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及后续发展(精选)
杜威教育思想的课程设计
杜威教育思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如实践主义、体验学习等。
2. 学生能了解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3. 学生能分析杜威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差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杜威教育思想,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2.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等方式,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 学生能理解并尊重个体差异,树立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3. 学生能通过学习杜威教育思想,激发对自身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挖掘,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理论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运用杜威教育思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经验,但对教育理论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杜威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素养。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杜威教育思想概述:介绍杜威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解读实践主义、体验学习等核心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现代教育思想家——杜威”2. 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分析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四大基本原则,即民主、实用主义、探究学习和连续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3. 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结合杜威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践性学习活动,包括活动目标、过程和评价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 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和实践。
教材章节:第四章“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5. 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实践体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约翰杜威的教育学观点(3篇)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杜威的教育哲学、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其教育学观点进行探讨。
二、杜威的教育哲学1. 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实用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在教育领域,杜威主张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2. 功能主义哲学杜威还受到功能主义哲学的影响。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教育应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教育实践中,杜威强调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杜威的教育目的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主张教育应关注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2. 培养独立思考的人杜威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 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杜威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杜威的教育方法1. 活动教学杜威提倡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活动教学包括实验、游戏、社会服务等形式。
2. 问题教学杜威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合作学习杜威主张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他认为,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五、杜威的课程与教学1. 课程改革杜威主张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
他认为,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杜威教育观点二--------论课程、教材、教法与学法
杜威教育观点⼆--------论课程、教材、教法与学法杜威教育观点⼆--------论课程、教材、教法与学法 教学思想是杜威教育思想体系中⼜⼀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从做中学”。
1.课程与教材 从批判传统教育的以课堂为中⼼的课程、教材观点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的“课程计划必须考虑到能适应现在社会⽣活的需要”;教材上“迫切的问题是要在⼉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些东西”。
因此,在课程与教材上,他既强调了与现在⽣活经验的联系,⼜强调了与⼉童的联系。
⾸先,因为知识在不断发展⽽不再是凝固不变的东西,所以,课程与教材也要发⽣变化。
“⼀切的学科,都是从⽣活的各⽅⾯产⽣。
”课程、教材必须建⽴在社会⽣活经验的基础上。
其次,必须站⽴在⼉童的⽴场上,并且以⼉童为出发点来考虑课程教材。
“⼉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个单⼀的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构成⼀条直线⼀样。
”所以,决不要把课程教材当作某些固定的和现成的东西,当作在⼉童的经验之外的东西。
杜威指出,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
例如,园艺、纺织、⽊⼯、⾦⼯、烹饪等。
这样,学校课程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就是⼉童本⾝的活动。
他认为,学校的活动教学分四类,分别适应着⼉童⾃然⽣长的四种本能要素:讲故事,⽤以发展⼉童的语⾔本能;⼿⼯训练,⽤以发展⼉童的制作本能;游戏,⽤以发展⼉童社交和艺术的本能;观察实验,⽤以发展⼉童探究的本能。
2.思维与教学 从批准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育⽅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让学⽣求知识的⽬的,不在知识本⾝,⽽在制造知识以应需求的⽅法。
他举例说,学地图不是真正的⽬的,制作地图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他认为训练⼉童的严正的、持久的、创造性的思维能⼒是教学的主要⽬的,教学是达到这⼀⽬的的主要途径。
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凡“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
每⼀思维的两端,开始是⼀个迷惑、纷乱或困难的情境,结果是⼀个澄清、统⼀或解决的情境,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进⾏着。
杜威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文通过对杜威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理念。
一、杜威教育理念概述1.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过程,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成为有价值的人。
2. 教育即生长杜威强调教育的本质是生长,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经验反思。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反思,不断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经验。
4.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杜威教学实践分析1.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杜威教学实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1)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体验式教学杜威教学实践倡导体验式教学,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1)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2)引导学生反思实践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项目式教学杜威教学实践提倡项目式教学,即通过完成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1)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杜威的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一、杜威的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作为现代教学论的第一人,杜威对赫尔巴特的教学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超越,进而建立和发展起了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主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研制课程和组织教学。
他认为,教育在自身之外,是没有目的的。
传统教育目的来自教育之外,是社会强加给教育的。
杜威极力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自身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由此,教学方法应根据“从做中学”的原理,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用整体的、变化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儿童与课程,课程的实质是经验。
杜威指出:“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
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
从儿童的现在经验进展到以有组织体系的真理即我们称之为各门科目为代表的东西,是继续改造的过程。
”由此可知,儿童与课程实质上并不是分裂的,而是有机相联的,它们的统一点就是经验,课程的实质是经验,社会活动就成为教学的中心。
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教学就是通过儿童的社会活动,从而实现科目主题里的成人经验内化到儿童自身经验之中,达到成长与发展。
由此,教师、课本和课堂就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了儿童成为中心。
教学中各个科目的联络中心,也变了,变成了儿童的社会活动。
这些称之为“作业”的社会活动,既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也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还是学校可以组织进行的。
这样,“从做中学”就成为杜威响亮的口号。
他认为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励儿童“从做中学”。
所以,杜威率先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以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中心,而代之以活动和经验为中心;打破了以学科教材为中心,而代之以生活为中心;打破了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而代之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等一反传统的教学理论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直接推动了美国20世纪初的教育教学改革运动。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是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奠基人之一。
他发表了大量的教育观点和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课程的看法。
他认为课程不应该是静态的、死板的,而是应该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强的东西。
在他看来,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
杜威的课程观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杜威的课程观1.课程的意义:杜威认为课程不仅仅是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的一堆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是一个大的教育计划。
课程应该贯穿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智力、情感和身体。
他的课程观强调的是课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的堆砌。
2.学生的主体性:杜威在课程设计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是课程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课程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课程与社会联系:杜威认为课程应该与社会联系起来,反映社会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程设计不应该仅仅是在教室里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应该是服务于社会的培养教育。
课程与社会的联系还包括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学生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课程改革应该强调学生的探究、实践、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成为课程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2.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课程不应该只是一堆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计划。
课程要贯穿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并且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多元智能。
3.社会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与社会联系起来,反映社会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程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适应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3篇)
第1篇摘要: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其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本位、生活本位和经验本位,主张教育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教学论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1. 儿童本位: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差异,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2. 生活本位:杜威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使教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3. 经验本位: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4. 教学过程:杜威主张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三、杜威教育思想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1.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杜威认为,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注重实践与体验杜威主张教学应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
例如,开展实验、参观、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强调教学过程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约翰.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
他立足于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来讨论教育问题,对美国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创新,建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他的理论,对美国和世界20世纪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具权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著作里。
它是理解近百年来美国及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是今天所有关心教育的人士不可不读的经典名作。
杜威的教育哲学虽然是美国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但其中所包含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深的启示。
早在上世纪初,杜威的理论已传入我国,其后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改革。
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因素根深蒂固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仍然面临着杜威竭力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因此,学习和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取他者之长,补己之短,立足于具体实际灵活应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是极其可能的。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不断改造“生活就是发展;不断的发展,不断的生长就是生活。
用教育术语来说就是: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在杜威看来,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其内容基本一致。
(二)教育的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他指出:“在教育上,由于这些从外面强加的目的的流行,才强调为遥远的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观点,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都变成机械的、奴隶性的工作。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
约翰杜威的教育理论2024
引言概述: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哲学家之一,他的教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
约翰杜威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与实际情境相联系,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约翰杜威的教育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分为引言、正文、总结三个部分。
正文内容: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 强调学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质疑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生学习应该与实际情境相联系,通过实践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强调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学生应该具备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 培养学生善于学习、适应变化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
5. 培养学生的个体发展- 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才能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 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1. 任务导向的学习- 强调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意义,通过任务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 提倡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 强调学生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3. 基于经验的学习-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理解。
- 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4. 问题解决的学习-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杜威课程设计
杜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3.第三章: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建立学科框架。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拓宽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
杜威学校课程及教学简介
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简介杜威学校的正式名称叫“大学初等学校”(University Primary School)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和教育系进行指导和管理。
它是杜威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园。
芝加哥实验学校共办了8年(1896—1904)。
1894年杜威应聘为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时已形成了某些哲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期望在实际的应用中加以检验。
1895年出版《大学附属小学的组织计划》提出:(1)应该把学校本身建设成社会生活的方式;(2)教师应该顺应儿童天生好奇心及爱好活动;(3)更多地注意个人、儿童和当代社会生活的现状,而不去注意主要以过去的成就为基础的学校中的情况。
1896年1月在一所私人住宅中开学。
实验学校的而整个实验进程共经历了两个时期:1.摸索时期(1896—1898)头6个月:“尝试错误”阶段—为表明那些事情不要去做。
1898年10月学校采用了迄今沿用的分科形式,从而和大学的组织一致起来,又增设了幼儿部,招收4~5岁儿童。
2.发展期(1899—1903)第一时期证明有效的课程、教材和方法的继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提高。
规模扩展:学校人数连续增长,最高时达140人;教师和讲师达到23名,助教(大学研究生)达到10名。
教学人员的组织在性质上变得正规化:理念冲突:教育即生长。
财政困难:5年中3次变换校址,设备始终不足。
合并危机:1902年与芝加哥学院师资训练实习小学。
1903年秋,芝加哥学院、芝加哥工艺训练学校、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和南方中学4个学校合并成为教育学院。
1904年杜威辞职,跟着而来的是实验学校教职除三四人外,全都离开,教育实验也就从此告终。
《杜威学校》——课程杜威学校的课程研究实践了杜威两个在心理学上的假定:一是承认儿童和成人之间一种心理学上和生物学上的区别,既不能在心理上也不能在生理上把儿童描述为“小的男人和女人”。
二是促使精神和道德进步的条件,对于儿童正像对于成人是一样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出发,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1. 学生中心论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
他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
2. 活动课程论杜威主张以活动课程为主,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活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身体发展。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4. 教师的角色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较高的教育素养。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案例1. 案例一:幼儿园教育在杜威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美国幼儿园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活动课程为主。
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案例二:小学教育在美国小学教育中,杜威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全文)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一、杜威教育思想简述1.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1)教育即生长(eductionsgrowth)。
杜威从生物化心理学理论出发,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是以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的生长。
他说“: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
”②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更为明确地提出:“教育即是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制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的过程就是生长的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智力和道德的生长。
儿童未成熟的状态和环境是生长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
杜威基于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方面的本质作用的认识,提出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
(2)教育即生活(eductionslife)。
杜威说:“生活就是进展,而不断进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③“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是生活”。
“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的开展及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定要教给儿童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需要与兴趣,教育仍然会成为一种“外铄”的东西,重复了以往旧教育中儿童的被动地位。
“学校即社会”(schoolssociety),也是基于“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而提出的,它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应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3篇)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他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理念和方法。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1.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生活,将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儿童在生活的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 教育即生长杜威强调,教育是儿童自身发展的过程。
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让儿童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3.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教育是儿童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育应该通过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帮助儿童将经验转化为知识,从而实现经验的改造。
4. 以儿童为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需求、兴趣和潜能。
教师应成为儿童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权威的灌输者。
三、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理念1. 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儿童的需求和潜能,将儿童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因此,他主张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
2. 强调实践性教学杜威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儿童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实践性教学能够帮助儿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师生互动杜威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重视个性化教学杜威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儿童的需求和潜能。
个性化教学能够满足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方法1. 设计活动课程杜威提倡设计活动课程,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活动课程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杜威学校课程及教学简介精品
【关键字】作文、英语、建议、意见、情况、设想、方法、条件、进展、成就、成绩、领域、会议、质量、增长、行动、计划、传统、认识、问题、系统、研究问题、有效、密切、主动、继续、充分、良好、开拓、合作、举行、保持、发展、建设、建立、制立、提出、发现、掌握、了解、研究、特点、位亂意识、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基础、需要、环境、途径、倾向、能力、制度、方式、特色、作用、办法、标准、规模、结构、水平、秩序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简介杜威学校的正式名称叫“大学初等学校''(University Primary School)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和教育系进行指导和管理。
它是杜威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园。
芝加哥实验学校共办了8年(1896—1904)o1894年杜威应聘为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时已形成了某些哲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期望在实际的应用中加以检验° 1895年岀版《大学附属小学的组织计划》提岀:(1)应该把学校本身建设成社会生活的方式;(2)教师应该顺应儿童天生好奇心及爱好活动;(3)更多地注意个人、儿童和当代社会生活的现状,而不去注意主要以过去的成就为基础的学校中的情况。
1896年1月在一所私人住宅中开学。
实验学校的而整个实验进程共经历了两个时期:1•摸索时期(1896—1898) 头6个月:“尝试错误”阶段一为表明那些事情不要去做。
1898年10月学校采用了迄今沿用的分科形式,从而和大学的组织一致起来,又增设了幼儿部,招收4~5岁儿童。
2. 发展期(1899-1903) 第一时期证明有效的课程、教材和方法的继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提高。
规模扩展:学校人数连续增长,最高时达140人:教师和讲师达到23划,助教(大学研究生)达到10需。
教学人员的组织在性质上变得正规化:理念冲突:教冇即生长。
财政困难:5年中3次变换校址,设备始终不足。
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及后续发展
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后续发展
—克伯屈对杜威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
• 威廉· 赫德· 克伯屈(1871—1965)是美国迚步主义 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亍对杜威的教育哲学迚行解 释,使普通教师都能接受迚步教育思想并付诸实 践。他具体阐述了迚步教育的学习理论,提出了 设计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
主要理论
• 论教育目的 • 论学习 • 论教学斱法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 什么是经验课程 • 经验课程的特征 • 经验课程形态——主动作业
经验课程的特点:
• (1)经验课程乊“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主 动行动与对行动结果乊反思的结合。 • (2)经验课程的织极目的是“持续生长”。 • (3)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经验课程”开发的基 本向度)是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 (4)经验课程与“问题解决教学”(“反省思维教学”) 是内在统一的,因为教材与斱法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内在 统一最织取决亍经验的性质。 • (5)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经验自然主义哲学戒实用主 义哲学,我们觉得这种哲学标志着西斱经验主义传统发展 到了新的境界。
• • • • •
设计教学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一是确定目的 二是拟定计划 三是实行计划 四是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0:51-58 • [2]朱镜人.外国教育思想简史[M].合肥:安 徽教育出版社,2011:179-192 • [3]单中惠.西斱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7:448-467 • [4]陈晓端,郝文武.西斱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 教学思想[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85-104
• 表现: • 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第一个内涵是教材与斱法的内 在连续性。 • 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第二个内涵是目标与手段的内 在连续性。
杜威论文:培养智慧: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杜威论文:培养智慧: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文摘要】约翰﹒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之一。
在杜威思想形成百余年的时间里,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教育理念的层面,而对杜威论智慧培养的研究尚未见到。
事实上,杜威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围绕智慧培养而展开的,他把课程的看作是一种“智慧培养”。
本文从这个方面入手加以研究,按照文本解释学方法要求,通过对杜威相关著作的解读,进行客观的分析,梳理出杜威论述智慧培养的课程思想精髓;对“培养智慧”这一课程思想的大体脉络进行了历史梳理,并集中对杜威的“培养智慧”进行了详细解读,结合问卷调查,了解高职教育课程的现状,继而论述杜威培养智慧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而从“实践”的角度赋予杜威“培养智慧”全新的理解。
【英文摘要】John Dewey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educators in 20th century. After then, about a hundred years,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es, but these studies remain in the basic level, and John Dewey’s theory of wisdom have not been seen. Actually, to some extent Dewey’s educational theory was developed around wisdom. He viewed wisdom training as the object of his curriculum theory.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is aspe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ext hermeneutics,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Dewey’s writings, try to get the essenceof his ideas, sort out the curriculum theory about wisdom training.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paper will provide a survey, and then discus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Dewey’s idea, and gi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wisdom training at practical aspect.【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关键词】杜威课程智慧高职教育【英文关键词】Dewey curriculum wisdom vocational education【目录】培养智慧: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文提要3-4Abstract4序言7-13一、选题缘由7-8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1三、研究方法11-12四、研究构思12-13第一章智慧及其提出的背景13-20一、智慧的内涵13-16 1. 智慧的内涵13-15 2. 智慧与其他相关概念15-16二、智慧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16-20 1. 工业革命对人才的新需求17-18 2. 民主运动对教育改革的需求18-19 3. 传统教育弊端的暴露19-20第二章智慧与课程理论20-30一、课程价值观20-24 1. 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相统一20-22 2.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22-24二、课程内容观24-26 1. 杜威在设置课程科目上坚持“社会中心”的原则24-25 2. 实现学校与社会相统一的”主动作业”25-26三、课程方法观26-30 1. “从做中学”的涵义27 2. “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27-30第三章杜威“智慧”课程观的理论依据30-36一、哲学依据30-33 1. “生长”的经验30-31 2. “参与者”的知识31-32 3. 经验与知识的联系32-33二、心理学依据33-36 1. 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33-34 2. 杜威的反射弧理论34-36第四章杜威智慧理论的现实价值36-57一、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36-38 1. 职业教育的内涵36-37 2. 职业教育的实施37-38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现状38-42 1. 调查结果分析39-41 2.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弊端41-42三、高职院校培养“智慧”的现实价值42-45 1. 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是当代教育的内在要求43 2. 智慧使知识获得生命43-44 3. 智慧表现为知识的实际应用44-45四、我国高职教育中如何培养“智慧”45-57 1. 课程内容实用化45-47 2. 课程实施活动化47-52 3. 师生关系民主化52-57结语57-59参考文献59-61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61-62后记62-63。
杜威的课程设计
杜威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杜威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想,掌握其核心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等;能够关联并运用杜威的理论分析实际教学案例,形成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刻认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杜威的课程理论进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程设计的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培养其积极的教育情感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能够积极践行杜威的教育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教育理论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杜威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具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理解杜威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确保学生达到课程目标,实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杜威教育理论为核心,结合以下教学内容展开:1. 杜威教育理论概述:介绍杜威的生平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解读其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 课程理论要点:- 知识与经验的联系:探讨杜威如何强调知识的学习应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
- “做中学”原则:分析杜威提出的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 课程设计方法:学习杜威关于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如何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3. 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运用杜威的教育理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