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溶剂萃取
第四章 萃取-溶剂萃取
一、溶剂萃取法概述
2、溶液萃取过程 、
13
一、溶剂萃取法概述
2、溶液萃取过程 、
生物萃取与传统萃取相比的特殊性
① 组分与相复杂 传质速率不同( ② 传质速率不同 ( 质量的传递受可溶的 和不溶的表面活性组分影响) 和不溶的表面活性组分影响) 相分离性能不同( ③ 相分离性能不同 ( 不溶性固体和可溶 性表面活性剂的存在, 性表面活性剂的存在 , 对相分离的速率产 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④ 产物的不稳定性
20
3、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 分离因素( ) 分离因素(β)
一、溶剂萃取法概述
如果原来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含有溶质B 如果原来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含有溶质B,则 由于A 的分配系数不同,萃取相中A 由于A、B的分配系数不同,萃取相中A和B的相对含 量就不同于萃余相中A 的相对含量。 量就不同于萃余相中A和B的相对含量。如A的分配 系数较B 则萃取相中A的含量(浓度) 系数较B大,则萃取相中A的含量(浓度)较B多, 这样A 就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萃取剂对溶质A 这样A和B就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萃取剂对溶质A 分离因素( 来表征: 分离能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素 和B分离能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素(β)来表征:
第四章 萃 取
萃取
以超临界流 体为萃取剂, 体为萃取剂, 以液体为萃取剂, 以液体为萃取剂, 含有目标产 含目标 含有目标产物原 液液萃取 产物的 液固萃取 超临界 物的原料可 料为液体 或浸取 流体萃取 以是液体, 原料为 以是液体, 固体 也可以是固 根据萃取剂的种类和形式的不同分为: 根据萃取剂的种类和形式的不同分为: 体。
路线一A 路线一A
5
一、溶剂萃取法概述
溶剂萃取:利用一种溶质组分(如产物) 溶剂萃取:利用一种溶质组分(如产物)在两
第六章 溶剂萃取法
第一节 溶剂萃取
一、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把目标物从第一液相中靠更 强大的溶解力抽提到第二液相中( 强大的溶解力抽提到第二液相中(如把 水相中的醋酸抽提到醋酸乙酯中)。 水相中的醋酸抽提到醋酸乙酯中)。
2、乳浊液的形成 、
有机溶剂和水混合, 有机溶剂和水混合,乳化结果形成两 种O/W型乳浊液:油滴分散在水中。 型乳浊液 油滴分散在水中。 型乳浊液: 油包水型 或W/O型乳浊液:水滴分散在油中。 型乳浊液 水滴分散在油中。
要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要形成稳定的乳浊液,一般应有表面 活性剂(乳化剂)存在。 活性剂(乳化剂)存在。
1、物质的溶解和相似相溶原理 、
物质溶解过程: 物质溶解过程:假定从纯物质和纯溶剂开始 到形成均匀的分子混合物。 到形成均匀的分子混合物。 从能量的变化角度将溶解过程分为三个过程: 从能量的变化角度将溶解过程分为三个过程:
溶质B各质点的分离(吸收能量); 溶质 各质点的分离(吸收能量); 各质点的分离 溶剂A在溶质 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纳B质点的空位 在溶质B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纳 溶剂 在溶质 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纳 质点的空位 吸收能量); (吸收能量); 进入溶剂A形成的空位 溶质质点 B进入溶剂 形成的空位(放出能量)。 进入溶剂 形成的空位(放出能量)。
0
如果D 如果 1和D2分别为测试液体和标准液体的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C1和C2为一个电容器内分别充 满有上述两种液体时的静电容量, 满有上述两种液体时的静电容量,则: D1/D2= C1/C2 D2为已知值, C1和C2可测量,D1可求得。 为已知值, 可测量, 可求得。 通过测定被萃取目标物的介电常数,寻找 通过测定被萃取目标物的介电常数, 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剂。 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剂。 选择方法:根据萃取目标物质的介电常数, 选择方法:根据萃取目标物质的介电常数, 寻找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溶剂。 寻找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溶剂。
化工原理萃取PPT课件
Chapter 4 Extraction
第一节 概述(Introduction)
一、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
在液体混合物中加入与其不完全混溶的液体溶剂
(萃取剂),形成液-液两相,利用液体混合物中 各组分在两液相中溶解度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也称溶剂萃取,简称萃取。
溶质:混合液中被分离出的物质,以A表示; 稀释剂(原溶剂):混合液中的其余部分,以B表 示; 萃取剂:萃取过程中加入的溶剂,以S表示。 萃取剂对溶质应有较大的溶解能力,对于稀释剂则 不互溶或仅部分互溶。
R3 R2 R1 B
E2 E1
S
成,可利用辅助线得出另
一相的组成。
辅助曲线(Auxiliary curve)
方法二:
A
分 别 从 E1、E2、E3、E4 点 引AB平行线,与分别从R1、 R2、R3、R4点引出的AS平 行线相交,连结各交点即
得辅助曲线;
P
E4
E3
辅助曲线延长线与溶解度
R4
E2
曲线的交点即为临界混溶 点P;
联结线 (Tie line):联结E、R两点的直线。
2、获取溶解度曲线的实验方法
恒温条件下,在有纯组分B的实验瓶中逐渐滴加溶剂S并不断摇 动使其溶解,由于B、S仅部分互溶,S滴加到一定数量后,混合 液开始发生混浊,即出现了溶剂相,得到的浓度即S在B中的饱 和溶解度(图中R点)。用类似的方法可得E点。
和半经验的方法来处理萃取过程的设计和放大。
液滴的分散、凝聚、界面扰动
液液传质过程中,分散相既可以是重相,也可以是轻相。分散相 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 两相体积流率相差不大时,以体积流率大的作为分散相。对同 样尺寸的液滴,可以有较大的接触界面;
第五章萃取技术.课件
当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 反胶束时,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 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线性增大。
通过测定有机相中平衡水浓度的 变化,可以确定形成反胶束的最低 表面活性剂浓度。
反胶束的形成是表面活性剂分子 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是热 力学稳定的体系。
K a AH
(5-3)
其中,Ka为弱酸的解离常数;
[AH]和[A-]分别为游离酸和其酸根离 子的浓度。
如果在有机相中溶质不发生缔和, 仅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则游离的单分 子溶质符合分配定律,其分配常数为
Aa
AH
AH
(5-4)
其中,AH 表示有机相中游离酸的
浓度,Aa为游离酸的分配常数。
利用一般的分析方法测得的水 相浓度为游离酸和酸根离子的总 浓度,故为方便起见,用水相总
3.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
物理萃取
定义:溶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两相间 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间不发生 化学反应。
应用: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及天然植物中 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利用乙酸丁酯萃取 青霉素。
化学萃取
定义: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的化 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使溶质 向有机相分配。
应用:用于氨基酸、抗生素和有机酸 等生物产物的分离回收。
液体
双水相萃取
萃取剂
液固萃取(浸取)
固体原料 超临界流体
液体原料
2.反 萃 取
定义: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 转入水相的操作。
作用:为了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后续 分离操作。
洗涤:常常加在萃取与反萃取操作之间,目 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萃取到有机相的杂 质,提高反萃取液中目标产物纯度。
《溶剂萃取》幻灯片
2.4 有机萃取〔重点〕
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别离、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 根本原理:根据被提取成分和共存杂质的理化特性, 选择适宜的溶剂和萃取技术,使目标成分从物料〔固体 或液体原料〕向萃取溶剂中转移。
➢液体溶剂萃取固体物料,称为固-液萃取。 ➢液体溶剂萃取液体物料,称为液-液萃取。
2.4.1 溶剂的选择原那么
E 溶质在两相中的量 100% 对于一次萃取操作,萃取率为:
E CorV gorg 10% 0 CorV gor gCaV qaq
Vaq ,Vorg 分别表示水相和有机相的体积,通常将有 机相与水相的体积之比Vorg/Vaq 称为相比R。
萃取率和分配比及相比的关系为:
E C oV C r o o g V r r o C g g a r V a g q q 1% 0 D 0 V D aV q o r1 g% 0 D D 0 1 1% 0 0 R
答案:萃取一次萃取率98.7%;连续萃取三次萃取率99.9%。 萃取一次水溶液中残留碘量:0.013mg;连续萃取三次水溶液 中残留的碘0.0001mg.
2.3 无机化合物萃取〔了解〕
无机萃取一般包括如下过程: 〔1〕水相中的被萃取溶质与参加的萃取剂形成萃取物〔通 常是配合物〕; 〔2〕在两相界面,萃合物因疏水分配作用进入有机相,最 终溶质在两相间达成平衡。
挑选具有不同选择性的另外一种极性溶剂替换原极 性溶剂,通过调整该极性溶剂的比例维持原p’, 从而找到溶解性和选择性都适宜的溶剂。
〔3〕油/水分配系数Ko/w或 lgP
油/水分配系数可估计化合物的极性。油水分配系 数是指物质在油相的浓度与在水相的浓度比值,该 数值越大,化合物亲脂性越强,极性越小。
P'1P 1'2P 2'.. .. iP i'
溶剂萃取培训资料
第一章 萃取培训资料1.1 萃取简介萃取车间建立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平台上,年产纯阴极铜15000吨,采用的萃取剂是M5640,采用两反萃,高铜一萃,低铜两萃取的工艺流程。
溶剂萃取所起的作用与浓密机相似,它通常处理低品位、不纯的料液而产出一个高纯、高含量的产品。
萃取的目标是: 净化将铜从浸出液中提取出来而不萃取其它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特别是铁、氯和锰。
富集将铜浓度从浸出液中一般含铜为1~10 g/L 富集到电解液中含铜50 g/L ,这样的浓度条件对铜电积是最优化的。
要实现这些目标,萃取必须做到: ∙ 采用最合适的萃取剂; ∙ 采用最合适的稀释剂; ∙ 采用经过合理配置的设备;∙ 采用最优化的流程结构,如2级萃取加1级反萃,2级萃取加2级反萃,2级萃取1级沉清加1级反萃,3级萃取加2级反萃, 2级萃取1级洗涤加1级反萃;∙ 操作时需要进行优化的参数如下: 有机相的厚度;混合室的相比(有机相/水相)和相连续性; 浸出液的流量;电解车间的流量和电解液的铜浓度;萃取剂浓度;1.2 萃取和反萃的化学原理铜的萃取剂是羟肟类化合物。
它可以螯合机理萃取铜和其它的金属阳离子。
螯合在拉丁和希腊语的词根中是一个钳子的意思。
萃取剂从两边与金属成化学键,就象将金属抓在一个螃蟹的一对钳子中。
用羟肟萃取剂萃取二价金属离子的反应方程式入下:AqSO M OrgH R -+++-2422AqSO H OrgM R -+++2422对该方程式有以下几点要说明:当M 2+被萃取时,要释放出两个氢离子,因此每萃取1.0 g/L 铜会产出1.5 g/L H 2SO 4。
萃取和反萃是平衡和可逆的反应,其平衡态取决于反应方程式左边和右边的反应物种的相对活度。
在萃取反应中, 羟肟或有机相负载铜而变为负载有机相;在反萃中, 铜从羟肟中被反萃下来,所以变为再生有机相。
提高H +的浓度或降低pH 使反应向左移动。
提高萃取剂或Cu 2+的浓度使反应向右移动。
溶剂萃取知识点总结
溶剂萃取知识点总结一、溶剂萃取的原理溶剂萃取是通过物质在两种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在溶液与溶剂接触的时候,溶质(萃取物)会在两种相间发生分配,达到平衡。
通过这种分配平衡,就可以达到提取溶质的目的。
当溶质在两种不同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大致相等时,可以通过多次的分配来使溶质转移。
二、溶剂萃取的分类1. 单级萃取:指在一次抽提操作过程中,溶液和溶剂接触后,仅发生一次分配,不再进行第二次分配,即一次抽提完成。
2. 多级萃取:在一次抽提操作结束后,不断重复进行沉淀产物与溶液接触,多次分配,并用新的溶剂进行抽提的过程。
三、溶剂萃取的应用1. 化工领域:溶剂萃取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用于提取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2. 食品领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溶剂萃取可以提取植物油、蛋白质、色素等。
3. 钴、镍等有色金属的萃取提纯。
4. 药品领域:在制药过程中,溶剂萃取可以用于分离和提取药物的成分,或者提取药物中的杂质。
5. 环保方面:通过溶剂萃取可以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达到环保的目的。
四、溶剂萃取的优缺点1. 优点:(1) 操作简单,易于控制;(2) 能够适用于大量的样品分析;(3) 可以进行选择性溶剂萃取,实现目标物质的高效提取。
2. 缺点:(1) 有些物质溶于多种溶剂,选择适宜的萃取剂有一定难度;(2) 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产生大量的废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3) 萃取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溶剂回收和废弃物处理,增加了操作成本。
五、溶剂萃取的过程及步骤1. 与样品混合:将样品和适量的溶剂混合,在搅拌或加热的条件下使之充分混合。
2. 分液:待混合物充分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使得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溶剂达到分配平衡,产生两个不同相的层。
3. 采集上层液:通过分液漏斗或者其他分离设备采集上层液相。
4. 净化:对采集的上层液做进一步的处理和净化,使得目标物质得到更纯净的提取。
《Ch溶剂萃取》PPT课件
C=[AH]+[A-]〔水中弱电解质总浓度〕
AH 表观分配系数定义为:K表= AHA
…③
将①、②式代入③式得:
K0 AH
K表== AHK=pA H
H
HH ……K④K0p
∵-lgKp=pKp ∴Kp=10-pkp
-lg[H+]=pH [H+]=10-pH代入④
得
K表=
K0 …… 11 0pHpKa
第二节 溶剂的选择
1、溶解度 2、别离因素 3、相似相溶的原那么 4、选择适宜溶剂的条件:①②③④
第三节 水相条件的影响
1、pH值 2、温度 3、盐析 4、★带溶剂:
第四节 乳化和去乳化
乳化:是一种液体〔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不 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的现象, 这种体系是不均一的,不稳定的体系, 生成的这种液体称为乳状液或乳浊液。
由于某些prot 是憎水性〔亲油基强度>亲水基〕 故发酵液(含有大量prot)和有机溶剂形成的乳状 液很多属于W/O型。而由蛋白质引起的乳化多为O/W型的。
4、介质的粘度:
〔二〕乳浊液的类型表征
1、一般来讲,外表活性剂的亲水基>亲油基, 那么易形成O/W型乳浊液,反之,易形成 W/O型。
2、H L B数:〔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又称〔亲憎平衡值〕它表示亲水和亲 油的平衡程度,外表活性剂上亲水和 亲油基团的相对强弱称为HLB值。
解:根据⑤式得K0=30〔1+102.5-2.75〕=47
当苄基青霉素在两相中浓度相等即K表=1时,
1=
47 110pHpKa
∴pH=4.4
47-1= 10 pH 10 pKa
说明:
表观分配系数=1即苄基霉素在醋酸丁酯 相与水相中的浓度相等,其pH=4.4,当 pH<4.4时,苄基青霉转移到丁酯相称为 萃取;pH>4.4时,苄基青霉素又从丁酯相 转移到水相,称为反萃取。
第十一章 萃取
y ' 1 x' 1 y ' x'
K A y A / xA
K B yB / xB
2.3 萃取剂的选择
2、萃取剂与稀释剂的互溶度 互溶度越小,萃取操作范围越大,萃取液最大组成越高, 并且互溶度小的系统β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2.3 萃取剂的选择 3、萃取剂的其他物性 溶解度大,所用萃取剂量少; 要有较大的密度差,便于相分离; 界面张力要适中(相分散和相分离); 溶剂比热小便于回收; 粘度小便于相分散; 化学稳定性好,无腐蚀,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易 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液-液萃取
萃取的基本原理 萃取过程计算 萃取设备
第三节 萃取过程的理论计算
3.1
3.2 3.3 3.4
单级萃取
多级错流萃取 多级逆流萃取 连续逆流萃取
234
3.1 单级萃取过程
M F S ER
S FM xF xM F MS xM y0
2.3 萃取剂的选择
4. 天生的一对矛盾:混合与澄清(相分散与相分离) 搅拌 混合液 萃取剂
A+B
(溶剂S)
萃取相
(S+A+B)
萃余相
(B+A+S)
2.4 温度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T ↓,S与B互溶度↓,两相区面积↑,对萃取有利;但是T ↓ , 液体μ ↑ ,D ↓ ,不利传质,所以应综合考虑。
第十一章
2.1.1 三角形相图法
3. 三角相图中的相平衡关系
溶解度曲线
混溶点 两相区和单相区 共轭相
平衡联结线
临界混溶点: 辅助线:(两种方法)
第二章 溶剂萃取
•
• • • • • • •
•
a、酸性磷型萃取剂 正磷酸分子: P204(国外名D2EHPA),化学名:Di(2-ethylhexyl) phosphate 二—(2—乙基己基)磷酸 结构式: R基: P507:化学名: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
结构式:
• • • • • • • •
R基同上 b 中性磷型萃取剂 TBP,化学名:磷酸三丁酯 结构式: R基:C4H9 P350:化学名:甲基膦酸二甲庚酯 结构式: ⑶含氮萃取剂_分子中除含C、H、O外,还含有N元素,大致有下列四类:
• 若减少级数,又使有机相产品回收率降低,有时有机相产品的纯度、收率要 求达到了,但水相产品达不到要求。萃取中,使经多级逆流萃取的有机相, 再经多级逆流洗涤,这样就既保证了产品的纯度,又保证了产品的回收率, 故此种方法在分离性质相似元素时用得最多。 • 在这种方法中,洗涤段级数和萃取段级数需适当控制。一般来说,增加洗涤 段级数,有利于提高萃取液产品纯度,但回收率会有所下降;增加萃取段级 数,有利于萃余液产品纯度的提高,回收率也会有所下降。 • 多级逆流萃取只能得到一个纯的组分,分馏萃取可得二个纯组分。 • 二、萃取过程的基本参数 • ⑴分配比(D)
• • • •
•
•
d 、 Kelex型萃取剂 8_羟基喹咛的衍生物,例如:Kelex100,十二烯基_8_羟基喹咛,它可 从高浓度铜浸出液中萃取回收铜,萃取能力比Lix型强。 ⑷含硫萃取剂 是一批新型的萃取剂,在工业上还用得很少,大都在研究阶段,较熟悉的 是亚砜类萃取剂R2SO:二烷基亚砜、石油亚砜等,例如:二丁基亚砜、二 辛基亚砜,用于W、Mo分离和贵金属分离。 5、萃取方式
合物),我们称此络合物为可萃络合物。此可萃络合物的生成是萃取过程
第三章、萃取分离法(一)
配位键O→M越强,则G3P=O的萃取能力越强。由于烷氧基RO 吸引电子的能力比烷基R强,其配位能力就较弱,所以中性磷类萃 取剂的萃取能力按下列次序递增
R
OR
(RO)3P O < (RO)2P O < R2P O < R3P O
中性磷类萃取剂萃取金属离子的特点是:被萃取物在萃取 过程中以中性分子形式存在与萃取剂结合,生成中性络合物而 进入有机相 。
中性磷类萃取剂是指磷酸
HO
OH PO OH
分子中三个羟基全部为烷基酯化或取代的化合物,按其酯 化或取代的不同可分为四个类别
类别 磷酸三烷基酯(磷 酸酯)
烷基膦酸二烷基酯 (膦酸酯)
二烷基膦酸烷基酯 (次膦酸酯)
通式
(RO) 3P O
R (RO)2P O
OR R2P O
三烷基氧化膦 (膦氧化物)
R3P O
[ A]O,总 [[ A]O,总 VW ]100% [ A]W ,总 [ A]W ,总 VO
D 100 % D VW VO
设R=VO / VW(相比)
E
D D
1
100%
R
萃取率E与分配比D及相比R有关
R一定,D越大,E越大; D一定,R越大,E越大,萃取越完全
当R=1,即用等体积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时, E D D 1
2.特点
(1)历史悠久,1842年…; (2)应用广泛,常量、微量、痕量分离均可; (3)回收率高、选择性好; (4)仪器设备简单; (5)操作较为烦琐费时; (6)萃取剂价格较昂贵,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有毒。
第一节 溶剂萃取分离法的一些 定义及特征参数
一、萃取剂和萃取溶剂
萃取剂:指与被萃物有化学反应,而能使被萃物被
溶剂萃取分离法课件
缺点
萃取剂消耗量大
溶剂萃取分离法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增加了成 本和环境负担。
有机溶剂残留
在萃取过程中,有机溶剂可能会残留在目标物质中,影响产品质量 。
操作条件要求高
溶剂萃取分离法的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搅拌等要求较高,需要 严格控制。
改进方向
开发高效萃取剂
通过研发新型的高效萃取剂,降低溶剂用量 ,提高萃取效率。
优化实验条件
通过实验试错,优化实验条件, 提高萃取效率,减少实验时间。
01
确定目标
明确实验的目标,是分离某种特 定物质,还是进一步纯化某个样 品。
02
03
04
设计实验流程
确定萃取剂的用量、萃取的次数 、萃取剂的回收等实验流程。
实验仪器的准备和操作
01
02
03
04
准备实验仪器
包括分液漏斗、旋转蒸发器、 玻璃砂漏斗等萃取实验所需仪
生物学研究
在生物学研究中,溶剂萃 取法可用于提取生物组织 中的活性成分,如药物、 毒素和激素等。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溶剂萃取 法可用于提取水体和土壤 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等。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废水处理
溶剂萃取法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 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 物等,降低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土壤修复
在土壤修复中,溶剂萃取法可用于 提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等,提高土壤的环境 质量。
大气污染控制
在大气污染控制中,溶剂萃取法可 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 物,提高空气质量。
04
溶剂萃取分离法的实验技术和操作 步骤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溶剂萃取优秀课件
分开,使其中一侧液体中的 机酸、氨基酸和抗生素的分
溶质选择性地透过液膜进入 离及废水处理,在酶的包埋
另一侧,实现溶质之间的分 固定化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
离。
用也前景广阔。
2020/11/19
超临界流体萃取
对利物用质超进临行界溶流解体和作分为离萃。取剂,类分适等、用物酮于质类脂的、肪萃甘酸取油、分酯植离、物。芳碱香、成醚
③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
化度高。
缺点:
由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 求高,需要各项防火防爆等措施。
2020/11/19
6
一、基本概念
(一)萃取与反萃取
被提取的溶液称为原料液,其中欲提取 的物质称溶质,而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 称为萃取溶剂(萃取剂)
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 取溶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溶剂溶 液称为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 料液称为萃余液。
溶剂萃取优秀课件
❖ 萃取具有可连续操作、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在化
学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抗生素、维生素
等发酵产物通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来提取,近
年来又相继开发成功超临界萃取、反胶束萃取和
双水相萃取等一些新的萃取技术,尤其适用于氨
基酸、酶和蛋白质类药物的提取。此外,随着天
然药物需求量的增加,固-液萃取逐渐得到重视。
4
第一节 溶剂萃取法
❖ 广义的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 包括液-固萃取和液-液萃取:
❖ 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浸提
❖ 液-液萃取指用一种溶剂将 物质从另一种溶剂(如发酵 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2020/11/19
5
溶剂萃取法优点:
①操作可连续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
溶剂萃取法PPT课件
4.3. 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主要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当有无机盐——氯化钠、硫酸铵,作用: 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K↑;两相比重差↑ 两相互溶 度↓
4.4 带溶剂的使用
带溶剂:是一类能和所提取的生物物质形成复 合物,而易溶于溶剂的物质,且此复合物在一定条 件下容易分解形成成原来的生物物质。
对于水溶性强的溶质比如链霉素,可利用脂溶 性萃取剂(如月桂酸)与溶质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 溶性复合分子,使溶质向有机相转移,在酸性条件 下又分解成链霉素而转溶于水中。
萃取剂对溶质A和B分离能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素 (β)来表征。
分离因素(β)
分离因数 A Biblioteka :在同一萃取体系内,在同样条 件下两组分的分配比的比值。
AB
( CLA / ( CRA /
CLB ) CRB )
KA KB
β=1 KA = KB 分离效果不好; β>1 KA > KB 分离效果好; β越大,KA 越大于KB,分离效果越好。
两元素相互分离的判据
一般来说,要使共存于同一体系的A和B分离,A的 萃取率q应在99%以上,而B的萃取率q应小于1%, 此时:
A/ B
DA DB
100 104 0.01
即βA/B ≥104,可使A和B彼此分离。故常将 βA/B ≥104作为两元素相互分离的判据。
3.有机溶剂的选择
①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与目标产物极性( 根据介电常数判断极性p116)相近的有机溶剂为萃取 剂,可以得到较大的分配系数;
① 成分复杂 ② 传质速率不同 ③ 相分离性能不同 ④ 产物的不稳定性
溶剂萃取法的特点
溶剂萃取概述
萃取过程有选择性 能与其它步聚相配合 通过相转移减少产品水解 适用于不同规模 传质快 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 毒性与安全环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萃取分离法是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选择 性地转移到另外一相或选择性保留在原来 相(转移非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2.1. 溶剂的萃取 2.2. 反胶团萃取 2.3 超临界萃取 2.4. 固相萃取 2.5. 双水相萃取
第一节 溶剂萃取法
利用物质在两个基本上不相混溶的液相中的分 配作用,使某些组分由原液相转入另一液相,而 另一些组分则仍留原液相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 的。
下标 Water 在水相中 Organic 在有机相中
HA (w)
HA (o)
萃取平衡
[HA] o KD [HA]w
分配定律
KD——分配系数
热力学常数
HA (w) Ka A
HA (o) 缔合 (HA)i
C HA, o D C HA, w
D——分配比 条件常数
分配系数KD与分配比D
只有在简单的萃取体系中,溶质在两相中的存在 形式又完全相同时,D= KD;在实际情况中,情况往 往比较复杂.所以D≠ KD 。 例如碘在四氯化碳和水中的分配过程,是溶剂 萃取最典型的简单示例。如果水溶液中有I-存在,I2 和I-形成络离子: I2+I- →I3 [ I 3 ] 稳定常数Kf= [ I 2 ][ I ]
如, CCl溶剂 3、不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加入萃取剂
例,8-羟基喹啉-CHCl3对Al3+ 的萃取
3+ A l ( H O ) + 2 6
N 3 O H
N O
+ Al +H 3 +H 6 O 2
3 溶于CHCl3
亲水
水合离子的正电性被中 和,亲水的水分子被疏 水有机大分子取代
2. 液-液萃取
应用最广泛
例:CCl4萃取碘
I2是一种非极性化合物、 CCl4是非极性溶剂,水 是极性溶剂,所以I2易 溶于CCl4而难溶于水。 当用等体积的CCl4从I2 的水溶液中提取I2时, 萃取百分率可达98.8%。
萃取剂选择条件
1、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如,CCl4与H2O互不相溶 如, CCl4(I2)>H2O (I2)
W 1 o O W
m m 10 0 . 53 O 1 E 100 % 100 % 95 % m 10 O
(2)V0=5ml,n=2
V 10 2 W 2 m m ( ) 10 ( ) 0 . 10 mg 2 o DV V 18 5 10 O W
10 0 . 10 E 100 % 99 % 10
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极性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
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 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所以它们能彼此 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 能与水分层。 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 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2 分配比D
由于溶质A在一相或两相中,常常会离解、聚 合或遇到其他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情况是比较复杂 的,不能简单地用分配系数来说明整个萃取过程的 平衡问题.于是又引入分配比D(distribution ratio)这一参数。分配比D是存在于两种溶剂中溶 质的总浓度之比,即:
C D= C
有 水
分配系数KD与分配比D
常见的提取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
2)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能混 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 以乙醇最常用。
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细胞的穿透能力较强。亲水性的 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 小分子化合物能在乙醇中溶解。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 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 还可以根据被提取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 提取。 用乙醇提取比用水量较少,提取时间短,溶解出的水溶性 杂质也少。乙醇为有机溶剂,虽易燃,但毒性小,价格便宜, 来源方便,有一定设备即可回收反复使用,而且乙醇的提取 液不易发霉变质。
4 萃取效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
例:
★
例:
有含Ca量为10mg的HCl水溶剂10ml, 经适当处理后,用乙醚萃取,若用10ml 乙醚分别按下述情况萃取,萃取率各为 多少? (1)全量一次萃取 (2)每次5ml,分二次萃取(D=18)。
解:(1)全量一次萃取,VO=10ml,n=1 V 10 m ( ) 10 0 . 53 mg ∴ m DV V 18 10 10
用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溶质A时,如果溶质 A在两相中存在的型体相同,平衡时溶质在有 机相的浓度与水相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用KD表示。萃取体 系和温度恒定,KD为一常数。
[A] 有 C 1 溶质在萃取相中的浓度 K D = [ A] 水 C 2 溶质在萃余相中的浓度
疏水
萃取剂:在萃取过程中,能与被分离组分产生 化学反应并使产物进入有机相的试剂。萃取剂 可以是某一相的溶质,也可以为有机溶剂本身, 一般为螯合剂、离子缔合剂或盐试剂。
三、溶剂萃取的基本参数
1 分配系数KD 2 分配比D 3 萃取效率E 4 萃取效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 5 分离因数β
1 分配系数KD
可见:当V总相等时,分多次,每次少量萃取,萃取率大 于全量一次萃取即“少量多次”原则,但过多增加萃取 次数,会增加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所以也不恰当。
5. 分离因子(β)
一个萃取体系对A、B两个组分萃取时,A物质 的分配比与B物质的分配比的比值,表示两种 物质分离的程度。 β= DA DB β=1 DA = DB 无法分离;
β越大,DA 与DB差异越大,越容易分离。
四、连续萃取技术
水相和有机相多次接触提高萃取率。
有机相比水轻
四、连续萃取技术
有机相比水重 固体样品
思考
请举出一个溶剂萃取在食品领域(生 产、检测、研究等)应用的实例,说 明操作过程并解释原理。
虾油的提取 多糖提取的前处理-除脂 脂肪酸含量测定-油脂提取 检测的前处理-衍生化后除杂 ……
一、溶剂萃取法的分类 溶剂萃取分离法包括:
固相-液相
液相-液相
气相-液相
1. 固液萃取
利用有机或无机溶剂将固体原料中的可溶 性组分溶解,使其进入液相,再将不溶性 固体与溶液分开的单元操作,其实质是溶 质由固相传递至液相的传质过程。 如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滤饼或固体物 的洗涤等。
溶剂的选择
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 非极性溶剂——“相似相溶”原则。 化合物的极性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 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极性小而疏于水。
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 关。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 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 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 而亲水性就越弱。
关于KD的说明
在常温常压下KD为常数;应用前提条件
(1) 稀溶液 (2)溶质对原溶剂(料液)和溶媒(萃取剂)之间的互 溶 度没有影响 (3) 必须是同一分子类型,不发生缔合或离解
说明:
(1)不同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 K 值; (2)K 值越大表示该溶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 (3)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K 值很接近时,须通过不断更 新溶剂进行多次抽提才能彼此分离; (4)分配系数与物质在两相体系中的溶解度有关,但分 配系数不等于溶质在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比值。溶解度是指 饱和状态,萃取则常用于稀溶液。
E=
A 在有机相中的总含量 ×100% A 在两相中的总含量
=
C有V 有 C有V 有 C 水V 水
×100%
如果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水,然后再除以V有,则得: E=
D D V V
水 有
×100%
3 萃取效率E
D D V V
水 有
E=
×100%
可见萃取效率由分配比D和体积比V水/V有决定。D越 大,体积比越小,萃取效率就越高。在分析工作中, 一般常用等体积的溶剂来进行萃取,即V有=V水,
E =
D ×100% ,萃取效率完全由分配比决定 D 1
4 萃取效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
当分配比(D)一定时,V水/V有降低,即增加 有机溶液的用量,可提高萃取效率,但效果不太显 著。另一方面,增加有机溶剂用量,将使萃取以后 的溶质在有机相中的浓度降低,不利于进一步的分 离和测定。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分配比较小的溶质,常 常采用分几次加入溶剂,连续几次萃取的办法来提 高萃取效率(E)。
常见的提取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
3)亲脂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不 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 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
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不能或不容易提出亲水 性杂质。
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 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且它们透入 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提取 才能提取完全。如果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用 这类溶剂就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
(4-2)
I2分配在两种溶剂中:
K D=
[I 2 ]有 [I 2 ] 水
(4-3)
[I 2 ]有
KD 于是分配比D为: D= [ I ] [I ] = - (4-4) 2 水 3 1 K f [I ]
分配系数KD与分配比D
KD 于是分配比D为: D= = - (4-4) [ I 2 ] 水 [I 3 ] 1 K f [I ]
常见的提取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 1)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