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预测分析
汽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
汽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一、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
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
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
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
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
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
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
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
二、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的内涵整合营销强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把一切企业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各个环节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体化营销。
整合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公司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各种营销职能(推销人员、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等)必须彼此协调……其次,营销必须使公司其他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
”他又说:“整合营销一般包括两大主题,分别是:①许多不同的营销活动都能够传播和交付价值;②在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实现各项营销活动的综合效果的最大化。
”营销组合概念强调将市场营销中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重要性,营销整合则与之一脉相承,但更为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它们成为统一的有机体。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4)第一节政策法规 (4)第二节汽车行业热点分析 (9)第二章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1)第一节汽车工业经营情况 (21)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增幅回落 (21)二、利润总额增速趋缓,增幅下降 (22)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 (23)四、亏损企业家数有所增加 (24)五、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增长较快 (25)第二节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情况 (25)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分析 (26)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分析 (30)第三章2017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36)第一节节能汽车市场情况 (36)一、产销总体情况 (36)二、产销细分情况 (36)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7)第二节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40)一、产销总体情况 (40)二、产销细分情况 (40)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43)第四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5)第一节相关政策环境分析 (45)一、节能汽车 (45)二、新能源汽车 (46)第二节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48)一、节能汽车 (48)二、新能源汽车 (53)第六章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55)第一节动力电池发展分析 (55)一、市场发展 (55)二、分类配套 (56)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第二节驱动电机发展分析 (62)一、市场发展分析 (62)二、分类配套 (63)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9)表1 2017年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情况 (21)表2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22)表3 2017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变动情况 (22)表4 2017年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情况 (23)表 5 2017年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动情况 (24)表 6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4)表7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亏损额情况 (25)表8 2017年我国节能乘用车分排量产销量 (37)表9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40)表10 2016年至今发布或实施的部分汽车节能政策法规(简表) (46)表11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汇总 (47)表12 2017年市场份额前十电池企业动力电池配套情况 (55)表13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58)表14 2017年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59)表15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60)表16 2017年新能源汽车电机装机量十大企业 (63)图录图 1 2016~2017年1.6L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销量比重月度趋势 (36)图 2 2017年我国节能乘用车分车型产销量占比 (37)图 3 2017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前十城市 (41)图 4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车企榜 (42)图 5 2015年车用燃料替代量 (49)图 6 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电池装机总电量 (55)图7 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车分类电池装机电量 (56)图8 2017年新能源汽车各电池材料装机电量 (57)图9 2017年四种类型动力电池份额占比 (57)图10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池类型统计 (58)图11 2017年新能源客车电池类型 (59)图12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电池类型 (61)图13 2017年度电机类型市场结构情况 (64)图14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月度装机量 (65)图15 2017年前十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供应商装机情况 (66)图16 2017年1~11月新能源客车配套电机分类占比 (67)图17 2017年1~11月前十新能源客车电机生产企业配套情况 (67)图18 2017年1~11月新能源专用车配套电机分类占比 (68)图19 2017年1~11月前十新能源专用车电机生产企业配套情况 (69)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全球整车行业市场概况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现代化产业。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汽车产业对各国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正是由于汽车产业规模效应显著、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强,寡头垄断的形成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些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已经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全球汽车制造市场主要由美国通用、美国福特、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韩国现代等十几家大型整车制造商主导。
《2020-2026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总体减弱,主要经济体增长依然乏力,一些地区政治动荡,同时受世界产销第一大国中国同比较快下降的影响,2019年世界汽车生产比上年有所下降,2019年,全球共生产汽车9178.7万辆,同比下降5.2%。
在汽车细分品种中,乘用车生产同比降幅明显高于全行业,商用车降幅略低,总体表现略好于乘用车。
2019年,乘用车生产6714.9万辆,同比下降6.4%;商用车生产2463.8万辆,同比下降1.9%。
2019年,全球四大地区汽车生产表现不一,其中:亚太地区下降最快,非洲地区唯一增长。
2019年,欧洲地区生产2131.21万辆,同比下降4.3%;美洲地区生产2010.28万辆,同比下降3.6%;亚太地区生产4926.69万辆,同比下降6.4%;非洲地区生产110.51万辆,同比增长0.3%,增幅比上年明显减缓。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地区中独联体国家表现总体仍然较为出色,除俄罗斯小幅下降外,其他国家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增速更为明显。
中汽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2023年6月中国汽车产销报告2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2023-07-11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持续恢复态势,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依然稳固。
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行业走出了一季度的市场过渡期,二季度形势明显好转,整体来看上半年行业保持稳健发展,国内市场持续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过一季度促销政策切换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后,在中央和地方促消费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汽车营销活动、企业新车型大量上市的共同拉动下,叠加车企半年度节点冲量和4、5月同期基数相对偏低,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
作为车市亮点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出口和中国品牌继续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其中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达28.3%;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上半年已突破200万辆,对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稳定在50%以上。
展望下半年,宏观经济的温和回暖逐渐向汽车市场传导,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的良好表现有效拉动了市场增长,且伴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全年实现稳定增长。
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一些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消费需求依然不足,行业运行仍面临较大压力,企业经营仍有诸多挑战,需要保持政策的稳定与可预期,助力行业平稳运行。
1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双增长2乘用车产销环比较快增长3商用车产销同比环比双增长4新能源产销持续快速增长5重点企业集团增速有所提升6经济效益高于制造业总体7汽车出口延续高速增长⏹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1万辆和26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8%和10.1%,同比分别增长2.5%和4.8%。
⏹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由于去年6月受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拉动产销呈现高增长,1-6月累计产销增速较1-5月回落1.8和1.3个百分点。
一季度,整体车市处于负增长状态;4月份以来,在同期低基数影响及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汽车市场持续好转,产销量延续增长态势,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高速增长,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整车产销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全年预计可超过2000万辆。
伴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
在这种市场规模下,目前我国大约有35万余家汽车维修企业,其中有25万家仅是换换机油、换换三滤的“路边小店”,相对正规的维修厂有10万家左右,而为这35万家维修店或者企业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有70余万家。
这么看来,在我国无论是维修厂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拥有庞大的数量。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本摆脱了过去那种数量多,规模小,质量差的格局,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形成了为国内整车厂供货配套的体系;其次,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的能力,开拓了海外市场进入了国际采购体系,出口量逐年增长;但我国零部件产业仍相当分散,在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实现更高的质量生产,并向价值链的上端迈进,进而自主研发以扩大自主产能,提高品质竞争力,是行业实现健康增长的关键。
随着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
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爆发期。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
在新车需求继续推动乘用车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巨大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变革,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倒逼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对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变。
根据行业预测,中国乘用车2013-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新车销量到2018年将达2500万辆。
而在国内2002-2013年的汽车保有量中,0-3年车龄的乘用车达到了5690万辆,其中约有90%的车辆在保修期内。
从目前来看,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但本土零部件企业却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
现阶段汽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几乎绝大多数为外商合资或独资零部件企业垄断,中国零部件企业出路在何方,成为眼下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性。
汽车制造上游行业主要为钢铁、化工等行业,下游主要为个人消费、基建、客运和军事等。
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钢材价格、油气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升。
2019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行业产销量萎缩。
受行业收入下降及原材料钢材价格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信用风险有所加大,行业内规模体量小、盈利能力弱及对新能源补贴等政策敏感度高的企业信用风险或将明显上升。
受行业景心胸下行影响,样本企业汽车销量2018年来出现下降,产能使用率有所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财务方面,由于销量下降及原资料成本坚持高位,样本企业毛利率出现下降,且2019年前三季度降幅较为明显。
得益于回款较好及费用掌握,样本企业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尚可,但投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非筹资性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一般,且样本企业财务杠杆程度普遍较高,个中部分样本企业偿债压力大。
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内仍以发行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传统债券为主,当期发行的债券信用评级全部为AA+级以上(含AA+级),发行利差总体较小。
级别调解方面,受行业景心胸下行及自身经营问题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行业共有3家主体信用等级下调,个中1家违约,其他主体信用等级无变动。
展望2020年,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汽车保有量进一步上升以及前期新建产能继续释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且在前期政策刺激并较大量释放有效需求之后,政策空间及效果或将受到一定约束。
制造业数据分析
制造业数据分析一、引言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分析对于预测经济走势、优化生产和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制造业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趋势、结构和影响因素,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二、制造业数据概览1.1 历年制造业数据发展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制造业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其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小,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逐渐崛起。
1.2 各行业制造业数据比较制造业包含多个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纺织制造等。
通过对各个行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和潜力。
三、制造业数据分析方法3.1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连续多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制造业发展的周期性和趋势性规律。
3.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究制造业数据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找出对制造业数据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进行预测。
3.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将制造业数据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组的方法。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相似的制造业数据归于一类,帮助企业了解潜在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情况,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支持。
四、制造业数据影响因素分析4.1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对制造业的影响十分重要,衰退期制造业需求下降,而繁荣期则出现高峰。
因此,经济周期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制造业数据的变化情况。
4.2 国内外环境国内外环境的改变也是制造业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如国家政策、贸易壁垒、汇率波动等。
这些因素的变动对制造业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3 科技进步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更新。
科技进步对制造业数据的变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提高了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制造业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5.1 预测经济走势通过对制造业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及今年发展预测
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及今年发展预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汽车行业运行呈现先抑后扬、稳中有进的态势,一季度市场基本停滞,二季度逐步复苏,三季度逆势爬坡,四季度全面恢复。
2020年全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增长,汽车产销量超2500万辆,同比降幅收窄至2%。
受基础设施建设和老旧车淘汰政策拉动,商用车表现突出,单月产销量屡创新高,全年产销量首度超度500万辆。
整体来看,尽管汽车产量小幅下降,但由于商用车产量增长明显,因此2020年汽车行业钢材需求量同比增加。
2021年,国家“六稳”“六保”相关措施持续发力,国内经济加快恢复,国家及地方促消费政策将继续促进汽车行业复苏,但同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海外疫情等不稳定因素也将对我国汽车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预计2021年汽车行业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汽车产销量约2630万辆,同比增长约4%,其中乘用车增长约7%,商用车下降约10%,新能源汽车增长约40%。
“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基本稳定,2025年产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机遇。
一、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运行及用钢情况(一)汽车行业运行情况1. 汽车产量累计降幅逐步收窄,单月产量呈波动上扬态势2020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幅高于制造业平均增幅3.2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
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522.5万辆,同比下降2.0%,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5.5个百分点,较1-11月收窄1.0个百分点,累计降幅呈逐月收窄趋势(见图1)。
图1 2015-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及增长情况万辆,%从汽车单月产量数据可见,2020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呈波动上扬态势。
2月汽车产量仅完成28.5万辆,同比降幅达79.8%。
从4月开始产量结束21连降,呈波动上扬态势。
12月汽车产量为284.0万辆,环比下降0.3%,同比增长5.7%(见图2)。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及主要省市的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及主要省市的产业发展态势吴敬静;贺正楚;王姣【摘要】汽车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中国不少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点.以\"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内容,概括和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动态,并以此为基础观察和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包括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汽车产业的区域产能分布、汽车产业区域布局的演化格局、主要省市的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期刊名称】《经济数学》【年(卷),期】2018(035)003【总页数】9页(P21-29)【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汽车制造业;区域产业;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态势【作者】吴敬静;贺正楚;王姣【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32;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F5701 引言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发展本国汽车工业,随后的1956年,该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又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伴随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业开始走独立自主道路,在产业培育和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自主创新.在中央的计划布局下,南京、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相继成立汽车制造厂并生产了一些型号的轿车及载货车,如“跃进牌NJ130型轻卡”“凤凰牌轿车”“黄河牌载货车”“东风牌71型轿车”等.后来为解决产能不足、促进国防建设,又陆续成立四川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至此中国汽车制造业初步形成东北、华北、长江下游的生产格局.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已经实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市场对轿车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当时中国轿车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轿车进口量大大超过国内轿车生产量.汽车产业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部资金流入.为了加快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中国政府很快把发展轿车工业提上议程,主张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并确定了轿车生产要遵循“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后来在国家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上海、长春、十堰、天津、广州等生产基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得到了扩张.自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正逐步融入世界汽车制造业体系,并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东部沿海地区汽车制造业集聚效应明显,但近几年受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汽车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汽车产业区域布局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为主的六大汽车产业空间集群[1,2].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汽车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成为中国制造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经济增长点[3].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汽车制造业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4].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已发展为中国重要产业之一.主要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通过由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全面观察和深入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发展态势.2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态势2.1 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汽车制造业行业的分类,汽车制造业主要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低速载货汽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汽车车身和挂件制造、电车制造等,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区域集聚性较大.2017年,全国汽车产能估算是6358万辆,该数据含各种低速、电动汽车产量、还有各种垃圾车、物流车、军用车等特种用车(特种用车没有全部列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按区域划分,汽车产能排名前十位的省市是:江苏686万辆、重庆565万辆、湖北517万辆、山东492万辆、河北374万辆、广东339万辆、吉林312万辆、上海295万辆、湖南294万辆和浙江277万辆[20].全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格局:一是从汽车企业实力来看,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等5大集团的产销占比已经到达了68%,产业集中度以达到一定程度,但仍然存在多、小、乱、差等现象.二是从资本构成来看,中国汽车产业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日资、德资、美资、法资、韩资、台资等为辅,民营资本力量尚弱的资本结构.三是从地域构成来看,存在着长三角、珠三角、辽吉、京津、鄂中、成渝等为主的6个产业集群,以及长株潭、桂中、豫中等产业群[20].(1)汽车行业产业运行情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汽车制造业整体规模来看,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在全球主要国家汽车产销量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4.5%和13.7%,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1万辆和2437.7万辆,同比增长15.5%、14.9%,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69.8万辆和365.1万辆,同比增长8.0%、5.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长51.7%、53.0%;汽车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45.25亿元,同比增长13.7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886.24亿元,同比增长10.66%.在进出口方面,2016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同比下降0.62%,其中进口金额797.4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出口金额766.54亿美元,同比下降4.24%[20].(2)汽车制造业产业结构分布.从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汽车制造业主要细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汽车制造业、低速载货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根据现有的公开数据来看,以2015年1-6月数据为例(参见表1).2015年1-6月,汽车整车制造业销售收入为16553.87亿元,利润总额为1774.42亿元,企业数量有383家;改装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为1024.61亿元,利润总额为24.69亿元,企业数量有552家;低速载货汽车制造销售收入为112.18亿元,利润总额为3.87亿元,企业数量有21家;电车制造销售收入为60.98亿元,利润总额为4.7亿元,企业数量有92家;汽车车身、挂车制造销售收入为520.93,利润总额为24.05亿元,企业数量有283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收入为15049.48亿元,利润总额为1088.25亿元,企业数量有11882家.显然,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汽车制造业经营规模上看,在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业在整个汽车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20].表1 中国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主要经营数据(2015年1-6月)企业数量(家)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汽车整车制造业38316553.871774.42改装汽车制造业5521024.6124.69低速载货汽车制造21112.183.87电车制造9260.984.70汽车车身、挂车制造283520.9324.05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1188215049.481088.25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3)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情况.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从过去4年来看,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注册近1000家企业,截至2015年底,全国拥有规模以上的汽车制造业企业14149家,相比去年增长14.04%.但随着每年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的增加,每年亏损的企业数量也随着增加,其中2015年亏损企业数量高达1751家,比2014年亏损企业增加了349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汽车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并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虽然在逐年上升,但亏损企业数有增不减.2.2 中国汽车制造业所在地区的区域产业产能2017年,中国汽车产能估算是6358万辆,该数据含各种低速、电动汽车产量、还有各种垃圾车、物流车、军用车等特种用车(特种用车没有全部列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按区域划分,汽车产能排名前十位的省市是:江苏省686万辆、重庆市565万辆、湖北省517万辆、山东省492万辆、河北省374万辆、广东省339万辆、吉林省312万辆、上海市295万辆、湖南省294万辆和浙江省277万辆.汽车制造业产能达到100万辆的城市:南京、扬州、盐城、重庆、武汉、襄阳、潍坊、保定、广州、长春、上海、长沙、杭州、宁波[20].中国上述十大汽车产能省市的汽车产能分布特点,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中心城市群为主的面状分布,分布较为集中,这一类型的省市主要有河北省、广东省、湖南省、吉林省.河北省形成了以保定、张家口、沧州为主的汽车生产地;广东省汽车生产地主要分布在以广州、深圳、佛山为中心的汽车生产基地;湖南省汽车生产地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吉林省汽车产能布局大多分布在老汽车生产基地长春市以及周边吉林市.二是多个面状相结合的均匀分布,这一类型表现较为明显的省市主要是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江苏省汽车产能排名第一,汽车企业遍地开花,几乎各地级市都分布有汽车产业,总体上呈现出沿省会南京市和盐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分布;山东省汽车产能主要集中在鲁东地区的青岛、威海、烟台,鲁中地区的潍坊,鲁西北地区的德州,总体呈现出“T”字型分布;在浙江省以北分布有以杭州中心的面状汽车产能地,浙江省以东有以宁波和台州所组成的面状分布.3 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产业布局的演化格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新常态决定着中国制造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多次提到汽车制造业.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是代表未来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产业,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汽车制造业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1].3.1 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演化格局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的引入推动着中文合资企业的发展,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使得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不断攀升,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地位逐渐上升.自2006年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全球汽车工业第一的地位,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高达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位居世界第一,首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工业国,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各地区纷纷扩大汽车制造业的布局[22].从2006-2015年中国各省市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演变来看,全国汽车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水平略有提高,但有向中西部转移之势.2006-2010年,位于第一阶梯里的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省市由上海、广东变成了2010年的上海,但广东汽车制造业产值在全国汽车制造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9.96%;浙江省取代江苏省位列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5%-10%之间的第二梯队,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增长至5.28%,而江苏省的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降低了近2%,降低至4.53%;显然,2006-2010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2%-5%之间的省市增加了河北省、陕西省,同时安徽省和广西省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快,同2006年相比,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都有所上升,分别从3.58%、2.59%上升至4.9%、3.41%,其他省市变化不大.2010-2015年里,东部地区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仍占据重要地位,产值比重之和从54.94%增长至58.53%,其中江苏省汽车制造业增长迅速,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从4.53%增长至10.22%,而其他省市的产值比重增长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汽车制造业平稳增长,其中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23-25].总体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珠三角和长江上游地区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格局.2006年以来布局汽车制造业的地区逐渐增多,逐渐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且产业重心不断发生变化发展.2006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最高地区是广东、上海两地,分别占全国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的11.58%、10.8%,2010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地区只有上海,而2015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地区就变成了江苏.相比东部地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中西部地区汽车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在稳步增长,例如湖北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7.53%增长至2015年的8.17%,四川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则从1.62%增长至2015年的3.51%[26].3.2 中国制造业的细分产业演化格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汽车制造业行业的分类,汽车制造业主要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低速载货汽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汽车车身和挂件制造、电车制造等.由于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作为汽车制造业的主体部分,其产值在整个汽车制造业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本文将重点从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两个方面描述2006年以来汽车制造业细分产业区域布局演变过程.3.2.1中国整车制造业的区域演化格局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汽车需求量迅速上升,拉动了整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国内28个省市分布有汽车整车制造业企业,拥有汽车整车企业逾130多家.整车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的结果是:2006-2010年,整车制造业集聚性进一步加强,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省市增加至4个,主要集中在吉林、山东、湖北、广东,其中山东的整车制造业增长迅速,产值比重从6.08%增长至10.76%,同时重庆、陕西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略有上升,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别从1.58%、4.85%上升至2.8%、5.37%,辽宁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小幅下降,整体上向汽车工业发达地区集中.2010-2015年,东部沿海地区整车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明显,同时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发展,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发展迅速,这些地区产值比重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逐渐发展成为以吉林、山东、上海、湖北、重庆、广东为中心的六大整车制造业产业集群.3.2.2 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的区域演化格局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依托于近几年中国整车制造业的带动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市场地位不断提高,众多零部件及配件企业围绕整车形成多级配套且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汽车消费市场的增长吸引着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促进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进一步壮大.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作为汽车工业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组件,使得东部沿海地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集聚性较高,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来看,2006-2010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区域分布总体变化不大,汽车零部件及配件集聚性最强的地区仍然是江苏、上海、浙江这三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值比重在全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总产值中占据10%以上;其次,产值比重在5%-10%之间的省市,2010年比2006年减少了一个省市,北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值比重从5.27%减少为3.57%;产值比重在2%-5%之间的省市,2010年比2006年增加了一个,广西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1.64%增长至2010年的2.86%,其他省市变化不大.2010-2015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集聚性进一步加强,从前期较为分散的状态发展为现如今较为集中的状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一带,2010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值比重在5%以上的地区有吉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等地,七大地区产值比重累计之和为54.7%;2015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值比重在5%以上的地区是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东,五大地区累计产值比重之和高达54.81%.4 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国内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好的省市主要是江苏、重庆、湖北、山东、河北、广东、吉林、上海、湖南和浙江.限于篇幅,本文主要研究江苏、重庆、湖北、湖南.4.1 江苏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动态江苏汽车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南京、常熟、扬州、镇江、盐城、无锡、常州这7个城市.(1)江苏全省的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由于区域产业基础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因,上一轮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留给了合资品牌,除南京外,苏南其它城市只能发展零部件产业,缺乏知名的本土整车企业.随着新一轮产业政策门槛放宽,江苏瞄准了高端的整车项目,江苏汽车业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汽车产销总量在全国排名越来越靠前,专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客车市场占有率达到18%.其中,南汽集团在高端轻型商用车领域处于全国前两位,苏州金龙在客车领域处于全国三甲之列.第二,汽车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持续强化研发投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比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在建设第三工厂的同时,同步建设技术中心,全面构筑研发体系,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分阶段实现现有量产车型改进、自主品牌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镇江飞驰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结构和材料方面进行大胆创新,自主研发的中国首辆新型全铝底架结构冷藏车问世.第三,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5].(2)南京.2016年,南京市汽车制造业首次跃升为南京第一大行业(南京市统计局,2017).南京市汽车产业结构也较合理,南京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车中最重要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零部件产业中,南京均大量生产,该市新能源产业链上已经集聚上百家配套企业.不过,尽管南京曾经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然而近十几年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其他城市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南京汽车产业落后了[6].(3)常州.常州着力打造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内的十大产业链,通过实施“整车带动战略”,除了旷达、星宇车灯等一批常州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上汽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之外,常州也引进了众泰、北汽新能源、东风等3大整车项目,常州汽车产业从追赶式发展转向以创新为动力,用创新引领发展.目前,常州正与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合作,寻求在无人驾驶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7].(4)常熟.常熟市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号称“中国最年轻的汽车城”,拥有观致、奇瑞捷豹路虎2个整车生产企业和1个丰田研发中心.大型运钞车、美桥汽车轴承等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迅猛.常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门类,通润汽车千斤顶产量连续10年占世界第一,汽车内饰件在国内同行业中销量排名第一,这些都为引进整车项目积累了产业基础.常熟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是:一是整车带动产业集聚,整车企业对相关零部件配套的集聚作用显而易见.二是常熟检验检疫局在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的工作方面提速增效.2015年初,常熟检验检疫局先行先试,推荐其为全省首个“进口直通”区域一体化试行企业,在常熟报检、施检.三是推进汽车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建设[6].(5)扬州.扬州汽车产业虽有着良好发展基础,但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产业居扬州规模经济“八龙”之首,到“十一五”期间亚星、黎明等整车企业滑坡,再到目前今天的“三大产业板块”,扬州汽车产业走过了一个“V”形反转历程.2016年扬州汽车产业总产值达1326亿元,汽车产业成为扬州工业经济的“火车头”、转型升级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上海大众、潍柴动力、江淮集团等三个重点企业入驻扬州,扬州培育建设了三个汽车专业园区,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扬州汽车产业核心领域也由零部件主导向整车带动多元发展转变.汽车产业和机械加工产业均是扬州的优势产业,扬州将设法使汽车制造高端智能化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结合起来,这是扬州的两个优势产业发展方向[6].(6)镇江.镇江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个汽车工业规模不大;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目前镇江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布局仍比较分散,分布在丁卯、大港、丹阳、扬中、京口、润州等区县;引进的汽车厂商和本地零部件企业的合作体系未建立起来,很难带动镇江现有零部件企业发展.在现代化汽车配套的主要部件,镇江没有一个本土产品.镇江本地零部件企业为北汽集团配套占整车的产值不足10%.进口零配件的比例较高,很难带动镇江本地现有零部件企业的发展[6].(7)盐城.盐城是江苏省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汽车产业是盐城市第一支柱产业.围绕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业“三个千亿”产业目标,积极打造集汽车制造、汽车科技、汽车商贸、汽车文化、汽车旅游为一体的中国现代汽车名城.盐城正在实施传统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并举战略,全市初步具备新能源汽车领域重要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实验、检验、认证及孵化的公共平台功能.(8)无锡.无锡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一是无锡没有突出的整车企业发挥龙头作用,现有整车企业未能对汽车产业发展起到强劲带动和支撑作用.二是汽车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经济地位不高.从企业层面来看,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产销过百亿的大型企业,而且布局分散、生产集中度不高.三是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薄弱.无锡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品种虽然多达1000余种,但高技术含量的改装车和汽车主要零部件总成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不多.无锡。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中国汽车行业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行业,其中包括汽车销售、生产和配件制造等。
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了我国汽车市场的强势,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范畴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方面。
以下是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分析:一、汽车工业发展汽车工业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汽车生产,但是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工业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数量和工业规模来看,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领先的汽车制造国家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年我国汽车生产总量为27.8091 million辆,同比下降7.5%;汽车销售总量为28.0814 million辆,同比下降8.2%。
二、汽车市场消费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消费环境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随着我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推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规模虽然放缓,但趋势仍向好,前三季度平均单月零售量接近210万辆,较2018年同期增长6%。
总市值在2019年下降,但专家预测,未来几年还将保持稳步增长。
三、汽车品牌竞争在中国汽车市场中,还有许多中外汽车品牌,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是激烈的。
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已经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一些自主品牌如长安汽车、奇瑞、吉利等通过自主品牌引领工业化发展的地位,发展了一批可以与外国品牌相抗衡的综合实力,或者具备研发、质控能力和生产规模的品牌。
在万喜堂统计的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排名中,无论从针对各细分市场的销售数据,还是从各品牌单独的销售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均占有占据不少的份额。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汽车产业,目前也在快速发展中。
新能源汽车除了传统汽车具备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环保节能等优势,逐步成为市场消费者选择的新方向。
2019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6.23万辆,同比增长2.3%。
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及行业创新方向分析预测
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及行业创新方向分析预测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汽车本身的技术,更是“传统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融合的产物。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要素组成大致可以分为50%左右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比如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30%左右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20%左右的汽车制造技术。
所以智能网联汽车80%是非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尤其是作为技术型与集约型产业,汽车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逐步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发展劣势,因而,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应该逐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朝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面对飞速发展的车联网市场,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布局智能驾驶领域。
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在软件行业的优势,纷纷与传统车企合作,入局车联网、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当下的投资焦点。
百度作为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先驱,其Apollo开放平台是全球首个最全面的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已经汇聚了国内外众多自动驾驶厂商,与众多传统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合作。
腾讯车联已经与长安、一汽、广汽、东风、宝马等多个传统车企达成了战略合作。
车联网成为众多车企的前装硬需求。
一汽宣布从2019年起实现全系产品标配车联网系统;长安启动“北斗天枢”战略,从2020年起实现新车全部联网且搭载驾驶辅助系统,从2025年起实现新车全部具备人机交互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22年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稳增长、保就业离不开汽车行业
我国汽车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较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汽车行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极多,其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等行业,因此汽车产业的平稳增长对经济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在稳增长政策前提下,考虑到节能环保等因素,预计未来汽车行业政策基调大概率仍是正面的,政策手段也会从单纯刺激总量增长逐步向调整结构转变。
(二)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平提升将带动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上升
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是推动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
我国人均GDP从2004年的1508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8123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也从2004年的21辆上升至2016年的134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然较低。
从人均GDP和汽车千人保有量指标来看,我国目前所处阶段与韩国1993年前后、巴西2008年前后十分相似。
根据统计,1993年韩国人均GDP为8741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42辆;巴西2008年人均GDP为8788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41辆。
韩国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达到246辆;巴西2014年人均GDP为1.2万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超过200辆。
随着我国人均GDP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起步较晚的汽车新能源化事业能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受益于政策推动和体制优势。
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是中国有一整套全球最全面的、最系统的政策体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四)智能汽车将获政策支持
2018年4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
据悉,我国正在加紧制定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将陆续出台适合智能汽车未来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道路交通规范、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和措施。
业内普遍认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能够使我国现有汽车产业规模再扩大1万亿元,同时能够拉动5G、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智能汽车产业将进入政策红利期,万亿规模市场也将加速崛起。
二、不利因素
(一)人才短缺成汽车行业常态
在产业变革时期,汽车人才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期更甚,一定程度上来说,谁掌握了人才,谁就获得了制胜的砝码。
然在近几年,汽车人才的相对短缺为相关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关跳槽、离职或换岗等情况的频繁出现更是牵动着业界的神经。
(二)国内车企盈利能力与世界顶级车企有差距
在2017年《财富》500强的榜单中,车企共有23家上榜,其中中国车企占了6席。
但《财富》500强的排序是依据营业收入,如果看利润的话,中国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广汽、
吉利6家车企的总利润为117亿美元,仍不及排名车企榜首的丰田利润的70%。
在进入《财富》500强的6个中国车企中,利润率无一超过5%,最高是上汽集团的4.23%,最低的广汽集团只有1.33%。
而所有进入榜单的海外车企平均利润率为5.01%,其中最高的斯巴鲁达到8.49%,而丰田的利润率也达到了6.64%。
(三)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由于汽车保有量剧增,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顽疾,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降低整个社会效率,增加能源消耗,又加重空气污染。
汽车频繁启动、刹车和低速行驶使排放的尾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比正常行驶时高出许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导致城市烟雾。
销售收入预测
2016年,我国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为80,185.8亿元,同比增长14.29%;2017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85,333.3亿元,同比增长6.42%,增速有所放缓。
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8.90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74%,2022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0.71万亿元。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汽车产量预测
2016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819万辆,同比增长13.1%;2017年,汽车产量达到2994万辆,同比增长3.2%;2018年1-3月,汽车产量仅为713万辆,同比减少2.6%。
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3116万辆,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44%,2022年汽车产量将达到3852万辆。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预测
一、产量预测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4.0万辆;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1.7万辆,同比增长51.8%;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9.4万辆,同比增长53.6%。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113万辆,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4.06%,2022年将达到365万辆。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销量预测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1万辆;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0.7万辆,同比增长53.1%;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7.7万辆,同比增长53.3%。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09万辆,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4.34%,2022年将达到355万辆。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