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
妙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高考考点。
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5、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二、知识梳理。
1、意识的本质。
(1)起源:
(2)生理基础:
(3)内容: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反映物质)
①
②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①
②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起来。
[总结]
[唯物论]知识结构
[唯物论]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表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意义】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表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唯物论]易混知识辨别
1.世界观≠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改变物质具体形态≠创造物质
3.物质的唯一特征(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4.人类社会的发展受人的主观意志决定。(英雄人物决定历史的发展)(×)
5.意识的反作用≠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或阻碍事物发展)(×)
6.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7.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8.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本身变物质
9.主观符合客观≠客观符合主观
10.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1.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三、巩固练习
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2、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实际,而不应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这说明()
A.理论不能成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B理论总是过时的,错误的
C任何时候我们的工作都要注意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D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有限的
3、《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用马车送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就是变不出一辆坦克车。这是因为()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B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C.人们的思想认识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D古代文学家的联想能力不强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善于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A.客观性 B.规律性 C.联系性 D. 可知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 B.规律不能经常性地被创造和改造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条件 D.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C.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意识和物质没有本质的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11、现在的星空,“昨夜星辰”又添新客,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太空探测器等“人造星辰”悠然转动运行;现在的地面,人工湖,人工林已不罕见,可谓莽原缠玉带,高峡出平湖,荒山披绿装,沙漠变良田。这些事实说明()
A.人的意识能够直接改变客观事物 B.人的意识能够与任何事物相互作用
C.人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 人的意识能够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任何意志发生变化
12.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这段话告诉我们()A.上帝观念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B.上帝观念是各不相同、千差万别的
C.宗教观念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D.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13、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政府救济,更要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