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奇闻轶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相传在宋代,有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名叫苏轼。
他的一生涵盖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们将分享其中一些。
故事一:醉酒作文苏轼是个酒量不错的人,他尤其喜欢在酒后挥毫写字。
据说有一次,苏轼在醉酒后,把一篇文章写在了墙上。
第二天酒醒后,他看到墙上的字迹,非常满意。
于是,他将墙壁砌砖取下,将这篇醉酒作文保存了下来。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作品就算是在醉酒状态下也能写出不俗的水平。
故事二:马上功名苏轼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官场波折,被贬到了荆州。
而在那个时代,官员的地位和金钱是息息相关的。
苏轼有一次为了博得上级的认可,以马上官员的功名为赌注,与一位同僚比试骑马射箭。
苏轼临危不乱,竟然一箭命中了目标,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在官场中的机智和胆识,也彰显了他对声望的追求和渴望。
故事三:奇异的隐士苏轼崇尚自由和追求真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一位名叫黄庭坚的诗人成为了好友。
他们经常一起吟咏诗篇,交流学术。
有一天,两人共同决定躲在一个大箱子里,出洞察世事的变化。
他们躲了很久,等他们再次探出头来时,发现已经过了七天,外面的一切都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苏轼和黄庭坚对于自由的向往,也显示了他们对于世事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故事四:诗酒趣事苏轼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经常利用诗词和酒来娱乐自己和他人。
有一次,苏轼在赴宴之前,事先将纸鸢打捆送给宴会的主人,然后写了一首诗作为贺礼。
等到苏轼参加宴会时,主人看到了捆放纸鸢的地方,深受感动,过来向苏轼表示感谢。
然而,苏轼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二份礼物,却是一只真正的小鹰,笑着说道:“听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吧。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纷纷称赞苏轼的诗词才华和幽默感。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仅仅展示了苏轼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他在文学领域中的卓越才能。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他的故事也以独特的方式延续至今。
虽然时光已逝,但苏轼留下的趣事和佳作仍然为我们所喜爱。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名人苏东坡的故事(通用2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故事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人苏东坡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篇1一年,苏东坡微服出访,到江浙一带暗察民情。
这天,他来到浙江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宴,大家并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席间,有人提议:“我们都来赋诗助兴,并且凭诗的好坏轮流坐首位,诸位看怎样?”县令王笔说:“我领头先赋一首。
”接着念道,“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一个官员马上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知府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忽然醒悟过来:好哇,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我还听不出吗?“龟”和“贵”“鳖”和“笔”是同音字呀。
他当下指着苏东坡骂道:“狂徒,你胆敢骂人!”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诗才是骂人。
试想:霜雪是见不得阳光的,煤炭是烧成灰的,茶酒进肚要变成尿的,这还不是骂吗?至于我的诗才是祝寿的,龟鳖是长寿的标志,你们难道连这点常识也不懂吗?”他的话说得王笔无言以对。
知府杨贵这时才看出这位客人有来头,忙问:“请问贵客尊姓大名?”当他们知道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一个个都愣了。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篇2宋朝的时候,每年元宵节,常州城里到处张灯结彩。
有一年正月半,苏东坡正好在常州。
吃过夜饭,他和好朋友钱济明一起上街看灯。
两人走到城隍庙前的大庙弄,这里的灯市最热闹,花灯店铺排一排二,店家为了招揽生意,还设了猜灯谜游戏,猜中的就可以得到一盏花灯。
这时,“龙城灯铺”门前围一大群人,正在猜灯谜。
钱济朗走上前去一看,谜语是:“婆媳戴重孝——打一口头禅。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奇闻异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着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着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最强作文素材——苏轼篇11个故事8篇诗文里有一个旷世奇才
最强作文素材——苏轼篇11个故事8篇诗文里有一个旷世奇才(一)苏轼,一世的传奇1.苏轼改联学无止境苏轼少时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受人夸奖,以致渐生傲气。
他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心中得意,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因为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苏轼尴尬极了。
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就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
等缓过神来,赶忙在对联上添了几个字,即: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2.东坡续诗自以为是有一天,苏轼看到王安石案几上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见此不由一声冷笑,他想,菊花怎么会落瓣呢?于是挥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
有一天时值重阳,苏轼出行,但见秋风瑟瑟,满地落金。
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3.以诗戏友佳句即来张先和苏轼是好友,两人素有来往,经常酬唱,品诗论词。
张先八十岁时,纳了一妾,这个小妾只有十八岁,当时张先心里高兴,写了一首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君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知道了这首诗,看不下去了,于是写了首诗调侃张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夜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锦绣文章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为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被誉为文学界的巨擘。
他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深入人心的散文闻名于世。
然而,在他的文学才华背后,还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些关于苏轼的趣闻轶事。
1. 诗题的误会苏轼擅长写诗,他的诗作工整流畅,表达独特。
有一次,苏轼在一个聚会上被人请教一首他曾写过的诗的题目。
苏轼思考了片刻,并没有马上回答。
待人家离开后,他笑着说:“我当时实在没有想到一个好的题目,所以直接写上了‘无题’。
”然而,这次的回答却被聚会上的人误解了,他们以为苏轼对自己的诗没有定名,故意写上了“无题”。
2. 文字游戏苏轼喜欢和朋友们玩文字游戏。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进行了一场很有趣的比赛。
要求是用一句唐诗的每个字取一个字组成新的句子。
苏轼临危不惧,迅速地将一首杜甫的诗中的每个字重新拼接,让人感叹不已。
这样的文字游戏既考验了诗词的功底,也展示了苏轼机智灵活的思维。
3. 与和尚的对话苏轼曾与一位和尚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对话。
和尚问苏轼:“念佛可以超度众生,你的诗词可以超度众生吗?”苏轼答道:“唱佛曲的和尚可以念佛超度众生,写诗的文人可以用文字超度众生。
”这段对话反映了苏轼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的一种理解。
4. 微官诗社苏轼创建了一个名为“微官诗社”的文学组织。
该诗社由苏轼和他的一些文学好友组成。
他们相互赠诗、批阅和讨论,共同提高文学水平。
这个诗社成员中包括了一些文学名家,如黄庭坚、曾巩等。
微官诗社的成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促进了他们各自的文学创作。
5. 水调歌头的创作苏轼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曲,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水调歌头》。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景和民间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说,苏轼创作这首词时非常有趣,他把词看作是一种游戏或者谐音的小游戏,通过语言的巧妙组合,传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感情。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诗词的独特见解。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更能了解到苏轼作为一个文学家的一面,以及他在当时文坛的影响力和地位。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界,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而他的生平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一、苏轼的“怪石”传说有一天,苏轼在游玩时,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他觉得这块石头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将它带回家中。
他小心翼翼地将石头包裹好,然后让仆人将其运回家。
回到家中,苏轼将石头摆放在书房里,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它。
他常常与这块“怪石”对话,仿佛它是一个陪伴自己的朋友。
有一天,苏轼突发奇想,将自己的诗句刻在了石头上。
从此以后,这块石头成了苏轼的“灵感石”,他在写作时常常盯着它,如沐春风,思绪万千。
二、苏轼的名字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出生于北宋时期。
他在北宋的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但最终成功考取进士,并且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然而,关于苏轼名字的故事却是颇为有趣的。
苏轼原名为苏东坡,坡字与他的性格和作品风格非常契合。
但是,当时朝廷却认为坡字有些不吉利,希望苏轼能够改名。
苏轼很为难,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已经和自己紧密相连了。
最终,他决定留下“苏”字,但将“东坡”去掉,改名为“轼”。
轼字意为车辕上的横木,意味着承担重任、引领大家。
这个名字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也成为了苏轼后来的代表标志。
三、苏轼的“败鳞图”苏轼对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据传,苏轼一次在画一尾鱼时,因为画得不满意,便将其撕毁。
但苏轼的朋友们却认为他的画很有特色,都很喜欢他的作品。
于是,其中一个朋友建议苏轼将撕毁的画收集起来,并把它命名为“败鳞图”。
苏轼觉得这个命名非常合适,于是收集了他撕毁的多幅作品,改名为“败鳞图”,并将其珍藏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失败的作品,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苏轼的“败鳞图”也成为了他创作中的特色之一。
四、苏轼与黄州“蜜梨”苏轼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期间,他发现黄州盛产美味的梨子。
苏东坡趣闻轶事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11、苏东坡被贬海南,有一天出外游玩,回来的路上,天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苏东坡便从路旁一农夫家里借来一顶竹笠,又按农夫的建议脱下布鞋,穿上农夫的木屐,徒步返回桄榔庵。由于小道泥泞,又是头一次戴着本地竹帽,穿着当地木屐,因而走起路来,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路旁的妇女儿童看见苏东坡这副村民装扮,纷纷围观嬉笑。竹篱内的狗儿见状,也“汪汪”叫个不停。苏东坡并不在意,他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人所笑也,犬所吠也,笑亦怪也。”
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如果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
佛印接着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
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在上面不行,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原来还是要吃他那盘西湖鱼啊!莫奈何,苏东坡只得从书架上把鱼端下来招待佛印。
8、苏轼曾对刘贡父说:“我和弟弟在学经义对策、准备应试时,每天吃三白饭,吃得很香甜,不相信人间会有更好吃的美味。”贡父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刘贡父听了大笑。过了很久,刘贡父写请帖给苏轼,请他到家里吃皛“(jiǎo)饭”。苏轼已忘记自己对刘贡父说的话,就对别人说:“刘贡父读书多,他这'皛饭’定是有来由的。”等他到了刘贡父家吃饭时,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是贡父用“三白饭”开的玩笑,便大吃起来。吃完饭苏轼告辞出来,临上马时对刘贡父说:“明天到我家,我准备毳(cuì)饭款待你。”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1. 孩提时代,苏轼有一个好友叫做曹宁,他们经常一起去教堂,并且还会在外面的水井里打水,但是每次去打水的时候发现水都不在,后来他们发现原来是有村民把水放到其他地方储存起来,于是他们把水搬回去,可惜的是他们迟迟没有发现。
2. 苏轼和曹宁也经常一起玩捉迷藏,它们也经常搞得满城风雨,后来有一次,苏轼被曹宁追到江边,正巧江水涨起来,曹宁惊慌失措,赶紧跑回岸边,而苏轼却步步后退,一步步走出水面,从此以后,这成为了苏轼的特殊技能。
3. 苏轼出书《论语注疏》时,小学生太阳写了“普及学习和普及理解”的词。
苏轼觉得这句话深刻,便把它命名为《行句议论》,作为《论语注疏》一书的序言。
4. 曹长青请苏轼捉鱼作乐,苏轼感到很生气,他说“没有鱼行动似乎有些可惜”,并且婉言拒绝,曹长青说“你的话中总有点暗含”,实际上,苏轼的话里正是要求把鱼关在笼子里,他很想保护这些游动的生命。
5. 苏轼来到他的家乡杭州,他见到了家里的朋友们,他们烧烤、喝酒、吃水果,甚至还唱歌跳舞,当时他把这称为“游乐园”,他深深享受这种欢乐。
6. 一次苏轼分派出官给福建,他经过一所寺庙,被佛像的慈祥安宁所吸引,他便进庙拜佛,但是只有半跪,他想半跪表示他脚下还有大地,他毕竟是个官,无法将自己完全放下。
7. 苏轼因为一段情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被当时的皇帝斥责,皇帝认为苏轼是在谴责他,但苏轼说这是他对过去的怀念。
事后,皇帝认识到苏轼的认真态度,赦免了他。
8. 一次,苏轼去赌,那里正在比较头发的长度,苏轼的头发18英寸,他拿起腰间的刀把头发剪到15英寸,以赢取赌局,这就是苏轼被后人称为“三刀苏东坡”的原因。
9. 苏轼曾经担任过宰相、丞相以及礼部尚书,但由于官场不服而被迫退官,回到家乡乡里安享晚年。
后来,在这里他发表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使他在世人心目中一直屹立不倒。
10. 苏轼有一个可爱又活泼的私生子,名叫柳好眉。
苏轼会教他武术、书法等,柳好眉终于对苏轼的教导上手了,苏轼会拍他的头,做个赞赏。
苏东坡趣事十二则
苏东坡趣事十二则1、针锋相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3、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苏东坡趣事20则
苏东坡趣事北宋大诗人苏轼(号东坡)的一家人都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与其父苏询(号老泉),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也是诗文高手。
下面讲讲他们的两则小故事。
1.东坡肉苏轼喜欢竹子,他的居室四周都种上各种竹子,平时有空儿就漫步竹林观赏竹子。
他也喜欢吃肉,曾写诗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曾经做过杭州的通判,治理了西湖,使之水路畅通,农田受益,连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农民都说苏东坡是好官,到了过年时家家杀猪宰鸡,送给苏东坡。
他收到后,记下人名。
然后把猪肉切成大方块,下好作料放在大锅里煮。
苏东坡亲自看火候,直到汤汁快完的时候,才命人停火。
这时的肉,香喷喷,红酥酥,格外诱人。
到了中午时分,他又命人按名单给大家送去,让他们过年,苏东坡也约请一些官员和老人一块饮酒、吃肉。
大家都觉得这肉味道特别鲜美,酥软适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众人给这肉起了一个名,叫“东坡肉”。
苏东坡这么做,受到当地人们的称赞,留下了美名。
大家给他的诗续了两句:“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天天笋炒肉。
”2.与小妹谈诗苏东坡与妹妹经常以谈诗的形式开玩笑,说来有趣,挺逗的。
苏小妹的额头较高,苏东坡下巴较长。
有一天,苏东坡口占两句,拿妹妹开逗:“未出厅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小妹毫不示弱,张口就说了两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方流到腮边。
”兄妹俩都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对方生理上的特点,饶有情趣。
一天,苏东坡的朋友黄庭坚来访,刚落座,小妹就说:“您来的正好,我有两句没写完的诗,您帮我修改修改。
”黄庭坚忙说:“不敢,不敢。
在苏东坡面前哪敢说修改你的诗!”苏东坡谦虚地说:“老弟不必客气了,我妹妹这么信任你,当然向你请教了。
”黄庭坚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江西派的开山始祖,诗文都有很大的名气,但他还是虚怀若谷:“那我试试。
”小妹说:“我有两句诗,要添两个字,可一时又不知添哪个字合适。
你们帮我推敲推敲。
”“你说说!”俩人同时催问。
苏轼的传说故事
苏轼的传说故事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那你知道苏轼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苏轼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的传说故事篇【1】有一次,苏东坡和朋友一同进京赶考。
因为路上遇到一些事情,所以当他们赶到考场时,考试已经开始好一会儿了。
守卫的士兵拒绝让苏东坡进入考场,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
这时,主考官走了过来,叫住了他们,说:“我出个对联,你们如果答上了,就可以进考场,否则就请回吧。
”主考官出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想了一下,立刻对出了下联: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主考官一听,连称对得好,就放苏东坡他们进去考试了苏轼的传说故事篇【2】苏东坡在凤翔做官时,有一年冬天到山上去赏雪。
在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银色世界里,苏东坡清心涤虑,吟诗作赋,好不快活。
突然,他看到一棵高大的桧树下,有一块约两尺见方的地上,竟然没有一点雪迹,他觉得非常奇怪。
不久以后,他又经过这里,看见那块没有雪的地方竟隆起两寸多高。
苏东坡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去问普门寺的长老和尚。
和尚告诉他,这种现象表明那块地是仙人藏宝的地方,只能显示给有缘的人。
别人没发现,你发现了,说明上天有意把宝赐给你,快去挖吧。
苏东坡听了非常兴奋,马上跑回家去拿家什,准备去挖宝。
王弗见他慌慌张张的样子,问明了原因,正色对他说:“你还记得先夫人不许发藏的教诲吗?”东坡一听,羞得满脸通红。
原来,苏东坡小时候,住在眉山城西一个叫纱縠行的地方。
有一年,仆人在花园里发现一块用石板盖着的地洞。
大家都认为下面藏着金银财宝,纷纷提议把宝挖出来。
东坡的母亲程夫人知道了,赶来拦住众人,说:“非份之财,谁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品德!”让仆人取土来,把洞填了,用夯夯实,还在上面垒了一座假山,下令今后任何人都不准去挖。
苏轼在黄州所有的异闻趣事
苏轼在黄州所有的异闻趣事苏轼,这位北宋的大文豪,不仅在诗词方面才华横溢,更以其豁达的性格和幽默的智慧为人所称道。
当他因“ 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时,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依然乐观向上,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一桩桩有趣的异闻。
在黄州期间,苏轼经常与当地百姓交往,他不仅关心百姓的生活,还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有一次,一位老婆婆家中的房子被大风吹塌了,苏轼便亲自带人去修复,这使得老婆婆十分感激。
后来,苏轼因政敌的攻击被再次贬谪,老婆婆的儿子冒险将苏轼留下的诗稿收集起来,保存至今。
除了与百姓的交往,苏轼在黄州时还经常与朋友们一起饮酒作诗。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在江边饮酒,醉后写下了一首“ 临江仙》,描述了自己在黄州的闲适生活。
第二天早上,城中便传言苏轼已经驾一叶扁舟离去,此事甚至传到了京师,引起了轰动。
实际上,苏轼并没有离开黄州,只是当地百姓对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深感钦佩,才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此外,苏轼在黄州时还发生过一个著名的“东坡肉”的故事。
当时,苏轼写了一首“ 猪肉颂》,描述了慢火少水烹制猪肉的方法。
这首诗被认为是东坡肉的烹调法的起源。
苏轼在黄州时,猪肉是当地的主要食材之一,他通过自己的烹调方法,将猪肉烹制得美味可口,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
除了与百姓和朋友的交往外,苏轼在黄州时还有一段与徐大受太守的趣事。
徐大受是黄州的太守,他与苏轼的关系十分密切。
有一次,徐大受邀请苏轼到家中小聚。
在餐桌上,徐大受端出一道菜肴,并让苏轼猜这是什么做的。
苏轼尝了一口后,认为这是鹿肉做的,但徐大受却告诉他这是兔子肉。
原来,这是徐大受为了考验苏轼是否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聪明而设的谜题。
苏轼听后大笑,表示徐大受真是妙计百出。
这些异闻趣事展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
即使在被贬谪的困境中,他仍然能够与当地百姓建立深厚的情谊,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些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展现了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才华横溢的一面。
总的来说,苏轼在黄州的异闻趣事不仅仅是一段段有趣的故事,更是展现了他豁达的性格、幽默的智慧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
三一文库()〔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导语: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还是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1. 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2. 苏轼退房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
(见宋费衮《梁溪漫志》3. 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
苏轼的奇闻轶事
江。
苏轼看了不禁暗叫惭愧:自己明 明表示任何荣辱毁誉都无法撼动, 结果却禁不起佛印写的一个「屁」 字,怒气冲冲地找他来理论…… 由此可见,自己的修养还不到家。 于是,他又心服口服地返回江北。
苏东坡对联逗长老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 和尚。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刚把 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 禀报:苏东坡先生来访。 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 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 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佛印打开信,只见上头写: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稳坐紫金莲。 「八风」是佛家语,指称、 讥、毁、誉、利、衰、苦、乐。
苏轼这么写,明是「赞佛」,实 际上却在炫耀说自己已到了世间 荣辱都无法撼动的地步。不过佛 印看完,只是笑一笑,然后在末 尾写了个「屁」字,请来人再送 还苏轼。
苏轼原以为佛印会对自己写的偈 言赞不绝口,及至开信一瞧,当 场怒不可遏,马上找来一艘船渡 江而去,准备找佛印理论。可就 在他风风火火赶到金山寺时,却 见深锁的寺门上贴着一张纸条, 上头写: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 八风吹不动,
总之兄妹俩谁也不让谁在善意的嘲讽中却是乐趣无穷相处甚好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
苏轼的奇闻轶事
093 黄晓惠 李婷婷 梁金凤
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 泛舟江上。时值深秋,金风飒飒, 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 饮酒间,佛印向东坡索句。苏东 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 而不说。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 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 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 长老赐教。 老和尚不知是计, 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 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 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 家庆有馀』。 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 老明示『磬(庆)有鱼(馀)』,我 就来大饱口福吧!
关于诗人苏轼的生平趣事
关于诗人苏轼的生平趣事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大文学家,留下了很多趣事,那苏轼的趣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的趣事,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的趣事苏轼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文豪,其文学成就代表了宋朝时期文学的最高峰,这样一个人是非常机智的,也是非常幽默的一个人人,在生活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智慧,苏轼的许多小故事现在还在民间流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下面小编就讲一个苏轼赴宴的小故事,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苏轼的机智,也可以看到苏轼的才学。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去京城参加科考,但是有六个人看不起苏轼,就想戏弄一下苏轼,于是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想要在席间戏耍苏轼。
苏轼接到邀约欣然前往,入席之后,一人提议,要行酒令,酒令的内容必须要包含一个历史典故,这样就可以独享一盘菜,其余五个人都大声赞成,于是就开始了。
一个人说:“姜子牙钓鱼。
”于是端走了鱼;另一个人说:“秦叔宝长安卖马。
”于是得意的拿走了马肉;又一个人说:“苏武贝湖牧羊。
”第三个人志得意满的拿走了羊肉;第四个人说:“张翼德涿州卖肉。
”又将肉拿到了自己面前,最后一个人说:“关云长荆州刮骨。
”最后一盘骨头也被他拿走了。
六个人幸灾乐祸的看着苏轼,苏轼不慌不忙的说:“秦始皇吞并六国。
”于是将六盘菜都拿到了自己面前,六个人目瞪口呆。
这则故事是民间笑谈,至于苏轼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不得而知,总之可以看到民间对苏轼的智慧与才学是相当崇拜的。
苏轼做官的故事众所周知,苏轼是我国宋朝的著名文学大家。
深得皇帝赏识。
1057年,宋神宗时,苏轼做官,深得赏识,曾在徐州,湖州等多地任职。
后来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
到了宋哲宗时期,苏轼曾任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等地。
晚年时期再次被贬,宋徽宗时才被特赦北还。
在苏轼做官期间,发生了许多趣事。
传闻说苏轼虽然为官多年,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官员的豪宅,在京城更没有自己的宅子。
在开封做官期间,儿子大婚,无奈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却没法为儿子购置一套新房。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属于口头文学,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1.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2.苏轼退房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
(见宋费衮《梁溪漫志》3.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
苏轼趣事趣闻
苏轼任翰林学士时,皇帝赐宝马一匹;后来出知杭州,又赐一匹。
他把其中的一匹马送给了家境贫寒的李薦。
考虑到李薦一定会卖马救穷,怕他卖这匹说不清来源的马不方便就写了一张字据证明马的来源。
说我出门坐轿子,有一匹马就够了。
李方叔(薦)没有马,所以赠给他。
又担心他获得了其他的好马,可能会卖掉这匹马,所以立此为据,证实此马是我送的。
言语间为不伤人自尊,很是注意。
原文如下:元祐元年,予初入玉堂,蒙恩赐玉鼻骍。
今年出守杭州,复沾此赐。
东南例乘肩舆,得一马足矣。
而李方叔未有马,故以赠之。
又恐方叔别获嘉马,不免卖此,故为书公据。
四年四月十五日。
后来这《马券》在眉州刻了石,有拓本流传。
苏轼的可爱,不仅在于赠马之慷慨,更在于宅心之仁厚。
某年哲宗皇帝的诞辰的前一天,天降微雪,大小苏退朝后乘马踏雪往访清虚堂,去了王定国家。
这个王定国要多说两句:与苏轼过从甚密,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广西宾州。
王定国遭此横祸,导致两个儿子死亡,以致苏轼感到非常内疚,觉得他会怨恨自己,不敢给他写信慰藉。
三年后王定国应诏返回,途径黄州宴请苏轼叙旧。
席间见到老友在湿瘴热毒之地待了三年,面如红玉,更有歌女柔奴不离不弃,感动之余,苏轼写下脍炙人口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儿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大小苏“出门自笑无所诣,呼酒持劝惟君家”。
下了朝没地方可去,去定国家看他的近作。
苏轼写了一首《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小饮》,诗中称王定国“羡君五字入诗律,欲与六出争天葩”,五言诗写得秀逸无比。
长诗末尾说的是:九衢灯火杂梦寐,十年聚散空咨嗟。
明朝握手殿门外,共看银阙暾朝霞。
苏轼就是苏轼,人生的离散悲苦,他经历了,却从不在笔下哭哭啼啼,总是平静而达观。
我们看到的是,光明温暖的朝霞中,老友相视一笑,共看银装素裹。
苏轼的趣闻轶事
苏轼的趣闻轶事1、水果和药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刘贡父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
刘贡父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
”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
”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2、生死一线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
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
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
”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
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
3、涵养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
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
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
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
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
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
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愧不如!”佛印答道。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其文笔雄逸豪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豪放派"代表人物。
除了他的诗词作品,苏轼还是一个充满幽默与智慧的个体,经常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故事一:苏轼与朋友比肩才艺苏轼与好友黄庭坚是文坛重要的合作伙伴,黄庭坚以其绝佳的书法而闻名于世。
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一起参加了一个文化活动。
活动中,主持人邀请了一位书法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苏轼和黄庭坚看了之后,觉得这位书法家的作品并不十分出色。
于是,苏轼提议说:“书法大家们都来比一下吧。
”主持人也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主意,便询问:“那以谁的作品为标准呢?”苏轼笑着说:“那就以黄大家的作品为标准吧。
”黄庭坚十分谦逊,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苏轼见状,幽默地说:“我们可以用一个网球来代替你的作品,你不是很擅长网球吗?”黄庭坚恍然大悟,也笑着说:“好吧,就这样比。
”于是,大家拿出纸笔开始书写,主持人很快宣布比赛结束,所有人都在打网球。
这个有趣的故事展现了苏轼的幽默风采和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故事二:苏轼与里巷儿童们的互动苏轼喜欢与人们交往,尤其是与年轻人的互动。
据说,他曾经在自己的府邸门口按计划放了一些小鸟,而在远处隐藏着一条看不见的线。
当有人路过时,苏轼就会提起线,小鸟便会跃上天空。
年幼无知的里巷儿童们总是对这一神奇事件感到好奇,并将之形容为"神奇的鸟"。
他们纷纷想要看看这种出奇的景象,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里巷的门口总是聚集着一群兴致盎然的儿童。
苏轼渐渐发现了这个情况,便对他们说:“你们最喜欢的小鸟,它已经飞走了,似乎不再回来了。
”众多儿童听后失望地离开了。
然而,不久之后,苏轼专程派人将几只小鸟放在了门前,当儿童们再次聚集时,苏轼又突然将线提起,小鸟们再次飞上了天空。
儿童们又一次陶醉于这神奇的景象,为苏轼的巧妙玩弄办法和纯洁的童真笑声所感动。
有关苏轼的奇闻趣事
有关苏轼的奇闻趣事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关于苏轼的历史故事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道化童蒙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
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
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
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应考趣闻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
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
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
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
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
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
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程苏结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