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政策不够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的立法和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特别是在建筑节能、节水、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缺乏可执行性的法规和标准,而这些标准是评估绿色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因此,政府需要完善绿色建筑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引导。

二、绿色建筑技术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尚不成熟,技术落后、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仍然存在,令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缓慢。

特别是在绿色建筑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距离较远,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力度。

三、绿色建筑推广不够普及绿色建筑虽然有各种好处,但是其受众人群仍然相对较小。

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较低,缺乏有关绿色建筑的科普和宣传。

另外,绿色建筑的价格较普通建筑高出不少,很多人难以接受。

因此,需要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针对上述问题,对策如下:一、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绿色建筑法规和标准制定的力度,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制度规范和保障,并鼓励企业加强绿色建筑相关的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

此外,在财政和税收方面,逐步建立绿色建筑的奖励政策体系,支持和鼓励建设和使用绿色建筑。

二、加速建筑技术提升加大资金投入,加速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和推广。

政府可鼓励企业加大绿色建筑的科研投入,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提高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企业也需努力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建筑方案,并积极应用绿色建筑标准,推广绿色建筑技术。

三、加强宣传和普及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

政府和企业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和宣传活动,借助媒体等平台,将绿色建筑的优点进行充分展示,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另外,政府可以考虑给予购房者和建筑业主一定的奖励,鼓励更多人选择和使用绿色建筑。

浅谈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

力差在建筑 内部产生空气流动 , 降低表面温度 , 促进室内气流循环 . 改
善室 内热环境 . 满足人体舒适度 。 3 . 1 . 3地热的利用 利用土壤 的蓄热性能 。 在建筑物与室外 环境之间设置一定厚度 的 土壤作 为维 护结构 . 或利用 地形把土壤作 为建筑 的依托 . 可 以在建筑 与室外环境之 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 . 一方面减少外界不利环境对建筑 室 内温度的影响 . 另一方面 . 可以防止室内热量 向外散失 在地下埋设 定截 面的管 路系统 . 通过 空气热压通风 和风压通风 . 将室外 空气引 入室 内, 利用土壤 的恒温和恒湿性能 . 使 空气保 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 调节室 内微气候 3 . 2 建筑绿化的节 能作用 将绿化 引入建筑 . 一方 面是出于节能 的考虑 . 另一方 面也是 追求 2 . 建筑节能发展的 问题 种努力与 自然接近的生活。在建筑中重塑 自然 , 将清新的绿意带 回 2 . 1 节能意识有待提高 建筑窗户周边、 阳台等处设置局部绿化 。 夏 全民节能意识不强 . 部分行 业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缺乏建筑 节能 人们身边是建筑师的梦想 。 冬 季由于植物 落叶又能使更 多的阳光进 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 造成建筑节能圈内热圈外凉 . 制约 了建筑节 天可 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辐射 . 入房间 。相对于屋面绿化和墙面绿化而言 . 局部绿化的实施和管理更 能工作的快速发展 为方便 , 而且植物种类 选择余 地很大 . 容 易形成赏心悦 目的景观。 屋面 2 . 2 总体发展不平衡 并能 为居 民提供户外 活动和交往的空 ( 1 ) 部分城 市建筑节 能工 作发展较慢 . 尤其是夏热 冬冷地 区城市 绿化具有 良好的保 温隔热 效果 . 间。 屋面绿化 的构造措施可 以是草泥屋面 、 蓄水覆土种植 屋面等 等。 在 起步较晚 、 发展缓慢 , 一些城市的建筑节能工作还未完全展开。 可 以遮 挡阳光直射墙面 . 通 过叶 ( 2 ) 建筑 围护结构节 能与采暖制冷 系统节能之 间的不平衡 围护 墙面种植爬 山虎之类的攀藤类植 物 . 面蒸腾带走 一部分 热量 , 并通过 光合作用转化一部分 能量 。如果 在墙 结构采用节能措施多 , 采暖制冷系统节 能工作 滞后、 节能改造缓慢 。 种植槽和喷灌系统 , 在绿化 与墙 面形 成空气 间层 , 可以加 ( 3 ) 管理环 节之间 的不平 衡 , 大多数 城市在建筑节 能设计方面把 面设置构架 、 从 而加强墙面 的散热性能 关较好 。 但在施工 、 监理 、 竣 工验收备案 、 节能检测与认 证等环节 的管 强绿化与墙面之间空气流动 . 3 . 3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的应用 理工作还很薄弱 . 没有把 好建筑 节能管 理工作 的“ 出口” 关。 发展节能建筑的基石就是建材 以及墙材 的快速发展 加快技术开 2 - 3节能材料的生产 、 认证 相对滞 后 重点组织开发高性能节能保温新型材料 . 以及大量利用 固体废物生 产品的研 发资金缺乏 . 开展关键技术攻 关少 . 造成 建筑节能产 品 发 . 工 艺和设备 。 还要通过对节能建筑材料的发展 . 的研发和生产相对滞 后 . 新型节能材料 、 产 品市场 发展缓慢 ; 市场上优 产的新 型材料 的技术 、 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 , 要充分借鉴国际上 的先进经 质高效的节能材料 比较少 , 尤其 本省生产的更 少。按《 节约能源法》 和 结合建设发展 的实际 .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 , 引进先进技术 , 促进节能材料的技术进步 。 国务院文件要求对节能材料产品应实施认 证 . 但 此项工作开展较晚 . 验. 新 型节 能型建 筑材料 的主要 发展方 向应该 是材 料的无害化和更 监管工作还未 完全到位 加节能, 提高优 良新 型节 能型建筑材料在工程 中的使用率 。对于化 学 2 . 4 建 筑节能法 规建设 薄弱 . 缺乏有效激励政策 其有 害物质含 量应该越来越低直至为零。 并逐步减少化 学建 材的 虽然国家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 但 由于对建筑节 建材, 并 与结构体 系进行 配套 . 避 能工作缺乏可操作性 , 难 以起 到规范建 筑节能行为的作用 。建设部颁 使用 将墙 体作为一个 系统来研究 和应用, 但在工程上使用后 ’ 由于配套措施不 完 发的《 民用 建筑节 能管理规 定》 , 作 为部 门规章 , 法 律地位较低 , 对推动 免出现单个材料 的节 能性能好。 应研制推广新 型 建筑节 能、 加强节 能监管 的法律 保障力 度还远远不够 。 同时 . 建筑节能 善而对墙体 的节能性能和使用性 能产生影响。因此, 提高建筑 物的节 能水 平和墙体材料 的工厂化生产 比 缺乏有效的激励政 策 . 没有形 成推动建筑节 能的市场机制 . 难以调动 节能型墙体材料, 各 方利益 主体 的积极性 。 而且虽然国家和社会对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 率

浅谈建筑节能的发展及技术措施

浅谈建筑节能的发展及技术措施

我 国的设计标 准与发达 国家相 比差距仍然较大 , 目前我 国绝大多数 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 的发达 国家相差许多 , 外墙的 传热系数是他们的 3 4倍 , ~ 外窗为 4倍左右 , 屋面为 3 ~ . 6倍 , 5 门窗的空 气渗透为 5 倍左右 。 现在发达国家住宅 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大约相当于每 平方米 75k 标 准煤 ,而我国 目前采暖耗能每平方米都 达到 1.k , .7g 35 g 约 为发达 国家 的 15倍。经分析 , . 这些能源大多通 过保温 隔热性 能差 的外 墙 、 顶 、 户损 失 掉 了 , 以 我 国必 须 对 现 有 建 筑 进 行 大 范 围 节 能设 计 屋 窗 所
改筑 节 能法 律 法 规 . 2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 国节约能源法》 等法律 , 但未制定
建筑节能 的相关法律 、 法规 , 以建筑节能T作基本上处 于无 法可依 的 所 状况 。按照《 中华人 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发行的标准来设计 , 可以做到 节能 5 %左右的 目标 , 0 但此标准公布十余年来 , 真正能够实施的 , 在新建 的建筑里还不到 2 %, 0 大多数地方 政府对此未予 以高度重视 , 中央政 府 也未将建筑节能放在关系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指导。 1 国 家 对 建筑 节 能 技 术 创新 技 术 支 持 力 度 不 够 . 3 正在起步发展 中的建筑节能产业 , 普遍存在起点低 , 技术水平不高 , 创新能力弱的问题 , 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 不够 。 1 可 再 生 能源 在 建 筑 中的应 用 进 度 缓 慢 . 4 据 报 道 , 国是 目前 世 界 上 最 大 的太 阳 能 光伏 电 池 生 产 国 , 8 % 我 但 0 的产 品都进行出口, 国内建筑应用 的比率依然很低 。 因在于 , 在 原 太阳能 热水器 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至今 尚未 出台,虽然建设部于 19 9 5年就 已经 发 文 推 广 可再 生 能 源 在 建 筑 中 的应 用 , 由于 相 关 部 门 缺 乏 有 效 的 但 激 励 手 段 , 今仍 处 于 试 点 阶 段 。 至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摘要建筑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人民对建筑节能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介绍了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新型的建筑节能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措施引言建筑节能是世界性潮流,也是建筑发展的重要。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膨胀是当今世界面临三大难题。

建筑节能关系到可持续发展问题,鉴于建筑耗能巨大,必须通过正常的途径加以解决,许多国家将建筑节能归为基本国策,从节能技术上以及建筑立法给予保证,此外还通过经济政策给予引导,推动建筑节能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我国能源总量虽然居世界第三位,可是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目前,我国处在建筑的高峰期,规模之大,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建筑将来投入使用,将消耗巨大的能源,能源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力推动节能工作,是解决我国能源缺乏问题的关键。

1 建筑节能的内涵及其重要性1.1建筑节能的内涵建筑节能指的是在房屋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生产与使用中,充分地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能耗,实现节省能源和增加建筑舒适性的目标。

建筑节能包括建筑照明、采暖、热水供应、空调等方面的节能。

从建筑技术角度来说,建筑节能囊括众多技术。

1.2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高耗能建筑增多,预计2020年年底,我国建筑面积将超过686亿平方米,这些房屋使用期大约为100年,会不断消耗大量的能源。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对能源的需求。

建筑采暖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建筑节能可以满足减轻大气污染的要求。

建筑业能耗巨大,建筑节能将会缓解能源的紧张局面,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建筑热环境的水平。

2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现状先进的建筑节能方法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先决前提,由于以往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的开发与创新不够,并且节能产品成本高,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缓慢。

浅谈建筑节能的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建筑节能的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建筑节能的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建立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能源问题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建筑行业来说,实现建筑节能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能耗的管理,以实现“节能减排”,建立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耗;能源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一、国内外建筑节能的管理现状1.1国外建筑节能的管理现状对于建筑节能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都把其列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执行强制性规制。

首先,是建立各类建筑节能的标准体系;其次,是通过立法明确建筑节能的管理模式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保证建筑节能标准的有效执行。

以下就从建筑节能管理方面分析美国、欧洲等国家的状况。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节能和环保, 采取市场化方式,由政府机构做好服务工作, 并充分运用市场工具, 让公众感受到节能对自身的好处。

在建筑节能方面,美国是由能源部负责全国的能源的使用工作。

1973年,美国政府开始实行联邦政府能源管理计划(FEMP)。

该计划用于引导政府各部门更为有效地利用能源。

它除了涵盖新建建筑、建筑改造、设备采购、水电煤气和负荷管理外,重点包括建筑节能管理、运行和维护。

其职责是帮助政府机构用最有效的办法实施能源管理,获得更高的能源效率以节省纳税人的费用。

该计划的实行成为了降低能源使用费用、减少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在,FEMP已成为美国政府能源政策的一部分,并用立法和政府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

欧洲各国也将节能列为政府工作重点, 努力培养全民节能意识, 构建节能生活方式, 使民众树立新型的生活观。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问题与对策
必行 。
1 节 能意识薄弱推动不足 . 4
业 主 、 筑 设 计 师 没 有 树 立 节 能 观 念 , 欧 洲 发 达 国家 水 平 相 差 很 建 与
大。我 国从 2 0 0 1年开始制订建筑节能标准 ,0 3年强制 实施 , 20 部分城 市 和地 区特别是城 乡结合部和农村实施得更 晚。标准 很多, 但落 实起 来非 常难 。缺少积极 的政策和鼓励机制 、 市场推动不足。
重要讲话 , 了贯彻 国家的节能措施, 为 实现节能 目标 , 建筑物必须采取相
应 的节 能措施 , 建筑工程 节能是一项综合性 的工作, 它具有十 分重要 的
意义 。
1 建 筑 节 能 状 况 落 后 _ 3
我 国建筑节 能技术 的研 究起步 晚,上世纪 7 O年代发达 国家就 已开 始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建筑节能技术 。目前, 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 外墙 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 国家的 4 5倍 , ~ 屋顶为 25 55倍 , 窗为 .~ . 外 1~. . 22倍: 5 门窗透气性为 3 6倍 ; - 总耗 能是 3 4倍。如果任其高耗 能建 ~
1 建 筑节 能现 状分析
目前, 建筑耗能 已与工业耗能 、 交通耗能并列 , 成为我 国能源消耗 的 三大耗能大户 。 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
建筑 能耗增长 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 国能源 生产 可能增长 的 度 的提升 , 呈急剧上升趋势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 , 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 筑 大行其道 , 国家 的能源 生产 势必难 以长期支撑这 种浪费型需求 , 从而不得 不 低 , 位 建 筑 能 耗 比 同等 气 候 条 件 下 国 家 高 出 2 3倍 甚 至 更 多 。特 别 是 速 度, 单 ~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

然而,建筑业能源消耗巨大、环境压力大的特点也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绿色建筑成为了现代建筑业发展重要的方向和趋势。

然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道路仍然不太平坦,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建筑设计理念落后我国一些建筑设计仍然沿用传统设计理念,过度强调建筑立面的美观,却忽视建筑的生态和环保性能。

设计师很少考虑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建筑材料和建筑过程中往往采用高能耗、大污染的生产方式和产品。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一些新建的建筑同样相当消耗能源和资源,建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显著增加。

对策:与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相适应,建筑界应该重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注重建筑的生态功能和环保性能。

建筑应该从基础设计中结合环保要求,考虑到生态、环保、能源等要素,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实现节能、环保、乃至生态可持续的新型绿色建筑。

二、节能技术水平不高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节能,而我国的节能技术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现有的节能技术,例如供暖、供冷、通风、采光等设备,不仅技术水平不够,而且维护和运行起来不如其他国家来得可靠。

对策:我国应该在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方面积极主动,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含量。

通过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先进的智能技术、高效节能的供暖、通风、供冷等系统,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目标。

同时,加强绿色建筑技术普及和培训,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维护水平。

三、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不健全我国绿色建筑在认证标准上还存在问题。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和指南,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实际可行性和误导性,无法真正反映建筑的真实情况。

对策:新建绿色建筑需要建立标准化信息集成平台对全过程工程进行落地式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定量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浅谈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和发展

浅谈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和发展

的吸收 从 到减少空调冷负 而达 荷和空调 节能 的目 研究表明 采用 “ 的。 冷屋顶. 节能可使
空调负荷减少约 10%一50%.
进行 绿化设计, 设计要有 利于施 工和维护, 面 全
应用节能技术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 ! , 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境的控 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
行业 在设计、 安装、 运行质里 节能系 统调节、 5 结论 设备材 料以 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 综上所述, 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干燥时需要加 潮湿时需要抽湿 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 总体规#9 和单 体设计中, 科学合理地确定建 筑 湿, 应提高供暖 朝向、 平面形状。 空Is!布局, 外观体型、 间距、 能源才能实现。从节能的角度讲, 统的效串, 包括设备本身的效串、 它 层高, 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 保证建筑外组护 ( 制冷)系 结 构的保温隔 均事 特性及对建 李 热工 烤 筑周围 境 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 环
国 很多 家对 “ 顶” 外 专 冷屋 (cool roofs)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发现其节能效果很显著。
2 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 在
所谓 “ 冷屋顶 (cool roofs)是 一 指日 射反射率
高的屋顶, 它通过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 涂料 提高星顶的日 射反射率, 减少太阳热t
技术 。
2.1 建筑 和平面形 朝向 状
同样形状的建筑物, 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
3. 2 外墙的 措施 节能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可有效减 少通过围 护结构的传热, 减少各主要设备 从而
节能建筑规划设计、增强维护结构的隔热保

浅谈目前建筑节能的现状

浅谈目前建筑节能的现状
多少是很必要的。然而建立这样 的部 门首先还是 要先保证 以上各方面
较小 , 对设计师来讲在某种程 度上承担 的风 险会 提高 , 设计师确 实很难
在低收入 的情况下 , 完全按 照能要求准确计算 出来的负荷设计 , 多数情
定的建筑形体 、 平面布局 、 窗墙关系、 维护结构的做 法等等都对节 能环保
起 着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然而 在 建 筑 方 案 创 作 中 , 受 到节 能 规 范 和 技 术 会
要求等技术规定的约束 , 建筑师们 很少亲 自去钻研理解并融入方 案形成 过程的思考 中, 经常是方 案基 本成 型才和供热 空调工程 师去 核算和应 对, 这个时候如需要调整方案 已经是 很难实现 了, 最多是 选用高价 的建 筑产品或者用较贵的做法来满足节能要求 , 这样的做法是 的建筑专 业和
能量 的大 幅 提升 。笔 者认 为 这 只 能 说 这 些 主 要 执 行 单 位 在 节 能 方 面 的 技术 还 需 要 提 高 , 个 建 筑 机制 还 需 要 调整 。 整
1 建筑 师 在 做 建 筑 方 案 时对 节 能 思 考 的 欠 缺 .
设 计 队分 工 在 把持 建 筑 项 目的 节 能 水 平 方 面 , 筑 师 是 核 心 。 确 建 他
要 】 建筑节能是现代 资源节约的其 中一种表现形式, 它不但体现在建材的循环开发与利用, 还表现在节能技术 的完善和
[ 关键词 ] 建筑节能
资源节约
现 象 重视
3 随着建筑节能的提 出并不断地提高要求 . 建筑行 业里. . 在
建 筑 节 能 是深 入 人 心 的 , 节 能 的技 术 是 否 已经 过 关 了 呢 ? 但
建筑与发展2 1 00第0 5期

浅谈建筑节能发展

浅谈建筑节能发展
了 应 用 。该 产 品 生 产 采 用 的 原 料 如 下 : %~ 0 3 0 4 %的 粉 煤 灰 . 4 %~ 5 5 6 %的 硫 铝 酸 盐 水 泥 . ~ 5 0 1 %的 膨 胀 珍 珠 岩 以 及 一 定
参 考文献:
[l I 齐文 龙 . 苯板 外墙 保 温 技 术 的应 用U. 材 ・ 筑 ・ 聚 】 建 建 装修 :
2 0 , )3 0 2( :3 2
[J 洁 . 2张 浅谈 建 筑 外墙 保 温技 术 的 应 用Ⅲ. 炭 工程 ,08 煤 20,
() 4 3 8: — 6 3
体积的泡沫, 比传 统 的 G C 轻 质 墙 板 的成 本 明 显 降 低 , 作 R 制
过程 更 为 方便 , 且 防 火 能 力 得 到 大 的 提升 。 并 2 23泡 沫 混凝 土 复 合 墙 板 __
浅谈建筑节能发展
王 竞 . 高冬 冬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50 7 400)
摘 要 : 述 了建 筑 节 能发 展 趋 势 , 论 以及 现 阶段 的 节 能 情 况 , 且 分 析 了建 筑 节 能 发展 缓 慢 的 原 因 。 并
关 键 词 : 筑 ; 能 建 节
1建 筑 节 能 发 展 现 状 及 其 发 慢 的原 因 2建 到 目前 为 止 , 筑 节 能 仍 然 停 留在 试 点 、 范 的 层 面 上 , 建 示 尚 未 扩 大 到 整 体 , 其 原 因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筑 节 究 1建 能 开 发 建 设 成 本 高 (按 新 的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标 准 测 算 , 体 上 大 每 平 方 米建 筑 面 积 成 本 要 增 加 10元 )2 开 发 商 追 求 的 是 0 ;) 以最 小 的投 资换 取 最 大 的 空 间利 益 ;)建 筑 设 计从 围护 的结 3 构 、 计 的 角 度 、 工 的 角 度 、 算 达 到 的 系 数 等 要 比一 般 设 施 计 普 通 建 筑 复 杂;) 府 考 虑 的是 G P在 全 国所 占 的位 置 。 建 4政 D 对

浅谈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展望

浅谈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展望

城镇规划浅谈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展望孟江丽 冯蕾摘要:绿色建筑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期望,有助于我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它是对传统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响应,也是建筑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绿色与建筑结合也必定是将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主要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发展历程对其进行介绍,阐述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同时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标准体系;健康化1 简介1.1 含义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对绿色建筑赋予了相关定义,即在该建筑整个寿命周期内,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作为战略目标,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根据标准,可知绿色建筑是将自然与建筑相互融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倡导绿色生态环境,寻求低碳的高品质生活。

1.2 基本特征绿色建筑基本特征是节约资源、高品质、与自然和谐共生。

节约资源,顾名思义就是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控制资源的用量,以节约环保为主。

绿色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绿色施工,即采用绿色建材与设备,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在保证文明安全施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高品质意味着需要基于“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将以人为本、性能导向作为核心理念,将绿色技术与建筑行业相结合,打造适合人类生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高品质建筑。

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是充分利用自然,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使其与建筑共生,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回归建筑与自然一体的本原。

绿色建筑不仅是一个建筑概念,更是一种理念,追求与当地气候条件,地域风貌相协调,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创建和谐生态文明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 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家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推广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绿色建筑的概念也被正式引入我国获得大力支持;2004年建设部启动评选计划,拉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帷幕。

浅谈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浅谈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浅谈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首先介绍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意义,然后指出了当前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建筑节能新技术,希望对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节能;意义;现状;问题;新技术1建筑节能的必要意义建筑工程项目节能水平和效果的提升作为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站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角度分析。

充分重视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建筑物能源消耗控制效果的提升,而且也实现了优化升级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的目的。

其次,站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应用的角度分析。

加强节能控制手段优化的力度,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促进了建筑物使用舒适度的提升,同时也为建筑工程项目实用价值的充分体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

节能措施和手段的推广与应用,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物施工或者后续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了建筑行业整体节能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

2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2.1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1)建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正逐渐广泛应用在新型建筑施工中,并达到比较良好的应用效果,在2008年,中国实施绿色建筑评价制度,在2008年到2018年期间,中国绿色建筑的项目总数已经超过13000个,建筑面积累计30亿平方米,并且在目前的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节能建筑的占比在50%以上。

(2)政策框架基本确定。

十九大会议,再次强调了绿色战略为导向,目前对于绿色建筑的基本发展政策框架形成,例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3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等政策,都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内生动力。

(3)城镇化发展耗能大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我国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对建筑物的需求总量大,并且根据调研机构对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的调研分析,中国建筑能耗能达到全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45%,这个比例可以这样理解,以最常見的写字楼电梯运行为例,一部三驱动电梯,每天运行要用的电费为240元,以福州市为例,一年在电梯费用上就要支付4.5亿元。

建筑节能在我国应用现状分析

建筑节能在我国应用现状分析

建筑节能在我国应用现状分析【摘要】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设计是重点,政策是保障,应该加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关键词】建筑节能;应用现状;分析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建筑能耗。

目前我国的建筑还没有全面推行,也还只是处于发达国家的起步阶段。

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1、我国建筑节能所遇到的问题(1)市场发育缓慢。

当前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在市场中经常被传统建筑所排挤,很难占据市场份额,也没有办法根据正常的竞争准绳来交易,究其原因在于其发育不够完善、难于进展,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的缺少,缺乏有序的市场秩序等;同时也由于尚未建立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和人才市场,没有办法为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供应相对的技术服务和后备力量。

我国节能建筑市场遇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较大的节能增量成本和节能成效改变,节能收益时间繁冗,很难估算成本和收益,现有节能建筑的真实价值在市场上无法体现;第二,市场引导和积极激励政策贫乏,以至于房地产开发市场建筑节能指标的改变比较迟钝。

(2)新建建筑节能政策执行力度不大。

民用工程项目的多个督导过程都体现着建筑节能作业,包括立项、时间审查、准许开工。

监理建造、竣工检验、房屋销售许可批准等。

有很多地区往往看重的是施工图节能时间审查环节。

我国新建建筑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也是因为发布相对建筑法规和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可是,我国建筑节能建设还没形成系统、建筑节能时间较短,施工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监管手段及力度也尚未合格,实际建筑节能的效果也并未因为时间合格率的提高而大幅提高,对于50%合格率的新建建筑节能还是不够高。

(3)现有的建筑节能改造难度不低。

因为现有建筑市场占有量多,供热体制变革、改造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节能建筑中依然存在,所以难度高,绝大部分依旧是非节能建筑,大量能源存在浪费现象。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目前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节能方面有所规定,但对于绿色建筑的认定、评价和标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二)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不高,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也不足,导致绿色建筑的市场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

三)技术和人才瓶颈我国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还不充足,特别是在建筑节能、绿色材料、绿色施工等方面仍存在瓶颈,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四)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不健全我国绿色建筑的认证体系还不健全,缺乏权威性和标准化,导致绿色建筑的认证难度大,认证成本高,也难以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效益。

三、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认定、评价和标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促进绿色建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二)提高市场需求和认知度应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增加市场需求,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应加强对绿色建筑技术和人才的研发和培养,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的认证体系应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提高认证的权威性和标准化程度,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概念的误解。

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导致一些开发商将其作为提高房价的手段,使得绿色建筑成为了一个欺骗性概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并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将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

只有达到标准的建筑才能被标记为绿色建筑,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退出房地产市场。

第三、高绿化、大景观的误解。

在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今天,绿色建筑也被误解为高档建筑、高绿化和大景观。

浅谈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浅谈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浅谈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分析随着建筑工程对节能要求的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在施工前的设计阶段有95%嵌入了节能降耗措施,但是在付诸实践的具体施工过程中落实到位的不到55%,这样导致了建筑资源的大量浪费。

近年来,经过国家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共同协作下,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已逐渐走上了有章可循的发展道路。

但是,在某些施工单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节能降耗的具体办法依然是一个空头文件,没有得到具体有效的实施。

虽然国家早已颁布了强制性设计标准,即新建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节能50%,但从这一标准颁布之日起至今,能实现节能50%的建筑量只占同期建筑总量的不足十分之一。

我国建筑耗能高,能源浪费严重,与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能耗相比,单位建筑高达2—3倍。

由于南北的地方差异,北方建筑耗能主要是在供暖上,而南方的建筑耗能主要在技术、施工以及管理体制方面。

据调查,在没有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北海市在建筑设备、施工技术以及维护管理方面的耗能费用就高达好几亿,使得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在实行节能后则节约了大量的资源,为国家节能做出巨大贡献。

就全国政协调研组调研的数据显示:如果目前的发展速度不加以扼制,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很有可能达到10.9亿吨/年,可以说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二、我国建筑能耗中存在的问题1.建筑能耗高,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

由于我国建筑能耗总量的不断提高,目前,建筑能耗总量占全社会总能耗总量的比例竟高达30%,而建筑相关能耗和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并不包含在其中。

这三项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6.7%。

比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高出11.7%,这样一来,随着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将大大提高。

2.高耗能建筑的不斷增多,加剧能源危机。

我国建筑自身的节能效果还较差,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不高,门窗的保温性能,气密性能都有待提高,因此造成了单位面积能耗较高局面。

浅谈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前景
建筑科 学
22E月下 科技创新与应用 0  ̄5 ()l 1
浅谈 建筑节 能 的现 状 与前 景
张 兆 青
( 南 交通 大学 峨 眉 校 区 , 川 峨 眉 山 6 4 0 ) 西 四 1 22 摘 要 : 国是 一 个 经济 快速 增 长 、 口 占世界 2 %的 大 国, 我 人 0 也是 能 源相 对 匮乏 的 大 国 , 界 上 第二 大 能源 消 费 国 , 是世 目前我 国每 年 建成 房屋 面积 已超 过 所 有发 达 国 家一 年 建成 建 筑 面积 的 总和 。在 这 个过 程 中不 可避 免 的存在 着对环 境 的破 坏 和 资 源 的浪 费 , 而且在绿色建筑评价体 系中已明确规定 了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等基本要素。 所以建造节能建筑既是 自然的要求 , 也 是社 会 的要 求。 文主要 就 门窗 、 能玻 璃 及地 热 、 能在 建 筑 节 能上 的 应用 及前 景 进行 讨 论 。 筑 节能 是 一项 浩 大 的 系统工 程 , 本 节 风 建 需要 全 社会 方方 面 面的 共 同努 力 。本 文 就 门窗 、 热和 风 能 等在 建 筑 节能 中的 实际应 用与 前景 进行 总结 与论 述 。 地 关键 词 : 筑 节能 ; 能玻 璃 ; 源 热 泵空调 ; 力发 电 建 节 地 风
优 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真 空玻璃 比双中空玻璃 少用了一片玻璃 , 间隔层 厚度超 薄 , 以 所 具 有更 高的透光率 , 相应地 减少了照明能耗。同时 , 其超薄的厚度还节 省 了窗框用料 , 了整个窗体 的重量 , 减轻 也减轻 了建 筑物承重 。真空玻璃 最 薄 可做到 6 m, m 此厚度 玻璃特 别适合用 于建筑 旧窗节 能改造 , 无须对 窗 体结构做 大的改动 , 了大量窗框材料 。 节省 真空玻 璃可以广泛地应用 于中高档 门窗幕墙 、 冰柜 、 箱 、 冰 交通运输 工具 、 阳能利用等能耗大 、 太 节能要求高的领域 。 如果 建筑采用真空玻璃 , 相 比单层玻璃 , 每年每平方米 窗户可节 电 15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 7度 12 3 5 . 千克 , 快缩小与欧美国家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的差距 。 欧拟 8 可尽 西 定 2 1 年强 制使 用的节 能玻璃 窗 u值要求是 0 , 02 3我们研 究开发 的 Lw o_ E真空玻璃就可 以达到此项要求 。 现在 国 内市 场亦存在 很多 能满足 当今 社会低 碳建筑 要求 的技术 集 成玻璃 。 中.能较 优越的为光伏真空 玻璃。 其 眭 高效节能 的真空玻璃与太 阳 能光伏发 电技术 的集成 , 它既能利用太 阳能发 电 、 又具有 超级隔热保温 的 性能 ; 能够稳定保持和适度提高光 电转换 率 , 具有发电 、 、 节能 降噪三重功 效 。此外半钢化真空玻璃 、 带吸气剂真空玻璃等性 能也都较为优越 , 可尝 试在玻璃幕墙技术上推广使用 。 1 . 2其他新型节能玻璃 吸热玻璃 : 吸热玻璃的节能原理是 当太 阳光透过玻璃时 , 玻璃将光 能 吸收转化 为热 能 , 热能又 以导热 、 对流和 辐射的形式 散发 出去 , 而减少 从 太 阳能进入室 内。一般使用吸热玻璃后可 以将进入室 内的太阳热能减少 2-00降低空调负荷 。 03*, / 热反射玻璃对太 阳辐射具有较 高的反射能力 , 率可达 2-0 反射 04%, 甚 至更高 , 低纬度的炎热地区 , 可节 省室 内空调 的能源消耗。同时 在 夏季 具 有较好 的遮光 l能 , 生 使室 内光线柔和舒适。 而且这种反射层的镜面效果 和色调对 建筑物的外观装饰效果很好 。 建 筑镀膜 玻璃是 利用不 同的材料 在玻璃 基片表 面沉积一 个新 的材 料 表面 , 变玻璃 的光 学 、 、 和化学等方 面的性能 , 到装饰 、 以改 电学 机械 达 节能 、 和可再 生能源等 目的的玻璃深加工产品。 环保 2地热能与建筑节能 近年来 , 由于空调 的普及且 初投资 少 、 安装方便 , 们不论在何 处 使我 都 能看 见空调的身影 , 空调不仅 带来 电耗的极大增加 , 但 而且加剧 了温室 轮机的发动机和齿轮箱与地面持平, 使得维修更方便, 整个发电厂的稳定 效应 , 因此地热 的应用便应运 而生 。 性也 更高。 迪拜 正要竣 工的达芬奇塔 正是应用 了风力 涡轮机提供能量 , 才 21地 源 热 象 空 调 . 完成 了可以让 每一层 都做 30 6 度旋转如此梦幻 的动作 。但 现在风力涡轮 地源热泵空调将 形成 环路的 u型管 埋人地下 , 通过管 内闭式 循环水 机的普遍应用和推广还是需要更多的实验和实例做基础。 提 取土壤 的热量 , 或将热量释放 给土壤 , 取夏蓄 , 冬 把大地 变成一 个蓄能 3 风l 电的应用前景 2 力发 器 。由于地下 深处地 温冬天 比气温高 , 天 比气温低 , 夏 将其作为 热源或冷 风电不会 释放 C O, 造成酸雨或污染物 , 不会 因而是 替代 常规火 力发

浅谈节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节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c o n s i d e r e d a n d t h e t a r g e t e d s o l u t i o n s o f t h e p r o b l e ms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h o u l d p u t f o r wa r d .C o mb i n e d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 h e i f r s t e mb o d i me n t i s e n e r y - g e fi c i e n t b u i l d i n g s .En e r g y- s a v i n g b u i l d i n g i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r e c t i o n o f b u i l d i n g i n d u s t r y i n t h e f u t u r e , i t i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e c o n o mi c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i t i s a l s o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的问题 , 以及解决的有效措 施 , 做 出详 细描述 , 希望对节能建筑的发展起 到 良好作用 。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p e o p l e S l i v i n g s t a n d a r d . p e o p l e g r a d u a l l y e n h a n c e t h e a wa r e n e s s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mp r o v e me n t a n d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几点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几点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浅谈 我 国 绿色 建筑 几点 现 状 问题 及 发 展 策 略
胡 俊 涛
摘 要: 通过对 我国现 阶段绿色建筑建设现状几点 问题 的审慎 、 严谨、 细致 的科 学分析 , 出符合我 国文化背景和社会现 提 状 的绿色建筑发展策 略, 以期促 进我 国绿色建筑 的推广应用 。 关键 词 : 绿色建筑 , 全寿命周期 , 评估体 系 , 绿色 改造 中图分类号 : U.2 T 01 文献标识码 : A
1 我 国绿 色建筑 现 状 问题
1现 阶段 , 国绿 色建筑正逐 步从 示范性 阶段步 入实际操作 ) 我 阶段 。但 是 由于我 国绿色建 筑起步 晚 、 实践经 验少 、 基础数 据不 作 推进起来难 度较大。
足, 现有的评 估标准往往 偏 展 策略 使
评估 结果 的权威性 、 学性 和 町靠性 大打折 扣。 一方 面 , 科 评估 体
1发展 绿色建筑 就要用 绿色 的观念和 方式进行 规划 、 计 、 ) 设 系 的设 置 主要 以定 性 条 款 居 多 、 化 数 据 较 少 , 多 的 主 观 判 断 开发 、 量 过 使用和管理 , 时制 定并 执行相 关 的绿色标 准评估 体 系及 适
4对 现有 建筑 进行 改造 的初期投 资不足 。在实 际操作层面 , )
来 迟 ,0 6年 6月 1日正 式 实 施 GB T 53 82 0 色 建 筑 评 价 现有存 量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的来源不稳定 , 绿色化 ” 20 / 0 7 —0 6绿 使“ 之路 面临
标准 ,0 8年 8月正式公布第一批 “ 20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志 ” 。绿 着 巨大压 力。2 0 0 8年 1 0月 1日正式实施 的《 民用 建筑 节能条例》 色建筑被定 义为在 建筑 的全 寿命 周期 内, 大 限度 地节 约 资源 规定 , 现有建 筑进行 节能 、 电、 最 对 节 节水 等改造 的资金来 源 , 住 居 ( 节能 、 地 、 节 节水 、 材 ) 保 护环境 和 减少 污染 , 人们 提供 健 建筑 的改 造费用 , 节 、 为 由政府 、 筑所有 权人共 同负 担。为拓宽资 金 建

建筑节能在我国发展重要性及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在我国发展重要性及节能措施

浅谈建筑节能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及节能措施摘要:在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中,人们可以明显看出,建筑节能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热点,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通过对建筑节能在我国实施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措施的分析,从多角度来谈谈建筑节能问题。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现状节能措施on th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 deng qiulan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tianyuan construction design co., ltd.abstract: in the world of trend in building development, it is clear that th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ot spots, is building a major sign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impl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s a key link.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our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to talk about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sues.keywords: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measures近几年,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石油价格大幅度提高,能源危机日益深入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措施
目前,我国处于建筑规模迅猛的发展时期,但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本文结合我国建筑的节能现状,提出从节能设计、节能材料应用、加强节能宣传等方面阐述了本人的一些观点。

标签建筑;节能;现状;措施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而我国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却为发达国家的2至3倍,同时我国建筑耗能的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5%左右,建筑节能发展的空间很大。

不仅已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8%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物中96%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建筑节能的担子任重而道远。

如此迅猛的建设速度和巨大的建筑规模,它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包袱,因而建筑节能概念的提出对改变我国目前的建筑现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具体来讲就是在满足人类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和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艰苦路程,在这期间颁布了若干法律法规和标准,尤其是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这是指导全国节能的大法,对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1.1 建筑节能设计缺陷
我国的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4倍,外窗为4倍左右,屋面为3.5~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5倍左右。

现在发达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7.57kg标准煤,而我国目前采暖耗能每平方米都达到13.5kg,约为发达国家的1.5倍。

经分析,这些能源大多是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差的外墙、屋顶、窗户损失掉了,所以我国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大范围节能设计改造。

1.2 缺少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但未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发行的标准来设计,可以做到节能50%左右的目标,但此标准公布十余年来,真正能够实施的,在新建的建筑里还不到20%,大多数
地方政府对此未予以高度重视,中央政府也未将建筑节能放在关系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指导。

1.3 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普遍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1.4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度缓慢
据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但80%的产品都进行出口,在国内建筑应用的比率依然很低。

原因在于,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至今尚未出台,虽然建设部于1995年就已经发文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至今仍处于试点阶段。

2 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的措施
2.1 加强和完善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建筑施工和设计的全过程。

所谓广义的建筑节能设计包括了建筑前期设计、建筑材料及设备选择、以及后期的建筑设备节能运行设计。

整个设计流程应包括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建筑采光计算、建筑材料热工设计计算、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供热与制冷节能运行设计等。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始终把节能与建筑的观赏性、功能性综合加以考虑,逐步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节能设计流程。

2.2 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建筑材料的节能,包括节能门窗、外墙保温材料等。

引进新型建材生产技术,应用新型材料节能,开发生产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是节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以下五种:1)EPS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2)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3)现浇混凝土复合无网EPS板外保温系统,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体系;4)现浇混凝土复合EPS钢丝网架板外保温系统,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体系;5)机械固定EPS 钢丝网架板外保温系统。

2.3 健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制度,建立节能监管体系
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建筑节能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还应运用相关管理手段进行强制推行,并应建立起施工监督管理和竣工节能验收制度、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的住宅建筑不给予验收或进行整改后方能验收。

2.4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科学研究,发展建筑节能产业
建筑节能是一门新兴科学,它包括施工、通风、空调、采暖、照明、电器、热工、建材、环境、能源、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所以应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高校、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開展建筑节能的研究和攻关。

另外要积极引导生产企业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各种节能墙体屋顶以及门窗,特别是外墙保温技术和高效节能窗技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成套技术,开发各种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和高性能建筑玻璃及其应用技术。

2.5 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
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公共媒体的宣传,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贯彻工作,把建筑节能的政策规定、作用和意义讲深讲透,通过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到建筑节能的意义,了解到建筑节能与自己的利益关系,让全社会都重视和支持建筑节能工作。

同时,要广泛开展建筑节能培训,组织建设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审图机构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定期学习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政策文件,并定期考核,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建筑节能专业知识水平。

3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不但人均资源少,能源利用效率也很低。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大好时期,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节能思路和节能产品涌现,我们应积极地研究并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来满足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建立生态建筑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将节能意识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使建筑节能获得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满足各阶段节能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培琴,刘淑敏.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煤气与热力.2002,22(3).
[2]陈浩然.浅谈建筑节能设计及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1期.
[3]朗四维.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