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设计基本要求(喜格)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设计基本要求(喜格)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设计基本要求(喜格)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设计基本要求(喜格)

一、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1、实验室中必须安装Ⅱ级或Ⅰ级以上生物安全柜。

2、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当这类操作不得不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时,必须采用个体防护与使用物理抑制设备的综合防护措施。

3、在进行感染性组织培养、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必须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4、当不能安全有效地将气溶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

5、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6、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7、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腹部消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二、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1、选址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但必须自成一区。该区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2、平面布局

a)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与之相连的缓冲间。

b)缓冲间形成进入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于关闭状态。如使用电动连锁装置,断电时两道门均必须处于可打开状态。在缓冲间可进行二次更衣。

c)当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设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实验间面积的八分之一。

d)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入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三、围护结构

1、实验室(含缓冲间)围护绪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

2、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均可自动关闭。

3、除观察窗外,不得设置任何窗户。观察窗必须为密封结构,所用玻璃为不碎玻璃。

4、地面应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

5、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时应防止昆虫和老鼠钻进墙脚。

四、通风空调

1、必须安装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强梯度。该系统必须确保实验室使用时,室内空气除通过排风管道经高效过滤排出外,不得从实验室的其他部位或缝隙排

向室外;同时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使实验区内的死空间降低到最小程度。

2、通风空调系统为直排系统,不得采用部分回风系统。

3、环境参数: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实验室内部保持负压。实验间的相对压强以-30Pa~40Pa 为宜级冲间的相对压强以-15Pa~-20Pa为宜。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以控制在人体舒适范围为宜或根据工艺要求而定。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以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所定的七级至八级为宜。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照度不低于500lx。

4、为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实验室内不应使用双侧均匀分布的排风口布局。不应采用上送上排的通风设计。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经内部高效过滤的空气可通过系统的排风管直接排至大气,也可送入建筑物的排风系统。应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

5、实验室的进风应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

6、实验室的排风必须经高效过滤或加其他方法处理后,以不低于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该排风口应远离系统进风口位置。处理后的排风也可排入建筑物的排风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该建筑物的任何部位。

7、进风和排风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实验室设在围护结构上的风口里,以避免污染风管。

8、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在进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调节阀门,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所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须为气密型。所使用的高效过滤器不得为木框架9、应安装风机启动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启动时先开排风机后开送风机。关闭时先关送风机后关排风机。

10、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装分体空调器

五、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

1、必须在主实验窒内设置Ⅰ级或Ⅱ级生物安全柜。其安装位置应满足6.3.2,5d)中的要求

2、连续流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置于物理抑制设备之中,该装置应能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在实验室内所必须设置的所有其他排风装置(通风橱、排气罩等)的排风均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方可排出。其室内布置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3、实验室中必须设置不产生蒸汽的高压灭菌钢或其他消毒装置

实验间与外部应设置传递窗。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感染性材料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传递窗传递。

4、必须在实验室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压力显示报警装置,显示实验间和缓冲间的负压状况,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区间必须能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实验室内外的人员发出警报。可在该装置上增加送、排风高效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

5、实验室启动工作期间不能停电。应采用双路供电电源。如难以实现,则应安装停电时可自动切换的后备电源或不间断电源,对关键设备(生物安全柜、通风橱排气罩以及照明等)供电。

6、可在缓冲间设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门必须为脚踏、肘动或自动开关。洗手池如设在主实验室,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的下水管线分离,且有明显标志。下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洗手池仅供洗手用,不得向内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须安装防回流装置。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设地

六、其他

1、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2、实验空中的家具应牢。为易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应有专门放

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家具和设备的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光滑、无毛刺以圆弧形为宜。

3、所需真空泵应放在实验室内。真空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

4、压缩空气等钢瓶应放在实验室外。穿过围护结构的管道与围护结构之间必须用不收缩的密封材料加以密封。气体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和防问流装置。

5、实验室中应设置洗眼装置。

6、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7、实验室内外必须设置通讯系统。

8、实验室内的实验记录等资料应通过传真机发送至实验室外。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类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球关注,至今已感染超过1700万人,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合力战“疫”。国内疫情虽趋于平稳,人民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但北京疫情出现反弹,确诊例数不断增加;此外,今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复燃后于6月底才宣告结束;巴西发现了“新型寨卡病毒”;我国也发现了“新型猪流感病毒(G4)”;7月初新加坡因“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才刚开始流行。“病毒”这个名词一次又次绷紧了人们的心弦。 随着各地新建符合安全级别的PCR实验室与核酸检测技术的普及,加之各地检验医学队进京驰援,北京大规模的核酸筛查拉开帷幕,截至7月3日,北京市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已达到175所。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也从应急转为常态化,给全国临床实验室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迫在眉睫! 为了能更全面的理解新型冠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相对危险性,本文带您进一步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级与基本知识。 病原微生物等级分类对比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早在1983年就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当前版为2004年修订的第三版),对各个国家作为参考和指南,有助于各国制订并建立微生物学操作规范,确保微生物资源的安全,进而确保其可用于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等各项工作。 我国也于2004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新修订于2008)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新修订于2018年)。此外,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威胁,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今年已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也已通过二审,有望今年年底出台。 WHO根据感染性微生物的相对危害程度制订了危险度等级,分为四级,危险度四级最危险;我国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一类最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和WHO等国际标准有所出入,但内容对应是基本一致的。此外,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已通过二审,并修正了此分类,修正后的分类与WHO国际标准基本统一。在该草案的“二次审议稿”提到了“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人和动物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引发本次全球疫情的新冠病毒暂时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中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属于生物安全三级的高致病性微生物。此外。我国新发现的新型猪流感病毒(H1N1-G4)、巴西新发现的新型寨卡病毒、与正在新加坡流行的登革病毒都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二级);今年在非洲刚果流行的埃博拉则属于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四级)。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与实验室 根据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隔离危险的病原体所需采取的一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BSL-1、BSL-2、BSL-3、BSL-4共四个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水平分为P1(Protection level 1)、P2、P3和P4四个等级。实验室等级越高,其研究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也是逐级递增,意

浅谈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

某三级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 引言 自有人类以来,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即密不可分。举凡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工商业、医药、能源供应等所需的原料,均需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供给。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生物资源。从十九世纪末分析技术的进步开始,到二十世纪中叶后有机化学、分子生物领域的快速进展,人类逐渐了解了古来相传的生物有效成分,甚至进一步地将这些有效成分作为仿真蓝本,以人工的方式大量合成、使用。这些成本低廉的人工化合物虽然带给人们生活上的便利,但因抗药性微生物的增加、合成物的副作用与新疾病的产生,造成病原体微生物对人类的伤害和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和今年禽流感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规模蔓延,给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就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并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微生物的安全问题。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就是人类针对病原体微生物的研究而产生的,其功能是克服病毒的危害而实现生物安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SARS在我国爆发后,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得到快速的发展。因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研究的多是强传染性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非常关键和重要。 一、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LS-Ⅲ)洁净空调设计 1、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及人、物流见实验室平面布置图。 该实验室平面为单走廊布局,实验区包括3间BLS-Ⅲ及其缓冲间、1间动物实验室(ABLS-Ⅲ)及其缓冲间、实验准备室、消毒间、男、女一次、二次更衣间、男、女淋浴间、缓冲间、前室、洗刷间及中控室和机房。整个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各区之间设置缓冲间过渡。其中更衣室、淋浴间为清洁区,更衣室后设一缓冲间,作为清洁区与半污染区的过渡。实验准备、消毒间为半污染区。3间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室为污染区,每间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室设置1间缓冲间作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的过渡。 平面布局充分考虑了人员、洁物、污物的走向,避免交叉。工作人员在经过一、二次更衣后,还要在与实验室想连的缓冲间进行第三次更衣,即穿洁净服。缓冲间的门设置成连锁门,淋浴间设置成与二更并列同对缓冲间开门,这样既可以满足国家最新的关于实验室人员离开实验区先淋浴、后更衣的要求,又能保证在多间实验室使用的前提条件下,人员进出不交叉,特别是人员进入时,不用穿过较脏的淋浴间,而对洁净区内造成污染。另外,将污物出口处的高压消毒锅放置在消毒间内,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准备间的洁净度,并且避免了污物与洁物进出时在准备间内的交叉。同时避免了由于消毒锅本身气密性较差而带来的危险性。 (1)人流路线 实验人员在前室换鞋后,经一更脱衣,进入二更穿无菌实验用外衣。更衣后的实验人员通过缓冲间进入实验准备间,准备工作完成后到各实验室工作。进入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先进入缓冲间,在缓冲间内外罩实验室防护服,然后再进入实验室,缓冲间的门与实验室的门设置成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开启时,另一道门必须处于自动关闭状态。工作结束后,实验人员脱掉防护服并打包,同时带着实验用后打包好的污物,通过实验准备间内的消毒间送入高压消毒锅消毒,人员淋浴后经过二更、一更穿上自己的衣服离开实验室。 (2)实验用品物流路线 实验用物品从洗涤消毒间经各种物品消毒传递设备进入实验准备间待用。实验人员将洁

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案例)SICOLAB

本工程选址于某市现代农业园区地块内。该园区近靠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完善,通信系统完备,离居民区较远且环境优美。根据使用要求,本地块内将建设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拟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微生物的检测以及未知毒性的原微生物实验,如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结核病、狂犬病等。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感染率的30%是由气溶胶扩散引起的,因气溶胶的易生性,易散性,而且不易被人察觉,因此在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预防措施。SICOLAB其中在二级防护中,建筑隔离和空调系统设计是建设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关键。因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集中体现在规划设计,特别是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注: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规定按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要求从低到高分为四级。BSL-3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3为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上。 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座落于其中独立建造的实验楼中。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层高4.2m,实验室面积802m2;上部为设备管道层,下层为污水处理。 1、实验室总平面布置原则SICOLAB 从事高危险生物实验的人员,特别是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试验中产生的危害,即所谓的气溶胶aerosol,就是悬浮于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μm ̄100μm的固态、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实验工作人员承受着生存和死亡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采用了低层分散式的建筑布置形式和园林式的环境设计理念,以营造出一种由里至外的内部空间环境与外部空间环境的交流,也就是通过透空连廊、透光幕墙、降低层数、拉开建筑间距等手段,将园林绿化、阳光等直接送到实验工作人员面前。以求得到封闭集中的布置形式无法给予的大自然的气息。 1.1总平面区域划分 ①办公区动物疫情测报中心; ②缓冲区由30m宽的隔离区严格分开的办公区和实验区; ③实验区动物解剖室,ABSL-2级实验室,ABSL-3级实验室,BSL-3级实验室,固废冷藏,动物饲养房。 1.2出入口布置 图中a为办公人员出入口—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及办公用房;b为送检样品入口(兼污物出口)—疫区样品(含车辆和人员)经入口处消毒装置消毒后,进入实验区(兼污物出口);c为后勤出入口(与办公入口共用)—物资和疫苗等清洁物品进入。 2、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 2.1 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流程

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表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验收标准 一、单位基本信息 1、单位名称:法人:电话: 2、实验室名称:负责人:电话:EMAIL: 3、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电话:EMAIL: 4、实验室性质: 5、实验活动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种,属级病原微生物; 6、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申请验收级别:级 二、一级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内容 1、生物安全手册 从实验室立项、建设、使用维护的全过程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均要纳入生物安全手册。(含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报告) 2、一级防护屏障 A安全设备:超静工作台、排风装臵、离心机要有安全密封的专用离心杯等。 B个人防护:防护服、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护用品。 3、二级防护屏障 ⒈在出口处设洗手池;⒉门口处要有挂衣处,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内工作服要分开;⒊墙壁、开花板、地面要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消毒剂腐蚀,地面防滑、不铺地毯;⒋台面要防水、耐腐蚀、耐热;⒌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两者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便于清洁; ⒍有专门放微生物废弃物容器;⒎有开启的窗户应设纱窗;⒏有保证

工作照明的电力、避免强光、反射光;⒐有适当的消毒设施。 4、安全操作规程 ⒈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⒉接触微生物后、脱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⒊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存放食品等非工作用具;⒋禁止口吸滴定管;⒌按尖锐器安全操作规范尽可能少的使用尖锐器;⒍按安全操作规程、尽可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⒎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台面,活性物溅出要随时消毒;⒏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高压锅灭活,并放专用密闭容器中,由2人以上专运;⒐防虫、防鼠措施。 5、管理制度 A实验室布臵和准入:⒈实验室主工作区要合理设臵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⒉非实验人员不得进入,外来实验者、进修、学习人员要经负责人批准;⒊禁止在主工作区饮食及其他非业务活动。 B实验室工作人员资格和培训:⒈固定的工作人员具备正规院校医学或生物学教育经历,具有医师或技师等专业技术资格,⒉经过生物安全技术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工作。 C工作人员健康管理:⒈上岗前应被告知有潜在危险,并接受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⒉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可能接触微生物免疫、并有记录。 D实验室各项制度、规定、操作规程 (A)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危害评估报告制度 (B)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C)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制度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防护措施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相关防护屏障要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 生物安全二级水平(BSL-2)实验室: 一、警示标识 1、实验室的建筑物入口、实验室入口、实验室操作间,仪器设备等都粘贴相应的警示标识,列明该实验室内各种潜在危险。 2、生物危害标识:标志底色为黄色,文字为黑色 生物危险二级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3、化学品危险标识 根据实验室现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状态,做以下标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品、腐蚀品、致癌致畸品。 二、物理防护屏障 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配备初级物理防护屏障,它包括各级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初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次级物理防护屏障(次级防护屏障)。 能产生传染物外溢、溅出和气溶胶的操作,包括离心、研磨、搅拌、强力震荡混合、超声波破碎、打开装有传染性材料的容器、动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动物和孵化卵的组织等,都要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和物理防护设备。 三、设施和设备 1、实验室设施(次级防护屏障)在建筑中,实验室与一般区域隔离。 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 建筑物抗震能力八级,防鼠、防虫、防盗。 建筑物内实验室安装有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门口处设有柜子,将个人服装与实验服分开放置。实验室有安全通道和紧急出口,有明显标识。 密闭性和内表面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表面光滑、易清洁、不积尘、不渗水、不凝集蒸汽、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表面平整,防滑。工作台面易于清洁,防水,耐热、有机溶剂、酸、碱和常用消毒剂的损害和腐蚀。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可关闭;实验室出口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空调 每个实验室都安装有空调。 照明适合于室内一切活动。 可靠的电力供应。冰箱配置有备用电源。 2、安全设备(初级防护屏障) 防护服装 防护手套 生物安全柜 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如细菌分离、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动物体液的收取等,都应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每12个月由生产厂家负责全面检测一次,每次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应注意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并填写使用记录。 高压灭菌器 高压灭菌是最为常用的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手段,所用的培养物和废弃物在处理前都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 急救箱 实验室必须配备急救箱。急救箱内至少应包括:消毒剂、消毒药棉、一次性橡胶手套、无菌创伤敷料/纱布、胶布、绷带、镊子、剪刀等。 消防器材 实验室应配置适用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 洗眼装置 实验室工作区配置洗眼装置。 四、个人防护装备的总体要求 实验室所用的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生物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制定有相应程序控制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等。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分类和技术指标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分类和技术指标SICOLAB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可由防护区和辅助工作区组成。 二、根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BSL-1、BSL-2、BSL-3、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按下图进行分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所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的传播途径可分为a类和b 类。a类指操作非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b类指操作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b1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指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b2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指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

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使用生物安全柜的类型和穿着防护服的不同,可分为生物安全柜型和正压服型两类,并可符合下图的规定。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类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指标: 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宜实施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实施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 二、生物安全主实验室二级屏障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图一的规定。 三、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其他房间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图二的规定。 四、当房间处于值班运行时,在各房间压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值班换气次数可低于本规范表图一和图二中规定的数值。 五、对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洁净度级别可高于本规范表图一和图二的规定,换气次数也应随之提高。 如下: 图一.生物安全主试验室二级屏障的主要技术指标

(完整版)BSL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第一节实验室建设要求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根据实验室的设计特点、建筑结构和屏障设施等可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个安全防护等级,即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一级(biosafety level,BSL-1)~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四级(biosafetylevel,BSL-4),BSL-1防护水平和隔离要求最低,BSL-4防护水平和隔离要求最高。BSL-1、BSL-2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BSL-3实验室为屏障实验室,BSL-4实验室为高度屏障实验室。但使用频率最高,最频繁的是BSL-2级实验室,因此,这里需要对BSL-2实验室的建设问题重点讨论。 二、实验室建设的防护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实验室在建设前就要委托具有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组织专业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性、科学性、实用性、选址布局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等方面论证。其次,实验室的建设应由具有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单位承建;再者,在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及用材等方面进行监督与质量控制,最后应对建成的实验室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平面布局上可通过分区物理隔离措施,将实验污染区和其它清洁区进行隔离,还有就是通过气流组织的方式,使实验室形成单向气流(负压梯度),即空气气流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方向流动,达到抑制感染性因子外泄的目的。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布局要求 1、安全原则: 毒性强、感染性高的专业实验室应与办公区域隔离,成独立或相对独立区域;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等尽量设在人员流动少的区域(新建最好独立设置) 2、实验室流向:由安全低毒实验室向高毒高感染性实验室过度,高度高感染性实验室应远离人员活动频繁区域,设在建筑物末端 3、人流物流通道尽量分开 人员进出通道和物品通道分开 洁净物品与污染物品通道分开 4、按项目设立专业实验室 HIV、PCR、正常细胞、血清免疫学

完整版详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与规范

详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与规范 根据实验室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等级不同,实验室需要不同的防护水平。实验室不同水平的设施、安全设备以及实验操作技术和管理措施构成了生物实验室的各级生物安全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个等级: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俗称分别为:P1、P2、P3和P4实验室(P是“物理防护”的英文physical protectio n" 的首字母)。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水 平最低,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水平最高。 一、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 动物疾病的微生物。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操作、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仅适用于进行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处理危害等级1的微生物。BSL-1是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水平,依靠标准的微生物操作来保证安全,缺少特殊的一级防护屏障或二级 防护屏障。一般来说,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能从事没有感染性的操作,不能满足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工作需要。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需满足如下设施和设备的要求: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 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实验室的墙、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 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实

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案例)SICOLAB讲解学习

B S L-3级生物安全实 验室建设(案 例)S I C O L A B

本工程选址于某市现代农业园区地块内。该园区近靠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完善,通信系统完备,离居民区较远且环境优美。根据使用要求,本地块内将建设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拟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微生物的检测以及未知毒性的原微生物实验,如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结核病、狂犬病等。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感染率的30%是由气溶胶扩散引起的,因气溶胶的易生性,易散性,而且不易被人察觉,因此在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预防措施。SICOLAB其中在二级防护中,建筑隔离和空调系统设计是建设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关键。因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集中体现在规划设计,特别是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注: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规定按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要求从低到高分为四级。BSL-3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3为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上。 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座落于其中独立建造的实验楼中。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层高4.2m,实验室面积802m2;上部为设备管道层,下层为污水处理。 1、实验室总平面布置原则 SICOLAB 从事高危险生物实验的人员,特别是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试验中产生的危害,即所谓的气溶胶aerosol,就是悬浮于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μm ̄100μm的固态、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实验工作人员承受着生存和死亡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采用了低层分散式的建筑布置形式和园林式的环境设计理念,以营造出一种由里至外的内部空间环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设计基本要求(喜格)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设计基本要求(喜格) 一、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1、实验室中必须安装Ⅱ级或Ⅰ级以上生物安全柜。 2、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当这类操作不得不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时,必须采用个体防护与使用物理抑制设备的综合防护措施。 3、在进行感染性组织培养、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必须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4、当不能安全有效地将气溶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 5、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6、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7、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腹部消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二、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1、选址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但必须自成一区。该区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2、平面布局 a)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与之相连的缓冲间。 b)缓冲间形成进入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于关闭状态。如使用电动连锁装置,断电时两道门均必须处于可打开状态。在缓冲间可进行二次更衣。 c)当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设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实验间面积的八分之一。 d)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入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三、围护结构 1、实验室(含缓冲间)围护绪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 2、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均可自动关闭。 3、除观察窗外,不得设置任何窗户。观察窗必须为密封结构,所用玻璃为不碎玻璃。 4、地面应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 5、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时应防止昆虫和老鼠钻进墙脚。 四、通风空调 1、必须安装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强梯度。该系统必须确保实验室使用时,室内空气除通过排风管道经高效过滤排出外,不得从实验室的其他部位或缝隙排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常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不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5章以及6.1和6.2是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础要求,需要时,适用于更高防护水平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以及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针对与感染动物饲养相关的实验室活动,本标准规定了对实验室内动物饲养设施和环境的基本要求。需要时,6.3和6.4适用于相应防护水平的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生物因子操作的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气溶胶aerosols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μm~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2.2 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以及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2.3 气锁 air lock 具备机械送排风系统、整体消毒灭菌条件、化学喷淋(适用时)和压力可监控的气密室,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2.4 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 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2.5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 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 2.6 缓冲间 buffer room 设置在被污染概率不同的实验室区域间的密闭室,需要时,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2.7 定向气流directional airflow 特指从污染概率小区域流向污染概率大区域的受控制的气流。 2.8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依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险程度,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对生物安全隔离的要求最低,四级最高。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一、实验室分级处理对象: 1、一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2、二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3、三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4、四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二、实验室建设要求如下: 1、实验室门的要求能自动关闭有可视窗有防介肢动物的设施 2、报警系统火灾报警器(声、光报警)停电报警 3、实验室的通风要求 1)可采用自然通风,但应有防虫纱窗 2)、人工通风系统,对气流进行组织,形成定向气流,气流从洁净区向污染区方向流动,实验室排出的空气应经高效过滤 器过滤后排出。 4、电源

1)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最好有双路供电或备用电源,保证生物安全柜、培养箱、冰箱等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行。 2)有应急照明系统3)有在黑暗中能辨别方向的标识 5、实验空间 有足够空间放置实验物品和器材的摆放,实验区域内有存放个人防护用品的条件。 6、层高要求 实验室层高的要求应根据实验人员的舒适度、能源消耗及设备高度等因素来确定,因为,层高过低,实验人员会感觉很压抑,影响工作情绪,有些设备如生物安全柜等放置高度不够,管道铺设有困难等,但相对比较节约能源,如果层高较高对实验人员来说感觉宽敞,比较舒畅,但能源消耗就比较大。因此各有利弊,层高多少因根据实际情况来定。BSL-2实验室层高方面应根据是否设立送排风系统和自然通风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采用自然通风,实验室层高应以 2.6~2.7M为宜,如实验室采用送排风(气流组织)的话,则以 2.5~2.6M为宜,但同时应考虑设备技术夹层,其高度为1.2~1.5M或更高,保证送排风管道的铺设与检修。 7、开间大小 一般实验室开间模数的确定以方便操作、减少浪费为原则,大多采用3.2~4.0M之间,但以 3.6M较为理想。可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特别是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如果开间模数过大则会增加控制难度,因此,一般BSL-2实验室在面积要求上并不追求大开间,而是以满足检测工作需要为原则,通常污染区(检测区)以15M2 左右为宜,过大不仅浪费,而且会增加气流组织的困难。缓冲区以2~3M2为宜,准备区(半污染区),不宜过大,原则上不能在此区域进行任何可能造成污染的实验操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 生物安全等级通常可安全进行相关研究工作的条件的整合,与不同工作中的生物安全要求相匹配。控制生物安全风险的根本措施,就是根据生物安全评估结果,为所要开展的工作设定相应的生物安全等级。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根据物理控制水平所对应的能够在内安全操作的微生物危险度等级(1级~4级)确定,国际上以BSL一1、BSL一2、BSL一3、BSL 一4。 1、BSL-1 代表病原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简介: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都是已知的所有特性都已清楚并且已证明不会导致疾病的多种微生物物质。研究通过日常的程序在公开的实验台面上进行。不需要有特殊需求的安全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只需经过基本的实验室实验程序培训并且通常由科研人员指导,在这样的环境下并不需要生物安全柜的存在。 2、BSL-2 代表病原体:流感病毒 简介: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是一些已知的中等程度危险性的并且与人类某些常见疾病相关的物质。操作者必须经过相关研究的操作培训并且由专业科研人员指导。对于易于污染的物质或者可能产生污染的情况进行预先的处理准备。一些可能涉及或者产生有害生物物质的操作过程都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在这些条件下最好使用二级的生物安全柜。 3、BSL-3 代表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 简介: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一般都是本土或者外来的有通过呼吸传染使人们致病或者有生命危险可能的物质。我们需要保护一切在周围环境中的操作者免于暴露于这些有潜在危险的物质中。通常使用二级或者三级的生物安全柜是必需的。 4、BSL-4 代表病原体: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 简介: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是一些极高危险性并且可以致命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且现今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者治疗方法来处理。操作者必须经过熟练的关于进行这种极高危险性物质研究的培训,并且应该很熟悉一些相关操作,保护设施,实验室设计等等方面对于这些极高危险性物质的预防。同时也必须由在此研究领域非常有经验的科研人员进行指导,严禁独自在4级实验室工作。对于实验室的进出应当严格的进行控制,实验室一定要单独的建造或者建造在一栋大楼中于其他任何地方都分离开的独立房间内,并且要求有详细的关于研究的操作手册进行参考。在这样的实验研究中三级的生物安全柜是必需的。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新版) 1人员防护 (1)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都必须穿专用工作服,离开时必须更换衣服,不得将工作服带出实验室。 (2)在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工作手套。若手上皮肤有伤或出皮疹,也应戴手套。操作完毕后,手套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在实验完成后或处理完感染性材料,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在处理危险材料时,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伤害,必须使用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在实验室工作区域饮食、化妆及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6)在实验室更衣室中,应将工作服与日常便装分开放置。

(7)定期接受预防接种和各种疫苗注射,实验室人员接种、注射疫苗的剂量要比一般人高。 2洗手或清除手部污染 在处理生物危险材料时,必须戴上手套,此外,还需经常地、彻底地洗手。在实验完成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必须洗手。通常用普通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杀菌肥皂。洗手时,手部要完全抹上肥皂,搓洗至少lOs,再用清水冲洗后将于烘干。在必须使用手控水龙头时,应使用干净纸巾或毛巾来关上水龙头,以防止再度污染洗净的手。双手的轻度污染也可用酒精来清除。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生物安全实验室施工标准

生物安全实验室施工标准 ?目标 ? 1. 2.(含 3.梁下净层高以3.9m为宜,最低不能低于2.9m(特殊情况请单独说明),楼面承重不宜过低,能满足360kg/m2以上承重为宜(对于无法满足承重要求的项目,请提前说明); 4.项目进场前,需要提前根据施工要求,准备水、电设施,部分需要配置380V动力

电; 5.为保证施工周期,需要医院保证施工时间,如有特殊要求(对施工时间有限制)需要在项目进场前提出,以便及时处理; 6. ? 1. 1)根据 i.操作间净化级别为千级,培养间净化级别为百级; ii.实验室的门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实验室百级间的门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有进入控制措施;

iii.设有洗手池,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 iv.在实验室门口设置更衣间,并设置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 v. vi. vii. viii.实验室采用机械通风,避免交叉污染; ix.实验室内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x.设置应急照明装置,院方保障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xi.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 xii. xiii. xiv. xv. 2)空调、通风、净化、配电和照明 i.实验室空调净化系统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空调净化系统的划分有利于实验室的消毒灭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置和节能运行;

ii.实验室空调净化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超净工作台、离心机、CO2培养箱、冰箱、高压灭菌锅等设备的冷、热、湿和污染负荷; iii.技术夹层里的任何管道穿过顶棚时,贯穿部位完全密封。灯具箱与吊顶之间的 iv. v. vi. vii.送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应设置粗、中、高效三级空气过滤,第一级粗效过滤器,对于≥5μm大气尘的计数效率不低于50%。新风口设置有效的防雨措施,安装防鼠、防蚊虫、阻挡绒毛等的保护网,且易于拆洗。新风口应高于室外地面2.5m,并远离污染源;

(高考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

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和要求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任务书的制定,包括制定实验楼每个部门、每个实验室的面积和功能要求;制定生物实验室每间房的建筑、装修内容,门窗要求,环境控制、电力(照明、通讯及网络等)、气体管道、给排水、空调、消防控制、结构等工艺设计的要求;制定每间生物实验室所需固定实验设备清单。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设备规划,包括按照国际生物实验室标准及项目工艺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规划、工艺布置图、典型生物实验室放大工艺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和主要剖面图;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厂商资料及工程设计数据归总。具体地说,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建筑工艺设计的要求是: 1.基地环境方面 在对基地现状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将建筑作为环境背景的设计理念,将单体建筑包容于环境之中。 2.建筑方面 主要包括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室内装修材料要求等。 实验室基本工作区域尺度(ELM),是为保证生物医学研究的安全运行,而对其所需工作区域尺度的规划。实验室的ELM一般包括对操作台、实验设备(包括储藏柜)、工作台、化学排烟罩以及生物安全柜的长度要求。 实验室设计当前的趋势,已经开始朝着规划区域空间尺度的方向发展,而不仅仅限于规划区域长度。这种趋势是起源于模块化实验室形式的采用。 建筑面积由于包括流通区域、建筑核心区域、墙体以及公共区域的面积,必然在整体上大于特定功能区域的使用面积。参考根据AIA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换算方式,实验室(包括内部流通和功能分配区域)面积的基本换算系数在1.7至2.2之间。换算出的工程总面积在实际规划时,还需要做相应调整。 实验室建筑的材料,应该选择耐用和易清洗的类型,并且应能有助于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材料设计的关键因素,在于易清洗、易维护、易储藏并且尽量减少毒害传播。所选材料作穿墙以及楼板处理时,还必须考虑到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3.结构方面 包括生物实验室结构设计、结构负荷要求等。由于振动会干扰到实验室的敏感性仪器,所以设计者们必须考虑适当控制振动,并将振动源放置在远离敏感性仪器的区域,必须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为了控制振动在实验室区域的传导,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常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介绍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范围 适用于我国所有涉及生物因子操作的实验室。 二、术语和定义 1、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的固态/液态微粒形成的相对稳定分散体系; 2、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以及其他损失的意外; 3、气锁:特定场所的门具备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开启(如机械送排风系统、整体消毒灭菌、化学喷淋和压力可监控的气密室); 4、生物因子: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5、生物安全柜: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 6、缓冲间:设置在被污染概率不同的实验室区域间的密闭室,必要时可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其门带有气锁功能; 7、高效过滤器:对0.3μm微粒过滤效率高于99.97%的过滤器; 8、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实验室的条件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9、个体防护装备:防止人员个体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危险因子上海的器材和用品; 10、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是否可以接受的全过程;

11、风险控制: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其他术语和定义还包括:定向气流、危险、危险识别、事件、实验室、实验室防护区、材料安全数据单、风险等。 三、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一)评估应考虑内容 生物因子特性、实验室既往事故分析、实验活动过程的风险、设施设备、人员风险、意外、人为破坏、风险大小、发生概率、后果、可接受的风险、降低风险措施评估以及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及控制综合评估等。 (二)如何评估 1、事前评估; 2、适当人员评估; 3、完整记录(时间、人员、依据); 4、定期评估或周期性复审; 5、开展新的实验活动或实验室条件发生变化时均应重新评估; 6、操作超常规量或从事特殊实验活动; 7、发生事件、事故时应进行评估; 8、政策、法规、标准等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评估; 9、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再考虑降低风险; 10、建立监控机制。 此外,评估要考虑外来影响。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某P3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

某P3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 摘要 我国2003年暴发的“SARS”和2004年发生的禽流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影响,人们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对某P3生物实验室设计实例,简要介绍P3实验室设计思想,方法和具体做法,供今后新建,改建P3生物实验室时参考。 关键词平面布置压力梯度空调系统自动控制 一概述 上海某P3生物实验室座落于上海某郊区实验大楼内,大楼为单独实验楼。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建筑层高4.5m,建筑面积802m2.。P3实验室上层为管道设备层,下层为污水处理。根据使用要求,P3实验室将进行高致性病毒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未知毒性的原微生物实验,如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等。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P3实验室事故感染率30%是由气溶胶扩散引起的,而气溶胶的易生性,易散性,而且不易被人察觉,因此在P3生物实验室内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予防措施。其中在二级防护中,建筑隔离和空调系统设计是建设P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关键,而安全设计尤其重要,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建筑设计 1 平面布置 建筑平面的合理布置、工艺流程的科学划分直接关系到P3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使用。我们在建设P3生物安全实验室时,从安全使用,科学管理二方面着手,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P3生物安全实验室布局,分区进行了分析和整理,结论是P3生物安全实验室大致可分为“三区二通道”、“三区一通道”,“单区单通道”等形式。经研究我们认为P3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是一套系统工程,平面布置是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应根据我国目前实际现状,结合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要求,布置P3实验室平面,最后我们采用“三区一通道”形式布置。(图一〕。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标准操作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标准操作 1.BSL-3工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取得试验人员上岗证后方可进入。第一次进入BSL-3, 应由熟练的工作人员带领 2.指定安全手册或手册草案,指定紧急情况下的标准安全对策、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及根 据实际需要指定特殊适用的对策。 3.限制对工作不熟悉的人员进入BSL-3,因工作必须进入者,需告知他们工作中潜在的危 险 4.BSL-3应有合适的医疗监督,根据实验微生物或潜在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决定是否对实 验及工作人员进行免疫接种或检验(如接种狂犬病灭活疫苗),如有必要,应进行血清监测 5.不允许在BSL-3内吃、喝、抽烟、处理隐形眼镜和使用化妆品,不允许将食品带入BSL-3 内 6.所有试验操作及饲喂动物过程须十分小心。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和防止外溢 7.操作传染性材料以后,所有设备表面和工作台面应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常规消毒 8.所有BSL-3的废弃物(包括动物的组织、尸体、污染塑料、污染的垫料、锐利物及其 他垃圾)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并加盖,容器外表面消毒后进行高压灭菌传出 9.对锐利物进行安全操作 10.工作人员进行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动物实验时应戴防护面具和穿防护服,工作完毕必 须洗手,离开设施前,脱掉工作服或防护面具和防护服,必须强制淋浴 11.BSL-3的入口处必须有生物危险标志。危险标志应说明使用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负责人 的名单和电话号码,特别要指出对进入BSL-3人员的要求 12.所有收集的样品应存放于能够防止微生物传播的传递容器中,并贴上标签 13.进入BSL-3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与工作有关的潜在危害防护的针对性培训 14.建立评估暴露的方法,避免暴露 15.严格执行菌(毒、虫)种保管和使用制度 16.对工作人员进行的上岗专业培训及针对性培训的培训记录均需归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