,主要涉及法律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引导学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法律的概念、特征、作用及其与公民生活的关系。

难点:法律的具体规定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如小朋友在公园玩耍时遇到陌生人的求助,引出法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法律在这种情况下起到了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法律基础知识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特征: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作用:维护国家稳定、保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

公民权利与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描述法律的基本特征。

(2)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3)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2. 答案:(1)法律的基本特征: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初中法律教案模版

初中法律教案模版

初中法律教案模版年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践。

2. 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方案。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分析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写一篇关于“我身边的法律故事”的作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3. 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法律基础教案

法律基础教案

法律基础教案一、引言法律基础教案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法律的来源和层级结构;3. 理解法律的实施和适用原则;4. 了解法律的相关专业和职业。

三、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a)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工具,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准则。

b)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促进公平正义。

2. 法律的来源和层级结构a) 法律的来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

b) 法律的层级结构:宪法最高,法律居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居下。

3. 法律的实施和适用原则a) 法律的实施:通过制定和发布各种法规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b) 法律的适用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原则。

4. 法律的相关专业和职业a) 法学专业:培养法律人才,包括法学理论、法律实务等课程。

b) 法律职业: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法律基础概念教师通过提问和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法律基础概念的兴趣。

2. 讲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教师向学生解释法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探究法律的来源和层级结构教师使用图表或PPT,结合实例,向学生介绍法律的来源和层级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层级法律的关系。

4. 分析法律的实施和适用原则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实施和适用原则,并预测其对具体案件的影响。

5. 介绍法律的相关专业和职业教师简要介绍法学专业和法律职业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对法律事业的兴趣。

六、巩固与拓展教师设计相关练习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法律基础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关键知识点和学生们的收获。

八、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小作业,加深学生对法律基础的理解和记忆。

九、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法学基础讲义 教案(全)

法学基础讲义 教案(全)

法学基础讲义教案(全)目标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法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他们建立对法学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法学的定义和特点2. 法律的分类和层级3. 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5.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程序6. 法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7. 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辨别法律的分类和层级- 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理解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原则- 了解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程序- 掌握法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了解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演示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实践:设计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法学的应用能力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动的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法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教学资源- 教材:《法学基础教程》-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等时间安排共计10周,每周2节课。

教学大纲- 第一周:导论,介绍法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第二周:法学的定义和特点- 第三周:法律的分类和层级- 第四周: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五周: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六周: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七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第八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程序- 第九周:法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第十周: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总结参考文献- 张三,法学基础教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以上为《法学基础讲义教案(全)》的内容。

教案涵盖了法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法学并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

初中政治法律的教案

初中政治法律的教案

初中政治法律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法律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法律有哪些作用和意义?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a.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b.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c. 法律具有制裁作用,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 法律具有教育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治素养。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案例1:某男子盗窃他人财物,被警方抓获并依法处理。

案例2:某企业违法排放废水,被环保部门查获并依法处罚。

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需要依法处理?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在这些案例中起到了规范行为、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依法处理是因为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违法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法律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提高法治素养。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2.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掌握法律的来源和层级;4. 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2. 法律的来源和层级;3. 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有哪些?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讲解法律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通过简要介绍法律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含义。

2. 介绍法律的特点: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和公正性。

三、讲解法律的来源和层级(20分钟)1. 介绍法律的来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2. 解释法律的层级:宪法位于法律的最高层级,法律属于第二层级,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位于第三层级。

四、讲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15分钟)1. 通过案例或实例,展示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保护个人权益、解决争议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2.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法律领域的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后了解并撰写一篇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文章,内容可以包括法律的定义、来源和层级以及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案例分析对法律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交互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法律知识基础教案设计模板

法律知识基础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形式,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概念及作用2. 法律的基本原则3. 法律的形式4. 法律过程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2)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2. 讲授新课(1)法律的概念及作用讲解法律的定义、法律的作用,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法律的基本原则讲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准则。

(3)法律的形式讲解法律的形式,包括行为形式、文书形式、程序形式和理论形式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多样性。

(4)法律过程讲解法律的立法、实施、裁决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法律运行的基本规律。

(5)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讲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1)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法律基本原则和形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本教案设计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法律基础知识

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第一课《法律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法律基础”课是中职学生“两课”中的思想品德课之一,学习“法律基础”课是新形势下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

讲授“法律基础”课的目的与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讲授我国法律的基本知识,使当代中职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内容,能够学法、用法,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从而增强中职生整体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法律是什么2、法律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关系3、“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与特点4、学习“法律基础”课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法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板书)(一)法的概念(板书)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二)法的特征(板书)1、社会规范性;2、效力的普遍性;3、权利义务的认可性;4、强制约束性。

(三)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板书)1、是新形势下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3、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素质;4、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整体素质。

"法"是什么?千百年来,中外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展开了广泛的思考和研究,但从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这使得"法"这种社会现象,在人们的头脑中,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法"有"自然法"和"实在法"(又称"人为法"、"制定法"、"人定法"、"人类法")之别;一些学者还认为,"神法"也是"法"的一种。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法律基础知识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常见法律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2. 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材料、相关法律法规文本。

2. 学生准备:预习法律基础知识,收集相关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法律知识相关的视频或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解释法律的定义。

- 介绍法律的特征,如规范性、强制性、普遍性等。

- 通过实例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讲解法律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

- 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遵守法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提问: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二、讲授新课1.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讲解法律与道德的定义。

- 分析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 通过实例说明法律与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2. 常见法律知识的应用:- 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讲解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 分析如何处理常见的法律问题。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模拟法庭,进行案例分析。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做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教案

做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教案

一、教案名称:做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教案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法律尊重和遵守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三、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法律的来源和种类。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行为等。

3.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来源、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新闻或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作用和影响。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并强调学生应尊重和遵守法律,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的法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法律知识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八、教学时间:45分钟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法律基础知识,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布置相关的法律案例分析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十、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或法律机构,亲身感受法律的实际运作。

2. 邀请律师或法律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和实践。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法律常识教案

初中法律常识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法律常识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违法行为及其后果等。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规定和操作。

2.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教师总结,强调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法。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 教师点评,总结案例中的法律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遵纪守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教师总结,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三、情景剧表演1. 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展示遵纪守法的行为。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程度。

法律基础知识大学讲课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大学讲课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掌握法律的种类、功能和作用。

3. 熟悉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法律的种类、功能和作用。

3.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

2. 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提问:同学们对法律有多少了解?二、法律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 介绍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2. 介绍法律的起源:法律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

3. 分析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三、法律的种类、功能和作用1. 介绍法律的种类: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2. 分析法律的功能: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

3. 阐述法律的作用: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起源、种类、功能和作用。

2. 强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对法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 介绍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合法合理、程序公正等。

2. 介绍法律的基本制度: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

3. 分析法律制度的作用:保障法律的实施,维护社会秩序。

三、法律与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1. 介绍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的特点。

2. 分析法律与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法律具有强制力,而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

初中关于法律的教案

初中关于法律的教案

初中关于法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知道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 基本法律常识:宪法、刑法、民法等。

3.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遵纪守法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法律的基本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讲解基本法律常识:介绍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概念,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5. 讨论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让学生谈谈对遵纪守法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遵纪守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法律知识教育教材。

2. 案例: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

3.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课后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遵守法律法规,做到遵纪守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班主任法制教育之《法律基础》授课教案

班主任法制教育之《法律基础》授课教案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教案首页编号:YJQD-0507-07 版本:B/O 流水号:编制:审核:批准:授课日期12.22班级课题:第一讲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之《治安管理处罚法》教学目的、要求:深刻理解容易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几种情形教学重点、难点:发骚扰短信将被罚款、行窃即可拘留,不得结伙斗殴、醉酒闹事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或教学设计:第一讲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之《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案例及评析活动步骤:案例:发骚扰短信也违法案例:只要行窃即可拘留案例:结伙斗殴,腐蚀校园文化案例: 醉酒闹事,罪责难逃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三、制作卡片四、心灵感悟第一讲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之《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案例及评析活动目的:通过老师列举四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一是让学生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二是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是调动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积极性。

活动步骤:案例:发骚扰短信也违法发骚扰短信也违法2006年8月,某学院学生赵某与刘某的同寝室女同学王某开始交往,10月王某以感情不和提出与赵某分手。

赵某认为是刘某从中挑拨,遂通过手机短信息等途径向刘某发送一些淫秽、侮辱恐吓内容的留言。

而这些信息有时正好被他的同学看到,这种情况让他感到十分尴尬,也令他十分苦恼,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公安机关依据新《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的生活的行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以下罚款案例:只要行窃即可拘留2012年3月1日,山东一技师学院的张某,为了去公园游玩,苦于没车,正当他闲逛时,看到学校围墙外有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想“借”用一下再放回原处。

《法律基本知识》教案讲课教案

《法律基本知识》教案讲课教案

2012《法律基本知识》教案重庆建材技工学校《法律基础知识》教案学期授课进度计划授课学期:_____2012至2013年度第一学期________ _ 授课科目:法律基础知识授课班级:_________2011级 1,2,3班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 ________________ 教研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务科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分配期末完成情况教案教学过程:新课讲授:一法的产生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渐产生的。

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相一致,法律有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只有透过各种法律现象,把握深藏其后的本质,才能深刻揭示法律的一般含义。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有两种形式:制定或认可。

a.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度、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b.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a.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成员也遵守法律。

法律教案 初中

法律教案 初中

法律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5.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2. 讲解:(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2)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讲解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部门,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以及未成年人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判断案例中的违法行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5. 总结:强调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的表现,检验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法律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法律知识相关教材或读物。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律案例。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生动、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做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教案

做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教案

一、教案名称:做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教案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3.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法律与青少年: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法律对青少年行为的规范。

3. 法律意识培养: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如何遵守法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律与青少年的关系,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

3. 案例分析:分析法律与青少年的关系,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总结:总结法律基础知识,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和法律知识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法律知识资料,案例资料,教学PPT。

八、教学时间:45分钟九、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并在下一堂课前分享。

十、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或法律服务机构,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法律的工作和法律的重要性。

教案编辑专员:X日期:年月日六、教案名称:做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教案第二章:刑法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刑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 引导学生理解刑法对青少年行为的规定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刑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刑法是什么,刑法的作用,刑法的基本原则。

2. 犯罪行为:犯罪的定义,犯罪的种类,犯罪的特征。

3. 刑法对青少年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1.民法的墓本原则
(1)民法的涵义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民事主体
(1)自然人
运用
1.举例说明:企业与其他法人的主要区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和征税对象;发生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判断:结合有关资料或者个人生活经历,分析产品质量对人们生产、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列举事例,说明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
2.加强质量监督 保证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法概说
产品质量法的制定。
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
(2)产品质量的监督
监督主体。
监督形式。
(3)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4)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2.识记: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运用
1.举例说明: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宪政原则。
教学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
(2)规定和保障墓本人权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非诉讼途径的涵义。
非诉讼途径的特征。
(2)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
3.法律帮助
(1)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的涵义。
法律服务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2)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条件、法律援助的机构、法律援助的程序。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3.实践体验: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旁听审判、实地参观等活动,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教学内容
1.诉讼途径
(1)诉讼的种类
(2)受案范围和管辖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3)审判程序和举证责任
2.非诉讼途径,
(1)非诉讼途径概说
3.实践体验:根据个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模拟一份个人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
教学内容
1.规范市场主体 依法设立企业
(1)企业设立的条件
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设立企业的必备条件。
设立企业的禁止条件。
(2)企业的法律责任
企业法律责任的主体。
企业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问题补充:在线等待,谢谢大家帮忙啊!
提问者: 栗子9876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最佳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牛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三1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权利;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保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识
1.了解:民法调整的对象;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2.识记: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合同的订立程序;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求《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案
封面为: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法律基础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 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课:宪法
~二~:行政法
~三~:民法
~四~:经济法
~五~:刑法
~六~:专业法
~七~:诉讼法
如果不全,就给 第三课民法的就行了!!谢谢谢谢!
社会保障的立法。
(五)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罚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认识几种常见犯罪的危害发生性,提高同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分类;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构成条件;常见的几种犯罪。
2.识记:犯罪的特征;刑பைடு நூலகம்的种类;刑事责任年龄。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制定。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3)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内容。
(4)劳动争议的解决
协商解决;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5)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问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4.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种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
(2)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式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3)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经济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设立的条件、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依法从事经济活动。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
(3)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的涵义和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权、处罚程序。
3.制裁行政违法,维护社会秩序
(1)行政地违法及其特征
行政违法的涵义。
行政违法的特征。
(2).行政违法的制裁
行政违法制裁的涵义。
行政法律责任。
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
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范围。
3.加强税务管理 自觉依法纳税
(1)税收与税法
税收的种类。、税收法律关系。
(2)税收征收法
流转税法。
所得税法。
(3)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务管理。
税款征收。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
4.履行劳动合同 强化社会保障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行政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2.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1)通过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和调整社会事务
抽象行政行为的插义。
抽象行政行为的形式。
(2)通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维护行政管理秩序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一)宪法 。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宪法的特征,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1.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释问题,确保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2)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当努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宪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让学生在学法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诉讼的种类;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沂讼的受案范围。
2.识记:非诉讼途径的种类;法律服务的机构。
运用
1.举例说明: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纠纷,选择恰当的解决途径。
2.分析判断:结合诉讼案例材料,分析判断应适用的诉讼程序及确定应管辖的具体机关。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企业的分类;产品质量的监督方式;税收的种类;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程序;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2.识记:企业设立的条件;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3.理解: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扒法律责任;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违反劳动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