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

合集下载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这类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可能减轻体重,特别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但作用更快、更短,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中性。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8、 SGLT-2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还有一定的减重和降压作用,对心血管也有益处。

二、药物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合并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对于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首选二甲双胍。

直击餐后更快更强更安全

直击餐后更快更强更安全

a模型1: 根据年龄、性别和随机分组进行校正. b模型2: 根据模型1和AIR (对SI)或SI (根据AIR, 校正的AIR和DI)进行校正. c模型 3: 根据模型2和基线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校正. d模型4: 根据模型3和BMI进行校正. AIR=急性胰岛素反应; DI=处置指数; FSIGT =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S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SI -adjusted AIR=AIR根据SI回归分析进 行校正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第一时相(早时相)胰岛素分 泌缺陷决定了IGT向T2DM的进展。
AIR在NC组>初发组>SU有效组>SU 继发失效组
40例正常对照,101例T2DM (初发组35例,SU有效组32 例,SU继发失效组34例)。 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测定AIR, 校正胰岛素抵抗(HOMA-IR) 后,AIR在NC组>初发组>SU有 效组>SU继发失效组。
累积发生率(%)
N=71
N=107
随访时间(年)
N=108 N=72 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
Bunt JC, et al.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07; 23: 304-310.
在IR基础上,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 陷决定了IGT向T2DM的进展
胰岛素 分泌不足
第一时相(早时相) 胰岛素分泌缺陷
2. 波动性高糖可较恒定性高糖更进一步促进HUVEC凋亡。在波动性 高糖培养环境中,Bcl-2检测不到,而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血糖波动比稳定高糖更容易损伤内皮细胞
Risso A,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1 Nov;281(5):E924-30

低血糖及降糖药的相关知识。

低血糖及降糖药的相关知识。

一、口服降糖药分类介绍二、如何应用口服降糖药三、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四类:(1)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奇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2)双胍类:格华止、二甲双胍(3)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各种药物的作用环节(1)磺脲类:促进胰岛素分泌(2)双胍类:抑制脂肪组织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抑制肝糖产生,主要降低空腹血糖,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3)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4)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糖苷酶,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低血糖诱发因素:进餐延迟、体力活动加剧、药物剂量过大、年老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对成年人的一般剂量对老年人即可过量)可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

低血糖一般不严重,进食大多可缓解。

磺脲类药物的服药时间:饭前30分钟服药。

餐时血糖调节剂的代表药物: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1)瑞格列奈适应症: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同,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低血糖,通常较轻微,通过给予碳水化合物较易纠正,若较严重,可输入葡萄糖;瑞格列奈(诺和龙)的服用方法:饭前30分钟服药。

2)那格列奈(唐力)的适应症:可以单独用于经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用于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但不能替代二甲双胍;那格列奈不适用于对磺脲类降糖药治疗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病人。

餐前服药,如果在进餐的时候不能进餐则不能服药。

双胍类药物分类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的适应症2型糖尿病单独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尤其适合肥胖、血胰岛素水平偏高者肥胖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单独适用磺脲类药物不能获得血糖满意控制的可联合应用;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或2型糖尿病继发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糖尿病判断标准

糖尿病判断标准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1型和2型糖尿病病因因素如下:(1)1型糖尿病病因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1型糖尿病环境因素: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体内的胰岛素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2)2型糖尿病病因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型糖尿病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症状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指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一般不明显或仅有部分病患表现,而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

检查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的检查采样一般是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检查项目包括如下: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

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

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常为阳性。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

但是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尿糖也可呈阴性。

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可稳定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新型口服降糖药-那格列奈

新型口服降糖药-那格列奈
3药动学
那格列奈口服后在小肠被全面而迅速地吸收。口服给药后,血药水平与药物剂量成比例地迅速而短暂地升高,大约1h后达到血浆浓度高峰,其t1/2β约为1.3 h.那格列奈与血浆蛋白(主要是清蛋白)广泛结合(在男性>98%),而不依赖于浓度(范围0.1~50?L-1),其进入血细胞的量很少。再次口服给药后,全血中的含量与血浆含量之比小于0.7。那格列奈主要通过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代谢,细胞色素P450(CYP)C29是那格列奈代谢主要的催化剂,其次是CYP3A4,其代谢产物活性多比那格列奈低3~6倍,只有少量异丙醇代谢产物具有活性,强度与那格列奈相当[9]。在人体那格列奈主要经肾脏清除,大部分随尿排泄,约10%在粪便中排泄,24 h内可完全清除。没有证据显示,重复给药存在体内蓄积或组织残留。那格列奈与华法林warfarin,CYP3A4与CYP2C9的一种底物)、双氯芬酸(diclofenac, CYP2C9的一种底物)或地高辛(digoxin)的药动学无临床相关效应,与这些药物合用时,这些药物无需调整剂量。下列药物对那格列奈的蛋白结合率无影响:呋塞米、普奈洛尔、卡托普利、尼卡地平、普伐他汀、苯妥英钠、阿司匹林、格列苯脲、甲磺丁脲、二甲双胍等。
2药效学
那格列奈是促胰岛素分泌的氨基酸衍生物,它的降血糖机制与瑞格列奈、磺脲类相似,但三者与胰岛β细胞的结合部位不同,那格列奈与胰腺β细胞上的ATP敏感性K+通道耦联受体相互作用,抑制K+从β细胞外流,导细胞膜去极化,从而开放电压依赖的Ca2+通道,使Ca2+内流,刺激胰岛素释放[2]。那格列奈的胰岛素促泌作用具有葡萄糖敏感性,在空腹状态下服用,那格列奈仅仅使血胰岛素和葡萄糖水平发生较轻微的变化。在进餐前服用那格列奈,可以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有效地控制餐时血糖升高。同时,那格列奈又是一种“快开-快闭”,即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胰岛素促泌剂。其“快开”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与食物引起的生理性初相胰岛素分泌相似,可以有效地增强初相胰岛素分泌,从而控制餐时血糖增高,而它的“快闭”作用不会同时导致基础或第2相胰岛素分泌的升高,能够预防高胰岛血症,并减少低血糖倾向[3~5],还防止了对β细胞的过度刺激,起到了保护B细胞的功能。因此,那格列奈的“快开-陕闭”作用和对葡萄糖敏感的特点使胰岛素只在需要的时候适量分泌[6~8]。

八大类口服降糖药优缺点比较

八大类口服降糖药优缺点比较

八大类口服降糖药优缺点比较但是常吃的药有哪些好和不好的地方,相信就不是每个糖友都清楚的事情了。

我们就来聊聊八大类口服降糖药的优劣之处吧!一、磺脲类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瑞易宁、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没有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等。

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

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二、格列奈类主要有诺和龙、唐力,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可与其他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

餐时即服,方便灵活,患者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

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需多次服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低血糖。

三、二甲双胍类优点二甲双胍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效降低血糖,此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比较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可达20%;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拜唐苹、卡博平和倍欣,降低餐后血糖,非常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患者,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优点降糖效果肯定,肝肾等全身不良反应少,不增加体重或能减轻体重,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和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具有糖耐量减低治疗适应证的降糖药。

缺点主要为部分患者初用时有胃肠道不良反应(排气增多、胀气),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

注意与其他降糖药联用可引起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使用葡萄糖治疗,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

阿卡波糖胶囊剂与进口片剂的临床疗效比较

阿卡波糖胶囊剂与进口片剂的临床疗效比较

制糖苷酶,就能促使糖的吸收减少,降低 血糖升高的可能。而α-糖苷酶抑制剂恰 恰能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延缓和减少 肠道葡萄糖的吸收,最终平稳降低餐后血 糖,临床上目前应用的药物主要有阿卡波 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尤以阿卡波 糖最常用,阿卡波糖为口服降血糖药,其 降糖的机制是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 争,而与α-葡萄糖苷酶可逆性地结合来 抑制酶的活性,延缓了碳水化合物的降 解,造成肠道葡萄糖的吸收缓慢,降低餐 后血糖的升高。
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国产阿卡波糖胶囊剂,对照组给予进口阿卡波糖片剂,观察2组降糖
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FBG、2hPBG、HbAlc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同一时期2组之间各指标均无显著
差异(P>0.05);观察组的腹胀、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排期增加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种降糖
参考文献 [1] 陈平,李蓬秋,吕月婵,等.阿卡波糖胶囊
剂与进口片剂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临 床药学杂志,2004,l3(2):102~103.
【收稿日期】2011-12-19
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第一期·上 83
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2组间比较 采用配对资料的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c2检 验,设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糖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FBG(11.12±2.57)vs ( 7 . 0 9 ± 1 . 2 8 ) 、2 h P B G ( 1 6 . 4 6 ± 3 . 7 6 ) v s ( 1 1 . 3 5 ± 2 . 4 2 ) 、HbAlc(9.93±1.97) vs(7.16±1.12)及对照组的 FBG(11.26±2.35)vs(7.18±1.27)、 2hPBG(16.97±3.09)vs(11.74±2.76)、 HbAlc(9.48±1.34)vs(7.22±1.25)均有 显著改善(P <0.05);而同一时期两组治疗 后的FBG(7.09±1.28)vs(7.18±1.27)、 2hPBG(11.35±2.42)vs(11.74±2.76)、 HbAlc(7.16±1.12)vs(7.22±1.25)均无 显著差异(P >0.05)。 2.2 2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在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在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go p , a e n m au e h s n lo lc s ( P , - o rp s r da bo d gu o e ( h P , lch m go i ru s h d b e e s rd te f t g bo d gu o e F G) 2 h u ot a i lo lc s 2 F G) G y 0 e o lbn ai p n l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随 机 、 盲 分 为 两 组 . 行 为 期 l 双 进 2周 临床 观察 , 别 比较 空 腹 血 糖 ( P 、 后 2小 时 血 糖 ( h P 、 化 分 F G) 餐 2 F G) 糖 血 红 蛋 白( Al ) 不 良反 应 。 果 治疗 后 4周 、2周相 比 , 组 空 腹 血 糖 水 平 无 显 著 性 意 义 ( 00 ) Hb c 、 结 l 两 . 。治疗 4周 、2周 5 1 相 比, 后 2 餐 h血 糖 ( h P 水 平 均 显 著 低 于 治 疗 前 ( 00 ) 两 组 问差 异 无 显 著 性 意义 ( > . ) 治 疗 1 2 F G) . , 0 尸 00 。 5 2周 后 相 比 , 两组 患 者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 Al ) 显 著 低 于 治 疗 前 ( = .o , 组 问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意 义 ( < . ) 那格 列 奈组 患 者未 出现 明显 Hb c 均 P 0 )两 o P O0 。 5
【 键词】 初发 关
老年
2型糖 尿 病
那格列奈
阿 卡 波 糖
Clni la i ca pplc ton at gi d nd c bo e ono he ap i n w l ag ia i ofn e lni e a a ar s m t r y n e y di nos d y di be e elt n he e d r y e t pe2 a t sm lius i t l e l

那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时相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那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时相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0 0 ) te n ui p a eei 6 iue , h yrt n dt lw l e i 1 0 m n ts ( ) f r ra e t tem a l m l a dh mol— . 5 , h s l ek w r n 0 m n ts te e r e v l n iue . 2 A t et n , h e nPa ag c t e g i n u o o e 8 et m s y e o
e e ti he te t n ftpe2 dib t s,i c n ef cie y p o t he e ry— ph s n uln s r to f c n t r a me to y a e e t a fe t l r mo e t al v a e i s i ece in.
2 结 果
照组 , 每组 3 0例 , 两组 患者在 年龄 、 性别 、 重 、 体 实验 室检查 等方 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 有可 比性 。 具
12 纳 入 标 准 ( )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r el rai 一 . 1按 Wo d H ah O gnz l t a t nWHO 19 i , o ) 9 9年 糖 尿 病 诊 断 和 分 型 标 准 初 诊 为 2型 糖 尿 病 。
△G 0 r t e o1 . 3 s nf a t ih rta e r ra e t n h o t l ru ( <0 0 ) o cu in N tg nd a go 3 s rdt 0 7 , i ic n yhg e n b  ̄ et t n a d tec nr o p P eo g i l h em og . 5 .C n ls s o a l ieh s od ei
示 , 计 学 软 件 选 择 S S I. 计 学 软 件 包 , 用 两 样 本 均 数 问 统 P S3 0统 采

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曹丽青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3(25)19
【摘要】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与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平行对照研究,6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来得时组与诺和灵30组,进行6个月的观察,定期监测FPG、2hPG、HbA1c.结果:甘精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甘精胰岛素组低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好,适合老年人.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曹丽青
【作者单位】苏州老年病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3.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
病临床观察4.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5.国产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 大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

9 大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

2 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通常需要多种降糖药联合才能使血糖达标。

而且研究显示 2 型糖尿病心脏病和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正常人增加 2~3 倍,因此治疗时应选择不增加甚至能降低心血管风险、减少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糖药。

近期意大利临床生理学研究所 Ferrannini 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DeFronzo 教授联合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降糖药对已确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和心血管结局的长期研究结果。

2 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大血管并发症是 2 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80% 为心肌梗塞和卒中所致。

研究显示 2 型糖尿病主要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率和再发率均明显增加,加利福尼亚州一项基于人群健康的大型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从低心血管风险转为高心血管风险提前了 14.6 年。

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低 HDL-C、高甘油三酯、小而密的 LDL 微粒)、肥胖(尤其内脏)、体力活动缺乏、亚临床炎症和内皮功能紊乱,统称为代谢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然而,由于胰岛素抵抗不能直接测量以及统计混淆不能完全控制,使得许多研究中胰岛素抵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不一。

最近一项全球性的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四个可调控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有关,它们分别是高血糖、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高胆固醇血症。

降糖药物1. 二甲双胍总结:二甲双胍是全球处方最多的口服降糖药,其安全性众所周知。

现有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对 2 型糖尿病患者无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正因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所以它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UKPDS 显示心血管风险较低的新诊断肥胖 2 型糖尿病使用二甲双胍后,心肌梗塞、冠心病死亡、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 39%、50% 和 36%。

Hong 等报道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二甲双胍组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任何原因死亡、心肌梗塞、非致死性卒中和动脉血管重塑)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ADOPT研究显示,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单药治疗5年累计失败 率分别为15%、21%和34%
现行T2DM治疗策略对血糖控制总体效果不理想。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第10页
T2DM自然病程及现行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第11页
T2DM血糖控制不理想原因
发症发生。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第12页
T2DM治疗应该遵照标准
基于T2DM生理病理“八重奏”, DeFronzo教授认为
需用各种药品联合纠正T2DM各种病理生理缺点
对T2DM治疗应该基于已知病因,而不只是简单降低 HbA1c
必须在T2DM自然病程早期给予干预,阻止β细胞功效 衰竭
UKPDS研究30年结果带来临床启示
对于新诊疗2型糖尿病患者,接收药品进行强化 治疗患者,不但还能够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而且 也能降低长久大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
提醒应及早进行降糖治疗。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第30页
长久控制血糖—— Long-term
改进代谢记忆效应 纠正血管毒性作用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第31页
VADT研究: 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随病程延长显著增高
VADT研究中强化组糖尿病病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比关系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第32页
Steno-2 研究 : 13年结果
包含降压,降脂,降糖多原因干预治疗策略
全因死亡率 心血管死亡
心血管事件
46%
现行方案保守, 遵照“阶梯式”标准, 血糖长久控制不 佳,当患者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治疗时, β细胞功效已严 重衰退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

格列吡嗪 控释片 6-12
格列喹酮 2-3
半 衰 期 6-12
6-12
2-4
2-4
3
维持时间 16-24
10-20
8-12
8-12
清除途径 50% -尿 60-70% -尿 90% -尿 90% -尿 5% -尿
50% -粪便 20% -粪便 10% -粪便 10% -粪便 95% -粪便
代谢物 代谢物有降 代谢物抑制 代谢物抑制
产物经胆道从粪便排泄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 磺脲类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最常见的为
格列本脲)
— 低血糖发生往往不象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 且持续时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老年人慎用。个 体差异较大,临床中需注意
磺酰脲类
(优降糖、格列美脲、达美康、美吡哒、糖适平)
非肥胖2型DM 首选 药物
* 每日1.5g提高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18%。 * 空腹血糖250mg%也可单用此药,使血糖正常。
双呱类降糖药剂应用
超重或肥胖 无肝肾功能损害 非慢阻肺 非孕妇
无论轻中重度高血糖病人 可广泛大胆应用 足量应用 全程应用
预先告知 诸多优点 如减肥
可能的副作用 腹泻 胃不适 恶心
以利合作
双胍类药物-总结
口服治疗糖尿病药物分类
• 磺酰脲类——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奇特
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第三代:格列美脲
• 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 双呱类—— 苯乙双胍,二甲双胍 •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 作用:刺激β细胞胰岛素分泌 (原发失效、继发失效)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第一代磺脲类
甲磺丁脲(Tolbutamide,D860)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第二代磺脲类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 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哒、优达灵、瑞易宁)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格列波脲(Glibornuride,克糖利) 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
达美康®缓释片 强效降糖,迅速达标
治疗4个月迅速降低HbA1c至7.0%1
强效降糖,达标率高达81%
磺脲类是目前降糖作用最强的口服降糖药物2,3
以达美康®缓释片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每5例患者中有4例HbA1c达标1
1. 贾伟平,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37): 2636-2639
磺脲类药物降糖疗效确切
干预措施
磺脲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 格列酮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GLP-1 DPP4
HbA1C下降幅度(%)
1.0-2.0
1.0-2.0
0.5-1.4 0.5-1.5 0.5-0.8 不等
0.5-1.0 0.5-0.8
Nathan D, Buse J, Davidson M, Ferranini E, Holman R, Sherwin R, and Zinman B. 最新 ADA/EASD 2 型糖尿病管理共识
• 恢复前列腺素的平衡,增加PGI2的生成,减少TXA2的产生
(Fu ZZ et al. Metabolism 1992,41(5):suppl 1: 33)
• 使减低的纤溶活性恢复正常
(Gram J et al. Am J Med 1991,90(suppl 6A):63S)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详解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详解

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5.1 罗格列酮:
可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使用本品治疗2 型糖尿病要求患者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 功能,若胰岛素已严重缺乏,服用本品 无效。
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5.2 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9%,口服 给药后2 h达到峰浓度。食物会将峰浓度 时间推迟到3~4 h,血浆清除半衰期为 3~7h。吡格列酮主要与血清清蛋白结合, 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产物形式排泄入胆 汁,并从粪便清除。
➢ SGLT-2i类降糖药 ➢ 恩格列净 ➢ 卡格列净 ➢ 艾托格列净 ➢ 达格列净
➢ GLP-1RA类药物 ➢ 利拉鲁肽 ➢ 艾塞那肽 ➢ 度拉糖肽 ➢ 洛塞那肽
1、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可降低空腹和餐后高血糖,主要机制为抑制肝糖原异生, 降低肝糖输出,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壁细胞 摄取葡萄糖。同时,二甲双胍还可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 降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因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用 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
6、DPP-4i类药物
6.4 沙格列汀: 沙格列汀空腹口服给药后2 h血药浓度 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可忽略不计, 主要由CYP3A4/5代谢,通过肾和肝脏排 泄,血浆清除半衰期约为2.5 h。
6、DPP-4i类药物
6.5 沙格列汀: 口服给药后1~2 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 浆蛋白结合率20%,以原型经肾排泄 (76%),消除半衰期约为21 h。
8、GLP-1RA类降糖药
8.3 度拉糖肽: 皮下注射48 h内达到血浆浓度峰值。 1.50 mg和0.75 mg单次皮下给药后,平 均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7%和65%。血 浆清除半衰期分别为4.5 d和4.7 d。
8、GLP-1RA类降糖药

二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二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胰岛素增敏剂
• 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 作用机制是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 • 仅适用于2型糖尿病。 • 副反应最明显的是水肿,是口服降糖药中唯一会导致水
肿的药物。 • 常规检测肝功能,肝病、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宜使用。 • 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严重血脂紊乱者谨慎使用。 • 孕妇、哺乳妇和儿童不建议使用。
二甲双胍禁忌
•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可 能与其干扰了维生素B12吸收所引起。因此,长 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 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
• 禁用于肾功能不全:Cr>132.6(男),123.8 (女)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 45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 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 与磺脲类联合使用可增强降糖作用。 • 二甲双胍是目前世界各国指南推荐的首选口服降
糖药。
二甲双胍
• 世界各国指南都推荐其为无禁忌证患者口服药物 治疗的首选,并建议贯穿治疗始终。
• 当HbAlc>6.5%时,建议启动二甲双胍治疗。 • 500mg/d起,逐渐加量,最大2000mg/d,分2~3次。 • 有胃肠道副作用的建议餐后服用。 • 轻、中度肾功能损害对用药无影响。
罗格列酮
• 本品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 γ) 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
• 4mg/d,分1~2次,逐渐增加至8mg/d。 • 不良反应:轻度水肿、贫血、血脂增高。 • 禁忌证: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等。
吡格列酮
• 胰岛素增敏剂,通常15~30mg ,1次/d,最大剂 量45mg,1次/d。
胰岛素促泌剂
• 作用机理: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 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促进钙离 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 素的颗粒外移和胰岛素释放,血糖因而下降。

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服用方法和区别

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服用方法和区别

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服用方法和区别张艳红(崇州市中医医院;四川崇州611230)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定对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不陌生,均是口服降糖药物。

这两种药物有什么区别?哪种降糖效果更好?有哪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的概述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均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用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其中,阿卡波糖由日本Takeda公司研发,于1994年上市。

该药物在小肠上部细胞刷状缘处和α-葡萄糖苷酶结合,抑制各种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促使淀粉分解为寡糖,例如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蔗糖分解为葡萄糖、果糖的速度减慢,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缓,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伏格列波糖在1990年于德国上市,目前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应用。

该药物在肠道内,可抑制双糖分解为双糖类水解酶,延迟糖分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改善餐后高血糖。

大鼠口服给药时,能抑制淀粉、麦芽糖、蔗糖负荷后的血糖增高,但对葡萄糖、果糖、乳糖负荷后的血糖增高无抑制作用。

2.阿卡波糖的服用方法 (1)适应症。

阿卡波糖适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联合使用。

(2)禁忌症。

①对本药物过敏患者;②孕妇及哺乳期女性;③患有肠炎、肠梗阻、肝肾功能不全、腹部手术史的患者;④肌酐清除率低于25ml/min的患者;⑤年龄不足18岁的人群。

(3)用药方法。

患者用药时,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2-3次;用药6-8周后,可增加剂量至50mg,每日3次;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每日用量不能超过300mg。

用药可在餐前即刻吞服,也可以和第一口食物一起咀嚼咽下。

(4)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功能紊乱,原因是糖类在小肠分解吸收障碍,在结肠细菌作用下,未被吸收的糖类造成胃肠胀气,例如腹胀、腹泻、腹痛。

少见不良反应有肝损伤、黄疸、皮肤过敏等。

(5)注意事项。

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治疗时,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避免大剂量用药;如果出现低血糖反应,及时补充葡萄糖;单一用药的降糖效果不理想,可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或胰岛素。

达格列净与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伴超重患者减重效果比较

达格列净与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伴超重患者减重效果比较

达格列净与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伴超重患者减重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达格列净与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伴超重患者减重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超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28例。

患者均因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效果欠佳,而加用达格列净或阿卡波糖治疗。

达格列净组患者加用达格列净,10mg,1次/天;阿卡波糖组患者加用阿卡波糖,50mg,3次/天;疗程为12周,在治疗开始和结束时对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监测(BMI)。

结果:达格列净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高于阿卡波糖组,达格列净组体重指数达标率(BMI<25kg/m2)显著高于阿卡波糖组。

结论:应用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伴超重患者,降糖及减重效果均优于阿卡波糖。

【关键词】达格列净;阿卡波糖;减重;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8-0128-0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并达标,则首选服药二甲双胍,单用二甲双胍药血糖仍未达标,进行二联药物治疗。

HbA1c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控制目标为HbA1c<7%,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

在降糖的过程中,对于超重患者的减重作用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是评价降糖药物综合疗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本研究据此观察达格列净与阿卡波糖在老年2型糖尿病伴超重患者疗效对比。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按服药不同分为达格列净组(28例)和阿卡波糖组(28例)。

达格列净组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1.3)岁。

阿卡波糖组患者中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8±1.2)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卡波糖除了与糖苷酶结合外,还与蔗糖酶、麦芽糖酶、葡聚 糖酶和异麦芽糖酶等几种酶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其与小肠壁上蔗 糖酶的亲和力是蔗糖的 104 倍[15],但与 β-糖苷酶如乳糖 酶没有亲 和力。
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每餐单独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阿 卡 波 糖 50~100 mg,可 使 餐 后 血 糖 降 低 20%~25%,效 果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1),空 腹 血 糖 降 低 约 10%,单 独 应 用 阿 卡 波 糖 不 引 起 低 血 糖 [16-17]。
那格列奈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具有葡萄糖敏感性,在空腹情 况下服用,那格列奈只胰岛素分泌,有效地 抑制餐时血糖升高。
钱茜[9]对那格列奈进行临床试验发现,在餐 前 15 min 口 服 那 格列奈,每天 3 次,不进餐不服药,连续 12 周,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2.3%,治疗 12 周后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 下降。
阿卡波糖属于可逆的、竞争性的 α-糖 苷 酶 抑 制 剂 ,在 小 肠 刷 状缘与 α-糖苷酶产生竞争性结 合,可以导致消 化 道 中 多 糖 、寡 糖 或双糖的水解,使来自食物的葡萄糖降解和吸收入血的速度延缓, 引起餐后血糖的平均值降低。这种抑制是可逆性的,因为阿卡波 糖只能推迟复杂碳水化合物中糖的降解,而不能阻断糖的吸收, 在上段未被吸收的多糖,被肠内的细菌转化成短链脂肪酸而被吸 收,所 以并不会导致能量的丢失[14]。
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比较
严赛峰(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关键词】 糖尿病,2 型/药物疗法; 降血糖药/治疗应用; 三糖类/治疗应用; 那格列奈; 阿卡波糖 文章编号: 1009-5519(2012)21-3277-03 中图法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3278·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11月15日 第28卷第21期 J Mod Med Health,November 15,2012,Vol.28,No.21
后血糖,不会导致基础胰岛素分泌或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升高, 从而抑制餐后胰升糖素的释放及由之引起的内源性餐后高血糖 尿 ,使 餐 时 及 总 体 血 糖 获 得 更 好 的 控 制[11]。其 快 速 刺 激 胰 岛 素 分 泌的方式与食物引起的生理性初时相胰岛素分泌相似,可以快速 地增强初时相胰岛素分泌,从而控制餐时血糖增高,而它的短效 作用防止了对胰岛 β 细胞的过度刺激,保护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 不会使第 2 相胰岛素分泌过度升高,可以预防高胰岛素血症,并减 少 低 血 糖 发 生 的 危 险 [12]。 1.2 阿 卡 波 糖 阿 卡 波 糖 是 1984 年 由 德 国 拜 耳 公 司 研 发 , 于 1994 年投入中国市场。是从放 线 菌培 养 液 中 分离 得 到 的 具有 α糖苷酶抑制作用的伪寡糖类[13],它是由 一分子环已六醇和一分 子 氨 基 糖 (4,6-二 脱 氢 -4-氨 基 -D-葡 萄 糖 )组 成 的 活 性 中 心 。
ishifa 公 司 共 同 开 发 ,是 继 瑞 格 列 奈 (repaglinide)之 后 的 “第 二 个 餐时血糖调节剂”,于 1999 年 12 月 获 得美 国 食 品 和药 品 管 理局 (FDA)批准进入临床[5]。那格列奈属于 D-苯丙氨酸衍生物 ,为非磺 酰脲类降血糖药[6],其作用 机 制 是 通 过 与 胰 岛 β 细 胞 上 磺 酰 脲 受 体 相 结 合 ,阻 滞 胰 岛 细 胞 三 磷 腺 苷 (ATP)敏 感 钾 通 道 开 放 ,引 起 细胞膜去极化,电压依赖的 Ca2+通道开放,造 成 Ca2+内 流 ,导 致 钾 通道开放,促进胰岛素快速而短暂的糖依赖性的释放,是一种目 前常用的餐时 血糖调节剂[7-8]。
近几十年来,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老年 人 群 中 发 病 率 很 高 ,从 20 年 代 的 1%到 2008 年 的 9.7%,居 全 球 之冠,而且中年患者也逐步增多[1]。2 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主要 有 两个:胰岛素抵抗和 β 细胞功能缺陷。除极少数综合征患者外, 人体一般只有出现了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 才会发生 2 型糖尿 病。因此,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是引发 2 型糖尿病的根本 原因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 β 细胞功能改变之一是胰岛素早期分泌相对 减弱甚至消失,以及胰岛素分泌高峰的延迟,从而导致餐后血糖 的升高和相应的代谢紊乱[2-3]。2 型糖尿病患 者血糖的全面控制应 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两方面,每天餐后和餐时血糖状态约占 15~ 18 h,控 制 餐 后 血 糖 的 意 义 更 为 重 要 ,而 餐 后 高 血 糖 与 心 血 管 并 发症的关系更加密切[4]。因此,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早期 分泌相和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的状态,是治疗其餐后高血糖以及 预防慢性并发症的手段之一。
在那 格 列奈 的 3 期临 床 试验 研 究中[10],对 其 进行 了 12 h 的 监 测,在餐前 10 min 服用那格列奈,可以快速恢复 2 型 糖 尿 病 患 者 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时相,使进餐后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在下一 餐前又恢复到餐前或用安慰剂的胰岛素水平。
这是因为那格列奈是优先刺激初相胰岛素分泌,降低早期餐
由于餐后血糖的降低,从而间接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 加 胰 岛 素 的 敏 感 性 、降 低 血 脂 和 改 善 胃 肠 道 的 功 能[18],这 对 降 低 高血糖的不良反应,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由 于 中 国 人 的 主 食 以 淀 粉 为 主 ,饮 食 中 含 糖 量 也 比 国 外 高 , 初发的老年人中普遍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目前控制餐后血糖疗 效较好的口服药物主要有快速胰岛素促分 泌 剂 如 那 格 列 奈 和 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两类。
1 药理作用
1.1 那格列奈 那格列奈是由日本味之 素 、山 之 内 Rousel-M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