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文字材料探究类共34页
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类
解题要领
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 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 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 (共同点)或个性(不同点)。
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上升到 理论(哲理)的高度。
注意事项
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思考:这几则材料 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 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 一定会有所发现。
Δ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Δ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Δ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分析:以上几则材料的共性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 的成就。细分析1-4则材料有一个共性,即他们 在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5就不同了。据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 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 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如果 我们不能关注相同材料中的差异而得出“伟人们 在年青时就取得了突出的贡献”这个结论就不准 确了。
综合性学习
材料探究类
分析一般材料的基本方法
1、问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原因。我们一 旦知道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探求原因、得出 探究结果。 例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 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 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 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 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 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结果是出现五角星图案。原因是孩子有好奇心没有按 常规去切,而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于是我们 可以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分析:本段材料中“其人自护其短”是关键句,找 到这个关键句,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不可自护其 短。或自护其短要不得。如果抓不住关键,而得出 “北人有不同凡响的壮举”就错了。
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类分解
答题前思考: 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答题时:因果关系: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结果
平等关系: 先共性(相同点),再个性(不同点)。
写答案:
语言简洁、精练、流畅 前面加上序号(条理清晰)。
透过 现象 看本
质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亲临其境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
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
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
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事材1结料关料.阅果二广三读大: :人古下民人面的言的生“三计黄。河则清材,料天下,宁写”⑴出,关你黄注黄河探河的究,治保的理护,黄
河,还黄河的本来面
实 战
2、请阅读2011年长沙目母市。亲⑵河中治为理人考黄民河造,福让。 新题,测一测自己的应⑶污变染生能存环境,就
材料整理探究类 -------------
中考亮点-----“综合性学习”
特点: 视角独特 题型新颖 紧接时代脉搏
命题思路: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
能力和综合素养;注重独特的体 验和理解、创新能力,
【常考题型】
• 1、简洁、明确地概括出一段或几段文字(图表) 主要内容或提炼信息观点(材料探究类)
• 2、能根据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主题词(或题 目)、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活动策划类)
良好的习惯,多一点追求,会有更多的 收益。(关心并做好份外事,益人又益己)
难道竟这样简单? 再走走看!
请阅读关于成吉思汗 的三则材料,说说你 从中有何发现?
一、黑格尔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他们是出现在 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 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最新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题训练11
最新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题训练11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题训练班级一、指点迷津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材料(文字或图表)探究题纷纷出现。
这种试题多以“单则材料”或“多则材料”形式呈现,要求对提供的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比较、研究和归纳,从中有所发现,最后写出自己探究的结果。
对这种材料探究新的考试题型,我们该如何去解答呢?解题第一步:解读材料归纳要点。
读懂句意,再用简洁语言归纳,概括出各则材料要点,使材料变得简洁、清晰。
解题第二步:整合比较发现共性。
把所归纳出的要点进行整理、合成或筛选、提炼,从中概括出共性。
如果几个材料要点是对立的,可以把其中的异同点各自加以合并、归纳,概括出相对的两方面的共性。
解题第三步:联系现实生发观点。
发现出几则材料之间的共性,结合题目中的解题提示,就很容易联想到当前现实中的热门话题,生发出感想。
解题第四步:组织语言写出结论. 对于“单则材料”类探究题的解答,可省略第二步,相对来说容易些。
掌握了探究学习类试题的解答方法,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思考,努力去发现,养成探究的习惯,在考场上再遇到此类试题,解答起来就会感到容易了。
姓名二、实战演练1.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将你的探究所得写下来。
材料一:中国是火箭诞生的故乡。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厅里,就展出“火龙出水”、“神火飞船”和“一窝蜂”等中国古代火箭的复原模型。
材料二:美国火箭学家郝伯特·S·基姆在 1945 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电机》一书中提到:“约 14 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
他把自己绑在椅子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 47 根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综合性学习 材料探究题概要
(一)相关说明
材料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语文命 题的热点题型,一般是命题者给出一 段或几段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表 格)等,要求考生通过对比阅读,从 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表达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并 针对材料发表自已的看法等。
综合性学习中的材料探究题
一般所 选材料都与该活动的主题相关联, 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地方特点 明显,乡土气息浓郁,内容丰富, 覆盖面广。它强调文化积累,强调 独特体验,强调个性表达,突出学 科渗透,实现语文课程与生活的结 合,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 新意识等。
我的看法:
示例一:我认为如果考不上高中去读职业中专 挺好的。职业中专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型人才, 而国家缺少的就是这类人才,好就业,这是一 大特点。另外,读职业中专国家有补贴,可以 减轻父母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示例二:我个人觉得读职业中专不好。听说我 们这个地方的××中专,管理松散、师资薄弱, 学生们根本学不到什么真本领,将自己的大好 时光浪费在校园里,得不偿失呀!
【热点调查】 阅读下列表格,写出你 得出的调查结论,并谈谈你对就读职业 中专的看法。(3分)
学生 家长
我的结论: 我的看法:
高中 职业中 社会 专 78% 17% 5% 90% 6% 4%
学生 家长 我的结论:
高中 职业中 社会 专 78% 17% 5% 90% 6% 4%
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或子女读 高中,而不愿读职业中专,希望进入 社会的则更少。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 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 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 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 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 ,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 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 ,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 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 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探究结果: 读书要有所选择(1分),应选择 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 )的书来读(1分)。(共2分)
综合性学习——文字材料探究类
二、近五年百色市综合性 学习考试题目类型
• (2013年百色)蓝天中学开展有关“中国梦”的话题讨 论,请回答下列问题。(7分) • ①梁启超的梦:引进西方政治文明以拯救衰弱落后的 国家。 • ②莫言的梦: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让中国文 学走向世界。 • (1)以上材科各自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2分) • (2)请围绕青少年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将下面句子 补充完整。(1分) 2013年 口语交际: • 少年怀揣梦想则民族充满希望,少年实现梦想则 ______。 表达看法、辩论 • (3)“中国梦”有大有小。分别以“市民”和“中学 材料探究: 生”的身份说说各自的梦想。(4分) 比较分析 • ①市民: • ②中学生:
艰难环境中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凡成功人士必先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 逆境造就人才
提炼分论点
大学生对父亲为自己背行李熟视无睹
过份关爱,使子女 冷漠、懒惰
寻找共同点: 组织语言 表述结论
环境(关爱)与成才(生存)的关系。
艰苦的环境与磨难,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
渐入佳境
请阅读以下两则材料 你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 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 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方法指导
母虎强迫幼虎自己觅食
• (2014年 百色)学校广播站开展“走进电视台, 学做采编员”综合性实践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 请完成以下任务。 • (1)右边是百色电视台的台标,请简要说明该标 志的主要构图特点及其寓意,要求寓意与构图相 关联。(3分) • 构图特点(1分): 2014 图表专题探究材料: • • 寓意(2分): 徽标说明及寓意
中考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之材料探究题集(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材料探究题一、解题:所谓探究,就是要求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解题技巧1、感知理解材料即看懂所给出的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这是做材料探究题的基础。
只有理解材料,才能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
理解材料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和深刻。
如山东省威海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15字以内):2007年5月2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05年一项针对38万多名学生的监测显示,7至18岁的城乡男生平均身高比2000年检测结果高出7厘米、1分米。
但是,学生的多项体能指标却呈下降趋势,如肺活量,2005年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85毫升、303毫升;乡村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
2005年和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绝大多数下降,如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3.7厘米,3.9厘米。
做这道题目时首先要明确这道题中的材料的内容是关于7至18岁城乡男女身高体能方面的内容,分别是2005年2000年的数据,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才能得出结论。
2、分析比较材料一般情况下的材料探究题都会出现好几个材料,或出现几个参数,而这几则材料之所以放在一起,这之间一定有关系的,有的时候可以是并列的关系,有的时候是因果的关系,做题时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发现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因果关系等。
将这几则材料或几个方面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材料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参数和参数之间的不同点,从而用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主要信息或得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找出材料中的规律或作者的态度。
如上面的一则材料探究题:就应将材料中的数据作一个比较,将2005年的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能情况和2000年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能情况作比较,可知都是关于学生的身高和各项体能的相关情况,这是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还可知,2005年2000年相比,数据有变化。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专题——综合性学习共18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பைடு நூலகம்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专题——综合性学习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语文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题分析与讲解PPT优秀课件
表述
解析:在比较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和生活规律对比较的结果进行 发现现象、规律、哲理的操作并将其用精确的语言表述。
核心思想
求同存异
当梨子=竹琴;香蕉=川江号子时,探究结果 等于? 研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重庆表演民间艺术竹琴的前辈先贤相继离 世,现重庆三峡曲艺团竹琴的传承人第八代仅有三 人,第九代仅有两人。一些青年说,宁愿去工地上 搬砖运瓦也不学什么竹琴。竹琴正面临着 “断代” 之痛。 材料二:川江号子在川渝民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但目前,重庆境内擅长表演这种艺术的船工仅剩下 十多人,而擅长领唱的号子头,都已经相继去世。
材料二:有关人士分析说,2017全年税收较快增长的主要原 因是经济稳定增长为税收增长奠定了税源基础,此外物品价格 水平快速上涨使得以现价计算的税收收入较快增长。 材料三:个人所得税快速增长,实现收入4837.17亿元,同比 增长22.5%。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成为税收增长的基 石。
总结
材料探究题的思路和方法:
【材料】 随着全球服务业和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融合, 网络团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通过网络, 消费者组团购买同一商品,可以将被动的分散购买变 成主动的大宗购买;商家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 原理,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所以消费 者购买同样质量的商品,能够享受更低的价格。
网络团购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1分)通 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1分),以折扣价 购买同一种商品(1分)。
筛选
分析
表述
材料探究题的核心思想
求同存异
综合性学习例解
1、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 关爱他人,某校举行了以“与爱同行”为主 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参与志愿服务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请你提取下列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概括我 国志愿服务的总体情况。(4分)
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题典例演练与解析
砍
——材料探究题实例演练 与解析
鸡街中学 李茂丽
一、中考命题走向
综合性学习试题已成为中考语文试卷的亮点,试 题含量不断增大,题型也是异彩纷呈。归纳起来, 有如下特点: 1、实践性。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学会 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2、语文性。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考查学生 的知识积累与能力迁移。 3、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与能力,注重 跨学科的渗透。 4、开放性。命题灵活,答案不唯一,鼓励有创意 的设计和表达。
二、中考命题规律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注重知识的迁移、创新和语言的 综合运用; 3、注重人文性,贴近生活,有正确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 4、关注区域特色、热点问题的理解 和感悟。
(2011.昆明) 综合性学习(8分) 九十年峥嵘岁月,九十年建党伟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学校九年级(1)班将于7月1日下午四点在本班举行“走进红色七月”语 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嘉宾邀请】 24.你将代表班级邀请校长来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样对校长 说: (2分) 【新闻摘要】 25.请把下面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分) 《春城晚报》讯:昨日,作为云南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活动, 《云岭楷模风采录》在云南省科技馆展出。《云岭楷模风采录》全面、 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建党90年来,我省各个历史时期90名优秀共产党员 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
提示:
家庭收入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幸福是少年的微笑和歌唱,幸福是 壮年的顺利和发达,幸福是老年的 平安和健康。
[解题要诀] 扣题旨 找规律 善表达
[探究类解题要诀] 画面和文字 阅读要仔细 悟义扣主题 观点求新意 表达要合理 答题更容易
祝:同学们心想事成
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类 课件
(3)仿照例句写话。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 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 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略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 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
专题11 ┃ 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类
一、明确要求扣题旨。 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
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 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材料探究 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专题11┃ 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类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 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 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 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专题11┃ 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类
专题11 ┃ 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类
2.[ 2014·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2014年是农历壬午年,又称马年。①随着马年的
到来,使“马上有钱”“马上有车”之类的“马上有××”带 着人们各种各样的美好愿望扑面而来。一时间,“马上体”爆 红于网络世界,爆红于海峡两岸的华人万姓。
专题11 ┃ 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类
3.[ 2014·孝感]综合性学习。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 —— 《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 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 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 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 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综合性实践——材料探究类-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05 综合性实践——材料探究类【复习目标】:(1)了解掌握材料探究类的基本题型。
(2)掌握这类题的基本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运用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型。
【复习难点】:运用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型。
【复习方法与步骤】:材料探究题是由几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的。
这种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和探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探究材料题答题步骤】1.审清题目,读懂材料。
先要抓住要点,审清题目的意思。
2.找出几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解答该类题目,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几则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而找出各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3.提炼材料的共性。
在比较分析几则材料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个性与共性)的基础上,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把相同点加以保留,进而提炼出它们的共性。
4.写出探究结果。
在提炼出材料共性的基础上,即可以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概括归纳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专题通过】1.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
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
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
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何边?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
你选择,理由。
【参考答案】:(1)A D(2)示例:选D组,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中,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景物。
材料探究综合性学习
材料探究综合性学习解题思路1.阅读题目,读懂材料。
(整体研读)2.提取个材料或图表的主要信息(提取信息)3.找出材料的共性(个性)或因果关系。
(分析归纳)4.写出探究结果。
(语言表述)一、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
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
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第一步,审清题目,读懂材料。
首先要抓住要点,审清题意。
这道题目表面看起来是提供三个材料让考生探究。
其实,是提供四个材料让考生探究,包括文章《历练后的飞翔》。
考生一定要读懂这四个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解决问题。
第二步,找出材料的个性。
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从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分析、解剖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从而揭示其个性特征。
如:《历练后的飞翔》是一篇散文,说的是雄鹰“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由此联想“人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人翅膀被折断,我们要忍受剧痛拒绝怜悯”的内容。
材料一讲的是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一个片断说明性文字。
材料二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话,这一段话是来论证“生于忧患”。
材料三也是一个片断性的说明性文字,主要内容是介绍一幅漫画,讲的是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讽刺父亲宠爱儿子。
第三步,提炼材料的共性。
在分析四个材料个性的基础上,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把相同的点加以合并以把不同点加以保留,进而提炼出共性。
综合性学习——文字材料探究类共36页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