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详解

10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 ( B )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解析】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项羽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 沟(古代运河)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历史就这样使 鸿沟成了“楚河汉界”。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 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原,南 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 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C )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解析】《阳春白雪》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表现的是大地 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 乐师师旷所作。
楚襄王曾问宋玉,为何很少听到士民众庶称誉他。宋玉 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 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 xiè )露”时,国中和者 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 人。宋玉的结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解析】 “双簧”作为一种节目,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双 黄本是两个姓黄的意思。后来为和京剧的二黄相区别,将黄字 加个竹字头,从此有了双簧之名。
89.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 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 C )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解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喜游山水,于是特制了一种前后齿 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后人称这 种特制的木屐为“谢公屐”。
2.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 ) A.戊 B.戍 C.戌
【解析】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万物皆燃。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辛者,新也,万物肃然,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常识积累——历史文化知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1.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A.空穴来风B.三人成虎答案:(B)道听途说意思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空穴来风意思是有孔洞便会进风,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有根据。
由于广泛的误用,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答案:(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案:(C)屠苏,酒名。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答案:(A)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
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答案:(A)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姜维;黑色的脸谱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绿色的脸谱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答案:(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传统文化常识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常识100题附答案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的《》。
6.“天下第一关”指()。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和()。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神农。
24.“三教”指儒教、()、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28.“三省”指中书省、()、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改革指导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xié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姓公输,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

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古诗句积累】1.生当作人杰,。
2.,波撼岳阳城。
3.草木有本心,。
4.黄金若粪土,。
5.去年今日此门中,。
6.人生自古谁无死,。
7.枝上柳绵吹又少,。
8.,道是无晴却有晴。
9.,为伊消得人憔悴。
10.,在地愿为连理枝。
11.,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1.死亦为鬼雄 2.气蒸云梦泽 3.何求美人折 4.肝胆硬如铁 5.人面桃花相映红 6.留取丹心照汗青 7.天涯何处无芳草 8.东边日出西边雨 9.衣带渐宽终不悔 10.在天愿作比翼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12.日出江花红胜火,。
13.溪云初起日沉阁,。
14.,不废江河万古流。
15.,直挂云帆济沧海。
16.,西湖歌舞几时休。
17.花开堪折直须折,。
18.,不拘一格降人才。
19.云横秦岭家何在,。
20.,犹抱琵琶半遮面。
21.,各领风骚数百年。
22.,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案】:12.春来江水绿如蓝 13.山雨欲来风满楼 14.尔曹身与名俱灭 15.长风破浪会有时 16.山外青山楼外楼 17.莫待无花空折枝 18.我劝天公重抖擞 19.雪拥蓝关马不前 20.千呼万唤始出来 21.江山代有才人出 22.但使龙城飞将在23.我自横刀向天笑,。
24.小楼一夜听春雨,。
25.抽刀断水水更流,。
26.,长使英雄泪满襟。
27.无边落木萧萧下,。
28.,六宫粉黛无颜色。
【答案】:45.相见时难别亦难 46.众人皆醉我独醒 47.洛阳亲友如相问 48.要留清白在人间 49.美人帐下犹歌舞 50.莫怪春来便归去 51.牧童遥指杏花村 52.东风不与周郎便 53.浊酒一杯家万里 54.花有清香月有阴 55.江枫渔火对愁眠29.姑苏城外寒山寺,。
30.,吹面不寒杨柳风。
31.问渠那得清如许,。
32.,又岂在朝朝暮暮。
33.纸上得来终觉浅,。
34.,俯仰随人意可怜。
35.接天莲叶无穷碧,。
36.,春风不度玉门关。
37.等闲识得东风面,。
38.,天下谁人不识君。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及答案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D.《紫钗记》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 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元好问B.柳永C.晏殊D.李煜4.“滥竽充数”出自哪部书?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A.扁鹊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8条B.10条C.15条D.22条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后汉书》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相握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忠耿正直B.阴险狡诈C.神怪形象D.凶暴残忍1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A.汝窑B耀州窑C.定窑D.钧窑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C.绘画D.刀工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A.300首B.305首C.350首D.500首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孙武C.孙权D.孙良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什么?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D.武打技艺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什么?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C.时不我待D失之不再1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B.仲夏C.孟夏D.深秋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20.“竹林七贤”中不包括以下哪位?A.山涛B.向秀C.谢灵运D.阮籍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李商隐B骆宾王C.王昌龄D.李白2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岳不包括以下哪座山?A.泰山B.华山C.嵩山23.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B.戍C.戌D.己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A赤眉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起义D.黄巾起义25.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谁?A.梅尧臣B.晏殊C.苏舜钦D.林逋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卓文君C.李清照D.蔡文姬27.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指鹿为马B.奇货可居C.图穷匕见D.一诺千金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A.秦始皇B武则天C.唐太宗D.赵匡胤29.西湖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白居易B.李白C.苏东坡D杜甫30.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谁?B.苏轼C.陆游D.辛弃疾3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什么样的品质?A.为政清简B.平安长乐C.淡泊名利D.骄奢淫逸32.在古代,人们怎样尊称对方的妻子?A.令爱B.令正C.令堂D令尊33.以下哪位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A.颜真卿B.赵孟頫C.柳公权D褚遂良34.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A.两位B.三位C.四位D.五位3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以"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黄盖36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A.来俊臣B.周兴C.李林甫D.赵高3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38.现在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A.文章B.画作C.乐曲D.刺绣3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A.孔子B.屈原C.孟子D.老子40.“杏林”指代的是什么?A教育界B医学界C.商界D.曲艺界41.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山海经》B.《世说新语》C.《封神演义》D.《左传》42.《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D.天气渐渐转暖43.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A.杏月B.桃月C.榴月D.荷月44.“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A.王羲之B.颜真卿D.吴道子45.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谁?A.一位画家B八位画家C.一位诗人D.八位诗人4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47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A.一字千金B.一诺千金C.一饭千金D.一掷千金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49.“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D.凌晨3点至5点50.唐宋八大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位?A.韩愈B.李白C.柳宗元D.苏轼51.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黎明5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A.《孟子》B.《庄子》C.《荀子》D.《老子》54.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A.欧阳修B.欧阳询C.欧阳锋D.欧阳生55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C.李约D.李询56.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谁?A.司马相如B.崔莺莺C.白居易D.杜甫5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什么?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58.《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哪一部文学经典?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孔雀东南飞》59.“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A伍子胥B.勾践C.夫差D.范蠡60.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什么?A.期颐B.耄耋C.花甲D.古稀6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A.朋友B.学生C.同事D.产业62.“吴带当风”形容的是我国古代哪位画家的笔法?A.张僧繇B.吴道子C.顾恺之D.吴昌硕63.俗称“金銮殿”的是以下哪座大殿?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D.养心殿64.“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的什么礼节?A.从丈夫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B.从妻子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C.从夫妻头上各取一些头发,合而作一结D把头发都剪掉65.“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6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A.玄奘B.鉴真C.义净法师D.道明和尚67.唐文宗曾御封“三绝”,除了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外,还有什么?A.裴旻的剑舞B.吴道子的画C.李龟年的曲D.顾师言的棋68.《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A.忠义B.孝悌C.礼义D.廉耻69.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哪个?A.菊B.梅C.竹D.松7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71.“鼎”的最初用途是什么?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D.家居装饰72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六个D.三十二个73被誉为“万囯之园”的是哪个? A.颐和园B.圆明园C.静明园D.西花园74.“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B.表意字C.形声字D.假借字75.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桃花扇》B.《长生殿》C.《牡丹亭》D.《南柯梦》7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77下列哪个不是南京的别称?A.建康B.江宁C.吴中D.金陵78古代最大的类书是哪一部?A.《古今图书集成》B.《永乐大典》C.《太平御览》D.《册府元龟》79.“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谁?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8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81.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C.古代的一种告别礼仪D.绘画的一种方法82语“白驹过隙”一般用来比喻什么?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C.世事变化D.变幻莫测83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B.鹅C.鸡D.鱼84.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8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三都赋》B.《长六赋》C.《两都赋》D.《二京赋》86.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A.长度B.面积C.容积D.重量87.《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什么称谓?A.名B字C.号D.姓88.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A.牛郎和织女B.唐玄宗和杨贵妃C.司马相如和卓文君D.梁山伯和祝英台8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90.“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什么?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C仁、义、礼、信D.文、忠、智、礼91.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干B.戈C.都是D都不是92.《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D.顺序93.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答案1.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 A 考查古文化常识,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此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 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月十五日。
7.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A “左迁”必是降职。
“左迁”必是降职。
10.D 皇帝的庙号。
皇帝的庙号。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 A (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13.C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 14. A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15.B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 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16.C 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常识题100道

传统文化常识题100道答案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D.《紫钗记》答案:B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答案:B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元好问B.柳永C.晏殊D.李煜答案:A4.“滥竿充数”出自哪部书?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答案:C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A.扁鹊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答案:C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8条B.10条C.15条D.22条答案:A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后汉书》答案:A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A.汉口镇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答案:C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案:C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相握答案:A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作,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忠耿正直B.阴险狡作C.神怪形象D.凶基残忍答案:A1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A.汝窑B.耀州窑C.定窑D.钧窑答案:B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C.绘画D.刀工答案:B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A.300首B.305首C.350首D.500首答案:B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孙武B.孙膑C.孙权D.孙良答案:A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什么?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D.武打技艺答案:B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什么?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C.时不我待D.失之不再答案:A1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B.仲夏C.孟夏D.深秋答案:A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答案:B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什么?A.期颐B.觉重C.花甲D.古稀答案:A6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A.朋友B.学生C.同事D.产业答案:B62.“吴带当风”形容的是我国古代哪位画家的笔法?A.张僧繇B.吴道子C.顾恺之D.吴昌硕答案:B63.俗称“金銮殿”的是以下哪座大殿?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D.养心殿答案:A64.“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的什么礼节?A.从丈夫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B.从妻子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C.从夫妻头上各取一些头发,合而作一结D.把头发都剪掉答案:C65.“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答案:C6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A.玄奖B.鉴真C.义净法师D.道明和尚答案:A67.唐文宗曾御封“三绝”,除了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外,还有什么?A.裴旻的剑舞B.吴道子的画C.李龟年的曲D.顾师言的棋答案:A68.《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A.忠义B.孝悌C.礼义D.廉耻答案:B69.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哪个?A.菊B.梅C.竹D.松答案:A7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答案:B71.“鼎”的最初用途是什么?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D.家居装饰答案:C72.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六个D.三十二个答案:A73.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A.颐和园B.圆明园C.静明园D.西花园答案:B74.“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B.表意字C.形声字D.假借字答案:A75.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桃花扇》B.《长生殿》C.《牡丹亭》D.《南柯梦》答案:B7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A77.下列哪个不是南京的别称?A.建康B.江宁C.吴中D.金陵答案:C78.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是哪一部?A.《古今图书集成》B.《永乐大典》C.《太平御览》D.《册府元龟》答案:B79.“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谁?A.曹操、曹玉、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答案:B8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沿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
古人把宗庙、社稷与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C.“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
D.大(dà)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一项是()A.“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开封,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
D.前四史中,《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
《三国志》作者陈寿,晋朝人。
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龄称谓:豆蔻是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是女子十五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B.《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林黛玉是贾宝玉姑母的女儿,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是故事的主线。
C.古代职官: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六国、秦汉时期在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方面都设有博士,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统称学士。
D.《高老头》《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巴尔扎克、雨果、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
9.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是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B.“一去紫台连朔漠”:“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炎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即贬官降职。
迁:改官。
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
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
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是指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10.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B.旬假: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C.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D.簪笏:指代官职。
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
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从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C.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
可用“崩殂、薨、不禄”替代。
D.“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先呼台阶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
文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1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1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是古代官名。
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1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B.巡按: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史”的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事务。
C.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D.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官盐的凭证。
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又称“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从苏轼诗“料得清贫馋太守”中,我们可知文与可担任过此职。
B.“刺史”是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
职任监察,官阶高于郡守。
C.“节度使”为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掌管当地军政大权。
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对抗中央的军事力量,世称“藩镇”。
D.“都督”是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17.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
《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
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候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18.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服色:更改服饰器物的颜色。
《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色)改为水德(崇尚黑色)。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
符为古代君王征调兵将时的凭证。
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
C.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古代行军以车为阵。
出入之处,仰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为门,叫做“辕门”。
后来也指领兵将领的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20.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