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选题笔记和考研真题(含典型题)详解(圣才出品)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课程学时:学分: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时间:二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大纲执笔人:陈南先大纲审定人:刘汉光《新闻评论》是高等院校文学院或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
它的内容在于系统地学习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通过扎实的课内外训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评论观,掌握写作新闻评论各类作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写作技巧,明确从事新闻评论工作应具备的修养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闻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和引导舆论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以后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新闻评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常用新闻评论文体知识及写作特点,能进行常用评论文体写作。
.了解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轨迹,探索当代新闻评论的改革方向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对报纸新闻评论复杂琐碎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多角度比较分析,深化认识;注重个案分析,丰富实务经验;强化训练,提高动手写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了解一、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了解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掌握三、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了解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思维和表达的特点掌握一、集中二、连贯三、有效率第二章新闻评论中的观点掌握第一节观点的认识特征和表达特征掌握一、观点作为对事实的认识二、观点表现为对事实的判断三、评论中观点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评论观点中不同的判断类型掌握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第三节论点的要求掌握一、认识层面二、表现层面第三章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中叙事的特点掌握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由头和评论对象了解一、由头理解二、评论的对象了解第三节新闻评论中的论据掌握一、论据的来源了解二、论据的要求掌握第四节新闻事实的积累与利用了解第五节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方法掌握一、叙事的效率理解二、叙事的策略掌握第四章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掌握第一节论证的作用和当代意义了解一、论证的作用了解二、论证对于当代新闻评论的意义理解第二节形式逻辑的论证规则与方法掌握一、逻辑及其推理类型掌握二、演绎推理的运用掌握三、归纳推理的运用掌握四、类比推理的运用掌握五、运用归谬法进行反驳掌握第三节非形式逻辑的论证方法了解一、征兆关系推理理解二、喻证法理解第五章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结构的特点理解一、新闻评论结构的效率性理解二、新闻评论结构的论证性了解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掌握一、开头二、结尾第三节新闻评论论证部分的结构掌握一、并列结构二、递进结构第四节新闻评论的节奏掌握第六章新闻评论的选题掌握第一节选题的性质与过程了解一、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了解二、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了解三、选题是对媒体定位于受众需求契合点的寻找掌握四、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与新闻事实之间的契合掌握第二节选题的类型了解一、事件性选题二、非事件性选题三、周期性选题第七章新闻评论的标题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了解一、效率性的要求二、表现性的要求第二节新闻评论标题的演进与类别掌握一、新闻评论标题的演进轨迹二、新闻评论标题的分类第八章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了解一、抽象性二、效率性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情感与风格掌握一、新闻评论语言的情感化资源二、新闻评论因为的风格化资源第九章社论掌握第一节社论的制度性特征了解一、代表媒体而不代表个人二、集体讨论的选题程序第二节“社论时评化”的历史过程了解第三节社论写作的借鉴资源掌握第十章言论版掌握第一节言论版的功能与特点了解一、中外报纸言论版概述二、言论版的特点和内在规律第二节言论版的构成要素掌握一、社论二、读者来信三、专栏四、问题讨论五、图像与图表第十一章新闻述评掌握第一节在开阔的视野中理解新闻述评了解第二节从发展资源看新闻述评的功能、特征掌握第三节周期性新闻述评的写作方法掌握一、寻找关联因素二、相关性的新闻因素第十二章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掌握第一节广播评论了解一、“类交流”的语言特征了解二、口语化的文稿写作掌握三、广播评论的音像要素了解四、多元素汇集的主持人评论掌握第二节电视评论掌握一、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更多的资源了解二、电视评论的类型掌握第十三章网络新闻评论掌握第一节网络评论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了解一、网络评论学习什么了解二、网络评论的标准理解第二节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掌握一、即时性二、交互性三、扩散性第三节网络环境对评论写作的影响掌握一、网络环境对评论风格的影响二、网络技术、资源对评论写作的影响三、网络人际环境对评论写作者的影响第十四章新闻评论的伦理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了解一、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基于其影响力二、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的理念和规范三、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具体情境中的审慎抉择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掌握一、文本之外的伦理问题二、文本中的伦理问题五、考试范围与题型、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全书各章节的学习内容()根据本书的理论具体评析作品()联系本书理论知识写作、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简答()论述题()新闻评论作品分析题()根据新闻材料,写作新闻评论六、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出版。
新闻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新闻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媒体技术B. 新闻传播活动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经济结构答案:B2.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真实性B. 客观性C. 时效性D. 娱乐性答案:D3. 新闻报道的“5W”指的是()。
A. Who, What, When, Where, WhyB. What, When, Where, Who, WhyC. Who, When, Where, Why, HowD. What, Where, Who, How, Why答案:A4. 新闻采访的第一步是()。
A. 采访对象的选择B. 采访提纲的准备C. 采访问题的设置D. 采访地点的确定答案:A5. 新闻写作中,导语的作用是()。
A. 总结全文B. 引导读者C. 详细描述D. 补充信息答案:B6. 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不包括()。
A. 观点鲜明B. 语言生动C. 信息全面D. 逻辑严密答案:C7. 在新闻报道中,数据新闻的特点是()。
A. 以数据为基础B. 以故事为核心C. 以情感为纽带D. 以观点为主导答案:A8.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主要变化是()。
A. 传播速度变慢B. 传播渠道增多C. 传播内容减少D. 传播方式单一答案:B9. 新闻伦理的核心是()。
A. 追求利润B. 保护隐私C. 维护公信力D. 追求点击率答案:C10.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证研究B. 历史研究C. 理论研究D. 经验总结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新闻传播的功能包括()。
A. 传播信息B. 教育引导C. 娱乐消遣D. 监督社会答案:ABCD2.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包括()。
A. 真实性B. 客观性C. 公正性D. 创新性答案:ABC3. 新闻采访的技巧包括()。
A. 观察B. 倾听C. 记录D. 思考答案:ABCD4. 新闻写作的步骤包括()。
新闻评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非事件性选题:这类选题不是要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而是通过积累和思考,在许多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共同的、突出的问题。
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
非事件性选题的评论节奏较缓,时效性也差一些。
但是非事件性选题是不可替代的。
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间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2.评论员文章: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其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作用。
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个为社论。
形式上它虽然并不像社论那样直接代表编辑部但它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有着一定的权威性。
其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3.递进结构: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有深入浅、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
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者问题的实质。
4.个人专栏:指的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它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等特点。
5.内报头:内报头是国际上言论版标志性的形式要素,一般置于社论版的左上角,是一个缩小了的报头样(包括字体与图案)。
使用这样一个内报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表明了社论版特殊的地位。
内报头的内容有简有繁,有的只是报头字样的缩小,有的有图案,有的还要加上从发行人到总编辑、社论版编辑一干人等的大名以及读者来信的方法。
6.选题:就是选择需要评价的事物或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出的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7.社论: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1)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关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2)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3)新闻评论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这些意见交流往往由新闻报道而促发。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表达作者针对新闻事实(或者涉及新闻事实)的主观认识;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报道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
(2)就表达的内容而言,新闻报道的内容,应当限于记者看到、听到的东西;新闻评论的内容,则不限于作者看到、听到的东西。
(3)就主观性而言,新闻报道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探寻事实和选择材料的过程之中;而新闻评论则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主观认识。
(4)就语言层面而言,“我认为”、“由此看来”是典型的评论语言,表达的是一个推论性的思维过程,不应当出现在报道中。
(5)就作品的内部关系而言,新闻报道的写作着眼于通过选择和组织材料,反映新闻事实的整体或者某一个局部、侧面;评论的写作,着眼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围绕着这个任务建立结构。
二、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传播的内容看,是观点传播。
新闻评论主要传播的是意见性信息,而不是事实性信息。
(2)从传播的节奏看,是新闻性议程。
(3)从传播的渠道和对象看,是大众传播。
(4)从主体的角度看,评论中的观点,其主体只有一个,就是评论的作者。
在评论中,可能会引述其他人的观点。
这是作为反驳的对象或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而出现的。
(5)从对象的角度看,新闻评论的观点,总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实(也可能是具有一定新闻性的他人的观点)。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10章)【圣才出品】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党报评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主要方略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党报评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主要方略(见表7-1)★★★表7-1党报评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主要方略7.2课后习题详解1.党报评论为何要采取应对新媒体的方略?答:党报评论要采取应对新媒体方略的原因如下:(1)当今,人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
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
网络、手机话语以及论坛、博客、微博等,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独家性、贴近性、交互性等特点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网络评论的迅速发展及其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冲击波,对传统媒体评论尤其是党报评论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2)在新兴媒体评论以其快捷、新鲜、犀利、“草根”、贴近、互动的优势,对传统媒体评论特别是党报评论形成“抢、逼、围”之势的今天,党报评论如不下决心切实扭转上述状况,势必要影响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3)党报评论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为应对网络评论的挑战,化“危”为机,顺势而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新闻报道特别是新闻评论的变革上进行可贵的探索,采取应对新媒体的方略,是党报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党报评论化被动为主动的内涵是什么?答:党报评论化被动为主动的内涵是:(1)为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在各类突发事件、热点新闻面前,党报评论一定要及时准确,抢占舆论引导第一落点,将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与事件处置同步推进,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观点,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掌握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挤压谣言传播空间,真正占领舆论制高点。
(2)党报评论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关键时刻不缺位、不“失声”,除对突发事件、热点新闻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观点外,主动设置话题,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尤为关切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生发评论,也是党报评论化被动为主动的一个重要路径。
新闻评论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闻评论概述1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丁法章在《新闻评论教程》中的定义)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文字、或声音、或音像结合、或图文并茂,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赵振宇在《现代新闻评论》中的定义)2 新闻报道与评论的区别:反映内容方面:新闻评论反映意见性信息(主观),求异不求同,新闻报道反映事实性信息(客观),求同不求异。
写作目的方面:新闻评论宣传主张、观点,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
表达方式方面:新闻评论议论为主,讲究判断、推理的逻辑性,新闻报道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
3.评论的特点:(一)论题的新闻性。
第一层含义,先有新闻再有评论,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
第二层含义,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迫切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的。
(二)论理的思想性。
包含三层意思:新闻评论贵在说“理”、说什么样的“理” 、怎样说“理” 。
(三)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
首先,论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
其次,评论的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真正成为受众利益的代表者,正群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第三,评论的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第四,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为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选择题)徐铸成《漫谈新闻和新闻评论》⏹新闻这一行,如果也要从历史上找开山祖师爷,那么“司马迁和司马光应是我们的祖师爷,而王船山则是新闻评论家杰出的代表。
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报纸评论的策划笔记和考研真题(含典型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四编新闻评论策划第十三章报纸评论的策划1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报纸评论的几种形式1.社论(1)含义社论是指代表报社、杂志社或通讯社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言论。
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代表主办该机关报的党的领导机的意见。
(2)重要性社论是报纸上最重要的评论。
一般而言,它是针对中央的大政方针和重要的国际国内事件而写作的评论。
2.评论员文章(1)含义评论员文章是一种比社论低一点的言论,它也是代表编辑部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事件而发表的重要评论。
(2)形式①不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此类文章“官方”的色彩浓一些,常带有某种行政的或指导性的意见。
为强调贯彻落实的重要性时,一般刊发不署名的评论员文章。
②署名的评论员文章。
此类“民间”的色彩浓一些,评论写作活泼,个人色彩较重,人们读起来较为亲切,有利于融洽双方关系。
着重帮助人们端正思想认识,分清一些界限时,常用署名评论员文章。
(3)“本报特约评论员”在评论员文章中,有时根据需要安排一种称为“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
一般而言,刊发这类文章,大都是约请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或有关方面的专家,就中央或地方的某项重要的文件和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而进行的阐释和宣传。
3.短评(1)含义短评是指报纸上刊发的短小精悍的评论文章,一般是一事一议或配发的评论。
(2)形式①个人署名的小评论专栏这是中央和地方报纸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
此类评论文章三五百字,时效性强,参与者多,很受读者欢迎。
②专门与新闻报道相配合的编者按、编后语等不署名的评论文章这类评论大都是报社的编辑同志写的,他们看了报道后觉得有需要提请读者注意或强调的问题,于是用上几百字刊发一篇评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者点评、述评文章(1)记者点评、述评文章的含义①记者到了现场,在采访中,发觉新闻的背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说明,于是,在写作中,记者有的针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说,有的则是对一类现象进行报道和评论。
②记者点评和记者述评一类的评论文章,是将报道和评论两者融为一体的表达形式。
新闻笔记

新闻失实经济政治: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政治决策影响大个人:自身业务不过关,虚浮,社会转型期,漂浮化杜绝新闻失实假新闻、有偿新闻、封口费、软文媒介审判(贬义)司法决策是独立的,当舆论太强大就会干预司法,影响公正审判美国陪审团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新闻专业主义:客观主义、独立性新闻媒体保留独立的批判立场、第四权力客观公平公正的报道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丁甘霖《中国新闻事业教程》名词解释:第一句定性解释再拓展看来论述题:定义(什么是新闻真实性)如何做到新闻真实性(新闻失范)公共新闻,背景分析(特点、优点、缺点)重点:报刊、广播电视机构。
通讯社报人重大新闻事件新闻思想、新闻业务技能方面的革新明确历史分期(面)—————板块中的人和事——————论(点和面的练习)论述题对现实、当前的影响作用我以前也是觉得肯定有联系、有脉络,但是又觉得不太能够归纳得很好德国普尔兹《德国新闻事业史》进奏院状开元杂报(间接证据)敦煌进奏院报(直接证据)邸报(内容、特点、评价)定本制度小报(产生原因、内容、特点、影响评价)名词解释论述产生原因: 政治动荡、人民关心政治、需求特点:评价:标志着民间办报开端、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始终是为封建官报服务的报房、京报合法的民间报纸,由北京民营报房发行内容:(没有自己采写的言论)唐宋两朝的进奏院状有何异同(唐朝进奏院和)?我国古代报刊发展缓慢的原因?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有何特征?书、笔记、真题相结合外国新闻事业史集权主义报刊理论(名解)集权主义传播模式特征、集权主义传播模式缺陷、评价自由主义阶段(名解)自由主义传播模式特征自由主义传播模式缺陷、评价集团垄断阶段——社会责任理论定义特点、优点(规模化、独立、抗衡政府压力)、劣势(信息资源集中、模式化)社会主义阶段——苏维埃共产主义理论(李磊)苏维埃定义特征、缺陷、不利影响《文史五百条》作业:整理笔记做题看文章背文史看真题孙旭培,中国古代政治传播。
赵云泽《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中国政党报刊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四章 中国政党报刊的发展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万国公报》与强学会
梁启超与《时务报》
资产阶级维新派拉开中国政党办报的帷幕 维新派其他报刊
中 国
国人同期办报高潮
政
党 报
维新派报刊的历史
刊
的 发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办报的重要性
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保皇派和革命派的论战
国内革命报刊的兴起
革命报刊的发展与报刊使命
报历程 党的新闻事业在瑞金的继续发展
延安新闻事业的发展
国统区的《新华日报》
【重点难点归纳】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拉开中国政党办报的帷幕 1.《万国公报》与强学会
1 / 6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时务文体的特征: ①“纵笔所至,略不检束”。梁启超打破了传统八股文的清规戒律和条框束缚,打破了 古文、骈文、散文等的界限,大胆运用各种笔法,点评时政,畅所欲言,实现了写作上的大 解放。 ②内容浅显流畅,明白易懂。梁启超摒弃了传统文言文估屈聱牙、深奥难懂的词汇,而 是使用大量的通俗语、外来语,采用外来的句法来论证问题、说明道理,使文章变得易于理 解、易于阅读。 ③“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梁启超的文章虽然洋洋洒洒,但逻辑清晰,层析易辨; 同时笔锋总是饱含情感,读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能使读者受到很强的感染。 3.维新派其他报刊 (1)《知新报》 它是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于 1897 年 2 月 22 日在澳门创办,由康有为胞弟 康广仁任总经理。因为是在澳门出版,所以它的言论大胆直接,同时也最全面。1901 年 1 月 20 日,《知新报》停刊。它是维新派在国内出版时间最久的报纸。 (2)《国闻报》 它是北方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1897 年由严复在天 津创办,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宗旨,“尤以通外情为要务”。其副刊《国
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特性与作用笔记和考研真题(含典型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特性与作用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定义1.新闻评论的特性依新闻评论的定义所产生(1)不同学者的不同表述①台湾报人林大椿在《新闻评论学》一书中说:“新闻为事实的客观记载,评论为基于事实而发表的意见。
”②《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范荣康先生认为:“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确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
”③1996年3月出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把新闻评论表述为:“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阐述自己观点、立场的新闻文体。
”④刘根生先生认为:“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工具对当前重大问题和典型新闻事件进行批评论说的议论文,是新闻媒体上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专栏评论、述评诸种评论形式的总称。
”⑤丁法章先生在2002年出版的《新闻评论教程》中给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2)新闻评论的表述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或文字、或声音、或音像结合、或图文并茂,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提出以上新闻评论定义基于的考虑①如今的新闻评论大都借助于大众传媒来实现,这里的作者不仅仅是写家,他更是一位传者。
②新闻评论是一种传者意愿的直接表达,或代表传媒单位,或代表传者个人,他的所文所言,都是一种有形意见的表达。
③新闻评论必须依赖于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问题或现象,它有别于小说家的创作和理论家的演绎。
李侃《中国近代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圣才出品】

第4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4.1 复习笔记一、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1.新疆的收复和《伊犁条约》的订立(1)阿古柏侵入南疆①1864年,新疆爆发反清武装起事,陷入割据纷争的混乱局面。
②1865年,浩罕汗国派阿古柏入侵南疆,先后占领吐鲁番地区和乌鲁木齐。
③1867年,阿古柏成立“哲德沙尔汗国”,逐渐控制了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
④沙俄、英国先后与阿古柏签订俄阿条约、英阿条约,阿古柏政权逐步成为英、俄控制新疆的傀儡。
⑤清廷内部出现海防与边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专注海防,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
(2)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战告捷,至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3)中俄和谈与《伊犁条约》①1878年,清政府派崇厚与俄国谈判索还伊犁的问题,崇厚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基亚条约》,简称《崇约》)。
②1880年,清政府宣布“崇约”无效,另派曾纪泽谈判改订条约,并命左宗棠坐镇新疆,后因列强恐吓妥协。
③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
伊犁地区回归版图,但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以南以北两岸的大片领土被划归俄国。
④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密切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4)沙俄加紧侵略中国西北①沙俄从1876至1890年间,以游历、考察为名,非法越境,侵扰帕米尔地区,并以先占后议的惯用手法,强迫中国承认既成事实。
②清政府多次交涉未果,只得沿萨雷阔勒岭与俄军对峙布防,形成帕米尔未界问题。
③1895年,沙俄与英国订约,擅自瓜分萨雷阔勒岭以西的帕米尔,清政府坚决不予承认。
2.日美侵犯台湾、《烟台条约》和英俄进窥西藏(1)台湾①美入侵台湾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就把台湾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1867年,美国利用“罗佛”号事件派军舰进攻台湾,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美残敌被迫退去。
②日入侵台湾a.日本于1874年入侵台湾,高山族人民奋起反击,日军退踞龟山,设立都督府。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和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见表1-1)★★表1-1 新闻评论学的定义和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考点二: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见表1-2)★★★表1-2 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1.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新闻评论学?它研究的范围有哪些?答:(1)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逐步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2)对于新闻评论学的研究范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论述: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秦珪、胡文龙、涂光晋认为:“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②《宣传舆论学大辞典》:“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新闻评论的特征与类型、历史沿革与地位、评论与政治的关系、评论的规律等。
”③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青年学者杨新敏认为:“新闻评论学研究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有关新闻评论的各种现象、各个方面,新闻评论的过程、规律,都在它研究的视野之内。
”他还大胆提出了新闻评论学应涵盖本体论、创作主体论、对象论、创作论、文体论、媒体论、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以及新闻评论史等的主张。
综上所述,新闻评论学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的。
2.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主要目的何在?答: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按照新闻传播业的客观规律,发挥新闻评论的独特长处,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和传播真理,在不同的场合和条件下,让新闻评论这种体裁更好地起到反映舆论、引导并形成舆论,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2)掌握新闻评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种类、地位和作用,并懂得这种新闻体裁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以及我党数十年来评论工作的根本传统,明确从事新闻评论工作所应具备的修养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新闻评论新传考研

四、新闻评论的分类
一、 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 带有全面部署性的。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当前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 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 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带有说理启发性的。对党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 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 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 理论色彩。
编者按可放文前、文后,也可放文中。
【编后】
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因 事抒感,借题发挥,用于一些已作过多次宣传的主题, 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方法,给以简单 的必要的新说明。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发表, 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几种由个人著名发表的评论形式
三、新闻评论概述
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一、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二、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
关系 三、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
耕耘者
新闻评论的多重属性
一、人们意见传播与交流的实用工具 二:应用文——实用文体 三、议论文 四、大众传播的新闻媒体这个近代条件下的特殊规定性
五、新闻评论的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 所持的态度。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了的观念、思想, 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了周密的 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 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 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0章)【圣才出品】

第1章鲁迅研究四题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1.近代对鲁迅的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人,开始对鲁迅进行批评甚至否定,这和以前神化鲁迅的局面很不一样,他们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
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不占有什么地位,认为鲁迅毕生攻击、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丧失了民族的自尊、自信;客观的观点,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也许有其理由,但问题是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另外,有人认为“五四”以来奉行激进主义,对传统猛烈批判,全盘否定,结果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鲁迅被指责为全盘否定传统的一个代表。
2.正确看待鲁迅批判的偏激
图1-1正确看待鲁迅批判的偏激
考点二: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表1-1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考点三: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
表1-2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 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公众舆论1.舆论(1)中国古代的概念 舆论 公众舆论 舆情公众舆论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舆论公众意见与共同承认 公众舆论的转化 公共领域及公众舆论早期情况 公共领域和公众舆论的变化 公众与群体 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大众舆论 影响舆论的因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舆论学中的运用 舆论研究的转变 公众舆论具有真正的公众性的条件 公众舆论的重建 重建公共领域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在中国古代,将百姓的怨言称为舆人之诵,即舆诵。
“舆”是车上的坐厢,引申为制造、抬车子的人,这些人在古代为数众多,所以“舆”就是“多”、“众”的意思,舆人之诵就是众人的议论,即舆论,主要是对当权者的怨谤。
(2)外来的概念“public opinion”在翻译中直接等同于我国的舆诵,人们把这种公众意见称为舆论。
“public”不能随意在中文中省略掉。
“公共性”在舆论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没有公共性,舆论就只是人们私下的议论,它也许会使人们的怨气得到发泄,但是却不会使这种发泄取得合法的力量,也不会对改变现状产生影响。
2.舆情(1)舆情的概念私人性的议论甚至不具备舆论的全部特点,更不是公众舆论。
它只是一种舆情。
(2)舆情发展为舆论舆情是舆论的原始形态,它能否发展成舆论要看个人是否愿意把内心的秘密公开讲出来,社会是否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意见,别人是否愿意和他进行交流,交流的渠道是否畅通。
3.公众舆论(1)公众舆论的形成条件①公共性联系着私人和社会,同时也联系着国家。
私人的意见成为社会的意见需要交流,这一方面依靠人际的交往,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要有形成共识的公众论坛。
②在公众论坛上,各种意见能够不受限制地相互交流,而且这些意见不是毫无价值的保费口舌,能够对现实的政治产生影响,再经过公众性的转化才能真正成为公众舆论。
(2)公众舆论的历史来源①在欧洲,公众舆论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启蒙时代的产物,是在17世纪末到l8世纪的自由政治哲学特别是l9世纪的民主理论的孕育下产生的。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圣才出品】

第二十五章 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2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①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
②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某些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企图在电波、网络空间构筑起新的霸权;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及其先进程度决定着信息量的获取能力。
(2)传播流向的不平衡国际市场上的新闻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由“北”流向“南”。
目前世界新闻和精神产品的流通,基本上是以富国、强国流向穷国、弱国,这在很 传播力量的不平衡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传播流向的不平衡 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论争的第一个阶段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 论争的第二个阶段发展中国家的新秩序构想 发展中国家理想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特点 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发达国家关于新闻传播秩序的观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分歧论争的实质论争的初步成果论争的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论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大程度上表明了发达国家企图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精神控制的野心。
(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西方新闻媒介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内容严重失衡,在总体上扭曲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形象,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1.论争的第一个阶段(1)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的不均衡和不平等问题。
(2)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问题。
(3)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争取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必须与争取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结合起来。
会议达成了相互交换新闻的决议。
(4)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发达国家的代表就新闻自由进行了交锋。
(5)1976年3月,突尼斯不结盟国家交流问题讨论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圣才出品】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消息体裁的特点1.简括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2.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但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3.有特殊的结构方式消息的结构是倒叙,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
它有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
这种写法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总称为“消息头”。
(1)电头、“本报讯”①电头,是表明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的,加括号或用显著字体标出,置于稿件开头。
新闻通讯社主要以电报、电传、电话等方式发稿,故通讯社以“××社×地×月×日电”作为消息头。
②“本报讯”是报社自己的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的标志。
如系外埠采访、外地寄稿,也需标明发稿的地点、时间,写成“本报×地×月×日专讯(或专电)”。
(2)电头、“本报讯”的作用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电头和本报讯,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二、消息体裁的优势(1)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消息是简括的报道,它往往省去新闻事实中的细枝末节,不赘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
这样,它可不受新闻题材的限制。
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越大。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消息可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
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可节省时间,从而使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笔记和考研真题(含典型题)详解(圣才出品)

答:论证是指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它要将一篇评论的论点和论据有机 地结合起来,用论据所提供的事实或理论来说明文章的中心观点,使受众能够看明白,搞清 楚,富有启迪,值得回味。论证的过程,既是将文章的材料和文字巧妙结合的过程,同时也 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答: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有以下三点: (1)论点 ①论点,即一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观点和思想。它表明作者对所要评论的客观对象的一种 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它表达了作者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创造观。一般来说,一篇评论 需要确定一个论点。 ②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统率着整篇文章的结构、布局、论理和文字,它决定着一 篇评论的生命力,事关重大。一篇评论首先要求它的论点正确。只有论点正确的文章才可能 发表,发表了才可能取得好的社会效果。 (2)论据 论据是评论文章中使论点得以成立和促其深入的相关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①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的选择标准:这个事实要与本论题相关;事实必须真实;事实必须新鲜。 ②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都是新闻评论中不可缺少的论据材料,使用时应处理好两者关系。
三、论证 1.论证的含义 论证,是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一个过程。 2.论证的作用 论证的作用是将一篇评论的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论据所提供的事实或理论来 说明文章的中心观点,使受众能够看明白,搞清楚,富有启迪,值得回味。 3.评论三要素关系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论点、论据和论证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彼此不可分割。论点是一篇评论文章的灵魂,论据是一篇文章的肌肉,而论证是肌体的血液 和骨骼。新闻评论的三要素是一个整体,是一般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4.具体运作 有的新闻评论很简单,只有一个主题,一个观点,一个事实,而且这个事实很简单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新闻评论的选题
1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评论的选题及价值
1.新闻评论的选题
(1)含义
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新闻评论要评说和论述的对象,它可以是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事件和问题。
(2)内容
①选题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学科领域上分,有多个方面。
②涉及到每一领域又有许多评论对象,即有许多选题。
2.选题的价值取向
(1)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评论中可能给人们的信息量的大小,它包括评论的观点、理论、思想和知识等。
一篇评论给人们的信息量大,它的价值就大;反之就小。
信息量大的选题应该重视它,花大气力去做,把它做好;信息量小的选题,应考虑是否去做,花多大的气力去做。
(2)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是指新闻评论发表后对社会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即人们常讲的社会效果。
评论是一种有形意见的表达,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文章一发表即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二、评论选题的来源
1.从上级精神中选题
能够体现上级精神的有中央和地方经常召开的各种党的会议、政府的会议、各种工作会议,颁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条文和文件,还有许多领导人的讲话等。
(1)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中央的文件。
(2)要结合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熟悉的话题。
2.从社会实践中选题
(1)社会实践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在社会实践中有很多新的事物、新的经验需要发现、需要总结,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需要解决,有很多新的疑点、新的困惑需要阐释,
这些都是新闻评论选题的产生之处。
(2)从社会实践中选题,要注意两点。
①选题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紧迫性。
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很多,不能什么事情都发评论,而只能选择那些能够反映普遍意义,而且问题比较严重或影响面比较广泛的问题做文章,这样才能起到有的放矢、举一反三、发一篇而促全局的作用。
②选题阐述的道理要有正确性和指导性。
事件是典型的,问题是严重的,这要求在分析和阐述这些问题时运用正确的理论予以说明。
加强理论修养,特别是加强对新学科、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对于一个评论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
3.从新闻报道中选题
(1)新闻评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要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说,而新闻报道恰恰提供了这种途径。
(2)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不仅在于描述事实,还要学会对其中需要挖掘深刻内涵的报道进行评论。
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多,自然不是每篇都需要评论。
只有选择那些事件重大,或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或不为人们所重视但反映的问题很严重的报道进行评论。
(3)注意的事项如下:
①要把握好事实的准确性。
只有那些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的报道,才能成为进行评论的素材。
②要注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新闻评论应该在新闻事实发生后,及时予以评论,以帮助人们能更快更好地认识和分辨事实,这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③要注意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写作的区别,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
新闻报道是讲清事实
的,新闻评论是提示事实的,两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从探讨争鸣中选题
(1)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
人们因生活经历、职业位置、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的不同,常会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完善,议论纷纷、众说纷纭的气氛越来越浓,由此产生一些新闻评论的选题十分正常。
(2)从探索争鸣中选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要有新闻的敏锐性。
随时注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和言论,培养和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品格。
②要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明辨是非。
③要有宽厚大度的气量和修养。
和别人探讨争鸣,即使发现对方的评论有错误,自己写反驳文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可颐指气使,不可盛气凌人,不可把话讲绝对。
三、评论选题的基本原则
1.贴近实际,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1)贴近实际的含义
贴近实际,是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
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巨大课题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使新闻评论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
(2)注意事项
①认识面临的形势,包括整个国家面临的形势。
还有本地的形势,知道媒体所在地的成绩和问题、困难和矛盾。
②要贴近实际,必须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认识形势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自己,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入手,研究它,解决它。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讲空话,不讲套话,反对一切形式主义的繁文缛节。
b.必须从大局出发,考虑一般,指导整体。
c.必须从受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促使社会的安定团结、可持续发展。
2.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引导受众积极向上
(1)贴近生活的含义
贴近生活,即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2)注意事项
①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从中国和本省、本市、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
②必须提倡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③普及科学知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3.贴近群众,反映群众,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
(1)贴近群众的含义
贴近群众,是指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
新闻评论要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而说不出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而又喜欢听的话。
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注意事项
①必须深人到群众之中,调查研究,掌握实情。
②在调研和确定选题时,要处理好民众与政府、下级与上级、地方与中央、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反映群众的呼声,又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新闻评论工作者的职责。
③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良性模式。
四、评论选题的标准
包括:(1)富有新意,出奇制胜;(2)立论正确,有的放矢;(3)论理深刻,指导一般;(4)宏观把握,超前预测。
10.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新闻评论的选题
答: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新闻评论要评说和论述的对象,它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事件和问题。
选题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学科领域上分,有多个方面;涉及到每一个领域又有许多评论对象,即有许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