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任吉林将军

合集下载

吉林省省会为啥从吉林市搬到了长春市?其中缘由,您知道吗?

吉林省省会为啥从吉林市搬到了长春市?其中缘由,您知道吗?

吉林省省会为啥从吉林市搬到了长春市?其中缘由,您知道吗?展开全文吉林省,吉林市,如果不熟悉东北历史的人,看着比较迷糊。

在全国来说,省市同名的,也就吉林省有。

吉林省的名字因为吉林市而来,在清朝设立吉林将军,吉林省的中心一直是吉林市。

清末东北设省,省会也仍旧是吉林。

吉林省的名称,就是因为吉林市而来。

长春虽然1800年就建厅了,但吉林市一直是整个吉林的中心。

那么为什么,吉林省的省会是长春,而不是吉林市呢?今天,汉字君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件事。

2004年,汉字君曾经在吉林市工作一年。

最大的感觉,吉林市真是太美了。

松花江呈一条反s型穿过整个市区,小白山,北山,龙潭山都有着各种传说故事,让这座城市有许多神秘。

人们的生活节奏不快,如果您真的着忙,出租车都会为您让路的,而这在长春是无法享受到的。

在整个吉林省的经济中,吉林市排名第二。

就连车号也是吉B,电话区号是0432,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吉林市是整个吉林经济中排名第二的城市。

因为有松花江,而古代以水运为主,所以这座城市显得非常重要。

早在顺治十年(1653),清廷始置“宁古塔昂邦章京”一人。

康熙元年(1662)改称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之子巴海为首任。

康熙十五年(1676),奉旨移驻吉林乌拉(又称“船厂”,今吉林市)。

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船厂将军三个名称经常混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光绪三十三年(1907),吉林将军裁撤。

改吉林将军为吉林巡抚,兼副都统,仍驻吉林府。

而长春建城的历史从1800年刚有记载,吉林市的城市历史要比长春早了100多年。

建国后到1954年,吉林省的省会还是吉林市。

1954年,省会由吉林市搬到了长春市,吉林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从吉林省挪到了长春市,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一条铁路改变了吉林市的命运一直以水运而城市核心的吉林市,因为一条铁路改变了命运。

概 述 - 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概 述 - 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封禁政策 从顺治元年(1644 年)到康熙十五年(1676 年)的 32 年间,清廷多次明令招民开垦,对关内来东北垦荒的汉 族民众实行了一些优待政策。康熙元年(1662 年)颁令,对来关东的移民“暂免一切工役”;康熙二年(1663 年), 曾一度采取“招民授官”的措施:“辽东招民百名者,不必考试,俱以知县录用”。譹 訛这种招民开垦的政策,在东北 推行不到半 个世纪就改辙了。 从康熙朝中叶开始 ,朝廷和 地方官府采取封关 、设卡 、清查 、遣返等多 种严 厉手 段,阻止关内汉人流入东北。 清朝对东北地区 的封禁,经历了局 部封禁———全面封禁———局部 弛禁 以至解 禁的阶 段。自康 熙十 六年 (1677 年)起,清廷一再明令:“盛京以东,伊通以南,图们江以北,悉行封禁”。从此,东北进入局部封禁时期。乾 隆五年(1740 年),皇帝面谕舒赫德譺 訛,提出全面封禁东北地区的 8 条措施,标志着东北进入全面封禁时期。乾隆 六年(1741 年),宁古塔将军宣告吉林地区全面封禁。后来,吉林将军奉旨,在吉林乌拉、宁古塔、珲春、伯都讷以 及各围场、贡山、珠河等隘要之地,设立 105 个卡伦(哨所),盘查封堵流民。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颁行《宁古 塔等处地方禁止流民例》,不仅规定永行禁止流民潜入,而且还规定严惩放纵流民的看守边门的官员。吉林地 区从全面封禁到咸丰十一年(1861 年)吉林将军奉旨招民开垦舒兰平原,共封禁 120 余年。 清朝统治者在新疆、云南、贵州等边疆地区一直推行招民开垦政策,而在吉林却推行 120 余年的封禁政 策,其动机和原因主 要是:(1)为了保护朝 廷和皇族在东北的 特殊经济利益,防止汉族分 享这里的土地、草 原以 及人参、紫貂、东珠等自然资源。(2)为了保存满族固有习俗,防止汉族文化影响。清廷一再申明,“满洲本业原 以马步骑射为主”,“盛京、吉林为本朝龙兴之地,若听流民杂处,殊与满洲风俗攸关”。吉林将军富俊认为,由于 汉族流民佃种旗地者日多,旗民接触日密,致使旗人“耳濡目染,习成汉俗,不知有骑射本艺,积重难返,其害岂 可胜言”。(3)为了维持满族、汉族分区居住的民族隔离政策。 虽然清朝的封禁措施限制了关内汉人移民的规模。但是,违禁潜入的移民从未中断。嘉庆八年(1803 年), 清廷颁布了《订定临时之移民章程》,放宽了对闯关东移民的限制。此后,很快从弛禁发展到解禁。清朝的封禁 政策,推迟了吉林地区的开发进程。与此同时,客观上使吉林省特别是长白山区的生态破坏得到一定程度的控 制。 吉林贡品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是清朝为宫廷、皇室采集、呈献贡品的专门机构,也是清朝全国独一无二的特殊机构。

清朝时期同治年间

清朝时期同治年间

清朝时期同治年间1862年(同治元年)2月18日:(正月二十日)是年初,阿勒楚喀荒山嘴子等地农民数百人在张玉率领下举行反清起义,起义军渡过松花江,直抵呼兰城下。

是日,清政府谕令吉林将军景纶(景淳因避讳同治帝载淳名,于咸丰十一年九月改名景纶)、署黑龙江将军特普钦派兵联合镇压。

2月24日:(正月二十六日)清政府调吉林军队200名、打牲乌拉壮丁500名,分赴扬州和湖北镇压太平军。

4月:吉林将军遵旨调派吉林乌拉、伊通、宁古塔、伯都讷等处“西丹”500名赴京训练。

是年夏,矿工葛成隆(朝阳人,曾参加李凤奎起义军)与王天阶等密赴三姓城,以贩鱼卖炭为掩护,发动农民和矿工,筹划起义。

秋,葛成隆进入三姓黑背金厂,与谢福等拜为兄弟,聚众百余人,拟于明年春举行反清起义。

1863年(同治二年)1月13日:(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因起义计划泄露,葛成隆遂率众提前起义。

起义军兵分3路进攻三姓城:一路取道乌斯浑,一路进攻黑瞎子沟,一路直扑漂阳河。

沿途矿工、农民纷纷响应。

14日,葛成隆率众于三姓城外与清军接仗,起义军受挫,葛成隆身负重伤,军师董任田阵亡。

不久,这支号称万人的起义队伍节节失利,仅剩千余人退回黑背金厂。

3月16日:(正月二十七日)清政府闻讯葛成隆联合金厂流民从黑背出击,向兴凯湖一带转移,命三姓副都统富尼扬阿派兵跟踪追击。

4月16日,葛成隆率部于兴凯湖附近与清军接仗失利。

葛成隆不久被捕,被押至省城,英勇就义,起义失败。

7月24日:(六月九日)清政府谕令景纶挑选余丁1000名,由记名副都统善庆带赴河南镇压捻军。

8月1日:(六月十七日)内蒙古喀尔喀与巴尔虎人互争莫端哈沙图、阿鲁布拉克两卡伦地界,事隔多年未结。

是日,清政府命景纶与特普钦派员驰赴西巴尔台,查明界限,秉公处理。

9月27日:(八月十五日)李凤奎、才宝善起义队伍一部分,在李维藩(绰号“乌痣李”)、王五(绰号“滚地雷”)率领下于今怀德县八家子大败乡团会勇,黄花甸子会总董曜束手就擒。

吉林将军秀林招民垦荒探析

吉林将军秀林招民垦荒探析

收稿日期:2017—09—07作者简介:聂圣真(1993—),女,吉林四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清史。

吉林将军秀林招民垦荒探析聂圣真(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吉林将军秀林因参务案而为世人熟知,却对他在任期间招民垦荒,建言参务,安疆固民少有研究。

本文另辟蹊径,对秀林在职期间实行招民垦荒政策,以及对当地政治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一一论述,深入剖析,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秀林。

关键词:吉林将军;秀林;招民垦荒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8)01—0047—03秀林,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监生补吏部司务,五十三年(1788年)擢头等侍卫赏副都统衔,充库车办事大臣,五十八年(1793年)迁吉林副都统。

五十九年(1794年)三月,乾隆帝以吉林参务废弛,命秀林同将军宝琳妥协办理,九月擢吉林将军。

〔1〕秀林在任职期间,积极招民垦荒,建言参务,得到嘉庆帝的赏识和信任。

招民垦荒政策的实行使大量的无主荒地得到有效利用,安顿了人民,使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宁古塔招民垦荒宁古塔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清代八旗驻防之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始设于顺治年间,康熙元年(1662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

十五年(1676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以副都统镇守此地。

清朝定都北京后,为维护八旗生计采取了很多优待八旗人丁的措施,把东北这块富饶的土地留给八旗兵丁开垦耕种,禁止汉民开垦。

但是旗人已经无力耕种土地,土地已经有很多被抛荒。

为此秀林偕宁古塔副都统富尼善奏:“宁古塔旗人抛荒官地一万九千一百九十四亩,自乾隆四十八年以后三遇冰雹霜灾,旗兵无力耕种,犹按年纳粮,实为兵丁之累。

请量加调剂,分给有力无地之民耕种。

上是之,八年五月调江宁将军。

八月仍调吉林将军。

清朝时期雍正年间

清朝时期雍正年间

清朝时期雍正年间1723年(雍正元年)1月17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署理宁古塔将军巴赛授为宁古塔将军。

1月18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古今图书集成》编撰者陈梦雷流徙尚阳堡10余年后,曾以金赎还。

是日,再次将陈梦雷父子流徙吉林地方。

7月14日:(六月二日)因郭尔罗斯缺粮,令以伯都讷仓贮粮2万石运往接济,拨正项库银3万两购买牲畜,发给无牲畜之户。

是年,设值年钦差吉林巡察御史。

由都察院选派满汉各一员巡察吉林等处。

迈柱任吉林满巡察御史,赵殿最任吉林汉巡察御史。

1724年(雍正二年)2月26日:(二月三日)宁古塔将军巴赛奉调进京,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哈达任宁古塔将军。

宁古塔副都统马齐因年老退休,一等侍卫阿岱任宁古塔副都统。

5月1日:(四月九日)向例、吉林等地凡私采人参者,不论得参与否,一律解送盛京,俟各部差员前往审理。

是日,定捕获私采人参案犯交宁古塔、吉林等处就近审理,各部停派官员,尽快结案,年终汇总上报。

5月10日:(四月十八日)下五旗包衣佐领等人因事犯罪均发往该旗所属打牲乌拉地方,数年之后,该旗王即私令人犯回京。

是日,决定凡因事治罪发遣者,不再发往该旗所属打牲乌拉地方。

9月10日:(七月二十三日)办理吉林事务给事中,汉巡察御史赵殿最奏请建立文庙、学堂,令满汉子弟应试。

清廷以有碍满洲人崇尚骑射予以驳回。

令晓谕宁古塔等地官员,务守满洲旧习,不得荒于武事。

1725年(雍正三年)5月5日:(三月二十二日)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再增添笔帖式3员,由总管衙门内自行拣放。

6月,复设吉林副都统衙门,委色任吉林副都统。

12月,费雅思图任伯都讷副都统,原副都统马喀那卒。

是年,设拉林协领衙门,置协领1人,副协领1人。

1726年(雍正四年)1月20日:(雍正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因文字狱案,汪景祺被处斩。

其妻子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兄弟亲姪发往宁古塔。

7月,乌察拉任吉林副都统,原副都统委色内召进京。

是年,于伯都讷城南门内文庙西修建伯都讷左右翼官学,委教习2员,每旗学额6名。

清全国分为十八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

清全国分为十八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

清全国分为⼗⼋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辖区清全国分为⼗⼋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辖区共⼆⼗五个⼀级⾏政区域和内蒙古等旗盟。

⼗⼋省1. 总督辖区:直⾪总督;省级政区名称:直⾪;治所:保定;府:顺天、保定、正定、⼤名、顺德、⼴平、天津、河间、朝阳、宣化、永平;直⾪州:⾚峰、遵化、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定州;直⾪厅:张家⼝、独⽯⼝、多伦诺尔2. 总督辖区:两江总督;省级政区名称:江苏;治所:苏州;府:江宁、淮安、扬州、徐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直⾪州:通州、海州、太仓;直⾪厅:海门3. 总督辖区:两江总督;省级政区名称:安徽;治所:安庆;府:安庆、庐州、凤阳、颍州、徽州、宁国、池州、太平。

;直⾪州:⼴德、滁州、和州、六安、泗州4. 总督辖区:两江总督;省级政区名称:江西;治所:南昌;府:南昌、饶州、⼴信、南康、九江、建昌、抚州、临江、瑞州、袁州、吉安、赣州、南安;直⾪州:宁都5. 省级政区名称:⼭西;治所:太原;府:太原、汾州、潞安、泽州、平阳、蒲州、⼤同、朔平、宁武;直⾪州:辽州、沁州、代州、平定、解州、忻州、绛州、隰州、保德;直⾪厅:归化城、宁远、萨拉齐、和林格尔、清⽔河、兴和、丰镇、托克托、陶林、武川、五原、东胜6. 省级政区名称:⼭东;治所:济南;府:济南、东昌、泰安、武定、兖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直⾪州:临清、济宁、胶州7. 省级政区名称:河南;治所:开封;府:开封、归德、陈州、河南、彰德、卫辉、怀庆、南阳、汝宁;直⾪州:许州、郑州、陕州、汝州、光州;直⾪厅:淅川8. 总督辖区:陕⽢总督;省级政区名称:陕西;治所:西安;府:西安、同州、凤翔、汉中、兴安、延安、榆林;直⾪州:乾州、商州、鄜州、绥德州9. 总督辖区:陕⽢总督;省级政区名称:⽢肃;治所:兰州;府:兰州、平凉、巩昌、庆阳、宁夏、西宁、凉州、⽢州;直⾪州:泾州、固原、阶州、秦州、肃州、安西;直⾪厅:华平川10. 总督辖区:闽浙总督;省级政区名称:福建;治所:福州;府:福州、福宁、延平、建宁、邵武、汀州、漳州、兴化、泉州、台湾附:(台湾省);直⾪州:龙岩、永春11. 总督辖区:闽浙总督;省级政区名称:浙江;治所:杭州;府: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台州、⾦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直⾪厅:定海12. 总督辖区:湖⼴总督;省级政区名称:湖北;治所:武昌;府: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夏阳、郧阳、宜昌、施南;直⾪州:荆门;直⾪厅:鹤峰13. 总督辖区:湖⼴总督;省级政区名称:湖南;治所:长沙;府:长沙、宁庆、岳州、常德、衡州、永州、⾠州、沅州、永顺;直⾪州:澧州、桂阳、郴州、靖州;直⾪厅:南州、乾州、凤凰、永绥、晁州14. 总督辖区:四川总督;省级政区名称:四川;治所:成都;府:成都、重庆、保宁、顺庆、叙州、夔州、龙安、宁远、雅州、嘉定、潼川、绥定、康定、巴安、登科;直⾪州:邛州、绵州、眉州、资州、茂州、泸州、忠州、⾣阳、永宁;直⾪厅:松潘、⽯砫、理蕃15. 总督辖区:两⼴总督;省级政区名称:⼴东;治所:⼴州;府:⼴州、肇庆、韶州、惠州、潮州、⾼州、雷州、廉州、琼州;直⾪州:罗定、南雄、连州、嘉应、阳江、钦州、崖州;直⾪厅:佛冈、⾚溪、连⼭16. 总督辖区:两⼴总督;省级政区名称:⼴西;治所:桂林;府:桂林、柳州、庆远、思恩、泗城、平乐、镇安、梧州、浔州、南宁、太平;直⾪州:郁林、归顺;直⾪厅:百⾊、上思17. 总督辖区:云贵总督;省级政区名称:云南;治所:昆明;府:云南、⼤理、丽江、楚雄、永昌、顺宁、曲靖、东川、昭通、澄江、临安、⼴南、开化、普洱;直⾪州:武定、镇雄、⼴西、元江;直⾪厅:永北、蒙化、景东、镇江、镇边18. 总督辖区:云贵总督;省级政区名称:贵州;治所:贵阳;府:贵阳、安顺、都匀、镇远、思南、思州、铜仁、遵义、⽯阡、黎平、⼤定、兴义;直⾪厅:松桃、平越五将军辖区1. 官名:盛京将军;驻地古名:盛京;驻地今地:沈阳;辖地:相当于今辽宁省2. 官名:吉林将军(原称宁古塔将军);驻地古名:宁古塔、吉林;驻地今地:⿊龙江省宁安县、吉林省吉林市;辖地:今吉林省和⿊龙江省的松花江以南部分,以及乌苏⾥江以东⾄⼤海、⿊龙江下游两岸,北⾄乌第河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

清朝时期乾隆年间

清朝时期乾隆年间

清朝时期乾隆年间1736年(乾隆元年)3月1日:(正月十九日)清廷令西路、北路军部分撤兵后,留吉林兵1000名暂驻鄂尔昆。

4月16日:(三月六日)遣发宁古塔的汪景祺兄弟家属赦免返籍,族人革禁者宽免。

5月13日:(四月三日)因黑龙江、宁古塔、吉林等地发遣人犯太多,定除满人犯法者外,汉人犯法者改发关内各省烟瘴地方。

8月11日:(七月五日)裁撤长宁县,其地和民人仍归伯都讷副都统管辖。

8月23日:(七月十七日)由京师发往宁古塔等处人犯,年久者在京已多无产业。

是日,刑部行文该将军查明情况,有愿返京者可以返京;不原返京者,可在当地安置。

8月27日:(七月二十一日)吉林、黑龙江之巴尔虎兵丁从西路、北路军营撤回。

8月:调打牲乌拉兵丁1000名前往巴里坤备调。

9月30日:(八月二十六日)前锋统领吉党阿任宁古塔将军,原任将军博第调任奉天将军。

9月:依据南京文庙格局,建永吉州文庙(即吉林文庙),1742年落成。

10月17日:(九月十三日)定宁古塔等处遣犯人中,曾为职官及举、贡、生、监出身者,一律免其为奴,编入该旗出户当差。

法司定案时,凡职官及举、贡、生、监等发遣人犯不得加“为奴”字样。

是年,设额穆赫索罗驿站(今吉林省蛟河县)。

旋设佐领衙门,置佐领、防御、骁骑校各1员,领催6员,披甲20名。

是年,吉林各属官庄已达80处,原额地共14404万垧,岁征谷9万石。

其中吉林官庄50处,原额地6000垧,岁交谷1.5万石;宁古塔官庄13处,原额地1560垧,岁交谷3.9万石;伯都讷官庄6处,原额地720垧,岁交谷1.8万石;打牲乌拉官庄5处,原额地5404垧,未征谷。

至1756年,阿勒楚喀、拉林有官庄共6处,原额地720垧,岁交谷1.8万石。

1737年(乾隆二年)5月25日:(四月二十六日)发遣宁古塔十余年的翰林院侍讲学士戚麟祥被赦免返回原籍。

9月18日:(八月二十四日)准将吉林、伯都讷、宁古塔、阿勒楚喀、三姓等地赈济兵丁婚丧的恩赏生息银两互相调剂使用。

清末历任东三省总督

清末历任东三省总督

清末历任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东三省等处地方兼管三省将军、奉天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在清末总管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军民政务。

沿革
前身为康熙元年(1662年)所置的辽东将军,后改为奉天将军、盛京将军。

光绪二年(1876年),加总督、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头衔。

并且兼任奉天兵、刑二部尚书及奉天府尹。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北改制,三个将军辖区改建为行省,裁撤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改盛京将军曰东三省总督,并加授钦差大臣的头衔,驻地分别为三省的省会。

宣统二年(1910年),兼任奉天巡抚。

历任东三省总督
徐世昌(1907年6月12日-1909年2月8日)
锡良(1909年2月8日-1911年4月20日)
赵尔巽(1911年4月20日-1912年2月12日)
张作霖宣统九年五月廿三日(1917年7月11日)。

吉林将军秀林招民垦荒探析

吉林将军秀林招民垦荒探析

吉林将军秀林招民垦荒探析吉林将军秀林因参务案而为世人熟知,却对他在任期间招民垦荒,建言参务,安疆固民少有研究。

本文另辟蹊径,对秀林在职期间实行招民垦荒政策,以及对当地政治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一一论述,深入剖析,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秀林。

标签:吉林将军;秀林;招民垦荒秀林,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监生补吏部司务,五十三年(1788年)擢头等侍卫赏副都统衔,充库车办事大臣,五十八年(1793年)迁吉林副都统。

五十九年(1794年)三月,乾隆帝以吉林参务废弛,命秀林同将军宝琳妥协办理,九月擢吉林将军。

〔1〕秀林在任职期间,积极招民垦荒,建言参务,得到嘉庆帝的赏识和信任。

招民垦荒政策的实行使大量的无主荒地得到有效利用,安顿了人民,使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宁古塔招民垦荒宁古塔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清代八旗驻防之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始设于顺治年间,康熙元年(1662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

十五年(1676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以副都统镇守此地。

清朝定都北京后,为维护八旗生计采取了很多优待八旗人丁的措施,把东北这块富饶的土地留给八旗兵丁开垦耕种,禁止汉民开垦。

但是旗人已经无力耕种土地,土地已经有很多被抛荒。

为此秀林偕宁古塔副都统富尼善奏:“宁古塔旗人抛荒官地一万九千一百九十四亩,自乾隆四十八年以后三遇冰雹霜灾,旗兵无力耕种,犹按年纳粮,实为兵丁之累。

请量加调剂,分给有力无地之民耕种。

上是之,八年五月调江宁将军。

八月仍调吉林将军。

奴才秀林当即知会,富尼善冰雪消化地亩能以清丈之际,奴才即行前往,会同查办行知在案。

雍正七年前任将军哈达奏请裁汰泰宁县,将民户町遗地亩六千八百余亩分给旗人耕种,至乾隆十八年将军傅森儥行查出此项地亩除抛荒外尚有可耕之地四千二百亩,又丈出地二万二千六百十九亩,均拨给旗人耕种纳粮。

浅析吉林将军铭安的经济改革及其影响

浅析吉林将军铭安的经济改革及其影响

供旗人耕种 。但 这些旗 人大多为兵丁 ,平 时训练 作战任务繁重 ,再加 上 “ 吉林天寒地辟 ,物产 不
丰 ”,而这些旗 人兵丁 “ 素又未 习耕作 ”,导致 了大片土地 的荒废 。在 严密 的军事管制之 下 ,土
地 利 用 不 当在 某 种 层 面上 加 剧 了吉 林 地 区经 济 的 落后性 。
于关 内地 区的督抚制 ,也在某种程度上造 成 了吉
林地 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 。铭安上任之后 ,为 了开发 当地 经济 , 改变 当地较为落 后的社会状况 , 增加财政 收入 ,实行 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 改革措 施。 铭安的经济改革缓解 了当地财政 紧张的局面 , 促进 了当地经济 的发展 ,改善 了当地的治安环境

关外土地的封禁政策
清 军入 关 之 后 ,包 括 吉林 地 区在 内的 关 外 地 区 出现 了大 批 闲置 的土 地 。 吉林 地 区 的 土 地 一 部
分被清 政府 圈禁起来 ,作为 围场 , “ 为长养牲畜
以备狩 猎之用 ”,且 “ 设堆置卡 ,封禁甚严 ”,
收 稿 日期 :2 0 1 6 —1 1 — 0 2
城堡地 区。最初清政府打算派三干户到此 ,然而
的 落 后 非但 不 能 分 担 中 央政 府 的 财政 支 出 , 反而
府决议 “ 开垦 双城 堡荒地 九万余晌”,并挑选奉
需要政府支 出军饷供养八旗兵丁 ,这加深 了清政
府 的 财 政 困难 。许 多 朝 野 的 有 识 之 士 因 此 主 张 逐
天和吉林地 区的闲散人丁进 行试垦但 吉林地区
议 ,清 政 府 决 议 将 一 部 分 在 京 旗 人 移 拨 到 吉 林 双
到 了同治七年 ( 1 8 6 8 年) , 据 富明阿奏称 , 当地“ 南 北十七八里 ,东西八十余里, 皆树藏牲 ,其为游 佃偷越 己可概见 ”。 二、铭 安领导 下的经济 改革措施

清代吉林将军衙门印章的演变

清代吉林将军衙门印章的演变

摘要:吉林将军作为镇守吉林等处地方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在整个清代吉林地方历史中,所使用的印章历经多次改称改制。

吉林将军衙门印章不仅承载了清代吉林地方历史文化的变迁,也见证了有清一代印章发展的沧桑巨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吉林将军衙门;印章;演变吉林作为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有清一代,吉林地方采取“军府制”管理体制,吉林将军作为镇守吉林等处地方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在辖境内负有“掌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地方缮固镇戍、绥和军民、秩祀山川、缉宁边境”之责,以“军府之规”,行“旗民之制”。

在清代整个封建统治过程中,吉林地方将军镇守制延续250余年之久,历92任将军(包括署任、实授),吉林将军衙门作为吉林境内驻防的最高长官,印信通常都注明所在地,吉林地方除历经宁古塔昂邦章京(吉林将军前身)外,还包括宁古塔将军、船厂将军、吉林将军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吉林将军”这一称谓正式确定,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吉林将军裁撤,正式设立吉林行省,在将近150年的时间里,吉林将军更迭61人次之多,新任将军在交割关防印信后,均会发布上行或下行文书知会上下级机构关防启用时间等事宜,证明官员正式走马上任,开用关防视事办理公务。

吉林将军衙门印信在历任吉林将军手中反复流转,历经多次演变,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我们只能从所保留下来的清代档案中去领略不同时期将军衙门印信的风采。

根据《大清会典》(康熙朝)记载:“大将军、将军、候、伯、都统,银印,虎钮,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柳叶篆文。

”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断,吉林将军印信同为银印,虎钮,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但是上面所镌刻的文字种类及篆文形式在不同时期略有不同。

1宁古塔昂邦章京清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后,随着清王朝政权的不断巩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也逐渐步入正轨。

顺治九年(1652)八月,清廷命梅勒章京(副都统)沙尔虎达、甲喇章京(参领)海塔、尼噶礼三员,统兵守卫宁古塔等处地方。

清朝历任吉林将军

清朝历任吉林将军

清朝历任吉林将军清代吉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其前身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

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称为“镇守吉林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治所原在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康熙十五年(1676)春,移镇于吉林乌拉(今吉林市)。

吉林将军驻防公署设有印务处,以及户、兵、刑、工等司属机构。

印务处设管档主事1员,为将军掌印,并领四司。

户司掌财政出纳、官兵俸饷及各种税务。

兵司掌官兵训练、官员升补及防务边务等事。

刑司掌旗民词讼案件。

工司掌各项土木工程事宜。

每司都设有掌关防官1员,以协领兼衔。

此外,每司还设笔帖式2名,刑司因处理事务过多,增设理刑笔帖式2名。

吉林将军管辖的区域,东至西3595里,南至北1900余里,东南至西北2750余里,西南至东北3700余里。

此外,东北还包括乌第河以南黑龙江下游的全部地区,以及海中的库页岛和沿海其他岛屿。

吉林将军的职责是: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地方,缮固镇戍,绥和军民,秩礼山川,辑宁边境(《清朝通典》卷36,职官14)。

具体内容包括:统率吉林地方驻防官兵。

吉林地方在将军以下,分吉林、三姓、宁古塔、伯都纳、阿尔楚哈5个副都统辖区。

副都统各守分地,以兵数多寡,定额有差,掌巡防稽察等事。

吉林副都统设于康熙十年(1671年),辖协领、统领等官194员,满洲马兵4330名,汉军马兵1170名,侍卫等官46员,食粮及不食粮壮丁2349名。

三姓副都统设于雍正九年(1731年),辖协领、佐领等官63员,满洲马兵2800名。

宁古塔副都统设于顺治十年(1653年),辖协领、佐领等官52员,满洲马兵1140名。

伯都纳副都统设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辖协领、佐领等官46员,满洲马兵900名,蒙古马兵100名。

阿尔楚哈副都统原为副都统品级协领,雍正三年(1725年)设,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置副都统,下辖协领、佐领等官90员,满洲马兵520员。

统御柳条边边门驻防。

清初,为禁止汉人流入东北,筑有柳条边实行封禁。

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15第一章清代吉林行政机关第一章清代吉林行政机关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后金汗皇太极称帝。

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皇太极去世,其子福临继位,改元顺治。

顺治元年五月,清廷由盛京(今沈阳)迁至北京。

清朝统一全国后,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对关内中原地区沿袭明朝的行省制,设省、道、府、县;对东北地区实行军府制。

最初,在盛京设驻防内大臣。

顺治三年(1646年),改驻防内大臣为昂邦章京,给镇守总管印。

第一节宁古塔将军一、沿革顺治十年五月九日(1653年6月4日)奉谕,增设宁古塔等处地方昂邦章京,驻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后迁至宁安)。

从此,宁古塔地方(包括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从盛京昂邦章京辖区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军事戍守区和行政区。

东北地区开始分属于盛京昂邦章京和宁古塔昂邦章京。

今吉林省行政区域大部在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区内。

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宁古塔昂邦章京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

康熙五年(1666年)于宁古塔旧城西南60余里处修建宁古塔新城,同年宁古塔将军衙门迁驻宁古塔新城(今黑龙江省宁安)。

康熙十年(1671年),宁古塔将军奉谕派副都统安珠瑚移驻船厂(今吉林市),监督造船,这是副都统在宁古塔将军镇守区域内专城驻防的开端。

康熙十二年(1673年),安珠瑚监造吉林城。

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奉命移驻船厂(今吉林市),与吉林副都统同城驻防,合署办公。

宁古塔留一员副都统驻守。

乾隆十五年(1751年)十二月十九日,宁古塔将军衙门及所属部门关防,一律铸印“船厂”字样,“船厂”作为地名首次用于将军印信。

二、机构宁古塔将军署是辖治宁古塔地方的最高军政、行政机构。

吉林城的将军署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坐落在吉林城尚仪街(今青岛路)北,位于松花江畔,有房36间,辕门2间,大堂上悬有乾隆皇帝手书“天江锁钥”匾额。

将军署内设一处四司:印务处(印房):冠诸司之首,额设掌档主事一员。

清朝14位驻防将军,地位比总督还要高

清朝14位驻防将军,地位比总督还要高

清朝14位驻防将军,地位比总督还要高总督是明清时期设置的地方军政官员,具有很高的地位。

清朝时,他的军衔是二等的,但他可以通过兼任军务大臣、都察院有都的时宇等职务而晋升为二等的。

他是名副其实的省政府官员,负责一个或几个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官员都曾担任过总督。

例如,晚清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四位著名的中兴大臣。

然而,总督并不是清朝最高级别的地方官员,因为仍然有14名驻扎的将军。

众所周知,清朝的主要力量在进入海关之前被称为八旗。

后来,清军入关后,朝廷将八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驻扎在京师及其周边地区,保卫京,的安全,称为京营,另一部分驻扎在全国重要地区,称为驻军,其首领称为驻军将军。

首先,总督的级别一般为正级别,可以升级为下属级别,而驻地将军为下属级别,升级后等于总督的级别。

在常驻将军中,伊犁将军和绥远将军的成绩是正的,相当于三殿三阁大学,高于所有的总督职位。

第二,排名很高,驻军将军和总督都有权力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行事。

但是,如果守备将军和总督在同一个城市,当他们在同一个问题上打官司时,他们是由守备将军领导的,总督只能排在后面。

此外,在清朝,驻军将领基本上由满族人担任,除了清朝末年,很少有汉族人能够担任驻军将领的职务。

1905年,一个叫的汉族人被授予将军的职位。

一般情况下,驻防将军只负责军事事务,但有五个例外,即将军、将军和将军这五个地方称为将军管辖区,驻防将军负责管辖区内的一切军事和政治事务。

盛将军被称为等地的镇守将军,原为郑宜宾武陟,后被降为的丛宜宾盛,也就是今天的是清朝崛起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对清朝的统治者、清朝的根和隆兴之地都非常重要。

清朝入关后,盛为都,内大臣被留下。

顺治三年改为张榜京,康熙,改为奉天将军。

乾隆迁至盛后改为盛,光绪三十三年废止。

吉林,将军的全名是将军,驻扎在吉林乌拉等地,原本是郑宜宾武陟,但后来改由一品。

总部设在拉乌吉林,第一年更名为宁古塔安张邦京康熙,第一年更名为宁古塔将军,并于年正式更名为吉林将军,两年后被废除。

[管理职能,吉林,将军]分析康乾时期吉林将军采捕管理职能的擅变

[管理职能,吉林,将军]分析康乾时期吉林将军采捕管理职能的擅变

分析康乾时期吉林将军采捕管理职能的擅变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前,吉林将军一直为清代吉林地区的最高长官,其职能广泛,涉及军事、行政、经济、司法等多方而。

本文即拟对其经济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采捕管理职能在康乾时期的发展演变进行论述。

清代东北地区山野江河产珠、人参、貂、獭、,雕、鹿、抱、鳃鲤鱼诸物,物产极为丰富,清政府在此设官督丁,每岁以时采捕,俱有定所、定额,核其多寡而赏罚之,或特遣大人监督,甚重其事。

吉林将军即为吉林地区采捕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其所掌采捕事务中以人参、东珠、鳃鲤鱼三项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

一、人参采捕人参号称百草之王,其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高。

女真人很早就开始通过售卖人参获利。

据载,辽金时期女真地饶,山林土产人参,宁江州榷场以人参为市。

至明末,努尔哈赤率部擅貂、参、海珠之利,蓄聚纂富,人参更是在女真一满族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清入关后,满族统治者仍未放松对东北地区人参资源的控制。

康熙时,惟朝廷及王公岁额得入(指入山海关),余皆不得入,入者死,其严苛程度可见一斑。

清初,清政府主要以八旗分山制采挖东北人参资源,由八旗贵族分别组织人力在所属封地内采取。

但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原有参山之参采挖殆尽,清政府令嗣后八旗俱往乌苏里等处采参,其分山各入之例,暂行禁比。

四十八年(1709),又定宁古塔、玛彦窝哩别派、绥哈河、伊拉莫河等处地方所产之参,专备上用,不准常人采艺,同时规定采参人照盐引给予参引,其中盛京将军所属,发给四千参引,宁古塔将军所属亦如之,乌拉打牲总管所属,发给二千斤参引。

并由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乌拉总管分别派兵采参,所得之参,分别多寡美恶,折给银两。

著该将军选上参一百斤,次参九百斤,解交内务府,其余折给银两,收参之时,由户部奏派堂官一员,带干员四人前往,会同该将军、乌拉总管,公同验收。

其折给银数参数,均开入原执参引,铃用将军、总管印信,交派往大臣收纳。

由此,八旗分山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东北人参资源俱收归于帝,吉林将军(时称宁古塔将军)也开始有办理参务之责。

清朝时期咸丰年间

清朝时期咸丰年间

清朝时期咸丰年间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太平军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清政府从此开始频繁地从吉林抽调军队进关镇压太平军起义。

1月:俄国乘中国发生太平军起义之机,加快侵略东北领土步骤。

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皇太子亚历山大主持召开“基立亚克(即费雅喀)委员会”会议,讨论侵占中国东北领土问题。

亚历山大宣称,俄国“应占领黑龙江口”。

2月下旬,俄国政府决定从西伯利亚舰队调兵组成以涅维尔斯科依为队长的“黑龙江考察队”。

4月28日:(三月二十七日)吉林将军奏准变通捕盗章程,裁撤原设专司巡捕人员,改为遇有盗贼随时派遣官兵搜捕,照例发给盘费。

5月7日:(四月7日)中国理藩院接到俄国枢密院咨文。

内称:阿穆尔河(黑龙江)口屡有外国兵舰出现,“任何海上大国占领阿穆尔河口或占领该地之某据点,亦为敝国所不容。

盖因阿穆尔河发源于我国境内,因此,决不许外国船只在该河航行,并占有该河口”。

公然将中国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领属的内河宣布为俄国所有。

是年末,黑龙江下游左岸沃依德屯费雅喀和满族人民举行抗俄暴动计划泄露,涅维尔斯科依派兵前往镇压,被愤怒的村民包围。

侵略者凭借武器威胁村民交出酝酿暴动的头人,村民拒绝交出,许多人被捕。

1852年(咸丰二年)1月2日:(咸丰元年十一月十二日)因户口日多,公事渐繁,清政府允准将双城堡协领升为副都统衔总管,并增设委协领一员。

9月21日:(八月八日)清政府下令释放于吉林效力赎罪的已革陕甘总督琦善回旗。

琦善旋署河南巡抚。

12月31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吉林协领富呢雅杭阿因把持参局,勒扣“帮费”,纵容揽头种植秧参而获罪。

清政府派恩华、赵光严前往查办,并谕该案即使牵扯将军、副都统等大员,亦不准回护。

1853年(咸丰三年)1月7日:(咸丰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为镇压太平军起义,清政府谕令从吉林征调马队2000名。

13日,调双城堡总管西昌阿、三姓副都统伊勒东阿驰赴河南,指挥该地吉林军队。

吉林将军—搜狗百科

吉林将军—搜狗百科

吉林将军—搜狗百科顺治二年(1645)改盛京内大臣为阿立哈大,三年改昂邦章京,,统辖东北全境.为加强吉林地区的防务和统治力量,顺治九年(1652),命梅勒章京沙尔虎达,甲喇章京海塔等,统兵驻守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地方.顺治十年(1653)分设宁古塔章京,首任是沙尔虎达,从此以后,今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统归宁古塔章京管辖.巴海,'沙尔虎达长子,初任佐领,顺治十四年(1657)授秘书院伺读学士,十六年,袭父一等男爵.世祖喻吏部曰:宁古塔边疆要地,沙尔虎达驻防年久,甚得人心,今病没,其子巴海勒慎素著,可绶宁古塔总管,俾代其父.' 巴海颇有其父之风,上任后,秣马厉兵,激励将士,致力于征剿俄军,保疆安民.顺治十七年(1660)沙俄侵略军再次犯境,巴海与副统领率兵至黑龙江,松花江两江交汇点,:侦贼在费雅喀西境,即急驱使犬部界,分舟师潜伏两岸.贼船奄至,合击之.'敌军见状败退,巴海统兵急追不放,敌兵弃船而逃.此战'斩首六十余级,淹死者甚众',获妇女四十七口,并火炮,盔甲,器械等物.同时,招降费雅喀部一百耳十余户,极大地巩固了边防.与此同时,巴海对清初因科场之狱或文字狱被流放到宁古塔这塞外苦寒之地的文人学士十分器重.因此他们比一般流人的处境要好,不入官庄,不属台站,并多结交权贵,流放到这里的读书人,大半从事商业或以教书为业.他们都倍受巴海的器重.这对改变当地风俗,传播文化和教育的启蒙开发具有很大的作用.顺治十八年(1661),巴海奉命'设吉林水师营,以迁移人为水手'.据<>载:'有战船三十只,运粮船八十只'.康熙三年任命吉林水师营总管各级官员,负责训练水师,制造船只.康熙元年(1662)清廷改宁古塔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巴海为首任将军.康熙十年(1671)为了加强吉林地区的防御力量, 移副都统一人驻吉林,这是清王朝在今吉林设立行政长官的开始.康希十二年(1673),吉林开始建城.由于这里自明清以来,就是水上交通枢纽,为盛京和黑龙江之间的要冲,可直达抗俄斗争的最前线,又是女真族部落的旧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抗俄的军粮供给基地,而吉林船厂又是制造抗俄船只的基地.因此, 康熙十五年(1676),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移住吉林乌拉,仍称宁古塔将军,留副都统一人镇守宁古塔.并在这一年(1676),'徒直隶各省流人数千户居此,修造战舰四十余艏,双帆楼橹,与京口战船相类,又有江船数十,亦具帆樯,日习水战,以备老羌(沙俄)'.从此以后,吉林乌拉成为宁古塔将军的统治中心,逐渐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军事的重镇.康熙帝对巴海将军很器重,康熙召见巴海,当圣主问起宁古塔及瓦尔喀,虎尔哈人民风俗等情况时,巴海'奏对甚晰.圣主嘉之曰:'朕想闻尔贤能,今益知尔矣',并喻旨巴海:'费尔喀,赫哲虽服,冉其性暴疠.当广布教化,多放驯迪.俄罗斯尤当加意防备'.巴海尊旨,十分注重边境部落的教化和安抚,开初,边境有墨尔哲氏累世输贡,巴海:因宣上德招之',其长扎尔喀,布克托等愿率众内迁,于是请安置在宁古塔附近,设佐领四十,以扎努匼,布克托及诸族属任之,分辖其众,号新满洲.由于巴海招抚边民,整顿边防有功,圣祖'特赠黑狐裘,貂朝衣各一袭',以奖励之.康熙十七年(1678),圣祖特召吏,兵部曰:'宣迣效力,臣子之长经,''宁古塔将军巴海,委任以来,弹压严疆,展布伟略,实心任事,筹化周详,尤为称职---优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东巡,驻堨吉林,放船松花江,检阅水师并告诫宁古塔将军巴海和副都统萨布素等:'朕幸吉林地方,访询民隐,及侦探巡逻等差,俱系军务,乃驻防官兵专责,不可宽假,应照常行'.明确指出,加强战备防务,是宁古塔官兵的神圣职责,对抗沙俄的军事准备不容松懈.巴海忠实地执行况熙皇帝的战略部署.据文献记载:'时驻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巴海等以宁古塔战舰稍有损坏,请发木料,用资休整.工部依如所请'.康熙对此事甚为关注,派户部尚书伊桑阿带工匠到吉林乌拉大规模修造战舰.<>记载:'当时黑龙江城,墨尔根,齐齐哈尔三城兵船一百二十只,皆康熙二十二年吉林乌拉送来'.使吉林乌拉成为雅克萨反击战的水运战备基地.这一切和巴海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双城堡富俊将军像

双城堡富俊将军像

双城堡富俊将军像
富俊将军像。

哈尔滨至双城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青铜雕塑——一位骑马射箭的古装将军,这就是双城堡的开发建设者富俊将军的雕像。

富俊(1749-1834年)字松岩,卓特氏,蒙古正黄旗人。

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以署(暂任、代理)兵部右侍郎,不久迁任吉林将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实授黑龙江将军,次年调吉林将军。

在吉林将军任内,富俊于嘉庆十九年向朝廷奏请在拉林河西北双城子地方(今黑龙江境内)屯田垦荒并建屯,移驻京城旗人。

他拟定了试垦章程,详列屯垦、出纳、设官、经理等事宜,均得到朝廷的批准实施。

嘉庆二十年(1815年),富俊亲驻双城子。

他派员丈量,在拉林河上游分拨伐木,建立村屯房屋,命名为“双城堡”。

第二年,开垦土地,至道光二十一年(1821年),开垦土地9万多垧。

富俊奏请朝廷:自道光四年开始,每年移驻200户,并“给资装车马,分期送屯,官家给予房屋牛具。

”计划分期移驻3000户。

他的这一建议得到朝廷的允准。

经年开发,双城堡终于成为“远方富庶之区”。

为纪念富俊将军创建双城堡,2007年,双城市在102国道与东直路交叉处建造了富俊将军青铜雕像,雕像高18.14米,成为双城市标志性景观。

吉林督军孟恩远生平简介

吉林督军孟恩远生平简介

吉林督军孟恩远生平简介孟恩远是天津市的西沽村人,行伍出身,生于一八五六年,死于一九三三年,享年七十七。

早年生活艰苦卖鱼为生。

从小站练兵跟随袁世凯,也就是一八九五年,袁世凯创立了新军,三十九岁的孟恩远开始了他的入的伍生活。

从此以后一路飙升,光绪皇帝在位第三十四年,也就是一九零八年,当时孟恩远他五十六岁,在那个时候他就担任了吉林巡防督办。

一九一二年在民国成立以后,担任陆军23师师长,吉林护军师。

一九一四年六月到一九一六年七月,又担任镇安左将军。

一九一六年七月到一九一九年七月三年内出任吉林督军,在着三年内孟恩远支持和参与了张勋复辟,没能成功。

失败以后被张作霖正好利用经济的问题让吉林商户向北京政府上告,一九一八年北京政府将威将军的空衘给他,让他进北京上任,就这样孟恩远失去了实权。

孟恩远不服,他不接受命令,他鼓动部下和自己的外甥,让他们装扮成旅长高士傧等人反对改变督军人选。

后来被张作霖逼迫离开吉林,回到天津。

一九二二年在发生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战败了,孟恩远和吴佩让高士傧在奉军的后院放了一把火。

并任命高士傧当讨逆军司令,联合旧部参与起事,抵绥芬河准备进攻哈尔滨,最终以失败告终。

一九三三年晚年的他在天津生病去世了。

孟恩远清末民初时期人物,孟恩远故居位于天津法租界剑桥道,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平市区重庆街道二十三号。

孟恩远是天津人,行伍出身,担任过很多职位。

孟恩远故居是天津租界留下来的重要存留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孟恩远故居现在被东海渔村所使用。

孟恩远故居占地面积达到一千五百三十九平方米,故居是二层楼房的砌砖混合结构,带有地下室,局部楼层为三层,旧居两侧有对称塔楼,它是一座颇具英国古典的建筑风格洋楼设计,故居也曾经为中波海公司使用过。

孟恩远故居的结构很美观,正门外面宽阔,采用砌筑,干净整齐,正门上大红灯楼高高挂起,挂有六个红灯楼,看上起就很喜庆,整齐对称的塔楼,塔楼的楼顶红漆刷面,跟灯楼形成了搭配之势。

故居整体看来没有多余的一处不舒服的突出的建筑,这样可以看的出设计者得精心巧妙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历任吉林将军
清代吉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其前身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

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称为“镇守吉林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治所原在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康熙十五年(1676)春,移镇于吉林乌拉(今吉林市)。

吉林将军驻防公署设有印务处,以及户、兵、刑、工等司属机构。

印务处设管档主事1员,为将军掌印,并领四司。

户司掌财政出纳、官兵俸饷及各种税务。

兵司掌官兵训练、官员升补及防务边务等事。

刑司掌旗民词讼案件。

工司掌各项土木工程事宜。

每司都设有掌关防官1员,以协领兼衔。

此外,每司还设笔帖式2名,刑司因处理事务过多,增设理刑笔帖式2名。

吉林将军管辖的区域,东至西3595里,南至北1900余里,东南至西北2750余里,西南至东北3700余里。

此外,东北还包括乌第河以南黑龙江下游的全部地区,以及海中的库页岛和沿海其他岛屿。

吉林将军的职责是: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地方,缮固镇戍,绥和军民,秩礼山川,辑宁边境(《清朝通典》卷36,职官14)。

具体内容包括:
统率吉林地方驻防官兵。

吉林地方在将军以下,分吉林、三姓、宁古塔、伯都纳、阿尔楚哈5个副都统辖区。

副都统各守分地,以兵数多寡,定额有差,掌巡防稽察等事。

吉林副都统设于康熙十年(1671年),辖协领、统领等官194员,满洲马兵4330名,汉军马兵1170名,侍卫等官46员,食粮及不食粮壮丁2349名。

三姓副都统设于雍正九年(1731年),辖协领、佐领等官63员,满洲马兵2800名。

宁古塔副都统设于顺治十年(1653年),辖协领、佐领等官52员,满洲马兵1140名。

伯都纳副都统设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辖协领、佐领等官46员,满洲马兵900名,蒙古马兵100名。

阿尔楚哈副都统原为副都统品级协领,雍正三年(1725年)设,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置副都统,下辖协领、佐领等官90员,满洲马兵520员。

统御柳条边边门驻防。

清初,为禁止汉人流入东北,筑有柳条边实行封禁。

吉林将军辖区内柳条边门有布尔图边门、克尔素门、伊屯门、法特哈门。

每门设防御、笔帖式各1员,披甲10名,直辖于吉林副都统,而统于吉林将军。

稽查卡伦(卡伦即哨所)。

为杜绝私挖人参,并查偷打牲畜、私占禁山流民等事,清朝在吉林、围场、乌拉、宁古塔、珲春、伯都纳、三姓、阿尔楚哈等地险要处设置卡伦。

卡伦有常设和堵设之分。

终年不撤的是常设,春设冬撤的是堵设。

吉林地区共有常设卡伦44座,堵设卡伦61座,总计105座。

每座卡伦都设有定额官兵,并定期派出协领等员巡查。

管理驿站。

吉林将军辖区内共有驿站38站,分两路监督统辖。

乌拉额赫穆站监督管辖东路和西路。

东路自小东门外乌拉站起,至宁古塔,大站1,小站9;西路自搜登起,到蒙古霍洛站止,大站8。

金珠额佛罗站监督管辖北路。

北路从金珠额佛罗起,到登伊哲库分道,正北是蒙古卡伦站,西北到齐齐哈尔茂兴站,计10大站;自蒙古卡伦站起,到三姓城,计10小站。

每站设笔帖式、领催各1员,大站设壮丁50名至25名,小站壮丁15名至10名,共有壮丁850名。

大小站额设牛马与壮丁数同。

管理汉族民户。

随着汉族人民进入吉林地区日益增多,清政府设置州县加强管理。

雍正四年(1726年),在吉林乌拉城设立永吉州,隶属奉天府尹,乾隆十二年(1747年)罢州,改置吉林理事同知,归吉林将军管辖。

还在伯都纳设长宁县,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改设伯都纳厅,也归吉林将军管辖。

又在宁古塔设泰宁县,隶奉天府尹,后罢县,归宁古塔副都统管理。

乾隆十二年,置吉林直隶厅,属宁古塔将军。

嘉庆五年
(1800年),在漠南蒙古郭尔罗斯前旗长春堡地方置长春厅,归吉林将军管辖,初设于新立城,道光五年(1825年)迁宽城子。

统辖漠南蒙古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军务。

郭尔罗斯前旗牧地,在嫩江与松花江相合两岸。

该旗旗务除受清政府中央机构理藩院管辖外,旗内军务亦受吉林将军统辖。

管理边疆各少数民族。

吉林将军统辖下的黑龙江下游、松花江与乌苏里江流域、滨海与库页岛地区,居住着赫哲、库页、费雅喀、鄂伦春、奇勒尔、恰克拉等少数民族。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政府在松花江与牡丹江汇合处三姓设协领衙门,作为宁古塔副都统的下属机构。

雍正十年(1732年),三姓协领改为副都统,起初专管库页岛,与宁古塔副都统分辖吉林边疆地区。

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起,吉林各少数民族统一归三姓副都统管辖。

为了便于管理,三姓副都统之下设两个行署,作为办理边远地区各族事务的机构。

三姓衙门每年还派人到黑龙江下游行署,每两年一次派人到尼曼河行署驻扎3个月,收取贡赋,赏赐特品,审理案件,监督贸易。

管理官庄和旗地。

吉林境内的官庄总计有84个。

每1庄共10人,1人为庄头,9人为庄丁。

庄丁每人每年规定交粮12石,草300束,猪肉100斤,石灰300斤,芦100束。

吉林八旗及蒙古鸟枪营、水手营、各驿站都有旗地,总计365092垧(东北1垧合15亩)。

这些都归吉林将军管辖。

管理打牲乌拉。

打牲乌拉又名布特哈乌拉,是为清宫廷采捕贡品而设置的机构,按八旗编制的军事生产组织。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后,由宁古塔将军管辖,后来则由吉林将军督辖。

从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起,到裁撤吉林将军止,吉林地方将军镇守制共延续254年.吉林将军从正式定称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废将军制,改称行省,历254年,共92任(包括署任)。

清朝历任吉林将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