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会考必备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会考必备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会考必备知识点归纳作为高中生的你们,历史学科是必修课程之一,而其中的历史会考更是一个重要挑战。

历史会考包括文化史和政治史两部分,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历史会考的必备知识点和考试技巧,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会考。

一、文化史部分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使书籍得以大规模印刷和传播,指南针则使航海更加便捷。

因此,学生们需要熟记这些发明的发明者、发明时期、作用等信息。

2.中国的文化名胜古迹中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名胜古迹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例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名胜古迹。

在考试中,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古迹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3.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因此,学生们需要熟悉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商业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二、政治史部分1.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事件和朝代。

从夏朝、商朝、周朝到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代表人物等信息。

2.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很多变革和挑战。

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等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因此,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3.世界历史除了中国历史以外,学生们也需要掌握世界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

例如,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都是历史的重要事件。

因此,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最新10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最新10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最新10篇明清文化篇一1、民族性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

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

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

2、开放性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

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

3、先进性中华文化时先进,领先世界多发明。

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

4、壮观性秦汉文化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

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4课)(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课)(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

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二会考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科目,需要同学们熟悉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高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演变;2. 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汉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特点;3.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4.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发展和佛教的兴起;5.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及其对世界的影响;6. 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科技成就;7.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8. 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海外贸易和科技发展;9. 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对外关系的变化。

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中华民国成立和辛亥革命;3. 抗日战争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5.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影响。

三、世界史知识点1.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2. 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对欧洲的影响;3. 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4. 一战、二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5.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关系的变化;6. 冷战及其对世界影响的历程;7. 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全球化。

四、思考与解决问题1.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学会对历史事件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并能理解多个角度的观点;4. 加强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复习技巧与备考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2.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重点关注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3. 运用图表、时间轴等工具,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4. 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培养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5. 参加历史学术讲座或讨论会,拓宽历史知识面;6. 与同学们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二.doc

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二.doc

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内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新增)早期一刀耕火种如石刀、石斧;耒耦(石器锄耕)即松土工具如木耕、骨耕、石耦;商周一出现青铜农具但较贵,很少使用;重要农具有木耦、石锄、石犁;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代表有西汉——赵过的耦犁(二牛三人)T出现犁壁T二牛一人;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装有犁评),标志耕犁已相当完善;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通车;明清时出现的风力水车。

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小农经济是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其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测试内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冶金业的主要成就:青铜冶炼: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钢铁冶炼: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两汉的咼炉炼铁和炒钢;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的灌钢法。

(2)制瓷业的主要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并大量输出,远达欧、非;宋朝时,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珪琅彩争奇斗艳,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销量更大;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烧制出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必修二历史会考知识要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2)石器锄耕:原始社会(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以后汉代:普及全国(西汉二牛抬杠,东汉出现一牛挽犁)(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古代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中国古代的农业组织形式)(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1)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说明商代重视手工业。

《周礼》记载,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被视为“国有六职”之一。

汉代:丝织业技艺高超。

(丝绸之路将汉代丝织品传到欧洲,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唐代:私营纺织业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大。

宋代:棉纺织业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明代:丝织业手工工场中出现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2)冶炼业:①青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

②冶铁业:春秋晚期:中国最早人工冶铁战国:铁农具推广西汉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制瓷业:唐代: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越窑青瓷,邢窑、大邑窑的白瓷)唐后期:釉下彩绘宋代:江西景德镇窑发展成名窑清代:(康熙年间)彩瓷工艺突出(如粉彩瓷),(雍正年间)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1.市的形成与发展秦朝: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商业发展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六朝时期:出现“草市”(农村集市)唐代:出现夜市宋代: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打破坊市分区规定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1)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唐代:长安、洛阳;广陵、益州(各为今天扬州和成都)明清时期:出现苏州等一批名镇(2)著名商帮:①出现时间:明清时期。

②特点:按地域结成商人群体。

③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3.“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出现时间:战国商鞅变法中,最早确立“重农抑商”的政策;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

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常知识点.doc

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常知识点.doc

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常考知识点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常考知识点: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

②1921年喀琅施塔得兵变反映出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①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3)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作用:巩固工农联盟,迅速恢复发展经济,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常考知识点: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斯大林逝世后,政治上,大量冤假错案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开始抬头;各加盟共和国由于斯大林时期的体制造成的民族离心倾向日益严重;各阶层对个人迷信造成的压抑气氛日益不满;经济上,部门管理造成的专业狭窄、分散,协作不灵的问题更加突出;人民生活改善很慢的状况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过分偏重发展重工业造成的国民经济畸型结构,使得人民生活必需品十分紧缺。

因此,改革斯大林时期的体制是势所必然,符合苏联人民的心愿。

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改革,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 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改革是从1954年开始的,历经十年。

从总体上说,鲁赫晓夫时期的政治改革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基本上不动中央集权体制的基础上,扩大地方权限;二是以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原则改组党和政府机构。

农业方面体制改革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对苏联经济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

长期以来,苏联只注意重工业的增长,忽视农业的发展,甚至掩饰农业方面的严重问题。

苏联曾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万吨。

马林科夫在党的上宣称: 农业问题永远彻底解决了。

实际上,这一年只生产了9000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降为8250万吨。

苏联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二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二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二
【篇一: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二】
青铜器制作:商周时期,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文明)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篇二: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二】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2024年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2024年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引言概述:历史必修二是中学历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分别介绍历史必修二的相关内容,以提供读者更深入的了解。

其中包括:A. 旧石器时代至商代;B. 周、秦、汉、隋、唐;C. 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D. 民族融合与多元一体的社会;E. 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

通过对这五个大点的深入探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必修二的知识内容,从而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正文:A. 旧石器时代至商代1.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 旧石器时代的定义和时期划分-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旧石器时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2. 新石器时代的兴起- 新石器时代的定义和时期划分-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兴起与影响-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和文化进步3. 文明的诞生:黄河流域的商文化- 商代的时期及其特点- 商代政治和社会制度- 商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B. 周、秦、汉、隋、唐1. 周朝的兴起与衰落- 周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周朝的封建制度- 周朝的孝悌文化和书法艺术2.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秦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文化成就3. 汉朝的政治与经济繁荣-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汉朝的经济发展和海外贸易- 汉朝的科技成就和文化艺术4. 隋朝与唐朝的统一与繁荣-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隋朝的农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繁荣C. 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1.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繁荣-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阿拉伯帝国的科学、文化与艺术成就2. 唐帝国的政治与经济繁荣- 唐帝国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唐帝国的经济发展和海外贸易- 唐帝国的科技成就和文化艺术D. 民族融合与多元一体的社会1. 北方民族与中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北方民族进入中原的原因- 北方民族与中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北方民族对中原文明的影响2. 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和发展-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3. 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交融与互补-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特点与思想体系-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交流融合-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互补发展E. 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1. 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印刷术对书籍出版与文化传播的影响- 印刷术对社会的变革与影响2. 火药的发明与军事革命- 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火药对军事技术与战争方式的影响- 火药对社会的变革与影响3. 使用指南针与地球的航海探索-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指南针对航海技术和贸易的影响- 航海探索对地理知识和世界观的影响总结: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涵盖了旧石器时代至商代、周、秦、汉、隋、唐、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民族融合与多元一体的社会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等多个方面。

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

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

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你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因为觉得高二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到了高三再努力也不晚的错误认识导致学习时间抓得不紧、双基知识学习不扎实,造成进入高三之后学习十分吃力。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1一、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1、背景:元末暴政民抗争,各地兴起红巾军。

①红巾军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平定南方又北征。

②明朝建立攻占大都灭元朝,国号大明称帝君。

(1368年)建元洪武都应天①,专制主义举措新。

2、专制措施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行政。

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

①控制中央太祖颁行《大明律》,权贵特权特鲜明。

内容集中条理明,经济立法初施行。

主张重刑惩腐败,君主专制为核心。

②控制地方地方各省三权分,布政使司掌行政。

监察司法按察司,都司执掌省军政。

③控制军队明设五军都督府,统兵有权勿调兵。

兵部调兵听帝命,军队统帅为帝君。

④特务统治明朝专制新特征,特务统治最典型。

掌管缉捕“锦衣卫”,皇帝直辖捕官民。

旋后设立东西厂,宦官统领帝掌政。

⑤控制思想明清科举新特征,八股取士最鲜明。

四书五经来命题,八股行文禁议论。

知识分子遭束缚,利于君主育顺臣。

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记忆口诀1、靖难之役(15世纪初)太祖封王到边庭,藩王势大图国君。

建文削藩燕王反,挥师南下破京城。

“靖难之役”易帝君,改元永乐都北京。

2、营建北京朱棣诏令建北京,蒯祥主持设计新。

突出皇权城三重,宫城皇城外京城。

布局对称又庄重,黄瓦红墙喜建成。

成祖诏令迁都城,改称京师远扬名。

3、成祖主要活动①政治太祖封王埋祸根,建文削藩起风云。

“靖难之役”破京师,营建北京迁都城。

②民族册封蒙古两首领②,修缮长城北疆靖。

西南平叛黔设省③,“改土归流”明施行。

③外交郑和西下扬国威,亚非外贸交流频。

④文化《永乐大典》解缙编,类书今现存。

三、明末农民战争(1627-1644年)记忆口诀1、起义原因明朝后朝局变更,政治腐败败日深深。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2)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冗官,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精华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精华版).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此后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②商周时期——井田制③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 ,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稻和粟的国家㈡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⒈生产工具的进步 :①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耒、耜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犁壁。

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曲辕犁发明,在长江下游出现(水田。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曹魏:翻车♦唐代:筒车⒉生产技术的进步 :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春秋后期, 牛耕开始出现, 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重要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西汉的漕渠、白渠⒊“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

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私有土地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②产生 :产生于春秋时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③评价 :优点: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弊端 :a . 小农经济规模小, “男耕女织”的简单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需要有限,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b . 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

冶金业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⒉纺织业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技术⒊陶瓷业 :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

②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③隋唐时期:瓷器大量出口, 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历史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各种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在考试中,了解历史知识点非常重要,因为正确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未来的走向。

以下是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的三个例子:1.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封建社会的特点是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统治者拥有土地财富,而被统治者需要依靠土地来生存。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它通过封建等级制度控制着人民的地位和阶级。

此外,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农民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2. 二战及其影响二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它导致了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二战的主要参与国有美国、苏联、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这场战争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和武器的发展。

战后,二战对于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加速了殖民体系的解体和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导致了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市场结构的重大变革。

3. 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被推出,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开放经济和加强市场改革,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此外,改革开放也为中国蓝图的绘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走向世界,并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

总结历史涉及到各方面的知识点,我们需要了解人类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人物和领域,以此加深我们的历史学问和深化我们对社会的理解。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是高中阶段历史考试的重点,希望本文的三个例子对学生们有所帮助,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除了上述列举的三个例子,历史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知识点也非常重要,比如古代文明、革命运动、战争和贸易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其他历史知识点的例子:1.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它包括哲学、文学、政治、艺术和科学等方面。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会考知识点整理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会考知识点整理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2会考知识点整理专题一到专题四乐安中学江如蓉整理杏南中学薛秀端修改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考纲: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铁农具的应用: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

?牛耕的发展:战国时期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的运用。

?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建造。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家一户为主——个体经营,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私有制。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2、考纲: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汉、唐丝织?汉朝:技艺高超、远销地中海?唐朝: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工细、品种繁多?商、春秋、汉冶金?商代号称“青铜时代”,其特点是: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比较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

?已知最早铁器:春秋晚期?春秋木炭作燃料,汉代用煤作燃料?汉武帝时铁业官营?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唐、宋、明、清时期陶瓷?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唐晚期首创釉下彩绘工艺。

独特技术——唐三彩 ?宋代:名窑众多?明清:景德镇“瓷都”,粉彩瓷——康熙年间发明,雍正时期达顶峰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第一、部门不断增多。

第二、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分工日益细化。

第四、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第五、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考纲:列举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doc

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doc

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浙江2009高一历史会考\必修第二册会考条目详解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a a)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到了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东汉时,在某些地方一牛挽犁已经取代了耦犁(二牛抬杠)。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a a)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

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如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汉代,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东汉初,杜诗创造出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b)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和邢窑的白瓷(据说“天下无贵贱通行之”)相当著名。

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唐代晩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风行一时。

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窑闻名天下。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be)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1)含义:“重农抑商”是主张重视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梳理

2.1.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方式——铁犁牛耕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2.1.2 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 A商周时期——井田制性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劳动形式:奴隶一同劳作春秋以后——封建土地私有制唐朝——均田制把国家无主土地分给农民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2.1.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土地私有、精耕细作2.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B1.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2.纺织业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技术;明清:苏州杭州丝织中心3.陶瓷业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

②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

③隋唐时期: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④宋元:景德镇成为“瓷都”;青花瓷。

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烧成青花和釉里红。

⑥明清时期: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特征: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在明清以前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在明清以后占主体,家庭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原始晚期);规模大,品种多;享誉世界。

2.1.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B概貌:1.商代:产生了职业商人2.春秋: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3.隋唐:有柜坊(最早的银行)和飞钱(存取钱的票据),但是市场和住坊是分开的,交易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唐朝前期(安史之乱前)商业中心在长安,后期在扬州、益州。

4.宋代:打破坊市界限、时间限制,工商业市镇兴起,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5.明清: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徽商和晋商出现。

6.对外贸易:汉朝:开辟两条丝绸之路;唐朝:广州成为最大的贸易港口,政府设市舶使管理;元朝:泉州成为最大的外贸港口。

特点:1.起源很早,历史悠久 2.商业发展举步维艰 3.官营和专卖占主要地位 4.作用低,是农业的补充 5.市场比较发达,城市高于农村 6.独立自由私商出现晚2.1.6 “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C重农抑商政策:原因: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粮食产量较低;确保国家赋税徭役征发;小农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自给自足的特性影响: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阻碍科技发展;禁锢思想海禁政策: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倭寇和西方传教士骚扰;思想上盲目自大影响:影响了外贸的经济收入;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切断了向世界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表现为:国家对农民剥削较重,农民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官僚把钱财用于买房置地,手工业失去资金;重农抑商政策;官府搜刮收取重税;闭关锁国失去海外市场2.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A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高一历史下册会考知识点

高一历史下册会考知识点

高一历史下册会考知识点历史学科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门必修的学科,其下册内容是高一学年的重点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本文将对高一历史下册会考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

1. 中国古代史1.1.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包括了三国时期、晋朝和南北朝。

同学们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兴起与沦亡、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如曹魏、蜀汉、东吴、晋朝、北魏、南朝梁、陈、宋、齐等。

1.2. 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同学们需要掌握唐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外交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需要关注的重要人物包括李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安史之乱等。

1.3. 宋朝与元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和北宋两个朝代,同学们需要了解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战争、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元朝则是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外族政权,同学们需要了解元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2. 世界古代史2.1. 希腊古代史希腊古代史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需要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奥运会、雅典民主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了解斯巴达、亚历山大大帝等历史事件和人物。

2.2. 罗马古代史罗马古代史是西方古代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需要了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政治制度、宗教、军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关注的重要人物包括凯撒、克拉苏、庞培、奥古斯都等。

3. 中国近代史3.1.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同学们需要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推动力量、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同学们需要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推动力量、主要事件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3.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同学们需要了解党的成立背景、历史时期、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时期,同学们需要了解毛泽东的生平、政治运动、军事战争等方面的内容。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本文档将详细总结高二历史会考的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
1. 中国古代史
- 三皇五帝时期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
-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
-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 唐朝的繁荣和宋朝的科技创新
-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 明朝的海外探险和清朝的闭关锁国
2. 世界古代史
- 古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发展
- 古希腊的城邦制和民主政治
- 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
- 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和的兴起
- 波斯帝国的建立和波斯战争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的传播
-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的兴起
3. 近代史
-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法国大革命及其意义
- 英国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工人运动
-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的宪政民主
-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 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秩序的重建
以上只是一些核心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希望本文档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此后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2.1.2 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 A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井田制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第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南稻北粟,我国是最早培植稻和粟的国家第二,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生产工具的进步: ①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耒、耜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 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犁壁。

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曲辕犁发明,在长江下游出现(水田)。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曹魏:翻车 唐代:筒车 2.生产技术的进步: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重要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西汉的漕渠、白渠 第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

1.自耕农经济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私有土地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②产生:产生于春秋时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③评价:优点: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弊端:a.小农经济规模小,“男耕女织”的简单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需要有限,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b.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

第四,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B 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1.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 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2.纺织业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技术 3.陶瓷业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

②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③隋唐时期: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⑤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烧成青花和釉里红。

⑥明清时期: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官营手工业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私营手工业(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2)发展: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3.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朝中后期,苏州等地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1.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B商业发展的概貌1.商代: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2.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3.明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叫做“商帮”商业发展的特点城市逐步增多,发展繁荣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坊市分开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坊市界限打破,唐宋时,沿海上陶瓷之路,出现一些沿海港口城市如泉州、明州、扬州2.1.6 “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C重农抑商政策: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产生于战国时代,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内容: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

评价:①封建社会前期,主要为积极作用——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

②封建社会后期,主要为消极作用——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

海禁和闭关政策评价:①积极作用: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维护了国家主权。

②消极作用:中国出口商品数量少,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的后面,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a.国内市场狭小: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b.资金不足: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政策限制: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国际市场丧失: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第二章2.2.1迪亚士的航海活动和发现好望角A葡萄牙王室支持,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1487年2.2.2哥伦布开辟新航路A西班牙王室支持,哥伦布抵到达美洲新大陆 1492年2.5.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B使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初步形成广阔的市场。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5.4荷兰的殖民扩张A海上马车夫时间:16世纪时,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世纪上半叶是其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

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国际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

2.5.5英国的殖民扩张A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主地位:18世纪下半叶(殖民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进行奴隶贸易:三角贸易影响:对英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对美洲——提供廉价劳动力对非洲——破坏不可估量2.5.6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B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形成以欧洲为中心、遍及亚非拉的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5.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A开始: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工厂制度最为普遍。

使用机器大规模生产,并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管理者。

2.5.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事实A电气时代:标志: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特点:科学成了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表现: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到来生产规模: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大企业控制生产经营,甚至掌握国家命脉和国家机器。

经营模式:高级人才管理,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提高生产效率。

发展趋势:国际化,出现国际联合公司、跨国公司等组织形式。

2.5.9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A传统的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影响:不平等条约冲击小农经济;中国依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改变社会结构2.2.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A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民族工业产生(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张謇、荣宗敬、荣德生)2.1.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1.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A1、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时间:一战期间原因:①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激发振兴实业的热情。

③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概况: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有发展。

2、一战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3、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方式: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处境:三座大山重压:4、抗战前,形成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

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对民族工业予以排挤、打击。

2.2.5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2.6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主要表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2.4.10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B①报刊:最主要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

②影视:最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文化娱乐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外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内有国内战争爆发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B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B经验:集中国家力量发展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

教训: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股票投机过渡;供需矛盾;生产过剩——直接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A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影响:经济破坏严重,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挽救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A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提高价格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振——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政府大规模的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B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矛盾。

开辟国家干预经济时代。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变化B(1)第二次大战后美国等国经济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涨”现象。

(2)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