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

合集下载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引言:教师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学习的职业,而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个人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身教学的效果,从而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方法及教学反思的意义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了解自身教学效果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为针对性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观察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身教学方法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观察的方法:1. 课堂观察: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观察学生的表现,例如学生的专注度、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互动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有困惑和难点,并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

2. 学生作品观察:学生的作品可以反映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报告和项目作品等,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运用情况,从而评估教学的效果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3. 学生互动观察:教师可以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互相批评等。

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弊端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1. 考虑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可以反思自己为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 分析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有层次和逻辑性,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及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等。

3. 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现、作品和成绩等方面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并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和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与反思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课堂是语文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观察与反思,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

课堂观察的重要性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理解程度、学习习惯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观察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观察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判断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吸引学生,是否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表现,以便教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调整。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节奏。

学生的思维方式: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方式,如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答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教师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展。

课堂观察的方法直接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面部表情、注意力集中情况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个别交谈:在课堂空闲时间,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短暂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困惑和需求等,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学生作业和评价反馈: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给予评价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辅导。

课堂观察与反思的关系课堂观察是收集信息和了解学生情况的手段,而反思则是对观察所得信息的分析、思考和总结。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课堂观察总结与反思-2.5

课堂观察总结与反思-2.5

课堂观察总结与反思2016年3月我们组到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一)班进行课堂观察,在课堂上我们观察了两门课程(英语课和语文课)。

在这份总结与反思中,我主要从五个方面做简单的介绍。

分别是:观察表(量表)的介绍;观察表的内容记录及相关问题;对老师移动轨迹的评价;中心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策略;课堂观察总结和反思。

一,观察表(量表)的介绍正如我在《教师课堂移动轨迹及相关问题研究计划书》中所写的那样,我们组不仅在量表的设计上颇费心思,又使量表充满了独特性。

在量表正式设计之前,我们组在借鉴上次量表设计的基础上反反复复共进行了三次讨论,最后三人一致决定以呈示为视角,把教师在课堂上的移动轨迹和移动效果作为此次的观察点。

着重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系列移动表现。

由此,我们组的观察表整体上以“教师教学”为维度,以“呈示”为视角,把教师在课堂上的“移动轨迹”及“移动效果”作为观察点。

上面所呈现的是观察表设计的目的,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组的量表的整体结构。

对于教师的移动轨迹的记录,我们组采用分区和时间记录的形式。

在分区上我们组主要把班级分成三大区,分别是A区(讲台),B区(黑板前),C区(四个小组)。

把B区分成B(1)、B(2)、B(3)三个小区,把C区中的第一和第二小组的过道设为D区、第二和第三小组小组的过道设为E区、第三和第四小组的过道设为F区。

又把D区中的前三排、中间三排和后两排分别设为D(1)、D(2)和D(3)区,以此类推分别有E(1)、E(2)、E(3)、F(1)、F(2)和F(3)区。

在时间记录上,我们记录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老师的不同表现。

二,观察表的内容记录与及相关问题记录在《教师课堂移动轨迹观察表》中,我记录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移动轨迹、教师在各区的停留时间和教师在不同区的主要反应。

在第一节的英语课中,英语老师主要在A区(讲台)和B区(黑板前)进行移动。

通过时间统计,在第一教学环节(8:30-8:43)中,英语老师始终在A区(讲台)和B区(黑板前)移动,通过ppt中的图片导入课文内容;在第二教学环节(8:43-8:50),老师的除了在8:46、8:50到F区(第三和第四小组的过道)进行学生分组、学生作业检查和提问学生以外,都集中于A区和B区介绍ppt内容、黑板板书和提问学生;在第三教学环节(8:50-9:05),英语老师在F(1)、F(2)区提问学生并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在A区提问学生和在B区介绍ppt并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

教师课堂观察反思范文

教师课堂观察反思范文

教师课堂观察反思范文一、引言教师课堂观察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通过反思能够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师角色、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总结教师课堂观察反思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时教学目标并不够明确,导致教学过程中不够有针对性。

为了改进,我开始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明确地设定教学目标,并使用具体的课堂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观察之后的反思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了。

三、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中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自己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有时候自己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开始积极探索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组织小组活动、提供开放性问题等。

通过观察反思,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

四、学生参与学生的参与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因素。

在观察中,我发现有时候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

为此,我尝试采用激励机制来鼓励学生参与,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例如,我提前准备了多个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观察和反思,我发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明显提升。

五、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在观察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因此,我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背景和需求,积极寻找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案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观察反思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

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观察中,我发现有时候自己过于倾向于讲授式教学,给学生过多的输入而忽视了输出。

为此,我开始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教育实习中的课堂观察与反思

教育实习中的课堂观察与反思

教育实习中的课堂观察与反思教育实习是每位教育专业学生必经的一段重要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观察和体验教师的工作。

课堂观察是实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仔细观察和反思,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首先,课堂观察是我们了解教学实际情况的窗口。

在观察中,我们可以亲眼目睹老师们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教学资源等等。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课堂观察也是我们认识学生的重要途径。

在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

课堂观察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反思。

反思是对观察所得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反思也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评估和提升的重要方式。

在反思中,我们可以回顾观察中所见到的教学情景,思考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可以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思考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情况,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效果等等。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此外,反思也是对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思考和调整。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是否与之相符。

如果发现不符合的地方,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实习中的课堂观察与反思是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仔细观察和深入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实际情况,认识学生需求,发现自身不足,并调整教学思路。

通过不断观察与反思,我们将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观察”的实践与反思

“课堂观察”的实践与反思

“课堂观察”的实践与反思1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2开展课堂观察的必要性“课堂观察”为我们提供了听课、评课新模式,教师做为一个观察者,走进课堂,开始用“观察”的方式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这无疑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大大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针对性。

过去三课活动中部分教师在评课时没话说,就是因为听课的目的性不强,观察意识缺失,听到大概轮廓而不注重细节,认为“好”但说不出好在什么地方?感觉“不好”,又说不出为什么不好,提不出改进的办法,使青年教师感觉参加听课评课的收获不大。

而课堂上的学生活动,真可谓丰富多彩,常见的活动形式如阅读、提问、回答、计算与论证、实验、探究、模型演示与多媒体动画演示、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所以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在课堂上要有效地组织好这么多的学生活动,绝非易事,这就需要通过观察发现不足,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3我们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具体实践一年前,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尝试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首先明确的把常规的听课活动改为“课堂观察活动”,并在部分教研组进行实验,具体做法是:第一节课主讲教师说课,全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第二节课做课,进行“课堂观察”,把组内教师分四个小组听课、评课:第一小组教师观察做课教师的整体环节,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驾驭教材的能力,控制课堂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如何?教师的教态怎样?第二小组观察教师的问题设计、问题的提出有效性,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得到突破?是怎样突破的?看教师课前的设计,课程的实施步骤、问题设计的巧妙与否。

观察课的反思与总结

观察课的反思与总结

观察课的反思与总结一、课程目标达成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表现,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能够掌握观察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实验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表现,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良好。

三、学生学习效果反思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表现,我们认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思考、讨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言、交流意见,并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教师教学表现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能够注重语言的简练、准确和生动,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在示范过程中,我们能够注重操作的规范、准确和安全,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实验技能;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们能够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我们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表现,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表现良好。

五、课堂互动与氛围反思本节课的课堂互动和氛围良好。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能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交流意见,并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与总结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与总结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与总结课堂反思与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培养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并基于此做出改进。

在有效的课堂反思与总结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思维和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与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1. 概述课堂反思与总结是指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课堂反思与总结,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挑战,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2. 课堂反思的目的和意义课堂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并分析自己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反思与总结,学生可以梳理自己学习的脉络,挖掘学习中的问题,思考原因,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3. 课堂反思的基本步骤(1)回顾课堂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的程度,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2)分析问题原因: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制力不足等方面,找出问题的根源。

(3)寻找解决办法:根据问题的原因,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与策略,如改变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增强自制力等。

(4)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找出的解决办法,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和实施措施,明确目标和步骤。

(5)执行改进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和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调整和改进,并不断检查和评估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4. 课堂反思的方法和技巧(1)写日志或博客:每堂课后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问题和思考。

(2)进行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困惑,互相启发和帮助。

(3)请教老师或同学:向老师请教有关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问题,或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请教学习经验。

(4)设定学习目标:每次课堂前设定学习目标,并在课后进行评估和调整。

2024年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范本课堂观察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和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我在本学期的课堂观察中,深感到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

首先,课堂观察学习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会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通过观察教师的讲解过程和学生的反应,我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的核心思想和应用方法。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观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其次,课堂观察学习可以帮助我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我可以观察到一些优秀学生是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应用知识的。

他们可能对课堂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我可以积极借鉴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课堂观察学习还可以帮助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课堂观察中,我可以通过观察和参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通过观察他们的表现和吸取他们的经验,我可以培养自己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堂观察还可以帮助我发展团队合作精神。

在一些小组讨论或小组活动中,我可以观察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方式和沟通方式。

通过观察和参与,我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这对于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最后,课堂观察学习可以帮助我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能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通过观察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也可能会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积极观察和参与,我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敏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幼儿园课堂观察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课堂观察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课堂观察记录与反思一、概述幼儿园教学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他们性格和学习态度形成的重要阶段。

教师在幼儿园课堂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观察幼儿园课堂教学并及时进行反思,对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堂观察记录1. 课堂情况我在观察中发现了一堂幼儿园的数学课,这堂课主题是“认识数字1-5”。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了数字1至5的大卡片,每个数字旁边贴有相应数量的图案。

上课时,学生们围成一个圈坐在儿童桌椅上,教师通过歌曲、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至5,并让学生们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2. 教师行为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热情和耐心,她的声音宏亮、表情生动,与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才能,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较好地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3. 学生表现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能够准确地认识到数字1至5,并模仿教师的动作。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分心和不配合。

三、课堂观察反思1. 优点总结教师在这堂课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歌曲、游戏等,使得幼儿园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表情生动、语言生动活泼,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2. 不足之处尽管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但在课堂上仍存在部分学生分心不配合的情况。

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引导,以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3.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需要更多地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造更多的有趣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通过这次幼儿园课堂观察和反思,我意识到了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多方面教学技能。

教师教学反思范文和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教学反思范文和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教学反思范文和课堂观察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教育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师的角色和能力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教学目标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选择了一位高中数学老师的课堂。

我的目标是观察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并从中提取可借鉴的经验。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述、提问、讨论和实践等。

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

此外,教师还利用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工具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的教学能力观察过程中,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教师准备充分,讲解清晰明了,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五、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观察中,我发现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

六、教师的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我与教师进行了交流,他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课堂管理的要求有待提高等。

教师表示将通过自我学习和寻求他人的指导,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个人观察与感悟通过观察和与教师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教师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范文

教师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范文

教师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范文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

本文将从课堂观察的目的、观察要点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

1. 课堂观察的目的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对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教材的运用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2. 课堂观察的要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度、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的运用情况。

3.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过去的教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4. 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应该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

教师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出现?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可以通过书写教学反思日志、进行教学反思会议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在课后逐条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便于深入地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案。

6. 教学反思的时间与频率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在每节课后进行,也可以在教学周期结束后进行。

教师可以将一段时间内的教学进行总结,分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规划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课堂教学:回顾与思考

课堂教学:回顾与思考

课堂教学:回顾与思考2023年了,回顾过去几年我们所经历的课堂教学,思考未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改进。

过去的几年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不少对于教育的创新,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也逐渐被推广,比如分层教学、反转课堂等等,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效率降低、知识点理解不深入等等。

回顾到以前授课的方式,老师基本都是口头讲课,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便于教师的掌控和管理,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个问题背景下,反转课堂应运而生。

反转课堂正是把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放到了家庭里完成,而在课堂上则由教师辅导作业和解答问题。

这样的方式确实为学生减轻了课堂压力和负担,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反转课堂也存在一些弊端。

第一,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很难掌握,很多学生只是草草的就完成了作业,从而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点;第二,某些同学可能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需要家长或者同学的帮助,这样导致了一些同学间的知识差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难以对所有同学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因此,反转课堂的应用有着其不足和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分层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分层教学采用的是按照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进入不同层次教学,这样相对来说就能够有效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

这种教学方法便于教师对于现有的人才储备的划分和调配,可以根据不同人才的水平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也很明显。

第一,会引发教育公平问题。

因为根据学生成绩的排序来分组,对于一些考试不是很擅长的学生将会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第二,在分层教学中,因为每一层的学习进度是不同的,教师虽然可以解决课堂带动力的问题,但是更多的还是针对每一个特定阶段的复习效果。

在未来的学习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和工具将会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其中较为明显和被广泛研究的有智能化教学、虚拟现实教学和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并及时进行干预。

课堂反思建议模板(3篇)

课堂反思建议模板(3篇)

第1篇一、引言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一堂成功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认真反思课堂,总结经验教训。

以下是一份课堂反思建议模板,供教师参考。

二、课堂反思建议模板1. 课堂目标回顾(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合。

(2)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找出不足之处。

2. 教学内容分析(1)分析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涵盖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评估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

3. 教学方法与手段(1)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教学手段的应用效果,是否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评估教学手段的创新程度,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学生学习情况(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2)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找出原因。

(3)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5. 教师教学行为(1)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检查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充满热情。

(3)评估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6. 课堂管理(1)回顾课堂管理策略,是否有利于教学秩序的维护。

(2)分析课堂纪律问题,找出原因。

(3)评估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否提高了教学效果。

7. 教学反思与改进(1)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总结经验。

8. 教学评价与反馈(1)收集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

(2)分析教学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3)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方案。

教学实践回顾反思(2篇)

教学实践回顾反思(2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惑。

在这篇反思中,我将回顾我的教学实践,分析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

一、教学实践亮点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不同。

因此,我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通过多媒体、游戏、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 强化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发表意见。

同时,我也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注重教学评价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我定期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

二、教学实践不足1. 课堂管理不够严谨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有时过于宽松,导致部分学生纪律意识不强,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需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过分依赖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3. 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需要改进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4. 自身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自身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我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改进措施1. 加强课堂管理为了提高课堂纪律,我将制定一套完善的课堂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

指导“回顾与反思” 建构数学学力课堂

指导“回顾与反思” 建构数学学力课堂

指导“回顾与反思”建构数学学力课堂在本文所做的探讨中,我们将主体聚焦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在学习与生活上都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

从这个思路出发,本文以突出学力课堂中的“回顾与反思”这一模块为载体,并着重围绕创设情境、主题探究、建立档案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以充分发挥数学课堂中的人文关怀,建构充满生命活力小学数学学力课堂。

一、创设情境,观察类比留守儿童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往往会表现出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与进取心,长此以往会变得自由散漫甚至厌学。

基于这样的学情,我们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改进中要充分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与学习能力,能够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力生长与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节数学知识内容的时候,这节课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是很强的。

那么教师可以给留守儿童在课前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让他们收集一些蝴蝶、剪纸、脸谱等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际物品,类比和归纳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思考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还要让其他学生了解和感谢为我们做课前准备的同学,这对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是很有帮助的。

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创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有关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作为数学课堂的引入,先调动起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减轻学生对抽象性、理论力性数学学习的排斥感,从而由观察类比生活情境入手,让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生动化。

二、主题探究,深化思维我们在文中强调的“回顾”侧重对知识、策略、思想形成过程的再认与梳理,反思侧重对知识、策略、思想形成过程的评价与优化。

从这个思路出发,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组织与开展相应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回顾与反思中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数学知识内容的时候,对于圆锥体积公式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实验探究的活动。

课堂观察与教师回顾总结

课堂观察与教师回顾总结

课堂观察与教师回顾总结一、问题引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和回顾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回顾,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课堂观察与教师回顾对教学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作用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兴趣和学习困难等,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观察也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教学优点和不足,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三、课堂观察的实施方法1. 非正式观察:教师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观察,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

2. 正式观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指标,如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合作学习的情况等,通过直接观察或检查学生作业等方式进行。

四、教师回顾的作用教师回顾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回顾,教师可以整理和归纳课堂中的经验,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回顾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五、教师回顾的实施方法1. 写教案总结:教师可以每节课结束后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记录下学生的反馈和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2. 与同事交流: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问题,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和解决方法。

3. 学生评价调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或进行面谈等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意见反馈。

六、课堂观察与教师回顾的关系课堂观察和教师回顾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取信息和灵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

而回顾则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为下一次观察提供依据。

七、成功案例:观察与回顾的整合应用某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短文阅读中理解能力较弱,阅读速度较慢。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杨玉东【摘要】通过对课堂观察运用到教育研究领域所经历的大致阶段的回顾、以及课堂观察研究的三种价值取向的概括,揭示出当前的课堂观察研究在“教育实践运用取向”、“学科内容角度分析”、“整体上还原课堂”等方面的缺失。

基于课堂观察对于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取向、遵循“记录——诊断——评价”的技术路线对作为实践性技术的课堂观察方法做了发展性建构。

【关键词】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反思与建构观察历来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近代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指出,所有的社会研究始于观察且终止于观察,“无论从什么地方开始对任何一个社会机构之研究,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便是细致与长期的个体观察……通过这种观察,研究者能获得很多材料,并以此来清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1]。

课堂是教育行为最常发生的地方,有效的课堂观察能为教育研究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成为其有效的起点。

一、国内外“课堂观察”发展的回顾在西方,课堂观察被运用到教育研究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

自 20 世纪初二三十年代,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心理实验室中的观察以及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对特定群体对象的观察研究,影响了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他们开始试图通过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观察方法在教育研究的文献中已经开始涌现[2]。

第二阶段,课堂观察的方法和工具大量涌现。

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受教育研究中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观察方法不断出现,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系统性的观察记录体系、并运用到课堂研究中去。

如贝尔斯 1950 年开发的“交互作用分析”、弗兰德斯1960提出并不断修订的互动分析体系等。

根据学者霍普金斯在1993年的文献回顾,这一时期大约 200 个有代表性的系统观察量表中,大多数是来自美国、只有 2 个来自英国[3]。

可见,系统化、工具化的课堂观察在美国被大量开发,课堂观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得到很大发展。

优秀的课堂教学建构反思

优秀的课堂教学建构反思

优秀的课堂教学建构反思优秀的课堂教学建构反思高效课堂教学建构反思这次听专家幸兴所做报告受益匪浅,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

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规划思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

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自主与合作是我们实现高效的两个途径。

笔者认为:教学中的高效不仅来自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也来自于对课堂流程、课堂环节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

知识学习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独立学习(预习)→组内合作学习(讨论)→班内合作学习(展示)→巩固消化、反馈、检测具体细化:(可能的指导、点拨、讲解)→预习(尝试)→预习检测(学困调查、学困呈现或错误呈现)→讨论(帮扶、组内问题解决)→展示准备→展示、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学困消化与反馈检测。

自主学习需要引领,利用导学案是较务实的方法,导学稿案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而不是教师教学的教案。

《导学案》是多位专业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果,也称为一次备课的成果,考虑了学生基础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给各个基础层次学生使用。

但是每一个层次的学校或者班级,要适当的选择使用《导学案》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课堂环节操作方法注重六个核心要素1)突出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强调学生的先学:先学后教、先学后交流。

3)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展示交流。

合作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是小组建设。

4)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课堂流程的基本组合要素,以课常流程引领导学稿的编写。

5)运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6)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

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高效课堂能否成功,与新学生能否养成好习惯有关,首先规范学生习惯,学生学习规范、行为等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通过制定班规进行养成教育:告知——做到——习惯。

教学观察反思总结

教学观察反思总结

教学观察反思总结教学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估工具,通过观察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我进行的一次教学观察进行反思总结,以回顾自身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一、教学准备不足在教学观察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准备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并不充分。

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应该提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准备,包括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活动等。

然而,很多时候我过于依赖教科书,没有广泛查阅其他资料,导致教学内容略显单调和局限。

此外,我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未能设计出足够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和案例。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在教学观察中,我注意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固化思维。

常常使用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

我认识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需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教学反馈不及时在教学观察中,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不够及时。

往往需要等到期末考试或者作业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也无法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帮助。

我应该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反馈,例如课堂问答、小测验等,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四、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观察中,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存在一些问题。

有时候,我并没有清晰地告诉学生每一堂课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效果,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方向产生困惑。

教学目标的明确对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我应该在教学开始前明确传达教学目标,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五、教学氛围建设不够在教学观察中,我还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氛围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初中教师新课标课例研究全员远程研修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杨玉东【摘要】通过对课堂观察运用到教育研究领域所经历的大致阶段的回顾、以及课堂观察研究的三种价值取向的概括,揭示出当前的课堂观察研究在“教育实践运用取向”、“学科内容角度分析”、“整体上还原课堂”等方面的缺失。

基于课堂观察对于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取向、遵循“记录——诊断——评价”的技术路线对作为实践性技术的课堂观察方法做了发展性建构。

【关键词】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反思与建构观察历来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近代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指出,所有的社会研究始于观察且终止于观察,“无论从什么地方开始对任何一个社会机构之研究,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便是细致与长期的个体观察……通过这种观察,研究者能获得很多材料,并以此来清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1]。

课堂是教育行为最常发生的地方,有效的课堂观察能为教育研究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成为其有效的起点。

一、国内外“课堂观察”发展的回顾在西方,课堂观察被运用到教育研究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

自 20 世纪初二三十年代,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心理实验室中的观察以及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对特定群体对象的观察研究,影响了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他们开始试图通过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观察方法在教育研究的文献中已经开始涌现[2]。

第二阶段,课堂观察的方法和工具大量涌现。

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受教育研究中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观察方法不断出现,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系统性的观察记录体系、并运用到课堂研究中去。

如贝尔斯 1950 年开发的“交互作用分析”、弗兰德斯1960提出并不断修订的互动分析体系等。

根据学者霍普金斯在1993年的文献回顾,这一时期大约 200 个有代表性的系统观察量表中,大多数是来自美国、只有 2 个来自英国[3]。

可见,系统化、工具化的课堂观察在美国被大量开发,课堂观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得到很大发展。

第三阶段,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围绕有效教学的探讨深入发展。

自上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至今,课堂观察被大量应用到课堂教学研究中,而人们对于量化工具的“科学性”也开始质疑,一些基于解释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定性方法重新引起人们重视,课堂观察中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主流。

如 Rosenshine 和 Furst 就综述了 1970 年代以前研究者在使用课堂观察时所潜在使用的有效教师的九种特征[4]。

Acheson 和 Gall (1995)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录音、录像技术的普及),发展出了针对有效教学特征的21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技巧[4]。

英国学者 Wragg 在 1999 出版的《课堂观察简介》中指出,课堂观察技术具有很强的主观选择性,并从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大维度对课堂观察方法做了系统梳理、反思了每一类方法的优劣所在[5]。

可见课堂观察在西方沿着科学化的轨道,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成为研究者和教师有意识并且经常使用的重要研究方法。

在我国并非没有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只是多被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辅助手段,未予以足够重视。

教师对课堂观察方法使用的自觉程度很低、经验性成分比较重,缺乏必要的课堂观察方法和框架的指导。

根据“课堂观察”为关键词的 2001 年以来文献查阅,发现国内关于课堂观察的研究有三种价值取向。

第一种,以课堂观察理论研究和价值意义探讨为取向。

在“课堂观察”为关键词的 42 篇论文中,绝大多数停留于对课堂观察的价值、作用和意义的探讨,如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对改进教学的作用、对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以及对课堂观察本身的理论诠释等探讨,文章内容本身并不涉及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具体的方法技术。

大多数文章的论述观点与 2002 年陈瑶的《课堂观察指导》中的观点相似,主要集中在课堂观察是什么、课堂观察为什么、谁来进行课堂观察、观察什么内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等问题探讨上[2]。

第二种,把课堂观察作为教学行为改进的应用技术取向。

其中有 4 篇文章和 1 本专著侧重使用一些具体的课堂观察技术来改进和诊断教学。

如一篇代表性的论文《一堂几何课的观察与诊断》,通过使用多角度的课堂提问记录,发现一节课居然问了 105 个问题、绝大多数问题以记忆型为主、教师理答方式单一等现象,由此指出值得关注的典型现象和趋势:高密度提问取代了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演变为“满堂问”[6]。

再如 2003 年专著《课堂教学临床指导》,通过援引课堂观察实例,主要从课堂教学行为、教师角色行为、教学行为效果三个角度把课堂观察视为诊断教学的临床技术[7]。

第三种,把课堂观察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技术取向。

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取向,有 2 本编著和 4 篇文章提供了具体的课堂观察框架、其指向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8]。

如 2008 年出版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主要呈现的是教师如何学做课堂观察的叙事研究、然后是关于课堂观察的问题探讨、最后是课堂观察的框架和课例研究成果[9]。

二、对“课堂观察”发展的反思通过文献述评可以发现,课堂观察在我国从研究者视野的理论探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再到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工具,其实践角度的工具价值已逐渐为一线教师所认可。

课堂观察正逐步进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成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根据前述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当前有关课堂观察的研究有三种倾向的缺失:第一,“教育实践运用取向”的缺失。

自 1995 年课堂观察技术引入我国以来,大部分有关课堂观察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专业研究人员为完成某个研究课题到中小学课堂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方法,如 2002 年出版的《课堂观察指导》,主要集中在系统梳理课堂观察的理论问题,探讨的是“是什么”、“为什么”、“谁”、“作用和价值”等问题[2];Wragg 的《课堂观察简介》,也侧重在从定量观察方法和定性观察方法两大维度对课堂观察做系统梳理和反思[5]。

深受这种以“教育研究”为取向而非“教育实践运用”取向的影响[10],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往往停留在探讨其对于课堂教学改进、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的“务虚”探讨、鲜见使用具体方法或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发表。

可见,以应用为目的的课堂观察实践研究比较缺乏,旨在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来开发和应用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的研究仍然薄弱。

第二,“学科内容角度分析”的缺失。

只要进入课堂进行观察,教与学的活动总是关乎某学科内容的,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实践取向的课堂观察研究中,往往侧重在各学科通用的技术视角观察(如提问的数量、语言流动的频次等),从学科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和诊断的技术还比较缺乏。

如 2003 年出版的《课堂教学临床指导》[6],虽然援引了教学实例、并侧重在运用观察技术诊断教学,但缺少一些相应的分析学科内容的观察工具和诊断方法。

课堂观察要为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进服务,就必须克服以往的这种“学科缺失范式”,因为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总是以某个具体的学科内容为载体的。

开发学科内容分析工具、以弥补现有的观察技术缺乏学科内容视角,为教学提供诊断建议迫在眉睫。

第三,“整体上还原课堂”的缺失。

一种观察技术往往代表的是一个角度的记录,偏向于在“某个角度解构课堂”,例如提问的记录和分析,是从课堂里产生的问题角度出发;例如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是从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对话角度出发。

如 2009 年出版的《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提供了大量的观察视角和维度[8],但缺乏整体上把握一节课学习目标的诊断性方法、缺乏总括性地指出教学改进方向的方法。

解构容易建构难,如何克服以往各种罗列的观察技术把完整的课堂教学“支离破碎”地解构、而没有再建构的缺憾,如何克服在分工合作的课堂观察中每人忙于一个视角的观察而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憾,亟需我们开发整体性把握课堂、还原课堂完整性的观察方法。

三、作为实践性技术的“课堂观察”方法的发展性建构课堂观察是观察者借助一些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中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不同于无意识或潜意识的生活中的观察。

观察者的目的和技术手段决定了其价值取向,针对以往课堂观察方面的研究不足,我们基于课堂观察对于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取向、遵循“记录——诊断——评价”的技术路线,着重从三个层面开发课堂观察技术。

1. 通识性信息记录和分析技术这一层面的课堂观察技术,一般是基于那些导致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的认识[11],侧重于收集和记录课堂信息,是一种通识性的小角度观察——即从师生的行为现象角度对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类型、师生互动程度、学生投入状态等做记录、由记录的数据做初步分析。

(1)选择性的文字记录法学生的学习深受课堂中师生语言交流的影响,分析教师的语言沟通模式,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性地记录一些有效教学所关注的语言或行为角度。

如教师的提问记录、教师的反馈记录、教师的结构性语言记录等。

(2)基于座位表的记录法以勾勒出的教室座位分布图为基础,用一些记录者个人习惯的符号表示出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所发生事件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教室中学生和教师所处的各种状态。

如利用座位表记录学生学习状态、师生语言流动、教师和学生的移动路线等。

(3)基于媒体技术的记录法即使是最为精心设计的记录方法,也会漏掉一些课堂中实际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件或信息。

运用摄像和录音设备可以再现课堂现场,然后通过整理出的实录文本,从多个角度进行信息提取和“再加工”。

如利用实录进行关键语义单元分析、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等。

2. 学科性内容分析和诊断技术这一层面的课堂观察,倾向于结合学科内容本身对教学过程做出分析和诊断,侧重抓住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层次、主要教学任务及其认知水平等,相对第一个层面的方法显得更具整体性和宏观把握。

(1)教学过程整体架构的分析与诊断该方法基于传统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分析,发展为“目标—条件—过程—结果” 的四元分析[12]。

目标分析,即针对学科教学内容而言的“重点”;条件分析,即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可能存在的认知“难点”;过程分析,即针对教学法而言的“关键点”,如何通过关键环节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又能克服学生的困难;结果分析,即期望学生在教学实施后获得的学习效果。

这一方法关键在于观课前写出自己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四元分析的“预分析”,然后在听课过程中对比实际发生的情况与个人预分析的差距,提出分析和诊断建议。

(2)教学任务认知水平分析与诊断对于推动教学过程展开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首先判断课堂里教师是如何呈现或布置学习任务的,并判断教师布置的该任务属于高认知还是低认知水平;然后,分析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实施中是高认知还是低认知水平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