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浅谈语文课堂新课导入的重要性
时下,语文教学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学,它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文价值观。这种导向给予学生的学习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去探究呢?我认为新课的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一环节将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
虽然语文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教学时老师如果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语文课堂导入的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一出好戏应有一个好的开场,一个优秀的武师一出手就能赢得观众的喝彩,同样一堂课的“导入新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一段精心设计的独具匠心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要求老师一堂课的开关就像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三两分钟,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例如学习泰戈尔的《金色花》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你生活中最爱的人是谁?二、你通过什么方式来回报他们?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都能踊跃回答,答案五花八门,精彩纷呈。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他们最爱的人无非是他们的父母,或身边的其他人。由此,就轻而易举地引出了母爱的话题,我趁机再给他们播放歌曲《妈妈的吻》,让歌曲中深挚的倾诉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接受歌曲中母爱的熏陶,从而引发他们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回忆。那么,我们就基本上把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好了,接下来要完成课时的任务,如,他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及体会作者的感情?等等,就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比起直奔主题的教法效果要好得多。
虽然说语文课堂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我们不能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引入”课文而导入,根据授课内容牵强附会地设计导入方式,恐怕创设的情景就显得单调乏味。记得在一次课堂展示课中,有两位老师都上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之后我听到了这样的评议:同样的一篇课文,某某的课太精彩了,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某的课听不起劲,听得想打瞌睡。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一下,那堂精彩的课,给人艺术享受的课可能有哪些绝妙之处?那堂听不起劲,甚至听得想打瞌睡的课可能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同一篇文章,同一个课堂会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简单地说,前者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艺术素养,而后者艺术修养欠佳所致。也就是前者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他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小星星》这首儿歌,唤醒孩子们
类似的生活体验来导入新课,然后再提出“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了什么?再由闪闪的明星产生了哪些想象?”“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诗人做了哪些改造?诗人为什么做这些改造?”等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和探究的兴趣。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自然而然的了。听完《小星星》后,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学习原来如此快乐。而后者只是问学生,你到过街市吗?到街市干什么呢?那儿美吗?等等。试想有谁会没到过街市的?到过街市去除了购物还能是干什么,所以这位老师的问题没有任何价值,表面看来与《天上的街市》是有点联系,因为都提到了街市,但事实上,却与诗歌的内容相差很远,甚至可以说越扯越远了。试问学生怎么能够进入自主探究的阶段?怎么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因此,老师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时,尽量从生活,生产实践中发掘,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他们探究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习不同类型的课文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法,正所所谓“教学有法,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学重点、难点不一样,所以新课的导入没有一定的模式,也不一定千篇一律。文章的导入,有些我们只需几句简单的话语,有些则要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法,如放录像、听录音、或使用计算机、显示画面等。例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课时,我们可以从环保这一角度出发,叫一两名学生来谈谈有哪些现象是由环境遭到破坏而导致的,然后教师再举一个例子说说,最后点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我是先给学生放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但在看电影时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他们仔细观看,找出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并思考改编的目的。看后,学生分析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感觉到了电影之美和小说之美。看到学生情绪高涨,我又给学生放了李叔同的那首《送别》,要求学生静心欣赏,然后齐唱歌曲,唱完以后,学生又谈了音乐之美和小说之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演能力,所使用的视频音频文件均为教学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需要提出的是,尽管“新课导入”的教学手段是多样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同时使用,虽然热闹,却有可能使课本身走了样。这是因为教学手段的演示过程喧宾夺主地替代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由教学内容转向了教学手段,因而这样的课只是让学生过了一把新鲜瘾,至于教学目的能达到多少反而是次要问题了。这或许是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手段时所始料未及的,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探究及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开个好头,能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