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 构建有效课堂
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
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情。
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急需有效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
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首先应该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同时,教师也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二、培养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
然后,学生需要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三、辅导学生制定解决计划解决问题需要良好的规划和组织能力。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可以辅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问题的具体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步骤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制定解决计划,帮助他们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路径。
四、提供实践机会和反馈问题解决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需要培养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制定解决计划,并通过实践机会和反馈不断提升自己。
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并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只有通过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学生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应对自如,展现出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科学探究意识,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串联各相关知识点和能力点,在自主学习与教师引领下,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以“电路及其应用”单元教学为例,尝试“问题解决模式”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标签:问题解决模式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学科具有知识容量大、逻辑性强、抽象难理解三大特点。
为了上好一节物理课,需要在课前认真地、充分地、刻苦地进行备课,即进行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有效构建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逻辑关系,更加注重从单元高度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
本案例是2019版人教社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的教学活动设计,体现了物理学习的逻辑性和整体性。
结合自己本章的授课经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顾。
一、从单元高度审视教学内容,突出电路基本规律的核心地位通过上一章“静电场中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已对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有了深刻的认识。
本章先引入恒定电场,符合知识递进关系。
教材中关于串、并联的内容,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有明确的推导过程。
本章在电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在电路中的应用以及下一章电路中的能量问题的必备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目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学生在物理学习后要达到什么素养目标,教师心中要有明确考虑。
对本章来说,主要达成以下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目标。
三、依据课堂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实施方案(一)本章教学设计第一模块:第1节,电源和电流。
这部分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从电场的层面来重新审视电源的作用,帮助学生从“场”和“路”两个角度认识电流的形成機制,并尝试从微观视角去理解电流的含义。
第二模块:第2、3节,这部分以电阻率的测量为中心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与难点,其内容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电路的设计与误差分析等核心能力的教学,对学生利用电路基本规律解决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基础教育教案的问题解决模式
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基础教育教案的问题解决模式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基础教育教案的问题解决模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并探讨其在基础教育教案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概述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问题的中心地位,通过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它不再强调教师的教授角色,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在基础教育教案中的应用1. 课程目标的设定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强调从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出发,因此,在基础教育教案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定合适的课程目标。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将这些问题融入到教案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 问题的呈现与讨论在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是真实世界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通过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基础教育教案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项目实践,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与反馈在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
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1. 引言1.1 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的重要性问题引领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将问题置于学习的核心位置,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问题引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通过问题引领教学,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其次,问题引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引领教学中,学生需要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综上所述,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的重要性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习效果。
1.2 问题引领教学的定义问题引领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中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引领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问题引领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
问题引领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即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在探索和发现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问题引领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引领教学,学生可以在感知、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听课效果不佳、课堂纪律混乱等。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视听上得到更好的享受。
其次,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保持课堂秩序。
针对学生听课效果不佳的问题,老师可以采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持课堂秩序,比如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最后,老师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时,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总之,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老师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环境,老师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基于问题解决,提高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有效性实践研究
“基于问题解决,提高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第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开展集体备课是农村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开展集体备课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能弥补教师个体备课的不足,达到集思广益,碰撞思维,共享资源的目的。
二是能让备课更有效率,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集体备课则有利于集合教师个体处理教材的长处,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处理教材的短处,从而收到同伴同助,扬长避短的效果。
三是有利于培养并发扬同学科教师的合作精神,增强教师的互助意识,从而加速教师团队的建设。
四是教师在集体讨论中,能将彼此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交流、碰撞,有利于教师更理性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疑难之处,提高备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交锋,使教师在争论、交流中,不断明确认识,促使专业素质不断成长。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充分认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加大了落实力度,采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累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认识。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许多农村小学因受办学规模、师资、经费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影响,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自2004年以来,仙岩二小共有5名优秀各学科的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调离,现在,我校共有教师21名,其中五年内新教师有7人,年过五十岁的教师6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2名。
经过平时的调研,发现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大:对一堂课的重难点把握不准,重难点讲不透、讲不明白,对于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捕捉,课堂预设明显不足等等。
这样的课堂教学,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另外,农村小学有集体备课活动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如意的情况。
1.过场型,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集体备课对于促进教师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只把它当做教导处布置的一项常规任务。
于是教师缺乏积极主动性,没有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
依托问题导学 构建灵动课堂
依托问题导学构建灵动课堂作者:张爱泉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9期摘要: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模块一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1课时为例,介绍“问题导学、灵动课堂”高效课堂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
关键词:问题;合作;高效课堂“问题导学—灵动课堂”模式的内涵是指以“问题解决”为基石。
下面以笔者的一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1课时)观摩课为例,介绍“问题导学—灵动课堂”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与同仁分享。
一、预设问题、引导预习导学案是预设问题的载体,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对于本节内容,在备课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碰撞下,导学案中问题导思部分生成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情景化问题:问题1:根据课本20页甘氨酸和丙氨酸的结构特点,尝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填写图1)如何区分不同的氨基酸?找出氨基酸的基本元素。
问题2:阅读课本22页,尝试写出甘氨酸和丙氨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生成二肽的反应式。
(填写图2)分析生成物水中氢和氧的来源。
观察二肽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问题3:如果将一个氨基酸看作一个人,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头部代表R基,一条肽链相当于一排人,请15位学生左右手拉手排列为三排,每排第一位学生左手和最后一位学生右手在肽链中代表什么?两位学生拉在一起的手在肽链中又代表什么?体会如何计算肽链形成过程中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羧基数以及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这三个预设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全过程,所以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和联系生活来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二、生成问题、深化思考高效课堂明确要求课堂教学做到先生后师、先学后教。
通过教师巡视导学案预设问题的解答、学生黑板板书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据此要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即疑难点、拓展点等,接下来讲解大部分学生预学时导学案或黑板板书呈现的困难甚至错误的地方。
如何将问题解决能力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问题解决能力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能力之一。
将问题解决能力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一些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策略:
1. 提供真实的案例:在课堂上引入真实的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案例,学生能够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答案。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并促进他们进行讨论和合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给予学生自主权:给予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决策权。
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负责任地做出决策。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管理能力。
4. 提供反馈和评估: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鼓励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改进他们的
方法和策略。
5. 融入跨学科教学:将问题解决能力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起来。
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应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
维和综合能力。
通过将问题解决能力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
各种挑战和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对他
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变革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变革徐谊*新课程改革已经十余年,客观来说,当前上海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无论在课程管理,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两次参加OCED的PISA测试成绩斐然,接受国家均衡教育督导获得高度评价。
然而,正如顾泠沅教授所说的,当前上海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依然没有大的突破,教与学的方式依然陈旧,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沉重。
从2003年开始,我们立项并开展了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基于网络的问题化学习”的研究[1]。
从“问题”的哲学思考到“问题”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价值特征,从课程领域的“问题”分类与结构优化到课堂层面的“问题”提出与系统解决,聚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与课堂教学实践形态的革新,历时十多年,我们基本架构起了“问题化学习”的理论框架和涵盖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主要学科的操作路径与实践方式。
事实上,我们这种扎根课堂的“田野式”研究,改变的不仅是老师与孩子们的教与学方式,让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改着我们老师也包括我们这些研究者,对于教育本原、课堂本质包括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路径方法的认知与理解,师生们澎湃的热情、智慧与创造力,让“问题化学习”始终充满活力和张力。
1.什么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就是通过系列的问题来推动持续性学习行为的活动,它要求以学习者的问题发现与提出为开端,学习通常以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系统而展开,通过有层次、可扩展、图式化、可迁移的问题系统贯穿并优化学习过程,最终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与学习的有效迁移。
问题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不是课堂模式,基于这一学习方式,实现课堂结构与形态等的转型。
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学生带着问题才能进教室,学生的问题是起点却不是终点;教师的价值是基于学生的起点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核心问题;基于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构建问题系统;基于问题系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通路。
课堂所要经历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自由、热情、智慧与能量所迸发的激动人心的过程。
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8篇)
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8篇)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精选8篇)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篇1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是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
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
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
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
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如何落实有效课堂教学
如何落实有效课堂教学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一〕老师方面:1、老师“专制”式教学。
课堂教学大多是以老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老师说了算,不容许同学质疑、反对。
缺乏公平、宽松、开心的教学气氛。
2、重自己教,轻同学学。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考虑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过少地考虑教学对象。
老师有教的自由,同学没有学的自由;老师只考虑如何教,没有考虑同学怎样学,怎样交给同学学习方法,怎样培育同学的力量等。
3、忽视独特。
老师面对几十名同学,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全部同学,分析评价、提出问题、布置作业,千篇一律,忽视了同学的独特差异,教学不能有的放矢。
4、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老师过多采纳讲解法,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气,较少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教法单一、陈旧,同学无爱好可言。
〔二〕同学方面:1、同学学习看法不主动,对老师的要求不重视、不理睬,懒懒散散。
不仔细听讲、不完成作业,甚至上课睡觉、开小差。
主要表如今“没有爱好”;2、部分同学看法主动,各个方面表现主动仔细,可就是白做功,看似“学不会”,实为“不会学”。
〔三〕课堂效果方面:1、课堂效果低下:表如今〔1〕、老师将非重点学问当做重点学问来教学,将重点学问当非重点学问来教学,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2〕、老师讲课思维不够清楚,使得同学在很难理解老师,甚至误会老师,把自己的学问如何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达给同学并让同学理解把握,尤其对新老师是个难题;〔3〕、把同学看得太高,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同学不会出错;2、师生互动的匮乏,使得一节课老师累得很,同学闲得慌,师生互有怨言,二者脱节。
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1、要树立合作教育思想。
老师的教学,必需是双边的活动,只有通过同学的活动,才能到达教育目标。
因此,老师必需转变“专制”式教学,要心中有同学,敬重同学,爱惜同学,关怀同学,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老师要和同学亲热无间,建立民主公平的关系。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中构建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构建摘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
课堂提问是传播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构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课堂教学模式,谈一下尝试和思考。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引进“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思考等活动,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针对学生生活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在备课过程中做好相关工作,围绕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设计情境,准备新颖的事实论据、情境。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体现“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身边事和学生的所见所闻,通过学生、教师以及周围的人现身说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讲授“人的潜能是巨大的”这一章节时,要搜集“潜能”让名人创造的奇迹,比如爱迪生一生做出了2000多项发明、恩格斯会说20种语言、贝多芬在耳聋后仍创作出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话、问卷等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及其亲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出的巨大“潜能”。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引用发生在名人身上的经典事例,也要适当引用来自学生中间的故事,以调动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活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感觉这样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
通过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问题的选择在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具有启发性、具有挑战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
例如,在生物学课堂上,可以设计问题:“为什么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植物根系的探究和思考。
二、问题的引入在引入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背景知识、情境描述或实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疑问,并帮助他们构建问题。
例如,在引入上述问题时,教师可以介绍土壤、植物根系的组成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根能够生长。
三、问题的分析一旦问题被提出,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各种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并鼓励他们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分析上述问题时,学生可以想到根的结构与功能、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等因素可能对根的生长起到重要影响。
四、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是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以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进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例如,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学生可以设计土壤中养分和水分对根生长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根的生长情况,并对不同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问题的总结在问题解决之后,学生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发现和经验,并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补充。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例如,在总结上述问题时,学生可以总结根的生长与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应用到其他植物生长的问题中。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3)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为该模式下很多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所以解决问题就是引导学生 应用各种思维策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背景,探索事物的内在本质关系,主 动分析出结论。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不在轻易相信教师和教材对事 物现象的终极解释或绝对结论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认真思考并回答
【总结】相同的条件下当溶液不能再加溶质时,此时形成的溶液就是最浓的溶液。要有前 提条件的限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化学问题,从生活现象解释饱和与不饱和现象更易理解。 浓稀是相对的,结合生活实际,我们说一个人吃饱了就一定吃的很多﹖这个人没吃饱就一 定吃的少﹖那可不一定
学的实施
(1) 问题解决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中学生享受到不受外界过度支配的自由学习轻松感 ,不再被动学习教材结论,充分发挥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逐步走出苦学、 厌学怪圈,保持良好学习心理,积极配合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逐步培养成良
好自主的学习习惯
(2) 问题解决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问题表征能力,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0xx
基于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
目录 / CONTENTS
-
案例
教学效果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1、 实施建议 1. 问题导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
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各种教学 情景,设置问题悬念,开展矛盾冲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发现精神。逻辑思维也需要由一定的问题 来合激理活的的问,题学情生景在下一,个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以此激励学生思考 问题 举例两种方法 以中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学生对于未知、新鲜事物包括已发 生的历史甚至自己,都怀有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设置 适激当发的学情生景热,心关注相关课题乃至热爱学习的兴趣 理解学科新课标对教学主体的要求,要注重加强学科与学科之 间的交流合作。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国际工人运动的艰 辛历程》时,可以播放《国际歌》为情景,来导入新课
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以问题解决为特征
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以问题解决为特征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市级教研活动圆满举行2018年11月1日,在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举行了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市级教研展示活动。
活动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由徐汇区教育学院与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承办,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赵伟薪老师、上海市小学科学与技术教研员沈慧丽老师、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特级教师曹庆明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沈甸教授以及来自各区的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均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以问题解决为特征”为主题,在徐汇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于琪老师主持下,进行两节教学研讨课与三个主题交流。
于琪老师对“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主题研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从问题的提出、主题的界定以及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教学策略初探三个方面介绍本次活动的来龙去脉的同时,也给在座老师一个概念的印象。
首先,由高安路第一小学的骆晨老师执教《“抓住”水蒸气》一课,课堂采用大问题引领的方式,学生对“冰可乐罐表面的水从哪里来”与“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并用电子温度计找到‘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证据。
”展开探究。
过程中,学生利用教师开发的学习包等资源,整合信息技术,通过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形成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能力。
接着,由汇师小学的叶洲老师执教《各种各样的地形》一课,课堂采用知识建构、问题解决、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巡视指导下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学生从文字阅读理解与模型制作中知道高原与平原的地形特征,在问题引领、资源辅助中认识模型、形成方案并实践探索知道山地与丘陵的地形特征,在能力迁移中自主发现盆地与海底的地形特征。
整个过程学生形成了合理利用资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节课后,由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钱婧倩老师与田林第三小学王茗怡老师结合叶洲老师与骆晨老师的两堂课,简要阐述整个团队在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钱婧倩老师针对叶洲老师的有效提问设计与实施,阐述了其对学生建立期盼学习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能力形成的实质性;王茗怡老师针对骆晨老师的资源开发与真实情景问题的设计,简述了其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有足够的互动,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这样的课堂构建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数学往往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学科,在数学建模、数学竞赛中,学生往往需要和同伴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构建至关重要。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合作解决问题的环节,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在实际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数学是一个需要逻辑思维和思维方式的学科,学生应该明白数学不是死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关于数学学习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明白数学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只有学生明白了数学学习的意义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验、数学应用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构建有效的初中课堂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构建有效的初中课堂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能力和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沟通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等。
在初中阶段,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以此为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
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入的数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选择多样化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学运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师还应加强数学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
数学沟通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表达工具,如图表、公式等,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展示和传达数学思想。
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何复习和总结已学的数学知识等。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如电子课本、数学软件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问题研究构建有效课堂自高新区教育局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根据高新区教育局关于有效课堂实施的要求和总体规划,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组织全体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探讨,开展了以“课堂”为载体,以“关注学生,走进课堂,成长师生”为内容,以“基于问题研究,探究解决策略,构建有效课堂”为对象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和探索。
一、反思课堂问题,研究解决策略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深入开展了“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与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大讨论”活动,全校教师人人反思自己的课堂,发现查找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问题悬挂、金点子招标、共性问题累积等,使教师的个性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共性问题及时汇总整理并发布;同时学校领导通过“推门听课”,“组织赛课”,“集体磨课”等参与到活动中来。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那就是1.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教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堂课,老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如何,不关注学生学得如何,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
要不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长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3.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师生互动多,但忽视活动的效益,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教学环节中普遍缺乏反馈和纠正的落实与检查,满足于“我布置了”“我要求了”。
4.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5.继承传统多,自主创新少。
教师习惯了重视教教材,围绕教材深钻细研,忽视了用教材教,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习惯了现有教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小组合作与交流、自主展示和及时反馈矫正的学习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目标:突出两个中心,构建六项有效教学策略。
两个中心是: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
六项有效教学策略是:1.先学后讲。
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
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
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
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
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
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
可以以课文中的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6.删除无效教学环节。
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整堂课老师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甚至常常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创新校本教研机制,提升教师群体质量。
课堂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场境,好比“下水才能习得游泳”一样,要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和水平,必须创构多维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平台,为此,学校构建了“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结对帮扶”、“专题培训”等校本教研机制,促进和保障基于课堂问题的行动研究的展开,催化教师发展。
1.听课、评课——在实践中自我剖析为了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实效性和创造性,我校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课、先导课、观摩课、示范课、互听互评课、新教师汇报课以及各种形式的讲课、说课比赛,鼓励教师开放课堂教学,主张同学科教师随堂听课、欢迎教师跨学科听课。
听课除了要注意上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对教材的处理等教学基本功外,特别关注执教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探究,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技巧和方式方法。
对于评课,我们实施“三个一”评价模式,即“一个优点、一处不足、一条建议”。
在讲课、听课、评课中,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发展个性,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形成各具风格的教学新路子。
2.集体备课——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成功的备课,不仅需要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要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众人之智,博众家之长。
我校强调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主持,采取“个人构思-集中交流-主备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学)案”的备课模式,主备人述说自己先期备课的思路、目的、方法等问题,备课组成员在倾听、思考的同时,主动介入,一起探讨、切磋课堂结构、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设计、提问和练习设计等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业务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组长随机调研,及时督促指导。
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同伴互助的协作精神,防止和克服了教师在备课时各自为战的现象。
3.教学反思——在自我教育中提升自我建立教师自我反思机制,促成教师养成教育教学反思的习惯,是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把教学反思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形式,要求任课教师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重点对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及典型案例进行思考,形成书面的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杂谈和教育教学案例等。
学校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选,并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学校会议上进行展示,供教师们互相借鉴。
在反思的同时还通过开展了“我讲我的教学故事”等活动,督促教师在反思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走向成熟。
4.结对帮扶——在传帮带中青出于蓝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作用,尤其是不同年龄段教师间的合作互动作用,鼓励老、中、青教师互相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我们首先是在全校骨干教师中确定“导师”,优先给予高层次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
其次是让“导师”与青年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结对,要求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三年之内要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五年内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
5.专题培训——在学用结合中提升综合素质上学期,我校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或经过培训的辅导员主讲,先后进行了三个专题的培训:一是通过师德培训提高依法执教和以德施教的水平。
二是以教育理论培训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三是教科研培训,通过对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撰写教学个案、开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进行培训,提升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能力和实际水平。
通过以上三种培训,精心搭建教师成长的绿色平台,使教师的专业自主精神和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三、构建有效课堂,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和优质,我们以优化目标,优化时间,优化过程,优化方法,优化训练为内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1、课堂教学要做到“五个清晰”即教学目标、知识框界、教学思路、课堂语言、训练要点清晰。
2、课堂教学要落实“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3、课堂教学要抓好“六让”即教材文本让学生读,思维方法让学生讲,实施过程让学生动,拓展联系让学生思,巩固训练让学生做,总结反思让学生试。
4、课堂教学倡导“八个一”即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时空,让他自己去发展。
四、初三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为深入贯彻高新区教育局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精神,稳步提升毕业班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校聚焦课堂教学,着重加强对毕业班的教学指导,研究有效复习策略,于3月初精心组织了初三有效复习专题研讨活动及课堂教学交流展示活动,教师们通过听课研讨达成共识:初三的复习课应遵循“循环出现、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认知规律,体现“查漏补缺、矫正偏差、防止误解;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的功能,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概括提高、综合拓展、灵活运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做法是:1、准确把握中考命题动向组织全体初三老师研读《考试说明》,把《考试说明》当成复习的基石。
逐一研究中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考点,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解决中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2、制定可行计划,提高复习效益我们把初三复习确定为三个阶段,即“专题复习——综合训练——回扣教材”。
(1)在专题复习中强调“四个重视”,注重“五种复习策略”。
“四个重视”是指重视系统复习的薄弱环节;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的训练;重视中考的重点、热点问题;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
注重“五种复习策略”,即专题复习独立性策略,既不能搞成考前“双基”复习,也不能以综合训练来代替;专题复习新意策性略,切忌考前复习的老调重谈;专题复习能力和方法性原则,专题复习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形成;专题复习的训练性原则,要注意加强学生解题过程规范化训练;专题复习的案例性原则,专题复习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精选案例,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解答案例,实现专题复习目标。
(2)综合训练是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灵活多变的强化训练,整体提升学习能力。
为复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在综合训练中着重强调下几点:一是试题的选择要符合中考思路。
从题量、题目组成、到考查的知识、技能、方法及能力等各方面都要符合中考要求,尤其符合新课改理念。
二是试题不易过难,重点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考心理,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三是指导答题技巧。
四是指导学生解决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失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