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第二章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共耗材料费用分配表件,乙产品256件。
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甲产品120元,乙产品100元。
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解答:分配率=62400÷(220×120+256×100)=1.2(元/元)——当定额费用是1元时对应的实际费用是1.2元甲产品分配费用=220×120×1.2=31680元乙产品分配费用=256×100×1.2=30720元共耗材料费用分配表表2-2 20XX年8月31日金额单位:元丁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7×12+9×14)=21000分配率=83100÷【34400+21000】=1.5(元/元)——每一元定额成本对应的实际成本为1.5元。
丙产品分配费用=34400×1.5=34400×1.5=51600元丁产品分配费用=21000×1.5=21000×1.5=31500元或=83100-51600=315004.某企业本月共耗费原材料7200千克,每千克1.5元,共计10800元。
其中,基本车间生产甲、乙产品共领用6000千克;辅助生产车间消耗600千克;行政管理机构消耗600千克。
当月生产甲、乙产品分别为1200件和800件,单件甲、乙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3千克、1.5千克。
要求:(1)对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按定额耗用量比例法进行分配;解答:分配率=(6000×1.5)÷(1200×3+800×1.5)=1.875(元/千克)甲产品分配费用=(1200×3)×1.875=6750元乙产品分配费用=6000×1.5-6750=2250元(2)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2-3;(3)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财务管理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财务管理第⼆章练习题及答案财务管理第⼆章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表⽰资⾦时间价值的利息率是()。
(A) 银⾏同期贷款利率(B) 银⾏同期存款利率(C) 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社会资⾦平均利润率(D) 加权资本成本率2.在复利条件下,已知现值、年⾦和贴现率,求计算期数,应先计算()。
(A) 年⾦终值系数 (B) 年⾦现值系数 (C) 复利终值系数 (D) 复利现值系数3.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投资⽽获得的超过资⾦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称为投资的()。
(A) 时间价值率 (B) 期望报酬率 (C) 风险报酬率 (D) 必要报酬率4.从财务的⾓度来看风险主要指()。
(A) ⽣产经营风险(B) 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C) ⽆法达到预期报酬率的可能性(D) 不可分散的市场风险5.对于多⽅案择优,决策者的⾏动准则应是()。
(A) 选择⾼收益项⽬(B) 选择⾼风险⾼收益项⽬(C) 选择低风险低收益项⽬(D) 权衡期望收益与风险,⽽且还要视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定6.下列各项年⾦中,只有现值没有终值的年⾦是()。
(A) 普通年⾦ (B) 即付年⾦ (C) 永续年⾦ (D) 先付年⾦7.从第⼀期起、在⼀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是()。
(A) 先付年⾦ (B) 后付年⾦ (C) 递延年⾦ (D) 普通年⾦8.普通年⾦现值系数的倒数称为()。
(A) 复利现值系数 (B) 普通年⾦终值系数(C) 偿债基⾦系数 (D) 资本回收系数9.关于⽆风险资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贝他系数=0B.收益率的标准差=0C.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0D.贝他系数=110.下列关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PM⾸次将“⾼收益伴随着⾼风险”直观认识,⽤简单的关系式表达出来B.在运⽤这⼀模型时,应该更注重它所给出的具体的数字,⽽不是它所揭⽰的规律C.在实际运⽤中存在明显的局限D.是建⽴在⼀系列假设之上的⼆、多项选择题1.对于资⾦时间价值概念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第二章课后作业答案
第二章线性表习题(答案)1.描述以下三个概念的区别:头指针,头结点,首元素结点。
首元结点是指链表中存储线性表中第一个数据元素a1的结点。
为了操作方便,通常在链表的首元结点之前附设一个结点,称为头结点,该结点的数据域中不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其作用是为了对链表进行操作时,可以对空表、非空表的情况以及对首元结点进行统一处理。
头指针是指向链表中第一个结点(或为头结点或为首元结点)的指针。
若链表中附设头结点,则不管线性表是否为空表,头指针均不为空。
否则表示空表的链表的头指针为空。
2.填空:(1)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一半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插入或删除的位置有关。
(2)在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也相邻。
在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不一定相邻。
(3)在带头结点的非空单链表中,头结点的存储位置由头指针指示,首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头结点的next域指示,除首元素结点外,其它任一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其直接前趋的next域指示。
3.已知L是无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且P结点既不是首元素结点,也不是尾元素结点。
按要求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合适的语句序列。
a. 在P结点后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4)、(1)。
b. 在P结点前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7)、(11)、(8)、(4)、(1)。
c. 在表首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5)、(12)。
d. 在表尾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11)、(9)、(1)、(6)。
供选择的语句有:(1)P->next=S; (2)P->next= P->next->next; (3)P->next= S->next;(4)S->next= P->next; (5)S->next= L; (6)S->next= NULL;(7)Q= P; (8)while(P->next!=Q) P=P->next;(9)while(P->next!=NULL) P=P->next; (10)P= Q;(11)P= L; (12)L= S; (13)L= P;4.设线性表存于a[n]中且递增有序。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修正)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题目及习题解答)一、判断题1.需求曲线描述了:其它条件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解答:√。
知识点:课本第14页倒数第3行。
2.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数量,如果两条需求曲线通过同一点,则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大。
解答:×。
知识点:(考察弹性的几何意义)课本21页公式2.6和22页6-15行。
应该是“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小”。
理由:图中,直线AC 、BD 分别为需求曲线1和需求曲线2,AC 比BD 陡峭。
AC 之上的E 点弹性等于|AE|/|CE|,而BD 之上的E 点弹性等于|BE|/|DE|。
不难判定,|BE|>|AE|,而|DE|<|CE|,所以|AE|/|CE|<|BE|/|DE|,即“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小”。
3.如果需求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价格水平越高,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越大。
解答:√。
知识点:两种解法。
第一种是利用弹性的几何意义,课本22页6-7行。
如左下图所示:D 点价格大于B 点,D 点弹性=|AD|/|CD|>B 点弹性=|AB| /|BC|;第二种利用21页公式2.6。
因为B 点和D 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dQ/dP 都相同,而P2<P 1,Q 2>Q1。
2121E E B D P P dQ dQ dP Q dP Q =⋅<=⋅ 4.如供给是一条直线,则供给的价格弹性为常数。
解答:×。
26页2.10b 。
“供给的价格弹性不确定”。
设供给函数为P=a+b ·Q s ,则dQ s /dP=-1/b 2,5.需求曲线越陡峭,则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越大。
P=a 1+b 1·Q s ,需求曲线P=a 2-b 2·Q d 。
令Q *=Q s =Q d ,得P *=(a 1b 2+b 1a 2)/(b 1+b 2)。
需求曲线a 1变化而b 1不变(平行移动)。
第2章 部分习题答案
-7.2812510=-111.010012 然后移动小数点,使其在第1,2位之间
111.01001=1.1101001×22
e=2
于是得到: e =E – 127
S=1,E=2+127=129=1000,0001,M=1101001
最后得到32位浮点数的二进制存储格式为
1100 0000 1110 1001 0000 0000 0000 0000
第二章 习题解答
7.若浮点数 x 的IEEE754标准32位存储格式为(8FEFC000 )16, 求其浮点数的十进制值。 【解】: 将x展开成二进制:
1000 , 1111, 1110 ,1111 ,1100,0000,0000,0000 数符:1 阶码:0001,1111 尾数:110,1111,1100,0000,0000,0000 指数e=阶码-127=00011111-01111111 =(-96)10 包括隐藏位1的尾数:
符号位为01,故运算结果未溢出。 x-y=1101
.
第5页
第二章 习题解答
20. 已知x和y,分别用带求补器的原码阵列乘法器、带求补器的补码阵 列乘法器和直接补码阵列乘法器计算x×y。
(1) x=0.10111 y=-0.器
[x]原=0.10111 [y]原=1.10011 乘积的符号位为: xf⊕yf=0⊕1=1 因符号位单独考虑,算前求补器的使能控制信号为0,经算前求补
+ [y]补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符号位出现“11”,表示无溢出,x-y=-0.00100
.
第3页
第二章 习题解答
13. 已知[x]补=1.1011000,[y]补=1.0100110,用变形补码计算 2[x]补+1/2[y]补=?,同时指出结果是否发生溢出。
电路原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0 2 10
1R
Rx
r
r
Rx
Rx
7.5 7.5 ......
Rx
r
Rx
1'
3'
2'
(a)
2' (b)
1'
(a-1)
图 2.6
解:(a)设 R 和 r 为 1 级,则图题 2.6(a)为 2 级再加 Rx 。将 22 端 Rx 用始端
11 Rx 替代,则变为 4 级再加 Rx ,如此替代下去,则变为无穷级。从始端11 看等
30
40
30
40
30
40
30
40
R
R
(a 1)
(a 2)
由图(a-1)得:
R (30 40) 35 2
或由图(a-2)得
R 30 40 35 22
(b) 对图(b)电路,将 6Ω和 3Ω并联等效为 2Ω,2Ω和 2Ω并联等效为 1Ω,4Ω 和 4Ω并联等效为 2Ω,得图(b-1)所示等效电路:
Im1 20 Im2 6V m1 41 Im2 9.2V
答案 2.18
解:以节点①为参考点的各节点电压相对以节点④为参考点的节点电压降低了
U Un1 Un4 7V 。 则
Un1 0 Un2 Un2 U 5V 7V 2V Un3 Un3 U 4V 7V 3V
(1
(0.5 1) 0.5) Im1
Im1 (0.5 1) Im2 1 (0.5 1 2 1) Im2
Im3 5V 3 Im3
0
Im3 2I
由图可见,控制量和待求电流支路所在回路均只有一个回路电流经过,即
I m2 I , Im1 Ix 。这样上式可整理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
2.6 在进行模数转换时,如果模拟信号的频率较高,就会由于A/D转换 器的孔径时间(即转换时间)而造成较大的转换误差,克服的方法是在 A/D转换器之前设置采样保持电路。采样保持器平时处于“采样”状态, 跟踪输入信号变化;进行A/D转换之前使其处于“保持”状态,则在 A/D转换期间一直保持转换开始时刻的模拟输入电压值;转换结束后, 又使其变为“采样”状态。2.6节中的“采样”指抽取连续信号在离散 时间瞬时值的序列过程。
δ(t-kT)函数的几何图示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1 δ函数表示为: (t − kT ) = 1。k为任意整数。那么理想采样开关可以 δ 描述为理想单位脉冲函数序列:
δ T (t ) =
k = −∞
∑ δ (t − kT )
+∞
2.12 采样定理: 如果连续信号f(t)具有有限频谱,其最高频率为 ω max , 则对f(t)进行周期采样且采样角频率 ωs ≥ 2ωmax 时,连续信号f(t)可以由采 * 样信号 f * (t ) 唯一确定,亦即 f (t ) 可以无失真地恢复f(t)。 从理论上讲,采样频率越高就越能如实反映被采样的连续信号的特 征信息。但是,从计算机控制系统角度来讲,选取过高的采样频率会使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过高,造成成本攀升,并且还会使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明显上升。因此,应该综合考虑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采样周期的选择问题。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3 推导略。零阶保持器在奈奎斯特频率以外的增益不为零,在相位上 相当于引入T/2的时间延迟,因此其性能劣于理想低通滤波器,信号恢 复效果也稍差。 2.14 随着保持器的阶数增加,信号恢复的效果越好,但带来的问题是实 现复杂、相移增大,所以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很少采用高阶保持器。高阶 保持器主要用于没有闭环控制要求的通讯信号处理等领域。
第二章习题答案参考
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22. 什么是传动组的级比和级比指数?常规变速传动系的各传动组的级比指数有什么规律性? 传动组的级比是指主动轴上同一点传往被动轴相邻两传动线的比值,用ϕxi 表示。
级比ϕxi 中的指数X i 值称为级比指数,它相当于由上述相邻两传动线与被动轴交点之间相距的格数。
设计时要使主轴转速为连续的等比数列,必须有一个变速组的级比指数为1,此变速组称为基本组。
基本组的级比指数用X 0表示,即X 0 = 1,后面变速组因起变速扩大作用,所以统称为扩大组。
第一扩大组的级比指数X 1一般等于基本组的传动副数P 0,即X 1 = P 0。
第二扩大组的作用是将第一扩大组扩大的变速范围第二次扩大,其级比指数X 2等于基本组的传动副数和第一扩大组传动副数的乘积,即X 2 = P 0×P 1。
如有更多的变速组,则依次类推。
上述设计是传动顺序和扩大顺序相一致的情况,若将基本组和各扩大组采取不同的传动顺序,还有许多方案。
25. 某机床主轴转速n =100~1120 r/min ,转速级数z =8,电动机转速n 电=1440 r/min ,试设计该机床主传动系,包括拟定结构式和转速图,画出主传动系图。
解:2.111001120min max ===n n R n ===-712.11Z n R φ 1.41查表可获得8级转速为 100,140,200,280,400,560,800,1120拟定8级转速的结构式:根据级比规律和传动副前多后少、传动线前密后疏的的原则确定4212228⨯⨯=241.141.111max ≤===ϕ主u 符合要求4/182.2/141.133min ≥===--ϕ主u 符合要求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8441.1)12(4)1(≤===--i i P x i R ϕ符合要求 绘制传动系统图如下:26. 试从ϕ=1.26,z =18级变速机构的各种传动方案中选出其最佳方案,并写出结构式,画出转速图和传动系图。
大学普通物理学-二-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一、选择题1.关于惯性有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为()。
A.物体静止或作匀速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物体受力作变速运动时才具有惯性C.物体受力作变速运动时才没有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物体均有惯性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惯性的正确理解。
物体的惯性是物体的自然固有属性,与物理的运动状态和地理位置没有关系,只要有质量的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一个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所以本题答案为D。
2.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为()。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C.物体在垂直于速度方向,且大小不变的力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D.物体在不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圆周运动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受初始条件和受力共同影响,物体受恒力作用但仍然可以作曲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对于圆周运动需要有向心力,向心力是改变物体速度方向,当一个物体只受向心力作用时则作匀速圆周运动,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3.一质点从t=0时刻开始,在力F1=3i+2j(SI单位)和F2=-2i-t j(SI单位)的共同作用下在Oxy平面上运动,则在t=2s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沿()。
A.x轴正向B.x轴负向C.y轴正向D.y轴负向3.【答案】A。
解析:合力F=F1+F2=i+(2-t)j,在t=2s时,力F=i,沿x轴正方向,加速度也沿同一方向。
4.一人肩扛一重量为P的米袋从高台上往下跳,当其在空中运动时,米袋作用在他肩上的力应为()。
A.0B.P/4C.PD.P/24.【答案】A。
解析:米袋和人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因此米袋作用在他肩上的力应为0。
5.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滑块A和B通过一轻弹簧水平连接后置于水平桌面上,滑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系统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如图2-1所示。
如突然撤销拉力,则撤销后瞬间,二者的加速度a A和a B,分别为()。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2.1.1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j t i t r j i t r ˆ)14(ˆ)32()2(ˆ5ˆ)23()1(-+-=++=求质点的轨迹并用图表示解:(1)⎭⎬⎫=+=523y t x 平行于x 轴的直线:y=5(2)⎭⎬⎫-=-=1432t y t x 消去t 的轨迹方程:0534=-+y x2.1.2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kj e i e r t t ˆ2ˆˆ22++=-。
(1)求质点的轨迹。
(2)求自t = -1 至t = 1质点的位移解:(1)由运动方程得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 )3()2()1(222⎪⎩⎪⎨⎧===-z ey e x tt (1)x (2)消去t ,得轨迹方程 ⎩⎨⎧==21z xy(2)自t = -1 至t = 1质点的位移:je e i e e r r r k j e i e r k j e i e r t t ˆ)(ˆ)(ˆ2ˆˆˆ2ˆˆ,1,1222211221221-------+-=-=∆++=++==-= 2.1.3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j t i t r ˆ)32(ˆ42++=。
(1)求质点的轨迹;(2)求自t=0至t=1质点的位移解:由质点的运动方程⎩⎨⎧+==)2(32)1(42t y t x (1) 质点的轨迹:消去t 得:2)3(-=y x(2) 位移:ji r r r j i r j r t t ˆ2ˆ4ˆ5ˆ4ˆ3101221+=-=∆+====2.2.1 雷达站于某瞬时测得飞机位置为R 1=4100m ,θ1=33.70,0.75s 后测得R 2=4240m ,θ2=29.30,R 1,R 2均在铅直平面内,求飞机瞬时速度的近似值和飞行方向(α角)。
解:取雷达站位置为原点,飞机在两个时刻的位置矢量分别为r 1和r 2,则| r 1|=R 1, | r 2|=R 2,如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在0.75s 时间间隔内飞机的位移的大小为mR R R R r r r r r 4.349)3.297.33cos(42404100242404100)cos(2)cos(200222121222121212221≈-⨯⨯-+=--+=--+=∆θθθθ飞机的瞬时速度的大小:==∆∆≈smt r v 75.04.349465.8m/s飞机的瞬时速度方向:由正弦定理)3.297.33sin(4.349sin 4240)sin(sin 00212-=⇒-∆=γθθγr r100001207.341806.11193.0arcsin 18090,93.04.4sin 4.3494240sin ≈--=∴≈-=∴>∴>≈=γθαγγγr r另解:利用矢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正交分解. 选平面直角坐标系,取雷达站的位置为坐标原点,x 轴沿水平方向,y 轴铅直向上,则在两个时刻飞机的位置矢量分别可表示为ji j i jR i R r ji j i jR i R r ˆ98.2074ˆ57.3697ˆ3.29sin 4240ˆ3.29cos 4240ˆsin ˆcos ˆ86.2274ˆ01.3411ˆ7.33sin 4100ˆ7.33cos 4100ˆsin ˆcos 00222220011111+=⨯+⨯=+=+=⨯+⨯=+=θθθθ 飞机飞行0.75s 后的位移矢量为j i r r r ˆ88.199ˆ56.28612-=-=∆飞机瞬时速度的大小的近似值:s m t rv /8.46575.038.34975.088.19956.28622=≅+=∆∆≈飞机瞬时速度的方向与x 轴的夹角:09.3482.038.34956.286ˆcos =∴==∆⋅∆=ααr i r2.2.2 一圆柱体沿抛物线轨道运动.抛物线的轨道方程为y=x 2/200(长度:mm).第一次观测到圆柱体在x=249mm 处,经过时间2ms 后圆柱体移到x=234mm 处.求圆柱体瞬时速度的近似解:第一次观测时,x=249mm, y=x 2/200=(249)2/200≈310mm ,j i r ˆ310ˆ2491+=2ms 后,x=234mm, y=x 2/200=(234)2/200≈273.78mm ,j i r ˆ78.273ˆ2342+=圆柱体的位移:mm r j i r r r 2.3922.3615ˆ22.36ˆ152212≈+=∆--=-=∆∴ms mm msmm t r v /6.1922.39==∆∆≈速度与x 轴的夹角:5.112383.02.3915ˆcos -≈∴-≈-=∆⋅∆=ααr i r2.2.3 一人在北京音乐厅内听音乐,离演奏着17m 。
(完整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思考题答案一、是非题1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选择题1.C 2.D 3.C 4.C 5.D 6.A 7.B 8.D 9.A 10.A 11.A习 题1. 2mol 理想气体由500kPa ,323K 加热到1000kPa ,373K 。
试计算此气体的熵变。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25R ) 解:由于实际过程不可逆,要求此过程的熵变,设计定压可逆与定温可逆两途径实现此过程,如下图所示:1212,,,ln ln 1121212121p pR T T C dp p RT T T dT C Vdp TTdT C TVdpdH T pdV Vdp pdV dH T pdV dpV dH TpdVdU T Q S m p p p T T m p p p T T m p rm -=-=-=-=+--=+-=+==∆⎰⎰⎰⎰⎰⎰⎰⎰⎰δ11212,1212,64.65001000ln 2323373ln 272ln ln )(ln ln -⋅=⨯-⨯=-+=-=∆K J kPakPa R mol K K R mol p pnR T T R C n p p nR T T nC S m V m p2. 在20℃时,有1molN 2和1molHe 分别放在一容器的两边,当将中间隔板抽去以后,两种气体自动混合。
在此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不变,与环境没有热交换,试求此混合过程的△S ,并与实际过程的热温商比较之。
解:分别考虑假设N 2由V A 定温可逆膨胀至2V A ,同理He 由V A 定温可逆膨胀至2V A△S 1 = n (N 2)R ln2 △S 2 = n (He)R ln2所以系统的 △S = △S 1+△S 2 = n (N 2) R ln2 + n (He) R ln2= 2×1mol×8.314 J ·mol -1·K -1×ln2 = 11.52J.K -1而实际过程系统没有与环境交换热和功,则 TQ= 0 即 △S >TQ 3. 1 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温度为298.15 K ,压强为p θ,分别进行:(1)绝热可逆膨胀至体积增加1倍;(2)绝热自由膨胀至体积增加1倍。
第二章 习题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一、判断题(正确请画“√”,错误的画“×”)1.当温度接近0K 时,所有放热反应可以认为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解:对。
根据吉布斯赫姆赫磁公式ΔG = Δ H – T ΔS 判断。
2.△S>0的反应,必定是自发反应。
解:错,不能判断,因为△S 作判据只适用于孤立系统中。
3.对于一个定温反应,如果△H>△G ,则该反应必定是熵增的反应。
解:对。
根据吉布斯赫姆赫磁公式ΔG = Δ H – T ΔS 判断。
则ΔS = (Δ H –ΔG )/T4.△G θ值大,平衡常数K θ值就愈大。
解:错。
ln K θ (T ) = - Δ r G m θ (T )/RT 。
需要考虑温度。
5.平衡常数K 值越大,则反应速度越快。
解:错。
平衡常数K 值是热力学问题,而反应速度是动力学问题6.对于△H<0的反应,提高温度,速度常数k 值减小。
解 错7.对于△H θ>0的可逆反应,提高温度,平衡常数K θ值增大。
解:对。
ln K θ (T ) = - ΔH θ /RT +△S θ/R8.NO 的△f G θm (298.15K )>0,空气中的N 2和O 2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共存。
但在高温常压时能发生反应,说明该反应是△H θ>0, △S θ>0的反应。
RTE aAe k -=解:对。
低温稳定,即不反应,高温不稳定,说明反应是△H θ>0,△S θ>0的反应。
ΔG = Δ H – T ΔS9.反应CO (g )=C (s )+1/2O 2(g )的△G>0,正向非自发,加入催化剂后降低了活化能,则反应正向进行。
解:错,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方向。
10.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体积和温度不变,则系统中各组分的的浓度和分压不变。
解:对,平衡状态下各组分浓度不变。
11.一定温度下,△v g =0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系统中某组分的浓度或分压,平衡不移动。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5版)
习题参考答案1. 写出下列各数的原码、 反码、补码、移码表示(用 8 位二进制数) 。
其中 MSB 是最高位(又是符号位) LSB 是最低位。
如果是小数,小 数点在 MSB 之后;如果是整数,小数点在 LSB 之后。
(1) -35 (2) 128 (3) -127 ( 4) -1解:(1) 先把十进制数 -35/64 写成二进制小数: (注意位数为 8位 ) x=(-35) 10=(-100011) 2[x] 原=10100011 [x] 反=11011100 [x] 补=11011101(2) 128写成二进制小数:x=( 128)10=(10000000)2[x]原=10000000 [x] 反=10000000 [x]补=10000000(3) 先把十进制数 -127 写成二进制小数:x=(-127)10=(-1111111)2[x]原=11111111 [x] 反=10000000 [x]补=10000001(4) 令 Y=-1=-0000001B[Y] 原=10000001 [Y] 反=11111110 [Y] 补=111111112. 设[X] 补= a7,a6,a5⋯a 0 , 其中 a i 取 0或 1,若要 x >-0.5,求 a0, a1, a2,⋯ ,a6 的取值。
解:若 a7= 0,则: x>0, 所以: a1= 0, a2,⋯,a6 任意; 第二章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若 a7= 1,则: a1= 1, a2,⋯, a6 不全为 03. 有一个字长为 32 位的浮点数,符号位 1 位,阶码 8 位,用移码表 示;尾数 23 位(包括 1 位尾符)用补码表示,基数 R=2 。
请写出:(1) 最大数的二进制表示;(2) 最小数的二进制表示;(3) 规格化数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4. 将下列十进制数表示成浮点规格化数,阶码 3 位,用补码表示; 尾数 9 位,用补码表示。
运筹学习题答案(第二章)
page 5 4/15/2021
School of Management
运筹学教程
第二章习题解答
minW b1y1 b2y2 bmym
m
aijyi
cj
( j 1,2,,n1)
对偶问题: stim1 aijyi cj
( j n1 1,n1 2,,n)
i1 yi 0
(i 1,,m1)
yi无约束( j m1 1,,m)
School of Management
运筹学教程
第二章习题解答
page 25 4/15/2021
max W 2 y 1 4 y 2 3 y 3
(1) 对偶问题:
3 y1 4 y 2 2 y 3 60
st
2 y1 y1 3
y2 y2
2 2
y3 y3
40 80
y 1 , y 2 , y 3 0
max Z x1 2 x2 x3
x1 x2 x3 2
st
x1 2 x1
x
2
x
2
x
3
x
1 3
2
.
x1 0, x2 0, x3无约束
(1)写出其对偶问题;(2)利用对偶问题性质证明 原问题目标函数值z≤1。
page 13 4/15/2021
School of Management
Cj-Zj
32 2 0 0 0
┆ ┆ ┆ ┆┆ ┆ ┆ ┆ ┆
0 X4 5/4 0 0 (d) (l) -1/4 -1/4
3 X1 25/4 1 0 (e) 0 3/4 (i)
2 X2 5/2 0 1 (f) 0 (h) 1/2
Cj-Zj
0 (k) (g) 0 -5/4 (j)
(完整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练习题一、选择题1.将大小为100N 的力沿x 、y 方向分解,若在x F F 轴上的投影为86.6N ,而沿x 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N ,则在y 轴上的投影为 1 。
F ① 0;② 50N ;③ 70.7N ;④ 86.6N ;⑤ 100N 。
2.已知力的大小为=100N ,若将沿图示F F F x 、y 方向分解,则x 向分力的大小为 3 N ,y 向分力的大小为 2 N 。
① 86.6;② 70.0;③ 136.6;④ 25.9;⑤ 96.6;3.已知杆AB 长2m ,C 是其中点。
分别受图示四个力系作用,则 3 和 4 是等效力系。
① 图(a )所示的力系;② 图(b )所示的力系;③ 图(c )所示的力系;④ 图(d )所示的力系。
4.某平面任意力系向O 点简化,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力 和一个力偶矩为Mo 的力偶,则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R 为 3 。
① 作用在O 点的一个合力;② 合力偶;③ 作用在O 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④ 作用在O 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5.图示三铰刚架受力作用,则A 支座反力的大F 小为 2 ,B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2。
① F/2; ② F/; ③ F ;2④ F ; ⑤ 2F 。
26.图示结构受力作用,杆重不计,则A 支座约束力的大P 小为 2 。
① P/2;② ;③ P ;④ O 。
3/3Pa 7.曲杆重不计,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 的力偶,则图(a )中B 点的反力比图(b )中的反力 2 。
① 大;② 小 ;③ 相同。
8.平面系统受力偶矩为M=10KN.m 的力偶作用。
当力偶M 作用于AC 杆时,A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4 ,B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4 ;当力偶M 作用于BC 杆时,A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2 ,B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2 。
① 4KN ;② 5KN ;③ 8KN ;④ 10KN 。
9.汇交于O 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力矩形式。
第二章习题答案(作业)
第⼆章习题答案(作业)第⼆章习题答案2(1)为什么计算机内部采⽤⼆进制表⽰信息?既然计算机内部所有信息都⽤⼆进制表⽰,为什么还要⽤到⼗六进制和⼋进制数?参考答案:(略)2(7)为什么计算机处理汉字时会涉及到不同的编码(如,输⼊码、内码、字模码)?说明这些编码中哪些是⽤⼆进制编码,哪些不是⽤⼆进制编码,为什么?参考答案:(略)3.实现下列各数的转换。
(1)(25.8125)10= (?)2= (?) 8= (?) 16(2)(101101.011)2 = (?)10= (?) 8= (?) 16= (?) 8421(3)(0101 1001 0110.0011)8421 = (?)10= (?) 2= (?) 16(4)(4E.C)16 = (?)10= (?) 2参考答案:(1)(25.8125)10 = (1 1001.1101)2 = (31.64) 8 = (19.D) 16(2)(101101.011)2 = (45.375)10 = (55.3) 8 = (2D.6) 16 = (0100 0101.0011 0111 0101) 8421(3)(0101 1001 0110.0011)8421 = (596.3)10 = (1001010100.01001100110011…) 2 = (254.4CCC…) 16 (4)(4E.C)16 = (78.75)10 = (0100 1110.11) 24.假定机器数为8位(1位符号,7位数值),写出下列各⼆进制数的原码和补码表⽰。
+0.1001,–0.1001,+1.0,–1.0,+0.010100,–0.010100,+0,–0参考答案:(后⾯添0)原码补码+0.1001:0.1001000 0.1001000–0.1001: 1.1001000 1.0111000+1.0:溢出溢出–1.0:溢出 1.0000000+0.010100:0.0101000 0.0101000–0.010100: 1.0101000 1.1011000+0:0.0000000 0.0000000–0: 1.0000000 0.00000005.假定机器数为8位(1位符号,7位数值),写出下列各⼆进制数的补码和移码表⽰。
模电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三极管用来放大时,应使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2.型号为3CG4D的三极管是PNP型高频小功率管。
3.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增大,反向饱和电流I CBO增大,正向结电压U BE下降。
4. 有两只三极管:A管β=200,I CEO=200μA;B管β=80,I CEO=10μA,其他参数大致相同,一般应选B管。
5.共射基本电路电压放大倍数为负值,说明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差180o。
6.放大电路未输入信号时的状态称为静态,其在特性曲线上的点称为静态工作点;有输入信号时的状态称为动态,动态工作点移动的轨迹称为交流负载线。
7.在放大电路的下限截止频率处,幅度的放大倍数为中频处的0.707倍,这主要是由电路的频率失真引起的。
8.场效应晶体管是通过改变栅源电压来改变漏极电流(输出电流),所以它是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或电压控制)器件。
二、判断题1.由于放大的是变化量,所以在输入直流信号时,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量都没有变化。
(×)提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就有变化。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点相互独立,(√)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3.放大电路中各电量的交流成分是由交流信号源提供的。
(×)提示:增加的幅度所需能量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
4.通常,JFET在漏极与源极互换时,仍有正常放大作用。
(√)三、选择题1.测得某放大电路中三极管三个管脚对地电压分别为U1=2V,U2=6V,U3=2.7V,则三极管三个电极为(B)。
A.①管脚为发射极,②管脚为基极,③管脚为集电极;B.①管脚为发射极,②管脚为集电极,③管脚为基极;C.①管脚为集电极,②管脚为基极,③管脚为发射极;D. ①管脚为发射极,②管脚为集电极,③管脚为基极。
2.在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阻R C的作用是(C)。
A.放大电流B.调节I BQC.防止输出信号交流对地短,把放大了的电流转换成电压。
02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思考题1设有一电炉丝浸于水中,接上电源,通过电流一段时间。
如果按下列几种情况作为系统,试问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1)以电炉丝为系统;(2)以电炉丝和水为系统;(3)以电炉丝、水、电源及其它一切有影响的部分为系统。
2设有一装置如图所示,(1)将隔板抽去以后,以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2)如右方小室亦有空气,不过压力较左方小,将隔板抽去以后,以所有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作业题1 (1)如果一系统从环境接受了160J的功,内能增加了200J,试问系统将吸收或是放出多少热?(2)一系统在膨胀过程中,对环境做了10 540J的功,同时吸收了27 110J的热,试问系统的内能变化为若干?[答案:(1) 吸收40J;(2) 16 570J] 2在一礼堂中有950人在开会,每个人平均每小时向周围散发出4.2xl05J的热量,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和椅子等为系统,则在开会时的开始20分钟内系统内能增加了多少?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人和其它所有的东西为系统,则其ΔU=?[答案:1.3×l08J;0] 3一蓄电池其端电压为12V,在输出电流为10A下工作2小时,这时蓄电池的内能减少了1 265 000J,试求算此过程中蓄电池将吸收还是放出多少热?[答案:放热401000J]4 体积为4.10dm3的理想气体作定温膨胀,其压力从106Pa降低到105Pa,计算此过程所能作出的最大功为若干?[答案:9441J]5 在25℃下,将50gN2作定温可逆压缩,从105Pa压级到2×106Pa,试计算此过程的功。
如果被压缩了的气体反抗恒定外压105Pa作定温膨胀到原来的状态,问此膨胀过程的功又为若干?[答案:–1.33×104J;4.20×103J]6 计算1mol理想气体在下列四个过程中所作的体积功。
已知始态体积为25dm3终态体积为100dm3;始态及终态温度均为100℃。
数据结构(C语言版)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数据结构(C语⾔版)习题及答案第⼆章习题2.1选择题1、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种(A)的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种(B)的存储结构。
A、随机存取B、顺序存取C、索引存取D、散列存取2、对于⼀个线性,既要求能够进⾏较快的插⼊和删除,⼜要求存储结构能够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应该选择(B)。
A、顺序存储⽅式B、链式存储⽅式C、散列存储⽅式D、索引存储⽅式3、已知,L是⼀个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p指向其中的⼀个结点,选择合适的语句实现在p结点的后⾯插⼊s结点的操作(B)。
A、p->next=s ; s->next=p->next ;B、s->next=p->next ; p->next=s ;C、p->next=s ; s->next=p ;D、s->next=p ; p->next=s ;4、单链表中各结点之间的地址( C D)。
A、必须连续B、部分地址必须连续C、不⼀定连续D、连续与否都可以5、在⼀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向第i个元素(0A、n-iB、n-i+1C、n-i-1D、i2.2填空题1、顺序存储的长度为n的线性表,在任何位置上插⼊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基本上都⼀样。
插⼊⼀个元素⼤约移动表中的(n/2)个元素,删除⼀个元素时⼤约移动表中的((n-1)/2)个元素。
2、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式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通过(物理顺序)来体现的;在链式存储⽅式,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通过(指针)体现的。
3、对于⼀个长度为n的单链表,在已知的p结点后⾯插⼊⼀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1)),在p结点之前插⼊⼀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n)),在给定值为e的结点之后插⼊⼀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n))。
4、在双向链表中,每个结点包含两个指针域,⼀个指向(前驱)结点,另⼀个指向(后继)结点。
5、对于循环链表来讲,逐个访问各个结点的结束判断条件是(设P为指向结点的指针,L为链表的头指针,则p->next=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习题答案
2-10某反馈控制系统已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
已知时间常数T =,要求阶跃响应超调量%10≤σ (1) 求系统的开环增益;
(2) 计算过渡过程时间s t 和上升时间r t ;
(3) 绘出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如果上升时间s t r 25.0π,则K=,?=σ 解:(1)系统开环增益 %10≤σ 69.0≤KT 9.61
.069
.0=≤K (参见表2-2) (2)调节时间 s T t s 6.01.066=⨯=≈ 上升时间s T t r 33.03.3==
(3) s tr 25.0< KT=1 K=10 %3.16=σ (4)用MATLAB 仿一个为好:
2-11 有一个系统,其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1
01.010
11+=
+=
s s K W obj τ ,要设计一个无静差系统,在阶跃输入下系统超调量%5≤σ(按线性系统考虑)。
试对该系统进行动态校正,决定调节器结构,并选择其参数。
解: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调节器传递函数为s
K s W i
pi =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
+=
=s s K K s W s W s W i obj pi τ 取 1K K K i =
%5≤σ 查表得:5001
.05
.0;5.0==
=K KT s T 01.0==τ 510501===
K K K i )
101.0(50
)(+=
s s s W
2-12
有一个闭环系统,其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102.0(10
)1()(1+=+=
s s Ts s K s W obj ,要求校正
为典型∏型系统,在阶跃输入下系统超调量%30≤σ(按线性系统考虑)。
决定调节器结构,并选择其参数。
解:%30≤σ 选用PI 型调节器1
1)
1(ττ+=
s K W pi pi
系统开环传函为)
102.0(10
)
1(1
1++=
=s s s K W W W pi obj pi ττ
h=7 14.0702.01=⨯===hT ττ 1.20402.04928
212
22=⨯⨯=+=
T h h K
86.210/;1011
===
ττK K K K pi pi
2-13调节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1005.0)(125.0(18
)(++=
s s s W obj ,要求用调节器分别将其校正为典型I 型和
∏型系统,求调节器的结构与参数。
解: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选择PI 调节器: s
s K s W pi pi 11)
1()(ττ+=
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05.0)(125.0(18
)1()()()(11++⨯+=
=s s s s K s W s W s W pi obj pi ττ 令25.01=τ 1/18τ⨯=pi K K
)
1005.0(100
)1005.0()(+=+=
s s s s K s W %3.4=σ 5.0=KT K=100 03.06==T t s
39.118
25
.0100181=⨯=⨯=
τK K pi (2)校正成典∏型系统,选择PI 调节器: s
s K s W pi pi 11)
1()(ττ+=
看成大惯性环节)
将12111
12111
1()
1()1()
1)(1()1()()()(2
T s T s T K K s T s T s K s K s W s W s W S pi pi obj pi ++=
++⨯+==ττττ
h=5 025.0005.0521=⨯==hT τ 55.9/=T t s 047.0005.055.9=⨯=s t
%6.37=σ
4800005.0506212
22=⨯=+=
T h h K
67.118
25
.025.04800;48001111
11=⨯⨯==
==
K KT K T K K K pi pi ττ
2-14 在一个三相零式晶闸管整流装置供电的转速-----------
(1) 电流反馈系数 A V I U dm im /0263.0339
8
*===β
转速反馈系数 r
V n U n min/01.01000
10max *⋅===α (2)设计电流调节器ACR
1. 确定时间常数
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 s Ts 00333.0= s Toi 0025.0= 电流环小时间常数之和s Toi Ts T i 00583.0=+=∑ 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5≤σ 按典型I 型设计,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可用PI 型电流调节器。
s
s Ki W i ACR ττ)
1(+= 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扰性能:06.200583.0012.0==
∑s s T T i L 各项指标可以接受。
3.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 s T L i 012.0==τ
电流开环增益:要求
%5≤σ
5.0=∑i I T K 224.00236
.03518.0012.076.85=⨯⨯⨯==
βτKs R K K i I I 4.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截止频率 1
76.85-==S K W I ci
(1)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
ci s W S T >=⨯=-11.10000333
.03131 满足近似条件
(2)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
ci L m W T T <=⨯⨯=06.79012
.012.01
313
满足近似条件 (4) 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ci oi s W S T T >=⨯=-17.1610025
.00017.01
31131 满足近似条件
(5)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F R T Coi F R Ci K K KiR Ri K R oi i
i
μμτ25.010
400025
.04433.110
9012
.0)
9(96.840224.040303
00=⨯⨯==
=⨯=
=
ΩΩ=⨯==Ω
=
动态性能跟随指标为 %5%3.4<=σ满足近似条件 (3)
1.确定时间常数
电
流
环
等
效
时
间
常
数
I
K 1
5.0=∑∑T K
S T K i I 01166.000583.0221
=⨯==∑
转速滤波时间常数 S T on 015.0=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 S T K T on I
n 02666.0015.001166.01
=+=+=
∑ 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 :按典型Ⅱ型系统设计,选择PI 调节器 s
s K S W n n n ARS ττ)
1()(+=
3.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
取 h=3 ASR 的超前时常数
转
速
开
环
增
益
73
.70266
.018.001.0612
.0196.00236.042)1(07.3140266.0924210798.00266.032
2
2
2=⨯⨯⨯⨯⨯⨯=+=
=⨯⨯=
+=
=⨯==∑-∑
∑n RT h CeT h K S
T h h K S
hT m n N n n αβτ
ASR 例系数
4.校验近似条件
153.130798.06.169-=⨯==S K W n N cn τ
(1)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
cn i I W T K >==∑43.4000583
.076
.853131满足近似条
件
(2)转速环小时间常数
cn on I W T K >==2.25015
.076.853131满足近似条件
5.计算调节器电阻电容
F R T C F R C K R K R on on n
n
n n n μμτ5.11040015
.044257.010
3100798
.03104073.73
03
0=⨯⨯==
=⨯=
=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