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练习题 江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一页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抗震规范》规定,高宽比大于()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脱离区(1分)A. 5B. 4C. 3D. 22. 《规范》规定: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

(1 分)A. 80%,且不宜小于70mmB. 70%,且不宜小于70mmC. 60%,且不宜小于70mmD. 90%,且不宜小于70mm3. 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1 分)A. 柱宽的1/4B. 柱宽的1/8C. 梁宽的1/4D. 梁宽的1/84. 多层砌体结构中当墙体的高宽比大于4时,墙体的变形情况是:()(1 分)A. 视具体内力值而定B. 以剪切变形为主C. 以弯曲变形为主D. 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均占相当比例5. 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有何变化?( )。

(1 分)A. T1↓,Fe↑B. T1↑,Fe↑C. T1↑,Fe↓D. T1↓,Fe↓6. 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控制柱轴压比的目的:()。

(1 分)第10页/共10页A. 控制柱在轴压范围内破坏B. 控制柱在小偏压范围内破坏C. 控制柱在大偏压范围内破坏D. 控制柱在双向偏压范围内破坏7.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1 分)A. 0.75B. 0.80C. 0.90D. 0.858. 对于多遇地震作用下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组合内力设计值调整时,位于消能梁段同一跨的框架梁内力设计值在8度以下时不应小于多少?()(1 分)A. 1.6B. 1.4C. 1.7D. 1.59. 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一、单选题1.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参考答案:B2.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纵波>横波>面波(L波)B、横波>纵波>面波C、纵波>面波>横波D、面波>横波>纵波参考答案:A3.下列哪项不属于提高结构延性的构造措施()A、强柱弱梁B、强剪弱弯C、强节点弱构件D、强梁弱柱参考答案:D4.()一般周期长,波速较慢,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A、纵波B、横波C、瑞利波D、勒夫波参考答案:B5.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参考答案:C6.框架柱轴压比过高会使柱产生()A、大偏心受压构件B、小偏心受压构件C、剪切破坏D、扭转破坏参考答案:B7.下列结构延性哪个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A、结构总体延性B、结构楼层的延性C、构件的延性D、关键杆件的延性参考答案:D8.横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压缩波,这种波的周期(),振幅()。

A、长,小B、长,大C、短,小D、短,大参考答案:B9.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参考答案:A10.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1参考答案:C11.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A、VP>VS>VLB、VS>VP>VLC、VL>VP>VSD、VP>VL>VS参考答案:A12.多遇地震烈度所对应的超越概率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题库复习题与答案最全面与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题库复习题与答案最全面与

【】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的规定,位于〔D 〕抗震设防烈度地区的建筑物应考虑抗震设防。

(A) 抗震设防烈度为5~9度〔B〕抗震设防烈度为5~8度〔C〕抗震设防烈度为5~10度〔D〕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建筑抗震设计规"的使用围是〔A 〕〔A〕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B〕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C〕抗震设防震级为6~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D〕抗震设防震级为7~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按"建筑抗震设计规"根本抗震设防目标设计的建筑,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建筑物应处于以下种状态〔C 〕〔A〕不受损坏〔B〕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C〕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D〕重损坏,需大修后可继续使用【】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遭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应〔A 〕。

〔A〕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B〕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C〕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重破坏〔D〕不致倒塌【】*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是指以下哪一条.〔B 〕〔A〕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修理仍可继续使用〔B〕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C〕当遭受7度的地震影响时,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D〕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大震不到〞的设防目标是指以下哪一条.〔D 〕〔A〕当遭受8度的地震影响时,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重破坏〔B〕当遭受8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C〕当遭遇高于8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经一般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D〕当遭遇高于8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重破坏【】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以下分类不正确的选项是〔B 〕〔A〕【】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重次生灾害的建筑〔B〕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破坏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C〕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按标准要求进展设防的一般建筑〔D〕丁类建筑应属于允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建筑物共有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以下分类原则中正确的选项是〔D 〕〔A〕甲类建筑属于重要的建筑〔B〕乙类建筑属于较重要的建筑〔C〕丁类建筑属于一般重要的建筑〔D〕丁类建筑属于抗震适度设防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应划分为以下哪一个类别〔B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

答案在后面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2 分)A. 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C. 杜哈米积分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2 分)A. 最顶层B. 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3. 在设计基准周期为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重现期为()(2 分)A. 475年B. 225年C. 140年D. 98年4. 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 。

(2 分)A. 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B. 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5. 《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

(2分)A. 水平直线B. 斜直线C. 抛物线D. 指数曲线二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6. 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2 分)()7.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2 分)()8. 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低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低于对整个结构的延性要求。

(2 分)()9. 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2 分)()10. 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2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2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混凝土结构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

(3分)A.B.C.D.2. 在T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假定在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范围内混凝土的压应力分布是()。

(3 分)A. 均匀分布;B. 按抛物线形分布;C. 按三角形分布;D. 部分均匀,部分不均匀分布。

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3 分)A. 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B. 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C. 破坏形态不同;D. 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4. M R 图必须包住M 图,才能保证梁的()。

(3 分)A.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B.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C.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D. 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5.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双筋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若 ,则说明()。

(3分)A. 受压钢筋配置过多;B. 受压钢筋配置过少;C. 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早已屈服;D. 截面尺寸过大。

6.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3 分)A. 纵向钢筋内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B. 纵向钢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C. 箍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D. 纵向钢筋重心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纵向钢筋弯起点的位置与按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3 分)A. 0.3h0;B. 0.4h0;C. 0.5h0;D. 0.6h0.8. 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3 分)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B. 增加保护层厚度;C. 增加截面高度;D. 增加截面宽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练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练习题

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2、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倍。

3、现行抗震规范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采用以下三种:、、。

4、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的通俗说法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5、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的地震简称中震。

6、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场地特征周期T 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2、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3、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4、不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是()。

A .正确合理地进行选址B .结构总体布置C .承载力验算D .良好的变形能力设计5、设防烈度为9度,计算罕遇地震时所采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A .1.5B .1.4C .1.3D .1.2三、判断题(直接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20分,)1、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2、竖向地震系数一般与水平地震系数相同。

( )3、抗震规范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增加了对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测试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测试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测试题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2、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5 倍。

3、现行抗震规范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采用以下三种: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4、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的通俗说法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地震简称中震。

6、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拟静力方法和直接动力分析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场地特征周期T 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2、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D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3、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B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4、不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是(C )。

A.正确合理地进行选址B.结构总体布置C.承载力验算D.良好的变形能力设计5、设防烈度为9度,计算罕遇地震时所采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B )A.1.5 B.1.4 C.1.3 D.1.2三、判断题(直接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20分,)1、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及答案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3.1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0.5S,质点重量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 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霞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2 结构同题3.1,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设分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一层柱截面450mm×450mm,二、三层柱截面均为400mm×400m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T1。

3.4 题3.2的框架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5 三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3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结构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为k1=7.5×105kN/m,k2=9.1×105kN/m,k3=8.5×105 kN/m,各质点的质量分别为m1=2×106kg, m2=2×106kg, m3=1.5×105kg,结构的自震频率分别为ω1=9.62rad/s, ω2=26.88 rad/s, ω3=39.70 rad/s, 各振型分别为:要求:①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②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3.6 已知某两个质点的弹性体系(图3-6),其层间刚度为k1=k2=20800kN/m,,质点质量为m1=m2=50×103kg。

试求该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
1. 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2 分)
A. 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
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
C. 杜哈米积分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2 分)
A. 最顶层
B. 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3. 在设计基准周期为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重现期为()(2 分)
A. 475年
B. 225年
C. 140年
D. 98年
4. 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 。

(2 分)
A. 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 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5. 《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

(2
分)
A. 水平直线
B. 斜直线
C. 抛物线
D. 指数曲线
二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
6. 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2 分)()
7.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2 分)
()
8. 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低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
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低于对整个结构的延性要求。

(2 分)()9. 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
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2 分)()
10. 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

(2 分)()
11. 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2 分)()
12. 建筑物的高宽比越大,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越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越严重。

(2 分)()
13. 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2 分)()
14. 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2 分)()
15. 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 分)()
三名词解释题 (共4题,总分值24分 )
16. 标准反应谱曲线(6 分)
17. 振型分解法(6 分)
18. 单质点体系(6 分)
19. 地震影响系数(6 分)
四填空题 (共6题,总分值12分 )
20.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

(2 分)
21. 底部剪力法一般适用于计算房屋 _________不超过_________的结构地震力。

(2 分)
22.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确定。

(2 分)
23. 自振周期与体系的质量和刚度有关,质量越大,周期越 _________,刚度越大,周期越
_________。

(2 分)
24. 阵型分解反应谱法中,对于各阵型产生的_________作用效应可近似采用_________ 确定。

(2 分)
25.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_________和 _________。

(2 分)
五简答题 (共2题,总分值20分 )
26. 简述两阶段设计的基本内容。

(10 分)
27. 简述杜哈美积分的概念。

(10 分)
六计算题 (共1题,总分值14分 )
28. 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
,每层层高皆为4.0m,框架的自振周期;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
(,结构的阻尼比为,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要求()。

(14 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
1. 答案:B
解析过程:
2. 答案:D
解析过程:
3. 答案:A
4. 答案:C
解析过程:
5. 答案:A
解析过程:
二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
6. 答案:错
解析过程:
7. 答案:对
解析过程:
8. 答案:错
解析过程:
9. 答案:对
解析过程:
10. 答案:错
解析过程:
11. 答案:对
解析过程:
12. 答案:对
解析过程:
13. 答案:错
解析过程:
14. 答案:错
15. 答案:错
解析过程:
三名词解释题 (共4题,总分值24分 )
16. 答案:标准反应谱曲线: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
面加速度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解析过程:
17. 答案:振型分解法:用体系的振型作为基底,而用另一函数作为坐标,就可以把联立方程
组变为几个独立的方程,每个方程中包含一个未知项,这样就可分别独立求解,从而使计算简化。

这一方法称为振型分解法,它是求解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的重要方法。

解析过程:
18. 答案:单质地体系:某些工程结构,如等高单层厂房和公路高架桥等,因其质量大部分都
集中在屋盖或桥面处,故在进行结构动力计算时,可将该结构参与振动的所有质量全部折算至屋盖,而将墙.柱视为一个无重量的弹性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单质点体系。

解析过程:
19. 答案:地震影响系数:实际上就是作用于单质点弹性体系上的水平地震力与结构重力之比:。

解析过程:
四填空题 (共6题,总分值12分 )
20. 答案: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结构本身不对称
解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