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
现代教育学理论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
现代教育学理论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通过对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心得体会。
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1. 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系统论教育观系统论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
这一观点强调教育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使教育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3. 质量观教育观质量观教育观强调教育的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这一观点认为,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4. 创新观教育观创新观教育观强调教育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一观点认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具有竞争力。
二、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应用1. 教学设计现代教育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设计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案。
同时,结合系统论教育观,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因素,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 教学方法现代教育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公正。
现代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当代教育的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当代教育的心得体会)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也有一段时间了,但在教学中总存在这样或那的困惑。
这次培训正好是我一个学习的时机,使我受益非浅。
下面就谈谈我对教育技术培训的点滴体会。
1、通过学习,使我真正认清了“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分,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科学地进展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教育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真正意义。
明白了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弄清了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当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
更让我体会到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
2、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进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良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
学习领悟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当前科技进展特别迅猛,使我熟悉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需不断学习。
在强调素养教育的今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3、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上感受学习,探究学习,比照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索。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教育资源。
把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供应自学条件的根底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调动学生参加和学习积极主动性,利用多种媒体的优越条件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为造就新一代新型人才而努力。
现代教育的心得体会2读了《现代课堂教育艺术》,获益匪浅,使我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熟悉,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纳美丽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醉在艺术的境地之中,就必需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
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现代教育理论》是一本对于教育的研究和理论探讨的重要著作,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士来说,它无疑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读完《现代教育理论》这本书,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首先,《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观念中,教育往往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现代教育理论则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批判思维和社交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体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传统教育往往过分强调标准化,将所有学生塑造成相同的模式。
然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的差异是应该被尊重和发展的。
个性化教育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潜能出发,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
第三,《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教育不仅仅是个体发展的过程,更是社会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教育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
教育还应该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最后,《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的实践性和问题导向性。
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和思想的探讨,更是实践的过程。
教育者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育问题,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
教育问题导向性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从中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教育实践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现代教育理论》,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深入的认识,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通过个性化教育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潜能,教育是社会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教育要紧密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2024年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范本章节标题:《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第一章:引言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及发展第三章:理论的变革与教育改革第四章:现代教育理论的类型及特点第五章: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第六章:现代教育理论的启示和影响结论引言:《现代教育理论》一书是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全面概述,通过对教育的本质、发展、理论的变革与教育改革、现代教育理论的类型及特点、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以及现代教育理论的启示和影响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探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育的本质及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发展经历着不断的变革,从早期的导师制到现代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的目标和方式都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理论的变革与教育改革:理论的变革推动了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又促进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理论的变革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教育改革需要理论的支撑,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现代教育理论的类型及特点:现代教育理论包括了多种类型,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不同的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效果。
与此同时,现代教育理论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技能的培养。
这些特点使得现代教育理论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
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归纳,实践的经验又可以为理论的修正和完善提供依据。
在实践中,教育者应当灵活运用不同的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现代教育理论的启示和影响:现代教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首先,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现代教育原理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现代教育原理作为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原理,我对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现代教育原理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原理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的目标现代教育原理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三、教育的内容现代教育原理认为,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
在知识结构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体育素养。
在课程设置上,应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教育内容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的方法现代教育原理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
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具体来说,以下是我对几种现代教育方法的体会: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主动探索知识。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探究式教学: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合作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而现代教育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读完了现代教育理论后,我有许多的感悟和思考。
本文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和思考展开阐述。
二、真实感受读完现代教育理论,我感慨颇多。
原来,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种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人类能力的过程,教育需要侧重于个体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以最大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而在实践中,教育的结果不只是一个可以计量的被动随机选项,而是一个全面包括身体、情感、社会能力及智力的人类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中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教育内容,并使人们在实践教育时对其进行了认知和理解。
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改善教育构架。
三、中心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学生中心”,这一概念在理论中反复强调,而这个思想是从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走向优化,美化和改进。
这种学生中心的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中心教育试图扭转之前过度单一内容,教学内容较少背景知识和技能的理念,从而构建起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构建多元化课程、活动、社交环境等,创造更自由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参与自己的学习,进而发展自己的个性、自信和创造力。
四、突出重点突出主题中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另一个是个性化教育。
教师不仅要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更把学生的思维开发放到更高层次,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基础上探寻了解知识,增强学生实际问题对知识的应用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做事的效率。
另一个是个性化教育,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优点,开展个性化课程,尽量消除学习障碍,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避免了重复冗余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的真正个性化和系统化。
五、注意思辨思考教育问题时,不能一昧地信从书本,对于提出的问题也要冷静思考,保持理性的思考方式和开放心态,才能找到正确有效的解决方式。
2024年《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2024年《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是一本专门介绍现代教育理论的书籍,我在阅读过程中深有感触。
现代教育理论是指与时俱进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理论体系,它不仅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还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学习心得总结,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启发。
首先,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个性化教育。
在过去,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存在。
现代教育理论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
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潜能,并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
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现代教育理论倡导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创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还包括解决问题、寻求新方法的能力。
因此,现代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层面,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现代教育理论倡导教育与社会的结合。
传统的教育往往将教学活动与社会脱离开来,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社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活动。
这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育内容也要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理念能够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现代教育理论注重评价与反馈。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能。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全面评价的观点,强调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素质发展以及个人特长等方面。
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3篇)
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3篇)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精选3篇)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篇1从开学到现在,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内心。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多去理解,尽量做到以引导来感化他们。
然而现实就是虽然我与每一位学生都相处融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具备教师的威信,因此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不善,让我有些头疼,也请教过一些老教师,都告诉我:开头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把纪律、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严厉惩罚,只要把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技能提高丛书《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学完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点体会:一、用人格影响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来自家庭、社会、人生、学识等方面的积极、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
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玩手机,就不能责备学生也在玩;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备好课,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如果老师都对每日的跑操抱怨连连,就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操。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扎扎实实研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新兴网络、乃至幽默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艺术性的处理问题,做个有智慧的老师。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让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有很多类型,比如上课迟到、没有带鞋套、上课把手机带去充电、做练习时没有耐心、课后不及时关电脑,各种类型的问题都要区别对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向班主任告状,那只会让学生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尤其对于正在叛逆期的学生,以后的管理会更加困难。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1当今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
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教师这职业还是深得社会人士的尊敬的。
家长们将孩子送进学校,便将自己的期待也一起送了进来。
对方赋予信任,校方便赋予责任。
做为教师,该怎样面对自己这种特殊而平凡的职业?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
看了这本《现代教育理论》后,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自学、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把“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成长中的易出现的小问题而非道德问题,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许多不足与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但我的学生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了我精心准备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
于是我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工作怎么了?我究其原因是我自我感觉太好。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的教育、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
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笔记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
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
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
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
”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
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
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
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
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
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
“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
”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
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等等。
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
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
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的读书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的读书心得《现代教育理论导读》的读书心得当刚拿过张洪亮老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来读时,一点也没有兴趣,因为我本身就不是好读书的人,但当我翻开目录时,我觉得看过以后我肯定不会后悔。
书中说目录说到了好多的国内外大家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杜威的道德教育、还有一些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名家。
我读这本书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它,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总会忍不住玩味再三,当然,用书里面好多的教育思想来看今天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也会感觉很多很多的遗憾与无奈;用书里的大教育家来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会感觉更多的不安与后悔!我自是没有能力来整体地评价《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但我努力地思索,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印象最深刻,尤其是他的一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何以能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众多教育管理理念中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
这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
这就让我想起了现代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国,不读不引起很多的忙碌而无为的教师低首沉思,教了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的书,逐渐会对教育产生了厌倦,对孩子产生了厌倦,自然而然的就会对学习后进的学生关注的就少,在上学期间,在实习期间,总能听到身边老师在抱怨:某某学生怎么怎么苯,怎么怎么成绩差,每个班里总有几个问题学生,面对这种学生,总是很无奈,跟本无从下手,只能放弃,我也是这样,总是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很讨厌那些问题学生,曾幻想要是班里没有那样的学生有多好。
自从读《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里的“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后,我的思想改变了:正象实际上书中所说的世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是呀,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只不过成功的道路不同而已,老师就是带领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领路人。
《现代教育理论》的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悟
《现代教育理论》的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悟对于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有几点启示: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
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
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
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我们也更应该明白我们所要教育出来的学生不是只会背书只会知识的学生,而应该是会学习,会思考,会生活的学生。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大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论十分明白。
首先,教育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心得体会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心得体会《现代教育理论研读》是一本针对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通过对其中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我对现代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下面,我将从理论的要点、理论的特点、理论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理论的要点1. 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和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具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2. 教育的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3. 教育的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主张通过个性化教育、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育的评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评价应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二、理论的特点1. 科学性:现代教育理论是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论证的,其理论观点和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2. 综合性:现代教育理论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
3. 实践性:现代教育理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将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教育工作当中。
4. 前瞻性:现代教育理论关注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教育领域的前沿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三、理论的应用1. 教育实践: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师可以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研工作:现代教育理论能够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通过研究问题、探究解决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发展。
3. 教育管理:现代教育理论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通过对教育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2024年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范本《现代教育理论》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的著作, 通过对教育的现代理论构思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的探讨, 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提升教育质量。
在阅读本书后, 我对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并对未来的教育实践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 书中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教育本质上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 培养其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针对这一点, 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我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让他们不仅仅做到对知识的掌握, 更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其次, 我在书中也发现了对于教育方法的一些新思考。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面对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书中提到了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 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
这些方法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个性化发展。
我认为这些方法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因此我将积极尝试并应用这些方法, 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
此外, 书中还对教育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
教育不仅仅是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工作者需要意识到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将教育与社会问题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会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 不断探索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最后, 书中提到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点。
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敢于面对挑战和改变, 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
而且, 重要的是, 这种改革需要融入到教育实践中,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发展。
因此, 我会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 为教育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现代教育理论》这本书是一本有关现代教育理论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现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文将从理论、实践和个人角度出发,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阅读《现代教育理论》,我对教育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从教育的定义、目标、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认识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和道德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劳动者和公民。
同时,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
其次,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现代教育的重要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深入理解了教育的过程和方式。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提出了激励和惩罚的教育方法。
认知心理学则研究思维和学习过程,强调理解和意义的重要性。
社会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这些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使教师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再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育改革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材、教法、评价等。
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同时,教育改革也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最后,读完《现代教育理论》这本书,我也思考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角色和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我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作为教师,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我要用爱和智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塑造他们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
2024年《现代教育理论》的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悟
2024年《现代教育理论》的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悟《现代教育理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对现代教育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更帮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
下面,我将就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总结。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教育理论中,强调的往往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关注的却很少。
然而,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一观点通过详细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跳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深刻的强调。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为我们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指明了方向。
过去,教育管理往往被忽视,容易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和学生学习动力的减弱。
然而,现代教育理论意识到,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教育本身。
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他们能够合理规划和组织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读完这本书后,认真思考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管理能力,发现我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提升。
再次,书中提到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极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这个观点使我深受触动。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上,应该积极探索教育的新途径,引领教育改革的潮流。
我们应该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引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教育等新兴技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2023年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模板
2023年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模板标题:《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引言:《现代教育理论》是一本意义深远的教育著作,对于深化我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提高教育实践中的思考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阅读和研究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新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我在阅读《现代教育理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篇1.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现代教育理论》中强调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探索自我潜能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这使得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自己和社会的主人。
2. 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现代教育理论》中提到了一系列创新的教育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这些方法都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的指导,我深入理解了这些方法的意义和实施方式,相信在实际教育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3. 个性化教育:《现代教育理论》中还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个性化教育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的潜能。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实践篇1. 问题导向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引入了问题导向教学的方法。
我设计了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 合作学习:我还尝试了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心得体会合集一篇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心得体会合集一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心得体会 1一提到陶行知先生这位伟大的人民__,我就想起了几句名句,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油然而生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是陶行知先生奉献精神的写照。
还有“身教重于言教”,他强调了教育的示范性,模范引领作于。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他强调了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__现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响的教育__之一。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可见,其基本含义:第一,教育与人类的生活是相伴而生的;第二,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生活与教育之间不是割裂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生活中富有教育的素材,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因此教育要与人类的生活相适应,与学习者的`生活相联系。
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
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具有终身性,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也就是说我们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第四,教育具有全面性。
人类的生活的全面性决定着教育的全面性。
生活是一个整体,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是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的。
“是生活即教育,就是社会即学校了。
两者是相关联的,是一个学理。
”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学校要与社会__,打破二者的隔绝。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2020《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
2020《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
本文是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的读后感心得,欢迎阅读。
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一: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
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
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
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
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
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
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一: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
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
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
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
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
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
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
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辉。
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二: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他热爱人民,胸怀改造社会的理想,在继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躬身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和实践了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年轻的陶行知先生从小热爱祖国,志向高远,他曾在学堂楼的卧室墙上,题写自勉的铭言: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
陶行知先生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先生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先生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而得不到培养的机会。
于是,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为抗战建国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1946年4月,陶行知先生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
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先生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
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7月25日,陶行知先生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
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勇于实践,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百折不挠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在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遗产。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二)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先生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
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1]陶行知先生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三)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他曾对当时中国教师的教学方法作过调查研究,认为有相当多的教师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他,记他,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
也就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
陶行知先生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改革。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学校与社会脱离、生活与教育分家的死教育,构建了学校与社会联系、生活与教育联系的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盲目抄袭外国教育的洋化教育,构建了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脱离人民大众,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式的小众教育,构建了面向人民大众,符合人民大众需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大众教育;生活教育改造了为教书而教书,为读书而读书的超然教育,构建了密切联系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践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教少数人升官发财,培养人上人的升官教育,构建了能从老百姓中来、回到老百姓中去、与老百姓同甘苦的人民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的残废教育,构建了能使人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的健全教育。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认识和改进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许多启示。
1.教育的原本目的是生活。
生活需要教育,正如教育需要生活一样,教育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为人设计和实现理想的、完全的生活,这应是教育本身的追求。
教育联系生活的目的,就在于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可怜而有限的书本知识,而是使学生体验和构建理想的生活。
教育不应设法使学生去适应书本,而应设法使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规则,并努力去创制生活的新规则或创制新生活的规则。
狭隘的、封闭的书本教育无法适应丰富而多变生活。
2.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应发挥对教育的动力作用,要将整个社会作为儿童生活的现实背景来设计儿童的教育,教育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
教育应为了生活,儿童应为了生活而受教育。
教育要以生活为源,回归生活世界,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生活应成为教育的素材、手段。
3.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
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生学,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
在当前情况下,教师要特别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做法,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如果教师只管教,是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三:作为教师,最急需的就是理论的指导。
本不愿读一些过于抽象的理论专著的我在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后感触颇多,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科学,为什么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类老的话题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领悟。
现代教育就是研究在动态的环境下教育主体的一种创新活动。
每个学校的教育环境都是动态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学生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发挥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新理论。
首先,以人为本这种思想反映到教育领域表现为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因此,教师必须用平等的原则尊重善待学生,不偏爱某些学生,嫌弃另一些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使每个人的发展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
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无疑是素质教育中整个师生关系系统内最为坚实,最必不可少的基础。
其次,书中提到的几位代表现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学说的教育家,虽然在理论基础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上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无不是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