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沭地震构造带

合集下载

郯庐断裂带中段(沂沭断裂带)电性结构研究与孕震环境

郯庐断裂带中段(沂沭断裂带)电性结构研究与孕震环境

D ) 1.99ji n00—7321.304 ( :036/. s.0153.000.1 I s
Ana y i f e e t i t uc u e of t e c n r lTa Lu f u tz n l ss o l c r c s r t r h e t a n— a l o e
N )a ds imo e i c n iin n es g nc o dt .Chn s J.Ge p y .(n C ie e ,2 1 ,5 3 : 0 ~ 6 1 D0I 1 . 9 9 j is . 0 15 3 . o iee o h s i hn s ) 0 0 3( ) 6 5 l , : 0 3 6 /.sn 0 0 — 7 3
1E rh u k mi i r t no h n d n o ic , ia 5 0 4 C ia atq a e Ad ns a i f S a g o g Pr vn e J n n 2 0 1 , hn t o
2 I si t o oo y, h n a t q a e mi i r t n, e i g 1 0 2 , h n n t u e f Ge lg C iaE rh u k t Ad n s a i B i n 0 0 9 C ia t o j
第 5 卷 第 3期 3
21 0 0年 3月






Vo. 3,No 3 15 .
M a .,20 0 r 1
CHI NES J E 0URNAL 0F GE0PH YS CS I
张 继 红 , 国泽 , 赵 肖骑彬 等. 庐 断 裂 带 中段 ( 沭 断 裂 带 ) 郯 沂 电性 结 构 研 究 与 孕 震 环 境 . 球 物 理 学 报 ,0 0 5 ( ) 6 5 61 地 2 1 ,3 3 :0 ~ 1 ,

沂沭断裂带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解释

沂沭断裂带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解释

短水 准也 曾因应 力 的增 强 出现 过显 著 的形变 异常 变
化 , 有的测点曾出现短期异常对应过 附近发生的 地震 J说 明沂沭 断 裂带 南 段 是 应力 应 变 变 化 的 敏 ,
感地 带 , 也说 明跨 断层 短 水 准 也 具有 一 定 的监 测地
震前 兆 的能力 。
2 场地概况及异常分析
第 3 卷 第4 1 期
2011年 8月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OURN EO S AND GE AL OF G DE Y ODYNA C MI S
Vo . No 4 J 31 . Au ., 011 g 2
文 章编 号 :6 15 4 (0 )40 1 -4 1 7 -9 2 2 1 0 -0 80 1
沂 沭 断 裂 带 跨 断 层 形 变 异 常 及 其 解 释
李 杰 殷 海涛 吴 晨 宁 斌 韩 冰 刘 莉
( 山东 省地 震 局 , 南 济 20 1 ) 5 04
摘 要 对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北西向断裂上存在的甘霖 、 五胜和高峰头流动短水准异常进行了分析, 分析认为

但 山东 及周 边地 区并 没 有发 生 强 震 , 了认 识 这些 为
异常 出现 的原 因 , 文 在 近 几 年 异 常跟 踪 分 析 的基 本
8 ÷级 巨震和苍山 5 2 . 级强震 , 该地 区的跨断层

础上 , 结合 地质 构造 和地 震 活 动 性特 点 对 其 进 行 了 分析 。

第 4期
李杰等 : 沂沭 断裂带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解释
l 9
是 于 20 07年 1月 达 到较 低 值 。 由周 期 分 析 法 处 理

临沂地震带——精选推荐

临沂地震带——精选推荐

,因为临沂已经过了地震周期了。

临沂在清朝清康熙七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戌时也就是1668 年7月25日发生过8.5级的特大地震震中位置中国山东省郯城、临沂(兰山区)、临沭三县交界处〈34.8 °N,118.5°E,威力比汶川更强,波及大半个中国。

因为临沂地处郯城枣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也就是郯芦地震带上,往大了说就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方之一这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全球80%的地震和释放的地震能量75%。

地震周期一般分为300年左右。

而临沂上次大地震到现在已有342年了,也就是说过了地震周期的42年。

临沂处在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日常中多留心注意些小变化,比如说动物,动物比人对自然界的感觉灵敏的多,地震前鸡飞狗跳、老鼠、蛇出洞乱跑。

井水突然浑浊井位发生下降或上升、味道改变等等。

癞蛤蟆到处乱跳。

这些畜生要比地震局的砖家要强百倍,不会马后炮不会为了自己的官帽子而不发临震预报。

每次大地震的震前征兆都很明显的,汶川、唐山大地震之前都有异常反常的现象。

说这么多只想告诉我的朋友们。

现在别信ZF (gcd) 别相信地震局那些砖家精蝇他们说的话要反着听。

老感觉现在的天气、气候太不正常了大家还是多注意的些好。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据国际组织预报今年地球将进入地球地震年所以在这里给朋友们推荐一种地震预报的方法是:把一块磁铁用绳子挂在高处,下面正对地板砖或一个铁盆,磁铁上粘一块大铁块。

地震前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磁铁会失去磁性。

铁块掉下来,落在地上或盆上,发出响声。

此法在房屋没有晃动前就会提前预警。

提前时间10分钟至几十秒。

如果掉下来了,必发生大震。

有QQ群的尽量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也许你的传播在以后会救许多人的性命。

别信政府信自己命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我想要是以后挣钱了。

买越野车也不买楼房住,现在的楼房和外国的不能比智利8级的地震死了多少人?不到一千人啊,咱中国呢?几万人啊!不是咱崇洋媚外实在是咱中国的房子实在不敢恭维啊。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性探测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性探测

震反射剖面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各主干断裂具 有 上 下 一 致 的 对 应 关 系 和 明 显 的 第 四 纪 活 动,对
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堑 -垒状构造特征具有明显 的 控 制 作 用。浅 层 地 震 勘 探 结 果 揭 示 的 地 层 界 面 形 态
和断裂浅部特征清楚,墨河 -凌城断裂(F3)、新沂 -新店断裂 (F2)、马 陵 山 -重 岗 山 断 裂 (F5)及 山 左 口 -泗洪断裂(F1)不仅断错了基岩顶界面,且第四纪以来存在活动迹象,尤其是马陵山 -重 岗 山 断 裂 (F5)具有全新世的强活动特征。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 新 沂 市 及 周 缘 的 深 部 动 力 学 过 程、研 究郯庐断裂新沂段的深浅构造组合关系及其活动性提供地震学依据。
1)江 苏 省 地 震 局 ,南 京 210014 2)中 国 地 震 局 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北 京 100081 3)中 煤 科 工 集 团 西 安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西 安 710077 4)上 海 申 丰 地 质 新 技 术 应 用 研 究 所 有 限 公 司 ,上 海 201107
inthemiddlesouthernsegmentoftheTanlufaultzoneanditsadjacentarea.
罗—早白垩世,属于滨太平洋构造在古特提斯构造之上的叠加(朱光等,2016)。作者 认为,其 真实历史也有可能是早期起源于 同 造 山 作 用 的 走 滑 构 造,后 在 滨 太 平 洋 构 造 活 动 中 又 被 利 用 而再次发生左行平移,并向 N延伸,这一包含 2个 阶段平 移 的观点 比较 合 理,有 大 量 的 沉 积、 构 造 和 地 球 化 学 等 证 据 。郯 庐 断 裂 带 自 中 生 代 以 来 经 历 了 强 烈 的 左 行 平 移 、伸 展 和 挤 压 等 复 杂 多变的演化过程,这些过程势必会在深部和浅 部结构 上有 所反映,并 “冻 结”保留其 演 化 的 痕 迹。根据构造特点、地震活动性及演化历史等特征可将其自北往南划分为 3段,即沈阳—渤海 段(又称营潍断裂带)、山东段(又称沂沭断裂带)和 苏 皖 段,而 新 沂 市 为 山 东 段 和 苏 皖 段 的 分 段节点(王小凤等,2000;张鹏等,2007;万桂梅等,2009)。此外,距新沂市不到 30km处发生 了 1668年郯城 85级特大地震。由此可见,无论从地质构造位置还是地震危险性的角度而言, 对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和应用意义。

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各市地震可能的报告

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各市地震可能的报告

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各市地震可能的报告东营市陆地上地震总体活动水平较低,最大历史震级为5级,但是东营市毗邻的渤海海域处在郯庐断裂带和燕山-渤海断裂带交汇处,具有孕发大震的构造条件。

东营市陆地1588年曾发生过5级地震;渤海海域1548年、1597年曾发生过7级地震,1888年曾发生过7.5级地震,1969年曾发生过7.4级地震。

东营陆地构造为冲积式泥沙构造,地质松软,一旦发生大地震将会出现大面积冲击位移,而且不排除出现撕裂性地震症状,东营市濒临渤海,位移后会出现大面积海水反灌,规模大的话有可能成为反灌式海啸。

济南地质构造复杂。

济南位于华北断块东部和鲁西隆起的西北边缘与华北沉陷的转换带上,西靠聊考断裂带,东有郯庐大断裂带、南黄海地震重点危险区,周围有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及苏鲁交界、冀鲁豫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且千佛山、郭店、广齐、长清、文祖等多条断裂带从市区及附近通过。

不排除大震可能。

聊城市位于聊兰地震带,近无严重地震历史,地震可能性小。

威海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北部沿海有一北西西向断裂,称之蓬莱—威海断裂,它的东段在威海、荣成出露。

半岛东部有一组北东向断裂,称之为牟平—即墨断裂带,由大致平行的四条断裂组成。

这组断裂与蓬莱—威海断裂相交的部位在威海西北海域,是半岛地区主要的发震区之一。

潍坊沂沭断裂带纵贯潍坊市南北,它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唐吾——葛沟断裂,呈北北东向延伸,北部较宽,南部收敛,四条断裂中生代时期最活跃,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二堑夹一垒地貌形态,地堑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厚达九千多米,东部为安丘——莒县地堑、西部是唐吾——马站地堑、中部为汞丹山地垒。

另外,益都、临朐西部山区属鲁西隆起的东北边缘,发育有新生代临朐断陷盆地。

高密、诸城和五莲东部属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的一部分,北部昌潍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部分,与渤海湾毗邻,大震可能性较大。

淄博位于第一个地震带“郯城-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

[教材]沂沭断裂带简介

[教材]沂沭断裂带简介

[教材]沂沭断裂带简介沂沭断裂带简介临沂地区~就地质构造来说~它属华北断块区的冀鲁断块与胶辽断块相接部分。

整个山东被中国东部的巨型断裂-郯庐断裂(山东部分称沂沭断裂带)分割成鲁东-胶东断块和鲁西-泰沂蒙断块。

临沂处在两大块体的交界部位~所以既具有鲁东的又有鲁西的地质构造特点。

鲁东、鲁西两大块体的缝合部分是沂沭断裂带~它是我国大陆东部郯庐断裂带在山东部分的统称。

沂沭断裂北起渤海莱州湾、南到江苏新沂一带~全程约350公里~呈北东北15?-30?方向延伸。

南北纵贯临沂地区的中部~与沂河、沭河谷地展布相一致~是控制整个临沂地区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的主干断裂~并有北西向断裂与其匹配~组成网格状构造。

沂沭断裂带主要由四条主干断裂所组成。

由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F1)、白芬子-浮来山断裂(F2)、沂水-汤头断裂(F3)和鄌郚-葛沟断裂(F4)。

除上述四条断裂外~在昌邑-大店断裂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之间尚有一条活动较强的安丘-莒县断裂(F5)。

四条主干断裂组成了二堑夹一垒的构造形态。

中部为汞丹山地垒隆起~由一套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组成。

地垒东西两侧为地堑盆地:东侧莒县地堑盆地和西侧马站-苏村地堑盆地。

两个地堑中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河湖相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

根据几条断裂的不同特点~简略介绍如下:(1)昌邑-大店断裂(F1)这是沂沭断裂带的东部边界~是控制胶东断块和泰沂蒙断块两大块体发育的主干断裂。

据地震测深资料~这条断裂基本是切穿地壳深入上地慢的超壳断裂。

因此~它在地质构造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曾经历了多期的强烈活动。

断裂的分布~在临沂及日照市北起莒县峤山牛庄一带~断续南延经石井、莒南县岭泉、板泉~临沭县刘官庄、石门入江苏东海县桃林~在本区出露约有130公里。

断裂由于多期的强烈活动~显示出以强烈的挤压揉皱和密集的断层挤压揉皱带的宽度可达几十至百米以上。

褶皱较为复杂~密集的冲断层平行褶皱轴发育~断面向西倾~倾角较陡~一般在70?-80?~为一陡倾冲断层性质。

潍坊市地质简介

潍坊市地质简介

第一类地质潍坊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

沂沭断裂带纵贯山东南北,其西部为鲁西隆起区,东部为鲁东古隆起区。

潍坊市所辖各县(市、区)横跨鲁东古隆起区西部、鲁西隆起区东部及沂沭断裂带北段,3个次级构造单元。

第一辑地层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东西两地块的结晶基底;古生界及中生界分别不整合于两侧古老结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断陷盆地、山间盆地河湖相沉积和沿海滨海相沉积。

辖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层区。

以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为界将山东分成鲁东、鲁西两个地层分区。

两分区地层发育有很大的差异,沂沭断裂带内与鲁西相近,但也有差别。

潍坊市位于鲁西地层分区的东北部,包括潍坊小区和泰安小区的东缘;鲁东地层分区西端,包括蓬莱、莱阳、胶南3个地层小区的西部。

属鲁西地层分区的有寿光、青州、临朐、昌乐、潍城、坊子、寒亭和昌邑、安丘的西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太古界泰山群;上元古界(震旦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下元古界;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中生界三迭系。

属鲁东地层分区的有高密、诸城、五莲和昌邑县东部,安丘县的东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下元古界胶南群,五莲群和粉子山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莱阳组)、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

辖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泰山群(Art) 分布于沂山凸起和汞丹山凸起。

上部和下部为泥砂质碎屑岩建造,中部为碎屑--火山岩建造,岩石普遍受中高级变质作用,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强烈。

根据岩石组合和原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

万山庄组(Artw)分布于临朐县辛山、蒋峪一带。

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和各种混合岩。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

3 ) 区 域 莫 霍 面 形 态 东 高 西 低 ,沂 沭 断 裂 带 形 成 了莫 霍 面 陡 变 带 , 造 成 了东 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异 格 局 ,潍 坊 东 一 莒
县一I 临沂 一 线 出现 莫 霍 面 上 隆 区 , 具 有 强 震 发 生 的 深部 孕 震 环 境 。4 ) 区 域 内地 震 多 发 于 高 、低 重 力
第3 7卷
第 3期
地 震 地 质
S EI S M OL OGY AND GEOL0GY
V0 1 .3 7.No .3
Se pt . ,2 01 5
2 0 1 5年 9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0 2 5 3 —4 9 6 7 . 2 01 5 . 0 3 . 0 0 6
研究表明大震多发生在地幔上隆附近或斜坡带上北京大学地震地质教研室等1982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1668年郯城8级大地震均发生于沂沭构造带内的莫霍面梯度条带上及上隆区因此潍坊一莒县一临沂一线在深部孕震环742地震地质内沂沭断裂带内部由西向东为安丘一莒县地堑汞丹山地垒马站一苏村地堑对应着低高低狭长状重力异常圈闭形成了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5条主干断裂形成了线性梯度带分布于东西地堑中
3期
王 鑫 等 : 沂 沭 断 裂 带 重 力 场及 地壳 结 构 特 征
7 3 3
1 地 质 构 造 背 景
研究 区由鲁 西地 块 、沂沭 构造 带 、鲁东 地块 组成 ,沂沭 构造 带 纵 贯 区域 中央 , 其 西 侧 为华 北 板块 的鲁 西 隆起 , 东侧 自北 向南 为华 北 板 块 的胶 北 隆 起 与胶 莱 盆 地 及 苏 鲁 造 山 带 ( 鞠 林 雪

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的地震成因岩石新认识

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的地震成因岩石新认识
S i ea eho g ,Qn d o h no g2 6 c n n Tcnl y ig a,Sa dn 6 5 0 e c d o 1
Ab t a t B s d o e lg c l u v y h u h r ii e h es g n c r c s i h s u fu tz n n t e p e y sr c a e n g oo i a s r e ,t e a t os d vd d t e s imo e i o k n t eYih l o e a d i p r h r a s i
it o y s n mey, s s ie s s i a l—e t nc rc n o furtpe , a l eim t , eim c f uttc o i o k, s s i oc ni o k a d e p o x o ie s im i e cis eim c v la c r c n r t e plsv — es c br c a . y The fr e wo tp s a e r c r ft co c e rh ua e , a d t atr t ne r e o d fv la c e rh ua e n o m rt y l e odso e tni a t q k s e n he l t wo o s ae r c r s o oc ni a t q k s a d e c poo x l ie e rh a e . Ne e h l s , a h e s i a l-e t ni c r srbue l n cie f ut nd we e y r te posv a qu k s t v r e e s st e s im cf u tt co c r kswea r

[教材]沂沭断裂带简介

[教材]沂沭断裂带简介

[教材]沂沭断裂带简介沂沭断裂带简介临沂地区~就地质构造来说~它属华北断块区的冀鲁断块与胶辽断块相接部分。

整个山东被中国东部的巨型断裂-郯庐断裂(山东部分称沂沭断裂带)分割成鲁东-胶东断块和鲁西-泰沂蒙断块。

临沂处在两大块体的交界部位~所以既具有鲁东的又有鲁西的地质构造特点。

鲁东、鲁西两大块体的缝合部分是沂沭断裂带~它是我国大陆东部郯庐断裂带在山东部分的统称。

沂沭断裂北起渤海莱州湾、南到江苏新沂一带~全程约350公里~呈北东北15?-30?方向延伸。

南北纵贯临沂地区的中部~与沂河、沭河谷地展布相一致~是控制整个临沂地区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的主干断裂~并有北西向断裂与其匹配~组成网格状构造。

沂沭断裂带主要由四条主干断裂所组成。

由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F1)、白芬子-浮来山断裂(F2)、沂水-汤头断裂(F3)和鄌郚-葛沟断裂(F4)。

除上述四条断裂外~在昌邑-大店断裂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之间尚有一条活动较强的安丘-莒县断裂(F5)。

四条主干断裂组成了二堑夹一垒的构造形态。

中部为汞丹山地垒隆起~由一套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组成。

地垒东西两侧为地堑盆地:东侧莒县地堑盆地和西侧马站-苏村地堑盆地。

两个地堑中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河湖相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

根据几条断裂的不同特点~简略介绍如下:(1)昌邑-大店断裂(F1)这是沂沭断裂带的东部边界~是控制胶东断块和泰沂蒙断块两大块体发育的主干断裂。

据地震测深资料~这条断裂基本是切穿地壳深入上地慢的超壳断裂。

因此~它在地质构造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曾经历了多期的强烈活动。

断裂的分布~在临沂及日照市北起莒县峤山牛庄一带~断续南延经石井、莒南县岭泉、板泉~临沭县刘官庄、石门入江苏东海县桃林~在本区出露约有130公里。

断裂由于多期的强烈活动~显示出以强烈的挤压揉皱和密集的断层挤压揉皱带的宽度可达几十至百米以上。

褶皱较为复杂~密集的冲断层平行褶皱轴发育~断面向西倾~倾角较陡~一般在70?-80?~为一陡倾冲断层性质。

新沂地质构造图

新沂地质构造图

基岩地质及构造拟建场地位于郯庐断裂带新沂—宿迁段东部地堑之中,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著名的深大断裂带,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新沂—宿迁段主要由5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5条主断裂构成了宽约30km的“两堑夹一垒”构造,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

郯庐断裂带目前正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构造应力场中,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历史上1668年莒县8.5级大震发生于郯庐断裂带郯城—莒县段,该段紧邻新沂—宿迁段北侧。

1995年9月2 0日山东苍山发生M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表明该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已被作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

郯庐断裂带新沂—宿迁段西侧为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北台陷褶带之徐州—宿县弧形断褶带,构造形迹主要为NE-NEE向褶皱构造及同期次的断层构造,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第四系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粘性土夹砂层。

郯庐断裂带新沂—宿迁段东侧为秦岭褶皱系大别山—苏胶褶皱带苏北—胶南地背斜之东海—赣榆复背斜,分布的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变质岩及酸性侵入岩。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主要为冲积平原,平原区地形平坦,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场地距离郯庐断裂带主干断层F5距离较近,而F5断层的全新活动断裂特征较为明显(详见区域地质构造略图),但由于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60米,可忽略发震断裂地面错动的不利影响。

根据Z2#、Z8#孔波速测试结果,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251.1 m/s、253.9m/s,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地基岩面埋深大于50m,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

确定场地建筑抗震地段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及区域地质构造拟建的锡新创业园专家楼工程位于新沂市区的东部的新沂无锡工业园内,地处苏北平原地带,地貌单元上属冲积平原。

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

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

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申金超;张斌;苏道磊;刘晨【摘要】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得到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3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现不均一、变化大的特征,其中泰山地区、沂沭断裂带郯城-莒县段及RZH台下方地壳厚度值小、泊松比值高.经分析认为,鲁西隆起地壳厚度薄、泊松比值高的区域与底部地幔物质上涌及热侵蚀作用相关;沂沭断裂带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具有明显分段的特征,体现在断裂带郯城-莒县段地壳厚度薄、泊松比高;莒县-安丘段与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相近,说明其壳幔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郯城-莒县段;胶南隆起地区仅RZH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值低、泊松比值高,结合该区域重力异常梯度带特征,推测大型的北北东向断裂带可能是造成RZH台站下方低地壳厚度值和高泊松比值的原因.【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16(039)002【总页数】9页(P246-254)【关键词】远震接收函数;地壳厚度;泊松比;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作者】申金超;张斌;苏道磊;刘晨【作者单位】济南市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99;济南市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99;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所,山东青岛266071;济南市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拼合地带,构造环境复杂,以沂沭断裂带为界,鲁西隆起和胶南隆起分别位于断裂带西侧和东侧,其中鲁西隆起为华北板块内部伸展作用的结果,沂沭断裂带为大型走滑剪切构造带,胶南隆起属于碰撞造山的产物,多种类型的构造作用导致该区域地壳变形强烈。

目前鲁西隆起伸展构造的成因模式还存在多种观点:(1)受郯庐断裂剪切和后期南北向拉张作用,形成的以掀斜断块为特征的伸展构造(李万程,1998);(2)受地幔作用影响而形成的伸展隆起构造(牛树银等,2004;燕守勋,1994);(3)类变质核杂岩模式(王桂梁等,1992; 张自恒,1995)等。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F(1)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F(1)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

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0.7Ma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51.5Mpa;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º、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17.6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 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σ1 σ1σ1 σ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鲁东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昌邑~大店断层东地区。

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

沂沭断裂带的活动历史

沂沭断裂带的活动历史

山东段四条主干活断层(NNE)在接近渤海地区变成2条主干断层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印支期(晚二叠至三叠纪)为同造山走滑构造(朱光等, 2004,2005;Zhu et al.,2009)。

晚侏罗世期间该断裂带发生了第二次左行平移,这两期活动在沂沭断裂带体现为断续分布的走滑韧性剪切带。

早白垩世开始,中国东部经历了由挤压转为伸展的重大构造体制转变,郯庐断裂带表现为伸展活动(Zhu et al.,2010),形成了沂沭断裂带4条北北东走向的大型正断层及其间的“两堑一垒”构造在古近纪期间,整个沂沭断裂带处于基本不活动状态,只有其北部继续发生伸展活动(南北向拉张)而控制形成了潍北凹陷。

继古近纪末一次NEE-SWW向挤压活动之后,新近纪早期(20-12Ma)沂沭断裂带内发生了玄武岩喷发。

本次对这些玄武岩的野外构造调查发现,其中发育有较多的小型正断层,指示玄武岩喷发期是处于弱伸展的环境(近南北向拉张)。

新近纪晚期,沂沭断裂带处于构造平静期,没有发生明显的构造活动。

进入第四纪以来,沂沭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十分强烈,主要表现为NNE向主干断裂的右行平移,兼有一定程度的逆冲。

同时,较小型的NW向断层表现为左行平移。

本次工作表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四条主干活断层(F1、F2、F3与F4)是继承性活动断层,起源于白垩纪地堑式断陷盆地的边界正断层。

应力状态:F1与F2活断层擦痕反演的应力场皆为最大挤压方向(σ1)近水平,属于平移型或逆冲型应力场,指示了区域性挤压的应力状态,最大挤压方向(σ1)变化于NE-SW至EW向,平均方向为NEE-SWW向。

F3与F4活断层擦痕反演的应力场,也皆为平移型或逆冲型应力场,最大挤压方向(σ1)同样变化于NE-SW至EW向,平均方向为NEE-SWW向。

表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新构造活动是区域性挤压的结果,区域应力场状态为NEE-SWW向挤压。

在此应力场作用下,NNE向的郯庐主干断层(F1、F2、F3与F4断层)皆表现为右行走滑活动为主(压扭性),兼有一定的逆冲分量,仅局部出现了逆冲为主而兼有右行平移。

郯庐断裂带的活断层与郯城8.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

郯庐断裂带的活断层与郯城8.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

郯庐断裂带的活断层与郯城8.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李家灵【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1992(000)001【摘要】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结构复杂、规模巨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在我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

这条断裂带在地质时期经历了左行平移、岩浆活动、裂谷作用、挤压揉皱、逆冲右旋走滑等复杂的运动过程。

新构造期以来具明显地分段活动特征,其中沂沭断裂段新活动最显著,直到第四纪晚期仍有长达360km的断裂活动带。

断裂活动的特点,表现为空间分布的迁移性,活动时间的阶段性、间隔性,活动方式是以粘滑为主,通过群集和长间隔的大震破裂方式进行。

1668年郯城8.5级大震和几次全新世古地震事件,在沂沭活断层的中段重复发生,是由特殊的构造条件所决定的,分析深浅部构造特征、介质条件,推测郯城马陵山地段在中地壳以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推覆构造体。

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这个推覆体沿活断层带向南西运动,1668年郯城8.5级地震与几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很可能与这个推覆构造的活动密切相关。

【总页数】10页(P43-52)【作者】李家灵【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新构造运动期断层活动与油气运聚 [J], 姜丽娜;邹华耀2.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与潍坊—嘉山段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 [J], 晁洪太;王志才3.郯庐断裂带近期南段和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前中段的中强地震活动比较 [J], 张月辉;郭斌;王斌;沈笑4.郯庐断裂带中段全新世活断层的特征滑动行为与特征地震 [J], 晁洪太;李家灵;崔昭文;赵清玉5.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断层活动特征与地震关联性研究 [J], 曹志磊;周琼;葛计划;孙军;隆爱军;龙剑锋;赵希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沂水地震带

沂水地震带

沂水地震带鲁中沂河、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

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

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

沂沭地震构造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郯庐地震构造带在山东的部分。

方向为北偏东10°左右,长约600公里,南端为横向断裂所切,北端入渤海,可能与辽河下游同方向断裂相连,这样长可达1000公里。

该断裂的实际位臵,南端起自全椒县大马厂西20公里处,经过定远县东,过女山湖和五河县东侧、宿迁、郯城、莒县、诸城县西境,经昌邑县入渤海。

1958~1961年,山东省地质厅和北京地质学院共同进行的1//20万区域测量,首次落实了该断裂自郯城至安丘一带的地理分布位臵,并命名这一段为“沂沭断裂带”。

亦称“沂沭深大断裂带”,是我国地质结构中著名的“郯庐断裂带”的延伸,广义的郯庐断裂带的一部分。

因大致位于沂河与沭河之间而得名。

1969年渤海地震后,李四光在研究渤海地区构造时指出:“郯城——长岛——辽宁,看来这个断裂带的确是在活动,1969年渤海地震就是与郯城断裂有关。

”1970~1973年,山东省地震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理研究所共同开展山东地震地质概查,着重对该构造带的新活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在该地震构造带上圈划出5个地震危险区段:临沂——汤头一级危险区,郯城和安丘两个二级危险区,莒县和潍坊两个三级危险区。

断裂带两侧错开,最大距离有人主张可达740公里,是世界罕见的大平移断裂带。

沂沭断裂带又由昌邑-大店、安丘-莒县、沂水-汤头、鄌郚-葛沟四条平行断裂组成。

临沂地震知识简介

临沂地震知识简介

临沂地震简介临沂近30-50年内可能地震,时间不好说.首先临沂属于华北地震带中,与河北地震带形成交叉大断烈带,渤海,唐山,山东中部,都属于这条断烈带.唐山以北,上推三百年,也是八级地震.结果能量又集中至唐山一带,三百年又震了.郯城,莒县,清代曾发生8级大地震,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理论上,地震带都有一段活跃期与平静期,其实是地下热物质的长期集中后又释放的结果.一般在某地区震后,有两种地震可能发生,不包括余震.一是在距离震中断裂带的尾部及边缘地区又形成新的能量集中,一般不超过几百公里.当应力高度集中时,能量释放,地震发生.再有就是在地震区震后几十年或几百年后又重复地震,实际是能量在上次震后没有释放完,结果又在能量高度集中后释放.临沂在五十年前曾发生过中震,九几年又一次中震,实际是能量没有释放完全后又集中发生的地震.并不是余震的结果,上次的大地震是在三百年前,地下物质又高度集中,但震中可能是郯城以北,临沂,蒙阴,平邑,费县,沂水,莱芜,泰安,博山一带是震中的可能性较大.但也可能在青岛及日照等沿海区城释放.因为山东中部断裂带多为交叉结构,沂蒙山区地质版块坚硬,多为刚性岩石,极有可能发生大地震.当然,人们也不必担心, 因为震前几天的生态变化是明显的,反应为动物行为异常,井水水位变化较大,池湖水下降升高明显.建议每县区设一群众观测站,定期观察测量.提前做好防震工作,以避免较大的人员伤亡.“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

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

地震云的高度和长度: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沂水地震带

沂水地震带

沂水地震带沂沭地震构造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郯庐地震构造带在山东的部分。

方向为北偏东10°左右,长约600公里,南端为横向断裂所切,北端入渤海,可能与辽河下游同方向断裂相连,这样长可达1000公里。

该断裂的实际位�Z,南端起自全椒县大马厂西20公里处,经过定远县东,过女山湖和五河县东侧、宿迁、郯城、莒县、诸城县西境,经昌邑县入渤海。

1958~1961年,山东省地质厅和北京地质学院共同进行的1//20万区域测量,首次落实了该断裂自郯城至安丘一带的地理分布位�Z,并命名这一段为“沂沭断裂带”。

亦称“沂沭深大断裂带”,是我国地质结构中著名的“郯庐断裂带”的延伸,广义的郯庐断裂带的一部分。

因大致位于沂河与沭河之间而得名。

1969年渤海地震后,李四光在研究渤海地区构造时指出:“郯城―― 长岛――辽宁,看来这个断裂带的确是在活动,1969年渤海地震就是与郯城断裂有关。

” 1970~1973年,山东省地震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理研究所共同开展山东地震地质概查,着重对该构造带的新活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在该地震构造带上圈划出5个地震危险区段:临沂――汤头一级危险区,郯城和安丘两个二级危险区,莒县和潍坊两个三级危险区。

断裂带两侧错开,最大距离有人主张可达740公里,是世界罕见的大平移断裂带。

沂沭断裂带又由昌邑-大店、安丘-莒县、沂水-汤头、�o�N-葛沟四条平行断裂组成。

沂水―汤头、�o�N―葛沟两大断裂的中部,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山东省中长期地震预报的高危区, 境内地震烈度90%以上为Ⅶ度区,自1996年连续6年被划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与危险区。

沂沭断裂带形成于元古代,至今仍在活动,是我国重要的地震带,山东省两大地震频发区(沂沭断裂带、聊考断裂带)之一。

但与郯庐断裂带主体相比,未有极强地震记录。

公元1668年的郯城-临沂大地震,是郯庐断裂带主体北端,与本带相接地区发生的。

新沂地质构造图

新沂地质构造图

基岩地质及构造拟建场地位于郯庐断裂带新沂—宿迁段东部地堑之中,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著名的深大断裂带,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新沂—宿迁段主要由5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5条主断裂构成了宽约30km的“两堑夹一垒”构造,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

郯庐断裂带目前正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构造应力场中,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历史上1668年莒县8.5级大震发生于郯庐断裂带郯城—莒县段,该段紧邻新沂—宿迁段北侧。

1995年9月2 0日山东苍山发生M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表明该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已被作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

郯庐断裂带新沂—宿迁段西侧为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北台陷褶带之徐州—宿县弧形断褶带,构造形迹主要为NE-NEE向褶皱构造及同期次的断层构造,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第四系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粘性土夹砂层。

郯庐断裂带新沂—宿迁段东侧为秦岭褶皱系大别山—苏胶褶皱带苏北—胶南地背斜之东海—赣榆复背斜,分布的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变质岩及酸性侵入岩。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主要为冲积平原,平原区地形平坦,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场地距离郯庐断裂带主干断层F5距离较近,而F5断层的全新活动断裂特征较为明显(详见区域地质构造略图),但由于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60米,可忽略发震断裂地面错动的不利影响。

根据Z2#、Z8#孔波速测试结果,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251.1 m/s、253.9m/s,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地基岩面埋深大于50m,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

确定场地建筑抗震地段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及区域地质构造拟建的锡新创业园专家楼工程位于新沂市区的东部的新沂无锡工业园内,地处苏北平原地带,地貌单元上属冲积平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沭地震构造带
作者:山东省情网来源:地震库浏览次数:740 发布时间:2008-06-27 09:26:42
沂沭地震构造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郯庐地震构造带在山东的部分。

合肥工业大学徐嘉炜等人对郯庐带南段进行过持续20余年的深入系统研究,在其1975年所著《中朝陆台东南部及其边缘地质构造初步分析》一文中,着重讨论了新划出一条巨大深断裂,命名为“安江山断裂”(安微——江苏——山东断裂,即为后来命名的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方向为北偏东10°左右,长约600公里,南端为横向断裂所切,北端入渤海,可能河下游同方向断裂相连,这样长可达1000公里。

该断裂的实际位置,南端起自全椒县大马厂西20公里处,经过定远县东,过女山湖和五河县东侧、宿迁、郯城、莒县、诸城县西境,经昌邑县入渤海。

文中提出该断裂存在的证据是:延伸线的直线形;截然划分不同构造单元及沉积类型;中、新生代岩浆岩沿断裂分布。

在其同年所著《皖苏鲁北北东向深断裂带》一文中,从该断构造单元划分、沉积、岩浆作用、新构造运动及近代地震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1958~1961年,山东省地质厅和北京地质学院共同进行的1//2万区域测量,首次落实了该断裂自郯城至安丘一带的地理分布位置,并命名这一段为“沂沭断裂带”。

1963年,北京地质学院强祖基等人依据该区测结果,撰写成综合性专题研究论文《沂沭断裂带地质构造及其形成机理的一些问题》。

1969年渤海地震后,李四光在研究渤海地区构造时指出:“郯城——长岛——辽宁,看来这个断裂带的确是在活动,1969年渤海地震就是与郯城断裂有关。


1970~1973年,山东省地震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研究所共同开展山东地震地质概查,着重对该构造带的新活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在该地震构造带上圈划出5个地震危险区段:临沂——汤头一级危险区,郯城和安丘两个二级危险区,莒县和潍坊两个三级危险区。

1981年,受中国地质学会委托,山东省地矿局和山东省地震局在山东潍坊市召开“郯(城)——庐(江)断裂带构造地质学术讨论会”,全国95个单位170位研究人员到会,提交学术论文114篇,汇集了建国以来各地质学派、各地质学科、各种探测手段的研究成果,分为“平移”、“裂谷”、“新活动”3个组进行讨论,涉及到该构造带的各方面问题,并于1984年《地质构造论丛》3号刊出了郯庐断裂带论文集。

有些重大问题讨论会未能解决,主要是:(一)延伸与规模问题:一种意见认为郯庐带南端达到海南岛,北端穿过黑龙江省到达苏联境内;另一种意见认为南端不会超过长江,北端不会超过沈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北段从沈阳沿浑河顺抚顺——敦化——密山一线通过,也有人认为从沈阳开始沿依兰——依通断裂北延更为合适。

(二)断裂带形成的演化历史:一种意见认为其形成历史古老,太古代(17亿年前)即存在;另一种意见认为其生成时代较晚,中生代晚期是主要形成时期。

(三)断裂带活动性质和构造形式:一种意见认为多期活动,性质多变,主平移发生于17亿年前,中生代张压交替,即使同一时期内,各段性质也有差异;另种意见认为以左平移为主,发生于中生代。

断裂带两侧错开,最大距离有人主张可达740公里,是世界罕见的大平移断裂带;断裂带构造形式,有复式地堑、“山”字型脊柱、大陆裂谷带、转换断层、古缝合线等多种意见。

(四)断裂带切割深度问题:据沿带分布的深源岩浆岩推测其属超壳断裂或岩石圈
断裂,重力异常计算莫氏面被错断,断距为1~4公里;据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在临沂一带莫氏面被错断,断差达10公里;据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计算,临沂附近莫氏面表现为不规则的多处错断,断距1~3公里。

(五)断裂带的新活动性:一种说法是近期仍处于近东西向挤压兼扭动的应力状态,继承着新构造期以来右旋为主的活动方式,具有控制强震的孕育和发生的作用;另一种说法认为该构造带是中国东部近期最不活动的构造带,近代也称不上是个强震活动带。

此外,关于断裂带平移幅度、不同段落间衔接方式等等都有不同的主张,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除上述分岐意见外,得到绝大多数研究者公认的观点主要有:(一)断裂带由4条大致平行的主干断裂(自西向东依次为——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组成北宽南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形式,在潍坊及安丘附近主干断裂两两归并后进入莱州湾。

(二)重磁异常图上显示为宽缓的、走向上多扭曲畸变的梯度带,人工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均表明其切割深度已深达莫氏面。

(三)断裂带是鲁西、胶东两大隆起之间的构造结合带,起着区分两侧不同基底和盖层类型、不同地球物理场性质的重要作用。

(四)新构造期以来,在主压应力北东东~南西西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断裂活动以右旋挤压活动为主,沿断裂带有新第三纪~第四
纪的玄武岩岩浆活动,并控制着一些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断裂带的新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分段性,南段主要以挤压逆断为主,它们切割了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并且造成了多种构造地貌(山脊错断、河流直角转弯、冲沟错移、断层陡坎等等)的发育;现代形变测量结果显示出北段沉降、中段抬升、南段缓慢下沉的段落性差别,这与现代地形、地貌分区相一致;断裂在走向上常与一些北西向断裂(如尼山断裂、蒙山断裂、无棣——诸城断裂)相交汇,这些北西向断裂多是控制鲁西隆起内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活动性断裂,两组断裂交汇处正是重磁异常带发生扭曲畸变的部位,也是现今形变特征发生转换的部位。

历史记载,断裂带上先后发生公元前70年诸城、昌乐一带7级地震、1668年
郯城8.5级地震、1829年益都、临朐间614级地震以及1888年渤海湾7.5级地震、1969年渤海7。

4级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上述的活动断裂交汇处;断裂带北延入渤海后,在渤海中部与燕山——渤海北西向构造带相交切,并被后者左旋切错,错距约40~50公里。

渤海中部历史上7级地震频繁发生与上述两大构造带交切部位的特殊环境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