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
患者自身因素
0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血栓形成病史
02
疾病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03
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
04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健康生活方式
0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 物
0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运动
03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 栓形成
x
目录
01. 血栓形成的原因 02. 血栓形成的预防 03. 血栓形成的治疗 04. 支架血栓形成的健康宣教
支架植入过程
支架选择:根据血管病变情况选择
01
合适的支架
支架输送:通过导管将支架输送到
02
病变部位
支架释放:在病变部位释放支架,
03
使其膨胀并固定在血管壁上
支架扩张:通过球囊扩张支架,使
04
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
支架后处理:检查支架植入情况,
05
确保支架位置正确,无并发症发生
支架材料
金属支架:不锈钢、钴铬合金等, 易引起血栓形成
聚合物支架:聚乳酸、聚羟基乙 酸等,血栓形成风险较低
生物可降解支架:镁合金、可降 解聚合物等,血栓形成风险较低
药物洗脱支架:涂覆抗血栓药物, 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溶栓效果: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03
注意事项:溶栓药物的使用需在 04 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
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如华 法林、阿司匹林
等
抗凝治疗目的: 防止血栓形成, 降低心肌梗死和
卒中风险
抗凝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 选择合适的抗凝
药物和剂量
抗凝治疗注意事 项:定期监测凝 血功能,防止出
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6782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滕宇(伊春市中心医院 神内一科,黑龙江 伊春 153000)0 引言作为中老年人群当中一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性的疾病,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机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质量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又是脑血管疾病当中发病比例最高的一类,中国每年有将近150万人会出现脑缺血症状。
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因是由于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导致血流不畅所导致的的,目前随着医用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通过在患者血管中采取介入治疗的手段,颅内支架的出现因此也为狭窄性脑血管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手段[1-2]。
但在治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会出现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如脑出血等,预防以及治疗此类并发症对于提高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1 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脑血管支架广泛应用于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治疗选择颅内支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是支架的总长;第二是支架的柔韧性;第三是支架导丝的支撑力;第四是患者脑血管的走形、管径以及迂曲程度。
患者进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后易出现不同并发症,不同并发症的诱发原因不同。
其中颈动脉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球囊扩张亦或者是支架置入后对患者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持续刺激所导致的的;穿刺部位出血则主要是由于穿刺方法不当、术后处置方法不当或剧烈活动从而导致假性动脉瘤引起的;支架处血栓形成的原因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置入治疗前抗凝准备不足以及置入治疗后抗血小板凝聚以及抗凝药物使用量不足;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介入材料以及造影剂对于患者血管壁的刺激所致或者是术者操作不规范以及操作时间过长所导致的[3]。
心脏支架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心脏支架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心脏支架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心脏支架术后的护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将从心脏支架术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心脏支架术后护理问题1.1 支架内再狭窄心脏支架植入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支架植入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内膜增生,形成血栓。
当血栓脱落后,会引起血管狭窄,使血流受阻。
因此,术后定期复查血管造影,及时发现并处理支架内再狭窄,对于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1.2 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脏支架植入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支架植入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内膜破损,形成血栓。
当血栓脱落后,会引起血管阻塞,使血流受阻。
因此,术后需采取抗凝治疗,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术后定期复查血液凝固功能,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3 支架内皮细胞增生心脏支架植入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支架内皮细胞增生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支架植入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增生。
支架内皮细胞增生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影响血管弹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术后需采取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炎药物、钙通道拮抗剂等,以降低内皮细胞增生的风险。
二、心脏支架术后护理措施2.1 规范用药术后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需定期复查血液凝固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患者还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等,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2.2 控制饮食术后患者需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糖食物。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3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生化等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
7例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的案例分析
7例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的案例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是冠心病治疗中的一种不良事件。
本文将介绍7位患者的病例,探讨其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疗。
病例一:男性,70岁。
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狭窄80%、左前降支狭窄90%、右冠脉正常。
经PCI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左主干和左前降支。
2个月后,出现心梗及多支血管
病变。
造影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支架内形成血栓。
病人被紧急送往手术室接受旁路移植
手术。
病例七:女性,61岁。
冠脉造影显示左冠脉狭窄90%。
经PCI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
入左冠脉。
2个月后,患者突然发生心脏骤停。
紧急心脏复苏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
血栓完全阻塞了支架。
病人接受血栓抽吸术和再次支架植入,恢复心脏功能。
通过以上病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病变程度、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
此外,药物治疗也可能影响血栓形成
的风险。
预防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选择适当的支架,减少植入支架的次数;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控制血脂和血压;术后定期随访,发现异常情
况及时处理。
治疗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
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等;进行血栓溶解或血栓抽吸术;再次支架植入等。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是PCI治疗中的重要不良事件,要选择适当的支架、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早期预防和治疗是关键。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原因、预防及护理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原因、预防及护理邱杰【期刊名称】《天津护理》【年(卷),期】2017(025)006【总页数】3页(P565-567)【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内血栓;护理【作者】邱杰【作者单位】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已成为目前临床诊治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支架内血栓(stent thrombosis,ST)是其术后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给予紧急处置会出现致死性严重后果。
因此责任护士必须有充分的意识,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支架内血栓是指PCI术后,在多源因素的影响下支架置入处又再次形成血栓,进而造成冠状动脉完全或者不全的闭塞,临床上常表现为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2007年5月学术研究协会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ARC)正式发表支架血栓的定义。
临床上根据支架介入术后至血栓形成的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晚期支架内血栓。
术后24 h内形成血栓为急性支架内血栓;术后24 h~30 d形成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术后30 d~1年形成为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于支架置入术后1年以上者判为极晚期血栓形成。
支架内血栓病死率高,其中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acute/subacute stent thrombosis,AST/SST)最为严重。
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实支架内血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2]。
2.1 药物因素氯吡格雷抵抗或低反应性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植入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3]。
药物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及分析
药物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及分析针对2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特点,分析冠状动脉腔内药物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患者高龄、冠脉病变程度及长短、术后低射血分数以及PCI术中支架扩张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等因素均与支架内血栓事件有关。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术中合理决策,术后规范用药及随访可以减少或避免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标签:冠状动脉疾病;药物支架;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stent thrombosis,ST)形成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虽罕见但极其危重的并发症,目前研究认为,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血栓总发生率在0.5%~3.1%[1-2],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猝死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现将本院近期发现的2例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78岁,主因“突发胸痛2 h”入院。
查体血压73/48 mm Hg,双肺未及啰音,心率53次/min,律齐,无杂音。
心电图示窦律,Ⅱ、Ⅲ、A VF 导联ST段抬高。
心肌酶:hs-TNT 0.023 ng/mL,CKMB 3.72 ng/mL。
初步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静脉给予多巴胺、阿托品,行急诊CAG示RCA-P 100%,LM 50%,LAD-P 90%,LCX-P 90%,考虑RCA为“罪犯血管”,予血栓抽吸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后行支架置入术,置入3.0×28 mm、3.5×28 mmEXCEL支架2枚,术毕收治CCU病房。
继续多巴胺300μg/min静脉泵入,维持血压90~105/55~65 mm Hg,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0.1 g,qd,波立维75mg,qd,加用鲁南恒康9 mL/h泵入加强抗凝治疗,24 h后停用恒康改为安卓2.5 mg皮下注射qd×3 d。
术后第3天患者发作心绞痛1次,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后缓解,术后第7天再次发作胸痛,持续不缓解,心电图示下壁导联ST-段持续升高不回落,监护心电呈Ⅱ°A VB,考虑右冠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再次于导管室复查CAG,术前行临时起搏器置入。
支架内血栓目前的认识
谢 谢
病因(一)
患者病情特点: 1.AMI 2.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介入治疗后 ST发生率增加近1倍
病因(二)
冠脉病变特点: 小血管(直径≤2.5mm) 长病变(不易完全覆盖;支架重叠处药物 释放量大,内皮化不良) 开口病变 钙化病变 分叉病变 血管迂曲 成角 退化的静脉桥血管病变 扩张性病变 (支架贴壁不良;支架两端夹层/内膜损伤)
治疗原则
1.尽快造影 2.尽快明确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询问病史 回顾阅读上次介入手术影像学资料 不仅关系到治疗方法和策略,也关系到如何避 免和预防再次发生ST 3.尽量不再次置入新的支架 尽管常能获得满意的即刻影像学效果 Dutch研究显示:置入支架再次ST风险增加4.2倍
治疗策略
首选: 急诊PTCA+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血栓抽吸 次选: 1.静脉溶栓:无急诊PCI条件 2.再次置入支架:(DES?BMS? 极晚期ST BMS) ①残余狭窄>70% ②血流恢复后 IVUS证实为迟发内膜撕裂所致 ③PTCA后支架近远端内膜严重撕裂
未来方向(三)
③替卡格雷洛 坎格雷洛 第一代三唑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 属ADP衍生物 特异性结合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 PLATO(替卡格雷洛vs氯吡格雷)
小结
ST 虽为小概率事件,但临床表现主要为AMI,猝死发 生率高,危害大 一旦怀疑ST应尽快造影明确 围术期强调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 术后强调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二联/三联)的重要性 新支架 新药物的应用值得期待
病因(三)
操作有关: 1.支架选择不当: 过小 不能完全贴壁 过大 斑块脱垂 过短 不能完全覆盖病变 过长 药物浓度增加 2.未预扩张或释放压力过小:支架膨胀不全 3.释放压力过大或过度后扩张:损伤支架 4.夹层 壁内血肿
中国医师协会冠脉介入培训第9月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培训第九月答案1、简述支架内血栓的定义和分期?学员回答:PCI术后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支架植入处形成血栓,导致冠脉管腔完全性或不完全阻塞,表现为心脏型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或者不稳定心绞痛等一系列并发症;1)急性:发生于PCI术后24小时内;(2)亚急性:发生于PCI 术后24小时~30天;30天以内又称早期支架血栓形成。
(3)晚期:发生于PCI术后30天1年;(4)极晚期:发生于PCI术后1年以上。
2、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哪些?学员回答:支架血栓形成可能与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治疗操作等因素有关。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肾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亢进及血小板活性增高患者,支架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
弥漫性、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严重坏死或富含脂质斑块靶病变,是支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PCI时,支架扩张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或明显残余狭窄,导致血流对支架及血管壁造成的剪切力可能是造成支架血栓形成的原因。
PCl后持续夹层及药物洗脱支架长期抑制内膜修复,使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增高。
3、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支架内血栓?学员回答:支架血栓形成的预防包括控制临床情况例如控制血糖,纠正肾功能和心功能不全、充分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除阿司匹林和肝素外,对高危患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复杂病变尤其是左主干病变PCI 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血小板||沙||匕受体拮抗剂例如替罗非班。
某些血栓负荷增高病变PCI后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
PCI时选择合适的支架,覆盖全部病变节段,避免和处理好夹层撕裂。
同时,应用支架充分扩张、贴壁良好;在避免夹层撕裂的情况下,减低残余狭窄。
必要时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长期和有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十分重要。
一旦发生支架血栓形成,应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对血栓负荷大者,可用血栓抽吸导管做负压抽吸。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治疗及护理
03
凝血功能监测: 关注凝血功能指 标,预防出血风
险
04
药物疗效监测: 观察抗凝、抗血 小板药物疗效,
调整用药方案
药物调整
抗凝药物:如阿司 匹林、氯吡格雷等, 需根据患者情况调 整剂量
01
抗血小板药物:如 替格瑞洛、普拉格 雷等,需根据患者 情况调整剂量
02
降脂药物:如他汀 类药物,需根据患 者情况调整剂量
05
保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 的风险
02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 谷类、低脂肪食物,减少盐和糖 的摄入
04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避免 肥胖,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06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缓解 压力,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 绪,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
04
血管畸形:先天性血 管畸形或后天性血管 病变导致血栓形成风 险增加
血栓形成治疗方法
药物溶栓
溶栓药物:如阿 替普酶、尿激酶 等
01
04
溶栓风险:溶栓治 疗可能导致出血等 并发症,需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溶栓原理:通过激 活纤溶酶原,使血 栓中的纤维蛋白溶 解,从而溶解血栓
02
03
溶栓时机:在血 栓形成后尽快进 行溶栓治疗,以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发展
生活习惯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谢谢
全性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 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适量的运动,提高心肺 功能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
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摘要]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术后非常少见,但后果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导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相当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的高度重视。
现对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的定义、病因、临床证据和预防等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支架;文献综述2001年9月REV AL实验结果在欧洲心脏病学会上公布,标志着药物洗脱支架(DES)新纪元的开始。
随后DES,尤其是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和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因其可减少支架内再狭窄而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但其支架内血栓(stent thrombosis,ST)发生率却没有减少。
ESTROFA注册研究显示,23500例病人34075只DES植入后3年随访ST累计发病率为2%。
虽然ST发生率并不高,但庞大的冠脉介入治疗数量及ST相关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很高,因而备受关注。
1.ST的定义和分类1.1明确的ST明确的ST是经血管造影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的。
血管造影术确诊是指支架段(含近端和远端5mm内)发生的血栓,并且48h内有以下至少1种情况发生:休息时有急性缺血症状(典型胸痛>20min)、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标志物的典型改变。
病理确诊是尸检报告确定支架内有新近血栓形成。
1.2可能的ST可能的ST:30d内不明原因死亡或血管造影术后任何时期发生急性缺血症状,且血管造影不能确诊为ST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缺血。
1.3不能排除的ST不能排除的ST:术后30d到随访结束这段时间内不明原因的死亡。
根据ST形成发生的时间分为4类:(1)急性ST,发生于介入术后24h内;(2)亚急性ST,发生在介入术后24h~30d;(3)晚期ST,发生在介入术后30d~1年;(4)极晚期ST,发生在介入术后1年以上。
2.ST的病因多变量分析显示,明确的早期ST(30d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术后支架内面积小、术前未服用氯吡格雷、冠脉病变程度重以及基础血红蛋白水平高;明确的或者可能的早期S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杜克危险积分、术前未服用氯吡格雷、肾功能不全;晚期和极晚期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GFR31.5mm的病人更容易发生ST、心肌梗死及死亡。
血栓的预防与治疗重要的注意事项和警示信号
血栓的预防与治疗重要的注意事项和警示信号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和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栓,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和警示信号。
本文将介绍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一、血栓的预防1.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通过控制体重,可以降低患血栓的风险。
合理饮食和均衡的营养摄入是保持适当体重的关键。
2.定期运动:长时间久坐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跳舞或游泳等,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栓的风险。
3.远离烟草和酒精: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会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患血栓的概率。
4.穿着舒适的衣物和鞋子:避免穿着过紧或过束缚的衣物和鞋子,特别是袜子,以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
二、血栓的治疗1.药物治疗:当患者已经发生血栓时,常规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可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减少栓塞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帮助防止血栓形成。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血栓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例如,对于阻塞关键血管的血栓,可能需要进行血栓切除手术或血管支架植入。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通常用于治疗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医生会通过导管在血管内插入器械,直接清除血栓或恢复血管通畅。
三、血栓的警示信号1.肿胀和疼痛:血栓形成的部位通常会出现局部的肿胀和疼痛。
当你发现腿部或手臂等部位出现异常肿胀和疼痛时,要及时就医。
2.深静脉血栓症状:深静脉血栓常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当你感到下肢或手臂的肌肉疼痛、胀痛或触碰有压痛时,应该警惕血栓的可能性。
3.肺栓塞症状: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通常由血栓从其他部位移行至肺部引起。
肺栓塞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和咯血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总结:血栓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定期运动,可以降低患血栓的风险。
支架内血栓
Clopidogrel
• Current guidelines recommend a 300 mg loading dose of clopidogrel at least 6 hours before PCI .
• Current guidelines suggest that in the absence of risk factors for bleeding, clopidogrel therapy should continue for 12 months after drug-eluting stent placement.
2周;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术后2-3月,紫杉醇涂层支架术后6个月。
•
进行血管放射治疗的患者建议长期给与氯吡格雷75mg,除非有明显出
血的风险。
• 与阿司匹林相似,氯吡格雷也存在“药物 抵抗”问题,传统剂量时发生率约为4%30%,并且认为这些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 险较高。因此,PCI术后发生亚急性血栓形 成的患者,可能出现恶化或致命的风险 (无保护的左主干,左主干分叉),可能 需要进行血小板聚集力的测定,如果发现 血小板聚集抑制低于50%,可以将氯吡格雷 剂量增加到150mg。
• 2009年AHA会议上公布的PCI及STEMI指 南中建议,无论植入BMS或DES,其抗血 小板治疗(氯吡格雷75mg或普拉格雷 10mg/d)均应该维持1年(Ⅰ类)
• 对于植入DES的患者,可以考虑维持15个 月(Ⅱb)。
• 2010年ACC年会公布的韩国DES-LATE研究结果却得出相反结论。 • DES-LATE研究有两个临床试验组成(REAL-LATE和ZEST-LATE),
0h 24h
30d
365d
AST
临床研究心脏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预防
临床研究心脏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预防心脏支架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介入手术。
尽管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因此,对于心脏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并发症的分析心脏支架术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再狭窄、支架内血凝块和血管损伤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血栓形成心脏支架术后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血栓的形成不仅会导致血管再次堵塞,还可能引发心肌梗塞等严重后果。
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血小板聚集、血细胞聚集和支架损伤等。
2. 再狭窄再狭窄是指心脏支架术后原来扩张的血管再次狭窄。
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往往会导致术后症状的复发。
再狭窄可能与支架材料、术后感染以及术后血管内炎症等因素有关。
3. 支架内血凝块支架内血凝块的形成是心脏支架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血凝块的形成可能会引起血管堵塞,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支架内血凝块的形成主要与血液凝固系统的异常和持续刺激有关。
4. 血管损伤心脏支架术后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
血管损伤可能导致血管壁脆弱,增加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风险。
血管损伤的原因包括手术技术不当、导管操作不准确等。
二、并发症的预防针对心脏支架术后的并发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
术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二次预防治疗对于已经发生再狭窄的患者,需要进行二次预防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式,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和程度。
3. 抗凝治疗针对支架内血凝块的形成,可以采用抗凝治疗。
给予患者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支架内血凝块的形成。
4. 术后护理和康复术后护理和康复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遵守医生嘱咐,合理调整生活方式,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及分析
【 关键词 】 冠 状 动脉 疾 病 ; 药物支架 ; 血栓 形 成
【 中图分 类号 】 R 5 4 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3) O 6 — 1 5 0 - 0 2
An a I s o f 2 c a s e s o f s t e nt t h r o mb o s i s a l  ̄ L e r d r u g s t e n t i mpl a nt a t i o n
l o w e i e c t i o n f r a c t i o n a n d i n t r a —P CI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s t e n t d i l a t i o n a n d s t e n t ma l a p p 0 s i t i 0 n we r e a l l r e a l t e d t o s t e n t
i mp l a n t a t i o n wi t h i n t h e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b a s e d o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2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wh o h a d s t e n t t h r o mb o s i s a f t e r t h e s t e n t i mp l a n t a t i o n . Ad v a n c e d a g e , d e g r e e a n d l e n g t h o f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 ,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7例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冠 脉 支 架 置 人( C ) P I术是 f 运 重 建 安 全 有 效 方 法 之 一 , f Ⅱ 它能 降
者 情 况 , 予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 受 体 阻 滞剂 、 酸 酯 类 给 p 硝
和 调 脂 治 疗 。 访 l 个 月 , 心 绞 痛 及心 J 事 件 发 生 。 随 ~6 无 I 】 - E
早期 自行停 用抗i , 板聚 集 药物 有关 , l 、 置入 雷帕 霉素 药物 洗脱 支架 患者发 生低 于裸 支架 的患者 。
【 关键 词 】冠状 动脉 支 架 血栓 形成 高危 因素
【 图 分 类 号 lR 3 中 4 5
I 献 标 识 码 lA 文
【 章 编 号 l1 7 —0 4 (0 10 () 0 1 0 文 6 4 7 22 1 ) 7b一0 - 2 5
临 床 随 机 试 验 的 结 果 显 示 , J P l 支 架 内血 栓 发 生 率 为 择  ̄ C的 l
0 4 ~1 3 4 5 急性 冠 状 动脉 综 合 征 急 诊 P I 支 架 内 血 栓 发 .% . %f ] -, C的
生 率 为 2 9 t C e eu .% 。 h n a 等 对 连 续 7 8 例择 期 P I 者 进 行 血 管 44 C患 内超声( I VUS研 究 , ) 以确 定 导 致 支 架 内 亚 急 性 血 栓 形 成 的 因 素 。
临
床
医
学
CI RI EI L H AF E N7 冠 状 动 脉 支 架 内 血 栓 形 成 临 床 分 析 例
卿 艳 云
( 沙 市八 医院 心 内科 长 长沙 4O0 ) 1 10
【 要 】 目的 分析 冠状 动脉 腔 内支 架 置入术 后支 架 内血 栓 形 成的 影响 因素及 预防 措施 。 法 对 5 1 摘 方 7 例冠 心 病患者行 冠状 动脉腔 内支 架置八( c ) PI 术后 出现 7 支架 内血 栓 形成进行 分析 , 例 全部 病例通过 临床 症状 , ・ 图改变 , 电 以及 冠状 动脉 造影 而确诊 。 本纽 7 中2 倒 例 为 急诊 P I 合 并 高血 压 病 患者 5 , 并糖尿 病 患者 2 。 C, 例 合 例 围手术 期采 用阿 司匹林 氯吡格 雷 , 素进行 标 准 的三联 抗血 小板抗 凝 治 疗。 肝
冠脉支架内血栓-分期机制
血小板活化、聚集1
在正常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 当血管内皮损伤或在某些生理或病理 刺激因子作用下,PCI过程中球囊机械 扩张。挤破粥样硬化斑块 ,暴露病变 的内皮下促凝结构 ,激肽系统激活 , 斑块的组织因子暴露从而诱发血小板 激活,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促进血 小板之间相互粘附和聚集导致血管内 血栓形成 。
分型2
按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情况: 1、明确的IST:造影后证实存在血流受 阻的血栓形成或病理证实血栓形成; 2、可能的IST:PCI术后30天内发生的 任何不明确原因的死亡;或者术后任 何时间发生的支架置入冠脉供血区域 内的心肌梗死; 3、不排除的IST:PCI30天后发生的难 以解释的死亡。
血栓形成的原因??11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可能与操作不当及介入操作技术不够完美相关其中包括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可能与操作不当及介入操作技术不够完美相关其中包括血管内支架扩张不充分血管残余管腔已明显狭窄支架不能完全覆盖病变部位或支架贴壁不良等血管内支架扩张不充分血管残余管腔已明显狭窄支架不能完全覆盖病变部位或支架贴壁不良等
支架术后血栓形成
定义
• 支架内血栓形成(IST):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后, 在支架内发生血栓性病变,并经冠 状动脉造影证实。
分期1:共4期
• 按时间分型: • 急性期:置入支架<24小时内,入时间大于1个月; • 极晚期:置入时间大于1年;
血小板活化、聚集2
动脉内支架置入后 ,往往出现动脉 内膜损伤 、内皮下胶 原和血小板粘附 蛋白的暴露,进而激活血小板形成白 色血栓, 填封损伤部位, 并促进局部 炎症反应的发生 ; 炎症细胞、 内皮 细胞和血小板进一步活化。 同时释放 大量的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促进平 滑肌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增殖 , 而导 致新生内膜增生和血管壁重构, 最终 导致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和预防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和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和预防中文摘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常见手术,但它也有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还会增加治疗的经济负担。
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综述,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和预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风险因素,预防英文摘要: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s a common surgery widely used in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ut it can also lead to various complications, which not only affect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but also increas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treat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by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 Keywords: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complications, risk factors, prevention小标题:1. 简介2. 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因素3. 并发症的预防4. 结论正文:1. 简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手术,它通过支架的介入方式可以拓宽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增加心肌的血供,促进患者的康复。
然而,支架植入术也有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例如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和再植入等,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治疗的费用。
中国医师协会冠脉介入培训第9月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培训第九月答案1、简述支架内血栓的定义和分期?学员回答:PCI术后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支架植入处形成血栓,导致冠脉管腔完全性或不完全阻塞,表现为心脏型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或者不稳定心绞痛等一系列并发症;1)急性:发生于PCI术后24小时内;(2)亚急性:发生于PCI术后24小时~30天;30天以内又称早期支架血栓形成。
(3)晚期:发生于PCI术后30天~1年;(4)极晚期:发生于PCI术后1年以上。
2、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哪些?学员回答:支架血栓形成可能与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和介人治疗操作等因素有关。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肾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亢进及血小板活性增高患者,支架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
弥漫性、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严重坏死或富含脂质斑块靶病变,是支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PCI时,支架扩张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或明显残余狭窄,导致血流对支架及血管壁造成的剪切力可能是造成支架血栓形成的原因。
PCl后持续夹层及药物洗脱支架长期抑制内膜修复,使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增高。
3、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支架内血栓?学员回答:支架血栓形成的预防包括控制临床情况例如控制血糖,纠正肾功能和心功能不全、充分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除阿司匹林和肝素外,对高危患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复杂病变尤其是左主干病变PCI 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例如替罗非班。
某些血栓负荷增高病变PCI后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
PCI时选择合适的支架,覆盖全部病变节段,避免和处理好夹层撕裂。
同时,应用支架充分扩张、贴壁良好;在避免夹层撕裂的情况下,减低残余狭窄。
必要时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长期和有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十分重要。
一旦发生支架血栓形成,应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对血栓负荷大者,可用血栓抽吸导管做负压抽吸。
支架内血栓的形成与防治
再次PTCA:软导丝,扩张至残余狭窄<20%,且
无充盈缺损
2020/10/15
19
3.外科手术
外科冠脉搭桥手 术(CABG) ——最后的选择
2020/10/15
20
内容
支架内血栓相关概述 支架内血栓发病机制 支架内血栓处理措施 如何早期发现支架内血栓? 如何预防支架内血栓? 病例分享
2020/10/15
21
如何早期发现?
—预见性护理
2020/10/15
22
1.密切观察—症状或主诉
胸痛、猝死 晕厥 消化道不适 不明原因血流动
力学异常
2020/10/15
23
1.密切观察—心电监护情况
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电图
的动态变化
监测血压:血压过低,冠脉
灌注不足;血压过高,加重心 脏后负荷,诱发心衰
2020/10/15
25
1.密切观察—心肌酶标志物
肌钙蛋白(T或I)CTnI:11-24小时达高峰; CTnT:24-48小时达高峰,特异性几乎100%, 敏感性高,但需注意AMI初2-3h内: 肌钙蛋白尚 无升高
CK-MB: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 判断标准:检测值较前升高≥20%,且>正常上限
2020/10/15
26
2.抗凝药物的护理
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替罗非班 药物静脉泵入
告知应长期坚持硫酸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 做到“发药到人、送药到手、服药到口” 注意:PT指标、出血倾向
2020/10/15
27
3.配合医生处理
对于发生的支架内血栓形成或高度怀疑支架内血栓 形成的患者,应积极、迅速的配合医师行冠脉造影及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例(共1200例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情况、冠脉病变特点等相关临床因素。
结果:5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中,2例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为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为极晚期血栓形成。
3例患者为弥漫性病变;2例为急性血栓病变。
3例患者置入长支架,其中2例为支架串联置人,仅1例行高压后扩张,5 例患者无1例死亡。
结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与长病变和支架贴壁不良有关;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与支架内皮化延迟及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有关;支架内血栓形成行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及再次支架植入安全有效。
【关键词】支架内血栓;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前言
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在临床上以得到证实。
然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晚期极晚期血栓问题一直备受医护人员关注。
如果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诊断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
为了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例,患者的年龄在39-77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2.4岁。
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定义:(1)肯定的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血流受阻的血栓形成或病理证实的血栓形成。
(2)可能的
支架内血栓形成:PCI后30d内不能解释的死亡,或未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血管重建区域的心肌梗死。
(3)不能排除的支架内血栓形成:PCI后30d后不能解释的死亡。
1.3 根据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发生时间分为三类
(1)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PCI术后24h内支架部位血栓形成;(2)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PCI术后24h-30d支架部位血栓形成;(3)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PCI术后30d-1年内支架部位血栓形成;(4)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PCI术后1年以后支架部位血栓形成。
30d内又称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x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5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冠脉病变特点、PCI过程等相关临床因素。
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5例患者临床症状分析
病例性别诊断心血管危险因素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
100mg+氯吡格雷75mg)
1 男UAP 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术后坚持服用
2 女OMIUAP 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术后坚持服用
3 男UAP 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慢性肾功能
术后坚持服用
不全
4 男STEMI 吸烟;高脂血症术后坚持服用
5 男STEMI 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2型糖尿病术后坚持服用
表2 5例支架内血栓患者再次冠脉造影及PCI治疗情况
病历
支架内血栓
发生时间
靶血管再次造影特点血栓形成可能原因治疗方法
1 术后24h D1开口后闭塞,内见血栓影未行后扩张,支架贴壁不良血栓抽吸+PTCA
2 术后24h
LAD支架完全闭塞;闭塞段见
血栓影长病变后扩张不充分,支架贴壁
不良
血栓抽吸+支架
植入
3 术后9天LAD近端支架完全闭塞
血栓抽吸后见支架近端夹层形
成血栓抽吸+支架
植入
4 术后13个月LAD近端原支架完全闭塞抗血小板中断
血栓抽吸+支架
植入
5 术后4年
LAD近端支架完全闭塞RCA中
远段节段瘤样扩张内皮修复延迟
血栓抽吸+支架
植入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知道,5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中,2例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为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为极晚期血栓形成。
3例患者为弥漫性病变;2例为急性血栓病变。
3例患者置入长支架,其中2例为支架串联置人,仅1例行高压后扩张,5 例患者无1例死亡。
3.讨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药物洗脱支架总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0.5%-3.1%,其中早期、晚期及极晚期的血栓发生率为0.4%,0.1%和0.6%。
本研究中1200例PCI患者共发生5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总的发生率为0.41%,与文献报道一致]2[。
目前研究证实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手术操作及支架本身等因素。
结合该5例患者分析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的原因:(1)临床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左心室功能不全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预测因子。
(2)靶血管的病变特点: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富含脂质斑块病变,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3)PCI术操作:PCI术中支架释放后扩张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及明显残余狭窄都是造成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
(4)支架因素:Joner等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30d后死亡患者行尸检分析,
证实了药物支架置入后存在明显的内皮化延迟]3[。
为了尽可能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患者的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和出血的风险性。
术中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对支架的类型和病变处理措施作出个体化选择。
一旦支架内有血栓形成,患者应再次进行PCI治疗。
患者手术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确保患者规范口服两联抗血小板药物。
总之,支架内血栓形成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上要加强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高危患者及血管病变为弥漫性长病变,小血管等高危病变患者的识别,同时术中确保支架扩张充分,贴壁良好,术后加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随访监督,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周圣华,卢才义.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的防治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9,36(4):199-201.
[2]罗启剑,刘宗军,钟明康,等.血管支架再内皮化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6): 907-910.
[3]唐刚华,唐小兰,姜国辉.川芎哚及其类似物对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3):3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