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诉衷情 •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身老沧州! (1)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2)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答案
• (1)诗歌描写了一个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 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诗歌通 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 慨。 • (2)对比,以抒发作者心中的满腔的幽愤和无言的抗议。 • 这里是匹马驰骋疆场,那边是蒙尘貂裘战袍.这里是壮 心在前线站场(天山),那边是退居家乡(沧州) • 作者用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 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读者对爱国志士产 生很大的同情,对昏庸的南宋朝廷的憎恨.
• • • • • •
• 方法点拔 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 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 大有帮助的。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 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如: (1)盛唐: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 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即使战争艰苦无比,也无比壮 丽;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不悔。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 和惆怅。
边塞诗
检查预习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 代(先秦《诗经》已有:《秦风· 无衣》:“岂 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 同仇!” 《诗经· 小雅· 采薇》:“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隋代开始兴盛, 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 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 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至宋元明清衰微。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军城早秋 • ——唐· 严武 •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 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
• 奇异风光、百姓生活 •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 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 光 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 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 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 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 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 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 渔家傲秋思 • ——唐· 范仲淹 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 。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 。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好处。 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 (1)答: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 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 (2)答:上阕侧重描写,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 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壮志难酬,有家难归。
•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描写艰苦激烈的 戍边生活。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 下曲》 卢 纶) •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 教师总结 • 分析边塞诗,我们要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 创作的时代背景;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 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关注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关注并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 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 主义。
检测反馈
质疑探究 成果展示
边塞诗的主要意象(包括地名、乐器) 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 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 矛剑戟、 斧钺刀铩(shā)、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jié) 夷指少数民族) 碛(qì )西 轮台 龟兹(qiū cí)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 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 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 1.杀敌卫国· 建功立业之豪情 •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 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 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 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 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 念。
• • • • • • • • • • • • • •
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2.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 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体归纳如下: 塞风光——奇丽壮阔 治者——穷兵黩武 乡——思乡念亲 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 •
百度文库

• (1)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 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 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 张。 • (2)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 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 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 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 示必胜的信心。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征人怨 • ——唐· 柳中庸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 “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 的分析。 •
• 答: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 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 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 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 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 •
• 离情别绪· 思乡思亲。 •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 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 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 愁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 3.战斗场面· 反对征伐 •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 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 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 苦。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 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