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合集下载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指南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指南
➢医疗机构
➢查阅内科、儿科、皮肤科、传染病科等相关科 室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访谈村医或个体医 生。
➢学校(幼托机构)
➢了解学生或教师缺勤情况及原因,通过晨检及 早发现既往和续发病例。
➢村(社区) ➢入村与村医和群众访谈搜索病例。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其他适宜的搜索方式 ➢如对机关、企业、厂矿等单位进行搜索。
➢时间分布主要描述
➢ 暴发的时间范围、首例病例和末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采取控 制措施的时间以及疫情进展;
➢地区分布主要描述
➢ 病例在发病地区的分布,甄别疫情控制重点地区
➢人群分布主要描述
➢ 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特征,以及流动性、免疫史等特点 ,判断疫情控制重点人群。
整理课件
15
➢5.传播风险评估
➢对社区内开展应急接种,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
如一个最短潜伏期内)内完成(争取3天内接种率
达到95%以上)。
整理课件
30
➢(2)覆盖年龄组
➢目标人群的选择需要依据人群免疫状况评 估、年龄别罹患率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应特别关注常规免疫服务难以覆盖的人群 、上次强化免疫未覆盖儿童、医院和其他 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等。
➢当某地的易感人数累积到一个出生队列人数 时,一旦有病例发生或输入,就容易在该人 群中传播扩散,发生暴发疫情。
➢可根据历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开展情 况,对易感人群积累情况进行分析。
➢一般地,同一出生队列中易感者积累数=当地当 年出生人口数×(1-常规免疫实际接种率×疫苗 效力)。
整理课件
20
➢ 尤其要获取详细准确的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免疫史 信息
➢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 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 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 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 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 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20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14
4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 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 应视为麻疹暴发。
了解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包括主 要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医疗救治情况,尽 快进行病例诊断和分类,结合病例临床表 现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是否为麻疹 暴发疫情。同时在暴发疫情早期采集5例 (病例数小于5例全部采集)疑似病例病 原学标本(注:应在病例出疹后5天内采 集)。
2020/11/14
10
2. 病例搜索
2020/11/14
6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 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 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 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 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 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 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 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 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020/11/14
7
三、疫情调查
(一)个案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 案》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完整的个案调查,病 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每一剂麻疹/风疹 疫苗接种日期、出诊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标 本采集日期、感染来源等10个关键变量要核实清楚, 尤其要获取详细准确的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免疫史 信息,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 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 间。调查感染来源尤为重要,若为输入病例还需补充 调查病例国籍、外出史、入境时间、入境后活动范围 及接触人群及接触者发病情况等流行病学信息。

《麻疹疫情调研与处置技术指南设计(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研与处置技术指南设计(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导(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导(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病例调查处置情况

麻疹病例调查处置情况

➢ 预防接种门诊
通过信息系统查询8月龄-3岁儿童数量及麻风疫苗逾期未 种人数: 街道:儿童数6866,逾期未种81人 镇: 儿童数8937,逾期未种61人 街道:儿童数7703,逾期未种101人 逾期未种均有在系统备注原因
控制措施
➢ 卫生行政部门重视
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分析可能原因,提出解决措 施。
➢ 卫生行政部门重视
市卫生计生委发文要求加强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强调 政府职责,要求及时处置疫情,加强院感控制和预检分 诊工作。
➢ 卫生行政部门重视
市卫计委疾控处、医政医管处、应急办及市院感质控中 心、市疾控中心对集美区、海沧区卫生计生局进行督导 ,向局领导通报疫情,听取各区防控工作汇报,强调疫 情的紧迫性。
➢ 加强健康教育。
利用短信、微信、广播、电视等平台提示我市近期麻疹 高发,建议群众尽量少前往通风不佳或者人流聚集地, 发热皮疹等症状就医请佩戴口罩。
谢谢!!!
25
0.66
74
1.94
流行特征分析
➢ 地区分布:
全市六个区均有确诊病例报告 报告病例数较多
区 合计
人口数 310723 625469 329129 535776 1008088 1000815 3810000
报告确诊病例数 28 25 4 5 7 5 74
发病率(1/10万) 9.01 4.00 1.22 0.93 0.69 0.50 1.94
麻疹病例调查处置情况
➢ 基本情况 ➢ 流行特征分析 ➢ 现场调查情况 ➢ 控制措施
基本情况
6个区 38个街道(镇) 39个预防接种门诊 常住人口386万 其中户籍211万
发病率(1/10万)
2000 1500 1000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麻疹疫情处置
隔离与治疗
隔离患者
将麻疹患者隔离在特定场所,以减少病毒传播。
治疗措施
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和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预防性措施
宣传教育
向公众宣传麻疹的预防知识和措施,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消毒措施
对麻疹患者的接触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降低病毒存 活率。
疫苗接种策略
扩大接种范围
05
结论与建议
当前疫情总结
麻疹病例数
自疫情暴发以来,已报告的麻 疹病例数已达到一定规模,且
仍在持续增加。
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 传播,易感人群广泛,传播速 度快。
地区分布
麻疹病例主要集中于城市和人 口密集地区,但已出现向农村 和边远地区扩散的趋势。
防控措施
政府已采取多项防控措施,包 括加强疫苗接种、开展宣传教 育等,但防控效果有待进一步
将麻疹疫苗接种范围扩大到未感染人 群,提高人群免疫力。
加强接种管理
对已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跟踪管理, 确保疫苗接种效果和安全性。
04
麻疹疫情控制与预防
疫情监测与预警
监测系统建立
建立全面的麻疹监测系统,包括 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 学调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
疫情。
预警指标设定
根据麻疹疫情的特点,设定科学的 预警指标,如病例增长率、疫苗接 种率等,以便及时发出预警。
快速反应能力
提高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快速反 应能力,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 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疫苗接种普及与提高
01
02
03
疫苗覆盖率提升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疫苗可及性和加强接种服 务等方式,提高麻疹疫苗 的覆盖率。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暴发控制
麻疹疫情控制措施不应等待所有危险因素完全
调查清楚之后再采取,而应在疫情初期尽早落 实,并根据新的疫情调查结果不断调整。



一般措施:病例、接触者、感染控制、监测、风险 沟通 免疫措施:常规免疫、应急接种 特定场所防治措施
学校与幼托机构 医疗机构 流动人口聚集地 成人集体单位 紧急情况
会活动等相关信息

接种率评估:评价当地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30
名儿童中发现≥1名未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含麻疹成
分疫苗接种的儿童,提示应采取相应免疫措施
暴发疫情调查内容(续3)
传播风险评估—续

常规免疫接种率分析:根据历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 免疫开展情况,对易感人群积累情况进行分析

暴发疫情发展趋势评估:判断该起疫情发展趋势,为及时 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提供依据
医疗机构


暴发控制:特定场所防治措施(续)
流动人口聚集地


麻疹暴发可以暴露出规免疫薄弱环节并予以改进的 机会 制定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的长期计划
根据发病年龄特点、人群免疫力评估结果等因素确 定目标人群,做好宣传动员,尽早开展应急接种 如果当地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低于90%,群体性接种 麻疹疫苗应是最优先考虑的免疫预防措施,无需等 待有病例报告才开展

①已采取的病例管理措施。 ②当地人群特点,如人口数量、密度、流动性。 ③发生月份和近期有无重大节日、大型集会或其他社会事件 ④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本次麻疹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⑤其它如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等
案例A: 风险评估:根据病例免疫史推算 当地接种率现况
案例A: 风险评估: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 平调查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病例发现
通过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 等渠道,及时发现并报告 麻疹病例。
报告制度
建立和完善麻疹疫情报告 制度,确保病例报告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
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目的
了解麻疹疫情的来源、传播途径 和影响因素,为防控措施提供依
据。
调查内容
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接触史、旅 行史等,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电话调查和网络调 查等多种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麻疹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可 引起高热、咳嗽、肺炎等并发 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麻疹疫情的爆发会对社会经济 产生影响,如医疗资源紧张、 交通运输受阻、旅游和贸易受 限等。
麻疹疫情的爆发还会对公众心 理造成影响,引起恐慌和不安。
02
麻疹疫情调查方法
病例发现与报告
01
02
03
病例定义
明确麻疹病例的诊断标准, 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 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区域协作
加强地区间卫生部门的协作,共同应对麻疹疫情。
04
麻疹疫情应对策略
预警与监测机制
建立全面的麻疹监测系统
01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社区等多渠道收集麻疹病例数据,及
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病例。
定期风险评估
02
对麻疹疫情进行定期风险评估,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预警指标设定
03
根据麻疹疫情特点,设定预警指标,如病例增长率、疫苗接种
率等,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应急预案与快速响应
制定
快速响应团队组建
组建专业的快速响应团队,包括医疗、疾控、社区等人员,确保 迅速开展处置工作。
资源保障与调配
确保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设备和人员得到及时保障和调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1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1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附件: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 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 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 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 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 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 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 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2. 接触者管理
调查人员应找出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填写 《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登记表 》,结合疫情发展 趋势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医疗机构、 托幼机构、学校、厂矿企业等集体单位及家庭内发 生疫情时,接触者在接触传染期麻疹病例后应进行 医学观察,观察期限到最后一次接触后21天,在此 期间避免与其他易感者接触。告知接触者若出现发 热、流鼻涕、咳嗽或结膜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 接触者的免疫措施见下述“免疫预防”部分。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 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 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 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 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 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 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2. 病例搜索
开展暴发疫情现场调查时,应回顾搜索 调查疫情所在地及周边地区近期所有的麻疹 疑似病例。
(1)制定搜索病例定义
搜索的病例定义包括搜索时间段、地域 范围和人群范围及病例症状体征等要素。为 操作方便,搜索的时间范围应从首发病例发 病日向前推2~3个最长潜伏期。当发现新的 首发病例时,应相应地扩大搜索的时间范围, 直至首发病例前1个最长潜伏期内无疑似病 例。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 1.实验室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排除麻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麻疹病例。

•(1)血标本检测麻疹IgM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

•(2)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五)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2013年麻疹疫苗查陋补种风险沟通预案doc

2013年麻疹疫苗查陋补种风险沟通预案doc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附件3:溆浦县2013年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风险沟通预案为做好此次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工作,加强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风险沟通应对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一)、未雨绸缪2012年怀化市其他县市发生有多例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提示我县麻疹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

我县应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加强和完善各种疫情报告制度,制定适宜本级使用的应急风险沟通计划。

(二)、反应迅速麻疹的暴发的发生和传播会受到密切关注,我县应加强监测,迅速上报麻疹疫情信息,及时对疫情作出反应,统一口径准确及时发布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

(三)、信息真实准确全县上报和发布的麻疹疫情信息必须确保准确无误。

在未弄清全部情况或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时,应及时上报县卫生局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避免发布不实消息,造成社会恐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

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县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灌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县卫生监督所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 临床诊断病例:(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 实验室确诊病例:(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XX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疫情调查(一)个案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完整的个案调查,病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每一剂麻疹/风疹疫苗接种日期、出诊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标本采集日期、感染来源等10个关键变量要核实清楚,尤其要获取详细准确的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免疫史信息,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

调查感染来源尤为重要,若为输入病例还需补充调查病例国籍、外出史、入境时间、入境后活动范围及接触人群及接触者发病情况等流行病学信息。

对所有的麻疹疑似病例均应采集血标本,尽快进行血清学实验室诊断,并及时进行病例分类。

此外,尽量对麻疹病例在出疹后5天内采集病原学标本,以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和传播轨迹。

(二)暴发疫情调查在发现或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成立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组,24小时内启动现场调查工作,对暴发疫情涉及的每一例疑似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血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并开展风险评估以采取控制措施。

1、核实疫情了解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包括主要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医疗救治情况,尽快进行病例诊断和分类,结合病例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是否为麻疹暴发疫情。

同时在暴发疫情早期采集5例(病例数小于5例全部采集)疑似病例病原学标本(注:应在病例出疹后5天内采集)。

2、病例搜索开展暴发疫情现场调查时,应回顾搜索调查疫情所在地及周边地区近期所有的麻疹疑似病例。

(1)制定搜索病例定义搜索的病例定义包括搜索时间段、地域范围和人群范围及病例症状体征等要素。

为操作方便,搜索的时间范围应从首发病例发病日向前推2-3个最长潜伏期。

当发现新的首发病例时,应相应地扩大搜索的时间范围,直至首发病例前1个最长潜伏期内无疑似病例。

(2)搜索范围及方式①医疗机构:查阅内科、儿科、皮肤科、传染病科等相关科室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访谈村医或个体医生。

②学校(幼托机构):了解学生或教师缺勤情况及原因,通过晨检及早发现既往和续发病例。

③村(社区):入村与村医和群众访谈搜索病例。

④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其他适宜的搜索方式,如对机关、企业、厂矿等单位进行搜索。

病例主动搜索过程中应填写麻疹疑似病例主动搜索表(附件1)。

3、病例个案调查对每例麻疹疑似病例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参照以上“个案调查”部分。

对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要重点调查其发病前7-21日以及在传染期的活动情况、接触人群,了解可疑的暴露因素以及与续发病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等流行病学信息。

4、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完成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后,应迅速按照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对暴发进行描述,确定暴发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和暴发原因线索等。

时间分布主要描述暴发的时间范围、首例病例和末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以及疫情进展;地区分布主要描述病例在发病地区的分布,甄别疫情控制重点地区;人群分布主要描述病例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特征,以及流动性、免疫史等特点,判断疫情控制重点人群。

5、传播风险评估在疫情调查的同时,应了解周边区域人群免疫状态,对疫情向周边区域扩散的风险进行评估。

(1)了解基本信息需获取发生麻疹暴发疫情的地区人口构成、地理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提供情况、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情况、近5-10年麻疹流行情况、近期开展的大型集会活动等相关信息。

(2)接种率评估若为单病例的麻疹暴发疫情,可对病例所在的集体单位或居住的村(居委会)进行30名1-6周岁儿童及密切接触者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若病例分布在不同的集体单位或村、居委会,可在发生暴发疫情的乡(镇、街道)以病例较为集中的村(居委会)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各选取1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各随机入户调查10名(共30名)1-6周岁儿童,评价当地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30名儿童中发现≥1名未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儿童,提示应采取相应免疫措施。

当发生暴发的人群以成人为主时,除了要对暴发地小年龄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外,还要对发生暴发的人群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评估麻疹在该人群扩散的风险。

(3)常规免疫接种率分析当某地的易感人数累积到一个出生队列人数时,一旦有病例发生或输入,就容易在该人群中传播扩散,发生暴发疫情。

可根据历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开展情况,对易感人群积累情况进行分析。

一般地,同一出生队列中易感者积累数=当地当年出生人口数×(1-常规免疫实际接种率×疫苗效力)。

(4)暴发疫情发展趋势评估根据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人群易感性评估结果、经济社会人口等因素,综合判断该起疫情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提供依据。

疫情发展趋势评估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已采取的病例管理措施。

②当地人群特点,如人口数量、密度、流动性和疫情发生特点(如是在整个社区传播还是只局限在某个特定集体单位人群有限地传播、是否贫穷地区)等。

③发生月份(考虑季节性高发的可能)和近期有无重大节日、大型集会或其他社会事件致使传播机会增加的可能。

④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本次麻疹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⑤其它如医院院内感染管理、营养状况(如维生素A的状态)等。

四、暴发控制麻疹疫情控制措施不应等待所有危险因素完全调查清楚之后再采取,而应在疫情初期尽早落实,并根据新的疫情调查结果不断调整。

(一)一般措施1、病例管理对麻疹病人应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麻疹病例应自前驱期出现卡他症状时开始隔离至出疹后4天,并发肺部感染的应隔离至出疹后14天。

疑似病例未确诊之前,按确诊病例进行隔离。

住院病例应实施呼吸道隔离措施,疑似麻疹病例应单独病房诊治,确诊的麻疹病例可同住一个病房。

未住院病例建议暂时离开学习、工作的场所,居家休息隔离,避免接触婴儿、无疫苗接种史的儿童或成人,尽量只与接种过麻疹疫苗或麻疹患病史的家庭成员接触。

2、接触者管理调查人员应找出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填写附件2,结合疫情发展趋势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厂矿企业等集体单位及家庭内发生疫情时,接触者在接触传染期麻疹病例后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到最后一次接触后21天,在此期间避免与其他易感者接触。

告知接触者若出现发热、流鼻涕、咳嗽或结膜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对接触者的免疫措施见下述“免疫预防”部分。

3、感染控制对麻疹病例所在的一般场所和居家室内环境可开窗通风,但随时消毒并无必要。

集体单位发生麻疹疫情后避免集体活动减少病毒的传播。

与病例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接触后要及时洗手。

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易感者须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收治麻疹患者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隔离条件,在麻疹暴发期间要实施更严格的感染控制,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防止在门诊输液室等区域造成交叉感染。

4、加强监测落实疫情报告、主动监测等制度,暴发地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加强沟通,使所有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都知晓有麻疹暴发疫情发生,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与特异性。

做好暴发地区疑似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如对学校、托幼机构和集体用工单位开展晨检,必要时开展病例零报告制度。

5、风险沟通麻疹暴发疫情可能会引起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暴发期间应做好舆情监测,在负面消息或虚假信息广泛传播之前,及时、主动与媒体沟通,向公众传递正确信息,避免恐慌和误解,积极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如开展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应提前做好社会动员,告之发生麻疹疫情的信息、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接种时间及地点等信息,取得媒体及社会的理解,及时为目标人群接种疫苗。

(二)免疫措施1、常规免疫发生麻疹暴发的地区应针对疫情所暴露出来问题,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在保证常规免疫接种率基础上,重点强调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使易感儿童及时、尽早得到保护,减少小年龄易感者数量。

2、应急接种麻疹疫情发生后,结合疫情调查及疫情扩散风险评估结果,对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可短期内保护易感者,减少二代病例,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病毒传播。

①开展时间:应急接种应尽快开展,越早开展越能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对密切接触者的接种尽量在暴露后72小时内完成。

对社区内开展应急接种,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如一个最短潜伏期内)内完成(争取3天内接种率达到9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